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344218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0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66526.3

申请日:

2009.12.30

公开号:

CN101755830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57/16申请公布日:201006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7/16申请日:20091230|||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7/16; A01N43/56; A01N57/14; A01P7/02

主分类号:

A01N57/16

申请人: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巩自勇; 朱卫锋; 曹明章; 朱丽萍; 孔建

地址: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路1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有效成分含有吡螨胺和一种有机磷类农药,其中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质量比为30∶1~1∶80。该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可降低用药成本,有助于延缓害虫和害螨抗性的发展。该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和害螨,尤其可用于防治棉蚜、朱砂叶螨、二斑叶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由吡螨胺和一种有机磷类农药组成,其中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质量比为30∶1~1∶8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磷类农药是丙溴磷、毒死蜱、辛硫磷或喹硫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质量比为5∶1~1∶40。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实际应用中配制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乳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0%。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害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业害虫和害螨是棉蚜、朱砂叶螨、二斑叶螨。

说明书

一种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吡螨胺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化学防治是农业生产防治病虫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农业上容易产生抗性害虫通常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在农业害虫当中,同翅目害虫如蚜虫、粉虱和植食性害螨就因其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而容易产生抗性,致使一些常用的药剂的防效下降很多。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的吡虫啉以及防治害螨的哒螨灵等药剂的防治效果已经很差。
吡螨胺属酰胺类杀螨剂。对害螨以触杀作用为主,对植物组织具有渗透性。与苯丁锡及有机磷类农药等无交互抗性。对各种螨类和半翅目、同翅目害虫具有卓效,可用于果树、茶树、棉花、蔬菜等作物上防治叶螨、锈螨、蚜虫、粉虱等。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可达40天以上。目前,该药的使用成本较高。
丙溴磷、毒死蜱、辛硫磷、喹硫磷是常见的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品种。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害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常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害螨。几十年以来,随着该农药的大规模使用,许多害虫和害螨已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抗性,防治效果已经很差。
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办法。复配增效好的配方,可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根据害虫抗药性治理理论,将作用机制不同的成分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复配,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可相对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二是提供该农药组合物在农业上防治害虫和害螨的应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发明人对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试验,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方。在大量试验过程中,意外发现以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农药组合物有协同增效作用。该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低;能延缓单剂的抗药性产生和发展;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所提供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组成,其中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质量比为30∶1~1∶80,优选比为5∶1~1∶40。
 所述的有机磷农药为丙溴磷、毒死蜱、辛硫磷或喹硫磷。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中配制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0%。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害虫和害螨,尤其可有效防治棉蚜、朱砂叶螨、二斑叶螨。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有效成分含有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农药组合物,能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可提高防治效果。
(2)该组合物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小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3)本发明组合物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有明显增效作用,复配使用,能延缓害虫或害螨抗性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中所用到的95%吡螨胺原药为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7%毒死蜱原药为山东省青岛好利特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90%丙溴磷原药为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0%喹硫磷原药为浙江嘉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1%辛硫磷原药为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所有制剂的配比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生物测定部分和药效试验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剂量。
实施例1吡螨胺、毒死蜱及不同配比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采集田间的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雌成螨,经过室内饲养三代,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雌成螨作为本试验的供试虫。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2-2006》。采用玻片浸渍法,即把双面胶带剪成1cm×2cm贴在载玻片的一端,将朱砂叶螨成螨的背面黏在胶带上,每个玻片35~40头螨,4小时后镜检,挑除死亡螨后,补添活成螨。把粘有雌成螨的玻片置于药液内浸渍5秒钟后取出,用滤纸吸除载玻片和螨体周围的多余药液,移入25℃、相对湿度90%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镜检,记录死亡数和存活数(以毛笔尖触螨体不动者为死亡),空白对照用清水处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或校正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致死中浓度。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吡螨胺、毒死蜱及不同配比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24h)

