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微创手术或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用于夹取人 体组织进入活检、 取出进入人体内的异物或手术中用于帮助手术医生夹住人体组织使之定 位的取物钳, 具体地说是一种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 近年来微创手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它具有手术风险小, 创伤小、 愈后快 等优点。此外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内窥镜检查中, 取样钳是一个必备的工具, 当医生或病人希望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时, 它可以通过内 窥镜钳道进入病人体内, 夹取病变部位的组织, 供病理检查以便确诊。再者, 当患者不小心 吸入异物时也可在不进行大切口的条件下借助于取物钳将异物取出。
凡此种种均离不开传统的活检钳的帮助, 活检钳一般由钳头组件、 细长拉索、 同样 细长的套在拉索外面的弹性外管以及手柄组成, 拉索的一端与钳头组件中的四连杆机构相 连, 另一端与手柄上的活动手环相连, 弹性外管的一端与钳头组件相连, 另一端与手柄相 连。推、 拉活动手环带动拉索, 拉索带动四连杆机构动作, 四连杆机构带动钳头组件上的两 个左右对称的钳头实现开、 合, 从而实现所希望的操作。
为了便于在人体中穿行, 一般来说钳头组件的尺寸均很小, 因此钳头组件中安装 的用于驱动左右钳头开合的四连杆机构尺寸很小, 这直接影响到四连杆机构的强度和制造 难度, 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尤其是连杆之间的铰接部分更是连接困难, 强度很低, 据申请人 测试, 现有的活检钳的钳头部分能承受的拉力不超过 20 公斤, 同时由于活检钳进入人体后 受干扰因素较多, 连杆铰接处很容易断裂并划伤人体内部组织。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 案, 活检钳 ( 取物钳 ) 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四连式活检钳制造难度大, 成本高, 强度低的问题, 设 计一种不采用四连杆机构驱动左右钳头, 同时制造安装方便, 强度可成倍增加的、 成本低的 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
一种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包括钳头组件, 其特征是所述的钳头组件 主要由左钳头 1、 右钳头 2、 套筒 3 以及控制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开合和移动距离的控制部 件 4 组成,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钳口部分伸出套筒 3 外,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钳尾部分 通过连接销 5 相连, 连接销 5 与一端穿装在套筒 3 中的驱动拉索相连,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柄部外侧设有与套筒 3 的端口筒壁相抵的、 用以驱动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向套筒 3 内收 缩时能自动闭合的驱动面 6 ;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安装在套筒 3 上。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可为安装在套筒 3 上且位于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之间的柱销 7。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也可由安装在连接销 5 上的扭簧和位于套筒 3 上的定位槽或凸
台组成, 扭簧使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始终呈一个张开的趋势, 定位槽或凸台用于使连接销 5 在套筒 3 中只能按设定的行程移动。
所述的驱动面 6 为斜面、 弧面或其组合。即单斜面结构、 多斜面结构、 单弧面结构、 多弧面结构或斜面与弧面相结合的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
一种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包括钳头组件, 其特征是所述的钳头组件 主要由左钳头 1、 右钳头 2、 套筒 3 以及控制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开合和移动距离的控制部 件 4 组成,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3 的钳口部分伸出套筒 3 外,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3 的钳尾部分 通过球铰结构 8 相连, 球铰结构 8 中的球体与一端穿装在套筒 3 中的驱动拉索相连,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上的球窝包络贴合在所述的球体上 ;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外侧设有与套筒 3 的端口筒壁相抵的、 用以驱动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向套筒 3 内收缩时能自动闭合的驱动面 6;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安装在套筒 3 上。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可为安装在套筒 3 上且位于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之间的柱销 7。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也可由安装在球铰结构 8 上的扭簧和位于套筒 3 上的定位槽或 凸台组成, 扭簧使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始终呈一个张开的趋势, 定位槽或凸台用于使连接销 5 在套筒 3 中只能按设定的行程移动。 所述的驱动面 6 为斜面、 弧面或其组合。即单斜面结构、 多斜面结构、 单弧面结构、 多弧面结构或斜面与弧面相结合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采用套筒结构, 通过钳头在套筒中的移动实现自动开合, 与传统的四连杆 机构相比, 不仅结构简单, 而且制造方便, 动作可靠, 不会出现四连杆机构中易出现的连杆 变形出现卡死的现象。
