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2736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8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89546.8

申请日:

2009.07.22

公开号:

CN101606500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

发明人:

沈希顺; 王昭明; 杨玛丽

地址:

101405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毛燕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属于冷水鱼类(鲑鳟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步骤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步骤2.实施单盐等渗液洗卵、人工授精;步骤3.在网盆桶式孵化器内实施受精卵流水吸水膨胀与孵化连续作业;步骤4.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步骤5.采用网笼(或卵石)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槽实施稚鱼出膜孵化;步骤6.稚鱼孵出后,撤掉网笼或卵石,在原槽内进行稚鱼开口驯饲;步骤7.驯饲1个月后将稚鱼移入六角形饲育槽,进行苗种培育。流水吸水膨胀与流水孵化连续作业技术,减少了止水吸水膨胀作业程序和作业工具,孵化效率提高20%。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技术比现行的胚体检测技术提早9天掌握受精率,避免了胚体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
采用食用盐,用常规溶液配制法制成浓度为0.97~0.98%的单盐NaCl水溶液,每次采卵前,根据当天计划采卵数量,按每万粒卵需400ml的量制成足量的等渗液供洗卵使用;
步骤2、人工采卵、采精;
常法实施人工采卵、采精;
步骤3、等渗液洗卵、授精;
用单盐等渗液洗卵后,实施人工授精;
步骤4、受精卵流水吸水膨胀与孵化
将授精卵立即放入网盆孵化器实施流水吸水膨胀,同时溢出多余的精液;水流速度,5万粒卵每分钟供水4升;
步骤5、实施受精卵发眼孵化;
吸水膨胀1小时后,在原器内转入发眼孵化。供水量调至5万粒卵每分钟供水8升;
步骤6、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
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后12个小时前或后(水温10℃)进入4个细胞期的卵,4个细胞大小均匀的为受精卵,不均匀或细胞奇数界限不清的为没受精的卵;
步骤7、稚鱼出膜孵化;
将孵化积温达260℃度日前后的发眼中期卵移入平流式网笼(或卵石)稚鱼出膜孵化槽,实施稚鱼出膜孵化;
步骤8、孵化积温达320℃度日前后,稚鱼全部出膜后,开始实施孵化稚鱼饲育管理,适当增加供水量,避免稚鱼密集成堆;
步骤9、上浮稚鱼开口驯饲;
孵化稚鱼60%以上上浮后,撤掉网笼(或卵石),在原槽内实施上浮稚鱼开口驯饲;驯饲30天;
步骤10、苗种培育;
经驯饲形成了抢食能力的稚鱼,在原槽内或移入苗种池进行苗种培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其特征是:网盆桶式孵化器的过水面积约为筛板孵化桶的2倍以上,改善了受精卵胚胎发育的溶解氧环境,提高了孵化效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其特征是:网盆孵化桶内的受精卵的厚度达5~20cm,卵粒层数达10多层至40多层;在反冲水流的作用下,卵不会发生震动;因此不经止水膨胀的授精卵可以直接入孵化桶,实施流水吸水膨胀,溢出多余精液,流水孵化连续作业。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孵化积温达220℃·d前后时,将发眼卵放入平流式网笼(或卵石)稚鱼出膜孵化槽内,每平方米放卵4~5万粒,每万粒卵每分钟供水5~6升,孵化积温达300℃·d前后,稚鱼孵化出膜;
稚鱼全部出膜后,供水量增至6~7升/分;60%的稚鱼开始上浮时,撤除网笼或卵石。

