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收获机.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310525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7708.0

申请日:

2009.04.27

公开号:

CN101574032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D69/00; A01D69/06; B60K17/14; F16H59/06; F16H61/42

主分类号:

A01D69/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久保田

发明人:

平井良介; 中珠喜; 西田智士; 山中之史; 户田刚典; 加藤裕治; 池田博; 法田诚二; 内孝广; 奥山天; 稻目幸宏; 宫野良实; 林繁树; 冈田干夫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8.5.9 JP 2008-123840; 2008.8.21 JP 2008-213089; 2008.9.24 JP 2008-243949; 2008.10.10 JP 2008-26384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 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割收获机,其操作件除了能够选择路上用高速行驶区域或适于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之外还能够选择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误操作的可能性小,配设空间小即可。在该收割收获机中,将构成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液压泵(41)和液压马达(42)都构成为可变容量型,在液压马达(42)的速度控制区域中设定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适于田地中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速度比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速度低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分别可自由操作地具备择一地切换操作高速行驶区域和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23)、择一地切换操作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2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收割收获机,具备用于对从发动机(14)输入的动力进行变速后输出到行驶装置(1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具备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41)和可变容量型的液压马达(42),通过借助所述液压泵(41)进行的变速操作以无级变速方式进行机体的前进后退;而且,
在所述液压马达(42)的速度控制区域中,设定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适于田地中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速度比所述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速度低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
具备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高速行驶区域和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23)、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24),第一操作件(23)和第二操作件(24)分别能自由地操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对设置在机体前部的收割部(3)进行变速的收割变速装置(53);
当第二操作件(24)被切换操作成低速行驶区域时,将所述收割变速装置(53)变速成高速。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收获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件(23)设置在对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液压泵(41)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杆(22)的把手(22a)上;
第二操作件(24)设置在操纵面板(21)上。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收获机,其特征在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具备单动压力缸(45)和复位用弹簧(46a),作为相对液压马达(42)进行的斜盘角的改变操作,所述单动压力缸(45)通过供给到受压室(45a)的压油的操作力将斜盘向高速输出侧倾动操作,所述复位用弹簧(46a)随着所述压油的供给而收缩,伴随压油的排出将单动压力缸(45)向低速输出侧复位施力;
在朝向所述单动压力缸(45)的受压室(45a)内的压力供给油路中设置比例减压阀(47),在所述单动压力缸(45)将复位用弹簧(46a)压缩至收缩限度的高速输出位置和所述受压室(45a)内的压油被排出而所述复位用弹簧(46a)伸长的低速输出位置之间的中间部位,供给与所述复位用弹簧(46a)的伸缩范围的中间位置处的复位作用力平衡的压油来设定中速输出位置;
液压马达(42)的高速输出位置是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中速输出位置是适于田地中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低速输出位置设定成速度比所述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速度低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

5.
  一种收割收获机,具备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07M)、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118)、被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件(187、188),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07M)构成为,能自由地操作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以及收割倒伏严重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
设定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07M)被操作成高速位置的移动行驶状态、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07M)被操作成中速位置且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低速位置的标准收割状态、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07M)被操作成低速位置且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高速位置的低速收割状态;
所述手动操作件(187、188)、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07M)以及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118)联系在一起,能够通过所述手动操作件(187、188)设定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低速收割状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割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能相对所述收割部(102)自由地传递以及切断动力的收割离合器(117);
具备操作机构,当设定所述移动行驶状态时,所述操作机构将所述收割离合器(117)操作成切断状态。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收割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牵制机构,该牵制机构阻止从所述移动行驶状态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就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情况,而且阻止从所述低速收割状态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就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情况。

8.
  一种收割收获机,具备传递发动机(206)的动力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具备传动上游侧的液压泵(207P)和传动下游侧的液压马达(207M);
将经过变速的所述液压马达(207M)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将所述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201);
将所述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收割部(202),在所述收割传动系统中具备收割变速装置(218)。

9.
  一种收割收获机,具备传递发动机(206)的动力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具备传动上游侧的液压泵(207P)和传动下游侧的液压马达(207M);
在所述液压马达(207M)的传动下游侧具备变速装置(288);
将所述变速装置(288)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将所述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201);
将所述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收割部(202),在所述收割传动系统中具备收割变速装置(218)。

说明书

收割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等收割收获机。
背景技术
(1)作为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以往已知具备下述结构的装置。
即,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以及液压马达分别构成为可变容量型,通过主变速杆的操作对液压泵进行变速操作,分别操作高速行驶用的按钮开关、标准行驶用的按钮开关以及倒伏行驶用的按钮开关,由此控制液压马达的动作,对行驶输出进行变速控制而形成适于高速行驶用、中速行驶用、低速行驶用的各阶段的行驶速度(参见JP2005-265052A段落[0031]、[0035]以及图2、图3、图4、图9)。
(2)另外,在作为收割收获机一个例子的联合收割机中,作为行驶用途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JP2005-265052A的图2以及图4中的10),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JP2005-265052A的图2以及图4中的13)构成为能向前进侧以及后退侧自由无级变速。
在专利文献1中,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JP2005-265052A的图2以及图4中的14)(与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相当)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高速位置、中速位置以及低速位置,能够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独立地对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进行操作(参见JP2005-265052A的图3以及图4中的33、34、35)。
此时,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中,作为路上或田埂等条件下的移动行驶用途使用高速位置,作为田地的收割作业用途使用中速位置,当在田地的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时,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操作成低速位置。
在这样收割倒伏剧烈的作物的场合,通过将机体的行驶速度设定为低速,能够防止机体的行驶速度相对收割部的动作速度过快而使得收割部的收割跟不上节奏这样的情况,收割部不会迟缓,能够收割倒伏的作物。
(3)另外,在作为收割收获机一个例子的联合收割机中,有的具备JP2004-187506A所公开那样的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
在此,发动机(JP2004-187506A的图2中的8)的动力传递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JP2004-187506A的图2中的7),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JP2004-187506A的图2中的7b)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经由副变速装置(JP2004-187506A的图2中的10)传递至行驶装置(JP2004-187506A的图1和图2中的1),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经由收割变速装置(JP2004-187506A的图2中的15)传递至收割部(JP2004-187506A的图1以及图2中的2)。
在收割收获机中,一般来讲优选机体的行驶速度与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同步的状态(当机体的行驶速度为低速时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也为低速、而当机体的行驶速度为高速时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也变成高速的状态)。因此,若在JP2004-187506A中将收割变速装置固定在既定的变速位置的话,则通过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形成机体的行驶速度与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同步的状态(副变速装置一般作为路上或田埂等条件下的移动行驶用途具备高速位置,作为田地的收割作业用途具备低速位置,在收割作业中不将副变速装置操作成高速位置,副变速装置固定在低速位置)。
发明内容
(1)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问题如下。
如JP2005-265052A所示那样,通过主变速杆的操作变速操作液压泵,通过多个按钮开关进行液压马达实现的作业速度的改变,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下述方面是有利的:能够通过按钮开关操作实现的简单操作进行适于目的作业的速度下的行驶、可便利地加以利用。
然而,在该专利文件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通过分别选择操作上述的高速行驶用的按钮开关、中速行驶用的按钮开关以及低速行驶用的按钮开关来获得目的作业行驶速度,故存在如下问题。
即,作为操作件使用的按钮其数量越多则越容易将与适于目的作业的速度区域接近的速度作为选择对象,但在相反的一面,当选择对象变多时,存在容易产生按压错误等误操作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这样的误操作,考虑了极端地加大按钮开关的配设间隔等的对策,但这并非万全之策,此外还存在各种操作件混杂的操纵部中的按钮开关的配设用空间变得极大而造成空间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即,在具备操作件时,误操作的可能性小,且操作件的配设空间小,作为作业速度,除了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或适于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外,该操作件还能够选择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
(2)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问题如下。
在收割收获机中,如JP11-032557A(参见图2以及图22)所公开的那样,还存在具备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的机种。由此,考虑了相对于在收割倒伏激烈的作物的场合能够将机体的行驶速度设定为低速的收割收获机组合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收割收获机中,当将行驶用的变速装置构成为能自如操作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以及收割倒伏剧烈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时,适当地联系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
(3)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问题如下。
在收割收获机中,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构成为能向前进侧以及后退侧自由无级变速,通过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进行机体的前进以及后退的操作,从而进行机体的行驶速度的操作,这样构成的情况较多。由此,当在田地的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时,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操作到低速侧,将机体的行驶速度操作为低速。
然而,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操作为低速侧时会使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的排出量变小,故而当机体的行驶速度变为低速时,驱动力(力矩)也同时变小。这样,认为在行驶阻力大的柔软田地中,当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操作为低速侧时,会形成驱动力(力矩)不足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在收割收获机中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时,能够一边避免驱动力(力矩)的下降一边将机体的行驶速度设为低速。
(1)用于解决问题(1)的方案如下。
即,在具备用于对从发动机输入的动力进行变速而输出到行驶装置侧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其特征在于,
将构成所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构成为可变容量型;
通过所述液压泵的变速操作以无级变速方式进行机体的前进后退;而且,
在所述液压马达的速度控制区域中,设定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适于田地中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速度比所述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速度低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
具备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高速行驶区域和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分别可自由操作。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构成为通过液压泵的变速操作以无级变速方式进行机体的前进后退,而且,在液压马达的速度控制区域中,设定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适于田地中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速度比所述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速度低的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所以,能够选择适应于从路上行驶到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大范围的速度变化的作业速度。
并且,尤其在本发明中,由于具备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高速行驶区域和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分别可自由操作,所以,通过择一地切换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件或者择一地操作第二操作件二者中的任意操作,能够在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形态中进行朝向所期望的作业速度的变速操作。
即,在联合收割机中,在进行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时,从该行驶状态突然变速操作到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的必要性小,通常来讲,通过在适于田地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和高速行驶区域之间进行择一的变速操作,可期望将行驶形态选择切换为通常的竖立茎杆的收割作业和非收割状态下的行驶的变速操作。
另外,在进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时,从该行驶状态突然变速操作到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的必要性小,通常来讲,通过在适于田地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之间进行择一的变速操作,可期望将行驶形态选择切换为通常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和收割倒伏状态茎杆的低速行驶的变速操作。
并且,在进行适于田地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的场合,存在变速操作还向上述的高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的任意行驶区域进行的可能性,此时,判断与非收割作业之间的变速频度大,还是与茎杆倒伏状态的低速行驶区域之间的变速频度大,能够选择应由第一操作件进行操作,还是应由第二操作件进行操作。