本发明结构强度明显提高, 唯一的连接部位是拉索与连接销, 因此能承受的拉力 取决于拉索的连接强度, 据申请人测试, 当外加的拉力在 50 公斤以上时仍能正常工作。
本发明是对传统结构的改进, 打破了技术常规和技术偏见, 由于性能的改善, 可大 大拓宽活检钳的用途, 不仅可用于检验, 而且可用于异物夹取、 微创手述等领域。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合理, 可用于以往活检钳所无法应用的领域, 进入人体更加顺 滑方便, 操作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 钳头打开状态 )。 图 2 是图 1 所述的取物钳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 3 是图 1 所示结构中的左钳头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图 1 所示结构中的右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 钳头打开状态 )。 图 6 是图 5 所述的取物钳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 7 是图 5 所示结构中的左钳头结构示意图。 图 8 是图 5 所示结构中的右钳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 1-4 所示。
一种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包括钳头组件、 拉索、 弹性外管以及手柄 等, 拉索、 弹性外管以及手柄等均与现有的活检钳 ( 或取物钳 ) 相同, 本发明的钳头组件主 要由左钳头 1、 右钳头 2、 套筒 3 以及控制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开合和移动距离的控制部件 4 组成, 如图 1 所示, 其中的左钳头 2 和右钳头 3 除了可采用图 3、 4 所示的结构外, 还可采用 现有的任一种结构的钳头, 如带钳结构、 锯齿结构等,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钳口部分伸出 套筒 3 外,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钳尾部分通过连接销 5 相连, 连接销 5 与一端穿装在套筒 3 中的驱动拉索相连,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的柄部外侧设有与套筒 3 的端口筒壁相抵的、 用 以驱动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向套筒 3 内收缩时能自动闭合的驱动面 6, 驱动面 6 可为斜面、 弧面或其组合 ( 即可用单斜面结构、 多斜面结构、 单弧面结构、 多弧面结构或斜面与弧面相 结合的结构 ) ; 所述的控制部件 4 安装在套筒 3 上, 控制部件 4 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具 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另外设计, 但这种设计被认为是本发明的等效结构。其中一种控制 部件可采用图 1 中所述的安装在套筒 3 上且位于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之间的柱销 7 结构, 也可采用由安装在连接销 5 上的扭簧和位于套筒 3 上的定位槽或凸台组成的结构 ( 图中未 示出 ), 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左、 右钳头相接触, 扭簧的主体部分可套装在连接销上, 以使左钳 头 1 和右钳头 2 始终呈一个张开的趋势, 定位槽或凸台用于使连接销 5 在套筒 3 中只能按 设定的行程移动。
当本发明的取物钳到达工作位置时, 可操作手柄将拉索 10 送出, 拉索 10 推动连接 销 5 向套筒 3 的前端移动, 在作为控制部件 4 的柱销 7 的阻挡作用下, 左右钳头 1、 2 的外侧 面沿套筒端口筒壁滑动向外张开呈图 1 所示的状态, 张开到合适的位置后, 再通过操作手 柄拉动拉索 10, 左右钳头 1、 2 在其外侧面的驱动面 6 在套筒 3 端口的筒壁的约束下, 作反向 闭合运动, 夹住所需夹的人体组织向套筒 3 内移动, 直至呈图 2 所示的状态, 柱销 7 受到左 右钳头之间形成的导向限位通道 9 的作用只能移动设定的距离, 当柱销 7 与限位通道 9 的 上底端 ( 相对图 2 而言 ) 相抵后即无法移动, 即完成夹取工作, 然后即可进行下一步与现有 的活检钳相同的取出操作。
具体实施时, 左右钳头的尺寸与套筒的尺寸选择均为常规选择, 不再细述。
实施例二。
如图 5-8 所示。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左右钳头在套筒 3 中的连接方式不同,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是通过球铰结构 8 相连的, 拉索 10 的一端与球铰结构 8 中的球体相连,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位于套筒 3 中的一端上设有球窝, 如图 7、 8 所示, 左钳头 1 和右钳头 2 上的球 窝包络贴合在所述的球体上, 受到套筒 3 中安装孔的限制, 左右钳头均可在绕球体转动而 不会脱落, 这与现有的球铰结构完全相同。此外, 本实施例的控制部件 4 采用扭簧和定位槽 或凸台相配的结构时, 扭簧的两端仍然与左、 右钳头相抵, 其主体部分必须夹装在左右钳头 之间, 因此左右钳头相对的面上最好能各设计一个能容纳扭簧主体的半凹槽, 其余均与实 施例一相同, 故不再重复。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材料应符合医疗卫生的有关规定。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