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32579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4333.2

申请日:

2007.11.14

公开号:

CN101588906A

公开日:

2009.1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5/16; B29C45/14; B65D1/24; B65D85/86; H01L21/673

主分类号:

B29C45/16

申请人: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发明人:

工藤秀雄; 山岸裕树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6.12.1 JP 325096/200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臧霁晨;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可从性能的观点出发适当地组合多种成形材料的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在准备材质互异的第一、第二成形材料,将由第一成形材料构成的一对第一成形体(1)和由第二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二成形体(3)组合为一体时,各第一成形体(1)和第二成形体(3)的边界(6)的周缘部形成为薄型突片(5)。而且,薄型突片(5)形成为向前端部逐渐变尖的薄型的剖面呈大致直角三角形,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且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的长度(L)为0.4~5.0mm。若使第一、第二成形体(1、3)的边界(6)的周缘部与薄型突片(5)形成为一体,就可以适当且强固地将其组合,因此无需从接合的观点出发再考虑组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色成形体,通过将第一、第二成形材料组合来成形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将由第一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一成形体和由第二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成形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成形材料为聚碳酸酯、环烯聚合物、聚醚亚胺的任意之一,
第二成形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缩醛、聚醚醚酮的任意之一。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色成形体,其特征在于,薄型突片形成为剖面呈大致三角形,其倾斜面的长度为0.4~5.0mm。

4.
  一种多色成形法,通过将第一、第二成形材料组合来成形为一体,其特征在于,使用第一成形材料来成形第一成形体,使用第二成形材料来使第二成形体以与该第一成形体成形为一体,且第一、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的薄型突片,其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该薄型突片的倾斜面的长度为0.4~5.0mm。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色成形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成形材料为聚碳酸酯、环烯聚合物、聚醚亚胺的任意之一,
第二成形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缩醛、聚醚醚酮的任意之一。

6.
  一种基板收纳容器,在收纳基板的容器本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排列基板并予以支撑的支撑体,各支撑体为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色成形体,该基板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支撑体包含: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并位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的支撑片;以及由第二成形材料成一体地至少层叠于支撑片、并与基板接触的接触层,该支撑片与接触层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包含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并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用以支撑支撑片的支撑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与支撑体的支撑壁间形成与第二成形材料不同材料的夹层。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包含由第二成形材料重叠于支撑壁、并触接基板与支撑壁的最接近部的触接层。

10.
  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层叠于支撑体的支撑片的接触层的表面形成有与基板接触的突起。

11.
  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支撑片包含: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前端方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末端方相对的第二支撑部,在该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的至少表面分别层叠有接触层。

12.
  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支撑片包含: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前端方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末端方相对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分别层叠有接触层,且支撑壁与第二支撑部间层叠有接触层,支撑壁与接触层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第一、第二支撑部间夹设形成有架部。

14.
  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层叠于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的接触层的表面倾斜形成为描绘与基板的中心部呈大致同心圆的圆锥。

15.
  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壁与触接层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16.
  一种基板收纳容器,在收纳基板的容器本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排列基板并予以支撑的支撑体,将各支撑体做成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色成形体,该基板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支撑体包含: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并位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的支撑壁;以及由第二成形材料成形并形成于支撑壁、用以接触支撑基板的支撑片,该支撑壁与支撑片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板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支撑片包含: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前端方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末端方相对的第二支撑部。

