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48095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9971.9

申请日:

1991.10.31

公开号:

CN1071841A

公开日:

1993.05.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7.4.9|||地址不详通知收件人:张 明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地址不详通知收件人:张 明文件名称:缴费通知书|||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张明;

发明人:

张明

地址:

100083北京市医科大学药学院应用药物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该配制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从解决产生痤疮的体内病因入手组成该配方。此工艺能将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干净,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了该药的用药量和成本,从而改变了以往临床治疗痤疮药的给药途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1%,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权利要求书

1: 1、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原料为: 大黄  归尾  槐花 连翘  牛膝  威灵仙 生地  银花  侧柏叶 地榆  赤芍  苍术 2、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将原料洗净,加水煎煮两遍,每次2小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2: 15-1.25(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7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抽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70-80℃烘干干燥,根据需要可做成任何一种口服剂型。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榆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它属于中医药领域。

    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痤疮的药物,多以调制的方法生产的外用擦剂,如:维生素B6软膏或红霉素软膏。这些药涂擦于患处,虽然能解决局部的和一时的问题,但疗效不能持久,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发生痤疮的根本原因。依据中医的理论:各种斑疹、疔疮多由邪毒蕴积于内,气血运行不畅或风温湿闭阻于皮腠,积而生热、腐败血肉而成。因此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当考虑清热解毒,凉血行淤,祛风燥湿。从解决产生痤疮的病因入手,达到治疗痤疮之目的。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治疗痤疮药的配制及生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产生痤疮的病因,达到治痤疮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将大黄10g、归尾15g、槐花15g、连翘15g、牛膝15g、威灵仙15g、生地15g、银花15g、侧柏叶15g、地榆15g、赤芍15g、苍术15g洗净,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5(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7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70-80℃烘干干燥,根据需要可做成口服药的任何一种剂型。

    采用上述配制和工艺方法,可提取出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并提高收率,从而减少用药量,降低该药的成本,也使此药地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中药复方槐花改变了以往治疗痤疮药的给药途径,变外用擦剂为内服药。此药具有消热解毒、凉血行淤、祛风燥湿及消肿止痛的作用。通过调理,消除产生痤疮的病因,达到治疗痤疮之目的,因此临床疗效显著,经临床100例验证,总有效率达91%。对混合痔疮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痤疮病程一般较长,往往需要长期连续用药治疗,而此药毒副作用小,100例受试者连服4周均无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这一特点正符合治疗痤疮的需要。

    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将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中药复方槐花的最佳配制及生产工艺:

    大黄10g  归尾15g  槐花15g

    连翘15g  牛膝15g  威灵仙15g

    生地15g  银花15g  侧柏叶15g

    地榆15g  赤芍15g  苍术15g

    将上述原料洗净,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抽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稠膏。将稠膏80℃烘干干燥。根据需要可做成任何一种口服剂型。

    本发明人发现:在生产工艺中以乙醇作溶剂,70%的乙醇为洗涤剂和定容溶剂,采用热回流提取3小时的方法能将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干净。

    实施例2:中药复方槐花的药效学研究。

    体外抑菌试验:

    使用前述配制及生产工艺生产的中药复方槐花,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代为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按菌基法检查所用菌株为由英国里慈大学提供的Proprionbacterium  acnes  counts(No.P.37),P.acnes  ATCC  6919,和P.acnes  Su  969  U.S.A三种。所得结果指出:复方槐花1.0mg以上对三株菌有抗菌作用。(检验报告编号901108号)

    实施例3:中药复方槐花的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

    使用前述配制及生产工艺生产的中药复方槐花,经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做的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表明:该药LD50大于6.3g/kg体重,日服最大给药量大于18.9g/kg体重。小鼠每日口服6.3g/kg体重,连服7天未见动物死亡,体重与主要脏器重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均无明显差别。大鼠口服该药0.21-2.1g/kg体重,连服60天,与正常对照动物比,外用血相和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有意义的变化。(原始资料存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实施例4:中药复方槐花的临床验证

    疗效%  总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丘疹型  65  80.0  15.4  3.1  1.5  98.5

    胞疮型  13  69.2  15.4  7.7  7.7  92.3

    结节型  10  10.0  30.0  40.0  20.0  80.0

    囊肿型  7  0  57.1  14.3  28.6  71.4

    聚合型  5  0  20.0  20.0  60.0  40.0

    合计  100  82.0  20.0  9.0  9.0  91.0

    说明:

    1.临床验证所用材料与方法:

    (1)药物:使用前述配方和生产工艺制做的中药复方槐花。

    (2)观察方法:选择按《临床皮肤病学》规定标准诊断的寻常型痤疮病人。每日3次,每次0.6g,连服4周为一疗程。嘱受试者每周复诊一次,观察记录皮损变化情况及与服药有关的症状、体征。

    (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皮完全并消退,无新发皮损;

    显效:70%以上皮损消退,无新发皮损;

    有效:50%左右皮损消退,无新发皮损;

    无效:服药期间仅有少量皮损消退,有新发皮损。

    2.丘疹型痤疮组有5例病人同时患有混合性痔疮,服用该药后均很快痊愈。

    3.副作用:100例受试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中药复方槐花的配制及生产工艺。该配制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从解决产生痤疮的体内病因入手组成该配方。此工艺能将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干净,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了该药的用药量和成本,从而改变了以往临床治疗痤疮药的给药途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1,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