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32880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5942.1

申请日:

2010.11.05

公开号:

CN102017920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公布日:201104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01105|||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伟东; 梁峻; 石敬苍; 鲁学辉; 朱伟国

地址:

116503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沙包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采苗方法,尤其涉及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显示产卵后,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监测,幼虫达到附着高峰期后,在设定的海区,进行拖网过滤采集自然双壳类幼体,然后将过滤采集的幼体转入室内进行人工培养。本发明将自然海区采苗和人工育苗结合起来,保留天然苗种经过自然选择后具有高成活率和优良的抗逆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同时,通过室内培养的稳定管理,提高采苗量,克服天然采苗苗量不稳定的缺陷;且本发明培育时间较室内人工育苗时间短、能耗低,对环境无污染,对带动虾夷扇贝产业升级、促进浅海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权利要求书

1: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繁殖季节对海 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产卵后,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 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的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达到附着高峰期后,在设定的拖网过 滤区,进行拖网过滤采集自然双壳类幼体,然后将过滤采集的幼体转入室内进行人工培 养,具体步骤如下 : (1) 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 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当生殖腺指数由一个高峰 值突然下降,说明亲贝开始产卵,生殖腺指数下降值为 3 %~ 5 %,确定进入产卵高峰 期; (2) 虾夷扇贝幼虫监测 确定亲贝进入产卵高峰期后,开始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 大小监测,2 ~ 3 天监测 1 次,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监测显示即将附着幼虫比例 :双壳类 幼虫壳高 200μm 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 30%以上 ;或者双壳类幼虫壳高 230μm 以 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 15%以上 ;或者虾夷扇贝幼虫壳高 240μm 以上个体占双壳类 幼虫总数 5%~ 10%时,准备拖网过滤采集幼体 ; (3) 拖网过滤采集幼体 拖网过滤区为远离虾夷扇贝亲贝的开放性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稳、没有污染、有 虾夷扇贝幼虫聚集的自然海区,拖网采用 100 ~ 200 目筛绢网,拖网过滤季节水温范围在 7 ~ 15℃,海水透明度 1.5m 以上,盐度 30 ~ 33,拖网过滤时,保证拖网在 2m 水深以 下,拖网过滤采集的幼体放进暂养装置中,保持暂养装置中的水温与拖网海区自然水温 相近,注意避光,拖网采集幼体完成后,转入室内培育 ; (4) 室内培育 经拖网采集虾夷扇贝幼体转移至经过消毒处理的室内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温与捕 捞地海区水温保持一致,幼体培育自入池后逐渐升高水温至 15℃,每日观察幼体生长情 况及摄食情况调整幼体饵量投喂量,根据幼体生长规格及生长状态确定下附着基时机 ; (5) 下附着基 当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时下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跟据池中幼体密度,主要是虾 夷扇贝幼体的密度,及培育池水体的大小进行确定,下附着基的数量应控制在 30 ~ 50 片 /m3 ; (6) 出库 检查附着幼体规格及组成确定出库时间,当附着幼体平均规格达到 600-700um 时出 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 于,各种双壳贝类的产卵期与水温的变化有关,水温达到 4℃,时扇贝开始产卵,根据水 温测定的变化推断出具体的拖网日期。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 于,拖网过滤区选择幼虫密度在 300 个 /m3 以上的海区。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 于,拖网过滤采用 100 ~ 200 目筛绢网,绢网外套聚氯乙烯材质的网衣。 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 于,拖网过滤采集幼体起网后,将幼体用 40 ~ 60 目筛绢网过滤进暂养装置中,暂养装置 中幼苗的密度小于 400 个 /ml。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 于,将拖网采集幼体转入室内培养的过程控制在 8 小时内。
7: 根据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 征在于,幼体室内培养过程中,在幼虫平均规格达到 240um 以上,或者虾夷扇贝幼体出 现眼点比例大于 10%时下附着基。
8: 根据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虫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 征在于,下附着基后当水中未附着幼体中虾夷扇贝幼体比例小于 3%时即可不采用虑鼓直 接换水,将水中幼体放出。

