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结构.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313780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3206.0

申请日:

2009.03.26

公开号:

CN101559751A

公开日:

2009.10.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9/52; B62D25/08

主分类号:

B60R19/52

申请人:

铃木株式会社

发明人:

须藤光弘

地址:

日本国静冈县浜松市南区高塚町300番地

优先权:

2008.3.26 JP 2008-08172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依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散热器上支架沿着车宽方向。散热器侧支架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在前保险杠上形成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散热器的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和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周缘形成的朝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开口凸缘。散热器保护部件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支架和散热器侧支架上,所述前保险杠向所述散热器移动时在所述散热器的前侧阻挡所述前保险杠。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包含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凸缘相对的阻挡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具有:
散热器;
沿着车宽方向的散热器上支架;
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散热器侧支架;
前保险杠,该前保险杠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散热器的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以及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周缘形成的朝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开口凸缘;以及
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支架和散热器侧支架上的、所述前保险杠向所述散热器移动时在所述散热器的前侧阻挡所述前保险杠的散热器保护部件,
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包含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凸缘相对的阻挡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与前保险杠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进一步包括: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侧支架上的横侧安装部、以及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支架上的上侧安装部,所述阻挡部比所述横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更向车辆前方侧突出,
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所述阻挡部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内,所述前保险杠向所述散热器移动时所述开口凸缘与所述阻挡部接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挡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形成有朝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第一凸缘。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包括:从所述上侧安装部朝所述车辆前方侧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壁、从所述横侧安装部竖起并与所述第一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相连的第二壁,
所述第一凸缘形成在所述第一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壁的下端部形成有朝所述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第二凸缘,
在所述第二壁的下端部形成有朝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三凸缘,
在所述横侧安装部的下端部形成有朝所述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第四凸缘,
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三凸缘和所述第四凸缘彼此相连。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从所述横侧安装部朝所述车辆前方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错位。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设置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上部角部的车辆后方侧。