说明书

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不同材质或同材质组合为一体的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各种机械装置的机构部件或基板收纳容器等中,为了满足构成产品的多个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特性,采用由不同材质分别形成多个部位,并将该多个部位组合为一体来得到异材质的制品的手法。作为此类制品的制造方法,例如有镶嵌成形法或多色成形法(也称二色成形法、双模法),多色成形法从材质不同的2种成形材料可否接合的观点出发进行取舍选择并采用(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67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126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的多色成形法如上所述仅从材质不同的2种成形材料可否接合的观点出发进行组合采用,因此存在无法重视性能地将2种成形材料适当组合的问题。例如,在从性能的观点出发适当地组合2种成形材料,但在可否接合的观点上无相容性,导致不适当的组合时,无法充分地接合,因此必须再考虑组合。
若考虑重视性能而将2种选择不适当的成形材料进行组合的话,则2种成形材料的界面的强度会弱化,会因清洗时的压力或使用时、运输时的振动而脱落。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可从性能的观点出发适当组合多种成形材料的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色成形体,通过将第一、第二成形材料组合来成形为一体,其特征在于,
由第一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一成形体和由第二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另外,第一成形材料可为聚碳酸酯、环烯聚合物、聚醚亚胺的其中之一,第二成形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缩醛、聚醚醚酮的任意之一。
另外,可使薄型突片形成为剖面呈大致三角形,其倾斜面的长度为0.4~5.0mm。
本发明为了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色成形法,通过将第一、第二成形材料组合来成形为一体,其特征在于,
使用第一成形材料来成形第一成形体,使用第二成形材料来使第二成形体与该第一成形体成形为一体,且第一、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其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该薄型突片的倾斜面的长度为0.4~5.0mm。
另外,第一成形材料可为聚碳酸酯、环烯聚合物、聚醚亚胺的其中之一,第二成形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缩醛、聚醚醚酮的任意之一。
本发明为了上述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基板收纳容器,在收纳基板的容器本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排列基板并予以支撑的支撑体,各支撑体为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多色成形体,该基板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支撑体包含: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并位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的支撑片;以及由第二成形材料成一体地至少层叠(重叠以形成层)于支撑片、并与基板接触的接触层,该支撑片与接触层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另外,支撑体可包含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并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用以支撑支撑片的支撑壁。
另外,可在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与支撑体的支撑壁间形成与第二成形材料不同材料的夹层。
另外,支撑体可包含由第二成形材料重叠于支撑壁并触接基板与支撑壁的最接近部的触接层。
另外,在层叠于支撑体的支撑片的接触层的表面形成与基板接触的突起。
另外,支撑体的支撑片包含: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前端方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末端方相对的第二支撑部,在该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的至少表面分别层叠有接触层。
另外,支撑体的支撑片可包含: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前端方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末端方相对的第二支撑部,在该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分别层叠有接触层,且支撑壁与第二支撑部间层叠有接触层,支撑壁与接触层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另外,在支撑体的第一、第二支撑部间可夹设形成架部。
另外,层叠于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的接触层的表面可倾斜为描绘与基板的中心部呈大致同心圆的圆锥。
