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33383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40278.5

申请日:

2014.11.13

公开号:

CN104842910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19/20申请日:20141113|||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9/20

主分类号:

B60R19/20

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晓波; 赵运强

地址:

102206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8

代理人:

杜晶; 潘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其中,吸能盒包括一端开口的缸体、端盖于缸体开口端的端盖、活塞、活塞杆、套筒和阀体。其中;套筒固定连接于端盖,套筒内设置有隔挡件,隔挡件将套筒内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隔挡件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二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连接孔相连通;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套筒内,活塞置于隔挡件和所述端盖之间;活塞杆穿设于端盖且与活塞相连接;阀体设置于套筒内,阀体用于在活塞向缸体的缸底方向移动时,与连接孔相配合以封闭所述连接孔。本发明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开口的缸体(1);
端盖(3),盖设于所述缸体(1)的开口端;
套筒(7),套设于所述缸体(1)内且与所述缸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套筒(7)固定连接于所述端盖(3),所述内套筒(7)靠近所述端盖(3)的侧壁开设有通孔(71);所述套筒(7)内设置有隔挡件(12),所述隔挡件(12)将所述套筒(7)内分隔成第一空间(6)和第二空间(8),所述隔挡件(12)上开设有连接孔(121),所述第二空间(6)与所述第二空间(8)通过所述连接孔相连通;
活塞(4),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7)内,并且,所述活塞(4)置于所述隔挡件(12)和所述端盖(3)之间;
活塞杆(2),穿设于所述端盖(3)且与所述活塞(4)相连接;
阀体(8),设置于所述套筒(7)内,所述阀体(8)用于在所述活塞(4)向所述缸体(1)的缸底方向移动时,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以封闭所述连接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并且,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端盖(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缸体(1)的缸底之间设置有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12)为横档板;其中,所述横档板与所述套筒(7)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孔(121)开设在所述横档板上;所述阀体(8)置于所述第二腔体(6)内,并与所述活塞(4)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为锥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12)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其中,
所述空心柱体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套筒(7)内,所述空心柱体的开口端 与所述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体与所述活塞(4)围成第一腔体(5),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空心柱体(12)的底面上;
所述阀体(8)与所述缸体(1)的缸底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为锥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9);其中,
所述防尘罩(9)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并且,所述防尘罩(9)的开口端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缸体(1)的开口端的外侧;
所述活塞杆(2)置于所述防尘罩(9)内,并且,所述活塞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防尘罩(9)的底部相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防尘罩内的弹性部件(10);其中,所述弹性部件(10)套设于所述活塞杆(2)。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10为弹簧。