其结果,在本发明中,作为选择作业速度的操作件,通过使用上述的第一操作件或第二操作件的任意操作件,除了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或适于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外还能够选择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
因此,由于能够通过上述的第一操作件或第二操作件进行的择一操作来选择所期望的作业速度,所以,与选择多个操作件中任一操作件的操作相比,具有导致误操作的危险小的优点。
而且,由于无需多个操作件,并且导致误操作的可能性小,所以,作为用于配设操作件的空间无需大的占有空间,具有作为整体能够构成为紧凑结构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操作机构,当第二操作件被切换操作成低速行驶区域时,该操作机构随之将收割部的驱动系统中的收割变速装置变速成高速。
根据上述构成,在第二操作件被切换操作成低速行驶区域的状态下,需要适于收割对象茎杆大幅倒伏的状态下的收割作业的驱动形态。在这样的作业条件下,需要使机体行驶速度充分降低,而且需要增大拉扶操作量,以不拔出大幅倒伏的茎杆。
因而,使机体行驶速度大幅降低,使得能够将上述的第二操作件切换操作成低速行驶区域而实施倒伏收割,随之收割变速装置变速操作成高速,倒伏茎杆的拉扶量相对机体行进量变大。其结果,具有可良好进行倒伏收割作业的优点。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件设置在对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杆的把手上;第二操作件设置在操纵面板上。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选择切换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和适于田地中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设置在变速操作杆的把手上,选择切换适于上述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的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设置在操纵面板上,所以,错误操作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小,具有能够更加提高误操作避免的可能性的优点。
并且,由于选择切换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和适于田地中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设置在变速操作杆的把手上,所以,能够一边把持变速操作杆一边迅速地进行切换操作,在作业效率提高方面也具有优点。
另外,选择切换适于田地中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和比该中速行驶区域的行驶速度低的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设置在操纵面板上,但由于该第二操作件的切换操作的操作频度并不那么高,而且,该切换操作也是在收割作业中的机体直行行驶中的较低速行驶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即使眼睛暂时离开前方茎杆群而目视操纵面板也不会给收割作业带来障碍,能够继续进行操作。
另外,由于将第二操作件设置在操纵面板上,在平时容易目视到的位置上显示第二操作件的切换状态,所以,在防止切换操作后的返回遗忘的方面也是便利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具备单动压力缸和复位用弹簧,作为相对液压马达进行的斜盘角的改变操作,所述单动压力缸通过供给到受压室的压油的操作力将斜盘向高速输出侧倾动操作,所述复位用弹簧随着所述压油的供给而收缩,伴随压油的排出将单动压力缸向低速输出侧复位施力;
在朝向所述单动压力缸的受压室内的压力供给油路中设置比例减压阀,在所述单动压力缸将复位用弹簧压缩至收缩限度的高速输出位置和所述受压室内的压油被排出而所述复位用弹簧伸长的低速输出位置的中间部位,供给与所述复位用弹簧的伸缩范围的中间位置处的复位作用力平衡的压油来设定中速输出位置;
液压马达的高速输出位置是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中速输出位置是适于田地中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低速输出位置设定成速度比所述中速行驶区域中的行驶速度低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
根据上述构成,作为通过液压马达设定高速行驶区域、中速行驶区域和低速行驶区域的机构,采用了改变操作液压马达的斜盘角的单动压力缸和随着压油向受压室的供给而收缩并随着压油的排出而对单动压力缸向低速输出侧复位施力的复位用弹簧,通过赋予该单动压力缸的供给压力和复位用弹簧的作用力的设定而得,所以,具有可实现结构简化的优点。
也就是说,与通过检测液压马达的斜盘角控制用的液压活塞的位置、通过多个比例控制阀控制活塞位置来控制斜盘角度那样的结构相比,无需专用的位置检测机构,而且减少了比例控制阀的使用数量,具有可构成简单结构的优点。
(2)用于解决问题(2)的方案如下。
即,具备行驶用的变速装置、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手动进行操作的手动操作件。将行驶用的变速装置构成为能自如地操作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以及收割倒伏严重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
设定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位置的移动行驶状态、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中速位置且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低速位置的标准收割状态、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低速位置且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位置的低速收割状态。
联系手动操作件、行驶用的变速装置以及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以便通过手动操作件能够设定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低速收割状态。
根据上述构成,在田地中的收割作业中,若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的话,将行驶用的变速装置操作成中速位置,将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操作成低速位置,相对机体的行驶速度将收割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适当的值(相对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将机体的行驶速度设定为适当的值)。
此时,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中速位置,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所以,无需分别进行行驶用的变速装置向中速位置的手动操作和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向低速位置的手动操作。
另外,在田地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的场合,若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话,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位置。
此时,通过将行驶用变速装置操作为低速位置,抑制机体的行驶速度相对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变快的情况,通过将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操作为高速位置,抑制收割部的动作速度相对机体的行驶速度变慢的情况,将收割部的动作速度相对机体的行驶速度设定为适当的值(将机体的行驶速度相对收割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适当的值)。
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位置,所以,无需分别进行行驶用的变速装置向低速位置的手动操作和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向高速位置的手动操作。
另外,在路上或田埂等的移动行驶中,若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话,则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位置,可进行路上或田埂等的高速的移动行驶。
因此,在收割收获机中具备行驶用的变速装置以及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的场合,能够一边适当地相互联系行驶用的变速装置以及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一边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对应于移动行驶、收割作业以及收割倒伏剧烈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能够提高收割收获机的作业性。
另外,在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的场合无需分别进行行驶用的变速装置向中速位置的手动操作和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向低速位置的手动操作的方面,以及在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场合无需分别进行行驶用的变速装置向低速位置的手动操作和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向高速位置的手动操作的方面,能够提高收割收获机的操作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相对收割部自如地传递以及切断动力的收割离合器。具备操作机构,当设定移动行驶状态时,该操作机构将收割离合器操作成切断状态。该构成在以下方面更为有利。
在收割收获机中,一般来讲在使收割部停止的状态下进行路上或田埂等处的移动行驶的情况较多。
若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话,收割离合器随之被操作成切断状态而使收割部停止,所以,无需另外进行收割离合器向切断状态的手动操作。
因此,在通过手动操作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场合,无需另外进行收割离合器向切断状态的手动操作,能够提高收割收获机的操作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牵制机构,该牵制机构阻止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就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情况,而且阻止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就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情况。该构成在以下方面更为有利。
由于在移动行驶状态下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位置,在低速收割状态下行驶用的变速装置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所以,在移动行驶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下,在机体的行驶速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本构成中,在通过手动操作件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场合,无法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就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必须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标准收割状态,然后从标准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同样,在通过手动操作件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场合,无法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就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必须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标准收割状态,然后从标准收割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
这样,在通过手动操作件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场合,在通过手动操作件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场合,通过构成为经由具备移动行驶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的中间的机体行驶速度的标准收割状态来通过手动操作件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场合(通过手动操作件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场合),能够抑制机体行驶速度的急剧变化。
因此,在通过手动操作件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场合(通过手动操作件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场合),能够抑制机体行驶速度的急剧变化,从而能够防止因机体行驶速度的急剧变化造成的乘坐舒适性的恶化。
另外,由于防止了产生机体行驶速度急剧变化的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的操作,所以,在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的耐久性的提高方面也是有利的。
(3)用于解决问题(3)的方案如下。
即,具备传递发动机的动力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具备传动上游侧的液压泵和传动下游侧的液压马达。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构成为自由变速。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将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将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收割部,在收割传动系统中具备收割变速装置。该构成在以下方面是有利的。
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操作成低速侧,使得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柱塞的行程变小,所以,即使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对液压马达充分供给动作油,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也不怎么转动。由此,在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操作成低速侧的场合,若确保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的排出量的话,则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向传动下游侧传递具备充分的驱动力(力矩)的低速动力。
根据上述特征,发动机的动力经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以及液压马达、行驶传动系统被传递至行驶装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构成为自由变速。
由此,在确保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的排出量的状态下,当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操作成低速侧时,由于将具备充分的驱动力(力矩)的低速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所以,即使在行驶阻力大的软田地中,驱动力(力矩)也不会不足,能够获得低速的机体行驶速度。
另外,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将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将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收割部。
由此,当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时,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变速过的动力被并列地传递给行驶装置以及收割部,所以,与JP2004-187506A相同,可获得机体的行驶速度与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同步的状态。
另外,在田地的收割作业中当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的场合,需要将机体的行驶速度降得足够低。
由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当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操作为低速侧、使机体的行驶速度形成充分低速时,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也变为充分低速(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变得过低),无法进行收割部的稳定收割(当在收割部不能确保一定量以上的动作速度时,无法进行稳定的收割)。
对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收割传动系统中具备收割变速装置,所以,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操作为低速侧,将机体的行驶速度充分形成低速,此时,通过将收割变速装置操作为高速侧,能够避免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变得过低的情况(能够确保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为一定量以上)。
因此,在收割收获机中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场合,通过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构成为自由变速,能够一边避免驱动力(力矩)的下降,一边将机体的行驶速度行成为低速,从而提高了收割收获机的行驶性能。
另外,在机体的行驶速度与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同步构成的场合,即使将机体的行驶速度充分设成低速,也能够避免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变得过低的情况(能够确保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为一定量以上),能够提高在田地的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的状态下的收割性能。
另外,在另一解决方案中,具备传递发动机的动力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具备传动上游侧的液压泵和传动下游侧的液压马达。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传动下游侧具备变速装置。将变速装置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将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将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收割部,在收割传动系统中具备收割变速装置。
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传动下游侧具备变速装置的构成中,由于将变速装置操作成低速侧而使得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动力操作成低速侧,所以,在将变速装置操作为低速侧的场合,若确保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的排出量的话,则从变速装置向传动下游侧传递具备充分的驱动力(力矩)的低速的动力。
根据上述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以及液压马达、变速装置、行驶传动系统被传递至行驶装置,变速装置构成为自由变速。
由此,在确保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的排出量的状态下,当将变速装置操作成低速侧时,由于将具备充分的驱动力(力矩)的低速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所以,即使在行驶阻力大的软田地中,驱动力(力矩)也不会不足,能够获得低速的机体行驶速度。
另外,将变速装置的动力并列地分支到行驶传动系统以及收割传动系统,将行驶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行驶装置,将收割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收割部。
由此,当操作变速装置时,通过变速装置变速过的动力被并列地传递给行驶装置以及收割部,所以,与专利文献1相同,可获得机体的行驶速度与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同步的状态。
另外,在田地的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的场合,需要将机体的行驶速度充分降为低速。
由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当将变速装置操作为低速侧、使机体的行驶速度充分形成低速时,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也变为充分低速(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变得过低),无法进行收割部的稳定收割(当在收割部不能确保一定量以上的动作速度时,无法进行稳定的收割)。