说明书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属于冷水鱼类(鲑鳟鱼类)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虹鳟鱼人工繁殖方法已经应用了35年以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采用3盐等渗液洗卵,等渗液的配制较麻烦,一般养鳟场不便采用。
△授精后,要将卵放在盆内进行1个小时的止水吸水膨胀后再移入流水孵化桶,膨胀与孵化作业是间断的,止水停放一小时存在着因缺氧导致卵死亡的风险。
△止水吸水膨胀1小时是针对数十年前采用的受精卵单层盛放在阿特金式孵化盘上,受精卵容易在反冲水流的作用下震动引起死亡而采用的工艺。现在孵化设备是数十层卵盛装在桶式孵化器内,反冲水流不会使卵震动,采用止水吸水膨胀的工艺就成了费时费力、有风险、必要性不大的操作工艺了。
△平列式孵化槽存在着设备构造复杂、造价高、养鳟场家不便采用的问题。
△胚体期受精率检测技术、检测时间滞后,肉眼观察胚体,往往因胚体形态模糊而造成检测不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推出了包括5项创新技术的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简化等渗液配方,推出了新的简便易行的等渗液配方。
△简化了受精卵一小时止水吸水膨胀的作业程序,开发出流水吸水膨胀与流水孵化连续作业技术。
△开发出网盆桶式孵化器,解决了原来平板筛桶式孵化器存在的过水断面小、易造成缺氧卵死亡及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开发出造价低廉、操作简便的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槽。
△开发出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新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胚体期检测技术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
采用食用盐,用常规溶液配制法制成浓度为0.97~0.98%的单盐NaCl水溶液,每次采卵前,根据当天计划采卵数量,按每万粒卵需400ml的量制成足量的等渗液供洗卵使用;
步骤2、人工采卵、采精;
常法实施人工采卵、采精;
步骤3、等渗液洗卵、授精;
用单盐等渗液洗卵后,实施人工授精;
步骤4、受精卵流水吸水膨胀与孵化;
将授精卵立即放入网盆桶式孵化器实施流水吸水膨胀,同时溢出多余的精液。水流速度,5万粒卵每分钟供水4升;
步骤5、实施受精卵发眼孵化;
吸水膨胀1小时后,在原器内转入发眼孵化。供水量调至5万粒卵每分钟供水8升;
步骤6、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
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后12个小时前后(水温10℃)进入4个细胞期的卵,4个细胞大小均匀的为受精卵,不均匀或细胞奇数、界限不清的为没受精的卵;
步骤7、稚鱼出膜孵化;
将孵化积温达220℃度日前后的发眼中期卵移入平流式网笼(或卵石)稚鱼出膜孵化槽,实施稚鱼出膜孵化;
步骤8、孵化积温达320℃度日前后,稚鱼全部出膜后,开始实施孵化稚鱼饲育管理,适当增加供水量,避免稚鱼密集成堆;
步骤9、上浮稚鱼开口驯饲;
孵化稚鱼60%以上上浮后,撤掉网笼(或卵石),在原槽内实施上浮稚鱼开口驯饲。驯饲30天;
步骤10、苗种培育;
经驯饲形成了抢食能力的稚鱼,在原槽内或移入六边形稚鱼饲育槽或苗种池进行苗种培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表1所示。
表1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与传统人繁技术比较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取得了简化作业工艺,降低设备成本,提高人繁效率的效果。
1、采用3~5龄体重1.5k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获得了生产大粒发眼卵、生产良种苗种的效果,发眼卵粒径达5mm以上的达90%以上,比原来提高40%左右。
2、单盐等渗液比原来3盐液减少了用药种类和配制手续,便于应用,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
3、流水吸水膨胀与流水孵化连续作业技术,减少了止水吸水膨胀作业程序和作业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止水吸水膨胀存在的手动漂洗多余精液及变换作业工具的震动引起的卵死亡及止水缺氧窒息鱼卵的问题,孵化效率提高20%。
4、网盆桶式孵化器,降低了原来委托加工玻璃钢或不锈钢筛板的设备成本95%以上,网盆的过水面积比筛板提高2倍以上,发眼率、孵化率分别比筛板式孵化桶提高12%和4%,分别达94%和98%。