另外,支撑壁与触接层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可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为了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板收纳容器,在收纳基板的容器本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排列基板并予以支撑的支撑体,将各支撑体做成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多色成形体,该基板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支撑体包含: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并位于容器本体的内部侧方的支撑壁;以及由第二成形材料成形并形成于支撑壁、用以接触支撑基板的支撑片,该支撑壁与支撑片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该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另外,支撑体的支撑片可包含: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前端方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从支撑壁朝内方向突出并与基板的侧部末端方相对的第二支撑部。
在此,技术方案中的第一、第二成形材料可为相同材质也可为不同材质。作为多色成形体,至少可列举出:各种按钮或键头、各种机械的旋钮、镊子、汽车的关联部件(驾驶座照明部件等)、相机的透镜遮光罩、数码相机的握持部、手机的操作部、收纳玻璃基板或半导体晶片等各种基板的基板收纳容器的一部分、晶片托盘、基板用的装卸夹具。另外,在多色成形体为基板收纳容器的一部分时,无所谓是顶开箱式、前开箱式还是底开箱式的一部分。
第一、第二成形体均无所谓单数还是复数。薄型突片可由第一、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周缘部的一部分构成,也可由周缘部或其内侧的一部分构成。另外,也可由第一、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周缘部的全部构成。该薄型突片最好为大致三角形,具体为直角三角形、或近似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而且,第一、第二支撑部最好隔开间隔地配置。
利用本发明,在使多色成形体成形时,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作为一次侧的第一成形体,并设置于成形第二成形体的模具,在该模具中充填第二成形材料来成形作为二次侧的第二成形体,且若使第一、第二成形体的边界的至少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薄型突片并熔融(加热熔解)接合,可得到异材质或同材质的多色成形体。
利用本发明,从性能的观点出发,能够适当地组合多种成形材料、尤其是材质不同的多种成形材料。另外,由于薄型突片的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因此可在薄型突片的前端部充分地充填成形材料,从而强固地将第一、第二成形体接合。
另外,若薄型突片形成为剖面呈大致三角形,其倾斜面的长度为0.4~5.0mm。,则可期待良好的接合,且可充分地充填成形材料,从而实现成形的稳定化。
另外,若支撑体包含形成于支撑壁并触接基板与支撑壁的最接近部的触接层,则在基板出入时触接层会触接基板与支撑壁的接近部,因此可防止基板与支撑壁的接触所导致的磨耗及损伤。
另外,若使层叠于第一、第二支撑部的露出面的接触层的表面倾斜为描绘与基板的中心部呈大致同心圆的圆锥,则基板收纳容器以前开箱将基板支撑为大致水平地予以收纳时,基板利用自重自动定心,因此可使基板适当地定位。而且,由于通常作用有朝向基板中心的力而形成阻力,因此可限制基板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多色成形体与多色成形法的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说明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说明图。
图3是对图2的III部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说明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整体立体说明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剖视说明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实施形态中的支撑体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正视说明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说明图。
图8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实施形态中的支撑体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俯视说明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视说明图。
图10是图8的X-X线剖视说明图。
图11是图8的XI-XI线剖视说明图。
图12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2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剖视说明图。
图13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3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剖视说明图。