对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由于在收割传动系统中具备收割变速装置,所以,将变速装置操作为低速侧,将机体的行驶速度充分形成低速,此时,通过将收割变速装置操作为高速侧,能够避免收割部的动作速度过于变得低速的情况(能够确保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为一定量以上)。
因此,在收割收获机中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场合,通过将配置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传动下游侧的变速装置构成为自由变速,能够一边避免驱动力(力矩)的下降,一边将机体的行驶速度行成为低速,从而提高了收割收获机的行驶性能。
另外,在机体的行驶速度与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同步构成的场合,即使将机体的行驶速度充分设成低速,也能够避免收割部的动作速度变得过低的情况(能够确保收割部的动作速度为一定量以上),能够提高在田地的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的状态下的收割性能。
关于其他特征构成以及由该特征构成所发挥的有利效果将参照附图以及以下说明而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操作回路的回路图。
图4为表示驾驶部的操纵面板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8为变速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9为表示液压单元的液压回路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变速杆、行驶变速开关、收割变速开关、转向杆、转弯模式开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操作马达以及液压单元的关系的图。
图11为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回路结构的图。
图12为表示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的图。
图13为表示收割变速装置以及收割变速装置的操作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14为表示收割变速装置的操作结构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16为变速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17为表示液压单元的液压回路结构的图。
图18为表示变速杆、转向杆、转弯模式开关、液压单元、操作压力缸以及压力控制阀的关系的图。
图19为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回路结构的图。
图20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2中的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的图。
图21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3中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马达的斜盘的位置和操作压力缸的油室的压力的关系的图。
图22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4中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及变速装置的附近的纵剖主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4为驾驶部的俯视图。
图25为表示操作杆、升降开关、设定表盘以及液压压力缸的联系状态的图。
图26为表示在将设定表盘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杆以及升降开关的操作的流程的图。
图27为表示将设定表盘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的状态下的操作杆以及升降开关的操作的流程的图。
图28为表示在将设定表盘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杆以及升降开关所形成的收割部的升降状态的图。
图29为表示将设定表盘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的状态下的操作杆以及升降开关所形成的收割部的升降状态的图。
图30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1的操作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不同明示,将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前进及后退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成)
在图1中示出了联合收割机(更具体来讲为头部进料型联合收割机(culm head charging type combine-harvester))的整体侧面。该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10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11,在具备带有操纵席20的搭乘型的驾驶部2等的自行机体1的机体框架10的前部具备收割部3。
相对于上述机体框架10,在其左后部搭载脱粒装置12,在机体框架10的右后部搭载谷粒存储装置13,进而在机体框架10的右前部具备发动机14,在该发动机14的上方侧配备有上述驾驶部2。
上述收割部3将支承收割部3整体的前处理部框架30的基部绕机体横向的轴芯X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从上述机体框架10立起设置的支承框(图外)上,经由设置在收割部3与机体框架10之间的升降压力缸15上下摆动自如地装备。也就是说,当上述升降压力缸15相对于机体框架10上下摆动操作前处理部框架30时,将收割部3升降操作成拉起装置31的下部位于地面上方附近的下降作业状态和拉起装置31从地面高高浮起的上升非作业状态。
该联合收割机收获稻子、小麦等的谷粒,当将收割部3形成下降作业状态而使自行机体行驶时,收割部3一边通过拉起装置31拉起处理直立谷杆,一边向推子型的收割装置32供给而进行收割处理,通过输送装置33将收割谷杆向机体后方输送而供给到脱粒装置12的脱粒进给链12a的始端部。脱粒装置12一边通过脱粒进给链12a将收割谷杆的株根侧向机体后方侧输送,一边将其穗端侧向处理室(未图示)供给而进行脱粒处理。谷粒存储装置13回收来自脱粒装置12的脱粒颗粒并进行存储。
(动力传递系统)
上述发动机14的驱动力如图2所示,分支传递给向左右的行驶装置11、11传递的行驶驱动系统、向脱粒装置12传递的脱粒驱动系统、向收割部3传递的收割驱动系统。
即,在脱粒驱动系统中,通过具备脱粒离合器16a的带传动机构16,将来自发动机14的输出轴14a的动力还传递给脱粒装置12以及未图示的脱粒存储装置13或脱粒进给链12a。
上述行驶驱动系统经由传动带9将发动机14的输出轴14a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主变速装置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输入轴40,将该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输出轴44的驱动力传递给变速箱5。并且,在变速箱5的内部,经由齿轮式减速机构(未图示)向左右一对转向离合器51减速传递上述驱动力,将左侧的转向离合器51的转动输出从变速箱5的横向左侧输出而传递给左侧的行驶装置11的驱动链轮11a,将右侧的行驶离合器51的转动输出从变速箱5的横向右侧输出而传递给右侧的行驶装置11的驱动链轮11a。
上述收割驱动系统将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上述输出轴12的驱动力传递给变速箱5的作业用输出轴52,将该作业用输出轴52的驱动力经由收割系统带传动机构34传递给收割部3的输入轴35。
上述收割系统带传动机构34具备:设于上述作业用输出轴52的输出带轮52a、挂设在输出带轮52a与设于上述收割部3的输入轴35的输入带轮35a之间的传动带34b、用于将该传动带34b切换操作成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来接入和断开操作传动状态的张力离合器34a。
另外,上述作业用输出轴52具备收割变速装置53,该收割变速装置53将换档齿轮(未图示)选择切换啮合于被配备在变速箱5内的周知的高速用齿轮(未图示)和低速用齿轮(未图示),进行高低两级的变速操作,通过该收割变速装置53的变速操作,能够将驱动速度切换变速为高低两级。
(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关系)
构成上述主变速装置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具备:轴向柱塞形且可变容量形的液压泵41、通过来自该液压泵41的压油驱动的轴向柱塞形且可变容量形的液压马达42。另外,具备对连通该液压泵41和液压马达42的闭合液压回路补给加料油的加料泵43。
上述液压泵41与图4以及图5所示的主变速杆(变速操作杆的一例)22的操作连动地改变斜盘角,设置成隔着中立位置N在其两侧分开配置前进操作区域F和后退操作区域R的状态,通过主变速杆22的前后方向上的推拉操作,自由变速操作成前进侧的无级的高低变速以及后退侧的无级的高低变速、中立停止位置。
上述液压马达42构成为具有上述液压泵41容量一倍以上的容量的可变容量形的液压马达。由此,液压马达42在与液压泵41串联对合的状态下设置在行驶用传动系统中,具有作为副变速装置的功能,通过进行该液压马达42的斜盘角的改变操作,对来自发动机14的驱动力除了由液压泵41进行的主变速之外还进行副变速而传递给左右的行驶装置11、11的驱动系统。
如图3所示那样,上述液压马达42通过单动压力缸45进行该斜角板的改变操作。该单动压力缸45在动作活塞46的一侧具备被供给压油的受压室45a,而在上述动作活塞46的另一侧具备内装有复位用弹簧46a的外部开放室45b。
在上述受压室45a上连接有始自上述加料泵43的压油供给路r,在始自该加料泵43的压油供给路r上设有控制来自上述加料泵43的压油供给压力的一个比例减压阀47。
上述比例减压阀47将来自上述加料泵43的供给压力作为一次侧压力,将二次侧压力供给到上述单动压力缸45,该二次侧压力设定如下。
如图3所示那样,比例减压阀47自身构成为,在不对一次侧压力减压地将全部压力供给到二次侧的全开位置a和进行减压而供给到二次侧的减压位置b之间进行切换控制。
并且,该比例减压阀47获得的二次侧的压力能够设定改变为标准压力、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其中,标准压力设定为对由上述液压马达2要返回到中立位置的倾转力矩与单动压力缸45的伸缩范围中间位置处的复位用弹簧46a的复位作用力的总和所形成的复位力进行平衡的程度的压力,最大压力超过上述复位用弹簧46a的复位作用力而将单动压力缸45的动作活塞45推入操作至收缩侧的行程端部,最小压力小于上述复位用弹簧46a的复位作用力而将单动压力缸45的动作活塞46伸长操作至伸长侧的行程端部。
(变速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泵41、以及液压马达42的动作的变速控制系统构成如下。
如图4所示那样,设有主变速杆22,其构成为被形成在驾驶部2的操纵席20的横向侧方部位的操纵面板21上的引导槽21A引导而向机体前后方向进行摆动操作。另外,在该主变速杆22上,在其把手22a的上部部位上设有手指操作式的第一按钮开关(第一操作件的一例)23,在设有上述主变速杆22的部位的横向侧方的操纵面板21上,设有第二按钮开关(第二操作件的一例)24。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主变速杆22能够在中立位置N、分开配置在其前后的前进区域F和后退区域R之间无级地变速操作,该主变速杆22的摆动动作获得的操作位置经由未图示的机械联系机构传递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改变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液压泵41的斜盘角来进行变速。
设在上述主变速杆22的把手22a上的手指操作式的第一按钮开关23与设在上述操纵面板21上的第二按钮开关24分别通过按入操作而变成开关开状态,通过再次的按入操作而变成开关关状态,如此进行择一切换操作。
这些第一、第二按钮开关23、24的操作信号被输入到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变速控制装置25,在该变速控制装置25侧,向控制液压马达42的动作的比例减压阀47的螺线管47a输出操作信号,对单动压力缸45的动作进行控制来变速操作液压马达42。
即,设在上述主变速杆22的把手22a上的手指操作式的第一按钮开关23构成用于切换操作液压马达42的高速驱动状态和中速驱动状态的第一操作件,当该第一按钮开关23被开操作时,变速控制装置25将比例减压阀47操作至全开位置a,供给加料泵43侧的常压,反抗复位用弹簧46a地将单动压力缸45操作至最收缩状态,将液压泵41操作成最高速状态。
当再次按入操作上述第一按钮开关23切换成关状态时,变速控制装置25以将比例减压阀47操作至减压位置b的方式向比例减压阀47的螺线管47a输出操作信号,设定减压的二次压力,使得单动压力缸45侧的复位用弹簧46a的复位作用力和液压马达42自身向中立复位侧的倾转力矩的总和在单动压力缸45的中间位置取得平衡。
也就是说,该第一按钮开关23构成用于将液压马达42的速度择一切换操作为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和适于田地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的第一操作件。
设在上述操纵面板21上的第二按钮开关24构成用于切换操作液压马达42的中速驱动状态和低速驱动状态的第二操作件,当该第二按钮开关24被开操作时,变速控制装置25将比例减压阀47在减压位置b操作成全开状态,将来自加料泵43侧的压油供给停止或限制为极少量。在该状态下,单动压力缸45在复位用弹簧46a的作用力与向中立复位侧的倾转力矩的作用下被操作成最伸长状态,将液压马达42操作成低速状态。
当再次按入操作上述第二按钮开关24而切换成关状态时,变速控制装置25以将比例减压阀47操作至规定的减压位置b的方式向比例减压阀47的螺线管47a输出操作信号,设定减压的二次压力,使得单动压力缸45侧的复位用弹簧46a的复位作用力和液压马达42自身向中立复位侧的倾转力矩的总和在单动压力缸45的中间位置取得平衡。
也就是说,该第二按钮开关24构成用于将液压马达42的速度择一切换操作为适于田地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和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的第二操作件。
并且,在上述变速控制装置25中,仅在上述第一按钮开关23和第二按钮开关24双方均将液压马达42操作成上述中速行驶区域的状态时,对比例减压阀47的螺线管47a输出操作信号,以执行由第一按钮开关23与第二按钮开关24实现的向高速区域侧的切换操作或者向低速区域侧的切换操作,此外的时候,也就是在上述第一按钮开关23和第二按钮开关24中的任意一个被向高速区域侧或者低速区域侧操作了的状态下,即使进行由第一按钮开关23与第二按钮开关24实现的向高速区域侧的切换操作或者向低速区域侧的切换操作,也无视之,不对比例减压阀47的螺线管47a输出切换操作信号。
因此,在上述第一按钮开关23和第二按钮开关24中的任意一个被向高速区域侧或者低速区域侧操作了的状态下,只要将该被向高速区域侧或者低速区域侧操作的第一按钮开关23或者第二按钮开关24暂时返回操作成中立状态,之后向目标的高速区域侧或低速区域侧操作即可。
当上述第二按钮开关24被切换操作成低速行驶区域时,随之从上述变速控制装置25对收割变速装置53所具备的切换阀的螺线管47a输出朝向高速侧的切换指令,使收割部3的驱动系统中的收割变速装置53被变速操作到高速侧。
来自该变速控制装置25的输出信号对压油给排用的切换阀的螺线管47a进行开/关操作,进行压油的给排,以对收割变速装置53的变速操作用压力缸(图外)供给压油而将变速齿轮(图外)操作至高速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机械的联系机构进行主变速杆22和液压泵41的联系动作、经由比例减压阀47或单动压力缸45进行各按钮开关23、24与液压马达42的联系,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构成。
例如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主变速杆22在中立位置N、分开配置在其前后的前进区域F和后退区域R之间能够进行无级变速操作,该主变速杆22的操作位置由电位计26检测,对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变速控制装置25输入上述操作位置的检测信号。
使电动式的主变速马达27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液压泵41的斜盘操作轴(未图示)联动,通过该主变速马达27变速操作液压泵41,在变速控制装置25中,基于从上述主变速杆22输入的操作位置的检测信号对电动式的主变速马达27进行正反转控制,改变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液压泵41的斜盘角而进行变速。
并且,使电动式的副变速马达28与上述液压马达42的斜盘操作轴(未图示)联动,通过设在主变速杆22的第一按钮开关23和设在操纵面板侧的第二按钮开关的操作,从变速控制装置25向电动式的副变速马达28输出控制信号,通过上述副变速马达28对液压马达42进行变速操作。
(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2)
作为按钮开关23、24,并不限于像最优实施方式所示那样每次按入操作时都切换高速和中速或者中速和低速的结构,例如还可以由各按钮开关分别构成高速用途和中速用途以及中速用途和低速用途。
(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3)
当构成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时,并不限于上述那样采用按钮开关23、24,例如还可以采用杆操作式的开关等。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至图14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1)
如图7所示那样,在由右及左的履带式的行驶装置101支承的机体的前部升降自如地支承收割部102,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具备驾驶部103,在机体的后部的左侧具备脱粒装置104,在机体的后部的右侧具备谷仓105,构成作为收割收获机一例的头部进料型的联合收割机。
如图8所示那样,在驾驶部103的下侧具备发动机106,在机体的前部的左右中央附近具备变速箱108,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连接在变速箱108的右侧部的上部。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入轴107a与发动机106的输出轴106a间具备由传动带以及张力带轮构成的张力形式的主离合器109。
如8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出轴107b被插入变速箱108,通过花键结构与低速齿轮110(传动轴112)连接,在传动轴112上固定有高速齿轮111。在输出轴113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低速齿轮114以及高速齿轮115,低速齿轮110、114以及高速齿轮111、115啮合在一起,换挡部件116通过花键结构滑动以及一体转动自由地外嵌在输出轴113上。在输出轴113和收割部102的输入轴102a间,具备由传动带以及张力带轮构成的张力形式的收割离合器117。
如图8以及图13所示那样,当使换挡部件116啮合在低速齿轮114的侧面的啮合部114a上时(低速位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出轴1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110、114以及换挡部件116在低速状态下传递至收割部102。当使换挡部件116啮合在高速齿轮115的侧面的啮合部115a上时(高速位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出轴107b的动力经由高速齿轮111、115以及换挡部件116在高速状态下传递至收割部102。如上述那样,通过低速齿轮110、114以及高速齿轮111、115、换挡部件116等,构成了自由变速成高低两级的收割变速装置118(相当于收割部用的变速装置),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传动下游侧配置有收割变速装置118。
(2)
下面就收割变速装置118的操作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在变速箱108上绕纵轴芯P1转动自由地支承有操作轴180,在变速箱108的内部,固定于操作轴180的操作臂180a与换挡部件116卡合。在变速箱108的外部,在操作轴180上固定操作板180b,在操作板180b上固定两个销180c、180d。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弯折板材而构成的托架181固定在变速箱108上,在托架181上具备两个承载部181a、181b,在托架181上具备切口部181c。操作轴180的销180c进入到切口部181c中。在托架181的承载部181a上固定缆线182的外部构件182b,缆线182的内部构件182a与操作轴180的销180c连接,缆线182的内部构件182a还与操作马达183(参照图10)连接。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在托架181的承载部181b滑动自由地插入操作杆184,操作杆184与操作轴180的销180d连接。在操作杆184的端部上固定承载部184a,在托架181的承载部181b与操作杆184的承载部184a之间具备弹簧185,通过弹簧185对操作杆184向图13以及图14的纸面左方施力。通过弹簧185以及操作杆184,操作轴180被向图14的纸面顺时针方向施力,换挡部件116被向与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啮合的一侧(低速位置)施力。
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状态为通过操作马达183返回操作了缆线182的内部构件182a的状态,为通过弹簧185以及操作杆184使换挡部件116与低速齿轮114啮合的状态(低速位置)。在该状态下,操作轴180的销180c抵接在托架181的切口部181c的一方端面上,操作轴180停止在低速位置。
如图13所示那样,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的一方构成为直立面,另一方构成为倾斜面。由此,在换挡部件116与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啮合的状态(低速位置)下,当如后述那样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液压泵107P)的输出轴107b传递前进侧F的动力时,在换挡部件116上抵接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的直立面,前进侧F的动力传递至收割部102。
当如后述那样,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液压泵107P)的输出轴107b传递后退侧R的动力时,在换挡部件116上抵接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的倾斜面,换挡部件116反抗弹簧185而从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离开,后退侧R的动力不传递至收割部102。这样,在换挡部件116与低速齿轮114的啮合部114a之间,构成了传递前进侧F的动力而不传递后退侧R的动力的单向离合器。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当通过操作马达183拉拽缆线182的内部构件182a时,操作轴180反抗弹簧185而被向图14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操作,换挡部件116与高速齿轮115的啮合部115a啮合(高速位置)。在该状态下,操作轴180的销180c与托架181的切口部181c的另一方端面抵接,操作轴180停止在高速位置。
