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回收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31968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9481.6

申请日:

2009.10.20

公开号:

CN101723300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7D 5/06申请日:20091020|||公开

IPC分类号:

B67D5/06

主分类号:

B67D5/06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关谷胜彦; 石井哲也; 谷村泰宏; 杉本猛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8.10.20 JP 2008-26940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张斯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对吸附能力充裕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吸附剂达到过饱和,不会将汽油蒸气向大气中排放的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本发明中,将第一泵(19)夹装于在加油喷嘴(8)的前端开口(17)的回收管(15)上,将回收管(15)经冷凝槽(20)在气液分离室(21)开口,将气液分离室(21)与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将第二泵(49)夹装于与第一、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的循环管(48),将循环管(48)向第一泵(19)的吸引侧连接,控制装置(14)根据加油量进行吸附工序和解吸工序的切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加油系统和汽油蒸气回收系统,加油系统具备一端连接在储油罐,另一端连接在加油软管的加油管和被夹装在该加油管的加油泵以及流量计,汽油蒸气回收系统具备一端在加油喷嘴附近开口的蒸气返回管和夹装在该蒸气返回管的冷凝装置以及吸附解吸装置,冷凝装置具有将水蒸气以及汽油蒸气冷凝并除去的功能,吸附解吸装置设置在冷凝装置的下游侧,具有在内部填充了吸附剂的第一或第二吸附塔,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来自流量计的计量信号,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切换到通过吸附剂吸附汽油蒸气的吸附工序和对吸附剂进行解吸的解吸工序的功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在执行将气液分离室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一或第二吸附塔,将汽油蒸气向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吸附的吸附工序和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二泵,解吸被吸附剂吸附的汽油蒸气的解吸工序的切换时,将被夹装在与吸附塔连接的管上的开闭阀全部开放,经过一定时间后,对开闭阀进行开闭控制的功能。
3: 如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在执行将气液分离室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一或第二吸附塔,将汽油蒸气向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吸附的吸附工序和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二泵,解吸被吸附剂吸附的汽油蒸气的解吸工序的切换时,使第二泵停止一定时间,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后,驱动第二泵的功能。
4: 如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吸附塔连接的送气管以及循环管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在由压力传感器计量的压力在一定范围以外的情况下停止第一以及第二泵的功能。
5: 如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计量上述冷凝装置的冷却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外气温的温度传感器,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测量外气温的温度传感器的计量结果,决定冷却制冷剂的冷却所必要的时间,若经过该必要的时间后的冷却制冷剂的温度是比阈值高的温度,则停止对冷却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的功能。
6: 如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台上述加油机,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根据进行加油的加油机的台数,控制上述第一泵的能力的功能。

说明书


蒸气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给汽车加入燃料油的加油站,回收加油中从汽车的燃料箱流出的汽油蒸气的蒸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汽油等燃料油挥发性高,在向汽车的燃料箱进行加油时,汽油蒸气与加油量成比例地从燃料箱流出来。若该汽油蒸气排放到大气中,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存在引火造成的火灾的危险性、引起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为了对应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回收加油中从燃料箱流出来的汽油蒸气,将汽油蒸气冷却冷凝并液化,将不能液化的汽油蒸气吸附在吸附剂,将不含汽油蒸气的气体向大气中排放的蒸气回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里,在该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蒸气回收装置中,根据加油时间的总和,来进行吸附剂是否因汽油蒸气而饱和的判断,换言之,是进行吸附塔内的吸附剂进行的吸附和该吸附剂的解吸(再生)的切换。

    但是,加油的油量(流量)在整个加油时间并不均匀,加油中存在流量多的情况、将流量节流(流量少)的情况。

    例如,若长时间进行加油的流量多的样态的加油,则所产生的汽油蒸气的量也增多,存在着在对吸附剂进行解吸以前的阶段,吸附剂饱和,没有吸附汽油蒸气,将汽油蒸气排放到大气中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长时间进行将加油的流量节流的样态的加油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无论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有足够的富裕,都会切换到解吸工序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98604号

    本发明是借鉴上述问题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对吸附能力充裕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吸附剂达到过饱和,不会将汽油蒸气向大气中排放的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蒸气回收装置13的特征在于,具备加油系统和汽油蒸气回收系统,加油系统具备一端连接在储油罐(1、1R、1H:地下油罐),另一端连接在加油软管7的加油管2和被夹装在该加油管2的加油泵5以及流量计6,汽油蒸气回收系统具备一端在加油喷嘴8附近开口17的蒸气返回管回收管15、送气管30、循环管48、48A和夹装在该蒸气返回管的冷凝装置冷凝槽20以及吸附解吸装置(第一以及第二吸附塔33、34),冷凝装置20具有将水蒸气以及汽油蒸气冷凝并除去的功能,吸附解吸装置33、34设置在冷凝装置20的下游侧,具有在内部填充了吸附剂35的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该蒸气回收装置具备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该控制装置14具有根据来自流量计6的计量信号,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切换到通过吸附剂35吸附汽油蒸气的吸附工序和对吸附剂35进行解吸(再生)的解吸工序的功能(技术方案1)。

