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34793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0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85454.5

申请日:

2015.04.17

公开号:

CN104742829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0R 16/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变更后: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16/02申请日:201504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6/02

主分类号:

B60R16/02

申请人: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丰超; 汪振兴; 孟胥里; 李荫荣; 王春芝; 王政

地址:

230601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代理人:

王立民; 江怀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包括与车体钣金贴合的第一端子,和叠放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导电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一夹箍,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导电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二夹箍,所述第二导电板通过第一夹紧部被夹紧且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通过第一定位部被周向定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中心孔并螺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夹箍与所述第二夹箍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采用此技术方案,保证了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的大面积的贴合,减小了由于排布位置凌乱而造成的接触电阻大、虚接等电气故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体钣金贴合的第一端子,和叠放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导电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一夹箍,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导电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二夹箍,所述第二导电板通过第一夹紧部被夹紧且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通过第一定位部被周向定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中心孔并螺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夹箍与所述第二夹箍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弯折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延伸部,所述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外边沿向靠近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弯折,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边沿向远离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延伸部设有卡紧凸台,所述延伸部嵌入所述弯折部,且所述卡紧凸台与所述弯折部的内壁抵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于第一导电板的定位凸台,和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台嵌入所述定位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刮除所述车体钣金的油漆的除漆结构,所述除漆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板靠近所述车体钣金的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漆结构包括锯齿状凸起,所述锯齿状凸起凸向所述车体钣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凸起设有多个,各所述锯齿状凸起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二导电板沿所述中心孔的轴向叠放、各所述第二夹箍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排布,且各所述第二端子通过第二夹紧部夹 紧,并通过第二定位部定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缘向远离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延伸出的凸板,所述凸板设有凸起和通孔,且所述凸起和所述通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夹紧部形成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端子中的一者的所述凸起,和另一者的所述通孔,所述凸起嵌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缘的卡板和卡槽,所述卡板和所述卡槽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夹紧部形成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端子中一者的所述卡板,和另一者的所述卡槽,所述卡板卡接于所述卡槽,且所述凸板、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板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到导电板的圆周长度相等。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搭铁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部设有两组,两所述第二夹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说明书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器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
背景技术
汽车电器的电源分正极和负极,汽车线束和蓄电池的负极端子通过螺栓与车体钣金联接在一起,简称搭铁,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多,汽车电路系统越来越复杂,整车上搭铁端子的数目也越来越多,搭铁端子是否可靠固定是汽车生产装配的重要环节,搭铁不良会导致各类电气故障。
