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12416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7806.0

申请日:

2009.08.04

公开号:

CN101633017A

公开日:

2010.01.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1D 22/20公开日:20100127|||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1D22/20

主分类号:

B21D22/20

申请人: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李树新; 张建彬; 张明扬; 林 明

地址:

261206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北海路70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宫克礼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实现了将车门内板角部的形状全部拉延出来,后序整形时只整根部圆角,从而减小了后续工序整形量,改变了目前本行业浅拉延、大整形传统工艺做法和拉延容易整形难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长期困扰而无法解决的产品起皱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拉 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所述工艺凸筋为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角部外 围的弧形凸筋,所述弧形凸筋以所述车门内板角部为中心布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凸筋的两端具有沿所述弧形凸筋的端点向车门内板直边延伸的过渡凸 筋,所述过渡凸筋的凸起高度和宽度渐变为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过渡凸筋的夹角不大于所述车门内板角部的角度。

说明书


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车门内板属于汽车覆盖件中的B类件,具有形状复杂,孔多,拉延深度大,不易成形的特点,尤其是车门内板角部的拉延起皱问题,是每个车门内板都会遇到而且又很难解决的技术难题。

    车门内板形状是通过冲压成形实现的,而冲压成形是通过模具对板料施加复杂的外力,使板料产生流动。板料流动时板内会出现复杂的应力状态。对于板厚尺寸同其他尺寸相比非常小的薄板,成型时厚度方向不稳定,在成形过程中,当材料难于向理想曲面(包络冲模的光滑曲面)流动或板内维持理想曲面的应力状态不稳定时就会产生皱纹。

    而带有皱纹的冲压件,则会出现以下缺陷:

    1.零件的尺寸和表面形状不好,影响产品的外观。

    2.由于零件皱纹处板厚组织的变化,当零件承受各种载荷时会首先在此处产生疲劳失效并导致零件断裂,从而引发行驶中的汽车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存在安全隐患。

    3.造成后道工序的加工困难。

    4.车门内板起皱处模具型面磨损严重,导致模具提前老化并最终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所述工艺凸筋为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角部外围的弧形凸筋,所述弧形凸筋以所述车门内板角部为中心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凸筋的两端具有沿所述弧形凸筋的端点向车门内板直边延伸的过渡凸筋,所述过渡凸筋的凸起高度和宽度渐变为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两过渡凸筋的夹角不大于所述车门内板角部的角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实现了将车门内板角部的形状全部拉延出来,后序整形时只整根部圆角,从而减小了后续工序整形量,改变了目前本行业浅拉延、大整形传统工艺做法和拉延容易整形难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长期困扰而无法解决的产品起皱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车门内板拉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块板材1冲压成型左右两块车门内板2,所述车门内板2周边的板材上设有环绕拉延筋3。为避免车门内板角部21起皱,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法包括: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所述工艺凸筋为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角部21外围的弧形凸筋4,所述弧形凸筋4以所述车门内板角部21为中心布置。

    其中,所述弧形凸筋4的两端具有沿所述弧形凸筋4的端点向车门内板直边延伸的过渡凸筋41,所述过渡凸筋41的凸起高度和宽度渐变为零。所述两过渡凸筋41的夹角不大于所述车门内板角部21的角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通过改变所述两过渡凸筋41的夹角,可以控制板料的流动方向,阻止外界材料向内侧流动,避免材料流入造成材料聚集而引发的堆积皱纹。(皱纹按形成原因分为失稳皱纹和堆积皱纹。由板内应力所引起的皱纹叫失稳皱纹,失稳皱纹通常产生在毛坯的周边,并且在出现皱纹之前,材料不发生很大的位移和流动。堆积皱纹则是材料向形成皱纹的部位产生较大的流动,当材料与冲模表面完全靠紧时,表面积过剩而周边又不能吸收过剩的材料,因此形成皱纹。本发明所论述的的皱纹属于堆积皱纹)

    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两过渡凸筋41的夹角越小,控制外界材料向内侧流动的能力就越强,控制板料堆积起皱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则弱。

    通过调节弧形凸筋4的高度,可以改变角部吸收多余材料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起皱效果。由图可知,增加弧形凸筋4高度,可以增强吸收多余材料的能力,增强控制起皱的效果,但弧形凸筋4过高会导致成形后零件破裂;降低弧形凸筋4高度,吸收多余材料的能力也随之降低,虽然不会导致成形后零件破裂,但却不能有效解决皱纹。因此,通过有限次的试模,即可找到凸筋的最佳高度,从而冲压出合格地零件。

    所述两过渡凸筋41夹角的选择和弧形凸筋4高度的调节,是冲压技术领域根据不同的零件结构和不同的材质选择最佳技术参数的惯用手段之一,不具有专利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总之,以上举例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而作出的等效技术变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实现了将车门内板角部的形状全部拉延出来,后序整形时只整根部圆角,从而减小了后续工序整形量,改变了目前本行业浅拉延、大整形传统工艺做法和拉延容易整形难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长期困扰而无法解决的产品起皱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