(3)
接着,就变速箱108的传动系统(直行系统)的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8所示那样,在传动轴120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传动齿轮119,传动齿轮119与低速齿轮110啮合,换挡部件121通过花键结构滑动以及一体转动自由地外嵌在传动轴120上。在传动轴120上固定有传动齿轮122、123,在传动轴120的端部具备多板摩擦式的驻车制动器124。
如图8所示那样,通常来讲,换挡部件121与传动齿轮119啮合,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出轴1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110以及传动齿轮119传递到传动轴120。在由于故障等牵引机体时,通过使换挡部件121从传动齿轮119离开,能够在换挡部件121的位置切断右及左的行驶装置101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能够不受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阻力地牵引机体。
如图8所示那样,在传动轴126上固定传动齿轮125,传动齿轮122、125啮合。在传动轴126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右及左的输出齿轮127,在右及左的输出齿轮127的右及左侧,通过花键结构在传动轴126上滑动以及一体转动自由地外嵌右及左的啮合部128。具备右及左的车轴129,固定于右及左的车轴129的右及左的传动齿轮130与右及左的输出齿轮127啮合,在右及左的车轴129的端部上连接有右及左的行驶装置101的链轮101a(参照图7)。
如图8所示那样,在固定于传动轴126的承载部件131与右啮合部128之间装备弹簧132,在传动齿轮125与左啮合部128之间装备弹簧132,右及左的啮合部128通过弹簧132被向右及左的输出齿轮127的啮合侧施力。在右输出齿轮127与右啮合部128之间形成右油室,在左输出齿轮127与左啮合部128之间形成左油室,向右及左的油室供给动作油,由此能够反抗弹簧132地使右及左的啮合部128从右及左的输出齿轮127离开。
如图8所示那样,在右输出齿轮127与右啮合部128之间构成啮合式的右侧离合器133,在左输出齿轮127与左啮合部128之间构成啮合式的左侧离合器133。通过使右(左)啮合部128与右(左)输出齿轮127啮合,右(左)侧离合器133成为传动状态,通过使右(左)啮合部128从右(左)输出齿轮127离开,右(左)侧离合器133成为切断状态。
通过以上结构,如图8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出轴1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110、传动齿轮119、传动轴120、传动齿轮122、125、传动轴126、右及左的啮合部128、右及左的输出齿轮127、右及左的传动齿轮130、右及左的车轴129,传递到右及左的行驶装置101,机体直行。
(4)
接着,就变速箱108的传动系统(转弯系统)的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8所示那样,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在传动轴134上的传动齿轮135与右啮合部128的外周部的齿轮部啮合,在传动轴134与传动齿轮135之间具备慢转弯离合器136。慢转弯离合器136构成为摩擦多板式,被向切断状态施力,通过供给动作油而操作成传动状态,通过排出动作油而操作成切断状态。
如图8所示那样,在传动轴126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转弯离合器壳体137,固定于传动轴134的传动齿轮138与转弯离合器壳体137的外周部的齿轮部啮合在一起。转弯离合器壳体137构成为左右对称,在转弯离合器壳体137与右输出齿轮127之间具备右转弯离合器139,在转弯离合器壳体137与左输出齿轮127之间具备左转弯离合器139。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139构成为摩擦多板式,通过供给动作油来操作成传动状态。此时,在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139中,配置成摩擦板相互密合,即使排出动作油,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139也变成半传动状态。
由此,如图8所示那样,当慢转弯离合器136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传动轴126的动力经由右啮合部128、传动齿轮135、慢转弯离合器136、传动轴134以及传动齿轮138,在与传动轴126相同方向上作为比传动轴126低的速度的动力传递至转弯离合器壳体137。在慢转弯离合器136的传动状态下,当右或左的侧离合器133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或左的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在与传动轴1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126低的速度的动力传递至右或左的输出齿轮127上。
如图8所示那样,在传动轴134的左侧具备制动器140。制动器140构成为摩擦多板式,通过供给动作油而操作成制动状态,通过排出动作油而操作成解除状态。
由此,如图8所示那样,当制动器140被操作成制动状态时,经由传动轴134以及传动齿轮138,转弯离合器壳体137形成制动状态。在制动器140的制动状态下,当右或左的侧离合器133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或左的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右或左的输出齿轮127形成制动状态。
如图8所示那样,在传动轴134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传动齿轮141,传动齿轮123、141啮合,在传动轴134与传动齿轮141之间具备逆转离合器142。逆转离合器142构成为摩擦多板式,被向切断状态施力,通过供给动作油而操作成传动状态,通过排出动作油而操作成切断状态。
由此,如图8所示那样,当逆转离合器142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传动轴120的动力经由传动齿轮123、141、逆转离合器142、传动轴134以及传动齿轮138,作为在与传动轴126相反方向的动力传递至转弯离合器壳体137。在逆转离合器142的传动状态下,当右或左的侧离合器133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或左的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与传动轴126相反方向的动力传递至右或左的输出齿轮127上。
(5)
接着,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回路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1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具备液压泵107P以及液压马达107M(相当于行驶用的变速装置),通过一对油路107c连接液压泵107P以及液压马达107M。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泵107P构成为能无级地自由变速为中立位置N、前进侧F以及后退侧R,驾驶部103所具备的变速杆143(参照图10)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泵107P的斜盘经由联系连杆86机械联系,通过变速杆143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泵107P的斜盘,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操作成中立位置N、前进侧F以及后退侧R。
如图11所示那样,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入轴107a上连接加料泵144,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入轴107a驱动加料泵144,从加料泵144延伸出的加料油路145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油路107c连接,在加料油路145上具备过滤器149。在与变速箱108分开设置的油箱146和加料泵144间连接供给油路147,在供给油路147上具备过滤器148。
如图11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马达107M构成为能自由变速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以及收割倒伏剧烈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具备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马达107M的斜盘的操作压力缸156,从加料油路145分支出油路157,具备给排操作油路157的动作油来操作操作压力缸156的控制阀158。
如图11所示那样,在加料油路145上连接安全阀150,安全阀150与收容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壳体151连接。在壳体151与油箱146间连接油路152,在油路152上具备油冷却器153。在供给油路147中的加料泵144以及过滤器148之间的部分与油路152中的壳体151以及油冷却器153之间的部分间连接有油路154,在油路154上具备开闭阀155。开闭阀155被朝向关闭位置施力,构成为当油路152的压力到达规定低压时打开的先导式。
通过以上结构,油箱146的动作油经由过滤器148、供给油路147、加料泵144、加料油路145供给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油路107c,加料油路145的动作油经由油路157以及控制阀158向操作压力缸156给排操作,剩余的动作油经由安全阀150排出至壳体151。来自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各部的动作油以及控制阀158的动作油被排出至壳体151,壳体151的动作油通过油路152以及油冷却器153返回到油箱146。
此时,如图11所示那样,当由于油冷却器153的流路阻力等使油路152的压力(背压)上升超过规定低压时,开闭阀155被操作成打开位置,油路152的动作油供给至供给油路147,抑制了油路152以及油冷却器153中的压力上升。
(6)
接着,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马达107M、收割离合器17以及收割变速装置18的操作加以说明。
如图10所示那样,在变速杆143的上部的握持部143a中,在变速杆143的握持部143a的侧面部的下部具备行驶变速开关187(相当于手动操作件),在变速杆143的握持部143a的后面部的上部具备收割变速开关188(相当于手动操作件)。行驶变速开关187以及收割变速开关188构成为按钮形式,被向返回侧(突出侧)施力,行驶变速开关187以及收割变速开关188的操作信号被输入控制装置179。
如图10所示那样,操作马达83与收割离合器117机械联系,通过一个操作马达83来操作收割离合器117以及收割变速装置118。由此,借助操作马达83,显现出如下三种状态: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切断状态而收割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低速状态;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而收割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低速状态;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而收割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高速状态。
如图12所示那样,设定有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在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中通过控制装置179对控制阀158(操作压力缸156)、操作马达83进行如下操作。
移动行驶状态为这样的状态,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马达107M被操作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切断状态,收割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低速位置(相当于当设定移动行驶状态时将收割离合器操作成切断状态的操作机构)。
标准收割状态为这样的状态,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马达107M被操作成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收割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低速位置。
低速收割状态为这样的状态,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马达107M被操作成收割倒伏剧烈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收割变速装置118被操作成高速位置。
基于行驶变速开关187以及收割变速开关188的按压操作,通过控制装置179对控制阀158(操作压力缸156)、操作马达83进行如下操作。
如图12所示那样,在设定了移动行驶状态的状态下,当行驶变速开关187被按压操作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当行驶变速开关187被按压操作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这样,每当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187时,都交替设定移动行驶状态以及标准收割状态。
此时,如图12所示那样,在设定了移动行驶状态的状态下,即使按压操作收割变速开关188,也无视该按压操作,维持移动行驶状态。在通过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187而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当收割变速开关188被按压操作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相当于阻止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而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情况的牵制机构)。
如图12所示那样,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当收割变速开关188被按压操作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在设定了低速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当收割变速开关188被按压操作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这样,每当按压操作收割变速开关188时,都交替设定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
此时,如图12所示那样,在设定了低速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即使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187,也无视该按压操作,维持低速收割状态。在通过按压操作收割变速开关188而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当行驶变速开关187被按压操作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相当于阻止不经由标准收割状态而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情况的牵制机构)。
(7)
接着,就对右及左的侧离合器133(右及左的啮合部128)、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139、慢转弯离合器136、制动器140、逆转离合器142给排操作动作油的液压单元159加以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液压单元159连接在变速箱108的左侧部的下部。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入轴107a上连接液压泵160,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入轴107a驱动液压泵160,从液压泵160延伸出的油路161与液压单元159连接。
如图9所示那样,在变速箱108和液压泵160间连接供给油路162,在供给油路162上具备油冷却器163,在供给油路162中的液压泵160与油冷却器163之间的部分具备过滤器164。在供给油路162中变速箱108侧的部分和供给油路162中的油冷却器163以及过滤器164之间的部分间连接有旁通油路165,旁通油路165的流路阻力比油冷却器163的流路阻力小。
由此,如图9所示那样,存储在变速箱108中的润滑油作为动作油,分开地通过油冷却器163以及旁通油路165,合流通过过滤器164被供给到液压泵160。液压泵160的动作油经由油路161被供给到液压单元159,如后述那样从液压单元159的各部排出的动作油返回到变速箱108。
如图9所示那样,在液压单元159的内部具备右转弯控制阀167、左转弯控制阀168、第一安全阀169、卸荷阀170、第二安全阀176、比例控制阀171、转弯切换控制阀172、先导操作阀173、174。液压泵160的油路161与液压单元159连接,在连接于油路161的油路166上并列地连接有右及左转弯控制阀167、168、第一安全阀169、卸荷阀170。
如图9所示那样,右转弯控制阀167与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连接,左转弯控制阀168与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139连接。右及左转弯控制阀167、168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168a以及排出位置167b、168b的电磁操作式,被向排出位置167b、168b施力。卸荷阀170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以及排出位置170b的电磁操作式,被向切断位置170a施力。
如图9所示那样,在从右及左侧离合器133(右及左啮合部128)分支的油路175上连接第二安全阀176,在油路175上串联连接比例控制阀1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172,转弯切换控制阀172与慢转弯离合器136、制动器140以及逆转离合器142连接。比例控制阀171构成为电磁操作式,能够进行动作油的压力控制。转弯切换控制阀172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慢转弯(grand turn)位置172a、原地转弯(pivot turn)位置172b以及超原地转弯(spin turn)位置172c的先导操作式,被向慢转弯位置172a施力。此时,第一安全阀169的安全压力设定为比较高的值,第二安全阀176的安全压力设定为比较低的值。
如图9所示那样,先导操作阀173构成为将从油路175分支的先导动作油供给到转弯切换控制阀172而操作成原地转弯位置172b,先导操作阀174构成为将从油路175分支的先导动作油供给到转弯切换控制阀172而操作成超原地转弯位置172c。在液压单元159与变速箱108的连接面(对接面)上形成有排泄油路(未图示),右转弯控制阀167、左转弯控制阀168、第一安全阀169、卸荷阀170、第二安全阀176、比例控制阀171、转弯切换控制阀172、先导操作阀173、174的动作油经由排泄油路返回到变速箱108。
右及左转弯控制阀167、168、卸荷阀170、比例控制阀171、先导操作阀173、174如后述的(8)、(9)、(10)、(11)所述那样,由控制装置179操作。
(8)
接着,就由转向杆177获得的直行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7以及图10所示那样,能向右及左自由操作的转向杆177设置在驾驶部103上,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被输入控制装置179,转向杆177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直行位置N、右及左第一转弯位置R1、L1、右及左第二转弯位置R2、L2。转弯模式开关178设置在驾驶部103上,转弯模式开关178的操作位置被输入控制装置179,转弯模式开关178具备慢转弯位置、原地转弯位置以及超原地转弯位置。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与转弯模式开关178的操作位置无关,当转向杆177操作成直行位置N时,右及左转弯控制阀167、168被操作成排出位置167b、168b,卸荷阀170被操作成排出位置170b。由此,从右及左侧离合器133(右及左啮合部128)、右及左转弯离合器139排出动作油,右及左侧离合器133(右及左啮合部128)被操作成传动状态,右及左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半传动状态。通过比例控制阀171将慢转弯以及逆转离合器136、142操作成切断状态,将制动器140操作成解除状态。
如图8以及上述(3)所述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输出轴1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110、传动齿轮119、传动轴120、传动齿轮122、125、传动轴126、右及左啮合部128、右及左输出齿轮127、右及左传动齿轮130、右及左车轴129传递到右及左行驶装置101,机体直行。
(9)
接着,就由转向杆177实现的慢转弯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弯模式开关178被操作成慢转弯位置时,通过先导操作阀173、174将转弯切换控制阀172操作成慢转弯位置172a。由此,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右转弯控制阀1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向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供给动作油,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