    上述的本发明的蒸气回收装置13,最好在与储油罐1、1R、1H连接的加油管2上夹装加油泵5以及流量计6,在与加油管2连接的加油软管7的前端设置了加油喷嘴8的加油机3的蒸气回收装置13中,将在加油喷嘴8的前端开口17的回收管15上夹装第一泵(19:压缩泵),使回收管15通过冷凝槽20在气液分离室21开口,气液分离室21与第一以及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在与第一以及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的循环管48上夹装第二泵(49:真空泵),将第二泵49的排出侧通过循环管48A向第一泵19的流入侧连接,设置回收控制部14,该回收控制部14具有执行有选择地将气液分离室21连接在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将汽油蒸气向吸附塔33、34内的吸附剂35吸附的吸附工序和有选择地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在第二泵49,对吸附在吸附剂35的汽油蒸气进行解吸的解吸工序的切换的功能,回收控制部14具有根据加油机3的流量计6计量的加油量,对吸附工序和解吸工序进行切换的功能。

    然后,最好上述气液分离室21通过夹装了开闭阀31的送气管30与第一吸附塔33连接,通过夹装了开闭阀32的送气管30与第二吸附塔34连接,在第一以及第二吸附塔33、34上,连接有一端向大气开放且夹装了开闭阀38、39的吸气管40和一端向大气开放且夹装了开闭阀42、43的排气管44,在将第一以及第二吸附塔33、34和第二泵49连接的循环管48上夹装开闭阀46、47,上述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具有下述功能,即,在将第一吸附塔33切换到解吸工序,将第二吸附塔34切换到吸附工序的情况下,关闭开闭阀31,隔断气液分离室21和第一吸附塔33的连通,关闭开闭阀42,隔断第一吸附塔33通过排气管44与大气的连通,打开开闭阀38,使第一吸附塔33通过吸气管40与大气连通,打开开闭阀46,通过循环管48,将第一吸附塔33向第二泵49的吸引侧连通,打开开闭阀32,将气液分离室21和第二吸附塔34连通,打开开闭阀43,使第二吸附塔34通过排气管44与大气连通,关闭开闭阀39,隔断第二吸附塔34通过吸气管40与大气的连通,关闭开闭阀47,隔断第二吸附塔34和第二泵49的吸引侧的连通,在将第一吸附塔33切换到吸附工序,将第二吸附塔34切换到解吸工序的情况下,打开开闭阀31,将气液分离室21和第一吸附塔33连通,打开开闭阀42,通过排气管44,使第一吸附塔33与大气连通,关闭开闭阀38,隔断第一吸附塔33通过吸气管40与大气的连通,关闭开闭阀46,隔断第一吸附塔33向第二泵49的吸引侧的连通,关闭开闭阀32,隔断气液分离室21和第二吸附塔34的连通,关闭开闭阀43,隔断第二吸附塔34通过排气管44与大气的连通,打开开闭阀39,通过吸气管40,使第二吸附塔34与大气连通,打开开闭阀47,通过循环管48,将第二吸附塔34和第二泵49的吸引侧连通。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具有在执行将气液分离室21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将汽油蒸气向吸附塔33、34内的吸附剂35吸附的吸附工序和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二泵49,解吸被吸附剂35吸附的汽油蒸气的解吸工序的切换时,将被夹装在与吸附塔33、34连接的管上的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全部开放,经过一定时间(例如两秒钟)后,对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进行开闭控制的功能(技术方案2)。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具有在执行将气液分离室21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将汽油蒸气向吸附塔33、34内的吸附剂35吸附的吸附工序和将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有选择地连接在第二泵49,解吸被吸附剂35吸附的汽油蒸气的解吸工序的切换时,使第二泵49停止一定时间(例如十二秒钟),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后,驱动第二泵49的功能(技术方案3)。

    然后,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与上述吸附塔33、34连接的送气管30以及循环管48上设置压力传感器50、51,上述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具有在由压力传感器50、51计量的压力超出一定范围的情况下停止第一以及第二泵19、49的功能(技术方案4)。

    或者在本发明中,最好设置计量上述冷凝装置(冷凝槽20)的冷却制冷剂(冷凝槽20内的冷却液22)的温度(冷却液22的液温)的温度传感器28和测量外气温的温度传感器29,上述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具有根据测量外气温的温度传感器29的计量结果,决定冷却制冷剂22的冷却所必要的时间,若经过该必要的时间后的冷却制冷剂22的温度是比阈值(一定温度)高的温度,则停止对冷却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冷却机23)的功能(技术方案5)。

    再有,最好设置多台加油机3,上述控制装置(回收控制部14)具有根据进行加油的加油机3的台数(发送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的加油机3的台数),控制上述第一泵19的能力(作为驱动源的变频马达的频率)的功能(技术方案6)。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列举如下。