说明书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 背景技术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yessoensis Jay,1857) 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的沿海水域,是全世界扇贝科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增养殖种类之一,我国海域本没有其自 然资源,20 世纪 80 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后开展苗种繁育、中间育成、增养殖技术研究,使 该种在我国黄海北部 “安家落户” ;通过 20 多年的增养殖,虾夷扇贝增养殖已成为带动 地方浅海养殖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国际上虾夷扇贝引种养殖的最大产业。
     一直以来我国用于虾夷扇贝增养殖苗种全部依赖于全人工育苗,由于引进种的 小群体累代繁殖,种群遗传多样性衰退,导致种质退化明显,人工育苗难度加大,养殖 期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自然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不仅成本低、操作简便,经济效益高,容易推广应 用,而且海区发生的幼虫,经过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个体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培育 优质苗种的新途径,但是由于受水流、水温以及采苗海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海区 采苗量受自然的影响很大,不易稳定生产。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稳定、高效的虾夷扇贝 苗种培养方法了,以促进虾夷扇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工育苗和海区采苗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培育抗逆 性强、且培育条件可控的规模性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室内培育采苗方法。 该方法旨在 通过过滤海水,将海水中的少量幼体变得集中,然后进入室内育苗池人工培育直至采苗 出库,使天然采苗量现状的不稳定经过室内培养的稳定管理而得到稳定提高,并将此方 法用以大规模推广,使采 苗变得持续、稳定,促进浅海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 殖腺指数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产卵后,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 大小的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达到附着高峰期后,在设定的拖网过滤区,进行拖网过滤采 集自然双壳类幼体,然后将过滤采集的幼体转入室内进行人工培养,具体步骤如下 :
     (1) 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
     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当生殖腺指数由一个 高峰值 ( 最大值 ) 突然下降,说明亲贝开始产卵。 生殖腺指数下降值为 3%~ 5%,可确 定进入产卵高峰期。
     (2) 虾夷扇贝幼虫监测
     确定亲贝进入产卵高峰期后,开始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 个体大小监测,2 ~ 3 天监测 1 次,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监测显示即将附着幼虫比例 :
     双壳类幼虫壳高 200μm 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 30 %以上 ;或者双壳类幼虫壳高 230μm 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 15%以上 ;或者虾夷扇贝幼虫壳高 240μm 以上个体 占双壳类幼虫总数 5%~ 10%时,准备拖网过滤采集幼体。 根据幼体数量进入高峰期的 时间,确定拖网过滤采集时间。
     根据幼虫调查,适时进行过滤采集,若过早过滤采集,幼体个体相对较小,室 内培育时间较长,若过晚过滤采集,大个体幼虫将已附着变态,幼虫数量降低,错过数 量高峰。
     另外,各种双壳贝类的产卵期与水温的变化有关,水温达到 4℃左右时扇贝就可 以产卵,因此可以根据水温测定的变化推断出具体的拖网日期 ;
     (3) 拖网过滤采集幼体
     拖网过滤区为远离虾夷扇贝亲贝的开放性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稳、没有污 染、有虾夷扇贝幼虫聚集的自然海区,最好选择虾夷扇贝幼虫密度在 300 个 /m3 以上的海 区,拖网过滤季节水温范围在 7 ~ 15℃,海水透明度 1.5m 以上,盐度 30 ~ 33。
     拖网采用 100 ~ 200 目筛绢网,绢网外套聚氯乙烯材质的网衣,以缓解水流冲力 对绢网影 响,保证拖网过滤采集顺利进行。
     拖网过滤时,保证拖网在 2m 水深以下,起网后将幼体用 40 ~ 60 目筛绢网过滤 进暂养装置中,暂养装置中幼苗的密度小于 400 个 /ml,保持暂养装置中的水温与拖网海 区自然水温相近,并注意避光,拖网采集幼体完成后,转入室内培育,转移过程应注意 遮光并减少运输时间,运输时间控制在 8 小时内。
     (4) 室内培育
     经拖网采集虾夷扇贝幼体转移至经过消毒处理的室内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温 与捕捞地海区水温保持一致,幼体培育自入池后逐渐升高水温至 15℃,每日观察幼体生 长情况及摄食情况调整幼体饵量投喂量,根据幼体生长规格及生长状态确定下附着基时 机。