说明书

车体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在车体的前部设有:散热器、沿着车宽方向的散热器上支架、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散热器侧支架、前保险杠,在所述前保险杠上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散热器的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周缘设有朝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开口凸缘。
背景技术
图9(a)表示上述车体前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9(b)是汽车发生轻微碰撞时的上述车体前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图9(b)所示,当具有上述车体前部结构的汽车发生轻微碰撞而使前保险杠5后退时,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和格栅22、23会陷入后方的冷凝器1(空调用散热器)和散热器2内而造成它们损伤,尽管是轻微的碰撞,但不得不更换冷凝器1和散热器2,存在维修费用增大的问题。图9(a)、图9(b)中的符号3是散热器上支架,18是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是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5是上保险杠横梁,17是下保险杠横梁。
为此,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那样,开发出了如下的技术:当发生轻微碰撞而使前保险杠朝车辆后方侧变形时,散热器倒向车辆后方侧从而避免散热器的损伤。在该技术中,将嵌插支撑散热器的上端部的托架可支撑、解除地设置在散热器上支架上,随着前保险杠朝车辆后方侧变形、后退,托架对散热器上端部的支撑被解除,散热器倒向车辆后方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43628号公报
根据上述现有的结构,将嵌插支撑散热器的上端部的托架可支撑、解除地设置在散热器上支架上,随着前保险杠朝车辆后方侧变形、后退,托架对散热器上端部的支撑被解除,为此,造成散热器周围的结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能使散热器周围成为简洁的结构的同时,在车辆轻微碰撞时能可靠地防止散热器损伤从而节省修理费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具有:散热器;沿着车宽方向的散热器上支架;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散热器侧支架;前保险杠,该前保险杠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散热器的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以及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周缘形成的朝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开口凸缘;以及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支架和散热器侧支架上的、所述前保险杠向所述散热器移动时在所述散热器的前侧阻挡所述前保险杠的散热器保护部件,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包含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凸缘相对的阻挡部。
通过该构成,当汽车发生轻微碰撞而使前保险杠后退时,散热器保护部件在散热器的车辆前方侧阻挡前保险杠,从而防止前保险杠的开口凸缘等损伤散热器。
另外,由于将散热器保护部件架设在沿着车宽方向的散热器上支架和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散热器侧支架上,因此即使散热器保护部件受到来自车辆前方侧的前保险杠的推力而要绕散热器侧支架的轴心(沿着上下方向的轴心)后退摆动,也可利用散热器上支架来抑制其后退,即使散热器保护部件受到上述推力而要绕散热器上支架的轴心(沿着车宽方向的轴心)后退摆动,也可利用散热器侧支架来抑制其后退。
其结果,即使散热器保护部件是小型的部件也可容易地抑制散热器保护部件的后退。而且,散热器保护部件的安装间距短,能容易地确保散热器保护部件所需的强度刚性。由此能使散热器保护部件小型化。因而可减少零件个数,能简化散热器周围的结构。
因此,能使散热器周围成为简洁的结构的同时,在车辆轻微碰撞时能可靠地防止散热器损伤从而节省修理费用。
并且,通过散热器保护部件的阻挡部可阻挡容易对散热器造成损伤的开口凸缘,能更易于防止散热器的损伤。
也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与前保险杠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尽管设置了散热器保护部件,但当与行人碰撞时,也能容易地使前保险杠变形、后退,与没有设置散热器保护部件的结构相同,前保险杠能充分吸收冲击力。
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也可进一步包括: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侧支架上的横侧安装部、以及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支架上的上侧安装部。所述阻挡部也可比所述横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更向车辆前方侧突出。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所述阻挡部的一部分也可配置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内,所述前保险杠向所述散热器移动时所述开口凸缘也可与所述阻挡部接触。
通过将散热器保护部件的横侧安装部安装在散热器侧支架上,将上侧安装部安装在散热器上支架上,散热器保护部件成为架设在散热器上支架和散热器侧支架上的状态。而且,散热器保护部件包括阻挡部、横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并使阻挡部比横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更向车辆前方侧突出,因此可提高散热器保护部件的刚性。由于后退的前保险杠的开口凸缘与散热器保护部件的阻挡部接触,因而能利用散热器保护部件的阻挡部可靠地阻挡开口凸缘而对开口凸缘进行引导,从而开口凸缘难以从阻挡部脱离。而且,由于将横侧安装部能拆装地安装在散热器侧支架上,将上侧安装部能拆装地安装在散热器上支架上,因而修理时能简单地将上侧安装部和横侧安装部分别从散热器侧支架和散热器上支架上拆下,从而更换新的散热器保护部件,能简化修理作业。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阻挡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形成有朝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第一凸缘,因而第一凸缘卡入后退的前保险杠的开口凸缘中,能防止开口凸缘从阻挡部向车宽方向内侧脱离。而且,通过在阻挡部上形成第一凸缘,能增强散热器保护部件的刚性。由此散热器保护部件能形成为薄壁,能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材料成本。
所述阻挡部也可包括:从所述上侧安装部朝所述车辆前方侧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壁、从所述横侧安装部竖起并与所述第一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相连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凸缘也可形成在所述第一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
由于所述阻挡部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第一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凸缘,因而能简化阻挡部的形状,提高刚性,而且通过冲压加工能简单地形成散热器保护部件。
也可在所述第一壁的下端部形成有朝所述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第二凸缘,也可在所述第二壁的下端部形成有朝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三凸缘,也可在所述横侧安装部的下端部形成有朝所述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第四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三凸缘和所述第四凸缘也可彼此相连。
