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06011.2
2008.05.07
CN101576356A
2009.11.11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8D 7/10公开日:2009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F28D7/10; F28D15/02; B01D61/36
F28D7/1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梁世强; 陈 亮; 淮秀兰
100080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1号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周长兴
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换热器壳体为金属,用疏水微孔膜将换热器内部管道中的流体分隔成两部分,两部分流体流向相反;且换热器的热侧流体与换热面接触;热侧流体被外来热流加热,温度升高,在膜两侧形成蒸汽压差,高蒸汽压侧有工质蒸发,并透过膜流入低压侧,从而起到相变传热的作用。
1、 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换热器壳体为金属,用疏水微孔膜将换热器内部管道中的流体分隔成两部分,且换热器的热侧流体与换热面接触;热侧流体被外来热流加热,温度升高,在膜两侧形成蒸汽压差,高蒸汽压侧有工质蒸发,并透过膜流入低压侧,从而起到相变传热的作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疏水微孔膜为平板膜或中空纤维膜。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两部分流体流向相反。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热侧流体为水。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水为蒸馏水或软化处理的自来水。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冷侧流体为水、稀薄蒸汽、干空气或者盐溶液。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的盐溶液为具有较低饱和蒸汽压的盐溶液。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的具有较低饱和蒸汽压的盐溶液为溴化锂溶液。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外壳为铜、铁、铝或不锈钢。
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基于膜蒸馏原理的相变冷却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潜热比显热大得多,所以同一工质相变换热要比单相换热具有更高的效率,对于冷却过程来说,冷却工质在换热过程中发生气化将有利于提高总换热系数。然而,液体气化的条件是其饱和蒸气压高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通常只有通过升高温度或降低压力来达成这一条件。工程中最常用的换热工质是水,在常压和略高于室温的条件下,一般是无法实现蒸发冷却的,只能采用单相流换热。 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MD)是一种以微孔疏水膜为基础、以膜两侧流体的蒸汽压力差为驱动力的传质分离过程。膜蒸馏的基本原理是:由于膜的微孔性和疏水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两侧液体不会通过膜孔到达另一侧;蒸汽的平均分子自由程远大于微孔膜的平均孔径,因而可以透过膜孔;膜两侧液体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具有不同的蒸汽压(也可以由其它因素造成蒸汽压差),热侧液体在膜界面不断汽化,蒸汽分子在蒸汽压差驱动下通过膜孔向冷侧流动,最终在冷侧凝结。膜蒸馏过程与常规蒸馏的蒸发-传递-冷凝过程十分类似,而其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常压和略高于常温的温度下操作。 膜蒸馏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在海水淡化、物料浓缩、废水处理、非常规分离等诸多领域得到应有。膜蒸馏技术从问世以来就是被做为一种分离手段加以应用的,尚未有人将其做为强化换热的手段。然而,对该过程的传热传质特性的研究表明,蒸发换热在换热过程中占有不可忽略的比重,随着膜材料的进步,蒸汽通量不断提高,蒸发换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 物料冷却是化工、电力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而投入的换热器面积和循环泵功率数量之大十分惊人,因此,冷却效率只要提高一点点,就可能节省数量可观的金属材料和电能。