    (1)因为吸附工序和解吸工序的切换与加油量对应地进行,所以,防止在留有大的吸附能力的状态下,转移到解吸工序的情况,也防止超过吸附能力,仍持续进行吸附工序的情况,能够确保汽油蒸气的回收的准确性,同时,防止不必要的吸附/解吸工序的切换。

    (2)因为在切换吸附工序和解吸工序时,将所有的开闭阀仅开阀规定时间(例如两秒钟),在管内的压力达到均匀后,与第一以及第二吸附塔的吸附工序/解吸工序对应地进行开闭阀的开闭控制,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开闭阀的开闭操作。

    (3)因为在切换吸附工序和解吸工序时,将第二泵的驱动仅停止规定时间(例如十二秒钟),在来自成为解吸工序的吸附塔的汽油蒸气的量达到正常后,驱动第二泵,所以,能够防止向第一泵的吸引侧仅供给从吸附塔解吸的汽油蒸气的事态、从吸附塔解吸的汽油蒸气向加油侧倒流的事态。

    (4)因为若吸附塔的送气管以及循环管的压力超出一定范围,则停止,进行警告,所以,能够容易地获知机器的故障,能够确保汽油蒸气的回收的准确性。

    (5)因为若冷凝槽内的冷却液的液温不在一定温度以下,则停止,进行警告,所以,能够容易地获知冷却机的故障,能够确保汽油蒸气的回收的准确性。

    (6)因为在将多台加油机连接在蒸气回收装置的情况下,与加油中的加油机的台数相应地控制第一泵的驱动速度,所以,防止大量的空气与汽油蒸气一起被吸入的情况,防止吸入汽油蒸气造成损失的情况。

    (7)通过切实地回收汽油蒸气,消除了资源的浪费,并且能够防止大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了有关本发明的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的模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有关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的控制的机器的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附/解吸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解吸切换中的控制阀的开闭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附/解吸切换中的真空泵的控制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机的故障判断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夹装有执行吸附工序的吸附塔的系统的异常检测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夹装有执行解吸工序的吸附塔的系统的异常检测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具有多台加油机的情况下的压缩泵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用同一个蒸气回收装置回收普通汽油的蒸气和高辛烷值汽油的蒸气的样态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分别用专用的蒸气回收装置回收普通汽油的蒸气和高辛烷值汽油的蒸气,并分别返回的样态的框图。

    符号说明

    1、1R、1H:储油罐

    2:加油管

    3、3A、3B:加油机

    4、16:壳体

    5:加油泵

    6:流量计

    7:加油软管

    8:加油喷嘴

    9:喷嘴挂件

    10:喷嘴开关

    11:加油控制部

    12:显示器

    13、13R、13H:蒸气回收装置

    14:回收控制部

    15:回收管

    17:开口

    18:单向阀

    19:压缩泵

    20:冷凝槽

    21:气液分离室

    22:冷却液

    23:冷却机

    34:排水管

    25:排油管

    26、27:旋塞

    28、29:温度传感器

    30:送气管

    31、32、38、39、42、43、46、47:开闭阀

    33、34:吸附塔

    35:吸附剂

    36:冷却管

    37:冷却泵

    40:吸气管

    41:节流件

    44:排气管

    45:安全阀

    48:循环管

    49:真空泵

    50、51:压力传感器

    52:警告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设置了有关本发明的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的整体。

    在加油站的地下埋设储油罐1,与储油罐1连接的加油管2配设在加油机3的壳体4内。

    在壳体4内,加油泵5以及流量计6被夹装在加油管2,在加油管2连接加油软管7。

    在加油软管7的前端设有加油喷嘴8。加油喷嘴8被挂在喷嘴挂件9上,在喷嘴挂件9设有喷嘴开关10。喷嘴开关10在加油喷嘴离开喷嘴挂件9时输出开信号。

    在加油机3设有加油控制部11。

    加油控制部11收到来自喷嘴开关10的开信号,驱动加油泵5,计算来自流量计6的流量信号,将加油量显示在显示器12,将这些信号向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传递。

    有关本发明的加油机3的蒸气回收装置在图1中整体用符号13表示。然后,加油机3的蒸气回收装置13其整体被模式地表示在图2中。

    在图2中,从未图示出的汽车的燃料箱流出的汽油蒸气由回收管15回收。回收管15并列设置在加油软管7上,经由加油机3的壳体4内,与蒸气回收装置13的壳体16内连通。

    回收管15的一端在加油喷嘴8的前端开口17。

    在回收管15夹装有单向阀18以及压缩泵19(第一泵)。然后,回收管15的与加油喷嘴8相反侧的端部经由冷凝槽20在气液分离室21开口。

    在冷凝槽20内填充冷却液22,冷却液22由冷却机23冷却。

    在回收管15流动的汽油蒸气以及水蒸气在冷凝槽20内流动时,与冷却液22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水(液相的状态)。

    在气液分离室21中,冷凝的水从液化的汽油和汽油蒸气分离,经排水管24向蒸气回收装置13的外部排出。液化的汽油经气液分离室21的回收管25向加油机3、储油罐1等回收。