现有技术中,搭铁端子的结构如图1-2所示,搭铁端子1’上设有第一中心孔11’,车体钣金2’设有第二中心孔,螺纹穿过第一中心孔11’和第二中心孔,将搭铁端子1’固定于车体钣金2’上,同时,为了保障搭铁可靠,在装配前,利用人工将车体钣金与搭铁端子1’接触部位的油漆刮掉,待螺栓固定后,在接触部位还要涂抹凡士林,防止生锈。
由于汽车电路的复杂化,搭铁点的数目也越来越多,一种方案是在车体钣金上加工出更多的第二中心孔,以满足安装要求,但此方案会大大削弱车体钣金的强度;另一种方案是将多个搭铁端子1’叠加设置,然而将上述结构的搭铁端子1’层层叠压时,由于各搭铁端子1’的相对位置的随意性,会排布的杂乱无章,以至于无法实现良好的贴合,造成接触电阻大、虚接等电气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可提高多个搭铁端子与车体钣金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减小电气连接的故障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包括与车体钣金贴合的第一端子,和叠放 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导电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一夹箍,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导电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二夹箍,所述第二导电板通过第一夹紧部被夹紧且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通过第一定位部被周向定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中心孔并螺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夹箍与所述第二夹箍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弯折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延伸部,所述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外边沿向靠近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弯折,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边沿向远离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延伸部设有卡紧凸台,所述延伸部嵌入所述弯折部,且所述卡紧凸台与所述弯折部的内壁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于第一导电板的定位凸台,和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台嵌入所述定位孔。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刮除所述车体钣金的油漆的除漆结构,所述除漆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板靠近所述车体钣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除漆结构包括锯齿状凸起,所述锯齿状凸起凸向所述车体钣金。
优选地,所述锯齿状凸起设有多个,各所述锯齿状凸起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子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二导电板沿所述中心孔的轴向叠放、各所述第二夹箍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排布,且各所述第二端子通过第二夹紧部夹紧,并通过第二定位部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缘向远离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延伸出的凸板,所述凸板设有凸起和通孔,且所述凸起和所述通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夹紧部形成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端子中的一者的所述凸起,和另一者的所述通孔,所述凸起嵌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缘的卡板和卡槽,所述卡板和所述卡槽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夹紧部形成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端子中一者的所述卡板,和 另一者的所述卡槽,所述卡板卡接于所述卡槽,且所述凸板、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板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到导电板的圆周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紧部设有两组,两所述第二夹紧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包括与车体钣金贴合的第一端子,和叠放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导电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一夹箍,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导电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二夹箍,所述第二导电板通过第一夹紧部被夹紧且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通过第一定位部被周向定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中心孔并螺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夹箍与所述第二夹箍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采用此技术方案,当多个搭铁端子组合叠放时,通过第一夹紧部和第一定位部可将多个搭铁端子规则排布,并将第一夹箍和第二夹箍的重叠位置错开且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解除了两夹箍位于重叠位置时的干涉,保证了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的大面积的贴合,减小了由于排布位置凌乱而造成的接触电阻大、虚接等电气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搭铁端子与车体钣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搭铁端子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搭铁组合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Ⅰ;
图4为本发明的搭铁组合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Ⅱ;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Ⅰ;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Ⅱ;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的搭铁组合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与汽车线束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2中:1’-搭铁端子;11’-第一中心孔;2’-车体钣金。
