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 液体容器制造方法的金属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器,一种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及一种用于液体容器制造方法的金属模具。尤其是,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多层液体容器,即该多层液体容器通过吹塑模制工艺制成,并且带有一个液体流出口,该液体流出口被连接在一个外部物体的入口上,来向该外部物体供送液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多层液体容器的方法;并且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多层液体容器的方法的金属模具。
技术背景
近年来,通过吹塑模制工艺制成的多层容器已经被用作许多领域中的液体容器。吹塑模制工艺是一种制造方法。在吹塑模制工艺中,通过挤压成形操作将热塑性树脂制成一个管状型坯;型坯被金属模具从垂直于该型坯轴线的方向上夹持在金属模具中间,来将管状型坯加工成一个袋子;然后,将空气吹入该袋状型坯中将该型坯发生膨胀,以便膨胀的型坯的侧壁被压靠在金属模具地内表面上,不留缝隙。
当利用一种基本的吹塑模制方法来制造容器时,会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状型坯的两个端部之一或者两个端部上形成一个被称作夹紧部分(pinch-offportion)的部分,在该夹紧部分处,相互正对的型坯侧壁部分中的一个与该型坯侧壁的其它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被焊接在一起。当焊缝非常脆弱时,在外界冲击或者类似操作作用下,该容器会沿着焊缝发生开裂。从而,尤其是当其中盛装有墨水,化学制剂或者类似物料时,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非常需要焊缝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性和防渗漏性。
参照附图1,附图标记100指代的是利用吹塑模制工艺制成的一个常规液体容器(在下文中被称作吹塑模制容器)。在该容器100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该液体容器100上夹紧部分101处的焊缝的牢固性,夹紧部分101被允许向外突伸出来,以便增大该夹紧部分的焊接表面。
还是参照附图1,吹塑模制容器100是一个多层容器,并且通常包括有一个外层100a,一个中间层100b和一个内层100c。这种类型的多层容器焊缝的牢固性不仅决定于容器侧壁中两个相邻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而且决定于内层100c上的两个正对部分是如何相互焊接在一起的。因此,通过简单地使得夹紧部分101向外突伸出来,就使得该夹紧部分处的中间层100b和内层100c的所述部分能够在实际上从该夹紧部分的基部至该夹紧部分的顶端部保持厚度相同。从而,通过简单地使得夹紧部分向外突伸出来虽然能够增大焊接表面,但是却不能够增大焊缝的强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推出了诸如在附图3中所示容器110的吹塑模制容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JP-7-88943)。
在前述提案中,吹塑模制容器110的夹紧部分111具有两个凹槽112和113,它们位于夹紧部分111的相对侧面上,并且沿该夹紧部分111的高度方向相互交错排列。凹槽112和113均形成于利用一个两半式模具通过吹塑模制工艺成形容器110的时候,其中所述两半式模具具有一个从对应于容器110上夹紧部分111的部分上突伸出来的突出部。更具体地说,所述模具中左半模具上的突出部和右半模具上的突出部在夹紧部分111的高度方向上交错排列。从而,随着所述模具中的左半模具与右半模具被相互夹靠在一起,中间层110b和内层110c被向上推压,增大用于将外层110a上的左侧部分与右侧部分相互焊接在一起的焊接表面。
正如通过前面描述所能够明白的那样,根据前述提案,通过吹塑模制工艺制成的多层液体容器上的焊缝的牢固性,就抗冲击性和防渗漏性而言,通过使得所述夹紧部分向外突伸出来而得以增强。
为了提高多层容器中焊缝的牢固性,在此还推出了另外一种提案(日本已公开的专利申请JP-5-310265)。该提案涉及这样一种吹塑成型的多层液体容器,即该液体容器具有一个在外力作用下基本上不发生形变的外层,和一个在压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的内层。另外,在该提案中,夹紧部分受迫向外突伸出来,用以增大该夹紧部分中内层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接表面。