如图8所示那样,由于左转弯离合器139为半传动状态,所以,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从左输出齿轮127以及左转弯离合器139经由右转弯离合器139传递到右输出齿轮127,在与传动轴1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126稍微低速的动力传递到右输出齿轮127上。由此,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如上述那样右转弯控制阀1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与此同时,经由比例控制阀1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172(慢转弯位置172a),动作油开始向慢转弯离合器136供给,随着转向杆177从右第一转弯位置R1向右第二转弯位置R2被操作,由比例控制阀171升压操作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作压力。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随着基于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由比例控制阀171升压操作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作压力,传动轴126的动力经由右啮合部128、传动齿轮135、慢转弯离合器136、传动轴134、传动齿轮138、转弯离合器壳体137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作为在与传动轴1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126速度低的动力传递到右输出齿轮127。
此时,如图8所示那样,成为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和来自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力同时被传递到右输出齿轮127上的状态,所以,在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超过来自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力,由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由此,在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接着,当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接近右第二转弯位置R2、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作压力成为高压时,如图8所示那样,来自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力超过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由来自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在该状态下,与由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相比,由来自慢转弯离合器136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时,右输出齿轮127以低速被驱动,机体向右慢转弯。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左转弯控制阀168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8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向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139供给动作油,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左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与此同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机体缓缓向左改变方向。当转向杆177从左第一转弯位置L1被操作成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体向左慢转弯。
(10)
接着,就由转向杆177实现的原地转弯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弯模式开关178被操作成原地转弯位置时,由先导操作阀173、174将转弯切换控制阀172操作成原地转弯位置172b。
由此,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右转弯控制阀1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向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供给动作油,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此时,由于左转弯离合器139为半传动状态,故与上述(9)同样,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如上述那样右转弯控制阀1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与此同时,经由比例控制阀1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172(原地转弯位置172b),动作油开始向制动器140供给,随着转向杆177从右第一转弯位置R1向右第二转弯位置R2被操作,由比例控制阀171升压操作制动器140的动作压力。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随着基于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由比例控制阀171升压操作制动器140的动作压力,经由传动轴134、传动齿轮138、转弯离合器壳体137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对右输出齿轮127施加制动力。
此时,如图8所示那样,成为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和来自制动器140的制动力同时被传递到右输出齿轮127上的状态,所以,在制动器140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超过来自制动器140的制动力,由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由此,在制动器140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接着,当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接近右第二转弯位置R2、制动器140的动作压力成为高压时,如图8所示那样,来自制动器140的制动力超过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由来自制动器140的制动力使右输出齿轮127形成制动状态,机体向右原地转弯。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左转弯控制阀168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8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向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139供给动作油,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左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与此同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机体缓缓向左改变方向。当转向杆177从左第一转弯位置L1被操作成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体向左原地转弯。
(11)
接着,就由转向杆177实现的超原地转弯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弯模式开关178被操作成超原地转弯位置时,由先导操作阀173、174将转弯切换控制阀172操作成超原地转弯位置172c。
由此,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右转弯控制阀1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向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供给动作油,右侧离合器133(右啮合部1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此时,由于左转弯离合器139为半传动状态,故与上述(9)同样,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如上述那样右转弯控制阀1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7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与此同时,经由比例控制阀1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172(超原地转弯位置172c),动作油开始向逆转离合器142供给,随着转向杆177从右第一转弯位置R1向右第二转弯位置R2被操作,由比例控制阀171升压操作逆转离合器142的动作压力。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随着基于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由比例控制阀171升压操作逆转离合器142的动作压力,传动轴120的动力经由传动齿轮123、141、逆转离合器142、传动轴134、传动齿轮138、转弯离合器壳体137以及右转弯离合器139,作为与传动轴126相反方向的动力被传递至右输出齿轮127。
此时,如图8所示那样,成为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和来自逆转离合器142的动力同时被传递到右输出齿轮127上的状态,所以,在逆转离合器142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超过来自逆转离合器142的动力,由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由此,在逆转离合器142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接着,当转向杆177的操作位置接近右第二转弯位置R2、逆转离合器142的动作压力成为高压时,如图8所示那样,来自逆转离合器142的动力超过来自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的动力,由来自逆转离合器142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127。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左输出齿轮127,右输出齿轮127向反方向被驱动,机体向右超原地转弯。
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当转向杆177被操作成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左转弯控制阀168被操作成供给位置168a,卸荷阀1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170a,向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139供给动作油,左侧离合器133(左啮合部1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左转弯离合器1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与此同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机体缓缓向左改变方向。当转向杆177从左第一转弯位置L1被操作成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体向左超原地转弯。
(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1)
在上述图8所示的方式中,可以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独立地在传动轴112的传动下游侧具备副变速装置(未图示)(相当于行驶用的变速装置),将副变速装置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以及收割倒伏剧烈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场合,在移动行驶状态下将副变速装置操作成高速位置,在标准收割状态下将副变速装置操作成中速位置,在低速收割状态下将副变速装置操作成低速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2)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的移动行驶状态下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泵107P操作成高速位置,在标准收割状态下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泵107P操作成中速位置,在低速收割状态下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7的液压泵107P操作成低速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3)
可以不构成为在通过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187而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使收割离合器117自动操作为传动状态,而是构成为,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的状态下,能通过与行驶变速开关187以及收割变速开关188独立的手动操作件(例如收割离合器杆)将收割离合器117操作成传动状态以及切断状态。此时,在标准收割状态下通过另外的手动操作件将收割离合器117操作成传动状态,若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187而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话,则收割离合器117被操作成切断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4)
可以代替上述的行驶变速开关187以及收割变速开关188,通过一个变速开关(相当于手动操作件)(未图示)设定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
此时,在通过变速开关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的场合,必须从低速收割状态设定标准收割状态,然后从标准收割状态设定移动行驶状态。在通过变速开关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的场合,必须从移动行驶状态设定标准收割状态,然后从标准收割状态设定低速收割状态。
行驶变速开关187以及收割变速开关188或变速开关可以不设置在变速杆143的握持部143a上,而是设置在驾驶部103的前侧部的操纵面板或横侧部的侧面板上。
(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5)
可以将上述的收割变速装置118构成为无级自由变速(例如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或带无级变速装置)。
在这样构成的场合,在标准收割状态下将收割变速装置118操作成低速位置时,将收割变速装置118构成为能够在低速位置附近无级变速成适当的变速位置。在低速收割状态下将收割变速装置118操作成高速位置时,将收割变速装置118构成为能够在高速位置附近无级变速成适当的变速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至图22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1)
如图15所示那样,在由右及左的履带式的行驶装置201支承的机体的前部升降自如地支承行驶装置202,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具备驾驶部203,在机体的后部的左侧具备脱粒装置204,在机体的后部的右侧具备谷仓205,构成作为收割收获机一例的头部进料型的联合收割机。
如图16所示那样,在驾驶部203的下侧具备发动机206,在机体的前部的左右中央附近具备变速箱208,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连接在变速箱208的右侧部的上部。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入轴207a与发动机206的输出轴206a间连接有具备张力离合器功能的带传动机构209。
如16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被插入变速箱208,通过花键结构与低速齿轮210(传动轴212)连接,在传动轴212上固定有高速齿轮211。在输出轴213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低速齿轮214以及高速齿轮215,低速齿轮210、214以及高速齿轮211、215啮合在一起,换挡部件216通过花键结构滑动以及一体转动自由地外嵌在输出轴213上。在输出轴213和行驶装置202的输入轴202a间,连接有具备张力离合器功能的带传动机构217。
如图16所示那样,当使换挡部件216啮合在低速齿轮214上时(低速位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210、214以及换挡部件216在低速状态下传递至行驶装置202,当使换挡部件216啮合在高速齿轮215上时(高速位置),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的动力经由高速齿轮211、215以及换挡部件216在高速状态下传递至行驶装置202。如上述那样,通过低速齿轮210、214以及高速齿轮211、215、换挡部件216等,构成了自由变速成高低两级的收割变速装置218。
(2)
接着,就变速箱208的传动系统(直行系统)的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6所示那样,在传动轴220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传动齿轮219,传动齿轮219与低速齿轮210啮合,换挡部件221通过花键结构滑动以及一体转动自由地外嵌在传动轴220上。在传动轴220上固定有传动齿轮222、223,在传动轴220的端部具备多板摩擦式的驻车制动器224。
如图16所示那样,通常来讲,换挡部件221与传动齿轮219啮合,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210以及传动齿轮219传递到传动轴220。在由于故障等牵引机体时,通过使换挡部件221从传动齿轮219离开,能够在换挡部件221的位置切断右及左的行驶装置201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能够不受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阻力地牵引机体。
如图16所示那样,在传动轴226上固定传动齿轮225,传动齿轮222、225啮合。在传动轴226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右及左的输出齿轮227,在右及左的输出齿轮227的右及左侧,通过花键结构在传动轴226上滑动以及一体转动自由地外嵌右及左的啮合部228。具备右及左的车轴229,固定于右及左的车轴229的右及左的传动齿轮230与右及左的输出齿轮227啮合,在右及左的车轴229的端部上连接有右及左的行驶装置201的链轮201a(参照图15)。
如图16所示那样,在固定于传动轴226的承载部件31与右啮合部228之间装备弹簧32,在传动齿轮225与左啮合部228之间装备弹簧32,右及左的啮合部228通过弹簧32被向右及左的输出齿轮227的啮合侧施力。在右输出齿轮227与右啮合部228之间形成右油室,在左输出齿轮227与左啮合部228之间形成左油室,向右及左的油室供给动作油,由此能够反抗弹簧32使右及左的啮合部228从右及左的输出齿轮227离开。
如图16所示那样,在右输出齿轮227与右啮合部228之间构成啮合式的右侧离合器233,在左输出齿轮227与左啮合部228之间构成啮合式的左侧离合器233。通过使右(左)啮合部228与右(左)输出齿轮227啮合,右(左)侧离合器233成为传动状态,使右(左)啮合部228右(左)输出齿轮227离开,由此右(左)侧离合器233成为切断状态。
通过以上结构,如图16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210、传动齿轮219、传动轴220、传动齿轮222、225、传动轴226、右及左的啮合部228、右及左的输出齿轮227、右及左的传动齿轮230、右及左的车轴229,传递到右及左的行驶装置201,机体直行。
(3)
接着,就变速箱208的传动系统(转弯系统)的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6所示那样,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在传动轴234上的传动齿轮235与右啮合部228的外周部的齿轮部啮合,在传动轴234与传动齿轮235之间具备慢转弯离合器236。慢转弯离合器236构成为摩擦多板式,被向切断状态施力,通过供给动作油而操作成传动状态,通过排出动作油而操作成切断状态。
如图16所示那样,在传动轴226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有转弯离合器壳体237,固定于传动轴234的传动齿轮238与转弯离合器壳体237的外周部的齿轮部啮合在一起。转弯离合器壳体237构成为左右对称,在转弯离合器壳体237与右输出齿轮227之间具备右转弯离合器239,在转弯离合器壳体237与左输出齿轮227之间具备左转弯离合器239。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239构成为摩擦多板式,通过供给动作油来操作成传动状态。此时,在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239中,配置成摩擦板相互密合,即使排出动作油,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239也变成半传动状态。
由此,如图16所示那样,当慢转弯离合器236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传动轴226的动力经由右啮合部228、传动齿轮235、慢转弯离合器236、传动轴234以及传动齿轮238,作为在与传动轴2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226低的速度的动力传递至转弯离合器壳体237。在慢转弯离合器236的传动状态下,当右或左的侧离合器233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或左的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在与传动轴2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226低的速度的动力传递至右或左的输出齿轮227上。
如图16所示那样,在传动轴234的左侧具备制动器240。制动器240构成为摩擦多板式,通过供给动作油而操作成制动状态,通过排出动作油而操作成解除状态。
