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34121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4745.0

申请日:

2010.08.26

公开号:

CN101933543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23F 3/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江苏天乙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4200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石门变更后权利人: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太华镇石门村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江苏津如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409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00826|||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梓秀

地址:

214200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石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在各个制备步骤中均采用了相对应的装置,且各装置之间采用提升机进行茶叶的输送,使整个制备流程达到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清洁化、标准化程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其特征在于 : 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 (1) 提供摊青机, 将茶叶放置于该摊青机中进行萎凋 ; (2) 提供提升机及杀青机, 将步骤 (1)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杀青机中进行杀青 作业 ; (3) 提供提升机及第一理条机, 将步骤 (2)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一理条机中 进行第一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 ; (4) 提供提升机及第二理条机, 将步骤 (3)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理条机中 进行第二次连续理条, 直至茶叶八成干 ; (5) 提供提升机及冷却回潮机, 将步骤 (4)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冷却回潮机中 进行冷却回潮, 持续 15 分钟至 30 分钟 ; (6) 提供提升机及第三理条机, 将步骤 (5)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三理条机中 进行第三次连续理条, 直至茶叶九成干 ; (7) 提供提升机及风选机, 将步骤 (6)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风选机中进行风选。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2) 中的杀青 机为热风杀青机, 杀青作业的温度为 200℃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1) 中的 萎凋时间为 5 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制备碧白茶的工艺流程, 其特征在于 : 本工艺流程还具有步 骤 (8) : 将步骤 (7) 中的茶叶放置入竹匾中进行 2 小时以上的回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碧白茶的工艺流程, 其特征在于 : 本工艺流程还具有步 骤 (9) : 提供翻板烘干机, 将步骤 (8) 中的茶叶放置于该翻板烘干机中, 用 70 度的温度, 采 用动态烘干, 使茶叶足干到含水量在 6%以下, 历时约 15 分钟。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制备碧白茶的工艺流程, 其特征在于 : 本工艺流程还具有步 骤 (10) : 提供提升机及拣梗机, 将步骤 (9)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送至拣梗机中, 采用拣梗机 的原理来分出干茶的长短的大小。

