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洒头的热玻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洒头的电热玻管。
背景技术
一般,喷洒头是安装在建筑物天花板上的一种灭火设备。当发现有火灾发生时,它用于喷射出灭火液体或水,以将火熄灭。
如图1所示,一个典型的喷洒头H包括:通过管接头23与灭火液体供给管33连接的灭火液体排放喷嘴1;从该排放喷嘴1的外表面,向下伸出的O形圈形状的主体2;水平地安装在该O形圈形状的主体2的下端之下及下端上地灭火液体扩散板6;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排放喷嘴1关闭的阀板3;安装在阀板3和主体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内,用于支承阀板3的触发器4;以及安装在该触发器4内的热熔断器7。如图2所示,热熔断器7包括:底部封闭的空心鼓状壳体11;充满该壳体11内部,并在室温下为固体的低温熔化的铅13;以及下端插在铅13内,上端从壳体11的顶部突出出来的致动销12。当由于发生火灾而周围温度升高时,在热熔断器7中的低温熔化的铅13熔化,变成液体状态,从而使致动销12沉入铅13中;并因此破坏了上述触发器4阀板的支承平衡。结果,阀板3将灭火液体排放喷嘴1打开,使灭火液体喷出。
还提出了另外一种传统的喷洒头,其中,如图3所示,利用充满随温度升高而膨胀的气体(G)的小玻璃瓶,代替上述的充满低温熔化的铅的热熔断器。如果发生火灾,则小玻璃瓶中的气体膨胀,打破小玻璃瓶,从而使该阀板的支承力丧失。这个喷洒头的工作基本上与上述低温铅式的热熔断器的相同。
另一方面,利用低温铅熔断器或温度膨胀式小玻璃瓶的上述传统喷洒头的结构为:熔断器或小玻璃瓶直接对火灾的相当大的热量起反应。从这方面来看,这些传统的喷洒头的缺点在于:它们在火灾的初期响应非常慢,这是因为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直到周围温度达到该低温铅的熔点,或小玻璃瓶的膨胀破坏点,这些喷洒头才触发。考虑到这个问题,由William B.Griffith等人发明的美国专利2,245,144提出了一种不使用火灾的热量,而使用电加热装置的破坏或熔化该小玻璃瓶或低温铅熔断器的方法。如图4所示,在这个美国专利中,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膜片(在该专利中的附图标记41)先于熔断器熔断而首先在低温下膨胀;并然后,将电能加在围绕该熔断器或小玻璃瓶的电加热线圈(在该专利中的附图标记20)上。在这个方法中,该膜片起到当周围温度超过一个预定的阈值时就膨胀的机械式温度检测器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在膨胀时,将电施加到电加热装置(电加热线圈)上的电气开关的作用。
在Sundholm,Goran发明的国际专利申请PCT/FI93/00164(国际公开号为WO 93/21998)中,示出了另一种使用围绕熔断器或小玻璃瓶的电加热装置的方法。如图5a,5b和5c所示,在这个专利公开中,在小玻璃瓶周围,放置由记忆金属制成的电加热线圈(在该公开中的附图标记8)。在室温下,该记忆金属线圈收缩,以保持电路断开(见图5a)。当由于发生火灾,周围温度达到一个预定阈值时,记忆金属线圈改变其形状(或膨胀),起到闭合电路的开关的作用。在闭合该电路后,记忆金属线圈起到加热熔断器或小玻璃瓶的电加热装置的作用。作为参考,图5b示出记忆金属线圈膨胀,进行电连接,起加热器作用的状态;而图5c则示出在上述小玻璃瓶被打破以后,在弹簧作用下(在该专利公开中的附图标记6),主轴(在该公开中的附图标记5)被向下压(以喷洒灭火液体)的状态。
在专利′144和专利公开′21998中所示的喷洒头包括在相当大的火灾热量到达熔断器或小玻璃瓶之前,在一预定的低温下,用于加热熔断器或小玻璃瓶的电加热装置。从这方面来看,这种喷洒头的优点在于:它对火灾初期的响应,比传统的使用因大量的火灾热量的直接加热而破坏或熔化的小玻璃瓶或熔断器的喷洒头要快些。然而,这种喷洒头仍有下列缺点:
首先,由于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建筑物中都安装了诸如喷洒头一类的灭火设备,但它们只是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发生火灾)才使用,在不发生火灾的很长时间内,都是不使用的。结果,由于维护不好,灭火设备的电路可能老化或部分被破坏,最后在真正发生火灾时,变成无用的废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经常测试该喷洒头的工作情况。然而,要经常检测大量的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喷洒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在多数情况下,火灾总是从一特定地方开始,并且只有安装在该局部地方的喷洒头触发,而安装在相邻的其他房间中的喷洒头则不触发,因此,不可能防止火灾向相邻的房间扩展。另一方面,在先前所述的′144专利中,除了上述的膜片式机械/电子开关以外,还设置有另一个开关装置(在该专利中的附图标记37),用于手动闭合该电路。设立这种开关装置可以在需要时,对处于不是发生火灾的其他地方的喷洒头建立手动电连接。然而,这个′144号专利没有示出任何可对相应的喷洒头的单独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装置(例如,用于喷洒头之间连接的装置,用于获取操作者工作所需的信息的装置,指令传送装置等)。