不仅仅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四凸缘也能卡入前保险杠的开口凸缘中,能更容易地防止开口凸缘从阻挡部向车宽方向内侧脱离。而且,通过使第一凸缘~第四凸缘彼此相连,能进一步增强散热器保护部件的刚性。其结果,散热器保护部件能形成为薄壁,能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材料成本。
所述第二壁也可从所述横侧安装部朝所述车辆前方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当后退的前保险杠对阻挡部施加推力时,侧壁不易朝车宽方向外侧扩开,能更稳定地利用散热器保护部件的阻挡部阻挡前保险杠。
所述横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也可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错位。这样能提高散热器保护部件在散热器侧支架和散热器上支架上的安装强度。
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也可设置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上部角部的车辆后方侧。这样能将散热器保护部件设置在从车辆外部不易看见的位置,从而改善车辆的外观。而且能简单地利用散热器保护部件阻挡容易造成散热器损伤的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上部角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汽车前部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到的散热器的保护结构图。
图3是表示车体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散热器保护部件及其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5(a)是沿图4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b)是汽车轻微碰撞时的散热器保护部件的作用图。
图6(a)是沿图4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6(b)是汽车轻微碰撞时的散热器保护部件的作用图。
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到的散热器的保护结构。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散热器保护部件及其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9(a)是现有的车体前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9(b)是汽车轻微碰撞时现有的车体前部结构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在汽车的车体前部设有以下部件从而构成车体前部结构,这些部件包括:冷凝器1(空调用散热器);冷凝器1的车辆后方侧的散热器2(参照图5(a));沿着车宽方向W的散热器上支架3;沿着车辆上下方向Z的散热器侧支架4;由树脂材料成形而成的前保险杠5;前车盖28。
(车体前部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将左右一对散热器侧支架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别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左右一对前侧梁6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接合,将散热器上支架3架设在左右一对散热器侧支架4的上端部,并将沿着车宽方向W的散热器下支架7架设在左右一对散热器侧支架4的下端部上,在散热器上支架3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和散热器下支架7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架设有沿上下方向Z的中间梁8。冷凝器1和散热器2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为长方形的部件,并被左右一对散热器侧支架4、散热器上支架3、散热器下支架7支撑。各图中的符号Z1表示上方(上侧)。
如图5(a)所示,散热器上支架3形成为截面呈下侧开放的コ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壁9、10中的车辆后方侧的侧壁10的下端部突出形成有凸缘10F。如图6(a)所示,散热器侧支架4包括:在车宽方向W相对的一对侧壁11、12;将两个侧壁11、1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纵壁13。使车宽方向外侧W2的侧壁11比车宽方向内侧W1的侧壁12更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在两个侧壁11、12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上突出形成有凸缘11F、12F。
另外,如图3所示,将截面呈四边形的上侧碰撞吸能盒14与散热器侧支架4的前侧接合面接合,将截面呈车辆后方侧开放的コ形的上保险杠横梁15以沿着车宽方向W的状态架设在左右一对上侧碰撞吸能盒14的前端部上。另外将截面呈四边形的下侧碰撞吸能盒16与散热器侧支架4的下端部的前侧接合面接合,将截面呈车辆后方侧开放的コ形的下保险杠横梁17以沿着车宽方向W的状态架设在左右一对下侧碰撞吸能盒16的前端部上。通过如此的结构,当汽车发生前方碰撞而从上保险杠横梁15或下保险杠横梁17向上侧碰撞吸能盒14和下侧碰撞吸能盒16施加冲击力时,两个碰撞吸能盒14、16被压溃来吸收冲击力。
(前保险杠5的结构)
如图1、图2所示,上述前保险杠5在左右方向中央的上部具有在车宽方向W较长的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在左右方向中央的下部具有在车宽方向W上比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长的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和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配置在冷凝器1和散热器2的前方,从车辆前方侧Fr观察,这些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和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形成为上下倒置的梯形,它们沿车宽方向W的长度比冷凝器1和散热器2长,任一开口18、19的左右两端部都位于冷凝器1和散热器2的左右两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W2。此外,在上下方向Z上,在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与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之间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安装有车牌20,在前保险杠5的左右两端上部形成有左右一对缺口状的前灯收容凹部21。
在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和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内设有格栅22、23。利用该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和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从车辆前方侧Fr将外部空气导向后方的冷凝器1和散热器2。经由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的外部空气主要流向冷凝器1的上半部和散热器2的上半部,经由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的外部空气主要流向冷凝器1的下半部和散热器2的下半部。
如图5(a)、图5(b)所示,在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的周缘和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的周缘上分别设有朝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开口凸缘5F,由此改善两个开口18、19的外观并加强两个开口18、19的周缘的强度。