由此,如图16所示那样,当制动器240被操作成制动状态时,经由传动轴234以及传动齿轮238,转弯离合器壳体237形成制动状态。在制动器240的制动状态下,当右或左的侧离合器233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或左的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右或左的输出齿轮227形成制动状态。
如图16所示那样,在传动轴234上相对转动自由地外嵌传动齿轮241,传动齿轮223、241啮合,在传动轴234与传动齿轮241之间具备逆转离合器242。逆转离合器242构成为摩擦多板式,被向切断状态施力,通过供给动作油而操作成传动状态,通过排出动作油而操作成切断状态。
由此,如图16所示那样,当逆转离合器242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传动轴220的动力经由传动齿轮223、241、逆转离合器242、传动轴234以及传动齿轮238,作为与传动轴226相反方向的动力传递至转弯离合器壳体237。在逆转离合器242的传动状态下,当右或左的侧离合器233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或左的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与传动轴226相反方向的动力传递至右或左的输出齿轮227上。
(4)
接着,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回路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9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具备轴向柱塞形式的液压泵207P以及液压马达207M,通过一对油路207c连接液压泵207P以及液压马达207M。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入轴207a上连接加料泵244,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入轴207a驱动加料泵244。
如图19所示那样,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油路207c上连接旁通油路283,从加料泵244延伸出的加料油路245与旁通油路283连接,在加料油路245上具备过滤器49。在旁通油路283中连接有加料油路245的部分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油路207c之间具备单向阀284以及节流部285、安全阀286,安全阀286的安全压力设定为作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整体所容许的最高压力。在与变速箱208独立设置的油箱246和加料泵244间连接供给油路247,在供给油路247上具备过滤器248。
如图19所示那样,在加料油路245上连接安全阀250,安全阀250与收容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壳体251连接。在壳体251与油箱246间连接油路252,在油路252上具备油冷却器253。在供给油路247中的加料泵244以及过滤器248之间的部分与油路252中的壳体251以及油冷却器253之间的部分间连接有油路254,在油路254上具备开闭阀255。开闭阀255被朝向关闭位置施力,构成为当油路252的压力到达规定低压时打开的先导式。
通过以上结构,油箱246的动作油经由过滤器248、供给油路247、加料泵244、加料油路245供给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油路207c,剩余的动作油经由安全阀250排出至壳体251。来自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各部的动作油被排出至壳体251,壳体251的动作油通过油路252以及油冷却器253返回到油箱246。
此时,如图19所示那样,当由于油冷却器253的流路阻力等使油路252的压力(背压)上升超过规定低压时,开闭阀255被操作成打开位置,油路252的动作油供给至供给油路247,抑制了油路252以及油冷却器253中的压力上升。
(5)
接着,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操作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泵207P构成为能够无级自由变速成中立位置N、前进侧F以及后退侧R。驾驶部203所具备的变速杆243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泵207P的斜盘经由联系连杆280机械联系,通过变速杆243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泵207P的斜盘,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泵207P操作成中立位置N、前进侧F以及后退侧R。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构成为在最低速位置L以及最高速位置H的范围内无级自由变速,具备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操作压力缸256。从加料油路245分支出油路257,在使操作压力缸256向高速侧动作的油室256a上连接油路257,具备将操作杆256向低速侧施力的弹簧256b。电磁操作形式的压力控制阀258设置在油路257中,当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上升时,操作压力缸256反抗操作压力缸256的弹簧256b向高速侧动作,当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下降时,由操作压力缸256的弹簧256b使操作压力缸256向低速侧动作。
如图18所示那样,在变速杆243的上部的握持部243a中,在变速杆243的握持部243a的侧面部的下部具备行驶变速开关281。行驶变速开关281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中立位置、上方的高速位置以及下方的低速位置的杆开关形式或者跷跷板开关形式,朝向中立位置被施力,行驶变速开关281的操作信号被输入控制装置279。具备检测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的电位计282,电位计282的检测值被输入控制装置279,显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的显示部287设置在驾驶部203上。
由此,基于行驶变速开关281的操作,通过控制装置279操作压力控制阀258,使操作压力缸256动作。
如图18所示那样,当行驶变速开关281被操作成高速位置时,通过压力控制阀258向操作压力256的油室256a供给动作油,操作压力缸256向高速侧动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被操作到高速侧。当行驶变速开关281被操作到中立位置时,此时通过压力控制阀258使操作压力缸256停止,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操作停止,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显示在显示部287中。
如图18所示那样,当行驶变速开关281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时,通过压力控制阀258从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排出动作油,操作压力缸256向低速侧动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被操作到低速侧。当行驶变速开关281被操作到中立位置时,此时通过压力控制阀258使操作压力缸256停止,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操作停止,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显示在显示部287中。
这样,能够通过将行驶变速开关281操作到高速以及低速位置,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无级地操作到高速侧以及低速侧。
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越过事前设定的低速的设定位置而被操作成高速侧时,收割变速装置218由致动器(未图示)自动操作到低速位置。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越过低速的设定位置而被操作成低速侧时,收割变速装置218由致动器自动操作到高速位置。
上述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越过低速的设定位置而被操作成低速侧、收割变速装置218被操作成高速位置的状态,与在田地收割作业中到达作物倒伏剧烈的部分的场合相对应。
(6)
接着,就对右及左的侧离合器233(右及左的啮合部228)、右及左的转弯离合器239、慢转弯离合器236、制动器240、逆转离合器242给排操作动作油的液压单元259加以说明。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那样,液压单元259连接在变速箱208的左侧部的下部。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入轴207a上连接液压泵260,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入轴207a驱动液压泵260,从液压泵260延伸出的油路261与液压单元259连接。
如图17所示那样,在变速箱208和液压泵260间连接供给油路262,在供给油路262上具备油冷却器263,在供给油路262中的液压泵260与油冷却器263之间的部分具备过滤器264。在供给油路262中变速箱208侧的部分和供给油路262中的油冷却器263以及过滤器264之间的部分间连接有旁通油路265,旁通油路265的流路阻力比油冷却器263的流路阻力小。
由此,如图17所示那样,存储在变速箱208中的润滑油作为动作油,分开地通过油冷却器263以及旁通油路265,合流通过过滤器264被供给到液压泵260。液压泵260的动作油经由油路261被供给到液压单元259,如后述那样从液压单元259的各部排出的动作油返回到变速箱208。
如图17所示那样,在液压单元259的内部具备右转弯控制阀267、左转弯控制阀268、第一安全阀269、卸荷阀270、第二安全阀276、比例控制阀271、转弯切换控制阀272、先导操作阀273、274。液压泵260的油路261与液压单元259连接,在连接于油路261的油路266上并列地连接有右及左转弯控制阀267、268、第一安全阀269、卸荷阀270。
如图17所示那样,右转弯控制阀267与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连接,左转弯控制阀268与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239连接。右及左转弯控制阀267、268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268a以及排出位置267b、268b的电磁操作式,被向排出位置267b、268b施力。卸荷阀270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以及排出位置270b的电磁操作式,被向切断位置270a施力。
如图17所示那样,在从右及左侧离合器233(右及左啮合部228)分支的油路275上连接第二安全阀276,在油路275上串联连接比例控制阀2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272,转弯切换控制阀272与慢转弯离合器236、制动器240以及逆转离合器242连接。比例控制阀271构成为电磁操作式,能够进行动作油的压力控制。转弯切换控制阀272构成为自由操作成慢转弯位置272a、原地转弯位置272b以及超原地转弯位置272c的先导操作式,被向慢转弯位置272a施力。此时,第一安全阀269的安全压力设定为比较高的值,第二安全阀276的安全压力设定为比较低的值。
如图17所示那样,先导操作阀73构成为将从油路275分支的先导动作油供给到转弯切换控制阀272而操作成原地转弯位置272b,先导操作阀274构成为将从油路275分支的先导动作油供给到转弯切换控制阀272而操作成超原地转弯位置272c。在液压单元259与变速箱208的连接面(对接面)上形成有排泄油路(未图示),右转弯控制阀267、左转弯控制阀268、第一安全阀269、卸荷阀270、第二安全阀276、比例控制阀271、转弯切换控制阀272、先导操作阀273、274的动作油经由排泄油路返回到变速箱208。
右及左转弯控制阀267、268、卸荷阀270、比例控制阀271、先导操作阀273、274如后述的(7)、(8)、(9)、(10)所述那样,由控制装置279操作。
(7)
接着,就由转向杆277实现的直行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8所示那样,能自由向右及左操作的转向杆277设置在驾驶部203上,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被输入控制装置279,转向杆277构成为能自由操作成直行位置N、右及左第一转弯位置R1、L1、右及左第二转弯位置R2、L2。转弯模式开关278设置在驾驶部203上,转弯模式开关278的操作位置被输入控制装置279,转弯模式开关278具备慢转弯位置、原地转弯位置以及超原地转弯位置。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与转弯模式开关278的操作位置无关,当转向杆277操作成直行位置N时,右及左转弯控制阀267、268被操作成排出位置267b、268b,卸荷阀270被操作成排出位置270b。由此,从右及左侧离合器233(右及左啮合部228)、右及左转弯离合器239排出动作油,右及左侧离合器233(右及左啮合部228)被操作成传动状态,右及左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半传动状态。通过比例控制阀271将慢转弯以及逆转离合器236、242操作成切断状态,将制动器240操作成解除状态。
如图16以及上述(2)所述那样,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的动力经由低速齿轮210、传动齿轮219、传动轴220、传动齿轮222、225、传动轴226、右及左啮合部228、右及左输出齿轮227、右及左传动齿轮230、右及左车轴229传递到右及左行驶装置201,机体直行。
(8)
接着,就由转向杆277实现的慢转弯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弯模式开关278被操作成慢转弯位置时,通过先导操作阀273、274将转弯切换控制阀272操作成慢转弯位置272a。由此,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右转弯控制阀2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向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供给动作油,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
如图16所示那样,由于左转弯离合器239为半传动状态,所以,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从左输出齿轮227以及左转弯离合器239经由右转弯离合器239传递到右输出齿轮227,在与传动轴2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226稍微低速的动力传递到右输出齿轮227上。由此,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如上述那样右转弯控制阀2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与此同时,经由比例控制阀2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272(慢转弯位置272a),动作油开始向慢转弯离合器236供给,随着转向杆277从右第一转弯位置R1向右第二转弯位置R2被操作,由比例控制阀271升压操作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作压力。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随着基于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由比例控制阀271升压操作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作压力,传动轴226的动力经由右啮合部228、传动齿轮235、慢转弯离合器236、传动轴234、传动齿轮238、转弯离合器壳体237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作为在与传动轴226相同方向上比传动轴226速度低的动力传递到右输出齿轮227。
此时,如图16所示那样,成为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和来自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力同时被传递到右输出齿轮227上的状态,所以,在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超过来自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力,由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由此,在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接着,当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接近右第二转弯位置R2、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作压力成为高压时,如图16所示那样,来自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力超过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由来自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在该状态下,与由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相比,由来自慢转弯离合器236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时,右输出齿轮227以低速被驱动,机体向右慢转弯。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左转弯控制阀268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8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向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239供给动作油,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左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与此同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机体缓缓向左改变方向。当转向杆277从左第一转弯位置L1被操作成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体向左慢转弯。
(9)
接着,就由转向杆277实现的原地转弯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弯模式开关278被操作成原地转弯位置时,由先导操作阀273、274将转弯切换控制阀272操作成原地转弯位置272b。
由此,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右转弯控制阀2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向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供给动作油,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此时,由于左转弯离合器239为半传动状态,故与上述(8)同样,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如上述那样右转弯控制阀2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与此同时,经由比例控制阀2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272(原地转弯位置272b),动作油开始向制动器240供给,随着转向杆277从右第一转弯位置R1向右第二转弯位置R2被操作,由比例控制阀271升压操作制动器240的动作压力。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随着基于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由比例控制阀271升压操作制动器240的动作压力,经由传动轴234、传动齿轮238、转弯离合器壳体237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对右输出齿轮227施加制动力。
此时,如图16所示那样,成为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和来自制动器240的制动力同时被传递到右输出齿轮227上的状态,所以,在制动器240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超过来自制动器240的制动力,由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由此,在制动器240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接着,当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接近右第二转弯位置R2、制动器240的动作压力成为高压时,如图16所示那样,来自制动器240的制动力超过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由来自制动器240的制动力使右输出齿轮227形成制动状态,机体向右原地转弯。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左转弯控制阀268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8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向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239供给动作油,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左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与此同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机体缓缓向左改变方向。当转向杆277从左第一转弯位置L1被操作成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体向左原地转弯。
(10)
接着,就由转向杆277实现的超原地转弯状态加以说明。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弯模式开关278被操作成超原地转弯位置时,由先导操作阀273、274将转弯切换控制阀272操作成超原地转弯位置272c。
