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植物病毒病的药剂,特别涉及的是植物病毒病预防剂及其制造方法。 植物病毒病对植物危害严重,农民在发现该病后唯一的办法是连根拔掉或铲出后烧掉,万一遇到病毒病大发,只能造成颗粒无收。国内目前采用的是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N14、S52等,但该方法费工费时,且防效不高,推广困难。其他方法,如单纯使用细胞分裂素或齐齐哈尔北方化工研究所生产的病毒A等防治措施,采用叶面喷雾的办法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因其皆为可湿性粉剂,叶面不能充分吸收,用药量大且防效差。所以研制一种能预防植物病毒病的药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出一种既可预防植物病毒病又可增产的可溶性植物病毒病预防剂及其制造方法。
该植物病毒病预防剂,又称之为病毒灵,由细胞分裂素、盐酸吗啉胍和复合氨基酸铜配制而成,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细胞分裂素 30-45%
盐酸吗啉胍 25-36%
复合氨基酸铜 25-30%
该植物病毒病预防剂,还可在上述原料中加入醋酸铜配制而成,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细胞分裂素 35-45%
盐酸吗啉胍 20-25%
复合氨基酸铜 10-25%
醋酸铜 10-15%
以细胞分裂素、盐酸吗啉胍和复合氨基酸铜为原料,经混合、粉碎及60目筛过筛处理,制得植物病毒病预防剂。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
1、防病增产效果好。据在浙江、江苏、河南和湖南等省的试验表明,对蕃茄、青椒、黄瓜、烟草等植物病毒病的防效可达80%以上。同时对植物的生长也具有调节作用,平均增产10%左右。植物病毒病预防剂(25%病毒灵)与20%病毒A(齐齐哈尔北方化工研究所研制)对小麦生长速率的影响见表1。
2、成本低,用药量小。该植物病毒病预防剂每亩只用50克即可达到防治预防效果,而其他农药用量都在120-150克/亩。
3、喷施后植物叶面吸收效果好。目前使用的农药都是可湿性粉剂或水剂,本品为可溶性粉剂,在农药剂型上属高档次。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原料的制备
1、细胞分裂素:生产工艺流程见说明书附图,其中菌种菌号为“504”,本发明的特征是过滤后的滤液需在60-65℃下经浓缩处理后与菌丝体混合均匀,再经真空干燥处理后,使其水分控制在6%以下。产品为米黄色可溶性粉剂,含玉米素总量1500单位/克,筛余物≤2%。
2、盐酸吗啉胍:市售。
3、复合氨基酸铜:将动物毛粉(含蛋白质70-80%)和水按1∶5的比例,在65-70℃的温度下搅拌24小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硫酸铜后和水按1∶6的比例混合,使其全部溶解后在65-75℃的条件下用反应锅干燥,即可制得。
4、醋酸铜:按硫酸铜∶水=1∶6的比例配制硫酸铜溶液,然后将该溶液与醋酸按1∶1的比例混合,再在60-75℃下用反应锅干燥,即制得醋酸铜。
二、植物病毒病预防剂的制备
将细胞分裂素原粉(含玉米素总量1500单位/克)40公斤、盐酸吗啉胍30公斤和复合氨基酸铜30公斤混合后粉碎,用60目筛过筛后即可制得可溶性粉剂-植物病毒病预防剂100公斤。按每包25克包装,使用时每亩用50克,稀释500-1000倍。
植物病毒病预防剂也可按下述方式制备:将细胞分裂素原粉35公斤、盐酸吗啉胍25公斤、复合氨基酸铜25公斤和醋酸铜15公斤混合后粉碎,用60目筛过筛后即可制得植物病毒病预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