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及其座位用座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宽度方向可折迭的婴儿车,具体涉及这种婴儿车座位的改良。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座位用座板的制造方法。
现有的折迭式婴儿车,其座位一般是用与婴儿车的车体分开制成的另外的部件构成的。座位设有座部和靠背部,作为一个整体由可挠性的片状材料构成,安装在婴儿车的车体后能保持其形态。此外,在座部及靠背部的主要部分装填有由刚性较高材料组成的板状芯材。
上述芯材的形状、配置状态等必须使其不妨碍婴儿车的折迭动作。例如,对于在宽度方向折迭的婴儿车,装填于座部的芯材是用沿婴儿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1条分割线分割成的数块板状部件所构成。这样,多块板状部件其相邻部件之间可折迭,从而允许婴儿车在宽度方向进行折迭。
但是,若使用如上所述的分割成多块板状部件的芯材,可以允许婴儿车向宽度方向进行折迭,但作为其反面,婴儿车即使在打开状态,多块板状部件之间也会产生弯折,发生座在座位上的婴幼儿的臀部下陷的问题。为了尽量抑制这种下陷现象,也有一种婴儿车地车体设有与座部的下侧面抵靠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棒状刚性连杆,但这种棒状刚性连杆所支承的座部区域限于狭小的面积,其结果,目前的状况是,在刚性连杆支承不到的区域,最终也会发生座部下陷的现象。
另一方面,宽度方向不能折迭的婴儿车,因为可以在座部装填呈同一平面状的一体性芯材,所以实际上不会发生上述下陷的问题。因此,不可否认这一事实,即与宽度方向不能折迭的婴儿车相比,宽度方向可折迭的婴儿车由于会发生上述座部下陷现象,从而会导致婴幼儿乘坐感觉不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宽度方向可折迭的婴儿车,可使上述座位的座部处发生的下陷问题得以大大缓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婴儿车座位用座板的制造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针对宽度方向可折迭的婴儿车的,设有包括座部和靠背部且可变形以允许进行宽度方向折迭动作的座位。在座部下侧,沿座部的两侧部,分别配置有1对侧棒。这对侧棒随着婴儿车宽度方向的折迭动作相互间隔可变动。在这对侧棒之间跨设有板状的座板。该座板提供与座部下侧面的主要区域接触的上侧面,以便从下方支承座部。
上述座板包括数块由沿婴儿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1条分割线分割且刚性较高材料所构成的板状部件,以及在这数块板状部件下侧面将相邻板状部件相铰接的铰接部。又,当座板的上侧面呈同一平面状时,数块板状部件的相邻块之间具有互相靠近贴合的端面。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如下一种座板的制造方法,这是一种从下方支承婴儿车座位处所设的座部用的板状座板,该座板具有数块板状部件,相邻板状部件之间在其下侧面铰接,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先准备座板一体性成形用的金属模,该金属模在成形状态时,使该座板的上侧面形成同一平面状态,并且数块板状部件的相邻块之间具有空隙;再将树脂注射到所述金属模内将座板一体成形;然后在相邻板状部件中的至少一块上安装衬垫部件,将上述空隙填没。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座板构成婴儿车车体的一部分。该座板具有由沿婴儿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分割线所分割的数块板状部件,因为这些板状部件互相铰接,所以允许婴儿车向宽度方向的折迭动作。
因为将多块板状部件相互铰接的铰接部位于各板状部件的下侧面侧,在婴儿车呈打开状态、座板上侧面组成同一平面时,数块板状部件的相邻端面能互相贴合,所以,即使从座板的上方施加婴幼儿的体重,座板也能保持同一平面状态。因为这种座板提供了与座部下侧面主要区域接触的上侧面,以便从下方支承座部,所以,座部同样也能保持同一平面。
因此,若使用本发明的婴儿车,能抑制乘坐在座位上的婴幼儿臀部下陷。因此,能使婴幼儿的体重分散于座部上较宽广的面积。
大家知道,座部发生下陷时,婴幼儿大腿部肌肉会较紧张。若采用本发明的婴儿车,因为如上所述能抑制下陷,故能缓和大腿部肌肉的紧张,所以,即使坐了较长时间,也不会使婴幼儿产生不自然的疲劳。