说明书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茶叶工艺流程的, 特别是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背景技术 茶叶属于 “茶科” , 双子叶植物, 约 30 属, 500 种,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 14 属 397 种, 主产长江以南各地, 其中茶属 Camellia 和何树属 Schima 等均极富经济价值。 乔木或灌木 ; 叶互生, 单叶, 革质, 无托叶 ; 花常两性, 稀单性, 单生或数朵聚生, 腋生或顶 生; 萼片 5-7, 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 稀少数, 分离或多少合生 ; 子房上位, 稀下位, 2-10 室, 每室有胚珠 2 至多颗 ; 果为一蒴果, 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 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 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茶叶可以以色泽、 季节和生长环境进行分类 :
     以色泽分类分别是 : 绿茶、 黄茶、 白茶、 青茶、 红茶、 黑茶, 等。
     以季节分类分别是 :
     1、 春茶 ---- 是指当年 3 月下旬到 5 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 雨量 充份, 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 使得春季茶芽肥硕, 色泽翠绿, 叶质柔软, 且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 夏茶 ---- 是指 5 月初至 7 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 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 迅速, 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 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 香 气多不如春茶强烈, 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 咖啡因、 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 不但使紫色芽 叶增加色泽不一, 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 秋茶 ---- 就是 8 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 茶树经 春夏二季生长、 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 减少叶片大小不一, 叶底发脆, 叶色发黄, 滋味和香气 显得比较平和。
     4、 冬茶 ---- 大约在 10 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 气候逐渐转冷后 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 内含物质逐渐增加, 所以滋味醇厚, 香气浓烈。
     按生长环境分类分别是 :
     1、 平地茶 : 平地茶芽叶较小, 叶底坚薄, 叶面平展, 叶色黄绿欠光润。 加工后的茶叶 条索较细瘦, 骨身轻, 香气低, 滋味淡。
     2、 高山茶 : 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 喜湿、 耐阴的习性, 帮有高出好茶的说 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 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 从气温、 降雨量、 湿度、 土壤到山上 生长的树木, 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 地茶相比, 高山茶芽叶肥硕, 颜色绿, 茸毛多。加工后之欧共体叶, 条索紧结, 肥硕, 白毫显 露, 捍气浓郁且耐冲泡。
     茶叶的品质好坏, 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 可以通过色、 香、 味、 形四个 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 通常采用看、 闻、 摸、 品进行鉴别。 即看外形、 色泽, 闻香气, 摸条索, 开汤品尝。具体如下 :
     1、 看色泽 ---- 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 烘青应呈 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 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 ; 如果绿茶色泽灰暗、 深褐, 质量 必定不佳。 绿茶的气色应呈浅绿或黄绿, 清澈明亮 ; 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 肯定也不是好茶。 红茶应乌黑油润, 汤色红艳明亮, 有些上品工夫红茶, 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 油环, 俗称 “金圈” ; 若汤色暗淡, 混浊不清, 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2、 看外形 ---- 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 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 鲜叶直接相关, 也与制茶相关, 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 如好的龙井茶, 外形光、 扁平、 直, 形似碗钉 ; 好的珠茶, 颗粒圆紧、 均匀 ; 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 红碎茶颗粒齐整、 划一 ; 好 的毛峰, 茶芽毫多、 芽锋露等等。 如果条索松散, 颗粒松泡, 叶表粗糙, 身骨轻飘, 就算不上是 好茶。
     3、 闻香气 ---- 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 如绿茶具清香, 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 板 栗香等, 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 ; 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 定为劣质茶 ; 有陈气 的为陈茶 ; 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 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 浓香吸引茶客。
     4、 尝滋味 ---- 或者叫茶叶的滋味, 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 涩、 甜、 鲜、 酸等多种成 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 滋味就鲜醇可口, 同时, 不同的茶类, 滋味也不一样, 上等绿茶初 尝有其苦涩感, 但回味浓醇, 令口舌生津 ; 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 甚至涩口、 麻舌。上等红茶 滋味浓厚、 强烈、 鲜爽 ; 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 但饮后口有回甜。
     在现有的制茶工艺中, 一般为手工制茶。 手工制茶的效率较慢, 大大延误了茶叶制 备的时间, 在当今的茶叶市场化的情况下, 以难以满足市场的响应速度。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该工艺流程可提高制备白茶的效 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
     (1) 提供摊青机, 将茶叶放置于该摊青机中进行萎凋 ;
     (2) 提供提升机及杀青机, 将步骤 (1)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杀青机中进行 杀青作业 ;