     (5) 下附着基
     当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时下附着基,一般在幼体平均规格达到 240um 以上, 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比例大于 10 %时下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跟据池中幼体密度, 主要是虾夷扇贝幼体的密度,及培育池水体的大小进行确定,下附着基的数量应控制在 30 ~ 50 片 /m3。 下附着基后当水中未附着幼体中虾夷扇贝幼体比例小于 3%时即可不采 用虑鼓直接换水,将水中幼体放出。
     (6) 出库
     检查附着幼体规格及组成确定出库时间,当附着幼体平均规格达到 600-700um 时出库。
     虾夷扇贝经过 20 多年在我国繁殖和生长,已经形成适应我国海域生态环境的 地理种群,成为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的贝类资源,尤其是在黄海北部增养殖区,繁殖季节 里,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发育,虾夷扇贝幼虫随着春季辽南沿岸流向渤海移动,移 动过程中幼虫个体逐渐增大,当进入旅顺黄海侧、渤海侧海区时,部分个体发育成熟, 进入附着状态,根据这一生态特点,用人工方法将自然海区的幼虫进行拖网集中,并将 幼虫运回育苗车间进行室内培养,并在室内投放附着基使其附着变态发育成长,从而获得养殖苗种,实现虾夷扇贝规模养殖。
     本发明为了实现规模性生产,通过监测虾夷扇贝亲贝生殖腺指数的变化,确定 产卵开始时间及产卵高峰,由此推测产卵量和幼虫发生量多少,为海区拖网预报提供依 据 ;通过监测 海区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预报拖网过滤期,适时使用拖网过滤器进行幼 体集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本发明将自然海区采苗和人工育苗结合起来,保留天然苗种经过自然选择后具 有高成活率和优良的抗逆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同时,通过室内培养的稳定管理, 提高采苗量,克服天然采苗苗量不稳定的缺陷 ;且本发明培育时间仅需要一个月左右较 室内人工育苗时间短,能耗低,对环境无污染,是绿色天然苗种又一条重要来源渠道, 对带动虾夷扇贝产业升级、促进浅海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幼体生长平均壳高测量变化趋势图。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间育成苗种生长平均壳高测量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 2010 年在旅顺、大连黄海侧所实施的海区拖网过滤采集幼苗进行室 内培育,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 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
     监测浮筏养殖贝的生殖腺指数,4 月底、5 月初种贝大量产卵,产卵水温为 3 ~ 10℃,平均 1 周定点取样 1 次,每次每个点随机取 20 个亲贝,清除扇贝壳表面的附着生 物,清洗干净,按顺序测量壳高、总重等,用解剖刀将扇贝左壳去掉,闭壳肌要完整保 留 ;记录性别,从足丝孔的部位将性腺与内脏团分离,足丝孔保留在性腺上,将性腺与 软体部游离,在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称重,将软体部从右壳上剥离下来,在滤纸上吸干水 分后称重,计算生殖腺指数 :
     生殖腺指数=生殖腺重 / 软体部重 ×100% ;
     生殖腺平均指数下降 4.5 %,说明进入产卵高峰,当生殖腺指数从最高值下降 10%以上则视为产卵期。
     (2) 虾夷扇贝幼虫监测
     确定亲贝产卵后,便可开始浮游幼虫数量及大小分布监测,在确定拖网过滤的 海区,设置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站位定点监测,4 月份每周监测 1 次,5 月份平均 2 ~ 3 天 监测 1 次。 用 260 目或 200 目尼龙筛绢网做成网口面积 0.1m2 浮游生物网,或者采用浅 水 3 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取 10m 或 5m( 水深< 10m) 水层 ;
     将浮游生物网的网底管内容物全部倒入 500ml 标本瓶里,网底管清洗两次,加 入 20ml 甲醛溶液 ;用粗筛绢过滤,孔径在 400 微米左右,去掉大型动、植物,再用沉淀 法将上层浮游硅藻倒掉 ;样品最后浓缩到 60 ~ 70ml,在显微镜下定量,每个样品平行定 量 3 次,每次差异小于 10%,差异过大重新定量 ;在投影仪下测量若干个浮游双壳类幼 体大小,并进行分类计数 ;
     也可以将水样浓缩成 100ml ~ 200ml,加甲醛溶液 5ml ~ 10ml 固定样品,使甲 醛在样品中的质量浓度为 5%,从浓缩水样中抽取 5ml ~ 6ml,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统计 虾夷扇贝幼虫数量,然后换算成 1m3 水体中虾夷扇贝幼虫数量,同时测定幼虫壳长、统
     计大于 200μm、230μm 和大于 250μm 个体比例。
     到 5 月中旬海区首次出现大量幼体,双壳类幼虫密度 9538 个 /m3,虾夷扇贝幼体 612 个 /m3,双壳类浮游幼虫 200um 以上个体达到 43.3%,虾夷扇贝幼虫最集中的区域达 到 1800 个 /m3,并且平均大小在 180um 左右,选择在虾夷扇贝幼虫最集中的区域进行进 行拖网过滤采集幼苗。
     (3) 拖网过滤采集幼体
     2010 年 5 月 16 日在虾夷扇贝幼虫最集中的区域进行进行拖网过滤采集幼苗,拖 网过滤季节水温范围在 11℃,海水透明度 2m 以上,盐度 32。 拖网采用 200 目筛绢网, 绢网可以套在铁架上,绢网外套聚氯乙烯材质的网衣,将拖网末端固定坠石,并用聚氯 乙烯绳固定在船尾,在拖网海区内放下,拖网过滤时,以 1m/ 秒的速度前行,且保证拖 网过滤器在 2m 水深以下,拖网 10 ~ 20min 后将网拖起,起网后将幼体用 40 ~ 60 目筛绢 网过滤进暂养装置,保持暂养装置中的水温与拖网海区自然水温相近,采集 12 网,共集 中幼体 2500 万个,盛装于 6 个容积为 50L 的暂养装置中,充氧 3 小时内转入室内培育, 过程中采用遮光布遮光,其中虾夷扇贝幼体 500 万个。