图14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4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俯视说明图。
图15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4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剖视说明图。
图16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5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剖视说明图。
图17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6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俯视说明图。
图18是对本发明的基板收纳容器的第6实施形态模式性地进行表示的剖视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第一成形体
3第二成形体
5薄型突片
6边界
7倾斜面
10容器本体
20盖体
30支撑体
31支撑壁
32前部
33    后部
34    支撑片
35    第一支撑部
36    第二支撑部
37    接触层
38    表面
39    台阶部
40    触接层
50    突起
51    夹设覆盖层(夹层)
52    架部
W     基板
Wa    最接近部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多色成形体与多色成形法如图1至图3所示,在准备材质互异的第一、第二成形材料,将由第一成形材料构成的一对第一成形体1和由第二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二成形体3组合为一体时,各第一成形体1和第二成形体3的直线的边界6的周缘部形成为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的锐角的薄型突片5。
第一成形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选择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具体如聚碳酸酯、环烯聚合物、或聚醚亚胺等。另外,第二成形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选择使用比第一成形材料润滑性、耐热性、耐磨耗性更好、不易与第一成形材料熔融(加热熔解)的各种热塑性树脂,具体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缩醛、聚醚醚酮等。
一对第一成形体1如图2或图3所示,剖面分别形成为相同大小的大致块形,用于夹持第二成形体3。各第一成形体1的与第二成形体3接触的边界面上突出形成有与第二成形体3组合用的凸部2。另外,第二成形体3如图2或图3所示,剖面形成为比第一成形体1长的大致块形,与各第一成形体1接触的边界面上凹陷形成与第一成形体1的凸部2嵌合的凹部4。
薄型突片5如同图所示,剖面形成为向前端部逐渐变尖的大致直角三角形(剖面也可为大致楔形),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更好的是在10°~30°的范围内,且最好是在15°~20°的范围内,倾斜面7的长度L为0.4~5.0mm。
使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是由于在倾斜角不满5°时,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在薄型突片5的前端部无法充分地充填第一、第二成形材料。相对地,在倾斜角θ超过40°时,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无法强固地接合各第一成形体1与第二成形3。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从多色成形的稳定化或接合的可靠化的观点出发,最好是在10°~30°的范围内。
使薄型突片5的倾斜面7的长度L在0.4~5.0mm的范围内是由于在长度不满0.4mm时,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无法期待充分的接合。相反地,在长度L超过5.0mm时,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无法适当地充填第二成形材料,导致成形的不稳定化。
如上,在使包含各种机械装置的机械部件、按钮、键头、旋钮、镊子等的多色成形体成形时,首先,在未图示的模具中充填由可塑化的聚碳酸酯等构成的第一成形材料来分别成形作为基底的一对第一成形体1,使各第一成形体1脱模并嵌入用以成形第二成形体3的模具(未图示),该模具的空腔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各第一成形体1划分形成。
像这样将一对第一成形体1嵌入第二成形体用的模具后,在模具中充填由可塑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构成的第二成形材料来成形第二成形体3,且使各第一成形体1与第二成形体3的边界6的周缘部形成锐角的薄型突片5并熔融接合,然后进行冷却并脱模,则可成形多色成形体。
利用上述结构,例如即使是从第一、第二成形材料接合的观点看来不适当的组合,若使第一、第二成形体1、3的边界6的周缘部与薄型突片5形成为一体,则即便不使用大压力或热也能够适当且强固地进行组合,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从接合的观点再考虑组合。因此,即使相容性较差,也可重视性能地将2种成形材料适当组合。另外,能可靠地抑制防止2种成形材料的界面的强度弱化,或因清洗时的压力或使用时、运输时的振动而脱落。
接下来,对采用上述多色成形体或多色成形法的基板收纳容器进行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基板收纳容器如图4至图11所示,包括:收纳由口径300mm的圆形半导体晶片构成的多片基板W的容器本体10、以及将该容器本体10开口的正面通过密封垫24开闭的可装卸的盖体20,在容器本体10相对的两侧壁分别配设有排列多片基板W并予以支撑的支撑体30,使各支撑体30为多色成形体。