如图6~10所示,考虑到传统喷洒头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者在2000年2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号(对应于PCT/KR00/00186)中,提出一种喷洒头装置。该装置包括:由温度检测装置操纵的一个加热器14;由来自所述加热器的热熔化的一个热熔丝13;和响应所述热熔丝的熔化,打开喷洒头的灭火液体排放喷嘴以排出灭火液体的一个阀板3。其中,所述喷洒头装置还包括:具有一个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的喷洒头控制器C。所述喷洒头控制器,根据其内所包含的算法,以如下方式进行自诊断工作,即,将小量的电流送至所述加热器,并检测通过所述加热器的电流大小;并且向外发送自诊断的结果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值。并且,该喷洒头装置还包括一台安装在中心控制站的主计算机MC,用于通知操作者所述自诊断结果,和从所述喷洒头控制器发送的温度值。
本发明涉及充满用于喷洒头的温度膨胀的气体的一种玻璃玻管,取代在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中所述的低温熔化铅式的热熔丝。
在如′21998号公开文本中所公开的,传统喷洒头电加热玻璃玻管中,电加热线圈围绕该玻璃玻管设置。在这种形式的线圈中,必须涂覆线圈的外表面,以防止腐蚀。另外,在这种形式的线圈中,如果供电线路损坏,因而妨碍对线圈的供电时,该线圈只会对玻璃玻管起有害作用;是因为它阻断了传热,从而恶化玻璃玻管的触发响应。另外,由于玻管的尺寸很小,不容易将线圈缠绕在玻管周围。当线圈不是紧紧地绕在玻管周围时,在线圈和玻管外表面之间有间隙;这样,也会恶化玻管的触发响应。玻管触发响应恶化还可以由传热是从玻管的外面向玻管里面的方向而引起的。另外,当为了能用小的功率驱动,该线圈由较细小的导线制成时,防止腐蚀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在考虑玻璃玻管形式喷洒头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高玻璃玻管的热传导效率,加快触发响应,提高耐用性和安装操作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个用于喷洒头装置的、可用电子方法打破的玻璃玻管来实现。该玻璃玻管包括:一个封闭的中空圆柱形玻璃壳体;一个安装在所述玻璃壳体内的电加热线圈;设置在所述玻璃壳体的外表面上的一个负电极和一个正电极,每一个电极都分别与所述加热线圈的二端电上连接;及填充在所述玻璃壳体内的受热膨胀气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其他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
图1为一传统喷洒头的截面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低温熔化的铅熔丝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3为传统喷洒头的玻璃玻管的截面图;
图4表示在美国专利2,245,144号中所述的喷洒头;
图5a为表示在正常室温下,WO 93/21998中所述的喷洒头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b为表示在WO 93/21998中所述的记忆金属线圈的膨胀状态(玻管的加热状态)的截面图;
图5c为表示在WO 93/21998中所述的玻管打破后,心轴的压缩状态(灭火液体喷洒状态)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者发明的、在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号中公布公开的喷洒头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在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号中所示的喷洒头的截面图;
图8为在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号中所示的喷洒头的侧视图;
图9为在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号中所示的低温熔化铅熔丝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0为在韩国专利申请2000-8114号中所示的喷洒头装置的电路图;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喷洒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热玻璃玻管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热玻璃玻管的平面图;
图14为沿着图12中的14-14线所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热玻璃玻管的截面图;
图15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热玻璃玻管的喷洒头的截面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热玻管的截面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喷洒头装置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喷洒头装置的电路图;
