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高腹围测量尺属医疗诊断测量器械。用于妇幼保健人员和妇产科医生对孕妇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以计算孕周,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等。此外还可用于内科、外科、肿瘤科等对病人腹部包块的定位。 目前对孕妇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尚无专用合适的测量尺,一般是用软尺测出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沿腹中线至子宫底的弧线距离为宫高(参考文献:《实用妇产科学》,王淑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八章,第九章)。此外,尤其是一些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还采用以手指(横指)来估计宫高。腹围的测量目前比较规范。
发明宫高腹围测量尺的目的在于:
1、改变不准确的弧线距离测量宫高这一现状,用一支座及竖杆支撑直尺,采用直线距离(垂直高度)测量,更准确,更科学地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消除不必要的误差,统一诊断标准;
2、使腹围尺和宫高尺组合一体,便于腹围和宫高的测量一并进行。并可用于对病人腹部包块采用坐标定位。
宫高腹围测量尺由三部分组成:
1、宫高尺支座及竖杆。宫高尺支座园型,半径5厘米,厚2厘米。竖杆为表面光洁的园柱,半径0.5厘米,高35厘米。竖杆固定于园型支座的正中并与支座垂直;
2、宫高尺(直尺),长51.5厘米,始端为一园套筒,内径1.1厘米,高2厘米。园筒壁厚0.4厘米,与套筒为一体的宫高尺宽1厘米,厚0.2厘米,厘米刻度双面印制(刻制);
3、腹围尺,腹围尺为长120厘米,宽1厘米的软尺,以厘米刻度双面印制,起点处有总周长为2.6厘米的软套筒。
上述三个部分的组合是将宫高尺支座竖杆插入宫高尺始端园套筒内。把腹围尺始端软套筒从宫高尺终端套在宫高尺上。由此安装成宫高腹围测量尺。
发明宫高腹围测量尺,改变了现有的对孕妇子宫底高度测量的弧线距离(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沿腹中线至宫底的距离),这种测量方法即不规范,且误差较大。特别是孕妇偏胖和偏瘦,因其腹壁厚度不同,两者之间差别较大,造成对胖者往往过高、过大地估计孕周和胎儿发育。对偏瘦者往往过低、过小地估计孕周和胎儿发育。宫高腹围测量尺利用宫高尺支座及竖杆的支撑作用,采用直线距离(垂直高度)这种准确,规范的测量方法(高度一般是指低处至高处的垂直距离),不受孕妇自身胖瘦等个体特征的影响,消除了测量中的误差,更好地监测胎儿在子宫内不同孕周和生长发育状况,使宫高腹围的测量有了专用地尺具。对妇幼保健工作的产前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该尺对病人腹部包块位置的确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生产该尺不需采用复杂工艺,借助简单工具手工即可制作,其材料是木材、金属、塑料等。
宫高腹围测量尺使用简便,具有初级水平的医务人员可很快掌握。特别适用于没有先进诊断仪器的农村基层妇幼保健等医务工作者使用,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度。
1、测量宫高腹围的方法。
(1)孕妇在检查台上仰卧位;
(2)把宫高尺支座置孕妇两腿之间的检查台上,宫高尺指向宫底与腹中线保持一致;
(3)根据孕妇腹部隆起高度调节宫高尺在竖杆的适当位置,并保持宫高尺与检查台的平行,然后扪孕妇子宫底,查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沿腹中线至子宫底之间的刻度数,得到宫高数;
(4)保持上述状况,在宫高尺上移动腹围尺至腹围测量的适当位置(亦可将腹围尺从宫高尺上取下),测出一周的长度即为腹围。
2、腹部包块的测量方法。
(1)病人仰卧检查台上;
(2)宫高尺支座置病人两腿之间,宫高尺指向剑突处与腹中线保持一致;
(3)调节宫高尺在竖杆的位置,并保持水平,扪及腹部包块,移动腹围尺使之与宫高尺垂直。量出包块距宫底尺的距离,写出坐标。如一包块位于腹中线右侧,经测量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上7厘米处距腹中线3厘米,其坐标可表述为(7,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