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318266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10494.2

申请日:

1995.05.24

公开号:

CN1118214A

公开日:

1996.03.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7/14; A01N25/12

主分类号:

A01N57/14; A01N25/12

申请人:

郭应峰;

发明人:

郭应峰; 袁大伟

地址:

272125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贾庄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宁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冯永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撒施的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的方法,该组合物含有两种化学有效成分及粒度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该方法将两种化学有效成分混合后,然后将混合物吸附在粒度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上,使用时将固体杀虫组合物与农田中的细土混合拌匀后撒施到农田里,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小麦中早期各种害虫如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的防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含有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及粒度 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其中A为 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甲胺磷)、O,S- 二甲基乙酰基硫代磷酰胺脂(乙酰甲胺磷),B为如下化合物中的 一种: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乐 果)、O,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甲拌磷)、 O,O-二甲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甲基对硫磷)、O, O-二乙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对硫磷)、O,O-二 甲基-O-(2-二乙基氨基-4-甲基-6-咪啶基)硫代磷酸酯 (甲基咪啶磷)、O,O-二乙基-O-α-氰基苯叉胺基硫代磷酸酯 (辛硫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的重量配比为1∶15~15∶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最佳重量配比为1∶5~5∶1。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其特征 在于: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与A、B两种化学有 效成份之和的重量比为10∶1~200∶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与A、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 之和的最佳重量比为50∶1~100∶1。
6: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杀虫组合物的方法,将A 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混合后,然后将该混合物吸附在粒度为10-80 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上。
7: 一种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的方法,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 体杀虫组合物与农田中的细土混合拌匀后撒施到农田里。

说明书


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撒施的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的方法。

    小麦中早期害虫红蜘蛛、灰飞虱和麦叶蜂通过刺吸或咀嚼方式危害小麦的生长,虫害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同时这些害虫还常传播小麦纹枯病和丛矮病,对小麦危害极大。现有技术中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红蜘蛛、灰飞虱和麦叶蜂时常采用杀虫剂乳油配成的水乳液喷雾施药,喷雾施药易受气候条件限制,常因施药时的天气条件如风、雨、露水等以及其它自然因素贻误冶虫的有利时机;喷雾施药采用的杀虫剂多为触杀内吸杀虫剂,药效慢,杀虫效果低,一些有效杀虫成份因不能与害虫或植物接触而浪费掉;一般说来某种杀虫剂只对一种害虫有明显效果,而对其它种类的害虫的灭杀效果则不理想,如防治小麦红蜘蛛采用的杀虫剂有英国卜内公司的25%功夫乳油,山东农药厂的20%三氯杀螨醇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等,如想要同时防治其它害虫需将几种杀虫剂混合后进行施药,这不仅对施药的技术要求高,有时还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日本住友公司的20%灭扫利乳油虽对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同时具有防治效果,但是,灭扫利是触杀、胃毒类杀虫剂无内吸作用,要求喷雾施药的覆盖率高,害虫直接接触杀虫剂或进食含有杀虫剂的植物体才能被杀死,因此喷雾施药地不均匀性和麦叶的遮挡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有两种化学有效成份及粒度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的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内容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该固体杀虫组合物含有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及粒度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其中A为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甲胺磷)、O,S-二甲基乙酰基硫代磷酰胺脂(乙酰甲胺磷),B为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乐果)、O,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甲拌磷)、O,O-二甲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甲基对硫磷)、O,O-二乙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对硫磷)、O,O-二甲基-O-(2-二乙基氨基-4-甲基-6-咪啶基)硫代磷酸酯(甲基咪啶磷)、O,O-二乙基-O-α-氰基苯叉胺基硫代磷酸酯(辛硫磷)。

    另外,以上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的重量配比为1∶15~15∶1,最佳重量配比为1∶5~5∶1。

    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与A、B两种化学有效成分之和的重量配比为10∶1~200∶1,最佳配比为50∶1~100∶1。

    本发明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的原料可选用锯末、各种植物的茎杆、叶、籽及脱脂粒粕,用粉碎机加以粉碎,筛选出10-80目的粉碎物。中性矿物质粉碎物的原料可选用硅澡土、玻璃砂、细黄砂和石膏石等,粒度大的可先用破碎机进行粗破碎、细破碎,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筛选出粒度为10-80目的粉碎物。

    本发明的固体杀虫组合物中还含有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甲苯、二甲苯、二氧乙烷等。

