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43089.6
2009.05.31
CN101589988A
2009.12.02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H 39/04申请公布日:2009120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61H39/04
辰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李永俊
韩国忠清南道
2008.5.30 KR 10-2008-0050540; 2009.2.11 KR 10-2009-001086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吴贵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该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形成在使用者的颈部方向上,以支撑位于脊柱支撑部件上的一部分脊柱;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枕区支撑部件上的头部的枕区;以及枕区针压部件,沿着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以刺激枕区的神经纤维。
1.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形成在使用者的颈部方向上,以支撑位于所述脊柱支撑部件上的一部分脊柱;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所述枕区支撑部件上的头部的枕区;以及枕区针压部件,沿着所述枕区的神经纤维形成,以刺激所述枕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包括脊柱接收凹槽,所述脊柱接收凹槽用以支撑所述脊柱,从而使所述脊柱舒适地位于其中。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包括脊柱针压凸起,所述脊柱针压凸起用以刺激位于其上的所述脊柱。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脊柱支撑部件和第二脊柱支撑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脊柱支撑部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一脊柱支撑部件低的高度,从而使所述脊柱顺次地位于其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脊柱支撑部件还包括第三脊柱支撑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脊柱支撑部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二脊柱支撑部件低的高度,从而使所述脊柱顺次地位于其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支撑部件包括枕区接收凹槽,以支撑所述枕区。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针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针压棒,所述针压棒沿着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以刺激所述枕区的神经纤维。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还包括:颈部支撑部件,形成于所述脊柱支撑部件的两个侧面处,以支撑所述颈部。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针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针压棒,所述针压棒沿着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于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和所述颈部支撑部件后面。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还包括:枕骨针压部件,可拆除地接合至所述颈部支撑部件的顶部,以刺激所述头部的枕骨。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针压部件可上下移动地形成。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针压部件包括灯,以射出红外线或激光束。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还包括:辅助支撑部件,形成于所述脊柱支撑部件的侧面处,以支撑所述脊柱支撑部件。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还包括:气味产生部件,形成于所述沉思枕的底部处,以产生气味。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还包括:声音产生部件,形成于所述沉思枕的底部处,以产生声音。16.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形成在颈部方向上,以支撑位于其上的脊柱;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其上的头部的枕区;颈部支撑部件,形成于所述脊柱支撑部件的两个侧面处,以支撑所述颈部;以及枕骨针压部件,形成于所述颈部支撑部件的顶部处,以刺激所述头部的枕骨。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骨针压部件可拆除地接合至所述颈部支撑部件的顶部。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骨针压部件形成于所述颈部支撑部件的顶部处,以刺激所述头部的枕骨的第四脑室。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骨针压部件形成于所述颈部支撑部件的顶部处,以刺激所述头部的枕骨的乳突下部。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还包括:枕区针压部件,形成在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和所述颈部支撑部件后面,以刺激所述枕区的神经纤维。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针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针压棒,所述针压棒沿着寰椎与所述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中,所述枕区针压部件可上下移动地形成。23.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具有多个不同高度的部分,所述脊柱支撑部件被构造成保持使用者的脊柱的弯曲;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所述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其上的头部的枕区,以及枕区针压部件,利用高度可调的凸起形成,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枕区的神经纤维对齐。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沉思枕,其中,所述脊柱支撑部件的各部分具有从一端递减的高度。