图19为示出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热玻璃玻管的喷洒头控制器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20为用于在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热玻璃玻管的喷洒头控制器与主计算机之间信号传送的同步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为示出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玻管的喷洒头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玻管的部分剖开的截面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玻管的平面图;图14为沿着图12中的14-14线所取的截面图;而图15为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玻管的喷洒头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图。如这些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喷洒头的玻璃玻管200由传统的玻璃玻管制成,其内部具有受热膨胀的气体,但在其内部,安装着电加热线圈的新元件。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喷洒头的玻璃玻管200包括:一个封闭的中空圆柱形玻璃壳体100;安装在所述玻璃壳体内的一个电加热线圈120;设在所述壳体底端外表面上,并与所述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的一个负电极140;设在所述壳体侧壁102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的一个正电极142;以及装入所述壳体内的受热膨胀气体G。
在上述的玻管中,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和侧壁上,分别设有二个电极140和142。然而,如图16所示,根据玻璃玻壳体和线圈的形状及其制造过程,也可以分别将所述电极140和142的设置位置选择在该壳体的底端和顶端。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玻管200可以作为一个单体而与在壳体内的加热线圈整体制造;因此,其优点是:可以用合乎健康要求的操作来精确地制造该玻管;并且由于不需要将线圈缠绕在玻管周围,使安装操作方便,并且由于线圈安装在玻璃壳体内,因此使用寿命长,并从而可防止腐蚀。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玻管200另一个优点为:因为线圈是在玻璃壳体内加热,并从而可以直接将热传给气体G,因此其触发响应快得多。
在图17和图18中,附图标记2表示喷洒头头部H的主体;29表示喷洒头控制器C的主体;8和9表示将喷洒头头部H与喷洒头控制器C电连接的导线;20和21表示将热敏电阻22与喷洒头控制器C电连接的导线;而32表示包含用于电施加到喷洒头头部H和控制器C上的动力线和用于发送信号至其他设备或从其他设备接收信号的信号线的电线导管。另外,附图标记33表示与灭火液体贮存箱(未示出)连接的灭火液体供给管;23表示用于将喷洒头头部H与灭火液体供给管33连接的管接头;而36表示用于将喷洒头控制器C主体29与灭火液体供给管33固定的固定带。
如图15所示,喷洒头头部H包括:在主体2的上端通过管接头23和水平地安装在主体下端之下及下端上的灭火液体扩散板6而与灭火液体供给管33连接的灭火液体排放喷嘴1;以及固定在主体2的外表面上的负电极9。
阀板3由一个玻璃玻管200支承为将灭火液体排放喷嘴1封闭。所述壳体由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制成,并电接地,以保持不稳定的平衡。所述玻璃玻管定位在将扩散板6安装在壳体2上的连接螺钉5和阀板3之间。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喷洒头装置的电路图。如图所示,该喷洒头装置包括热玻璃玻管200,温度检测电路TS,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和在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
该温度检测电路TS安装在该喷洒头头部H中,以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迅速地检测出所产生的高热量。为此,该温度检测电路TS包括其电阻值随周围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22,和温度检测电容器50。
喷洒头控制器C包括将预定的额定电流量施加到热玻璃玻管200,并检测从该玻管的线圈返回的电流量的电流供给/反馈回路C1;和用于控制电流供给/反馈回路C1,以将预定量的额定电流供给到热玻璃玻管200的单片微控制器C2。微控制器C2还用于分析被电流供给/反馈回路C1检测到的电流量,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鉴别在该热玻璃玻管200中是否有故障及其老化状态。喷洒头控制器C还包括:用于将微控制器C2发出的输出信号送到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的信号发送器C3;用于接收来自主计算机MC的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至微控制器C2的信号接收器C4;和用于存储识别号的开关51。