     (4) 室内培育 ①、进培育池前的准备工作 :培育池消毒、注入海水并且保证海水温度与拖网 集中海区自然温度相当,温差不超过 0.5℃,入池前再用 40 ~ 60 目的筛绢网过滤一遍, 将个体较大的蚤类、桡足类、虾、鱼苗及海水中的杂质滤除。
     进入培育池后充氧,测定幼体密度并跟据幼体密度分池培育,幼体密度控制在 12 ~ 15 个 /ml ;
     ②、培育管理 :幼虫饵料 :前期投喂湛江叉鞭金藻,刚入池时饵料尽量少投多 次,培育池中饵料密度在 1 万 -2 万个细胞 /ml,后期以新菱月形藻、扁藻配合投喂,投 饵量可适时增加,以幼虫摄食和水中残饵量确定投饵数量 ;
     ③、换水和倒池 :换水量和倒池时间根据天气和水质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灵 活性。 每天换水 2 ~ 4 次,前两天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量体积的 1/4,后期待水温升至 15℃时,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量体积的 1/3 ~ 1/2,每 3-4 天倒池清底 1 次 ;
     ④、水温和水质 :入池前 3 天日增加水温不超过 0.5℃,后期日增加水温不超过 1℃,培育水温增加到 15 ~ 16℃为宜,换水温差在 ±1℃以内。 水质应符合 GB11607 的 要求 ;
     ⑤、生长观测 :幼虫培育期间应经常观察其分布状况和生长、成活率及摄食情 况,定期测量生长速度 ;
     幼体生长测量表
     日期 5 月 17 日 5 月 18 日 5 月 19 日 5 月 20 日 5 月 21 日 5 月 22 日平均壳高 (um) 175 180 182 185 194 199最大壳高 (um) 210 220 220 220 230 2407最小壳高 (um) 150 150 160 160 170 170备注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CN 102017920 A CN 102017932 A说明书170 190 190 200 210 220 220 230 220 250 300 350 500 500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下附着基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水中幼体 附着幼体 附着幼体 附着幼体 出库5/5 页5 月 23 日 214 250 5 月 24 日 218 250 5 月 25 日 225 260 5 月 26 日 231 260 5 月 27 日 241 280 5 月 28 日 247 280 5 月 29 日 257 280 5 月 30 日 258 280 6月1日 264 280 6月3日 273 290 6月4日 407 500 6月6日 468 670 6 月 13 日 716 950 6 月 15 日 733 900
     由上表可知幼体室内培育生长速度较好。
     ⑥、下附着基 :当幼虫平均规格达到 240um 以上,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比例 大于 10%时下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跟据池中幼体密度,主要是虾夷扇贝幼体的密度, 及培育池水体的大小进行确定,下附着基的数量应控制在 30 ~ 50 片 /m3。 下附着基后 当水中未附着幼体中虾夷扇贝幼体比例小于 3%时即可不采用虑鼓直接换水,将水中幼体 放出。
     ⑦、出库 :检查附着幼体规格及组成确定出库时间,当附着幼体平均规格达到 600 ~ 700um 时出库,出库的虾夷扇贝幼体为 250 万个。
     (5) 中间培育
     苗种出库后放入海区经过进行中间育成,生长测量情况如下表 :
     中间育成苗种生长测量表
     日期 平均壳高 (cm) 最大壳高 (cm) 最小壳高 (cm) 8 月 11 日 1.16 1.48 0.94 8 月 28 日 1.73 2.00 1.46 9月8日 1.94 2.48 1.58 10 月 5 日 2.78 3.15 2.4
     如上表所示,在旅顺、大连黄海侧,实施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 采苗方法,当年 10 月底以前完全可以培育成平均 3cm 以上的增养殖用苗种,并且育成后 苗种为 78.8 万枚,育成率达 31.5%。 目前室内培育苗种的中间育成率为 20%左右。 由 此可见,本发明可以实现苗种生产,且与同样实施室内育苗培育及自然海区采苗的同期 苗种对比,平均壳高高出 0.2cm 左右,而且从三级育成率来看,较高的中间育成率充分说 明实施本发明所采获的天然苗种好、抗逆性强。 因此幼体拖网集中室内培育采苗方法具 有生产价值。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17920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17920ACN102017920A21申请号201010535942122申请日20101105A01K61/0020060171申请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16503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沙包村72发明人王伟东梁峻石敬苍鲁学辉朱伟国54发明名称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采苗方法,尤其涉及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显示产卵后,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监测,幼虫达到附着高峰期后,在设。