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颅骶疗法(craniosacral therapy)的沉思枕(meditation pillow),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通过利用使用者头部的重量刺激枕区来放松枕区绷紧的肌肉群并由此放松颅骶区的硬脑脊膜系统。 背景技术 许多研究已报导说,当轻微地移动人脑、颅骨和骶骨(在骨盆区中)时,引起脑脊髓液沿着大脑和脊髓流动。如同血液流过血管,脑脊髓液在椎管和颅骨中循环的同时接触神经系统、肌骨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等,从而控制并联合人体的各器官系统。 施加于人体的反复性拉伸应力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中断脑脊髓液的正常循环,这会导致与神经系统、肌骨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有关的器官产生问题。 颅骶疗法(CST)是一种通过手触和用微小的手压迫刺激颅骶区域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脊髓液循环的手动治疗方法。 通过CST的传统医学治疗仅取决于治疗师的手动治疗。然而,各个理疗师之间在熟练程度上存在差异,并且病人的状况可能由于理疗师的错误判断或不佳的治疗而变得更差。 此外,如果许多人都要求某位治疗师进行治疗,病人可能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来预约,并且可能得到那位治疗师短暂或匆忙的治疗。因此,这种治疗收效甚微,并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当使用者躺下时,该沉思枕通过刺激颅骶区域来使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脊髓液的循环正常化。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包括枕区针压(acupressure)部件,该枕区针压部件刺激枕区所处区域上的、且介于寰椎与颅骨之间的神经纤维,从而放松相关的肌肉并促进脑脊髓液的循环。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其包括枕骨针压部件,该枕骨针压部件刺激枕骨,从而对呼吸的自主神经控制产生影响,放松绷紧的交感神经系统,并刺激脑脊髓液的循环。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或优点,一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一部分从说明书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获知。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目标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如在此所体现并主要说明的,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形成在使用者的颈部方向上,以支撑位于脊柱支撑部件上的一部分脊柱;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枕区支撑部件上的头部的枕区;以及枕区针压部件,沿着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以刺激枕区的神经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形成在颈部方向上,以支撑位于脊柱支撑部件上的脊柱;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枕区支撑部件上的头部的枕区;颈部支撑部件,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的两个侧面上,以支撑颈部;以及枕骨针压部件,形成在颈部支撑部件顶部,以刺激头部的枕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后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使用状态的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使用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100包括:脊柱支撑部件110,脊柱位于其上;枕区支撑部件120,枕区位于其上;以及枕区针压部件130,刺激枕区的神经纤维。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100还可包括:颈部支撑部件140,支撑颈部;辅助支撑部件150,支撑脊柱支撑部件110;枕骨针压部件160,刺激枕骨;气味产生部件180,产生气味;声音产生部件190,产生声音,或者这些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脊柱支撑部件110在脊骨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具有预定高度,从而当使用者躺下时,使用者的脊柱的上部能够放在脊柱支撑部件110上。脊柱支撑部件110可形成为具有两种或多种高度。脊柱支撑部件110可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即这两种或多种高度顺次地降低,以便保持脊柱的正常弯曲。并且,如图3所示,脊柱支撑部件110的表面可形成为具有凹面,从而使载荷(根据头部和身体上部的重量)能够集中在脊柱上。 如图2和图3所示,脊柱支撑部件110包括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第二脊柱支撑部件110b、以及第三脊柱支撑部件110c,每个部件都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已说明脊柱支撑部件110被分成三个部分,但是所分部分的数量和所分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并不限于此,而是能够不同地改变。 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形成为位于脊骨的最高位置处,并具有最高的高度。为了满足脊柱的生理弯曲,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可形成为具有5cm至10cm的高度,优选地,具有7cm至8cm的高度。第二脊柱支撑部件110b从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延伸,并具有比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低的高度。第三脊柱支撑部件110c从第二脊柱支撑部件110b延伸,并具有比第二脊柱支撑部件110b低的高度。换句话说,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至第三脊柱支撑部件110c的高度按从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至第三脊柱支撑部件110c的顺序降低。因此,载荷(根据头部和身体上部的重量)集中在脊柱上,并且放松脊柱周围绷紧的肌肉。因此,能够保持脊柱的正常弯曲,故能够治愈脊柱。 脊柱支撑部件110可形成有脊柱接收凹槽112,脊柱能够舒适地放置在该脊柱接收凹槽中。脊柱接收凹槽112中可设置有脊柱针压凸起114,以通过刺激脊柱来获得针压效果。 为了防止脊柱由于身体上部的重量和脊柱支撑部件的高度差而过度受压,脊柱接收凹槽112可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110中产生高度差的区域处。在如上所述的脊柱支撑部件110包括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至第三脊柱支撑部件110c的情况下,脊柱接收凹槽可形成在第一至第三脊柱支撑部件的每一个中。 为了通过刺激位于脊柱接收凹槽112中的脊柱来获得针压效果,脊柱针压凸起114可形成为在脊柱接收凹槽112中具有预定高度。 枕区支撑部件120设置在脊柱支撑部件110后面,从而使头部的枕区能够放置在其上。为了不仅防止头部碰到地面,而且允许头部的重量向下施加,枕区支撑部件120形成为具有比第一脊柱支撑部件110a低的高度。并且,为了防止枕区由于头部重量而过度受压,枕区支撑部件120可形成有枕区接收凹槽122,该枕区接收凹槽具有与枕区类似的弯曲表面。 