    在图2中,符号26表示设置在排水管24的旋塞,在冷凝水在气液分离室21内储存了一定量以上时,开放旋塞26,向蒸气回收装置13的外部排出。符号27表示设置在排油管25的旋塞,在一定量以上的液化的汽油储存在气液分离室21内时开放,将液化的汽油向加油机3、储油罐1等送出。

    另外,图2中的符号28表示测量冷却液2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符号29表示测量外气温的温度传感器。

    连接在气液分离室21的气层部分(气体驻留的区域)的送气管30分支为夹装有开闭阀31的管和夹装有开闭阀32的管,夹装有开闭阀31的管与第一吸附塔33连接,夹装有开闭阀32的管与第二吸附塔34连接。

    在吸附塔33、34内填充吸附剂35。吸附剂35有效地吸附汽油蒸气,选择容易解吸的材料,例如使用孔径4~100埃的硅胶、沸石。

    在吸附塔33、34内配设冷却管36,冷却管36与冷凝槽20连通。

    通过驱动冷却泵37,冷凝槽20内的冷却液22在冷却管36循环,对吸附塔33、34内进行冷却,提高吸附剂35的吸附效率。

    在吸附塔33的下部连接夹装了开闭阀38的吸气管,在吸附塔34的下部连接夹装了开闭阀39的吸气管。这里,夹装了开闭阀38的吸气管和夹装了开闭阀39的吸气管是与大气连通的吸气管40分支的吸气管,在吸气管40上夹装节流件41。

    另一方面,在吸附塔33的上部连接夹装了开闭阀42的排气管,在吸附塔34的上部连接夹装了开闭阀43的排气管。这样,夹装了开闭阀42的排气管和夹装了开闭阀43的排气管合流,构成排气管44。在排气管44上夹装安全阀45,排气管44的端部与大气侧连通。

    再有,在吸附塔33的上部连接夹装了开闭阀46的循环管,在吸附塔34的上部连接夹装了开闭阀47的循环管。夹装了开闭阀46的循环管和夹装了开闭阀47的循环管合流,构成循环管48。

    在循环管48上夹装真空泵49,并且,循环管48连接在真空泵49(第二泵)的吸引侧。

    这样,连接在真空泵49的排出侧的循环管48A在回收管15中连接在压缩泵19的吸引侧的区域中的合流点B1,与回收管15合流。

    在图2中,符号50表示测量送气管30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另外,图2中的符号51表示计量循环管48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在图2中,由回收管15、送气管30、循环管48、循环管48A,构成蒸气返回管。

    有关加油机3的蒸气回收装置13的控制的机器在图3中用框表示。

    在图3中,加油机3的加油控制部11具有接收喷嘴开关10的开‑关信号以及流量计6的流量信号的功能和向加油泵5输出驱动信号的功能以及向显示器12输出加油量显示信号的功能。

    在图3中,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具有接收温度传感器28、29的温度信号以及压力传感器50、51的压力信号的功能,同时,具有接收来自定时器TM的计时信号的功能。

    另外,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具有向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输出开闭控制信号(开闭信号)的功能。

    再有,回收控制部14具有向泵19、37、49输出驱动信号的功能和向冷却机23输出驱动信号的功能以及向警告器52输出警告信号的功能。

    这样,加油控制部11和回收控制部14被信息连接,相互进行控制信号的收发。即,从加油机3的加油控制部11向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输入流量计6的流量信号、即有关加油量的信号。

    接着,参照图2、图3,说明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13的作用。

    在加油站的营业中,冷却机23驱动,将冷凝槽20内的冷却液22冷却到一定温度(例如5℃以下)。被冷却的冷却液22冷却吸附塔33、34内的吸附剂35。

    这里,第一吸附塔33吸附汽油蒸气(吸附工序)、第二吸附塔34进行所填充的吸附材料的解吸(或再生)(吸附工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开闭阀31、39、42、47开放,开闭阀32、38、43、46关闭。

    这里,在一方的吸附塔进行汽油蒸气的吸附时,在另一方的吸附塔进行填充在其内部的吸附剂的解吸(或再生)。

    若为了向汽车进行加油,而加油喷嘴8离开喷嘴挂件9,则喷嘴开关10为开,发出开信号。收到开信号的加油控制部11驱动加油泵5,相对于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发送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从加油控制部11收到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的回收控制部14驱动压缩泵19。

    若将加油喷嘴8插入未图示出的汽车的燃料箱,开始加油,则储油罐1内的汽油被加油泵5压送,从加油喷嘴8向未图示出的汽车的燃料箱内排出。此时,由流量计6计量的加油量显示在显示器12上,同时,基于流量计6的计量结果的加油量信号被发送到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

