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0253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0253ACN102000253A21申请号201010558831222申请日20101125A61K36/8966200601A61P11/00200601A61K35/6420060171申请人张新菊地址255400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小儿科72发明人张新菊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代理人耿霞54发明名称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57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浙贝母48份、瓜蒌1018份、葶。
2、苈子612份、桑白皮610份、地骨皮610份、桔梗58份、地龙38份、胆南星38份、苦杏仁48份、炙枇杷叶610份、元参610份和甘草38份。本发明中浙贝母与瓜蒌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共为君药;葶苈子与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共为臣药;地骨皮、地龙、胆南星、苦杏仁、炙枇杷叶、元参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共为佐药;桔梗甘草共为使药亦为佐药。诸药合用,使金清气肃,则喘咳可平。本发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及服用方便等特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2000263A1/1页21。
3、一种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浙贝母48份、瓜蒌1018份、葶苈子612份、桑白皮610份、地骨皮610份、桔梗58份、地龙38份、胆南星38份、苦杏仁48份、炙枇杷叶610份、元参610份和甘草3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浙贝母6份、瓜蒌15份、葶苈子9份、桑白皮9份、地骨皮9份、桔梗6份、地龙6份、胆南星6份、苦杏仁6份、炙枇杷叶9份、元参9份和甘草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为颗粒制剂。权利要求书CN102000253ACN10200026。
4、3A1/5页3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0002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等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据统计,约占儿科门诊患儿60以上。由于小儿呼吸道管腔狭小,粘膜柔嫩,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功能远低于成人,咳嗽排痰能力较差,一旦发生呼吸道炎症,分泌物增加和积聚,尤其分泌物粘稠,易堵塞呼吸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成长。0003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
5、气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0004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痰咳出为快。症状在夏季较轻,冬季易出现急性发作,病情加重。0005小儿支气管肺炎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小婴儿常伴拒乳、呕吐、腹胀、腹泻。重症者可见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有严重喘憋、鼻煽、三凹征及发绀。0006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发病初起仅有干咳,以后即表现为喘息症状,随支气管痉挛缓解,。
6、排出粘稠白色痰液,呼吸逐渐平复。病情严重患儿烦躁不安,出现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往往不能平卧,坐位时耸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困难,有时喘鸣音可传至室外。患儿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指甲紫绀,甚至冷汗淋漓,面容惊恐不安,往往显示危重状态。0007近年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新致病原及致病机理不断被发现,多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单用西药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且长期用药毒副作用明显。微生态学目前已被应用于现代中药研究,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临床疾病的治疗。初步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复方及单味药具有调节免疫及炎性反应的作用,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柴朴汤、甘草、柴胡。
7、、生地、清肺汤、生脉注射液、麻黄、杏仁、姜半夏、石膏、陈皮、射干、葶苈子、桂枝、细辛、辛荑、干姜、柴胡皂甙、黄芩、前胡、百部、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红管药等都可抑制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拮抗炎性介质作用。中医药临床防治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且能调节整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的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且服用方便。0009本发明一种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说明书CN。
8、102000253ACN102000263A2/5页4料制成浙贝母48份、瓜蒌1018份、葶苈子612份、桑白皮610份、地骨皮610份、桔梗58份、地龙38份、胆南星38份、苦杏仁48份、炙枇杷叶610份、元参610份和甘草38份。0010所述的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的优选配方浙贝母6份、瓜蒌15份、葶苈子9份、桑白皮9份、地骨皮9份、桔梗6份、地龙6份、胆南星6份、苦杏仁6份、炙枇杷叶9份、元参9份和甘草6份。0011本发明又称“清肺止咳冲剂”,可以制成中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制剂,优选颗粒制剂。0012制备方法将配方中的各中药原料按照公知方法浓缩制成颗粒,然后分装。每袋相当于生药32。
9、克。0013主治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所导致的咳嗽、气喘、咯痰等症。0014用法及用量沸水烊化,最好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2岁以下,每次1/2袋,日3次;26岁,每次1袋,日2次;610岁,每次1袋,日3次;1014岁,每次2袋,日2次。服用3天为一个疗程。0015本发明药理分析如下0016浙贝母本草纲目拾遗云“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别录亦云“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浙贝母中所含的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0017瓜蒌本草纲目卷十八载“润肺燥、。
10、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本草便读曰“故凡上焦郁热,垢腻痰火咳嗽等证,皆可用之。”瓜蒌所含皂苷及皮中总氨基酸有祛痰作用,瓜蒌仁有致泻作用。0018葶苈子本草经百种录云“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葶苈子能解除肺组织的水液潴留。0019桑白皮本草纲目“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0020地骨皮为枸杞的根皮,药肄为干品,性味甘寒,入肺、肝、肾经。圣济总录记载,地骨皮饮,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清热凉血,退。
11、热,降糖降压。0021桔梗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桔梗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所含的桔梗皂苷对口腔、咽喉部位、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0022地龙有解热、镇静和平喘作用,对卵蛋白引起的过敏性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吸入组胺引起的哮喘潜伏期也明显延长,有显著扩张支气管作用,并能对抗组胺和毛果美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0023胆南星苦、微辛,凉。归肺、。
