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学用的配制品,具体而言,属于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的超导气的配制方法。 医学理论指出:痛则病、病则痛。痛是病变组织缺氧、缺血、致使成熟细胞的停息性消耗和新生细胞滞育,甚至发生中毒坏死,从而刺激神经收缩的结果。即所谓“气血壅滞”、“痛则不通”。医学上对各种痛症最常使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给患者服用镇静、解痉、止痛的药物,包括麻醉药物,或采取某些外擦、按摩、针灸等机械刺激疗法以及辅以热敷、冷敷等方法。但这些药物和方法疗效都不是很理想,而且有的患者还会有药物过敏或长期用药成瘾等副作用。近年有人使用氧气注射,但不止痛。也有人用酒精空气注射,但患者被注射的针孔常有蜂刺感,疗效亦不满意,这些方法已趋于淘汰。而水针、封闭等疗法因带来疼痛和过敏也难为患者接受。还有不少人认为将气体注入人体视为禁区,不敢贸然使用气体来止痛治病。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使用超导气迅速止痛、安全无害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临床上用超导仪治疗痛症的超导气的配制方法。
发明人积数十年医疗经验,认真研究了土家民族传统医药“推擦、爆灯火、捏提火酒揉”和汉族“拔火罐”等民间治病、止痛的原理和方法,吸取祖国医学《经络》、《气血》理论之精华,借鉴西医预防医学的免疫原理,发明了一种能用超导仪及普通注射器投射注入痛症阳性点上的气体-超导气的配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先将清洁空气通过至少由一种挥发性药物组成的混合物,使之含有这些药物的成份;再将上述混合气体通过液态乙醇,最后收集到一个密闭瓶中。
本方法所用的挥发性药物,可以是樟脑、当归、川芎、麝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将它们按一定比例(4∶3∶2∶0.1)配成组合物。
发明人在实践中注意到,乙醇中若含有水份,会降低超导气对痛症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必须用无水乙醇。
发明人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清晨使用超导气治疗效果比下午好。研究证明,空气中含有阴离子或臭氧,有利于提高超导气的疗效。为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阴离子发生器来提高原始空气的阴离子含量,也可以借助臭氧发生器来增加超导气中臭氧含量。由此收集到的气体用作超导气为佳。
由于超导气是用于人体的,因此整个配制过程应在密闭、无菌的条件下操作。
用本发明方法配制的超导气,可供市售的超导诊疗仪对患体检索、探测痛症阳性反应点,再按距离、深浅,分别用普通注射器准确投射入人体内,使之迅速抵达并作用于病变部位,产生疏、安、调、理四大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经过上万例的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止痛药品和止痛方法,且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过敏和成瘾现象。该超导气不仅可治疗腰、腿痛等各种痛症,还可用于控制和缓解癌症转移及造成的剧痛。可以说,超导气的使用,是临床痛症治疗药物禁区的一个飞跃、一个突破,该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治疗效果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为超导气的配制流程图。图中1为阴离子发生器,2为盛挥发性药物的药瓶,3为盛无水乙醇的瓶,4为臭氧发生器,5为普通注射器的针头,6为集气盒。
实施例:先将樟脑、当归、川芎、麝香等活血化瘀的挥发性中药材按4∶3∶2∶0.1的比例盛入干燥瓶内密闭;再用200ml医用无水乙醇装入相应大小的干燥瓶内密闭;用胶管将阴离子发生器、上述一个瓶、臭氧发生器以及集气盒按附图联结起来,在使用时,将空气依次经过流程中各设备而进入集气瓶,用普通注射器配制4针头抽取制得的超导气供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