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34323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06387.0

申请日:

2010.02.02

公开号:

CN101720645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6/00公开日:201006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6/00申请日:20100202|||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6/00

主分类号:

A01G16/00

申请人:

中国水稻研究所

发明人:

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刘晓娜

地址: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3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林怀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本发明是可以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通过秧盘中种子定位定向播种,使种子有序定向排列育秧;成苗后进行定向移栽,使秧苗在大田定向排列,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是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使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成“十”字形,秧苗移栽后水稻分蘖和叶片能够有序定向生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插秧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利用机插秧的“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的行距为30cm,株距范围12-22cm,通过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有序定向生长,使早期形成的叶片和分蘖朝向一致,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说明书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稻种植主要采用手插秧、机插秧、直播和抛秧这几种常见的种植方法,这些种植方法都是在早期播种时将种子随机播入土壤中,待成苗后再随机插入土壤中,水稻的分蘖和叶片无序生长,没有一致方向性,这种常见的种植方法无法有效控制水稻分蘖和叶片生长的方向性,特别是现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下导致水稻株间竞争严重,群体漏光量大,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低;宽行窄株封行慢,水稻与杂草竞争力差,杂草危害严重,产量不高。随着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普及,机插秧的比例逐年上升,机插秧就属于典型的宽行窄株种植方法,无序随机移栽大田,使得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株间竞争剧烈,封行慢,早期光能利用率低,而后期田间株高遮蔽严重,通风透光差,水稻分蘖成穗率低,籽粒结实率降低,易倒伏早衰,影响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由于中国水稻种植以杂交稻为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杂交稻强调单本稀植,且分蘖多、植株高、生物量大,这种无序生长更严重影响了其高产潜力的发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水稻种植方法中秧苗无序生长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可以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地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

    所述的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是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使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成“十”字形,秧苗移栽后水稻分蘖和叶片能够有序定向生长。

    所述的移栽插秧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利用机插秧的“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的行距为30cm,株距范围12-22cm,通过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有序定向生长,使早期形成的叶片和分蘖朝向一致,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可以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通过秧盘中种子定位定向播种,使种子有序定向排列育秧;成苗后进行定向移栽,使秧苗在大田定向排列,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定向定位播种的种子在育秧盘中排列形式。

    图2是秧苗在育秧盘中生长形态的横剖图。

    图3是插秧机取秧及秧苗生长形态纵剖图。

    图4是插秧后秧苗在田间的生长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如图2所示,利用水稻生长特性,种子出苗后秧苗在秧盘中生长方向具有一致性。秧苗生长到12-20cm,将成毯秧苗置于插秧机固定的取秧秧箱位置,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如图3所示,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移栽利用机插秧的“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种植行距为30cm,株距范围12-22cm,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使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成“十”字形,秧苗移栽后水稻分蘖和叶片能够有序定向生长,如图4所示。

    机插前大田,平整和沉实,插秧时土壤浅水层,保证秧苗生长一致性。机插秧根据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特性,可实现水稻早期分蘖和对应叶片有序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的植株形态,使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本发明是可以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通过秧盘中种子定位定向播种,使种子有序定向排列育秧;成苗后进行定向移栽,使秧苗在大田定向排列,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