     (3) 提供提升机及第一理条机, 将步骤 (2)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一理条 机中进行第一次连续理条 ;
     (4) 提供提升机及第二理条机, 将步骤 (3)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理条 机中进行第二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 直至茶叶八成干 ;
     (5) 提供提升机及冷却回潮机, 将步骤 (4)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冷却回潮 机中进行冷却回潮, 持续 15 分钟至 30 分钟 ;
     (6) 提供提升机及第三理条机, 将步骤 (5)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三理条 机中进行第三次连续理条, 直至茶叶九成干 ;
     (7) 提供提升机及风选机, 将步骤 (6)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风选机中进行 风选。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 通过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由于在各个步骤均采用了相 对应的装置, 且各装置之间采用提升机进行茶叶的输送, 使整个制备流程达到自动化, 有效 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 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 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所示, 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
     (1) 提供摊青机, 将茶叶放置于该摊青机中进行萎凋。萎凋的目的在于 : 一、 散发 水分, 使叶张柔软, 细肥, 汁浓度增强 ; 二、 增强酶的活性 ; 三、 散发青草气味, 透出清香, 叶 色由鲜绿转化为暗绿。
     (2) 提供提升机以及杀青机, 将步骤 (1)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杀青机中进 行杀青作业。该步骤的杀青对于茶叶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工序, 其作用是 : 1) 利用高温破 坏酶的活性, 制止茶多酚与酶参与氧化, 保持茶叶的品质特征 ; 2) 散发青草气, 增进香气 ; 3) 改变鲜叶化学成份的变化, 促进叶质柔软, 便于整形成条。杀青要杀匀杀透, 鲜叶颜色失 去鲜活, 手抓茶叶闻一下, 有熟板栗香为宜。 杀青这道工序对香气、 滋味的形成最为关键。 杀 青后茶叶失水率为 30%。本实施方式中的杀青机采用热风杀青机, 该热风杀青机机是利用 超高温热 200℃以上风杀青, 超高温热风和鲜叶接触, 将热量传递到鲜叶, 使鲜叶迅速升温 达到钝化活性酶的作用, 其优点是 : 不会有焦边爆点和烟焦味, 杀青速度快, 没有增水作用, 使杀出鲜叶色泽翠绿、 嫩鲜, 杀后鲜叶含水率达到揉捻工序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的提升机为 鲜叶提升机。
     (3) 提供提升机及第一理条机, 将步骤 (2)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一理 条机中进行第一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这是对白茶流水线连续理条、 初整形成条形 茶叶外形的作业, 实现制茶自动化。这是对阳羡雪芽流水线连续理条、 初整形成条形茶之 作业, 实现制茶自动化。通过本次理条后茶叶的条索紧直, 且茶叶外形的均匀一致率达到 30% -50%。
     (4) 提供提升机及第二理条机, 将步骤 (3)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理条 机中进行第二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 直至茶叶八成干。通过第二次连续理条后茶叶条 索紧直, 茶叶外形的均匀一致率约到 80%。
     (5) 提供提升机及冷却回潮机, 将步骤 (4)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冷却回潮 机中进行冷却回潮, 持续 15 分钟至 30 分钟。在该步骤中茶叶铺成厚度 3cm 的茶叶堆, 茶叶 匀摊在冷却回潮机上一起移动, 动力由变速装置输入。 冷却回潮机中具有三层, 第一层通过 风扇用冷风对有一定温度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 使茶叶能保持良好的翠绿度。 第二、 三层走 速比第一层稍慢, 以符合茶叶的回潮规律, 为进入下一工序作准备。
     (6) 提供提升机及第三理条机, 将步骤 (5)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三理条机中进行第三次连续理条, 直至茶叶九成干。通过本次理条后茶叶条索紧直, 香气更高, 茶 叶外形的均匀一致率约到 90%
     (7) 提供提升机及风选机, 将步骤 (6)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风选机中进行 风选。风选即为利用风选机将通过上述步骤制得的茶叶中的黄片和碎沫吹掉, 提高白茶的 净度。
     上述 7 个步骤已经可制得拥有条索紧直外形的白茶。本发明中, 每一个制茶步骤 均采用了相对应的装置进行自动处理茶叶, 且各装置之间采用提升机进行茶叶的输送, 使 整个制备流程达到自动化, 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制备流程自动化之后还节约了人力 成本, 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清洁化、 标准化程度。
     当上述自动化的制备工序结束后, 还需要进行其他的工序 :
     (8) 将步骤 (7) 中的茶叶放置入竹匾中进行 2 小时以上的回潮。因茶叶外表比较 薄, 失水较快。但茶叶茎梗所含水较难烘干, 所以我们要把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摊凉。把茎梗 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到茶叶的表面, 使之回潮。否则, 一次性烘怎么也烘不干。
     (9) 提供翻板烘干机, 用 70 度的温度, 采用动态烘干, 使茶叶足干到含水量在 6% 以下 ; 同时不改变其条索和色泽, 历时约 15 分钟, 该过程同时也是提香的过程。 (10) 提供提升机及拣梗机, 将步骤 (9) 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送至拣梗机中, 采用 拣梗机的原理来分出干茶的长短的大小, 提升茶叶的匀整度。
     步骤 (9) 及步骤 (10) 同样采用了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及清洁化、 标准化程度。 。
     通过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所制成的白茶, 形如凤羽, 色如玉霜, 独特的白茶香, 汤色鹅黄, 叶底张开, 叶羽玉白, 叶脉翠绿, 滋味鲜醇, 独具甘草味。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3543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3543ACN101933543A21申请号201010264745022申请日20100826A23F3/0620060171申请人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4200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石门72发明人赵梓秀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柏尚春54发明名称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57摘要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在各个制备步骤中均采用了相对应的装置,且各装置之间采用提升机进行茶叶的输送,使整个制备流程达到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清洁化、标准化程度。51INTCL19中华人。

