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34120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37357.6

申请日:

2010.03.24

公开号:

CN101933474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00324授权公告日:20120104终止日期:201403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00324|||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广东海洋大学

发明人:

孙成波; 李婷; 杨小立; 曹剑香; 周振峰; 庞强; 蒋甲印

地址:

524025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解放东路40号水产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44203

代理人:

庞爱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在地膜池底底泥或沙层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PVC管外包筛绢网,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地膜底凹槽内,周围铺设碎石,PVC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处,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有盖蓄水池,蓄水池连通PVC管和池塘排水管平行,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排水闸门口设置弯头,上插PVC管,PVC管拔出,即可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地膜池积水和气形成的泡即可消除。本发明可消除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避免地膜池塘养殖过程形成的气泡,有利于地膜池塘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气泡引起的操作不便、减少养殖面积等不利因素,而且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①在地膜池底底泥或沙层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 凹槽深度宽度为 15-20cm, 深度为 10-15cm, 长度视池塘面积而定, 凹槽数量为 10-20 条 ; ② 10-20 根内径为 6cm-20cm 的有孔的 PVC 管, 外包网目为 20 目的筛绢网, 成放射状等 距离铺设在在地膜底凹槽内, PVC 管周围铺设碎石, PVC 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 ; 中央 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长宽高各为 40cm 左右有盖蓄水池 ; ③蓄水池连通一根内径为 10cm-20cm 的 PVC 管, 和池塘排水管平行, 连通到排水闸闸门 口; ④排水闸门口设置弯头, 上插 PVC 管, PVC 管拔出, 即可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 地膜底部 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即可消除。

说明书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水产养殖领域, 涉及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技术背景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支柱产业, 1992 年养殖面积超过 14 万公顷, 产量 22 万 吨, 平均产量每公顷 1.57 吨。 1993 年开始对虾养殖产量开始下滑, 1995 年我国只有 5 万吨, 平均单产 0.36 吨 / 公顷。1993 年至 1995 年间, 对虾养殖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30 亿元。
     病害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自 1992 年在福建和粤东暴发对虾 病毒病, 尤其是白斑综合症 (white spot syndrome, WSS), 1993 年流行全国以来, WSS 已成 为对虾养殖业最严重的疾病。1993 年至 1995 年三年间我国对虾养殖池塘 WSS 发生率 90% 以上, 发病虾池对虾死亡率接近 100%。 然而对于对虾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技术几为空白, 并缺少有效控制病毒病暴发流行的技术。
     根据对虾 WSSV 感染途径、 传播途径、 宿主范围和病毒环境控制理论, 我们于 1998 年在海南省海口市物资总公司三江养殖基地, 建立了对虾地膜养殖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 以有效控制 WSSV 宿主蟹类进入虾池, 从而控制 WSSV 的水平传播途径。同时, 地膜养殖模式 管理方便, 使用率高。地膜养殖模式在我国大陆建立以来, 已经广泛用于对虾养殖, 尤其是 传统池的改造等, 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在鱼类等其他经济动物品种得到 广泛应用。
     地膜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多种情况容易导致地膜底部积水和积气, 形 成大小不等的气泡, 其一是泥底底质的池塘膜底容易形成气泡, 其二、 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池 塘膜底容易形成气泡, 其三、 不同池塘池底高低不均衡容易形成气泡。 气泡面积有时可达池 塘面积的 1/20-1/10, 气泡的形成造成池塘有效利用面积减少, 投饵不方便, 捕虾不便等危 害, 严重制约了地膜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 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 克服地膜池在使用过程 中出现多种情况容易导致地膜底部积水和积气, 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 气泡的形成造成池 塘有效利用面积减少, 投饵不方便, 捕虾不便等危害, 严重制约了地膜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 广应用。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 ①在地膜池底底泥或沙层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 凹槽宽 度为 15-20cm, 深度为 10-15cm, 长度视池塘面积而定, 凹槽数量为 10-20 条 ; ② 10-20 根内 径为 6cm-20cm 的有孔的 PVC 管, 外包 20 目的筛绢网, 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在地膜底凹槽 内, 周围铺设碎石, PVC 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处, 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 和 一个长宽高个为 40cm 左右有盖蓄水池, ③蓄水池连通一根内径为 10cm-20cm 的 PVC 管, 池塘排水管平行, 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 ; ④排水闸门口设置弯头, 上插 PVC 管, PVC 管拔出,
     即可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 地膜池积水和气形成的泡即可消除。
     实施本技术的水产地膜精养池塘, 可消除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 避免地 膜池塘养殖过程形成的气泡, 有利于地膜池塘的正常使用, 避免因为气泡引起操作不便、 减 少养殖面积等不利因素, 而且减少病害的发生, 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例是进一步对本发明的说明, 不应该当作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1 :
     ①在泥沙底质的地区, 建造 1 个面积为 0.23hm2, 池深为 2.3m, 水深 1.6m 的地膜 精养池塘 ; 建设前先平整池底, 然后在池底底泥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 凹槽宽度和深度为 15cm, 长度 15 米, 凹槽数量为 15 条 ; 凹槽往中央排水口出倾斜, 坡度为 0.2% .
     ② 15 根内径为 6cm 左右的有孔的 PVC 管, 长度 15 米, , 孔径为 0.2cm, 外包网目为 20 目左右的筛绢网, 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在池底 15 个凹槽内, PVC 管周围铺设碎石, PVC 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 ; 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长宽高各为 40cm 左 右有盖蓄水池 ; ③中央排水口蓄水池连通一根内径为 10cm 的 PVC 管, 从蓄水池到闸门口倾斜, 坡 度为 0.2%, 和池塘排水管平行, 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 ;
     ④排水闸门口设置内径为 10cm 弯头, 上插内径为 10cm, 高度为 3m 左右的 PVC 管, 定期拔出 PVC 管, 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 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即可消除。
     4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3474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3474ACN101933474A21申请号201010137357622申请日20100324A01K61/0020060171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地址524025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解放东路40号水产学院72发明人孙成波李婷杨小立曹剑香周振峰庞强蒋甲印74专利代理机构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44203代理人庞爱英54发明名称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57摘要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在地膜池底底泥或沙层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PVC管外包筛绢网,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地膜底凹槽内,周围铺设碎石,PVC管的一头连通。