容器本体10和盖体20的成形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最好选择包含聚碳酸酯、聚醚亚胺、环烯树脂等的热塑性树脂。
容器本体10如图4或图5所示,例如使用透明的聚碳酸酯等形成正面开口的前开箱式,底面的前部两侧与后部中央分别配设有从上方与未图示的半导体加工装置的定位栓嵌合的剖面呈大致倒V字形的定位件,在天顶的中央部可装卸地安装有被未图示的自动搬运机构把持的机械把手11。
容器本体10的正面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外侧膨出形成的盖体20嵌合用的边缘部12,该边缘部12的内周面上下隔开间隔地分别凹陷形成有盖体20的锁定机构26用的多个卡扣孔13。另外,容器本体10的背面壁的内面上,沿上下方向以规定间距并列设置有多对将基板W的后部周缘水平嵌合保持的左右一对后定位件14。另外,容器本体10的两侧壁外面分别可装卸地安装有手动搬运用的把手(未图示)。
盖体20如图4或图5所示,包括:可装卸地与容器本体正面的边缘部12嵌合的正视为横向长的大致矩形的框体21、以及可装卸地覆盖该框体21的开口的表面两侧的大致矩形的多个盖板22,该框体21和多个盖板22间内藏有锁定卡扣于该容器本体10的卡扣孔13的左右一对锁定机构26。
框体21剖面形成为大致盘形,与基板W相对的背面的周缘部削切为框形的台阶凹部23,且该台阶凹部23嵌入有环状弹性的密封垫24,该密封垫24压接于容器本体10的边缘部12内而变形,以确保气密性。在该框体21的背面的凹陷的中央部可装卸地安装有将多片基板W的前部周缘弹性地保持为水平的纵向长的前定位件25。
各锁定部件26包括枢支于框体21的表面侧方、并从外部操作的转盘27,该转盘27的周缘部通过圆弧沟或栓等连结有随着转盘27的旋转沿框体21的上下内外方向滑动的上下一对进退动盘,各进退动盘的前端部可摇动地连结支撑有贯穿框体21的周壁、与容器本体10的卡扣孔13卡合的卡扣爪。
一对支撑体30在容器本体10成形时通过镶嵌成形分别与两侧壁一体化,将收纳于容器本体10的多片基板W沿上下方向以规定间距排列,从左右夹持各基板W支撑为水平。各支撑体30如图6至图11所示,包括:与容器本体10的侧壁一体化的支撑壁31;沿支撑壁31的上下方向以规定间距并列设置的多个支撑片34;层叠于支撑壁31的一部分和各支撑片34的露出面的多个接触层37;以及形成于各支撑壁31的多个触接层40。
像这样的支撑体30如图9至图11所示,支撑壁31的一部分与接触层37的边界6、各支撑片34与接触层37的边界6、以及支撑壁31与各触接层40的边界6的周缘分别形成尖头的薄型突片5,各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更好的是在10°~30°的范围内,最好是在15°~20°的范围内,且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的长度L为0.4~5.0mm。
支撑壁31与多个支撑片34由耐冲击性、耐热性、耐水性良好的包含聚碳酸酯等的第一成形材料成形,多个接触层37与触接层40由表面平滑性、低磨耗性、尺寸稳定性良好的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第二成形材料成形。因此,支撑壁31与多个支撑片34形成第一成形体1,多个接触层37与触接层40形成第二成形体3。
支撑壁31正视时为纵向长的长方形,在容器本体10成形时通过镶嵌成形与其侧壁内面一体化。该支撑壁31的后部(图6、图8的右侧)33以45°~80°的倾斜角度向容器本体10的内方向弯曲倾斜,与容器本体10的向侧壁的内方向弯曲的后部形状对应。
各支撑片34如图5、图8所示,由第一支撑部35和第二支撑部36分割形成,其中,第一支撑部35从支撑壁31的前部32的表面向容器本体10的内方向沿大致水平突出,从下方通过接触层37与基板W的侧部前端(侧部首端)侧相对,第二支撑部36从支撑壁31的弯曲的后部33的表面向容器本体10的内方向沿大致水平突出,从下方通过接触层37与基板W的侧部末端(侧部后端)侧相对,该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隔开间隔地沿容器本体10的前后方向、即基板W的出入方向分离。
第一支撑部35如图7所示,剖面形成向前端部逐渐变薄的大致尖头,俯视形成为大致半圆形,且位于容器本体10的正面侧,被接触层37覆盖,细的前端部侧从下方通过接触层37与基板W的内面侧部前端方相对。另外,第二支撑部36形成为比第一支撑部35小且窄的多边形,位于容器本体10的背面侧,被向前端部逐渐变薄的剖面呈大致尖的头接触层37覆盖,该接触层37将支撑壁31的后部33表面也部分覆盖(参照图6)。
多个接触层37如图7、9、10所示,分别成一体地层叠覆盖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露出面,且成一体地层叠于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支撑部36间的支撑壁31的后部33表面,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以及支撑壁31的后部33表面的边界6的周缘部分别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5,各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更好的是在10°~30°的范围内,最好是在15°~20°的范围内,且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的长度L调整为0.4~5.0mm。
覆盖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接触层37形成为中空且剖面呈大致尖头,表面38向前端部逐渐朝下方倾斜,支撑基板W的侧部周缘。像这样的接触层37的表面38如图7所示,倾斜形成为描绘与基板W的中心部呈大致同心圆的倒圆锥,基板利用其自重定位,且可限制基板W的旋转。
在覆盖第一支撑部35的接触层37的表面38如同图所示,沿厚度方向形成台阶部39,该台阶部39与基板W的侧部周缘接触,限制其向容器本体10的开口的正面方向的突出。该台阶部39形成为基板W的厚度尺寸、具体为0.3mm~0.7mm的高度。