该电流供给/反馈回路C1设置有控制光电耦合器81,开关晶体管49,电流检测光电耦合器80,电流检测电容器44和多个装置保护电阻46和48。
信号发送器C3设置有光电耦合器82;多个装置保护电阻53、55和56;和信号传输线87。信号接收器C4带有一对分压电阻57和58;一对防止信号过载和限制反向电压的二极管59和60;以及一条信号接收线88。
多个旁通二极管63和65或64或66与信号传输线87和信号接收线88中的每一条线连接,以防止同与该线并联的其他喷洒头控制器发生信号干涉。结果,即使由于火灾使一特定的喷洒头头部控制器损坏,切断,短路或破坏,其他喷洒头控制器还可保持工作,不会受到该特定的喷洒头控制器的干扰。
应当注意,如果在大量的喷洒头中的多个喷洒头控制器分别包括通往中心控制站的主计算机MC的信号线,则在建筑物中电线的布局将很复杂;并且信号线的数目会有浪费。特别考虑到这点,根据本发明,喷洒头控制器通过双相/四线系统的信号线,与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并联,如图18所示。结果,电线的布局可以简化,并且不论安装在建筑物中的喷洒头数目多少,都可大大减少信号线的数目。
作为参考,图18中附图标记61和62分别表示信号传输线87和信号接收线88的电阻率;而附图标记92表示用于将直流电供给到喷洒头控制器C和温度检测电路TS的直流电源(例如,电池)。
主计算机MC安装在中心控制站中,以远程控制多个喷洒头控制器C,并远程检查相应喷洒头的状态。即:主计算机MC从喷洒头控制器C接收信息,例如:自诊断结果,检测到的温度结果和工作状态;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在计算机所带的显示装置(例如,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另外,在危险情况下,主计算机MC会给操作人员发出警报。以这种方式,主计算机MC将相应的喷洒头头部H的状态通知给操作人员;并且根据操作者进行的按键操作或其内包含的算法,将许多控制指令传送给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以指导每一个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进行自诊断操作,或强行触发相关的喷洒头头部H。
现在,参见附图,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喷洒头装置的工作。
首先,结合喷洒头控制器C的工作,来说明用于测试热玻璃玻管200是否保持良好状态的自诊断操作。
在自诊断工作中,在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中的微控制器C2在一个预定的时间段内,将一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施加到控制光电耦合器81中的发光二极管45上。此时,该PWM信号的占空因数设定成可以提供不致使该玻璃玻管200的线圈120产生物理变化的小电流量的值。
响应来自微控制器C2的PWM信号,在控制光电耦合器81中的光电晶体管47和开关晶体管49被依次切换,以将一预定量的额定测试电流供给线圈120。这时,在与电流检测光电耦合器80中的发光二极管42并联的电阻41的二端产生与流入线圈120的电流大小相应的电压。从而,发光二极管42产生与在该电阻41二端产生的电压相对应强度的光。结果,在电流检测光电耦合器80中的光电晶体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有电流流过,其大小与从发光二极管42产生的光的强度相对应。然后,在该光电晶体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流过的电流施加到电流检测电容器44上。这时,微控制器C2通过其双向输入/输出口72检测电容器44的充电/放电时间;根据检测到的充电/放电时间,判定流过热玻管200的电流大小;并且根据判定的结果,诊断加热线圈120的寿命以及是否存在故障。然后,微控制器C2根据诊断的结果,通过其输出口76,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发射的光电耦合器82,从而使该光电耦合器82产生一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传送至在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换言之,从安装热玻璃玻管200起,经过一段长时间之后,由于腐蚀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热玻管200的线圈120或从该线圈至电源92的连接线路,可能被切断或短路,造成由以下构成的电流通道上的电阻改变。该电流通道由:正电源线8→正电极142→线圈120→负电极140→负电源线9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流过线圈120的电流大小与先前的不同;因此使电容器44的充电/放电时间与先前的不同。结果,根据电容器44的充电/放电时间,微控制器C2可以检查玻管200的状态。
下面,将说明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的工作,该控制器通过温度检测电路TS检测火灾发生,并因此触发喷洒头头部H。
