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装有药剂的注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规定量的药剂封入注射筒中,在使用之前就以这种状态运输、保存的预装有药剂的注射器。技术背景
为了省去把药剂从安瓿转移到注射器的注射筒而进行注射的手续,以及为了不用耽心由于注射器反复使用而感染病菌与病毒,现在已广泛地使用事先把规定量药剂封入注射筒中使用后扔掉的注射器。
这种注射器的基本结构是:在注射筒前端的装针头部装有一个盖,在注射筒后端插入的柱塞地前端侧形成密封空间,并在这空间中封入规定量的药剂。取下盖装好针头即可进行注射,使用非常简单。
可是,这种结构简单的注射器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这种注射器仅在装针头部上装有可拆下的盖来进行密封,若有人蓄意排出一部分药剂或混入异物甚至更换了别的药剂,再把盖装上后,就无法进行辨认。
第二,由于这种注射器尤其在用安瓿装药剂的注射器时,使用前无法进行灭菌、消毒、需要在以灭菌状态封入药剂后直到使用之前都在灭菌氛围中进行运输与保管。为此,需要气密性包装和严格管理,故是很麻烦的。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申请人提出了把注射筒前端与盖用热收缩薄膜的筒状封口装置包覆,通过热收缩使此封口装置密封在注射筒前端及盖基部外周面与盖肩部上的方案(日本实用新型平3-101960号公报)。
使用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由于用封口装置进行封口,则盖不能取下,而且作为封入药剂的真空密封空间,其柱塞不能拨出,故在使用时辨认其完好的封口状态就可以放心地使用了。
然而,由于注射筒端头内部与柱塞杆仍然外露,故会附着细菌、病毒、尘埃等,仍需要对其全面进行气密性包装。因此,它没有提出解决上述第二个问题的办法。
此外,在上述日本实用新型平3-101960号公报中所提出的封口装置中,为了在拨下盖时不把封口装置也一起从注射筒上拨下然后再包上的不当动作,就要使之充分收缩而且牢固地密封在注射筒外周表面上。为此,需要短时间的高温加热或长时间的较低温度的加热,而这种热作用则会给药剂带来不良的热影响,且由于注射筒、柱塞、盖的热膨胀差别而会在其间产生间隙,有药剂泄漏的危险。
另一方面,当药剂是高粘度液体时,为了能顺利地注射要使用相当粗的针头。为此通常要用针头把麻醉药吸入注射筒内,先注射麻醉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再向目的部位注射药剂。
此外,常有这样的情况:封入药剂为液体,在注射前要加入别种药剂液体再进行注射,或封入药剂为粉剂,要先加入使其溶解液使之成为液状再进行注射。
这样,为了向预先封入注射筒的药剂中再加入别的药剂等上述液体(下面称之为“追加液体”)而需要拉出柱塞。但这种封入规定量药剂的注射器由于无需容积刻度而在注射筒上不设置刻度,就得目测柱塞的拉出量来推测出追加液体的吸入量。
于是,为吸入追加液体而预测出柱塞移动距离,并使之长于此距离,当超过需要移动时,位于既定位置的柱塞前端就会移到封入药剂时的后端位置更靠后的位置上。
此外,与注射筒里面的柱塞及药剂接触的部分虽然从运输、保管过程到开始使用都保持着灭菌状态,柱塞后部借助封口装置进行灭菌包装也能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保持灭菌状态,但在使用时开封就存在附着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因而,当抽出柱塞前端到达有这些附着物的污染部分时,药剂就会与之接触而被污染,就会有患者因注射该药剂而受到感染的危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在把盖装在注射筒前端的装针头部上并把柱塞从后端插装到既定位置而把药剂封入注射筒中的过去的注射器中,不用封口装置就能简单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防止蓄意的不当使用,并同时能维持其灭菌状态。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把盖安装在注射筒前端的装针头部上并把柱塞从后端插装到既定位置而将药剂封入注射筒中的过去的注射器中,即使把柱塞作得相当长,也担心在使用时吸入别种药剂之际混入病菌与病毒而使药剂被污染并把污染的药剂注射给患者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保持预装药剂的灭菌状态,防止蓄意的不当使用,包装简单并保持药剂稳定,而且在注射之前能把麻醉药、别种药剂、溶解液等追加液体在无菌状态下适当地吸入预装有药剂的注射器中。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的预装药剂的注射器是把盖安装在注射筒前端的针头安装部上,并把柱塞从后端嵌插到预定位置而在上述注射筒中封入规定数量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把包覆着上述盖、注射筒及向注射筒后方突出的柱塞杆及其底端头部的热收缩薄膜的筒状封口装置通过热收缩而加以密封。