图2-8中:100-搭铁组合端子;10-第一端子;11-第一导电板;12-第一夹箍;13-中心孔;14-弯折部;15-定位凸台;20-第二端子;21-第二导电板;22-第二夹箍;23-延伸部;24-卡紧凸台;25-定位孔;26-凸板;261-凸起;262-通孔;27-卡板;28-卡槽;30-除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结合图2-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10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与车体钣金贴合的第一端子10,和叠放于第一端子10的第二端子20,第一端子10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导电板11,和连接于第一导电板11并夹紧线束的第一夹箍12,第二端子20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导电板21,和连接第二导电板21并夹紧线束的第二夹箍22,第二导电板21通过第一夹紧部被夹紧且贴合于第一导电板11,并通过第一定位部被周向定位于第一导电板11,螺栓穿过第一导电板11与第二导电板21的中心孔13并螺接固定,且第一夹箍12与第二夹箍22沿所述中心孔13的周向分布。采用此技术方案,当多个搭铁端子组合叠放时,通过第一夹紧部和第一定位部可将多个搭铁端子规则排布,并将第一夹箍12和第二夹箍22的重叠位置错开且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分布,解除了两夹箍位于重叠位置时的干涉,保证了第一导电板11与第二导电板21的大面积的贴合,减小了由于排布位置凌乱而造成的接触电阻大、虚接等电器故障。
上述的结构中,第一夹紧部优选包括设于第一导电板11的弯折部14,和设于第二导电板21的延伸部23,弯折部14自第一导电板11的外边沿向靠近中心孔13的一侧弯折,并形成悬臂结构的弯钩,弯钩内具有容置空间;延伸部23自第二导电板21的外边沿向远离中心孔13的一侧延伸,且在延伸部23上设有卡紧凸台24,当夹紧固定时,延伸部23插入弯钩的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卡紧凸台24卡紧在弯钩内,此第一夹紧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优选地,为了保证第一导电板11与第二导电板21固定可靠, 避免一端翘曲,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夹紧部设有两组,且相对设置,以此制约该方向上的位移,避免第二导电板21脱出。
第一定位部优选包括设于第一导电板11的定位凸台15,和设于第二导电板21的定位孔25,定位凸台15嵌入定位孔25,此结构简单,定位方便。具体地,定位凸台15为圆弧板状结构,其径向端面与第一导电板11固接,定位凸台15自其圆弧面嵌入定位孔25内,并实现第二端子20相对于第一端子10的周向定位避免在拧紧力矩的作用下,发生跟转的缺陷。
当然,第一夹紧部和第一定位部还可设置为其他方案,如第一夹紧部还可选择设置为弹性卡子,第一定位部还可设置成挡板等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除去车体钣金上油漆而造成的安装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搭铁组合端子,还包括用于刮除车体钣金的油漆的除漆结构30,除漆结构30设于第一导电板11靠近车体钣金的一侧。此方案在安装第一端子10的过中,利用除漆结构30与车体钣金的摩擦,即可除去车体钣金与第一导电板11接触面的油漆,以保证可靠的电连接,较现有技术中将除漆作为一道单独的工序、且利用人工去除油漆相比,节省了程序,且安装效率提高,同时,除漆结构30还可避免反装,当将组装好的搭铁组合端子100反装时,除漆结构30会与螺栓抵靠,导致其无法被打紧,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反装导致的连接不可靠、和与线束连接部位扭曲变形的缺陷。
除漆结构30可选择摩擦力较大的结构或尖锐结构,以轻松除漆,在本实施例中,除漆结构30优选包括锯齿状凸起,锯齿状凸起凸向车体钣金。锯齿状凸起可轻易刺破车体钣金的油漆,除漆效果好,且更优地,锯齿状凸起设有多个,各锯齿状凸起沿中心孔13的周向分布,此方案使除漆效果进一步强化,且当打紧螺栓时,悬臂结构的锯齿状凸起在压紧力的作用下,可与车体钣金的贴合,不会造成虚接和接触电阻大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搭铁组合端子100,第二端子20可设有多个,第二导电板21沿中心孔13的轴向叠放、各第二夹箍22沿中心孔13的周向排布,且各第二端子20通过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夹紧部连接固定,此方案将多个搭 铁端子叠放设置,从而减少在车体钣金上的开孔数量,避免车体强度被削弱,同时相互错开的第二夹箍可避免干涉,以保证多个第二端子20之间良好的电接触。
多个第二端子20通过第二夹紧部和第二定位部连接固定,具体地,第二端子20包括自第二导电板21的外边缘向远离中心孔13的一侧延伸出的凸板26,凸板26凸出于第一导电板11的圆周并与第一导电板11共面,凸板26上设置凸起261和通孔262,且凸起261和通孔262相邻设置,第一定位部形成于相邻两第二端子20中一者的凸起261,和另一者的通孔262,凸起261嵌入通孔262内定位。
第二端子20包括设于第二导电板21外边缘的卡板27和卡槽28,卡板27和卡槽28相邻设置,第二夹紧部形成于相邻两第二端子20中一者的卡板27,和另一者的卡槽28,卡板27卡接于卡槽28内。
需要指出,凸板26、卡板27和卡槽28三者对应的第二导电板21的圆周长度相等,以保证任意相邻两第二端子20通过上述的第二夹紧部和第二定位部均可实现夹紧和定位,且使得第二夹箍22依次沿着第二导电板21的圆周均匀排布,同理,第二夹紧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也避免反装后各第二端子20之间无法夹紧定位的缺陷。
当然,第二端子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工况增加或减少,当需要连接的第二端子20数量较多时,可适当减小凸板26、卡板27和卡槽28三者对应的第二导电板21的圆周长度,从而使得第二夹箍22可沿第二导电板21的周向分布的相对密集,以增加容纳更多个第二端子20的空间,但需要同时考虑调整螺栓的尺寸以增大螺栓的拧紧力矩,从而保证可靠的连接,但在本实施例中,仍以设置第二端子20的数量为3~5为优选。
进一步地,第二夹紧部优选设置两组,两者分别设于第二定位部的两侧,且相对设置,使得夹紧结构更加可靠。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卡槽28与弯折部14、凸起261与定位凸台15均采用相同结构,卡板27采用延伸部23和卡紧凸台24的组合结构,以此减少模具种类,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本发明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搭铁组合端子,包括与车体钣金贴合的第一端子,和叠放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导电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一夹箍,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导电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并夹紧线束的第二夹箍,所述第二导电板通过第一夹紧部被夹紧且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并通过第一定位部被周向定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