此外,因为座板构成婴儿车车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能提供与座部下侧面主要区域接触的上侧面这样较宽广的面积,所以,这样的座板本身就能较可靠地维持1对侧棒的平行关系。因此,因座板的存在,可更加提高婴儿车车体强度。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铰接部最好由在横跨相邻板状部件的状态下,与板状部件的下侧面接合的挠性片提供。这样,若用挠性片作为铰接部,则可使铰接部小型紧凑,能避免婴儿车的大型化及重型化。
此外,板状部件的相贴合端面中最好至少有一个端面由与板状部件的主要部分分开制成的另外的衬垫部件所提供。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为通过调整衬垫部件的尺寸,即能使板状部件端面调整到合适的贴合状态,因此,与调整整个板状部件尺寸相比,能以低成本实现适当的贴合状态。
其次,若采用本发明的座板制造方法,则首先,因为座板能一体成形,故能高效率获得座板。
此外,采用了后一道将如上所述的衬垫部件安装在板状部件上的工序,因此,板状部件的整体成形要在应安装衬垫部件的部分形成空隙。因此,提供这种空隙用的金属模规定部分处的厚度可充分取大,能提高金属模的强度。又,可以想及,当不使用衬垫部件时,在将座板整体成形的阶段,必须使座板在其上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状态下,板状部件相邻端面能相互贴合,因此,上述空隙间隔必须极窄。提供这种间隔极窄的空隙用的金属模的规定部分必须厚度极小,其结果使金属模的强度相当低。
在本发明的座板制造方法中,最好先准备好实现铰接用的挠性片,将其插入金属模内,由此形成铰接部。若如此做,虽然使用了与座板分开制成的挠性片,也能高效率地由此形成铰接部,并能提高挠性片与板状部件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可靠性。
附图简单:
图1:示出本发明婴儿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婴儿车1呈打开状态,座位4被除去。
图2:示出图1中的婴儿车1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示出在图1所示婴儿车1上加上了座位4状态的立体图。
图4:单独示出图1所示座板8的俯视图。
图5:图4所示座板8的仰视图。
图6:沿图4及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与图6相当的剖视图,示出座板8弯折的状态。
图8:将图6的衬垫部件31安装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9:通过成形获得座板8用的金属模34和35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让婴幼儿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座位4上时测得的肌电图。
图10B:让婴幼儿坐在传统的座位上时测得的肌电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车1外观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婴儿车1具有包括座部2和靠背部3的座位4。座位4整体由可挠性的片材构成,并装填有适当的缓冲材料。此外,在靠背部3的两侧边缘部分别安装有1对推杆5和6。靠背部3内装填有适当的芯材。
这样的婴儿车1在除去座位4时的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图1示出婴儿车打开状态,图2示出婴儿车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该婴儿车1可在宽度方向折迭。前述的座位4可发生变形以允许上述宽度方向的折迭动作。
婴儿车1具有提供与座部2下侧面主要区域接触的上侧面7以便从下方支承座部2的板状座板8。座板8在婴儿车打开状态如图1所示,其上侧面7形成一个平面,而当婴儿车闭合时,如图2所示,其上侧面7向上方突出。这种座板8的详细结构如图4至图8所示。
在座板8两侧部的下侧面侧设有1对棒安装部9和10。棒安装部9和10内分别装有如图5中的想像线所示的1对侧棒11和12,可各自绕其轴线转动。该对侧棒11和12是在座部2的下面侧,沿座部2的各侧部分别配置的,随着婴儿车向宽度方向的折迭动作,其相互间隔可改变。侧棒11和12的各自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由托架13和14保持,托架13和14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前脚15和16上。图1至图3示出了将其中1个托架14可转动地安装在1个前脚16上用的销17。此外,侧棒11和12的各自的后方端由可转动地安装在1对后脚18和19上的托架20和21所保持。