10.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

说明书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保险杠内部设置有防撞刚梁,防撞刚梁和车身纵梁之间一般设置有吸能盒,当保险杠受到外界碰撞时,吸能盒可以吸收碰撞时产生的部分能量,减少碰撞对车辆造成的损坏和对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目前,常用的吸能盒为空心的方形结构,当保险杠受到碰撞时,保险杠发生变形,同时也会挤压吸能盒,使吸能盒发生变形,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看出,该吸能盒被挤压变形后不可修复,只能更换新的吸能盒,不仅维修成本较高,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修复的吸能盒。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吸能盒,该吸能盒包括:一端开口的缸体;端盖,盖设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套筒,套设于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缸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内套筒靠近所述端盖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套筒内设置有隔挡件,所述隔挡件将所述套筒内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挡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通过所述连接孔相连通;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并且,所述活塞置于所述隔挡件和所述端盖之间;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端盖且与所述活 塞相连接;阀体,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阀体用于在所述活塞向所述缸体的缸底方向移动时,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以封闭所述连接孔。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套筒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并且,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缸体的缸底之间设置有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隔挡件为横档板;其中,所述横档板与所述套筒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横档板上;所述阀体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与所述活塞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阀体为锥形。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隔挡件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其中,所述空心柱体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空心柱体的开口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体与所述活塞围成第一腔体,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空心柱体的底面上;所述阀体与所述缸体的缸底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阀体为锥形。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还包括:防尘罩;其中,所述防尘罩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并且,所述防尘罩的开口端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的外侧;所述活塞杆置于所述防尘罩内,并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防尘罩的底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还包括:置于所述防尘罩内的弹性部件;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本发明中,当活塞杆的第二端受到外界碰撞时,活塞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活塞向下运动,第二腔体中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一腔体中流动,以吸收外界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吸能的作用;外界碰撞结束后,通过外力拉动活塞杆向上运动,这时,第一腔体内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二腔体中流动,使得该吸能盒恢复原状。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 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发明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吸能盒。
由于吸能盒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又一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受到碰撞后,活塞向下移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受到碰撞后,活塞向下移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又一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又一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剖视图;
图10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受到碰到后,活塞向下移动的又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11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受到碰到后,活塞向下移动的又一状 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吸能盒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缸体1、活塞4、端盖3、活塞杆2、套筒7和阀体8。
其中,缸体1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优选地,缸体1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端盖3盖设于缸体1的开口端,以封闭缸体1的开口端。具体地,端盖3可以与缸体1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或焊接等,本实施例对端盖3与缸体1的开口端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定。端盖3上还开设有连接孔31。