    在进行加油时,汽油蒸气从未图示出的汽车的燃料箱流出,流出的汽油蒸气通过压缩泵19的作用,从回收管15的开口17流入回收管15内。

    流入回收管15内的汽油蒸气在冷凝槽20内被冷却,其几乎都液化。液化了的汽油驻留在气液分离室21内的下部,经排油管25返回加油机3、储油罐1等。

    冷凝槽20内没有液化的汽油蒸气在送气管30流动,经由开闭阀31,流入第一吸附塔33内。另外,流入吸附塔33内的气体通过压缩泵19,被加压到例如250KPa左右。

    流入第一吸附塔33内的汽油蒸气被吸附塔33内的吸附剂35吸附,从第一吸附塔33排出的气体成为不含有汽油蒸气的气体。该气体(不含有汽油蒸气的气体)经由开闭阀42、安全阀45,从排气管44排放到大气中。

    这样一来,在加油中从汽车的燃料箱流出的汽油蒸气其大部分在蒸气回收装置13的冷凝槽20冷凝并被液化,由气液分离室21被回收。然后,没有在冷凝槽20被液化的汽油蒸气被吸附塔33的吸附剂35吸附回收。

    在吸附塔33被吸附的汽油蒸气在吸附塔33成为解吸工序时,从吸附剂35脱离,经由开闭阀46,经循环管48,被真空泵49吸引。从真空泵49排出的汽油蒸气经循环管48A、合流点B1,流入压缩泵19的吸引侧。

    即,汽油蒸气没有漏出到加油机3外,而是被回收。

    接着,参照图4,说明第一吸附塔33和第二吸附塔34的吸附/解吸的切换。

    在与图4~图6相关的说明(吸附塔33、34的吸附/解吸的切换的说明)中,以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汽油蒸气的工序(吸附工序)切换到解吸或再生填充到内部的吸附剂的工序(解吸工序),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切换到吸附工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4中,在步骤STI中,判断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是否从加油机3的加油控制部11输入了加油量信号,换言之,是否是在加油中。

    若在加油中,即,从加油控制部11向回收控制部14输入加油量信号(步骤STI为是),则求出加油量的累计值(从上次进行吸附塔33、34的吸附/解吸的切换开始的加油量的总和)(步骤ST2)。

    接着,判断从步骤ST2求出的累计值是否在阈值以上(步骤ST3)。

    这里,阈值是加油量的累计值,作为被认为是第一吸附塔33内的吸附剂35充分吸附汽油蒸气,接近饱和状态的值(例如500升)而设定。

    若累计值达到阈值以上(步骤ST3为是),则开闭控制开闭阀(步骤ST4),使执行了吸附工序的第一吸附塔33执行解吸工序,执行了解吸工序的第二吸附塔34执行吸附工序。然后,重置加油量的累计值(在步骤ST2求出的累计值)(步骤ST5)。

    在步骤ST3中,若累计值不足阈值(步骤ST3为否),则返回步骤ST1。

    在步骤ST4中,为了使进行了吸附工序的第一吸附塔33执行解吸工序,进行了解吸工序的第二吸附塔34执行吸附工序,在图2中,关闭开闭阀31、39、42、47,开放开闭阀32、38、43、46。

    通过开闭阀的该开闭控制,没有在冷凝槽20液化的汽油蒸气经夹装了送气管30、开闭阀32的管,向第二吸附塔34供给。然后,汽油蒸气由吸附塔34内的吸附剂35进行吸附处理,不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从排气管44排放到大气中。

    另一方面,第一吸附塔33经夹装了开闭阀46的管、循环管48,与真空泵49连通。通过驱动真空泵49,负压作用于第一吸附塔33内部,被吸附材料35吸附的汽油蒸气被真空泵49吸引,进行吸附剂的解吸。

    若参照图2更详细地叙述第一吸附塔33中的解吸,则通过驱动真空泵49,第一吸附塔33内的气体被真空泵49抽真空。这里,由于开闭阀38开放,所以,由节流件41限制了量的空气从吸气管40流入被真空泵49抽真空的第一吸附塔33内。其结果为,第一吸附塔33内是负压,例如‑30KPa左右的负压,被第一吸附塔33内的吸附剂35吸附的汽油蒸气也被真空泵49吸引。

    从真空泵排出的汽油蒸气通过循环管48A、合流点B1、压缩泵19、回收管15,在冷凝槽20被冷却并冷凝。另外,因为在回收管15上设置单向阀18,所以,汽油蒸气没有从加油喷嘴8的开口17向大气中流出。

    另外,为了使进行了解吸工序的第一吸附塔33执行吸附工序,进行了吸附工序的第二吸附塔34执行解吸工序,在图2中,只要开放开闭阀31、39、42、47,关闭开闭阀32、38、43、46即可。

    在进行图4所示的第一吸附塔33和第二吸附塔34的吸附/解吸的切换时,步骤ST4中的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在由步骤ST2求出的加油量的累计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3为是),可以瞬时进行开闭的切换。

    但是,若瞬时切换开闭阀的开闭状态,则正压和负压同时作用于该开闭阀,存在难以切实地开放或关闭的情况。例如,在将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切换到吸附工序的情况下,若瞬时切换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的开闭,则例如在开闭阀47中,存在来自真空泵49侧的负压(例如‑30KPa左右)和作用于吸附塔34内的来自压缩泵19的正压(例如250KPa)同时作用的可能性。

