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育珠方法属于一种珍珠养殖方法。 稀土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是稀土应用的一个新领域,而中国是第一个把稀土作为商品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这些年来稀土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到林业、畜牧业与渔业,但尚未见到有关稀土养殖珍珠的报导。
常规的育珠方法,仔、小蚌的生长速度慢,培育时间长,2~3年才达8cm;珠质分泌慢,珍珠产量低,每只3克左右,周期长达36个月;珠质低,优级珠不到28%。
本发明旨在探索稀土应用的新领域,并使珍珠养殖在产量与质量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珍珠养殖的各个时期,用适当浓度的稀土溶液处理仔、小蚌,细胞小片与怀珠母蚌;培育仔、小蚌,则在育蚌的营养土中添加200~300ppmRE,或在养殖仔、小蚌的水体中泼洒0.1~0.2ppmRE;对细胞小片和伤口,则用500~1000ppm稀土生理盐水溶液浸泡细胞小片以及冲洗手术伤口;养殖怀珠母蚌时,可采用注射或浸泡及泼洒等方法,注射即从蚌的斧足沟中注射稀土生理盐水溶液,用量为2~10mgRE/kg蚌,时间为每月一次,浸泡即用80~500ppm稀土液浸泡洗净的母蚌,用量为2kgRE/kg蚌,浸泡时间为每月一次,每次2小时,泼洒即向育蚌水体泼洒稀土溶液,使稀土浓度为0.2~0.3ppm,时间为每月1~2次。
下面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稀土对河蚌体内某些酶如DNA酶类等有激活作用,可加速Ca++的转动以及替代Ca++的作用,因而可促进仔、小蚌的生长,珠囊的形成,珠质的分泌及色泽地改善,缩短珍珠生长周期,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培育仔、小蚌时,按常规的养殖方法进行,只需在营养土中添加200~300ppmRE,或在养殖仔、小蚌的水体中泼洒0.1~0.2ppmRE,泼洒RE的水质要求PH<7.5,透明度大于35cm,泼洒在6~10月份晴朗天气进行,时间在上午8~10时,每月1~2次。
处理细胞小片时,在0.5%的生理盐水中加入RE,使之含RE500~1000ppm,然后用此液在分离外套膜手术时浸泡细胞小片,手术完成后用此液冲洗伤口。
在养殖怀珠母蚌时,可采用注射方法处理,先用0.5%生理盐水配制成5000~50000ppm的稀土溶液,然后把蚌撑开加塞,从斧足沟中注射稀土生理盐水溶液0.5~1ml,(以每公斤蚌2~10mgRE计),在6~9月份每月注射一次;浸泡方法处理怀珠母蚌时,先用PH6.5~7.0清水配制成80~500ppm的稀土液,把洗净的母蚌放入上述配成的二倍蚌重的稀土液中,浸泡时间为每次2小时,6~9月份,每月浸泡一次;还可采用向放养怀珠母蚌的水体泼洒稀土溶液的方法,先用PH6.5~7的清水配制成10万ppm左右的稀土母液,泼入池中的稀土母液的量使水池中的稀土浓度为0.2~0.3ppm,泼洒一般在6-10月份晴朗天气的上午8~10时进行,泼洒时要求水质PH6.5~7.5,水不浑浊透明度大于35cm,泼洒每月1~2次。处理怀珠母蚌时,用注射法和浸泡法中一种与泼洒法结合使用。
在上述珍珠养殖的各个时期采用稀土处理后,小蚌的生长速度加快30~60%,当年60%的蚌可达6cm,育珠周期缩短50%,育珠16个月50%可达5.9g/只,珍珠产量提高20~90%,最大产珠为22.5g/只,平均8.98/只,优级珠比例达48%以上,比原来优级珠比例28%提高20个百分点,投产比提高到1:5~20。
本发明利用原有的育珠技术和设备养殖珍珠,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且育珠周期缩短,珍珠产量与质量有一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育珠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实施例:
幼、小蚌培育阶段,把拌有200ppmRE的营养土,按常规方法放入吊养盘中,加入7月份刚出池的0.2cm左右蚌仔,密度为2.5只/cm2,养殖20~30天,8月,仔蚌长约2cm,分盘,盘中同样加有上述营养土,密度0.8只/cm2,养殖20~30天,9月份幼蚌长3~4cm,分盘,盘中同样加入上述营养土,密度0.3只/cm2,养殖30~40天,10月份幼蚌达5.5~6.5cm,然后再分盘,密度0.12只/cm2,笠年四月,30%以上仔蚌达8cm。
细胞小片和伤口的稀土处理:
在0.5%的生理盐水中加入RE,使之含RE550ppm,然后用此液在分离外套膜手术时浸泡细胞小片,手术结束后又用此液冲洗伤口。1990~199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成珠率达97%,伤口的愈合时间和珠质的始泌期提前7天,养殖16个月后,每只蚌的产珠量达5.7g/只,比对照(3.0g/只)高90%。
怀珠母蚌养殖阶段:
用PH6.5~7的清水配制成170ppm的稀土液,用量为蚌重的二倍,把洗净的蚌投入其中,浸泡2小时,每月浸泡一次;同时在放养母蚌的水体中泼洒稀土液,浓度为0.2~0.3ppm,泼洒每月一次。
在1990年6~9月,1991年6~8月上述处理的试验表明,产量比对照高30~90%,质量提高8~20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