2、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CN101933543A1/1页21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摊青机,将茶叶放置于该摊青机中进行萎凋;2提供提升机及杀青机,将步骤1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杀青机中进行杀青作业;3提供提升机及第一理条机,将步骤2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一理条机中进行第一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4提供提升机及第二理条机,将步骤3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理条机中进行第二次连续理条,直至茶叶八成干;5提供提升机及冷却回潮机,将步骤4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冷却回潮机中进行冷却回潮,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

3、6提供提升机及第三理条机,将步骤5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三理条机中进行第三次连续理条,直至茶叶九成干;7提供提升机及风选机,将步骤6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风选机中进行风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杀青机为热风杀青机,杀青作业的温度为20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萎凋时间为5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碧白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本工艺流程还具有步骤8将步骤7中的茶叶放置入竹匾中进行2小时以上的回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碧白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本工艺流程还具有步骤9提供翻板烘干机,将。

4、步骤8中的茶叶放置于该翻板烘干机中,用70度的温度,采用动态烘干,使茶叶足干到含水量在6以下,历时约15分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碧白茶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本工艺流程还具有步骤10提供提升机及拣梗机,将步骤9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送至拣梗机中,采用拣梗机的原理来分出干茶的长短的大小。权利要求书CN101933543A1/4页3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茶叶工艺流程的,特别是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背景技术0002茶叶属于“茶科”,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

5、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0003茶叶可以以色泽、季节和生长环境进行分类0004以色泽分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0005以季节分类分别是0006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

6、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0007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0008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0009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

7、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0010按生长环境分类分别是00111、平地茶平地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面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00122、高山茶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帮有高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欧共体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捍气浓郁且耐冲泡。0013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

8、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具体如下说明书CN101933543A2/4页400141、看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气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肯定也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

9、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00152、看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00163、闻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

10、茶客。00174、尝滋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0018在现有的制茶工艺中,一般为手工制茶。手工制茶的效率较慢,大大延误了茶叶制备的时间,在当今的茶叶市场化的情况下,以难以满足市场的响应速度。发明内容001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可提高制备白茶的效率。002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制备白茶的。

11、工艺流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21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00221提供摊青机,将茶叶放置于该摊青机中进行萎凋;00232提供提升机及杀青机,将步骤1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杀青机中进行杀青作业;00243提供提升机及第一理条机,将步骤2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一理条机中进行第一次连续理条;00254提供提升机及第二理条机,将步骤3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理条机中进行第二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直至茶叶八成干;00265提供提升机及冷却回潮机,将步骤4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冷却回潮机中进行冷却回潮,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00276提供提升机及第三理条机,将步骤5。

12、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三理条机中进行第三次连续理条,直至茶叶九成干;00287提供提升机及风选机,将步骤6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风选机中进行风选。说明书CN101933543A3/4页5002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由于在各个步骤均采用了相对应的装置,且各装置之间采用提升机进行茶叶的输送,使整个制备流程达到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0030附图为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