多个触接层40如图6所示,沿各支撑壁31的大致中央部表面的上下方向以规定间距并列设置,位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之间,在基板W出入时,通过接触基板W与支撑壁31相对的两侧的最接近部Wa来防止基板W与支撑壁31的接触所导致的磨耗或损伤。
各触接层40如图6或图11所示,形成为正视呈横向长或纵向长的矩形,与支撑壁31的表面的边界6的周缘部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5,该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更好的是在10°~30°的范围内,最好是在15°~20°的范围内,且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的长度L调整为0.4~5.0mm。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上,在制造容器本体10或支撑体30时,首先将可塑化的第一成形体所形成的作为基底的支撑体30的支撑壁31与多个支撑片34成形为一体来制成半成品,将该半成品设置于成形多个接触层37和触接层40的模具(未图示),在该模具中充填可塑化的第二成形材料来成形多个接触层37和触接层40,从而成形完全的支撑体30。
在该成形时,支撑壁31与接触层37的边界6、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与接触层37的边界6、以及支撑壁31与各触接层40的边界6的周缘部分别形成尖头的薄型突片5,各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且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的长度L设定为0.4~5.0mm,因此无论第一、第二成形材料的相容性如何,都可期待良好的熔融接合。因此,关于支撑壁31与接触层37、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与接触层37、以及支撑壁31与各触接层40,即便不使用大压力或热也能够强固地实现组合。
像这样成形完全的支撑体30后,将该支撑体30嵌入容器本体10成形用的模具(未图示),在该模具中充填容器本体10用的成形材料,然后进行冷却并脱模后就可得到在左右两侧部具备支撑体30的容器本体10。
利用上述结构,例如即使是从第一、第二成形材料接合的观点看来不适当的组合(例如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组合等),若使支撑壁31与接触层37的边界6、以及各支撑片34与接触层37的边界6的周缘部分别与薄型突片5形成为一体,则能够适当且强固地进行组合,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从接合的观点再考虑组合。因此,即使相容性较差,也可重视性能地将2种成形材料适当组合,充分满足支撑体30的多个部位的不同要求特性。
另外,能可靠地抑制防止2种成形材料的界面的强度弱化,或因清洗时的界面活性剂的侵入或压力、及使用时、运输时的振动而脱落。另外,由于是边界6的全周缘形成尖头的薄型突片5,而并非仅边界6的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尖头的薄型突片5,因此可得到极高的强度。
另外,由于是光滑性良好的接触层37的倾斜的表面38与基板W接触,而并非支撑片34的露出面与基板W接触,因此可在基板W上不留有载置位置的痕迹,期待基板W的圆滑的移动。因此,可预防基板W的取出过失及麻烦,且可靠地防止基板W的痕迹或伤痕。而且,由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不是一块板,而是分割后隔开间隔分离的,因此可减少对基板W的接触区域,从而充分地抑制微粒的产生。
另外,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此时,覆盖各支撑体30的第一支撑部35的接触层37和覆盖第二支撑部36的接触层37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38形成与基板W的背面周缘部接触的突起50。
图12中,在分别覆盖左右一对第一支撑部35的接触层37的表面38形成与基板W的背面周缘部接触的突起50,但也可以在分别覆盖各第二支撑部36的接触层37的表面38形成与基板W的背面周缘部接触的突起50。
突起50例如形成为细长线条,与接触层37的表面38一体化,指向基板W的半径方向。关于其它部分,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可期待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技术效果,且由于小面积的突起50与基板W的背面接触,因此明显可减少接触面积,以高概率降低微粒的产生。
另外,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此时,容器本体10的两侧壁与各支撑体30的支撑壁31之间分别一体化形成有至少与第二成形材料不同材料的板状的夹设覆盖层51。
各夹设覆盖层51由第二成形材料以外的成形材料、例如第一成形材料或其它成形材料薄薄地成形。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可期待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技术效果,且由于第二成形材料不从第一成形材料所构成的露出面露出,因此明显可与容器本体10的侧壁一体化。
另外,图14、15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此时,作为各支撑体30的支撑片34的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之间隔开间隔地沿大致水平夹设形成有板形的架部52。