由此,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右转弯控制阀2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向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供给动作油,右侧离合器233(右啮合部2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此时,由于左转弯离合器239为半传动状态,故与上述(8)同样,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时,如上述那样右转弯控制阀267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7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与此同时,经由比例控制阀271以及转弯切换控制阀272(超原地转弯位置272c),动作油开始向逆转离合器242供给,随着转向杆277从右第一转弯位置R1向右第二转弯位置R2被操作,由比例控制阀271升压操作逆转离合器242的动作压力。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随着基于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由比例控制阀271升压操作逆转离合器242的动作压力,传动轴220的动力经由传动齿轮223、241、逆转离合器242、传动轴234、传动齿轮238、转弯离合器壳体237以及右转弯离合器239,作为与传动轴226相反方向的动力被传递至右输出齿轮227。
此时,如图16所示那样,成为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和来自逆转离合器242的动力同时被传递到右输出齿轮227上的状态,所以,在逆转离合器242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超过来自逆转离合器242的动力,由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由此,在逆转离合器242的动作压力为低压的范围内,机体缓缓向右改变方向。
接着,当转向杆277的操作位置接近右第二转弯位置R2、逆转离合器242的动作压力成为高压时,如图16所示那样,来自逆转离合器242的动力超过来自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的动力,由来自逆转离合器242的动力驱动右输出齿轮227。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左输出齿轮227,右输出齿轮227向反方向被驱动,机体向右超原地转弯。
如图16至图18所示那样,当转向杆277被操作成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左转弯控制阀268被操作成供给位置268a,卸荷阀270被操作成切断位置270a,向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以及左转弯离合器239供给动作油,左侧离合器233(左啮合部228)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左转弯离合器239被操作成传动状态。与此同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机体缓缓向左改变方向。当转向杆277从左第一转弯位置L1被操作成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体向左超原地转弯。
(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1)
也可以不像上述那样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无级操作成高速侧以及低速侧,而是通过操作压力缸256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操作成多个操作位置(例如五个操作位置)。
此时,能够对应于驾驶者的喜好将多个操作位置任意改变及存储,能够通过操作操作开关(未图示)来选择多个操作位置中的一个。
比较事前设定的低速的设定位置和所选择的操作位置,当所选择的操作位置为比低速的规定位置速度高的高速侧时,收割变速装置218通过致动器(未图示)自动被操作成低速位置,当所选择的操作位置为比低速的规定位置速度低的低速侧时,收割变速装置218通过致动器自动被操作成高速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2)
还可以取代上述构成,通过操作压力缸256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操作成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位置、收割作业用的中速位置以及收割倒伏剧烈的作物的倒伏收割作业用的低速位置这三个位置。
此时,具备操作收割变速装置218的致动器(未图示)、能自由传动及切断传递至行驶装置202的动力的收割离合器(未图示)、操作收割离合器的致动器(未图示)、设于变速杆243的握持部243a(参照图18)的行驶变速开关(未图示)以及收割变速开关(未图示),收割变速装置218以及收割离合器的自动操作如下。
如图20所示那样,移动行驶状态、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被设定在控制装置279中。
移动行驶状态为这样的状态,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被操作成高速位置,收割离合器被操作成切断状态,收割变速装置218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标准收割状态为这样的状态,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被操作成中速位置,收割离合器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收割变速装置218被操作成低速位置。低速收割状态为这样的状态,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被操作成低速位置,收割离合器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收割变速装置218被操作成高速位置。
如图20所示那样,在设定了移动行驶状态的状态下,当行驶变速开关被按压操作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行驶变速开关被按压操作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这样,每当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时,都交替设定移动行驶状态以及标准收割状态。
此时,在设定了移动行驶状态的状态下,即使按压操作收割变速开关,也无视该按压操作,维持移动行驶状态。通过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收割变速开关被按压操作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
如图20所示那样,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收割变速开关被按压操作时,设定低速收割状态。在设定了低速收割状态的状态下,收割变速开关被按压操作时,设定标准收割状态。这样,每当按压操作收割变速开关时,都交替设定标准收割状态以及低速收割状态。
此时,在设定了低速收割状态的状态下,即使按压操作行驶变速开关,也无视该按压操作,维持低速收割状态。通过按压操作收割变速开关,在设定了标准收割状态的状态下,行驶变速开关被按压操作时,设定移动行驶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3)
在上述的构成中还可以具备以下构成。
如图18以及图21所示那样,在通过行驶变速开关281以及压力控制阀258对操作压力256的油室256a给排操作动作油的场合,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在最低压力B1以及最高压力B2的范围内被操作。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上不施加负荷的无负荷状态下,事先掌握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和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的关系(A1),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最低压力B1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斜盘)的最低速位置L对应,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最高压力B2(由安全阀250(参照图19)设定)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斜盘)的最高速位置H对应。
如图21所示那样,在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维持成规定的压力的状态(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被操作成与规定的压力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当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上施加的负荷变大时,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在负荷的作用下位移到低速侧。由此,与施加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负荷对应,事先掌握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和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的关系(A2、A3等)。
如图21所示那样,在将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维持成规定的压力的状态下,通过电位计282(参照图18)检测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判断现在的状态是基于何种关系(A1、A2、A3等)得出的,能够检测施加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负荷。还可事先掌握图19所示的安全阀286打开的负荷。
如上所述,在根据操作压力缸256的油室256a的压力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来检测施加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负荷的场合,在施加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负荷达到比安全阀286打开的负荷稍小的负荷之前,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的斜盘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当施加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负荷达到比安全阀286打开的负荷稍小的负荷时,由操作压力缸256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操作成低速侧,避免安全阀286打开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4)
还可以如图22所示那样,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液压马达207M)上连接无级变速形式的变速装置288(带式无级变速装置或螺线管铁芯式无级变速装置等)。
由此,如图22所示那样,并不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液压马达207M,而是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7的输出轴207b(液压马达207M)的动力传递给变速装置288,操作变速装置288,将变速装置288的动力从传动轴212传递至收割变速装置218以及传动轴220。
(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5)
还可以将上述的收割变速装置218构成为无级变速形式(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或带式无级变速装置、螺线管铁芯式无级变速装置等)。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3至图30对第四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1)
如图23所示那样,在由右及左的履带式的行驶装置301支承的机体的前部绕横轴芯X升降自如地支承有支承框架302,具备升降驱动支承框架302的单动型的液压压力缸303(相当于升降机构),在支承框架302上支承有收割部304。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具备驾驶部305,在机体的后部的左侧具备脱粒装置307,在机体的后部的右侧具备谷仓308,构成作为收割收获机一例的头部进料型的联合收割机。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那样,在驾驶部305中,在驾驶座席306的前方具备前面板309,从前面板309的左侧部到驾驶座席306的左侧具备侧面板310。在前面板309的中央部具备进行各种显示的液晶面板311,在前面板309的右侧部具备操作杆312(相当于升降操作件以及第一升降操作件)以及转弯状态的选择表盘318。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那样,固定于前面板309的放置台324被配置在操作杆312的后侧,落座于驾驶座席306的驾驶者能够一边将右手放置在放置台324上一边把持操作杆312的握持部312a。在侧面板310的前部具备操作行驶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的变速杆313,在侧面板310中位于变速杆313右侧的部分具备设定表盘314(相当于变更机构)。
(2)
下面,就由操作杆312进行的机体的转向操作加以说明。
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那样,操作杆312构成为可手动地在前后方向(上升位置U(图24的纸面下方)以及下降位置D(图24的纸面上方))以及左右方向(右第一及第二转弯位置R1、R2、左第一及第二转弯位置L1、L2)上自由操作,被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立位置N施力,操作杆312的操作位置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15。选择表盘318构成为可手动操作成慢转弯位置、原地转弯位置以及超原地转弯位置,选择表盘318的操作位置被输入控制装置315。
具备:能自由传动以及切断朝向右行驶装置301的动力的右侧离合器(未图示)、能自由传动以及切断朝向左行驶装置301的动力的左侧离合器(未图示)、以比左(右)行驶装置301低的速度向相同方向驱动右(左)行驶装置301的慢转弯机构(未图示)、对右(左)行驶装置301施加制动的制动机构(未图示)、向左(右)行驶装置301的相反方向驱动右(左)行驶装置301的逆转机构(未图示)。
通过将操作杆312操作成右第一及第二转弯位置R1、R2、左第一及第二转弯位置L1、L2,由控制装置315对右及左侧离合器、慢转弯机构、制动机构以及逆转机构进行以下操作。
如图25所示那样,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时,右及左侧离合器被操作成传动状态,右及左行驶装置301向相同方向按相同速度被驱动,机体直行。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右第一转弯位置R1(左第一转弯位置L1)时,右(左)侧离合器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右(左)行驶装置301形成自由旋转的状态,机体缓慢地向右(左)改变方向。
如图25所示那样,在将选择表盘318操作成慢转弯位置的状态下,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右第二转弯位置R2(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慢转弯机构动作,右(左)行驶装置301被以比左(右)行驶装置301低的速度向相同方向被驱动,机体向右(左)慢转弯。
在将选择表盘318操作成原地位置的状态下,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右第二转弯位置R2(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制动机构动作,对右(左)行驶装置301施加制动,机体向右(左)原地转弯。
在将选择表盘318操作成超原地位置的状态下,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右第二转弯位置R2(左第二转弯位置L2)时,逆转机构动作,右(左)行驶装置301被朝左(右)的行驶装置301的相反方向驱动,机体向右(左)超原地转弯。
如图25所示那样,在操作杆312的握持部312a的上部具备右转向开关316以及左转向开关317,右及左转向开关316、317的操作信号被输入控制装置315。当按压操作右转向开关316时(进行按压操作并进行返回操作时),右侧离合器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并立即被操作成传动状态,当按压操作左转向开关317时(进行按压操作并进行返回操作时),左侧离合器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并立即被操作成传动状态。
(3)
接着,就收割部304的升降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25所示那样,具备对液压压力缸303给排操作动作油的控制阀319,通过控制装置315操作控制阀319。当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时,从控制阀319向液压压力缸303供给动作油,液压压力缸303伸长动作,收割部304上升。当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下降位置时,通过控制阀319从液压压力缸303排出动作油,液压压力缸303收缩动作,收割部304下降。当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时,通过控制阀319切断动作油的给排,液压压力缸303以及收割部304停止。
如图23以及图25所示那样,具备检测支承框架302相对机体的上下角度的高度传感器320,高度传感器320的检测值被输入控制装置315,根据高度传感器320的检测值来检测收割部304相对机体的高度。在操作杆312的握持部312a的上部具备升降开关321(相当于升降操作件以及第二升降操作件),升降开关321的操作信号被输入控制装置315。
如图25所示那样,设定表盘314构成为能够手动地转动操作成关位置、第一下降限度D1、第二下降限度D2、第三下降限度D3、第四下降限度D4、第五下降限度D5、第六下降限度D6,设定表盘314的操作位置被输入控制装置315。
(4)
接着,基于图26就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相当于变更机构的停止状态)下由操作杆312进行的收割部304的升降加以说明。
在图25所示的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步骤S1),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时(步骤S2),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步骤S4),液压压力缸303伸长动作,收割部304上升。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下降位置D时(步骤S2),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下降位置(步骤S6),液压压力缸303收缩动作,收割部304下降。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时(步骤S2),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7),液压压力缸303以及收割部304停止(以上相当于控制机构以及第一控制机构)。
如图28所示那样,相对于收割部304的机械升降范围(液压压力缸303的机械伸长限度以及收缩限度的范围),设定上升限度UU1(液压压力缸303的机械伸长限度的稍下方)以及下降限度DD1(液压压力缸303的机械收缩限度的稍上方)。
此时,如图28所示那样,在右及左的行驶装置301接触在平坦且硬质的田地表面G(地面)上的状态(右及左的行驶装置301未陷入(进入)田地表面G(地面)的状态)下,下降限度DD1设定为田地表面G(地面)的下方。
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的状态下(步骤S1、S2、S4),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到收割部304达到上升限度UU1时(步骤S3),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7),收割部304停止在上升限度UU1。
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下降位置D的状态下(步骤S1、S2、S6),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到收割部304达到下降限度DD1时(步骤S5),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7),收割部304停止在下降限度DD1。
如图28所示那样,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杆312,在上升限度UU1以及下降限度DD1的第一升降范围A1(相当于控制机构以及第一控制机构)中,能够使收割部304上升及下降,能够停止在中间的任意位置。
(5)
接着,基于图26就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相当于变更机构的停止状态)下由升降开关321进行的收割部304的升降加以说明。
如图25以及图28所示那样,以与设定表盘314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对应的方式设定下降限度DD1附近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在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中,第一下降限度D1为最低位置,而第六下降限度D6为最高位置。
此时,如图28所示那样,在右及左的行驶装置301接触在平坦且硬质的田地表面G(地面)上的状态(右及左的行驶装置301未陷入(进入)田地表面G(地面)的状态)下,第一下降限度D1设定为田地表面G(地面)的下方,且设定为下降限度DD1的稍上方。
在图25所示的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步骤S1),在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或下降位置D的状态下(步骤S2),当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时(按压操作并返回操作时)(步骤S8),若收割部304位于上升限度UU1的话(步骤S9),则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下降位置(步骤S10),液压压力缸303收缩动作,收割部304下降,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出收割部304到达第二下降限度D2时(步骤S12),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13),收割部304停止在第二下降限度D2(以上相当于第二控制机构)(相当于在变更机构的停止状态下、在第一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的上方设定第二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的状态)。