5、网笼或卵石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槽的设备成本比平列反冲式平列槽降低70%至95%,每平方米孵卵量达5万粒,比平列槽提高20%。简化了繁琐的刷洗孵化盘的操作程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6、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技术比原来胚体期检测技术,可以提早7-9天掌握受精率,提高了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压腹采卵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等渗液洗卵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腹采精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网盆桶式孵化器。流水吸水膨胀、溢流水漂洗多余精液及流水孵化连续作业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步骤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网笼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巢及稚鱼出膜孵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采用六边形稚鱼槽培育苗种的步骤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取了在人繁生产中实施小试、中试再拓展到生产性试验的方法,逐渐完善了各项改良技术。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
依据原3盐等渗液(NaCl、KCl、CaCl2)0.97%~1.0%的浓度,用来源最广的食用盐代替3种盐,用常规溶液配制法制成浓度为0.97~0.98%的单盐NaCl水溶液,经多次试验证明,NaCl单盐等渗液洗卵效果与3盐液相同,比不洗卵提高受精率10%左右。生产中的应用,是每次采卵前,根据当天计划采卵数量,配制足量的等渗液供洗卵使用。
等渗液洗卵的工作原理:
人工采卵一般采用挤腹法或空气压力法采卵,采出卵中的破碎卵溶出物如卵黄蛋白等能抑制精子的活动,影响正常受精、挤出的粪便、尿液等也会影响受精率。NaCl单盐等渗液与正常卵内容物等渗,用来洗卵不会对正常卵造成不良影响,又可以溶解清除破碎卵的卵黄蛋白及粪、尿等杂物,保护精子的活力,提高受精率。
单盐等渗液的开发,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了等渗液的配方,减少了等渗液的配制手续,降低了洗卵工艺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与3盐等渗液相同的技术效果,受精率比不洗卵的作业提高10%左右。
2、受精卵吸水膨胀与孵化连续作业技术方法
该方法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市售塑料网盆为孵化盘的桶式孵化器。实施人工授精的卵,立即放入桶内进行微流水吸水膨胀,多余的精液被反冲入盆的水冲起,随水溢出,水流速度5万粒卵每分钟供水4升,1小时后水流速度调整到每分钟8升。
工作原理:桶式孵化器内的受精卵的厚度达5~20cm,卵粒层数达10多层至40多层,层层相压,从网盆筛孔由下向上反冲入盆的流水不会引起卵粒震动而死亡。因此授精后的卵可以不经止水膨胀直接放入孵化桶内进行流水吸水膨胀与流水孵化连续作业。
该方法解决了止水吸水膨胀与流水孵化作业间断、因止水引起卵窒息及手工漂洗多余精液和更换器具等导致卵死亡的问题,简化了作业工艺,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效果明显,减少了授精卵因手动漂洗多余精液和更换作业器具导致的卵破损问题,卵成活率提高4%以上,发眼率、孵化率分别达92%和98%以上。
3、网盆桶式孵化器
该器是对筛板桶式孵化器的改进,其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廉价的市售塑料网盆代替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的筛板。网盆承载受精卵,注入桶底的水通过网孔由下至上反冲受精卵,保证受精卵在溶解氧量充足的环境下正常发生、发育。
其结构特征是:用网盆作为孵化盘代替筛板,网盆的过水面积约为筛板的2倍以上,过水通畅,孵化效率高10%左右。设备成本低90%左右。
4、网笼(或卵石)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槽
该设备的技术手段:采用塑料网笼或河卵石代替孵化盘,起到间隔发眼卵使之不集堆的作用。
该设备的结构特征:将长6cm径3cm的管状网笼或粒径2~3厘米的卵石铺在孵化槽底。将授精卵散放其间。网笼或卵石起到间隔卵、使之不集堆、避免缺氧的作用,水呈平行流动,每粒卵每时每刻都可以接触到流动的新水,获得充足的氧,进行正常发育。稚鱼孵出后,撤掉网笼或卵石,在原槽内可继续进行稚鱼开口驯饲及稚鱼饲育。
5、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技术方法