2、定的海区,进行拖网过滤采集自然双壳类幼体,然后将过滤采集的幼体转入室内进行人工培养。本发明将自然海区采苗和人工育苗结合起来,保留天然苗种经过自然选择后具有高成活率和优良的抗逆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同时,通过室内培养的稳定管理,提高采苗量,克服天然采苗苗量不稳定的缺陷;且本发明培育时间较室内人工育苗时间短、能耗低,对环境无污染,对带动虾夷扇贝产业升级、促进浅海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CN102017932A1/2页21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

3、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产卵后,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的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达到附着高峰期后,在设定的拖网过滤区,进行拖网过滤采集自然双壳类幼体,然后将过滤采集的幼体转入室内进行人工培养,具体步骤如下1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当生殖腺指数由一个高峰值突然下降,说明亲贝开始产卵,生殖腺指数下降值为35,确定进入产卵高峰期;2虾夷扇贝幼虫监测确定亲贝进入产卵高峰期后,开始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监测,23天监测1次,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监测显示即将附着幼虫比例双壳类幼虫壳高200M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

4、总数30以上;或者双壳类幼虫壳高230M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15以上;或者虾夷扇贝幼虫壳高240M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510时,准备拖网过滤采集幼体;3拖网过滤采集幼体拖网过滤区为远离虾夷扇贝亲贝的开放性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稳、没有污染、有虾夷扇贝幼虫聚集的自然海区,拖网采用100200目筛绢网,拖网过滤季节水温范围在715,海水透明度15M以上,盐度3033,拖网过滤时,保证拖网在2M水深以下,拖网过滤采集的幼体放进暂养装置中,保持暂养装置中的水温与拖网海区自然水温相近,注意避光,拖网采集幼体完成后,转入室内培育;4室内培育经拖网采集虾夷扇贝幼体转移至经过消毒处理的室内培育池内,培育。

5、池内水温与捕捞地海区水温保持一致,幼体培育自入池后逐渐升高水温至15,每日观察幼体生长情况及摄食情况调整幼体饵量投喂量,根据幼体生长规格及生长状态确定下附着基时机;5下附着基当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时下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跟据池中幼体密度,主要是虾夷扇贝幼体的密度,及培育池水体的大小进行确定,下附着基的数量应控制在3050片/M3;6出库检查附着幼体规格及组成确定出库时间,当附着幼体平均规格达到600700UM时出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种双壳贝类的产卵期与水温的变化有关,水温达到4,时扇贝开始产卵,根据水温测定的变化推断出具体的拖网日。

6、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拖网过滤区选择幼虫密度在300个/M3以上的海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拖网过滤采用100200目筛绢网,绢网外套聚氯乙烯材质的网衣。权利要求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2/2页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拖网过滤采集幼体起网后,将幼体用4060目筛绢网过滤进暂养装置中,暂养装置中幼苗的密度小于400个/M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