此外,本发明还在上述结构的端头上设有前端凸缘及自其向后的大直径的倾斜部,最好使上述封口装置的后端位于上述倾斜部上。
本发明的注射器是借助于因热收缩而密封的封口装置把除了盖的前端部分和端头的后端部分以外的部分全部气密地包覆并把注射器端头侧内部与柱塞杆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进行运输与保管。
另外,本发明的注射器最好还在注射筒上设置在位于注射筒的规定位置上的柱塞前端与后端之间范围内表示上述柱塞抽出限度的标志。由于有这种结构,在除掉上述封口装置后,卸去盖、装上针头而吸入药剂等时能确实地保证抽出柱塞前端不超过标志部位,药剂就不会与规定位置的柱塞更后端的的注射筒内表面接触,故能以实际无菌状态给患者进行注射。附图简述
图1是包覆本发明的封口装置的注射器局剖正视图;
图2是封口装置局剖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局剖部分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注射器(封口装置省略)实例的局剖正视图,是注射筒上设有表示柱塞抽出限度的标志与辅助标志的例子。标号说明
1.为注射筒; 2.针头安装部;
3.标志; 4.辅助标志;
5.药剂; 11.盖;
21.柱塞; 22.柱塞杆;
23.端头; 24.凸缘;
25.倾斜部; 27.环状突条;
31.封口装置; 32.管筒;
33.撕开带。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实施例
现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1中,在注射筒1前端突出设置的针头安装部2上,安装着由例如异丁橡胶制成的、有与基端上注射筒1大致相同外径的基部12、其前端有凸缘状抓手13并有向基端面开口的嵌入孔14的盖11,它使针头安装部2压入在嵌入孔14,且把基部12的基端面与注射筒1的前端面密闭相接。
另外,从注射筒1后端把由例如异丁橡胶制的柱塞21液密地嵌装到规定位置上,在由盖11与柱塞21所形成的注射筒1前端的密封空间中封入规定量的药剂5。
柱塞21通过例如螺纹啮合固定在柱塞杆22上,前端与后端及中间部上设置与注射筒1的内表面紧密接合的环状突条27,且其长度相当长以提高药剂5的密封性能。但也不局限于这种结构。柱塞的长度要大于吸入追加液体所需的移动距离,而且在柱塞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范围内,在注射筒1上设置沿其圆周方向延伸的带色细线标志3,用以表示在吸入追加液体时的柱塞21的拉出限度。
柱塞杆22向注射筒1后方延伸,并在后端带有端头23。此端头23依次由比柱塞杆22直径稍大的凸缘24、前端大致与柱塞杆22同直径且直径向后变大的倾斜部25及凸缘状的推压部26构成。
参照图2,封口装置31包括管筒32和撕开带33。管筒32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亚乙烯、聚酰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的透明热收缩性薄膜制成,其长度与上述注射器的全长几乎相等,其直径较注射筒1后端凸缘6稍大,而撕开带33则从纵向一端到另一端粘贴在管筒32的里面,并对管筒32长度方向与圆周方向进行规定量热收缩的延伸处理。
此封口装置31,是把其上附设细长撕开带33的细长热收缩薄膜切成一定长度并制成管筒32的,撕开带33一端形成突出于管筒32端面的开封头34,在另一端部则形成容易撕裂形状的凹部35。
封口装置31上附设的撕开带的开封头也可以不是如图2中34那样的突出于一端的结构。采用在管筒32的一端附设撕开带部分的两侧上设置切口使之成为容易抓住并撕开该撕开带的开封头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进而,为了指明撕开带开封头位置与开封方向,还可在撕开带上或管筒的附设撕开带部分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表示该开封位置与方向的标志(例如,箭头)。
此封口装置31,从位于盖11一侧的开封头34包覆着从盖11向注射筒1、注射筒1后端凸缘6的更后方延伸的柱塞杆22部分一直到端头23,用高频感应、红外线加热、脉冲加热密封及热气流等方法加热使之收缩,其前端沿盖11的肩部15向中心方向弯折,经注射筒1及其后端凸缘6,柱塞杆22的后方突出部分,其后端到达端头23的倾斜部25的后端附近并紧密接合在它们上面。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中,先以压入状态把盖11的嵌入孔14嵌插在针头安装部2上,并借助于与注射筒1的前端面直径大致相等的基部12的基端面与注射筒1的前端面紧密接触而高气密性地堵塞住针头安装部2。然后,由于封口装置31的前端与盖的肩部15紧密接触而更加提高了针头安装部2的气密性。又由于封口装置31的后端与倾斜部25紧密接触而气密地包住比注射筒1的柱塞21更靠后的端部处的注射筒的内部与柱塞杆22,故能防止病菌、病毒、尘埃等的附着。
