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热水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2142A43申请公布日20110302CN101982142ACN101982142A21申请号201010282758022申请日20100910A47J27/21200601A47J36/3620060171申请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地址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大道南25号72发明人万亚军74专利代理机构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4代理人唐强熙54发明名称电热水壶57摘要一种电热水壶,包括设置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壶体的上部延伸出把手;该把手呈弯折状,把手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壶体内的供水部件相连接。壶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为内。
2、凹结构,形成一盛水容器,盛水容器上设置有发热部件和温控器;该发热部件设置于盛水容器的底部,且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和安全系数高的特点;双层的壶体设计,不仅隔热保温,还起到防烫的作用;同时把手和出水口一体设置,使其造型独特新颖,把手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用户提起壶体进行换水或清洗。用户使用时,可以将水杯放在盖子上,不但节省空间,而且实现自动出水或倒茶的功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1982144A1/1页21一种电热水壶,包括设置于壶体1内的控制电路板4,其特征是所述。
3、壶体的上部延伸出把手2;该把手呈弯折状,把手上设有出水口3,出水口与壶体内的供水部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壶体1包括上壳体9和下壳体10,下壳体为内凹结构,形成一盛水容器11,盛水容器上设置有发热部件8和温控器5;该发热部件设置于盛水容器的底部,且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壶体1包括上壳体9和下壳体10,下壳体内设置有盛水容器11,盛水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发热部件8,盛水容器的侧壁设置有温控器5;发热部件和温控器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盛水容器11的开口处设置有盖子1。
4、2,盖子与上壳体9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盖子的上部设置有拉杆121和排气孔122;盖子的下部与盛水容器相互卡接固定或扣合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盛水容器11与出水口3之间连接有供水部件;出水口与盖子12为相对设置,且出水口与盖子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可容置水杯的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供水部件包括水泵6和水管7;该水管与水泵相连接,且水管的两端口分别与盛水容器11和出水口3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壶体1呈碗状或浅碟状,把手2与壶体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壶体的下部位于把手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插口13。8根据权利要求7所。
5、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板4设置于上壳体9的下部,上壳体对应控制电路板的位置设有功能按键91,功能按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盛水容器1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所述发热部件8为发热板。权利要求书CN101982142ACN101982144A1/3页3电热水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水壶。背景技术0002目前,常见的电热水壶如图4所示,包括有壶体21、盖子22和壶座26;壶体上设置有水嘴23,壶体一侧设置有把手24,把手下方设置有开关按键25;壶座上设置有电源接头,并有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插座。使用时,按下开关按键,电热水壶工作开始烧水,水开。
6、后开关按键弹起。使用者可以握住壶体的把手,通过倾斜杯体由水嘴向用户杯内倒水。0003但该结构存在以下足之处,1、用户倒水时,需要端起水壶,非常不方便;2、水的温度很高,容易在端起水壶的时候烫到手;3、水壶由壶座的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插座,不同款水壶之间的壶座不能通用,增加了产品设计及生产的成本。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和使用方便的电热水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000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热水壶,包括设置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壶体的上部延伸出把手;该把手呈弯折状,把手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壶体内的供水部件相。
7、连接。0006所述壶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为内凹结构,形成一盛水容器,盛水容器上设置有发热部件和温控器;该发热部件设置于盛水容器的底部,且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0007所述壶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设置有盛水容器,盛水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发热部件,盛水容器的侧壁设置有温控器;发热部件和温控器与壶体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0008所述盛水容器的开口处设置有盖子,盖子与上壳体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盖子的上部设置有拉杆和排气孔;盖子的下部与盛水容器相互卡接固定或扣合固定。0009所述盛水容器与出水口之间连接有供水部件;出水口与盖子为相对设置,且出水口与盖子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可容置水。
8、杯的空间。0010所述供水部件包括水泵和水管;该水管与水泵相连接,且水管的两端口分别与盛水容器和出水口相连通。0011所述壶体呈碗状或浅碟状,把手与壶体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壶体的下部位于把手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插口。0012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上壳体的下部,上壳体对应控制电路板的位置设有功能按键,功能按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0013所述盛水容器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所述发热部件为发热板。说明书CN101982142ACN101982144A2/3页40014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和安全系数高的特点;双层的壶体设计,不仅隔热保温,还起到防烫的作用;同时把手和出水口一体设置,使其造型。
9、独特新颖,把手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用户提起壶体进行换水或清洗。用户使用时,可以将水杯放在盖子上,不但节省空间,而且实现自动出水或倒茶的功能。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中1为壶体、2为把手,3为出水口,4为控制电路板,5为温控器,6为水泵,7为水管,8为发热部件,9为上壳体,91为功能按键,10为下壳体,11为盛水容器,12为盖子,121为拉杆,122为排气孔,13为电源线插口。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10、一步描述。0021参见图1图3,本电热水壶,包括设置于壶体1内的控制电路板4,壶体1呈碗状,壶体1的上部延伸出把手2。该把手2呈弯折状,把手2与壶体1为一体设置,把手2上设有出水口3,出水口3与壶体1内的供水部件相连接。壶体1的下部位于把手2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插口13,该电源线插口可以与家用电器通用的电源接头相匹配,电源线插口13通过电源接头连接到电源插座上。0022壶体1包括上壳体9和下壳体10,控制电路板4设置于上壳体9的下部,上壳体9对应控制电路板4的位置设有功能按键91,功能按键91与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下壳体10为内凹结构,形成一盛水容器11,盛水容器的材质为金属材料。盛水容器11上设。
11、置有发热部件8和温控器5,发热部件8设置于的底部,发热部件为发热板且与壶体1内的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该发热部件8为发热盘,通过发热盘的内部发热丝发热来加热水,温控器5可以起到控制发热盘的温度。0023盛水容器11的开口处设置有盖子12,盖子12与上壳体9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盖子12的上部设置有拉杆121和排气孔122,排气孔122可以起到泄压目的。当用户对盛水容器11的内部加水可以通过拉杆121打开盖子12,盖子12的下部与盛水容器11相互卡接固定。盛水容器11与出水口3之间连接有供水部件,供水部件包括水泵6和水管7,该水管7与水泵6相连接,且水管7的两端口分别与盛水容器11和出水口3相连通见。
12、图2。出水口3与盖子12为相对设置,且出水口3与盖子12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可容置水杯的空间,该距离一般为5CM10CM。壶体1侧部可以设置有水位标尺、或者盛水容器11内部设置水位标记线,方便加水时观察水位;壶体1上可以还可以安装指示灯,方便观察水的加热情况。0024其工作原理为发热部件8将水烧开后,温控器5会自动切断加热电源,水杯放在盖子12上,按动出水按键,水泵6开始工作并且热水抽至把手2的出水口3处,以实现自动出水或倒茶的功能。加水时,可以提起拉杆121,打开盖子12加入自来水,然后将盖子固定说明书CN101982142ACN101982144A3/3页5在壶体1上,再按动加热按键,发热部件8开始工作,以实现再次加热使用的目的。说明书CN101982142ACN101982144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82142ACN101982144A2/3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82142ACN101982144A3/3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821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