    这样,若正压和负压同时作用于开闭阀47,则存在应关闭的开闭阀47没有完全关闭的情况。

    为了使正压和负压不同时作用于开闭阀,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吸附工序和解吸工序的切换时,不瞬时进行开闭阀的开闭切换,而是执行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

    参照图5,说明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的开闭。

    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是在图4的步骤ST4中,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工序被切换到解吸工序,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被切换到吸附工序的阶段来实施的。因此,在图5中,首先在步骤ST21中,判断是否为应进行图4的步骤ST4中的切换的状态。

    若是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工序被切换到解吸工序,并且,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被切换到吸附工序的阶段(步骤ST21为是),则将所有的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开放,同时,开始定时器TM(参照图3)的计时(步骤ST22)。

    这里,定时器TM进行的计时是为了将所有的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仅开放一定时间(例如2秒钟)而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T23中,判断由定时器TM进行计时的时间是否为该一定时间(2秒钟)。

    由定时器TM进行计时的时间,换言之,所有的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被开放的时间若仅经过一定时间(两秒钟)(步骤ST23为是),则关闭开闭阀31、39、42、47,打开开闭阀32、38、43、46(步骤ST24)。

    据此,第一吸附塔33能够执行解吸工序,第二吸附塔34能够执行吸附工序。

    若步骤ST24的开闭控制结束,则返回到步骤ST21(步骤ST25)。在步骤ST21中,步骤ST21执行否的回路,直至在图4的控制中执行步骤ST4,即,直至吸附和解吸被切换。

    在图5所示的控制中,通过在步骤ST22中,将所有的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仅开放一定时间(例如2秒钟),使包括第一吸附塔33在内的管系统和包括第二吸附塔34在内的管系统的压力均匀。

    在包括第一吸附塔33在内的管系统和包括第二吸附塔34在内的管系统的压力均匀的状态下,例如,第一吸附塔33能够执行解吸工序,第二吸附塔34即使开闭欲执行吸附工序的开闭阀,也不存在正压和负压同时作用于开闭阀31、32、38、39、42、43、46、47的情况,能够顺畅且切实地进行开闭阀的开闭操作,能够提高开闭阀开闭控制的可靠性。

    这里,若瞬时切换开闭阀的开闭状态,则在上述问题(正压和负压同时作用于开闭阀,开闭阀的开闭控制没有顺畅进行,成为缺乏可靠性的状态的问题)的基础上,还存在产生下述那样的损害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在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工序被切换到解吸工序,并且,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被切换到吸附工序的情况下,若来自真空泵49的负压瞬时作用于充分吸附了汽油蒸气的第一吸附塔33,则由真空泵49从第一吸附塔33内的吸附剂35吸引大量的汽油蒸气。然后,被吸引的汽油蒸气以被真空泵49压缩的状态被排出,经循环管48A、合流点B1合流在回收管15。

    即,若瞬时切换开闭阀的开闭状态,则在刚刚切换后,从真空泵49排出的高浓度且大量的汽油蒸气向压缩泵19的吸引侧供给。

    若产生了这样的情况,则从加油喷嘴8的开口17被压缩泵19吸引并向冷凝槽20输送的汽油蒸气的量减少。或者还存在从真空泵49排出的高浓度且大量的汽油蒸气向加油喷嘴8的开口17侧倒流的可能性。

    针对这种损害,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图6所示那样的控制来对应。

    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是在图4的步骤ST4中,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工序被切换到解吸工序,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被切换到吸附工序的阶段来实施的。

    因此,即使在图6中,也是首先在步骤ST26中,与图5的控制同样地判断是否为应进行图4的步骤ST4中的切换的状态。

    若是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工序被切换到解吸工序,并且,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被切换到吸附工序的阶段(步骤ST26为是),则停止真空泵49,同时,开始定时器TM的计时(步骤ST27)。

    在步骤ST28中,判断由定时器TM计时的时间,即,真空泵49停止的时间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12秒钟)。若经过一定时间(12秒钟)(步骤ST28为是),则开始真空泵49的驱动,同时,重置定时器TM(步骤ST29)。

    然后,返回到步骤ST26。若返回到步骤ST26,则步骤ST26执行否的回路,直至在图4的控制中执行步骤ST4,即,直至吸附和解吸被切换。

    在图6所示的控制中,从第一吸附塔33从吸附工序被切换到解吸工序,并且,第二吸附塔34从解吸工序被切换到吸附工序的瞬间开始,将真空泵49仅停止一定时间(例如12秒钟),在此期间,仅驱动压缩泵19。

    在真空泵49停止的期间,仅压缩泵19驱动,仅压缩泵19的吸引侧的负压作用于转换到解吸工序的第一吸附塔33,仅仅是与压缩泵19的吸引侧的负压对应的量以及浓度的汽油蒸气经循环管48、真空泵49、循环管48A、合流点B1合流在回收管15。因此,不存在从第一吸附塔33大量吸引高浓度的汽油蒸气的情况。

