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逃生安全通道.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351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8589.7

申请日:

2009.09.24

公开号:

CN101658717A

公开日:

2010.03.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2B 1/20申请公布日:201003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2B 1/20申请日:20090924|||公开

IPC分类号:

A62B1/20

主分类号:

A62B1/20

申请人:

王盛荣

发明人:

王盛荣; 王锡康; 王锡旺

地址:

250200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桃花山小区东区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苗 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高楼逃生安全通道,是位居高楼的人员遇险时使用的快速、安全的逃生装置。它包括管式通道和其中沿通道安装缓冲弹性机构,每层缓冲弹性机构的一侧与通道连接。本发明具有人员可间隔性连续逃生,逃生效率高,人员为自动匀速下降,快慢可设定,老弱病残幼等人群均可使用,适用于任何高度的楼房,更使用于消防救灾,本身不用电源其它能源,安全可靠,制造简单,成本低,材料易得,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它包括管式通道(2)和其中沿 通道(2)间隔安装缓冲弹性机构,缓冲弹性机构的一侧与通道(2)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每层缓冲弹 性机构由整体缓冲弹性机构或一组缓冲弹性机构组成;它们在通道(2)一 侧或在其中部形成缓冲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弹 性机构为气囊(9)或弹性板或弹性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缓冲 弹性机构为气囊(9),气囊(9)内装有弹簧(8),气囊(9)设有开放的通 气孔(4)。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所述的 气囊(9)上表面设置有弹性的平面滑板(3)。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气 囊(9)充气后的侧面呈扇形,其一侧固定于通道(2)侧壁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所述的高档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所述 的通道(2)上口装有固定圈(1)。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至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 其特征是:通道(2)设有通气孔(6)和观察口(7)。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楼逃生安全通道,其特征是:通 道(2)上相邻或间隔的缓冲弹性机构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入口(5)。

说明书


高楼逃生安全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高楼逃生安全通道,是位居高楼的人员遇险时使用的快速、安全的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高处遇险时,目前所用的悬梯、绳索、气垫等装置逃生,这些方法的安全性较差,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小孩在使用时难于掌握,因此,使用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简单、实用、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人员高处遇险安全逃生的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管式通道和其中沿通道间隔安装缓冲弹性机构,每层缓冲弹性机构的一侧与通道连接。使用时,将该通道的上入口端固定在需要逃生的位置,并将通道整体放下至地面,其内的缓冲弹性机构会阻挡管道的横向空间。这样各层的缓冲弹性机构层层阻挡整条通道。当人体进入该通道时,在人体的重量的压迫下,各层缓冲弹性机构依次被人下压,而给人体让出空间,使人能够下落。而下落过程中,又能设定各层缓冲弹性机构所控制的人体的下落速度,从而使人体能够在安全速度下落地,保证其不受伤害。在人体离开某层缓冲弹性机构后,缓冲弹性机构又能自动复位,为他人的逃生做好准备,从而实现多人连续逃生。

    在本发明中,每层缓冲弹性机构由一个整体缓冲弹性机构或一组弹性体组成;它们在通道一侧或在其中部形成缓冲通道。当采用整体式缓冲弹性机构时,缓冲弹性机构的一个侧面与通道连接,且上下各层的缓冲弹性机构在通道的同一个侧面连接,这样便在通道的一侧形成缓冲通道。每层缓冲弹性机构也可由多个弹性体组成,这时,可将它们一端沿通道的周边安装,从而在通道的一侧或中间形成缓冲通道。

    具体实施时,缓冲机构可以使用气囊或弹性板或弹性条或其它能够自动复位的弹性材料或机构。当使用气囊时,在人逃生时,人的作用使气囊缓缓放气,直到人体能通过该气囊区。人体能通过该气囊区的同时,又开始压迫下一层气囊,这样人体连续压迫层层气囊,直到落地出口,从而实现逃生。

    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可在气囊内再安装弹簧,并在气囊上设置开放的通气孔,这样,在气囊被压时,气囊内的气体可由通气孔排出,而在人体离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气囊可以自动充气。特别是在通道由软质材料制成时,在安全状态下,整条通道可以折叠或卷捆收存。这样,在将通道打开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气囊会自动充气,而在收起时,气囊中的气会因折叠压迫而自动放气。

    本发明中的气囊上表面最好设置有弹性的平面滑板,它能够保证人体顺利下滑,而且能够防止人体或其携带物损伤气囊,以保证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气囊可以为各种形状,但也可以设计为充气后的侧面呈扇形的形状,这时,可将其一侧固定于通道侧壁上。为使本发明在使用时容易与建筑物之间连接或与其它救生设备连接,通道上口应装有定形圈和用于与外部连接的固定机构。

    另外,为便于各个楼层的人进入通道逃生,相邻或间隔的缓冲弹性机构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入口。而且,为保证逃生者安全,通道还可设有通气孔和观察口。临时架设的通道可多个相连,以达到足够的高度。

    本发明具有人员可间隔性连续逃生,逃生效率高,人员为自动匀速下降,快慢可设定,老弱病残幼等人群均可使用,适用于任何高度的楼房,更使用于消防救灾,本身不用电源其它能源,安全可靠,制造简单,成本低,材料易得,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定位圈,2、通道,3、平面滑板,4、通气孔,5、入口,6、通气孔,7、观察口,8、弹簧,9、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软质材料或硬质材料制成的通道2,该通道还可以直接使用楼房等建筑物本身的设施,通道2上设有通气孔6和观察口7,观察口7可采用透明材料。当采用软质材料时,通道2壁上设置有加强条,通道2的上端口装有固定圈1,其上口处还有悬挂机构或与建筑物的连接机构,这些机构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通道2内沿其长度方向在同侧通道2壁上装有多个气囊9,每个气囊9的一侧固定在通道2壁上,并保证其它部分在负重时下行。这些气囊9分别固定在通道2的一个侧壁上。它们展开后侧面呈扇形,其上带有开放的通气孔4。气囊9的上表面固定有弹性的平面滑板3,平面滑板3的形状与通道2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但与通道2壁有一较小的间隙,用以保证其使用时的下行效果。气囊9内有支撑平面滑板3的一个或一组弹簧8。相邻两个气囊9的间距略大于气囊9上表面地最大尺寸。根据楼层之间的间距,在相邻气囊9或间隔的气囊9之间的通道2上设置多个入口5。

高楼逃生安全通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楼逃生安全通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楼逃生安全通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楼逃生安全通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楼逃生安全通道.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一种高楼逃生安全通道,是位居高楼的人员遇险时使用的快速、安全的逃生装置。它包括管式通道和其中沿通道安装缓冲弹性机构,每层缓冲弹性机构的一侧与通道连接。本发明具有人员可间隔性连续逃生,逃生效率高,人员为自动匀速下降,快慢可设定,老弱病残幼等人群均可使用,适用于任何高度的楼房,更使用于消防救灾,本身不用电源其它能源,安全可靠,制造简单,成本低,材料易得,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