温度检测电路TS中的热敏电阻22的电阻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电容器50的充电/放电时间则随着热敏电阻22的电阻变化而改变。即:基于热敏电阻22的电阻R和电容器50的电容C的时间常数改变。这时,在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中的微控制器C2,通过其双向的输入/输出口74,检测电容器50的充电/放电时间;根据检测到的充电/放电时间,检测周围温度: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判定是否有火灾产生。然后,微控制器C2根据判定的结果,通过其输出口76,输出控制信号给发射的光电耦合器82,从而使该光电耦合器82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传送至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当判定出发生火灾时,微控制器C2将PWM信号施加到控制光电耦合器81中的发光二极管45上。这时,PWM信号的占空因数设定成可提供预定量的额定电流值,该额定电流大小可允许在上述热熔断器F中的加热器14产生足以熔化上述的导电元件13那么高的热量。作为对来自微控制器C2的PWM信号的响应,在控制光电耦合器81中的光电晶体管47和开关晶体管49被依次切换,将预定量的额定电流送至玻管200的线圈120。
来自开关晶体管49的电流,流过由正电源线8→正电极142→加热线圈120→负电极140→负电源线9组成的玻璃玻管200的电流通路。这时,加热线圈120产生高于阈值的热量,其可以使气体G因膨胀而破裂玻璃壳体100。当装入玻璃壳体100内的气体G因受热膨胀而破裂玻璃壳体100时;阀板3将喷洒头喷嘴1打开。结果,灭火液体从灭火液体贮存箱(未示出)通过供给管33送至排放喷嘴1;再从排放喷嘴1喷出。从排放喷嘴1排出的灭火液体被扩散板6反射和扩散,并从而在建筑物内喷洒。同时,由正电源线8→正电极142→加热线圈120→负电极140→负电源线9组成的玻管200的电流通路被阻断,因此没有电流流向线圈120。
下面,参照图1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喷洒头控制器C的控制工作;和信号在喷洒头控制器C和中心控制站的主计算机MC之间的传送。说明将围绕着喷洒头控制器C为中心进行。
作为参考,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和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基于计算同步脉冲数的通信系统在它们之间传送和接收信号。如图20所示,所有数据都在时间间隔t1内的同步信号开始,并然后转换成具有相应脉冲数的脉冲信号。接着,该脉冲信号在被分割成不同的时间间隔t2和t3同时进行传送。这里,同步信号的脉冲宽度P1比数据信号的脉冲宽度P2窄(即P1<P2)。因此,这些信号可以被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和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辨识。
首先,在步骤S10中,当从直流电源92接收到直流电时,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被初始化,等待来自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的指令。然后,在步骤S2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确定,是否被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呼叫。如果在步骤S2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没有被主计算机MC呼叫,则控制器C进行步骤S30中的玻璃玻管200的线圈120的自诊断操作。在步骤S4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从自诊断结果中确定在线圈120中是否有故障。如果在步骤S40中确定在线圈120中存在故障,则在步骤S5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将存在故障报告给主计算机MC,然后终止控制工作。
在以上的步骤S40中确定在线圈120中没有故障情况下,则在步骤S6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通过温度检测电路TS检测在有关喷洒头所安装地方的当前温度;并在步骤S55中,将检测结果报告给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然后,在步骤S7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确定所检测的当前温度是否超过预定的阈值(例如,大约70℃)。当在步骤S70中确定所检测的当前温度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则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认为已经发生火灾;并然后进行至步骤S120,触发喷洒头。在步骤S120中,该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触发喷洒头头部H,喷出灭火液体。