    本发明固体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各种锯末、植物茎杆、叶、脱脂籽粕或中性矿物质用粉碎机粉碎,筛选出10-80目的粉碎物,再将上述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分与有机溶剂混合制成有效杀虫成份的溶液,A和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的重量配比为1∶15~15∶1,最好为1∶5~5∶1,最后将有效杀虫成分的溶液以喷雾的形式喷撒在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中,使其充分混合并吸附在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上,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与A、B两种化学有效成份之和的重量配比为10∶1~200∶1,最佳配比为50∶1~100∶1。

    本发明还涉及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的方法,将上述制得的固体杀虫组合物与50~100倍的田间细土混合均匀后,撒施到农田里。

    本发明的化学有效成份可牢固地吸附在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上,密封保存两年药效稳定不变,不需配备专门的施药机械,易于人工操作,施药劳动强度小,化学有效杀虫成份可以以气体形式进行扩散以提高杀虫效果,可在短时间内将害虫杀死,施药受气候或其它自然条件限制少,可全天候施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杀虫时机,提高杀虫效率,将虫害抑制到最低限度。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比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实施例中的“份”是指“重量份”。

    实例1:将1份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甲胺磷)和1.2份O,O-二甲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甲基对硫磷)混合,用3份二甲苯和25份甲醇溶解,采用喷雾的形式和300份20-50目的木质粉碎物混合,制成固体杀虫剂。

    实例2:将1份的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甲胺磷)和1份的O,O-二甲基-O-(2-二乙基氨基-4-甲基-6-嘧啶基)硫代磷酸酯(甲基嘧啶磷)混合,用15份甲醇和10份丙酮溶解,采用喷雾的形式和150份20—50目的木质粉碎物混合,制成固体杀虫剂。

    实例3:将1份O,S-二甲基乙酰基硫代磷酰胺酯(乙酰甲胺磷)和0.6份的O,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甲拌磷)混合,用20份乙醇溶解,采用喷雾的方式和200份20目的硅澡土混合制成固体杀虫剂。

    下列杀虫剂组合物作为对比,不属本发明范围:

    对比1:将40%的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基对硫磷乳油按1∶1混合加入100倍的水制成水乳液喷雾施药。

    对比2:将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和1500倍的水混合制成水乳液喷雾施药。

    对比3:将2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和1000倍的水混合制成水乳液喷雾施药。

    防治小麦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的试验方法:在发生虫害的农田里选择6块面积为10×60m2的麦田为试验样本田。

    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15分钟、施药后1天、施药后3天采用五点随机取样的方法,红蜘蛛和灰飞虱采用每30cm单行活虫头数为调查基数,麦叶蜂采用每m2活虫头数为调查基数,虫口减退率=100×(施药前活头数-施药后活虫头数)/施药前活虫头数。如果虫口减退率为0,则说明所施的杀虫剂无效。试验结果列于附表中。  施用 杀虫剂施药量 克/亩      施药前活虫数          (头)     施药后15分钟虫口         减退率%        施药后1天虫          减退率%        施药后3天虫口           减退率% C(1)  C(2) C(3)  C(1)   C(2)  C(3)  C(1)  C(2)  C(3)  C(1)  C(2)  C(3) 实例1   15  831   52  5  21.6   29.6   28  93.1  86.7  89.8  92.8  90.3  91.7 实例2   15  753   41  9  18.2   21.8   19  95.2  85.4  89.1  95.3  95.9  92.8 实例3   12  735   63  4  39.7   36.7   32  96.1  88.5  92.4  98.4  96.7  98.2 对比1   30  562   32  6  12.3   5.2   0  73.6  75.9  88.9  96.7  94.6  92.6 对比2   30  727   39  12  11.5   17.2   22  76.2  81.2  81.7  88.9  89.7  95.4 对比3   30  879   43  8  17.4   0   0  79.8  0  0  91.5  0  0

    表中符号意义:C(1):红蜘蛛;C(2):灰飞虱;C(3):麦叶蜂。

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害虫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撒施的固体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治小麦中早期害虫的方法,该组合物含有两种化学有效成分及粒度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物,该方法将两种化学有效成分混合后,然后将混合物吸附在粒度为1080目的植物纤维组织粉碎物或中性矿物质粉碎上,使用时将固体杀虫组合物与农田中的细土混合拌匀后撒施到农田里,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小麦中早期各种害虫如红蜘蛛、灰飞虱、麦叶蜂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