    这里,因为在截止到经过一定时间(12秒钟)的期间,由于压缩泵19的吸引侧的负压,或某种程度的汽油蒸气从第一吸附塔33解吸,所以,经过一定时间后,即使真空泵49驱动,也不存在从真空泵49排出高浓度且大量的汽油蒸气的情况。

    这样,通过执行图6所示的控制,从加油喷嘴8的开口17被压缩泵19吸引并向冷凝槽20输送的汽油蒸气的量减少这样的损害、从真空泵49排出的高浓度且大量的汽油蒸气向加油喷嘴8的开口17侧倒流这样的损害得到了防止。

    接着,也参照图7,对检测冷却机23的故障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图7中,首先判断冷却机23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T31),若电源接通(步骤ST31为是),则回收控制部14从温度传感器29获取外气温度信号(步骤ST32)。

    接着,在步骤ST33中,回收控制部14根据输入的外气温度信号,设定冷凝槽20内的冷却液22被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的时间。该时间例如若外气温度为30℃,则被设定60分钟,若外气温度为20℃,则被设定30分钟。与此同时,在步骤ST33中,开始定时器TM进行的计时。

    在步骤S34中,判断冷却液22被冷却的时间,即,由定时器TM计时的时间是否仅经过了设定时间。若冷却液22被冷却的时间达到了设定时间(步骤ST34为是),则向回收控制部14输入由温度传感器28计量的冷却液22的液温信号(步骤ST35)。

    然后,在步骤ST36中,判断温度传感器28的计量结果(冷却液22的液温)是否在一定温度(阈值)以下。若冷却液22的液温在阈值以下(步骤ST36为是),则判断为冷却机23被正常驱动,进入步骤ST37。

    在步骤ST37中,判断电源是否为OFF,若电源没有被切断(步骤ST37为否),则返回步骤ST35。另一方面,若电源被切断(步骤ST37为是),则结束控制。

    在步骤ST36中,在即使从电源接通开始经过了一定时间,冷却液22仍未达到一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T36为否),判断为在冷却系等产生了异常,停止冷却机23,使警告器52动作,告知冷却系统的异常(步骤ST38)。

    这里,即使冷却液22降低到一定温度(阈值)以下(步骤ST36为是),在步骤ST37执行否的回路期间,冷却液22的液温升温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36为否),停止冷却机23,使警告器52动作(步骤ST38)。

    根据图7的控制,因为冷却系统的异常被报知,所以,通过对该异常进行对应,能够防止汽油蒸气没有在冷凝槽20冷凝或液化而是流入吸附塔33、34这样的损害。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吸附塔33、34中的吸附量异常增加,在进行吸附/解吸的切换以前的阶段吸附剂饱和,将汽油蒸气从排气管44向大气中排放的事态。

    接着,参照图8,对在回收汽油蒸气时,检测包括执行吸附工序的吸附塔(例如第一吸附塔33)在内的系统中的异常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图8中,判断回收控制部14是否被输入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换言之,是否是加油中(步骤ST41)。若收到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步骤ST41为是),则驱动压缩泵19,同时,开始定时器TM进行的计时(步骤ST42)。

    然后,通过定时器TM,判断是否在驱动了压缩泵19后,经过了回收管15、气液分离室21、送气管30、处于吸附工序的吸附塔33、排气管44内的压力被认为稳定的一定时间(例如10秒钟)(步骤ST43)。

    若在驱动了压缩泵19后,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10秒钟)(步骤ST43为是),则向回收控制部14输入表示压力传感器50的计量结果的压力信号(步骤ST44)。

    然后,在步骤ST45中,判断由压力传感器50计量的压力是否在一定范围以内,例如150KPa~250KPa。

    若由压力传感器50计量的压力在一定范围以内(150KPa~250KPa)(步骤ST45为是),则判断为包括第一吸附塔33在内的系统中的压力正常。然后,返回步骤ST41,反复图8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步骤ST45中,在由压力传感器50计量的压力超出一定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T45为否),例如若为比150KPa低的压力,则判断为处于产生压缩泵19的故障、回收管15的孔眼阻塞、其它的异常,包括第一吸附塔33在内的系统中的压力没有升压的状态。另一方面,若由压力传感器50计量的压力为比250KPa高的压力,则判断为由于吸附塔33或排气管44的孔眼阻塞等,包括第一吸附塔33在内的系统中的压力异常上升。

    即使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停止压缩泵19,由警告器52报知异常(步骤ST46)。

    接着,参照图9,对检测夹装有执行解吸工序的吸附塔(例如吸附塔34)的系统中的异常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图9中,回收控制部14判断真空泵49是否进行驱动(步骤ST51),若真空泵49进行驱动(步骤ST51为是),则开始定时器TM进行的计时(步骤ST52)。

    这里,定时器TM为了判断是否在真空泵49进行驱动后,经过了吸气管40、执行解吸工序的吸附塔34、循环管48内的压力被认为稳定的一定时间(例如10秒钟)而进行计时。