颈部支撑部件140设置在脊柱支撑部件110的两个侧面处,以便支撑使用者的颈部。颈部支撑部件140的部分142用于支撑颈部的每个侧部,而颈部支撑部件140的另一部分144用于支撑头部的每个侧部,从而使头部能够安全地支撑。 枕区针压部件130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110后面,以便刺激枕区的神经纤维。具体地,枕区针压部件130可沿着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以便刺激枕区的寰椎与枕骨之间的区域。枕区针压部件130通过由于头部重量的载荷来刺激位于枕区的左右侧处的十四根神经纤维。因此,实现了相关肌肉的放松和牵引,将脊柱置于有益位置,并且至大脑的血液和脑脊髓液能够平稳地供应。因此,增强了大脑活动,并且减轻了头部或颈部疼痛。 为了增强对枕区的神经纤维的针压效果,枕区针压部件1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针压棒(acupressure bar)。并且,为了增强对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的针压效果,可包括八个针压棒,正如左手和右手各用四根手指的手动治疗那样。在不包括颈部支撑部件140的情况下,脊柱支撑部件110后面可设有两个至八个针压棒。在包括颈部支撑部件140的情况下,这些针压棒可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110和颈部支撑部件140后面。 每个枕区针压部件130的高度(即,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均可形成为是可调的,以便符合每个使用者的不同枕区,并调节刺激强度。例如,枕区针压部件130的针压棒可形成为螺纹状,以便由于螺纹的作用而上下移动。 并且,枕区针压部件130的针压棒可连接至振动电机,以便由于振动电机的作用而上下(即,枕区针压部件130的轴向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枕区针压部件130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枕区形状,并能够调节刺激强度。此外,能够调节针压棒上下移动的次数和时间。因此,能够增强针压效果。 枕区针压部件130可由具有预定硬度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聚氨酯等,以保证较高的针压效果。枕区针压部件130还可包括由橡胶材料等制成的盖,以防止过度刺激。 并且,枕区针压部件130可由有助于传播远红外线的材料制成,诸如玉、托尼水手袋(tote marine)等,以增加身体吸收的远红外线的量。枕区针压部件130内部可包含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以射出某种波长的(例如,远红外的)光。 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躺下时,使用者的头部和颈部由颈部支撑部件140支撑,并且使用者的枕区位于枕区针压部件130上。 辅助支撑部件150设置在脊柱支撑部件110的两个侧面处,并在垂直于脊柱支撑部件110的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以便用于支撑脊柱支撑部件110。辅助支撑部件150可形成为具有两级高度,从而使用者的头部能够舒适地位于其上,或者可形成为与已知的枕头相同的形状,从而使用者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沉思枕作为普通枕头。辅助支撑部件150的长度不受限制。虽然已说明两个辅助支撑部件150设置在脊柱支撑部件110的两个侧面处,但是可以仅在脊柱支撑部件110的一个侧面处设置单个辅助支撑部件。 气味产生部件180包含气味产生材料,以产生气味效果,诸如药草等。来自气味产生部件180的气味通过气味通道182均匀地扩散。气味产生部件180可设置在沉思枕底部。气味产生材料可包括药草,诸如川芎、当归根(angelica gigantis radix)、当归白芷根(angelica dahurica root)、日本辛夷、杜衡、白术、当归细茎(angelicatenuissima)、牡丹(suffruticosa)等。 声音产生部件190包括乐器(sound instrument)以产生有益于睡眠的声音。乐器可设置在沉思枕底部。沉思枕侧部或顶部可设有扬声器195。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平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后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的使用状态的视图。 参照图7至图9,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沉思枕包括枕骨针压部件160,以刺激枕骨。枕骨针压部件160设置在颈部支撑部件上,并在头部方向(Z轴方向)上突出地形成。 刺激枕骨的枕骨针压部件160可设置在枕骨的乳突下部位于其上的位置处,或者可设置在枕骨的第四脑室位于其上的位置处。为了增强针压效果,枕骨针压部件160可在其端部设置有枕骨针压棒。在枕骨针压部件设置在乳突下部位于其上的位置处的情况下,不需要移动头部的位置。然而,在枕骨针压部件设置在第四脑室位于其上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需要调节头部的位置,从而使枕骨针压部件160位于与第四脑室对应的位置处。 枕骨针压部件160可形成为可拆除地接合至颈部支撑部件140。枕骨针压部件160的底部可具有与颈部支撑部件140的顶部相同的形状,从而使枕骨针压部件160能够接合至颈部支撑部件140或从其上拆除。 枕骨针压部件160用于通过由于头部重量的载荷来刺激乳突下部或第四脑室,从而对横膈膜活动和呼吸的自主神经控制产生影响。因此,放松了绷紧的交感神经系统,脑脊髓液平稳地循环,并由此减轻了头痛或发热。 根据本发明的沉思枕可由为了舒适和牵引的弹性材料制成,诸如海绵、聚氨酯、记忆泡沫等。根据本发明的沉思枕也可由非弹性材料制成,诸如木材、塑料等,以增强针压效果。 如从上述说明中显而易见的是,当使用者躺下时,根据本发明的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能够通过不断刺激枕区来放松与头部相关的枕区的绷紧肌肉群和颅骶区域的硬脑脊膜系统。因此,促进了脑脊髓液的循环,并且改善了大脑血液的循环。促进了大脑发育,并且能够将脊柱的弯曲置于有益位置。 此外,相关肌肉的放松和牵引通过由于使用者头部的重量而自然地刺激枕区左右侧中的神经纤维来实现,错位的脊柱被置于正常位置,并且大脑血液和脑脊髓液能够平稳地供应。因此,增加了大脑活动,减轻了头部或颈部疼痛。 此外,沉思枕通过由于使用者头部重量的载荷来刺激枕骨,由此对横膈膜活动和呼吸的自主神经控制产生影响。因此,放松了绷紧的交感神经系统,脑脊髓液平稳地循环,并由此减轻了头痛或发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征的前提下,除了在此所阐述的那些之外,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具体方式来实现。 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可解释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法律等同物限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书限定,并且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意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于其中。
《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该沉思枕包括:脊柱支撑部件,形成在使用者的颈部方向上,以支撑位于脊柱支撑部件上的一部分脊柱;枕区支撑部件,形成在脊柱支撑部件后面,以支撑位于枕区支撑部件上的头部的枕区;以及枕区针压部件,沿着寰椎与枕骨之间的上项线突出地形成,以刺激枕区的神经纤维。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