7、,将拖网采集幼体转入室内培养的过程控制在8小时内。7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幼体室内培养过程中,在幼虫平均规格达到240UM以上,或者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比例大于10时下附着基。8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虾夷扇贝幼虫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下附着基后当水中未附着幼体中虾夷扇贝幼体比例小于3时即可不采用虑鼓直接换水,将水中幼体放出。权利要求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1/5页4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

8、采苗方法。背景技术0002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JAY,1857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沿海水域,是全世界扇贝科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增养殖种类之一,我国海域本没有其自然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后开展苗种繁育、中间育成、增养殖技术研究,使该种在我国黄海北部“安家落户”;通过20多年的增养殖,虾夷扇贝增养殖已成为带动地方浅海养殖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国际上虾夷扇贝引种养殖的最大产业。0003一直以来我国用于虾夷扇贝增养殖苗种全部依赖于全人工育苗,由于引进种的小群体累代繁殖,种群遗传多样性衰退,导致种质退化明显,人工育苗难度加大,养殖期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

9、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0004自然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不仅成本低、操作简便,经济效益高,容易推广应用,而且海区发生的幼虫,经过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个体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培育优质苗种的新途径,但是由于受水流、水温以及采苗海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海区采苗量受自然的影响很大,不易稳定生产。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稳定、高效的虾夷扇贝苗种培养方法了,以促进虾夷扇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工育苗和海区采苗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培育抗逆性强、且培育条件可控的规模性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室内培育采苗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过滤海水,将海水中的少量幼体变得集中,然后进入室内育苗池人工。

10、培育直至采苗出库,使天然采苗量现状的不稳定经过室内培养的稳定管理而得到稳定提高,并将此方法用以大规模推广,使采苗变得持续、稳定,促进浅海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产卵后,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的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达到附着高峰期后,在设定的拖网过滤区,进行拖网过滤采集自然双壳类幼体,然后将过滤采集的幼体转入室内进行人工培养,具体步骤如下00071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0008在繁殖季节,对海区虾夷扇贝亲贝进行生殖腺指数监测,当生殖腺指数由一个高峰值最大值突然下降,说明亲贝开始产卵。生。

11、殖腺指数下降值为35,可确定进入产卵高峰期。00092虾夷扇贝幼虫监测0010确定亲贝进入产卵高峰期后,开始在虾夷扇贝幼虫出现的海区进行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监测,23天监测1次,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监测显示即将附着幼虫比例说明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2/5页5双壳类幼虫壳高200M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30以上;或者双壳类幼虫壳高230M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15以上;或者虾夷扇贝幼虫壳高240M以上个体占双壳类幼虫总数510时,准备拖网过滤采集幼体。根据幼体数量进入高峰期的时间,确定拖网过滤采集时间。0011根据幼虫调查,适时进行过滤采集,若过早过滤采集,幼体个体相。

12、对较小,室内培育时间较长,若过晚过滤采集,大个体幼虫将已附着变态,幼虫数量降低,错过数量高峰。0012另外,各种双壳贝类的产卵期与水温的变化有关,水温达到4左右时扇贝就可以产卵,因此可以根据水温测定的变化推断出具体的拖网日期;00133拖网过滤采集幼体0014拖网过滤区为远离虾夷扇贝亲贝的开放性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稳、没有污染、有虾夷扇贝幼虫聚集的自然海区,最好选择虾夷扇贝幼虫密度在300个/M3以上的海区,拖网过滤季节水温范围在715,海水透明度15M以上,盐度3033。0015拖网采用100200目筛绢网,绢网外套聚氯乙烯材质的网衣,以缓解水流冲力对绢网影响,保证拖网过滤采集顺利进行。00。

13、16拖网过滤时,保证拖网在2M水深以下,起网后将幼体用4060目筛绢网过滤进暂养装置中,暂养装置中幼苗的密度小于400个/ML,保持暂养装置中的水温与拖网海区自然水温相近,并注意避光,拖网采集幼体完成后,转入室内培育,转移过程应注意遮光并减少运输时间,运输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00174室内培育0018经拖网采集虾夷扇贝幼体转移至经过消毒处理的室内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温与捕捞地海区水温保持一致,幼体培育自入池后逐渐升高水温至15,每日观察幼体生长情况及摄食情况调整幼体饵量投喂量,根据幼体生长规格及生长状态确定下附着基时机。00195下附着基0020当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时下附着基,一般在幼体平均。