座板8具有由沿婴儿车前后方向延伸的2条分割线所分割成的3块板状部件22、23和24。这些板状部件22—24例如可由硬质塑料之类的刚性较高的材料构成。
板状部件22—24在各自的下侧面侧,相邻的板状部件相互铰接。这种铰接例如可以使用可反复弯曲的挠性片25和26。作为这些挠性片25和26,例如使用聚脂纤维制成的网眼片较宜,挠性片25和26分别以横跨板状部件22和23双方及横跨板状部件23和24双方的状态与板状部件22—24的各个下侧面接合。为了此接合,以采用后面将介绍的插入成形为佳。
当板状部件22—24呈一致的平面时,相邻的板状部件22和23分别具有互相贴合的端面27和28(见图7),而相邻的板状部件23和24分别有互相贴合的端面29和30(见图7)。由此,座板8可以如图2和图7所示进行弯折,但是,在图6等图所示的平面一致状态下,不能进行与图7等图所示方向相反方向的弯折。例如,即使对中央的板状部件23施加向下的力,座板8也能维持平面状态。又,因为装有侧棒11和12的棒安装部9和10如图6所示,位于由挠性片25和26所组成的铰接部的下方,所以,当随着婴儿车1的折迭动作,1对侧棒11和12互相接近时,能顺畅地获得如图7所示的弯折状态。
如上所述相互贴合的端面27和28以及端面29和30中各有1个端面是由与板状部件23的主要部分分开制成的衬垫部件31和32提供的。衬垫部件31和32是通过在图6中对其中1个衬垫部件31以相像线所示的形状,使其从上方嵌合,被安装于板状部件23上的。图8示出了设有该衬垫部件31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8中可清楚看出,衬垫部件31剖面呈倒U字形,通过弹性夹持板状部件23的端边筋条33而被定位。该衬垫部件31具有填没板状部件22和23之间空隙的壁厚。另一个衬垫部件32也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座板8是以用挠性片25和26将板状部件22—24相连接的状态一体性成形的。图9中分别示出了进行这种一体性成形用的第1和第2金属模34和35的局部。图9中所示部分与图8所示部分相对应。金属模34和35具有一体性成形座板8用的空腔36和37,此时座板8的上侧面7呈一致的平面状态,相邻的板状部件22—24之间形成有空隙。挠性片25和26插入金属模34和35后,树脂被注入空腔36和37内。第1金属模34所设的部分38是为了在板状部件22和23之间形成空隙用的。该空隙在后道工序中可用衬垫部件31填没,所以其间隔可任意扩大。因此,金属模34的部分38的厚度可充分取大。所以,能防止在金属模34上产生机械性软弱的部分,能充分延长金属模34的寿命。
当树脂注射到由金属模34和35所形成的空腔36和37内时,该树脂和挠性片25能牢固接合。
又,挠性片25、26与板状部件22—24的接合,也可以不用上述的插入成形方法,而采用例如粘接剂的粘合。
此外,为了提供铰接部,也可以不使用挠性片25和26,而在座板8成形时从板状部件22—24一体延伸出薄壁的铰接部。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座板8处于平面状态时相贴合的端面27和28及29和30中各有一个端面是由衬垫部件31和32提供的,但也可以让端面27和28及端面29和30的双方都由衬垫部件提供。
在上述实施例中,座板8被分成3个板状部件22—24,但也可以分成2个或4个以上的板状部件。
此外,对座板8不进行一体性成形时,为了多块板状部件22—24的铰接,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枢轴的铰接部件。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为了确认本发明的婴儿车所设座位所具有的良好效果而测定的肌电图。这些肌电图是让婴幼儿实际坐在婴儿车的座位上,把电极以2cm的间隔装在其大腿部进行测定的。图10A示出的是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婴儿车座位4上的测定结果,而图10B示出的是坐在传统的座部只装填有分割成数块芯材的座位时的测定结果。
在图10A中,肌电图以低电平几乎不变动地向前推移着。其中,例如A所示的峰值是婴幼儿脚动时测得的。另一方面,在图10B中,肌电图以较高的电平作较大的变动。其中,例如B所示的有规则的变动显示了使肌肉紧张的状态,而C所示的下落部分表示肌肉的紧张暂时缓解,此外,肌电图后半部D所示的不规则剧烈变动显示了肌肉内产生了疲劳的状态。
这样,通过比较图10A和图10B所示的肌电图可知,若采用本发明的座位4,能使婴幼儿以消除大腿部紧张的状态坐在其上,可以使婴幼儿坐时感觉良好。这是因为,即使座部2上加上了婴幼儿的体重,座板8也能维持平面状态,故婴幼儿的臀部不会下陷,能防止体重集中于特定部位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