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314914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50117.4

申请日:

2009.11.27

公开号:

CN101757373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45公开日:201006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45申请日:2009112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45; A61P1/14

主分类号:

A61K36/8945

申请人:

孙喜灵

发明人:

孙喜灵

地址:

264003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属纯中草药制剂,它取白芍,山楂,木瓜,香橼,乌梅,川牛膝,赤小豆,五味子,山萸肉,栀子,山药,甘草配制而成。提供一种通过补肝气、强疏泄为法,治疗肝气虚引起的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胃病的中药制剂,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其特征是:其由以下组分组成:白芍1-100份,山楂1-100份,木瓜1-100份,香橼1-100份,乌梅1-100份,川牛膝1-170份,赤小豆1-170份,五味子1-330份,山萸肉1-100份,栀子1-100份,山药1-100份,甘草1-100份;所述份指重量份。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其特征是:其由以下组分组成:白芍4份、山楂4份、木瓜9份、香橼5份、乌梅25份、川牛膝150份、赤小豆150份、五味子300份、山萸肉30份、栀子3份、山药3份、甘草3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是纯中草药,具体地说是一种以补肝气、强疏泄为法,治疗肝气虚引起的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病证的药物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主要由肝虚引起,其症状为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现有的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中成药甚少,且疗效不显著,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改进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补肝气、强疏泄为法,治疗肝气虚引起的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病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其由以下组分组成,白芍1-100份,山楂1-100份,木瓜1-100份,香橼1-100份,乌梅1-100份,川牛膝1-170份,赤小豆1-170份,五味子1-330份,山萸肉1-100份,栀子1-100份,山药1-100份,甘草1-100份;所述份指重量份。
更优化的组分配比是:白芍4份、山楂4份、木瓜9份、香橼5份、乌梅25份、川牛膝150份、赤小豆150份、五味子300份、山萸肉30份、栀子3份、山药3份、甘草3份。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方中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为主药,其酸入肝能补肝气、强疏泄,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保持中焦气机枢纽运转的畅通,则脾能升、胃能降,胆汁能下排而不上返;其苦能泻,把上溢之胆汁泻下;其寒能制热,制上溢之胆汁郁而化热之热。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其味酸入肝能补肝气、强疏泄,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除油腻肉食常会诱发或加重胆汁上返之因;木瓜酸温、归肝脾经,其味酸能入肝而补肝气、强疏泄,又能和胃化湿而治吐;香橼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肺经,其味酸入肝补肝气、强疏泄,又能疏肝理气和中,调畅中焦气机之枢纽;上三药辅助主药,共为臣药。川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其味酸入肝而补肝气、强疏泄,又功擅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为祛胆汁上返积于胃而化火之品;乌梅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其味酸入肝而补肝气、强疏泄,又能生津止渴;赤小豆甘酸平、归心小肠经,能利湿退黄;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可生津止渴,又能滋水涵木,还能敛金扶木、宁心安木;山萸肉酸微涩、归肝肾经,其味酸入肝而补肝气、强疏泄,又能滋水涵木;上五药助君臣药物之力,共为佐药。上述九味药体现是“夫肝之病,补用酸”的原则,“助用焦苦”选栀子,其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既清三焦之热之火,又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选山药,其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调和诸药。以上诸药配伍,方证相合,药症对应,疗效直接而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制备例】
制备例一
白芍4克、山楂4克、木瓜9克、香橼5克、乌梅25克、川牛膝150克、赤小豆150克、五味子300克、山萸肉30克、栀子3克、山药3克、甘草3克。
制法:将上述药材粉碎成100目细粉,充分混合均匀,按每克10丸的规格,泛制成丸。60℃烘干,分装即得。
制备例二
白芍1克、山楂1克、木瓜1克、香橼1克、乌梅100克、川牛膝170克、赤小豆170克、五味子330克、山萸肉100克、栀子1克、山药1克、甘草1克。
制法同例一。
制备例三
白芍50克、山楂50克、木瓜50克、香橼50克、乌梅50克、川牛膝85克、赤小豆85克、五味子165克、山萸肉50克、栀子50克、山药50克、甘草50克。
制法同例一。
制备例四
白芍100克、山楂100克、木瓜100克、香橼100克、乌梅1克、川牛膝1克、赤小豆1克、五味子1克、山萸肉1克、栀子100克、山药100克、甘草100克。
制法同例一。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黑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
该发明制剂所采用药品,不违犯“十八反”、“十九畏”,相互配伍,无相恶相反情况。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以本发明的药治疗肝气虚引起的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病征100例,并与双歧杆菌胶囊治疗的30例做对照。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组显效率76%,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66.67%,两组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的药在消除临床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双歧杆菌胶囊。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8年7月一20099年8月烟台莱山长恩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用本发明的药口服治疗的试验组100例,用双歧杆菌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070216)口服治疗的对照组30例:
表一病例来源

经统计学处理,P>0.05,故认为两组病例来源无显著性差异。
表二两组病人中医症状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病人主要中医症状比较,无显著差异。
表三两组病人中医证型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级病人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2、治疗方法:试验组:口服本发明的药,每次10克,每天三次,连用4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双歧杆菌胶囊,口服每次0.1g,日三次,45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实验结果:本发明制成的药经临床病例观察,本药服用最佳时间是饭后半小时。可以有效治疗肝气虚引起的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病征。

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酸少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酸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胃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属纯中草药制剂,它取白芍,山楂,木瓜,香橼,乌梅,川牛膝,赤小豆,五味子,山萸肉,栀子,山药,甘草配制而成。提供一种通过补肝气、强疏泄为法,治疗肝气虚引起的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碱性)烧心等胃病的中药制剂,疗效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