    在步骤ST53中,判断由定时器TM计时的时间是否经过了上述一定时间(例如10秒钟),若经过了一定时间(10秒钟)(步骤ST53为是),则向回收控制部14输入与由压力传感器51计量的压力对应的压力信号(步骤ST54)。

    在步骤ST55中,判断由压力传感器51计量的压力是否在一定范围(例如‑10KPa~‑50KPa)内。若由压力传感器51计量的压力为一定范围内的数值(步骤ST55为是),则判断为夹装有执行解吸工序的吸附塔34的系统正常。然后,返回步骤ST51,反复图9的控制。

    在步骤ST55中,若由压力传感器51计量的压力超出一定范围(例如‑10KPa~‑50KPa)(步骤ST55为否),例如若为比‑50KPa低的压力,则判断为由于吸气管40或吸附塔33的孔眼阻塞等,包括吸附塔34在内的系统被异常减压。

    另一方面,若由压力传感器51计量的压力为比‑10KPa高的压力,则判断为处于由于真空泵49的故障等,包括吸附塔34在内的系统不能减压的状态。

    即使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停止真空泵49,由警告器52报知异常(步骤ST56)。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一台加油机3的汽油蒸气由一台蒸气回收装置13处理,也可以是多台加油机3的汽油蒸气由一台蒸气回收装置13处理。

    在多台加油机3的蒸气由一台蒸气回收装置13处理的情况下,有必要由各加油机3的加油控制部11和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进行信号的收发,与加油中的加油机3的台数对应地控制压缩泵19的驱动。这里,能够通过用未图示出的变频马达驱动压缩泵19来容易地进行驱动控制。

    主要参照图10,对多台加油机3的蒸气用一台蒸气回收装置13处理的情况的压缩泵19的驱动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图10中,在步骤ST61中,蒸气回收装置13的回收控制部14从各加油机3的加油控制部11收到表示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然后,判断回收控制部14是否仅从一台加油机3收到表示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步骤ST62)。

    在步骤ST62中,在仅从一台加油机3收到表示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62为是),以通常的能力驱动压缩泵19(步骤ST63)。

    另一方面,在从多台加油机3收到表示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62为否,步骤ST64为是),高速驱动压缩泵19(步骤ST65)。

    在没有从任何加油机3输入内容为加油中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62为否,且步骤ST64为否),返回步骤ST61。

    这里,在用未图示出的变频马达驱动压缩泵19的情况下,若在步骤ST63中,以通常的能力驱动压缩泵19,则例如以50Hz的频率驱动变频马达。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T65中,高速驱动压缩泵19,则例如以70Hz驱动变频马达。

    这样,由于变频马达的驱动频率变化,在步骤ST63和步骤ST65中,压缩泵19的能力不同。

    这样,在一台加油机3的汽油蒸气由一台蒸气回收装置13处理的情况和多台加油机3的汽油蒸气由一台蒸气回收装置13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切换压缩泵19的输出(或者能力),能够有效地回收在加油中从未图示出的汽车的燃料箱流出的汽油蒸气。

    如图11、图12所示,加油装置3A、3B能够加油油种不同的汽油,即,普通汽油和高辛烷值汽油,从未图示出的汽车的燃料箱产生的汽油蒸气也存在普通汽油的蒸气和高辛烷值汽油的蒸气两种。

    在图11、图12中,符号1R表示普通汽油储油罐,符号1H表示高辛烷值汽油储油罐。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下述结构,即,如图11所示,做成普通汽油的蒸气和高辛烷值汽油的蒸气也是由单一的蒸气回收装置13回收,回收的汽油蒸气在回收系统RR,返回到普通汽油储油罐1R或来自储油罐1R的普通汽油加油系统。

    这是因为即使使高辛烷值汽油的蒸气返回到普通汽油的供给源侧(储油罐1或普通汽油加油系统),也不会产生污染的问题。

    但是,也可以如图12所示,设置普通汽油专用的蒸气回收装置13R和高辛烷值汽油专用的蒸气回收装置13H。

    在图12中,普通汽油专用的蒸气回收装置13R的回收系统RR返回到普通汽油储油罐1R或来自储油罐1R的普通汽油加油系统,高辛烷值汽油专用的蒸气回收装置13H的回收系统RH返回到高辛烷值汽油储油罐1H或来自储油罐1H的高辛烷值汽油加油系统。

    图11、图12的蒸气回收装置13、13R、13H的其它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图1~图10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

    图示的实施方式终究是例示,不是主旨为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记载。

    

蒸气回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蒸气回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蒸气回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蒸气回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气回收装置.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对吸附能力充裕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吸附剂达到过饱和,不会将汽油蒸气向大气中排放的加油机的蒸气回收装置。本发明中,将第一泵(19)夹装于在加油喷嘴(8)的前端开口(17)的回收管(15)上,将回收管(15)经冷凝槽(20)在气液分离室(21)开口,将气液分离室(21)与第一或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将第二泵(49)夹装于与第一、第二吸附塔(33、34)连接的循环管(48),将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开启或封闭瓶子、罐或类似的容器;液体的贮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