由表1可见,吡螨胺和毒死蜱的重量比在30∶1~1∶80之间进行混配时,各个配比共毒系数均达到了120以上,表现一定的增效作用;吡螨胺和毒死蜱的重量比例在5∶1~1∶40之间进行混配时,CTC明显增高,组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2:吡螨胺、丙溴磷及不同配比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
采集田间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经过室内饲养三代,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雌成螨。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2-2006》。采用玻片浸渍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吡螨胺、丙溴磷及不同配比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24h)

由表2可见,吡螨胺和丙溴磷的重量比在30∶1~1∶80之间进行混配时,各个配比共毒系数均达到了120以上,表现一定的增效作用;吡螨胺和丙溴磷的重量比例在5∶1~1∶40之间进行混配时,组合物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3:吡螨胺、喹硫磷及不同配比对棉蚜的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9-2006》。试虫为温室内用棉花苗饲养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成蚜,采自深圳宝安区西乡。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将新鲜的棉叶(用琼脂保湿处理)放置于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内,每处理接5个皿,用potter喷雾塔在15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2毫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每个处理设置6~7个浓度梯度。每皿接入成蚜30头,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联合毒力测定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通过毒力指数计算混剂联合毒力的方法即共毒系数(CTC)法。
共毒系数的计算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吡螨胺、喹硫磷及不同配比对棉蚜的毒力测定(24h)