于是,在灭菌状态下封入药剂5时,在同样的灭菌氛围中包覆封口装置31并予以紧密接合,由于耽心会触及药剂5的部分已全由封口装置31保持为灭菌状态了,故可以简化或省略为了运输与保管而进行的注射器全面的包装。
此外,封口装置31的后端部分是与倾斜部25紧密接触的,由于倾斜部25越向后直径越大,收缩时靠近后端边缘部分就更强地紧密接合在一起,故可得到高度气密性。又由于封口装置的凹部35是位于倾斜部25上的,就不会有损于这一部分的气密性。
进而,由于盖11与端头23部分已由封口装置31牢固密封,中间部分的密封不很强也是可以的,所以对中间部分只进行短时间的较低温的热作用就可以了,这不但避免了热对于药剂5的不良影响,而且也不必耽心由于部件热膨胀差别而导致药剂泄漏。
还由于封口装置31包覆着注射筒1全部及除了端头23的一部分之外的整个柱塞杆22,因此,封口装置31具有缓冲与增强的功能,这就减少了在失手掉落等情况而受到冲击时注射筒破损的危险,即使玻璃制的注射筒1破碎时也不会飞散,故而是安全的。而且,由于推入或拉出柱塞杆22的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药剂5就处于稳定的封装状态。
这样,在使用时,用指尖或镊子抓住撕开带33的开封头34向后拉而把收缩状态的管筒32沿撕开带33撕破除去,卸下盖11,装上针头,根据需要把柱塞21的前端拉至不超过标志3的位置而吸入麻药等追加液体后,即可进行注射。
图1实施例是在柱塞杆22的端头23上设置有倾斜部25。而在图3中,则把端头23作成厚圆板形,此时,由于使封口装置31收缩而紧密接合时,凹部35位于端头23的外侧圆周面上,所以也能保证良好的气密性。
此外,作为撕裂封口装置31的手段虽然也可以在其纵长方向的全长上穿孔而可沿穿孔线撕开,但从气密性角度来看还是以使用撕开带33为佳。
本发明的预装入药剂的注射器,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注射器。现在参照图4来说明这种注射器。
柱塞21有着比为了抽吸封入药剂5之外的别种麻药、药液、溶解液等追加液体所预定的柱塞移动距离更大的长度,而且在其前端、后端及中间部位都设有与注射筒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起着密封作用的环状突条27。
在位于规定位置的柱塞21的前、后端之间的范围内,为了指示追加液体的最大吸入量而在注射筒1上设置指示柱塞21的前端的抽拉限位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着色细线标志,即标志3。在取下盖11,装上针头吸入追加液体而把柱塞21的前端拉至此标志3的后面位置时,此标志3提醒两种危险:由于过多吸入药液而存在损失药剂的药效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的危险;或者在注射筒1中比柱塞21后端规定位置更靠后的内表面上可能附着的病菌、病毒、尘埃等有混入药剂5的危险。
在例如使用麻药等需要根据患者状态调整使用量的情况下,在抽拉柱塞21时可依据其前端与标志3之间的间隔而得知吸入量,因此标志3还具有保证使用量无误的功能。另外,按照希望而设置的辅助标志4具有指示追加液体的标准吸入量或最小吸入量的功能,依据患者的状态,以辅助标志4为目标而抽动柱塞21就能吸入适量药液进行注射。辅助标志4也可以设置多个。
标志3与辅助标志4不一定限于是细线,可以是箭头、圆点等任意符号。另外,这意味着当然也可以附加意在表示例如抽拉限界或容量等的文字符号。工业上的应用
在如上所述的从盖起至端头用筒状封口装置包覆的经热收缩而紧密接合的本发明注射器中,注射筒基端侧内部与柱塞杆从封入药剂时开始直到开始使用时都是在与外界隔绝的灭菌状态下被保护的,故能简化或省去包装,即使经运输与保管后也能卫生地使用,又由于在去掉封口装置之后就不能再装上,故可以放心地使用。此外,还可获得由于可在对药剂不产生热的不良影响或不产生药剂泄漏的条件下进行热收缩密封,在品质方面提高了可靠性,封口装置有冲击保护功能,提高了安全性;柱塞杆被固定,药剂能以稳定的状态被封入等效果。
另外的效果是,在封入药剂的注射筒上,在规定位置上所插入的柱塞的前端与后端范围内设置了指示柱塞的抽拉限度的标志,在注射时向注射筒中再吸入其它药剂、麻药、溶解液等追加液体时,使柱塞前端后退到比规定位置时的后端位置更靠后的位置时不必耽心附着在注射筒内表面上的病菌、病毒、尘埃等混入,因而是安全的,还能适量地吸入追加液体,发挥适宜的药效或不必耽心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而放心地进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