此时,如图28所示那样,在右及左的行驶装置301接触在平坦且硬质的田地表面G(地面)上的状态(右及左的行驶装置301未陷入(进入)田地表面G(地面)的状态)下,第二下降限度D2设定为与田地表面G(地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田地表面G(地面)的稍上方位置)。在图26的步骤S12中,也可以将第二下降限度D2改变为第三下降限度D3或第四下降限度D4。
在通过升降开关321的按压操作使收割部304在第二下降限度D2停止之后,转移到上述(4)所述的步骤S1~S7,能够通过操作杆312使收割部304从第二下降限度D2下降到下降限度DD1,能够使收割部304从第二下降限度D2上升到上升限度UU1(以上相当于第一控制机构)。
在图25所示的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步骤S1),在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或下降位置D的状态下,当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时(按压操作并返回操作时)(步骤S8),若收割部304不位于上升限度UU1的话(步骤S9),则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步骤S14),液压压力缸303伸长动作,收割部304上升,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出收割部304到达上升限度UU1时(步骤S15),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13),收割部304停止在上升限度UU1(以上相当于第二控制机构)。
如图28所示那样,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关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在上升限度UU1以及第二下降限度D2的第二升降范围A2(控制机构以及第二控制机构)中,能够使收割部304上升以及下降。在第一以及第二升降范围A1、A2中,第一升降限度A1的上升限度UU1和第二升降范围A2的上升限度UU1一致,第二升降范围A2的第二下降限度D2位于第一升降范围A1的下降限度DD1的上方。
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收割部304上升的状态下(步骤S1、S2、S4),该状态优先而不转移到步骤S8,即使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也不进行步骤S9~S15的操作。
在步骤S9~S12中的收割部304的下降过程中,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时(步骤S11),转移到步骤S1、S2、S4,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步骤S4),液压压力缸303伸长动作,收割部304上升。然后,如上述(4)所述那样,转移到步骤S1~S7。
(6)
接着,基于图27就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状态下(相当于变更机构的动作状态)由操作杆312进行的收割部304的升降加以说明。
在图25所示的设定表盘314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状态下(步骤S1),在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时(步骤S21),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步骤S23),液压压力缸303伸长动作,收割部304上升。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下降位置D时(步骤S21),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下降位置(步骤S25),液压压力缸303收缩动作,收割部304下降。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时(步骤S21),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26),液压压力缸303以及收割部304停止(以上相当于第一控制机构)。
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的状态下(步骤S1、S21、S23),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出收割部304到达上升限度UU1时(步骤S22),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26),收割部304停止在上升限度UU1。
例如图29所示那样,在由设定表盘314设定第三下降限度D3的状态下,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下降位置D的状态下(步骤S1、S21、S25),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出收割部304到达第三下降限度D3时(步骤S24),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26),收割部304停止在第三下降限度D3。
如图29所示那样,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杆312,在上升限度UU1以及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第一升降范围A1(相当于第一控制机构)中,能够使收割部304上升及下降,能够停止在中间的任意位置。此时,通过操作设定表盘314,能够在步骤S24中选择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中的任意一个。
(7)
接着,基于图27就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状态下(相当于变更机构的动作状态)由升降开关321进行的收割部304的升降加以说明。
例如图29所示那样,在由设定表盘314设定第三下降限度D3的状态下(步骤S1),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或下降位置D的状态下,当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时(按压操作并返回操作时)(步骤S27),若收割部304位于上升限度UU1的话(步骤S28),则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下降位置(步骤S29),液压压力缸303收缩动作,收割部304下降,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出收割部304到达第三下降限度D1时(步骤S31),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32),收割部304停止在第三下降限度D3(以上相当于第二控制机构)。
在收割部304停止在第三下降限度D3之后,即使转移到上述(6)所示的步骤S1、S21~S26,也无法通过步骤S24使收割部304从第三下降限度D3下降。
在图25所示的设定表盘314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状态下(步骤S1),在操作杆312操作成中立位置N或下降位置D的状态下,当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时(按压操作并返回操作时)(步骤S27),若收割部304不位于上升限度UU1的话(步骤S28),则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步骤S33),液压压力缸303伸张动作,收割部304上升,当由高度传感器320检测出收割部304到达上升限度UU1时(步骤S34),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中立位置(步骤S32),收割部304停止在上升限度UU1(以上相当于第二控制机构)。
如图29所示那样,在将设定表盘314操作成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状态下,通过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在上升限度UU1以及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的第二升降范围A2(控制机构以及第二控制机构)中,能够使收割部304上升以及下降。
此时,通过操作设定表盘314,在步骤S31中,能够任意选择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中的一个。在第一以及第二升降范围A1、A2中,第一升降限度A1的上升限度UU1与第二升降范围A2的上升限度UU1一致,第一升降限度A1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与第二升降范围A2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一致。
在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收割部304上升的状态下(步骤S1、S21、S23),该状态优先,不转移到步骤S27,即使按压操作升降开关321,也不进行步骤S28~S34的操作。
在步骤S28~S31中的收割部304的下降过程中,当将操作杆312操作成上升位置U时(步骤S30),转移到步骤S1、S21、S23,控制阀319被操作成上升位置(步骤S23),液压压力缸303伸长动作,收割部304上升。然后,如上述(6)所述那样,转移到步骤S1、S21~S26。
(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1)
可以如下这样构成,即,代替上述图25中的升降开关321,如图30所示那样,在操作杆312的握持部312a的上部具备:只具有升降开关321的上升功能的上升开关322(相当于升降操作件以及第二升降操作件),以及只具有升降开关321的下降功能的下降开关323(相当于升降操作件以及第二升降操作件)。
此时,也可以在操作杆312以外的位置(例如前面板309或侧面板310等)上设置升降开关321、上升以及下降开关322、323。
由此,当按压操作上升开关322时(按压操作并返回操作时),进行图26的步骤S14、S15、S13以及图27的步骤S33、S34、S32,当按压操作下降开关323时(按压操作并返回操作时),进行图26的步骤S10~S13以及图27的步骤S29~S32。
(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使第一升降限度A1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与第二升降范围A2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一致,而是分别(独立)地高低改变第一升降限度A1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和第二升降范围A2的第一至第六下降限度D1~D6。
(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构成为能够一边将第一升降限度A1的上升限度UU1与第二升降范围A2的上升限度UU1维持在相同的位置上,一边进行高低改变。还可以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高低改变第一升降限度A1的上升限度UU1与第二升降范围A2的上升限度UU1。
(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4)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可以具备检测从田地表面G(地面)到收割部304的高度的高度传感器(接地雪橇形式或超声波传感器形式)(未图示),具备收割高度控制机构,其基于高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使液压压力缸303自动伸缩动作,从而将收割部304维持在距田地表面G(地面)的设定高度。
此时,在通过操作杆312、升降开关321以及下降开关323使收割部304下降之后,当进入到收割行程时,收割高度控制机构自动开始动作(例如在收割部304的前部下部具备对田地表面G(地面)的谷杆进入到收割部304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株根传感器(未图示),当株根传感器检测到谷杆时,判断为已进入收割行程)。
(8)
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其其他形式的说明如上述那样。
在收割收获机中,在将收割部定位在田地表面(田地表面稍上方的位置)的状态下,一边前进一边进行收割作业,当一次收割行程结束、机体到达田界时,使收割部大幅上升,进行田界处的转弯。当田界处的转弯结束时,使收割部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
此时,当田地表面存在凹凸时,存在收割部的末端部分(例如分禾器)突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而发生破损的情况,所以,驾驶者需要设定收割部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以便收割部的末端部分不突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中。尤其是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驾驶者需要充分注意收割部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
为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构成中,在机体的前部升降自由地具备收割部304。具备作为升降驱动收割部304的升降机构的液压压力缸303、作为被手动操作的升降操作件(第一升降操作件)的操作杆312。在设定在上方的上升限度UU1以及设定在下方的下降限度DD1的范围内,具备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其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将液压压力缸303向上升侧以及下降侧动作操作,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停止操作液压压力缸303。具备作为高低改变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DD1的变更机构的设定表盘314。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上升以及下降,能够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停止在任意位置上。此时,由于设定了下降限度DD1,所以,在由操作杆312的操作要使收割部304下降的场合,无法超过下降限度DD1地使收割部304下降。并且,能够高低改变下降限度DD1。
另外,在田地表面的凹凸较大的场合,只要将下降限度DD1设定在上方侧即可。
由此,例如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若通过操作杆312使收割部304下降到下降限度DD1的话,则可确保收割部304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所以,在之后进入了收割行程之际,能够避免收割部304的末端部分进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内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无需太多注意收割部304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
另外,在田地表面的凹凸较大的场合,若将下降限度DD1设定在上方侧的话,则例如在收割行程中,在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沿着田地表面地上升以及下降的状态下,即使由于操作杆312的操作而错误地导致收割部304大幅下降,收割部304也会停止在下降限度DD1,所以,能够避免收割部304的末端部分进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内的情况发生。
因此,在收割部304的升降结构中,例如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能够减少收割部304的末端部分进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内的情况,提高了收割收获机的收割性能。
另外,例如在收割行程中,在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沿着田地表面地上升以及下降的状态下,能够避免收割部304的末端部分进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内的情况发生,使得收割收获机的收割性能得到提高。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构成中,在机体的前部升降自由地具备收割部304。具备:作为升降驱动收割部304的升降机构的液压压力缸303;作为被手动操作的升降操作件(第二升降操作件)的、升降开关321或者上升、下降开关322、323。具备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其对液压压力缸303进行动作操作,以便在设定在上方的上升限度UU1以及设定在下方的下降限度DD1,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上升开关32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上升到上升限度UU1后停止,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下降到下降限度DD1后停止。具备作为高低改变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DD1的变更机构的设定表盘314。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上升开关32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上升到上升限度UU1后停止,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下降到下降限度DD1后停止。此时,能够高低改变下降限度DD1。
另外,在田地表面的凹凸较大的场合,只要将下降限度DD1设定在上方侧即可。
由此,例如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在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使收割部304下降到下降限度DD1停止时,可确保收割部304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所以,在之后进入了收割行程之际,能够避免收割部304的末端部分进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内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无需太多注意收割部304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
因此,在收割部304的升降结构中,例如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能够减少收割部304的末端部分进入到田地表面的凸部内的情况,提高了收割收获机的收割性能。
另外,当具有以下构成时更为有利。
将上述设定开关314构成为能够设定成动作以及停止状态。在设定开关314的停止状态下,在第一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DD1的上方,设定第二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DD1。如此构成第一控制机构,即,在设定开关314的停止状态下,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第二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DD1而停止后,能够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从第二控制机构的下降限度DD1升降到上升侧以及下降侧。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设定开关314设定成停止状态(虽存在下降限度DD1但无法高低改变下降限度DD1的状态),当将设定开关314设定为停止状态时,在第一控制机构(作为第一升降操作件的操作杆312)的下降限度DD1的上方,设定第二控制机构(作为第二升降操作件的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下降限度DD1。
另外,例如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第二控制机构(作为第二升降操作件的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下降限度DD1而停止,能够形成确保了收割部304相对田地表面的高度的状态。在之后进入了收割行程之际,能够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从第二控制机构(作为第二升降操作件的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下降限度DD1上升以及下降,能够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沿着田地表面上升以及下降。
因此,在将设定开关314设定成停止状态的状态下,例如在田界处的转弯结束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田地表面而进入下一收割行程的场合,能够通过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使收割部304下降到第二控制机构(作为第二升降操作件的升降开关321或者下降开关323)的下降限度DD1而停止,通过操作杆312的操作使收割部304沿着田地表面上升以及下降,能够顺畅地转移到收割行程,从而提高了收割收获机的收割性能。
最后,为了容易与附图进行对照而在权利要求书中插入了附图标记,但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

收割收获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收割收获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收割收获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割收获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割收获机.pdf(8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割收获机,其操作件除了能够选择路上用高速行驶区域或适于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之外还能够选择适于倒伏茎杆收割作业的低速行驶区域,误操作的可能性小,配设空间小即可。在该收割收获机中,将构成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的液压泵(41)和液压马达(42)都构成为可变容量型,在液压马达(42)的速度控制区域中设定适于路上行驶的高速行驶区域、适于田地中的竖立茎杆收割作业的中速行驶区域、速度比中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