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散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等病的中成胃药。
中医通常把胃病分成:脾胃虚塞型、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食滞型等,所以通常围绕温暖脾胃、疏肝理气、帮助消化等方面用药,如本溪第三制药厂生产的气滞胃痛冲剂,其主要成为为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主治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症。据中药学介绍,柴胡属解表药,用于肝气都结,胁肋痛等症;枳壳属于理气药,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及泻痢不畅等症,能破气除胀,消积导滞;香附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作用,脘腹胀痛及疝气等症。从诸药的性能与主治方面看,都没有消肿、收敛、生肌的作用,更没有止血的效能。然而,本发明人认为,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型胃炎、胃粘膜脱垂等胃病的实质病变是一种疮疡,属于疮疡范畴。上述各症的共同特征是红肿、溃疡。因此,用药应从消肿、收敛、生肌、止血、调解胃酸等方面考虑,才能使溃疡面愈合,疼痛消失,胃病得以痊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各种类型胃病的特效药,该药不但具有温暖脾胃、疏肝理气、调节胃酸、有助消化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消肿、收敛、生肌、止血的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中草药配制而成:将白芨、乌贼骨、儿茶、贝母分别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比8-9∶5.5-6∶2-3∶1-2的比例配方混合后制成该胃痛散。如在上述药物中按重量份数比加入0.15-0.4份的西药利特灵,治疗效果更佳。
用上述药物制成的的胃痛散,用于治疗各种胃病,如治疗胃出血、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各种胃炎等,是将上述各种胃病看做是一种疮疡病灶,取本发明药品10g用适量蜂蜜调合后空腹服用,这样该药服后就粘附在胃内的病灶处,使其病变痊愈。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一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取白芨450g、乌贼骨270g、儿茶130g、贝母50g先将乌贼骨刮去硬壳。再将上述各种药研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即制成本发明药品。
实施例二:
取白芨400g、乌贼骨270g、儿茶150g、贝母70g、痢特灵(西药)10g。将乌贼骨刮去硬壳。再将上述各种药研粉后,混合均匀即制成本发明药品。
实施例三
取白芨425g、乌贼骨270g、儿茶140g、贝母50g、痢特灵(西药)15g。将乌贼骨刮去硬壳,再将上述各药研粉后混合均匀即制成本发明药品。
本发明胃痛散主治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等各种类型的胃病。其功能为消肿、收敛、止血生肌、调合胃酸。用药时,一次服用本发明药品10g,一日三次,实施例一至三中给的剂量为一患者服用一个月的剂量。服用时用蜂蜜20-40g调合该药粉后空腹服用(早、午饭前1-2小时服用,晚饭后2-3小时服用)。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对于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服用本发明药品,30-40天治愈。对于胃粘膜脱垂、糜烂性胃炎,服用本发明药品40-60天治愈。总之,本发明人通过对百例胃病患者用药地临床观察,除一各胃窦炎患者因服药间断没有治愈和一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治2愈年后又复发外,其它一律治愈,总治愈率达98%左右。
本发明胃痛散成本低,疗效佳,是治疗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漫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等胃病的理想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