本方法的技术手段: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后12个小时前后(水温10℃)进入4个细胞期的卵,4个细胞大小均匀的为受精卵,不均匀或细胞奇数、细胞界限不清晰的为没受精的卵。
工作原理:受精卵是卵核与精核正常融合成的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两核融合后,开始正常的胚发生,即进行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细胞分裂,分裂生成的细胞是均等大小的。没受精的卵,在精子的刺激下,有的也会发生细胞分裂现象,但分出的“细胞”不是正常的细胞,外观上呈大小不均、畸形、奇数、界限不清等状态。由此可分清哪个是受精卵进而推算出受精率。
实施例2:结构如实施例1,
虹鳟鱼人工繁殖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1、如图1所示,用压腹法将卵采入采卵网盆1;
2、如图2所示,用单盐(NaCl)等渗液2淋洗卵;
3、将卵移入授精盆12后,如图3所示,将精液采入授精盆12,将精卵搅拌均匀;
4、如图4所示,将授精盆内授精卵倒入网盆桶式孵化器11,使卵在流水中受精,将孵化用水3通过漏斗4注入注水管5,注入水从网盆1的底部反向流入网盆1,使多余精液随反冲水流溢出,卵在流水环境中吸水膨胀、孵化;
5、授精后12小时(10℃±水温下)后,如图5所示,采用4细胞期检验法,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授精卵6,检测是否受精。根据受精与没受精的数量计算受精率;
6、孵化积温达220℃·d(发眼中期)前眼后,如图6所示,将发眼卵移入平流式网笼出膜孵化槽10,孵化用水3注入平流式网笼出膜孵化槽10,流经网笼(或卵石)8隔离的发眼卵后,从排水管7、9排出。流水环境中稚鱼出膜孵化;
7、如图7所示,将驯饲一个月以上、尾重达1g以上的稚鱼移入环流式六边形饲育槽13内,环流式六边形饲育槽13的中部有实施底排水的套管式排水口14、15。在环流水环境中进行苗种培育。
实施例3: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促进人繁技术的进步,推出了包括5项改良技术的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1、亲鱼培育:
在2龄以上经产后备亲鱼中筛选卵粒径平均达4.6mm,体重达1.2kg以上的大个体雌鱼作为采卵用后备亲鱼,并开始专池培育,从6月份起(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开始投喂亲鱼专用饲料至育成3龄鱼,作为采卵用亲鱼。
2、人工采卵
从采卵用亲鱼中,筛选体重1.5kg以上的大个体雌鱼(常法是采用2龄至3龄体重达0.75kg即用作亲鱼)进行人工采卵,将卵采入采卵网盆内。该亲鱼的受精卵育成的发眼卵径平均达5mm,比常规发眼卵大8%。
3、单盐等渗液洗卵
用预先配制的0.97~0.98%的单盐(NaCl)等渗液淋浴采出卵(常法是采用3盐等渗液)。洗除破碎卵溶出物及粪、尿等可抑制精子活动的杂物。
4、人工授精;将洗涤卵移入授精盆,用压腹法将精液采入授精盆,徒手搅拌卵、精1~2分钟。
5、流水吸水膨胀、孵化;将授精卵不经1小时的止水吸水膨胀,直接放入网盆桶式孵化器,进行微流水吸水膨胀,并借助桶内反冲水流将多余的精液随溢出水流排出桶外(常规方法是用手动漂洗法洗出多余精液后,将授精卵放入盆内进行60分钟的止水吸水膨胀,然后再放入孵化桶内进行孵化)。
6、稚鱼出膜孵化;孵化积温达220℃·d前后进入发眼中期时,将发眼卵放入平流式网笼(或卵石)稚鱼出膜孵化槽,每平方米放卵4~5万粒,每万粒卵每分钟供水5~6升,孵化积温达320℃·d前后,稚鱼孵化出膜。
7、孵化稚鱼饲育管理
稚鱼全部出膜后,供水量增至6~7升/分。60%的稚鱼开始上浮时,撤除网笼或卵石。
8、稚鱼开口驯饲
撤除网笼(或卵石)后,在原槽内及时进行为期30天的开口驯饲,使稚鱼逐渐生成主动抢食的能力。
9、稚鱼饲育
驯饲1个月后,稚鱼全部具备主动抢食行为时,开始实施苗种培育。
10、苗种培育
稚鱼尾重达1.5g前后,将其移入六角形环流水槽内进行苗种培育。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2万尾。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属于冷水鱼类(鲑鳟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步骤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步骤2.实施单盐等渗液洗卵、人工授精;步骤3.在网盆桶式孵化器内实施受精卵流水吸水膨胀与孵化连续作业;步骤4.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步骤5.采用网笼(或卵石)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槽实施稚鱼出膜孵化;步骤6.稚鱼孵出后,撤掉网笼或卵石,在原槽内进行稚鱼开口驯饲;步骤7.驯饲1个月后将稚鱼移入六角形饲育槽,进行苗种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