13、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0032请参阅附图所示,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00331提供摊青机,将茶叶放置于该摊青机中进行萎凋。萎凋的目的在于一、散发水分,使叶张柔软,细肥,汁浓度增强;二、增强酶的活性;三、散发青草气味,透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化为暗绿。00342提供提升机以及杀青机,将步骤1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杀青机中进行杀青作业。该步骤的杀青对于茶叶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其作用是1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茶多酚与酶参与氧化,保持茶叶的品质特征;2散发青草气,增进香气;3改变鲜叶化学成份的变化,促进叶质柔软,便于整形成条。杀青要杀匀杀透,鲜叶颜色。

14、失去鲜活,手抓茶叶闻一下,有熟板栗香为宜。杀青这道工序对香气、滋味的形成最为关键。杀青后茶叶失水率为30。本实施方式中的杀青机采用热风杀青机,该热风杀青机机是利用超高温热200以上风杀青,超高温热风和鲜叶接触,将热量传递到鲜叶,使鲜叶迅速升温达到钝化活性酶的作用,其优点是不会有焦边爆点和烟焦味,杀青速度快,没有增水作用,使杀出鲜叶色泽翠绿、嫩鲜,杀后鲜叶含水率达到揉捻工序要求。本实施方式中的提升机为鲜叶提升机。00353提供提升机及第一理条机,将步骤2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一理条机中进行第一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这是对白茶流水线连续理条、初整形成条形茶叶外形的作业,实现制茶自动化。这是对。

15、阳羡雪芽流水线连续理条、初整形成条形茶之作业,实现制茶自动化。通过本次理条后茶叶的条索紧直,且茶叶外形的均匀一致率达到3050。00364提供提升机及第二理条机,将步骤3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理条机中进行第二次连续理条形成条形茶叶,直至茶叶八成干。通过第二次连续理条后茶叶条索紧直,茶叶外形的均匀一致率约到80。00375提供提升机及冷却回潮机,将步骤4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冷却回潮机中进行冷却回潮,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在该步骤中茶叶铺成厚度3CM的茶叶堆,茶叶匀摊在冷却回潮机上一起移动,动力由变速装置输入。冷却回潮机中具有三层,第一层通过风扇用冷风对有一定温度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使。

16、茶叶能保持良好的翠绿度。第二、三层走速比第一层稍慢,以符合茶叶的回潮规律,为进入下一工序作准备。00386提供提升机及第三理条机,将步骤5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三理条说明书CN101933543A4/4页6机中进行第三次连续理条,直至茶叶九成干。通过本次理条后茶叶条索紧直,香气更高,茶叶外形的均匀一致率约到9000397提供提升机及风选机,将步骤6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风选机中进行风选。风选即为利用风选机将通过上述步骤制得的茶叶中的黄片和碎沫吹掉,提高白茶的净度。0040上述7个步骤已经可制得拥有条索紧直外形的白茶。本发明中,每一个制茶步骤均采用了相对应的装置进行自动处理茶叶,且各装置之。

17、间采用提升机进行茶叶的输送,使整个制备流程达到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制备流程自动化之后还节约了人力成本,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清洁化、标准化程度。0041当上述自动化的制备工序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其他的工序00428将步骤7中的茶叶放置入竹匾中进行2小时以上的回潮。因茶叶外表比较薄,失水较快。但茶叶茎梗所含水较难烘干,所以我们要把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摊凉。把茎梗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到茶叶的表面,使之回潮。否则,一次性烘怎么也烘不干。00439提供翻板烘干机,用70度的温度,采用动态烘干,使茶叶足干到含水量在6以下;同时不改变其条索和色泽,历时约15分钟,该过程同时也是提香的过程。004410提供提升机及拣梗机,将步骤9中的茶叶通过提升机送至拣梗机中,采用拣梗机的原理来分出干茶的长短的大小,提升茶叶的匀整度。0045步骤9及步骤10同样采用了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及清洁化、标准化程度。0046通过本发明制备白茶的工艺所制成的白茶,形如凤羽,色如玉霜,独特的白茶香,汤色鹅黄,叶底张开,叶羽玉白,叶脉翠绿,滋味鲜醇,独具甘草味。说明书CN101933543A1/1页7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