套筒7套设于缸体1内,套筒7与端盖3固定连接,并且,套筒7与缸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套筒7靠近端盖3的侧壁开设有通孔71,具体实施时,通孔7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通孔7的数量为多个时,通孔7沿着套筒7的周向均匀分布。套筒7内还设置有隔挡件12。隔挡件12将套筒7内分隔成第一空间6(相对于图4所示而言,第一空间6为隔挡件12上部的空间)和第二空间8(相对于图4所示而言,第二空间8为隔挡件12下部的空间);隔挡件12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一空间6与第二空间8通过该连接孔121相连通;
活塞4可滑动地设置于套筒7内,活塞4置于隔挡件12和端盖3之间。活塞杆2穿设于端盖3上的连接孔31,使活塞杆2部分置于套筒7内与活塞4相连接,以带动活塞4上下移动。优选地,活塞杆2与活塞4之间为螺钉连接。
第一空间6位于活塞4和隔挡件12之间;活塞4向下移动时,活塞4和端盖3之间形成第三空间13,通孔71与第三空间13相连通;第二空间8依次 通过套筒7和缸体1之间的间隙、通孔71与第三空间13相连通。第一空间6、第二空间8和第三空间13内均充有液压油。
阀体8设置于套筒7内,阀体8用于在活塞4向缸体1的缸底方向移动时,与连接孔相配合以封闭连接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上下,均相对于图4所示位置而言。
本实施例中,当活塞杆2的第二端(图4所示的上端)受到外界碰撞时,活塞杆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活塞4向下运动,第一腔体6中的液压油通过通孔71流向第二空间8中流动,第二空间8中的液压油又通过缸体1和套筒7之间的间隙及通孔71流入第一空间13内,当活塞4向下运动到一定距离时,阀体8与连接孔121相配合,阀体8封闭连接孔121,此时,第一空间6和第二空间8之间不连通,活塞4运动至最下端的极限位置,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液压油的流动过程,以吸收外界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吸能的作用;外界碰撞结束后,通过外力拉动活塞杆2向上运动,这时,第二空间8内的液压油通过连接孔71向第一空间6中流动,第三空间13中的液压油依次通过通孔71、缸体1和套筒7之间的间隙后流入第二空间8中,使得该吸能盒恢复原状。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2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实施例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参见图1至图4,套筒7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并且,第一开口端(图4所示的上端)与端盖3固定连接,第二开口端(图4所示的下端)与缸体1的缸底之间设置有距离,以使第二空间8与缸体1和套筒7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参见图1至图6,图中示出了隔挡件12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隔挡件12为一横档板,横档板的形状及大小与套筒7的横截面的形状及大小相同,以使该横档板与套筒7的内壁固定连接,横档板上开设有连接孔711。本实施例中,活塞4、隔挡件12和套筒7的内壁围成第一空间6。阀体8置于第二空间 8内,并且,阀体8与活塞4相连接,活塞4上下移动时,可以带动阀体8与活塞4同步移动。当活塞4向下运动一定位置时,阀体8伸入到连接孔711内,以封闭连接孔711,使第一空间6和第二空间8不连通。优选地,阀体8为锥形,以提高封闭效果。进一步优选地,隔挡件12与套筒7一体成型。
参见图7至图11,图中示出了隔挡件12的又一优选结构。如图所示,隔挡件12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该空心柱体与套筒7的截面形状相同,该空心柱体可滑动地套接于套筒7内,该空心柱体的开口端(图11所示的上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该空心柱体与活塞4围成第一腔体5,连接孔开设在空心柱体12的底面上,如图9所示;阀体8与缸体1的缸底固定连接。优选地,阀体8为锥形,以提高密封效果。
参见图9至图11,本实施例中,当活塞杆2的第二端(图4所示的上端)受到外界碰撞时,活塞杆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活塞4和隔阻件12向下运动,第一空间6中的液压油通过通孔71流向第二空间8中流动,第二空间8中的液压油又通过缸体1和套筒7之间的间隙及通孔71流入第一空间13内,当活塞4向下运动到一定距离时,阀体8与连接孔121相配合,阀体8封闭连接孔121,此时,第一空间6和第二空间8之间不连通,活塞4运动至最下端的极限位置;外界碰撞结束后,通过外力拉动活塞杆2向上运动,这时,第二空间8内的液压油通过连接孔71向第一空间6中流动,第三空间13中的液压油依次通过通孔71、缸体1和套筒7之间的间隙后流入第二空间8中,使得该吸能盒恢复原状。
参见图1至图8,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防尘罩9。其中,防尘罩9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优选地,防尘罩9为空心圆柱体。
防尘罩9的开口端套接于缸体1的开口端的外侧,并且,防尘罩9可以沿着缸体1的外壁上下滑动。活塞杆2置于防尘罩9内,活塞杆2的第二端与防尘罩9的底部(图1所示的左端)相连接,防尘罩9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活塞杆2上下运动。优选地,活塞杆2的第二端通过螺栓11与防尘罩9的底部 相连接。
防尘罩9的设置,可以使外界的碰撞力先作用在防尘罩9的端部,然后防尘罩9再将碰撞力传递给活塞杆2,以使活塞杆2具有好的稳定的受力状态,尽可能地沿着活塞杆2的轴线方向作用在活塞杆2上。
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弹性部件10。其中,弹性部件10置于防尘罩的内部,并且,弹性部件10套设于活塞杆2的外部。当作用在防尘罩9上的碰撞力较小且不足以使弹性部件10发生变形力时,防尘罩9不会向下运动,活塞4也不会发生位移,只有当碰撞力大于弹性部件10发生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力时,防尘罩9才会运动,该吸能盒才会吸收震动产生的能量。优选地,弹性部件10为弹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10可以吸收小震动产生的能量,避免了由于道路颠簸等小震动产生的能量而导致活塞2的运动情况的发生,有效地保证了在大震动发生时,通过活塞2的运动而产生的吸能效果。
综上,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2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实施例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车辆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的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通过上述任一种吸能盒相连接。其中,吸能盒的具体上述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吸能盒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其中,吸能盒包括一端开口的缸体、端盖于缸体开口端的端盖、活塞、活塞杆、套筒和阀体。其中;套筒固定连接于端盖,套筒内设置有隔挡件,隔挡件将套筒内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隔挡件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二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连接孔相连通;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套筒内,活塞置于隔挡件和所述端盖之间;活塞杆穿设于端盖且与活塞相连接;阀体设置于套筒内,阀体用于在活塞向缸体的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