膜蒸馏强化冷却方法可显著提高冷却换热器的热效率,若得以推广应用,将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以提高冷却换热器的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换热器壳体为金属,用疏水微孔膜将换热器内部管道中的流体分隔成两部分,两部分流体流向相反或相同,但以相反为最佳;且换热器的热侧流体与换热面接触;热侧流体被外来热流加热,温度升高,导致膜两侧流体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出现差异,高温侧流体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因而会有工质蒸发,并透过膜流入低压侧,从而起到相变传热的作用。 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疏水微孔膜为平板膜或中空纤维膜。 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热侧流体为水。 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水为蒸馏水或软化处理的自来水。 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冷侧流体为水、稀薄蒸汽、干空气或者盐溶液。 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冷侧流体中的盐溶液为具有较低饱和蒸汽压的盐溶液(如:溴化锂溶液)。 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外壳为铜、铁、铝或不锈钢。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操作温度低 可在常压、室温至沸点之间的宽广温度范围内发生汽化,这是常规蒸发冷却所无法比拟的。 2)热负荷自适应 蒸发量随着热负荷增加而增加,相变过程有利于提高温度场均匀性,与单相流冷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汽液分流 液相与汽相具有明确的界面,实现汽液分流,可有效避免常规两相流冷却中常见的汽阻现象,避免压降损失和传热恶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标记说明: 1、微孔疏水膜 2、金属管 3、主流动通道 4、辅流动通道 5、薄膜夹持件 6、激光器钯条 A、冷侧流体 B、热侧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整体形状为一圆管状,主要用于需要冷却的物体为较小颗粒或液体状物料。换热器外部的壳体(金属管2)为换热面,该金属管2的材质可采用导热体制成,比如但不限于铜、铁、铝、不锈钢等。在该金属管2的内部用疏水微孔膜1分隔成主流动通道3(即膜外侧环形管道)和辅流动通道4(即膜内侧环形管道)两部分。本发明的微孔疏水膜为聚四氟乙烯(PTFE)膜,膜孔平均直径0.1mm,孔隙率70%,膜厚0.2mm。主流动通道3和辅流动通道4的流体相反(流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就其效果来说流向相反较好),即:主流动通道3内的液体向附图的左边流动,则辅流动通道4内的液体向右边流动,反之亦然。热侧流体可以是蒸馏水或软化处理的自来水,冷侧流体可以是与热侧流体相同的工质,也可以是近真空状态的稀薄蒸汽,还可以是干空气,或者某种具有较低饱和蒸汽压的盐溶液,关于具有较低饱和蒸汽压的盐溶液属公知技术,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溴化锂溶液为例进行说明。 进行换热时,需要冷却的物料经过换热器金属管,与换热面接触,主辅流动通道3内流动的热侧流体A与换热面接触,而辅流动通道4内的冷侧流体B不与换热面接触。热侧流体A被外来热流(即需要冷却物料的热量)加热,温度升高,在微孔疏水膜两侧形成蒸汽压差,主流动通道3内形成高蒸汽压,有工质蒸发,从而在辅流动通道4内形成低压侧,蒸发的工质透过微孔疏水膜膜流入辅流动通道4内,从而起到相变传热的作用。 实施例2 再以大功率激光器钯条冷却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换热器整体形状为一矩形,其结构如图2所示,换热器的壳体2为黄铜制成。换热器内部用疏水微孔膜1分隔成主流动通道3(即图2中的下侧管道)和辅流动通道4(即图2中的上侧管道)两部分,换热器的壳体2的壁厚1mm,主流动通道和辅流动通道的高分别是2.5mm,长和宽度与激光器钯条6的尺寸相同。微孔疏水膜为PTFE膜,膜孔平均直径0.1mm,孔隙率70%,膜厚0.2mm。换热器的主流动通道3与激光器钯条6接触,热侧流体为蒸馏水,冷侧流体为50%LiBr溶液,二者流动方向相反,流速大致相同。 热侧流体A被外来热流(即激光器钯条的热量)加热,温度升高,在微孔疏水膜两侧形成蒸汽压差,主流动通道3内形成高蒸汽压,有工质蒸发,从而在辅流动通道4内形成低压侧,蒸发的工质透过微孔疏水膜膜流入辅流动通道4内,从而起到相变传热的作用。 在蒸馏水入口温度15℃,LiBr溶液入口温度25℃的情况下,换热器热流密度可达80W/cm2,同样工况下,冷却效率可比目前最实用的单相流冷却换热器高60%以上。
《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利用微孔疏水膜强化换热的换热器,换热器壳体为金属,用疏水微孔膜将换热器内部管道中的流体分隔成两部分,两部分流体流向相反;且换热器的热侧流体与换热面接触;热侧流体被外来热流加热,温度升高,在膜两侧形成蒸汽压差,高蒸汽压侧有工质蒸发,并透过膜流入低压侧,从而起到相变传热的作用。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