2、至中央排水口处,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有盖蓄水池,蓄水池连通PVC管和池塘排水管平行,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排水闸门口设置弯头,上插PVC管,PVC管拔出,即可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地膜池积水和气形成的泡即可消除。本发明可消除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避免地膜池塘养殖过程形成的气泡,有利于地膜池塘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气泡引起的操作不便、减少养殖面积等不利因素,而且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1933474A1/1页21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地膜池底底泥或沙。

3、层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凹槽深度宽度为1520CM,深度为1015CM,长度视池塘面积而定,凹槽数量为1020条;1020根内径为6CM20CM的有孔的PVC管,外包网目为20目的筛绢网,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在地膜底凹槽内,PVC管周围铺设碎石,PVC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长宽高各为40CM左右有盖蓄水池;蓄水池连通一根内径为10CM20CM的PVC管,和池塘排水管平行,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排水闸门口设置弯头,上插PVC管,PVC管拔出,即可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即可消除。权利要求书CN101933474A1/2页3一种处理水产地膜。

4、池塘气泡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为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技术背景0002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支柱产业,1992年养殖面积超过14万公顷,产量22万吨,平均产量每公顷157吨。1993年开始对虾养殖产量开始下滑,1995年我国只有5万吨,平均单产036吨/公顷。1993年至1995年间,对虾养殖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0003病害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自1992年在福建和粤东暴发对虾病毒病,尤其是白斑综合症WHITESPOTSYNDROME,WSS,1993年流行全国以来,WSS已成为对虾养殖业最严重的疾病。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我国对。

5、虾养殖池塘WSS发生率90以上,发病虾池对虾死亡率接近100。然而对于对虾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几为空白,并缺少有效控制病毒病暴发流行的技术。0004根据对虾WSSV感染途径、传播途径、宿主范围和病毒环境控制理论,我们于1998年在海南省海口市物资总公司三江养殖基地,建立了对虾地膜养殖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WSSV宿主蟹类进入虾池,从而控制WSSV的水平传播途径。同时,地膜养殖模式管理方便,使用率高。地膜养殖模式在我国大陆建立以来,已经广泛用于对虾养殖,尤其是传统池的改造等,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在鱼类等其他经济动物品种得到广泛应用。0005地膜池在使用过程中。

6、出现一些问题,多种情况容易导致地膜底部积水和积气,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其一是泥底底质的池塘膜底容易形成气泡,其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池塘膜底容易形成气泡,其三、不同池塘池底高低不均衡容易形成气泡。气泡面积有时可达池塘面积的1/201/10,气泡的形成造成池塘有效利用面积减少,投饵不方便,捕虾不便等危害,严重制约了地膜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克服地膜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多种情况容易导致地膜底部积水和积气,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气泡的形成造成池塘有效利用面积减少,投饵不方便,捕虾不便等危害,严重制约。

7、了地膜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0007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在地膜池底底泥或沙层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凹槽宽度为1520CM,深度为1015CM,长度视池塘面积而定,凹槽数量为1020条;1020根内径为6CM20CM的有孔的PVC管,外包20目的筛绢网,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在地膜底凹槽内,周围铺设碎石,PVC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处,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长宽高个为40CM左右有盖蓄水池,蓄水池连通一根内径为10CM20CM的PVC管,和池塘排水管平行,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排水闸门口设置弯头,上插PVC管,PVC管拔出,说明书CN101933。

8、474A2/2页4即可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地膜池积水和气形成的泡即可消除。0008实施本技术的水产地膜精养池塘,可消除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避免地膜池塘养殖过程形成的气泡,有利于地膜池塘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气泡引起操作不便、减少养殖面积等不利因素,而且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列实例是进一步对本发明的说明,不应该当作对本发明的限制。0010实施例10011在泥沙底质的地区,建造1个面积为023HM2,池深为23M,水深16M的地膜精养池塘;建设前先平整池底,然后在池底底泥沿中央排水口开挖凹槽,凹槽宽度和深度为15CM,长度15米,凹槽数量为15条;凹槽往中央排水口出倾斜,坡度为02001215根内径为6CM左右的有孔的PVC管,长度15米,孔径为02CM,外包网目为20目左右的筛绢网,成放射状等距离铺设在在池底15个凹槽内,PVC管周围铺设碎石,PVC管的一头连通至中央排水口;中央排水口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制作一个长宽高各为40CM左右有盖蓄水池;0013中央排水口蓄水池连通一根内径为10CM的PVC管,从蓄水池到闸门口倾斜,坡度为02,和池塘排水管平行,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0014排水闸门口设置内径为10CM弯头,上插内径为10CM,高度为3M左右的PVC管,定期拔出PVC管,排出膜底积水和积气,地膜底部积水和气形成的气泡即可消除。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