由表3可见,吡螨胺和喹硫磷的重量比在30∶1~1∶80之间进行混配时,各个配比共毒系数均达到了120以上,表现一定的增效作用;吡螨胺和喹硫磷的重量比例在5∶1~1∶40之间进行混配时,组合物对棉蚜的毒力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4:31%吡螨胺·喹硫磷乳油的配制方法
吡螨胺                             30%
喹硫磷                             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           7%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乳化剂)   5%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                 7%
甲苯(溶剂)                         余量
按配方要求,将吡螨胺、喹硫磷、乳化剂、部分溶剂在调制釜中混合搅拌,待固体原药完全溶解后,再把剩余的溶剂缓慢地加入,充分搅拌后得到均匀的油相,即制得31%吡螨胺·喹硫磷乳油。
实施例5:6%吡螨胺·丙溴磷微乳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吡螨胺                             5%
丙溴磷                             1%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     1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           3%
环己酮(助溶剂)                     2%
去离子水                           余量
按配方要求,将吡螨胺、丙溴磷、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不断搅拌下,将水加入油相中,搅拌15-30min,得透明液体。经分析各指标合格后即得6%吡螨胺·丙溴磷微乳剂。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棉花田朱砂叶螨。采用喷雾法防治。施药时田间朱砂叶螨成螨较多(经测定该地区朱砂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达50.5倍)。试验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药后1、7和21天各调查1次虫情,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见表4所示。
表4吡螨胺、丙溴磷及其混剂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吡螨胺和丙溴磷复配后,复配制剂较单剂单独使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较丙溴磷单剂单独使用,农药用药量减少,可有效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实施例6:10%吡螨胺·辛硫磷水乳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吡螨胺                              5%
辛硫磷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            6%
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乳化剂)  3%
环己酮(助溶剂)                      8%
硅酸铝镁(增稠剂)                    0.5%
乙二醇(防冻剂)                      1%
去离子水                            余量
按配方要求,将吡螨胺、辛硫磷、助溶剂、乳化剂等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不断搅拌下,将防冻剂、水、增稠剂充分搅拌成水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约30min,得乳状液体,即得10%吡螨胺·辛硫磷水乳剂。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苹果园二斑叶螨。采用喷雾法防治。施药时田间二斑叶螨成螨较多(经测定该地区二斑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达37.4倍)。试验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药后1、7和21天各调查1次虫情,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见表5所示。
表5吡螨胺、辛硫磷及其混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由表5可知,吡螨胺和辛硫磷复配后,复配制剂较单剂单独使用,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较辛硫磷单剂单独使用,农药用药量减少,可有效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实施例7:12%吡螨胺·喹硫磷可湿性粉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吡螨胺                         2%
喹硫磷                         10%
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           2%
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分散剂)   1%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3%
白炭黑(载体)                 余量
按重量比称取吡螨胺、喹硫磷等各种成分,经过填料的干燥、冷却;填料、原药、助剂的混配、磨细、混合等工序即制得12%吡螨胺·喹硫磷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棉花上的二斑叶螨。采用喷雾法防治。施药时田间二斑叶螨成螨较多(经测定该地区二斑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达47.5倍)。试验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药后1、7和21天各调查1次虫情,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见表6所示。
表6吡螨胺、辛硫磷及其混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吡螨胺和喹硫磷复配后,复配制剂较单剂单独使用,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较喹硫磷单剂单独使用,农药用药量减少,可有效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实施例8:20%吡螨胺·丙溴磷悬乳剂的配制方法
吡螨胺                              5%
丙溴磷                              1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            10%
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润湿剂)  3%
聚氧乙烯醚磷酸盐(分散剂)            3%
黄原胶(增稠剂)                      0.3%
乙二醇(防冻剂)                  0.5%
二甲苯(溶剂)                    8%
去离子水                        余量
将吡螨胺、分散剂、润湿剂等用水混合,砂磨,不断搅拌,得到吡螨胺悬浮剂;将丙溴磷加入到溶剂中,搅拌,丙溴磷完全溶解得到均一油相,备用;将乳化剂、防冻剂等用水混合,搅拌得到均一水相;将上述配制好的油相加到水相中,高速剪切,再加入上述得到的吡螨胺悬浮剂,剪切,加入增稠剂,剪切混合均匀,得到20%吡螨胺·丙溴磷悬乳剂。
实施例9:40.5%吡螨胺·毒死蜱水分散粒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吡螨胺                          0.5%
毒死蜱                          40%
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            7%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  2%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3%
硫酸铵(崩解剂)                  3%
轻质碳酸钙(载体)                余量
按配方要求,称取吡螨胺、毒死蜱等各种成分,先混合并经气流粉碎,再采用挤压造粒,烘干过筛后制得40.5%吡螨胺·毒死蜱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柑橘全爪螨。采用喷雾法防治。施药时田间柑橘全爪螨成螨较多(经测定该地区柑橘全爪螨对哒螨灵的抗性达43.7倍)。试验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药后1、7和21天各调查1次虫情,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见表7所示。
表7吡螨胺、毒死蜱及其混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

由表7可知,吡螨胺和毒死蜱复配后,复配制剂较单剂单独使用,对相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较毒死蜱单剂单独使用,农药用药量减少,可有效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实施例10:20.5%吡螨胺·丙溴磷微乳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吡螨胺                          0.5%
丙溴磷                          20%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  1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        3%
环己酮(助溶剂)                  2%
去离子水                        余量
按配方要求,将吡螨胺、丙溴磷、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不断搅拌下,将水加入油相中,搅拌15-30min,得透明液体。经分析各指标合格后即得20.5%吡螨胺·丙溴磷微乳剂。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棉花田棉蚜。采用喷雾法防治。施药时田间棉蚜成虫较多(经测定该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达54.6倍)。试验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药后1、7和21天各调查1次虫情,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见表8所示。
表8吡螨胺、丙溴磷及其混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由表8可知,吡螨胺和丙溴磷复配后,复配制剂较单剂单独使用,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较丙溴磷单剂单独使用,农药用药量减少,可有效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一种农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农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农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农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农药组合物.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有效成分含有吡螨胺和一种有机磷类农药,其中吡螨胺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质量比为301180。该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可降低用药成本,有助于延缓害虫和害螨抗性的发展。该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和害螨,尤其可用于防治棉蚜、朱砂叶螨、二斑叶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