架部52由规定的成形材料成形,形成为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表面相同的高度、或比该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表面低的高度,在希望达到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相同的技术效果时等,露出面中至少表面上层叠覆盖有第二成形材料所构成的接触层37。该架部52的成形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想避免与基板W的接触时,需选择第一成形材料。
架部52的下面即背面,在基板W被自动机拾取时,为防止拾取范围变窄而设定为位于比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背面更上方的高度。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可期待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技术效果,而且,在手动而非自动地将基板W插入容器本体10时,可利用架部52来防止对邻接的支撑片34的误插入(错槽)。
另外,图16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此时,接触层37分别仅层叠于作为各支撑体30的支撑片34的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表面。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可期待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技术效果,且由于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的露出面中至少表面层叠有接触层37,因此可减少接触层37的层叠区域削减成本。
另外,图17、18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此时,并非利用第一成形材料来成形支撑体30的支撑片34,而是利用第二成形材料来将各支撑体30的支撑片34与接触层37成形为一体,使基板W支撑于各支撑片34。
支撑壁31和支撑片34的边界6的周缘部考虑确保强度的观点而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5,各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更好的是在10°~30°的范围内,最好是在15°~20°的范围内,且形成边界6的倾斜面7的长度L为0.4~5.0mm。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可期待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技术效果,且可期待制造法及结构的多样化。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的多色成形法的流程可依下变更。例如,在模具中充填可塑化的第一成形材料并将第一成形体1射出成形,在开模一次后使第一成形体1保持附着于模心地使模具的旋转盘旋转180°,进行合模并充填可塑化的第二成形材料来成形第二成形体3,且使第一、第二成形体1、3的边界6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薄型突片5并熔融一体化后进行脱模,得到具有由美观的文字、数字、记号等构成的图样的多色成形体。
另外,除了使用具备上述2组射出装置的专用机械来多色成形的方法以外,例如可采用将2组模具绕垂直轴背对背安装,以垂直轴为中心旋转半圈来多色成形的方法、或在1组模具内设置一次成形用和二次成形用的空腔和型芯组来多色成形的方法等。另外,也可进一步展开该多色成形法,增加用于成形成形体的缸体数来进行数色的成形。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中,表示了第一、第二成形体1、3的直线的边界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波形、三角形、四边形、凹凸形、台阶形、锯齿形等边界来增大接触面,以得到良好的接合。另外,表示了前开箱式的基板收纳容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例如上部开口的开顶盒所构成的基板收纳容器。另外,只要不导致故障,也可以不将支撑片34分割为第一、第二支撑部35、36,而形成俯视呈大致ㄑ字形的平板等。
另外,各支撑片34与接触层37的边界6的周缘部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5,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任意支撑片34与接触层37的边界6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尖头的薄型突片5。另外,支撑壁31通过成形与容器本体10的两侧壁一体化,然而也可利用螺丝、螺栓、螺母等连结件来一体化,或通过热熔敷、超声波熔敷、激光熔敷等固定。另外,可利用凹凸嵌合等技术将支撑壁31固定于容器本体10或其底部的底板。
另外,容器本体10由第一成形材料成形时,也可使第一、第二支撑部件35、36不从支撑壁31而直接从容器本体1的侧壁内面分别突出,该第一、第二支撑部件35、36与接触层37的边界6的周缘部分别形成尖头的薄型突片5,其薄型突片5的尖头的倾斜角度θ在5°~40°的范围内,且倾斜面7的长度L为0.4~5.0mm。而且,第一支撑部35可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和大致半圆形组合而成的形状。

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可从性能的观点出发适当地组合多种成形材料的多色成形体、多色成形法及基板收纳容器。在准备材质互异的第一、第二成形材料,将由第一成形材料构成的一对第一成形体(1)和由第二成形材料构成的第二成形体(3)组合为一体时,各第一成形体(1)和第二成形体(3)的边界(6)的周缘部形成为薄型突片(5)。而且,薄型突片(5)形成为向前端部逐渐变尖的薄型的剖面呈大致直角三角形,尖头的倾斜角度()在540的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