14、规格达到240UM以上,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比例大于10时下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跟据池中幼体密度,主要是虾夷扇贝幼体的密度,及培育池水体的大小进行确定,下附着基的数量应控制在3050片/M3。下附着基后当水中未附着幼体中虾夷扇贝幼体比例小于3时即可不采用虑鼓直接换水,将水中幼体放出。00216出库0022检查附着幼体规格及组成确定出库时间,当附着幼体平均规格达到600700UM时出库。0023虾夷扇贝经过20多年在我国繁殖和生长,已经形成适应我国海域生态环境的地理种群,成为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的贝类资源,尤其是在黄海北部增养殖区,繁殖季节里,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发育,虾夷扇贝幼虫随着春季辽南沿岸。

15、流向渤海移动,移动过程中幼虫个体逐渐增大,当进入旅顺黄海侧、渤海侧海区时,部分个体发育成熟,进入附着状态,根据这一生态特点,用人工方法将自然海区的幼虫进行拖网集中,并将幼虫运回育苗车间进行室内培养,并在室内投放附着基使其附着变态发育成长,从而获说明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3/5页6得养殖苗种,实现虾夷扇贝规模养殖。0024本发明为了实现规模性生产,通过监测虾夷扇贝亲贝生殖腺指数的变化,确定产卵开始时间及产卵高峰,由此推测产卵量和幼虫发生量多少,为海区拖网预报提供依据;通过监测海区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预报拖网过滤期,适时使用拖网过滤器进行幼体集中。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

16、果如下0026本发明将自然海区采苗和人工育苗结合起来,保留天然苗种经过自然选择后具有高成活率和优良的抗逆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同时,通过室内培养的稳定管理,提高采苗量,克服天然采苗苗量不稳定的缺陷;且本发明培育时间仅需要一个月左右较室内人工育苗时间短,能耗低,对环境无污染,是绿色天然苗种又一条重要来源渠道,对带动虾夷扇贝产业升级、促进浅海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幼体生长平均壳高测量变化趋势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间育成苗种生长平均壳高测量变化趋势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下面,通过2010年在旅顺、大连黄海侧所实施的海区拖网过滤采集幼苗进行室内培育,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7、。00281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0029监测浮筏养殖贝的生殖腺指数,4月底、5月初种贝大量产卵,产卵水温为310,平均1周定点取样1次,每次每个点随机取20个亲贝,清除扇贝壳表面的附着生物,清洗干净,按顺序测量壳高、总重等,用解剖刀将扇贝左壳去掉,闭壳肌要完整保留;记录性别,从足丝孔的部位将性腺与内脏团分离,足丝孔保留在性腺上,将性腺与软体部游离,在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称重,将软体部从右壳上剥离下来,在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称重,计算生殖腺指数0030生殖腺指数生殖腺重/软体部重100;0031生殖腺平均指数下降45,说明进入产卵高峰,当生殖腺指数从最高值下降10以上则视为产卵期。00322虾夷扇贝幼虫监。

18、测0033确定亲贝产卵后,便可开始浮游幼虫数量及大小分布监测,在确定拖网过滤的海区,设置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站位定点监测,4月份每周监测1次,5月份平均23天监测1次。用260目或200目尼龙筛绢网做成网口面积01M2浮游生物网,或者采用浅水3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取10M或5M水深10M水层;0034将浮游生物网的网底管内容物全部倒入500ML标本瓶里,网底管清洗两次,加入20ML甲醛溶液;用粗筛绢过滤,孔径在400微米左右,去掉大型动、植物,再用沉淀法将上层浮游硅藻倒掉;样品最后浓缩到6070ML,在显微镜下定量,每个样品平行定量3次,每次差异小于10,差异过大重新定量;在投影仪下测量若干个浮游。

19、双壳类幼体大小,并进行分类计数;0035也可以将水样浓缩成100ML200ML,加甲醛溶液5ML10ML固定样品,使甲醛在样品中的质量浓度为5,从浓缩水样中抽取5ML6ML,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统计虾夷扇贝幼虫数量,然后换算成1M3水体中虾夷扇贝幼虫数量,同时测定幼虫壳长、统说明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4/5页7计大于200M、230M和大于250M个体比例。0036到5月中旬海区首次出现大量幼体,双壳类幼虫密度9538个/M3,虾夷扇贝幼体612个/M3,双壳类浮游幼虫200UM以上个体达到433,虾夷扇贝幼虫最集中的区域达到1800个/M3,并且平均大小在180UM。