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S70中确定检测到的当前温度不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则在步骤S8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将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存储在存储器中。然后,在步骤S90中,该喷洒头头部控制器从该存储器中读出先前存储的温度值;并在步骤S100中,计算被读出的先前温度值与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之差。接着,在步骤S110中,该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将在上述步骤S100中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定的阈值(例如,大约30℃)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为计算出的温度差不大于预定的阈值,则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回到上述的步骤S20。
在以上的步骤S110中确定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12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认为火灾已经发生,并然后触发喷洒头头部H,喷出灭火液体。这里,计算当前温度值与先前温度值之差,并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定的阈值比较的原因是,当周围温度突然改变(例如,偏差高达30℃),以及当周围温度达到预定的阈值(例如70℃)时,则使喷洒头触发。即:当周围温度突然改变时,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认为,这种情况就是发生了火灾(即,它估计火灾是在低温下发生的),并因此触发喷洒头。然后,在步骤S13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向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报告喷洒头已经触发,然后结束控制作业。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0中被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呼叫时,在步骤S14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将由开关51存储的识别号传送至主计算机MC,以确认该呼叫。在此,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根据来自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的识别号,辨识确认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并将指令传送给该确认的控制器C。当接收到来自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的指令时,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在步骤S150中,分析接收到的指令;并在步骤S160中确定,是否主计算机MC已指导去进行加热线圈120的自诊断工作。如果在步骤S160中确定,主计算机MC已经指导进行加热线圈120的自诊断工作,则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进行至上述步骤S30,进行自诊断工作。然而,如果在步骤S160中确定,主计算机MC没有指导进行加热线圈120的自诊断工作,则在步骤S170中,喷洒头头部控制器确定主计算机MC是否指导触发该喷洒头。当在步骤S170中确定主计算机MC没有指导触发该喷洒头,则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回到上述步骤S20。但当在步骤S170中确定主计算机MC已经指导触发该喷洒头,则该喷洒头头部控制器C进行至上述步骤S120,触发喷洒头。
在上述这种结构和工作方式的本发明的喷洒头装置中,多个喷洒头头部控制器通过通信线路与中心控制站中的主计算机MC并联,因此,他们可由主计算机MC以集中方式控制。这种结构可使操作者在中心控制站中很容易通过主计算机MC发现有故障的喷洒头。另外,当从某一个喷洒头头部控制器接收到关于发生火灾的报告时,操作人员可以控制靠近所报告的喷洒头头部控制器的地方所安装的其他控制器,以触发在那些地方的喷洒头。因此,本发明的喷洒头装置可以防止火灾扩展,因此可以有效地灭火。
工业上的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安装在相应地方的喷洒头内设置的控制器,通过温度检测电路检测温度;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分别触发相应的喷洒头。其中,玻璃玻管200可以作为与壳体内的加热线圈为一整体的一个单一壳体进行精确制造,并由于不需要将线圈缠绕在玻管周围,而安装操作方便,又因为线圈安装在玻璃壳体内,所以使用寿命长,并从而可以防止腐蚀。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玻管200另外一个优点是:因为线圈在玻璃壳体内加热并从而可以直接将热传给气体,因此其触发响应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