(散热器的保护结构)
当汽车发生轻微碰撞时,前保险杠5受到来自车辆前方侧Fr的力而后退,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有可能陷入冷凝器1和散热器2内而导致它们损伤,为此,在车体前部设有散热器保护结构以防止散热器2因轻微的碰撞而损伤。
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示,左右一对散热器保护部件30在冷凝器1和散热器2的车辆前方侧Fr阻挡后退的前保险杠5,将该一对散热器保护部件30分别设置在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的左右一对的上部角部29的车辆后方侧,并将各散热器保护部件30架设在散热器上支架3和散热器侧支架4上。
散热器保护部件30通过将一块金属板冲压加工成形而成,包括: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散热器侧支架4上的横侧安装部31;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散热器上支架3上的上侧安装部32;对前保险杠5进行阻挡的阻挡部33。阻挡部33比横侧安装部31和上侧安装部32更向车辆前方侧Fr突出。如图2所示,从车辆前方侧Fr观察的话,阻挡部33的一部分34a(后述的前下倾倾斜壁34的一部分)配置在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内,使后退的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与阻挡部33接触。
横侧安装部31和上侧安装部32其板面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彼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错位。从车辆前方侧Fr将它们分别与散热器侧支架4的朝向车辆前方侧Fr的安装面4M和散热器上支架3的朝向车辆前方侧Fr的安装面3M重叠并利用安装螺栓27可拆装地将它们固定。因而在修理时能容易地将散热器保护部件30更换为新的散热器保护部件30。
如图2~图5(a)所示,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阻挡部33包括前下倾倾斜壁34和侧壁35。前下倾倾斜壁34从上侧安装部32向车辆前方侧朝下方倾斜。即前下倾倾斜壁34从上侧安装部32向前下方延伸。侧壁35从横侧安装部31竖起并与前下倾倾斜壁34的车宽方向外侧W2的侧部相连,侧视(从车宽方向W观察)呈三角形。在前下倾倾斜壁34的车宽方向内侧W1的侧部34S设有朝车辆前方侧Fr突出的第一凸缘34F1,如图2、图6(a)所示,在水平截面,上述侧壁35从横侧安装部31向车辆前方侧朝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即,侧壁35从横侧安装部31向前方及内侧延伸。
如图2、图4所示,上述倾斜壁34的车宽方向内侧W1的侧部34S包括下端部34S1和上端部34S2。从车辆前方侧Fr观察,下端部34S1的车宽方向内侧缘沿上下方向Z,上端部34S2的车宽方向内侧缘向上侧Z1朝内侧倾斜。即,上端部34S2的车宽方向内侧缘朝上方和内侧延伸。将上述侧部34S配置在散热器2的通风部的外周缘2S的车宽方向外侧W2和上侧Z1,经由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的气流不会受到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阻扰。
如图5(a)所示,散热器保护部件30与前保险杠5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留有规定的间隔L,使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阻挡部33从车辆后方侧与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相对。也就是说,将前下倾倾斜壁34的车辆前方侧Fr的面和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的后端或格栅22、23的后端之间的间隔L在车辆前后方向设定为数10mm,在行人与前保险杠5碰撞这样程度的力的作用下,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的后端或格栅22、23的后端不会与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前下倾倾斜壁34接触,由此,能避免与行人碰撞时前保险杠5难以吸收碰撞力。
如图4所示,在前下倾倾斜壁34的下端部设有朝车辆前方侧Fr突出的第二凸缘34F2,在侧壁35的下端部设有朝车宽方向外侧W2突出的第三凸缘35F,在横侧安装部31的下端部设有朝车辆前方侧Fr突出的第四凸缘31F,第一凸缘34F1、第二凸缘34F2、第三凸缘35F和第四凸缘31F中相邻的凸缘彼此相连。
具有上述车体前部结构的汽车与碰撞物50发生轻微碰撞时,如图5(a)、图5(b)、图6(a)、图6(b)所示,碰撞物50将前保险杠5向车辆后方侧推压,从而使前保险杠5朝车辆后方侧变形后退。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阻挡部33阻挡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从而防止开口凸缘5F陷入冷凝器1和散热器2。后退的前保险杠5的开口凸缘5F与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阻挡部33的前下倾倾斜壁34接触。其结果,可防止冷凝器1和散热器2的损伤,修理时无需更换新的冷凝器1和散热器2,可节省修理费用。
(其他实施方式)
(1)如图7所示,在将散热器2相对于汽车的左右方向中心偏向汽车左侧(或右侧)地进行配置的结构中,也可仅在上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8的两个上部角部29中的偏向配置有散热器2的左侧(或右侧)上述上部角部29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散热器保护部件30。该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个数为一个。因此散热器保护部件30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两个,也可是一个。还可是三个以上。也可将左右一对散热器保护部件30分别配置在下侧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19的左右一对下部角部的车辆后方侧。
(2)如图8所示,也可将上述上侧安装部32借助托架26安装在散热器上支架3上。例如,可将上述托架26形成为截面呈车辆前方侧Fr开放的帽形,将托架26的左右方向中央的鼓出部25焊接固接在散热器上支架3的朝向车辆前方侧Fr的安装面3M上,在托架26的左右两端部的安装凸缘24上形成有螺栓插通孔,并将螺母焊接固接在安装凸缘24的车辆后方侧的面上,可利用左右一对安装螺栓27将上侧安装部32固定在安装凸缘24上。也可借助托架将上述横侧安装部31安装在散热器侧支架4上。
(3)上述冷凝器1是空调用散热器,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散热器”中。也就是说,在权利要求书中将冷凝器1和散热器2统称为“散热器”。

车体前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车体前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车体前部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体前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体前部结构.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散热器上支架沿着车宽方向。散热器侧支架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在前保险杠上形成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散热器的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和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用开口的周缘形成的朝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开口凸缘。散热器保护部件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支架和散热器侧支架上,所述前保险杠向所述散热器移动时在所述散热器的前侧阻挡所述前保险杠。所述散热器保护部件包含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所述开口凸缘相对的阻挡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