20、左右,选择在虾夷扇贝幼虫最集中的区域进行进行拖网过滤采集幼苗。00373拖网过滤采集幼体00382010年5月16日在虾夷扇贝幼虫最集中的区域进行进行拖网过滤采集幼苗,拖网过滤季节水温范围在11,海水透明度2M以上,盐度32。拖网采用200目筛绢网,绢网可以套在铁架上,绢网外套聚氯乙烯材质的网衣,将拖网末端固定坠石,并用聚氯乙烯绳固定在船尾,在拖网海区内放下,拖网过滤时,以1M/秒的速度前行,且保证拖网过滤器在2M水深以下,拖网1020MIN后将网拖起,起网后将幼体用4060目筛绢网过滤进暂养装置,保持暂养装置中的水温与拖网海区自然水温相近,采集12网,共集中幼体2500万个,盛装于6个容积为。

21、50L的暂养装置中,充氧3小时内转入室内培育,过程中采用遮光布遮光,其中虾夷扇贝幼体500万个。00394室内培育0040、进培育池前的准备工作培育池消毒、注入海水并且保证海水温度与拖网集中海区自然温度相当,温差不超过05,入池前再用4060目的筛绢网过滤一遍,将个体较大的蚤类、桡足类、虾、鱼苗及海水中的杂质滤除。0041进入培育池后充氧,测定幼体密度并跟据幼体密度分池培育,幼体密度控制在1215个/ML;0042、培育管理幼虫饵料前期投喂湛江叉鞭金藻,刚入池时饵料尽量少投多次,培育池中饵料密度在1万2万个细胞/ML,后期以新菱月形藻、扁藻配合投喂,投饵量可适时增加,以幼虫摄食和水中残饵量确定。

22、投饵数量;0043、换水和倒池换水量和倒池时间根据天气和水质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天换水24次,前两天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量体积的1/4,后期待水温升至15时,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量体积的1/31/2,每34天倒池清底1次;0044、水温和水质入池前3天日增加水温不超过05,后期日增加水温不超过1,培育水温增加到1516为宜,换水温差在1以内。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0045、生长观测幼虫培育期间应经常观察其分布状况和生长、成活率及摄食情况,定期测量生长速度;0046幼体生长测量表0047日期平均壳高UM最大壳高UM最小壳高UM备注5月17日175210150水中幼体5月18日1。

23、80220150水中幼体5月19日182220160水中幼体5月20日185220160水中幼体5月21日194230170水中幼体5月22日199240170水中幼体说明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5/5页85月23日214250170水中幼体5月24日218250190水中幼体5月25日225260190水中幼体5月26日231260200下附着基5月27日241280210水中幼体5月28日247280220水中幼体5月29日257280220水中幼体5月30日258280230水中幼体6月1日264280220水中幼体6月3日273290250水中幼体6月4日40。

24、7500300附着幼体6月6日468670350附着幼体6月13日716950500附着幼体6月15日733900500出库0048由上表可知幼体室内培育生长速度较好。00490050、下附着基当幼虫平均规格达到240UM以上,虾夷扇贝幼体出现眼点比例大于10时下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跟据池中幼体密度,主要是虾夷扇贝幼体的密度,及培育池水体的大小进行确定,下附着基的数量应控制在3050片/M3。下附着基后当水中未附着幼体中虾夷扇贝幼体比例小于3时即可不采用虑鼓直接换水,将水中幼体放出。0051、出库检查附着幼体规格及组成确定出库时间,当附着幼体平均规格达到600700UM时出库,出库的虾夷扇贝幼。

25、体为250万个。00525中间培育0053苗种出库后放入海区经过进行中间育成,生长测量情况如下表0054中间育成苗种生长测量表0055日期平均壳高CM最大壳高CM最小壳高CM8月11日1161480948月28日1732001469月8日19424815810月5日278315240056如上表所示,在旅顺、大连黄海侧,实施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当年10月底以前完全可以培育成平均3CM以上的增养殖用苗种,并且育成后苗种为788万枚,育成率达315。目前室内培育苗种的中间育成率为20左右。由此可见,本发明可以实现苗种生产,且与同样实施室内育苗培育及自然海区采苗的同期苗种对比,平均壳高高出02CM左右,而且从三级育成率来看,较高的中间育成率充分说明实施本发明所采获的天然苗种好、抗逆性强。因此幼体拖网集中室内培育采苗方法具有生产价值。0057说明书CN102017920ACN102017932A1/1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1792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