12、肝、脾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说明书CN102000253ACN102000263A3/5页5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0024苦杏仁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其水解产生的氢氰酸可抑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氧化代谢而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痰液易于咳出。0025炙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0026元参能使呼吸道分泌液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同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0027甘草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亦可促使支气管分泌液增加,利于排痰。0028本发明浙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共为君药;配伍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平。
13、喘,利水消肿助君药共泻肺中水火之气为臣药;地骨皮、地龙、胆南星、苦杏仁、炙枇杷叶、元参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共为佐药;因桔梗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甘草泻火而益脾,一可防君臣药之大寒伤中之弊,二可调和诸药,与桔梗共为使药亦为佐药。诸药合用,使金清气肃,则喘咳可平。0029疗效判断0030痊愈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X线胸片病变完全吸收,无并发症。0031好转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明显减轻。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病灶明显吸收。0032无效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肺部湿啰音无减少或加重,X线胸片炎症无好。
14、转或加重。0033治疗结果临床对1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服用清肺止咳冲剂治疗进行观察,治愈121例,占8067,好转21例,占1400,无效8例,占533,总有效率9467。研究结果提示,清肺止咳冲剂对咳嗽喘憋等症状及异常舌脉、四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本发明制剂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痰热壅肺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研究中未发现清肺止咳冲剂的不良反应,各项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测也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异常改变,初步显示出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0034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0035病例10036张,女,4岁,临淄区金岭镇人,发烧、咳嗽、咳痰2天。于2002年8月21日来本院就诊时曾服用抗生素及。
15、止咳药,症状无明显改善。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发烧、咳嗽、咯痰、咽疼、鼻塞头痛、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双肺呼吸音粗,双侧可闻及哮鸣音。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0037诊断中医咳嗽,证属痰热壅肺;西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0038治法清热宣肺,化痰止咳。0039方药清肺止咳冲剂,每次1袋,日2次。0040患儿用药第2天,热退,咳嗽咯痰减轻,继续治疗3天后诸症悉除。0041病例20042李,男,3岁,临淄区边河乡人,发热、咳嗽、气喘3天。于2003年10月23日来本院就诊时曾在当地医院静脉输液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发热,说明书CN102000253AC。
16、N102000263A4/5页6咳嗽气喘,鼻翼煽动,痰阻喉间,声如拽锯,咯痰黄稠,面赤口渴,唇红而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偏高。X线胸片示肺野中内带小斑片影。0043诊断中医肺炎喘嗽,证属痰热壅肺;西医支气管肺炎。0044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0045方药清肺止咳冲剂,每次1袋,日2次。0046患儿用药第3天,热退,咳嗽气喘减轻,继续治疗5天后诸症悉除。0047病例30048李,男,9岁,临淄区实验小学学生,患有支气管哮喘5年。于2005年10月26日来本院就诊时已常规服用西药治疗哮喘3年,但病情无明显改善,哮喘反复发作。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发热、咳嗽、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喉。
17、间哮吼痰鸣、咯痰稠黄、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双肺闻及哮鸣音,以吸气时明显,呼气延长。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0049诊断中医哮喘,证属痰热壅肺;西医儿童支气管哮喘。0050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0051方药清肺止咳冲剂,每次1袋,日3次。0052同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用药第2天,患儿热退,咳嗽气喘减轻。继续治疗2天后诸症悉除,遂即逐渐停用西药,清肺止咳冲剂继服3天后停药。停药1周后服用中药黄芪颗粒2周。患儿于2006年1月3日因受凉而致哮喘发作,但症状较前为轻,服用清肺止咳冲剂3日后哮喘缓解。1周后又继续服用黄芪颗粒2周。此后随访3年来,。
18、患儿哮喘未再发作,亦不曾服用任何治疗哮喘病的西药。0053病例40054周,男,5岁,临淄区齐陵镇人,患有哮喘病2年。于2006年1月16日来本院就诊时已常规服用西药治疗哮喘1年多,但哮喘仍反复发作,令患儿及家长痛苦不堪。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发热、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夜不能平卧而寐、痰稠难咯、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双肺闻及哮鸣音,以吸气时明显,呼气延长。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0055诊断中医哮喘,证属痰热壅肺;西医儿童支气管哮喘。0056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0057方药清肺止咳冲剂,每次1袋,日3次。0058同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患儿服药。
19、2天后,热退,咳嗽气喘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天,诸症悉除。遂即逐渐停用西药,停药1周后服用中药黄芪颗粒2周。此后随访近3年,患儿哮喘未再发作,亦不曾服用任何治疗哮喘病的西药。005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0060本发明是由本人集二十余年工作经验,精心研制而成,自2000年应用于临床近十年来,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本发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及服用方便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006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书CN102000253ACN102000263A5/5页70062以下实施例中各中药原料均为重量份,。
20、制备方法是将各中药原料按照公知方法浓缩制成颗粒,然后分装。每袋相当于生药32克。0063实施例10064浙贝母6份、瓜蒌15份、葶苈子9份、桑白皮9份、地骨皮9份、桔梗6份、地龙6份、胆南星6份、苦杏仁6份、炙枇杷叶9份、元参9份和甘草6份。0065实施例20066浙贝母4份、瓜蒌10份、葶苈子10份、桑白皮8份、地骨皮6份、桔梗5份、地龙5份、胆南星5份、苦杏仁4份、炙枇杷叶6份、元参6份和甘草5份。0067实施例30068浙贝母7份、瓜蒌18份、葶苈子12份、桑白皮10份、地骨皮8份、桔梗7份、地龙3份、胆南星3份、苦杏仁8份、炙枇杷叶10份、元参10份和甘草3份。0069实施例40070浙贝母8份、瓜蒌10份、葶苈子6份、桑白皮6份、地骨皮10份、桔梗8份、地龙8份、胆南星8份、苦杏仁5份、炙枇杷叶8份、元参8份和甘草8份。说明书CN1020002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