但是,在前述的两个提案中夹紧部分均受迫从液体容器的外表面向外突伸出来。从而,容器上突伸出来的夹紧部分会妨害该容器的使用寿命,有时还会阻止容器正常操作。另外,如果一个容器上夹紧部分的位置与该容器上供消费者直接用手握持的部分相重合,那么该容器将很难被握持住,并且还有可能对消费者的手造成伤害。还有,就外形而言,也不希望存在所述突伸出来的夹紧部分。
就一个其中的多个层可以被分离开的容器而言,由于该容器中的外层和内层可以相互分离开,因此即使当通过使得夹紧部分向外突伸出来而增大内层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接表面时,就抗冲击性和防渗漏性而言,焊缝的牢固性也不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液体容器,即就实用而言,该液体容器中的夹紧部分不会从该液体容器的外表面上向外突伸出来,该液体容器通过吹塑模制工艺制造而成,并且在抗冲击性和防渗漏性方面优越于常规的吹塑模制容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前述液体容器的方法,和一种用于这种制造方法的金属模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特色的方面,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一个用于构成该容器外壁的外壳体;一个用于构成该容器内壁的柔性内袋,该内袋的形状实质上与外壳体的内部空间相同,用于盛装液体并且能够与外壳体发生分离;和一个或者多个夹紧部分,在该夹紧部分中,内壁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缝被夹持在外壁的正对部分之间,其中所述内壁带有这样一对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大于其周围的区域。并且被定位成对内壁的焊缝进行夹持,并且在内壁的外表面与外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一个气隙。
利用在外壳体与内袋之间具有气隙的这种结构,就一个液体容器中的夹紧部分而言,当该液体容器经受外部冲击时,所述气隙作为一个缓冲器。另外,内壁的较厚区域作为一个加强梁(a reinforcememt beam),用于防止内壁上的焊缝滑脱所述夹紧部分,从而防止内袋发生不规则的形变。因此,冲击力难以传递到内袋上,并且从而能够防止夹紧部分遭受损坏。
另外,利用这样一种结构,即利用气隙作为缓冲器,再无需从液体容器的外表面上制成向外突伸出来的液体容器夹紧部分,从而能够获得这样一种容器,即该容器的夹紧部分实质上与其邻接部分相平齐。
另外,通过在一个容器的夹紧部分增大该容器外壳体的厚度,不仅能够增加外壳体的强度,而且能够增大夹紧部分中内袋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接表面,增加内袋上焊缝的牢固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有特色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一个用于构成该容器外壁的外壳体;一个用于构成该容器内壁的柔性内袋,该内袋的形状实质上与外壳体的内部空间相同,用于盛装液体并且能够与外壳体发生分离;和一个或者多个夹紧部分,在该夹紧部分中,内壁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缝被夹持在外壁的正对部分之间;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该步骤中准备一个金属模具,第一型坯及第二型坯的步骤,其中所述金属模具的内表面形状实质上与所需液体容器的外表面形状相同,所述大致呈圆柱形的第一型坯的直径小于模具的直径,并且被制成所需液体容器的外壁,所述第二型坯的直径也小于模具的直径并且被制成所需液体容器的内壁;第二步骤,在该第二步骤中,随着利用两个半模来对第一和第二型坯进行夹持,由树脂制的第一型坯的一部分和树脂制的第二型坯的一部分所形成的组合体被压入到两个半模之间的空间内,其中两个半模对应于所需液体容器的夹紧部分;及第三步骤,在该第三步骤中将空气吹入第二型坯的内部空间内,来使得第一和第二型坯发生膨胀,以便该第一和第二型坯的延展壁在形状上与模具的内表面相一致,同时第一和第二型坯,也就是说外壁和内壁分别能够被相互分离开;及第四步骤,在该第四步骤中内壁与外壁相互分离开来,在夹紧部分的邻接处形成气隙。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有特色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吹塑模制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金属模具,该金属模具由左半模与右半模组合而成,其中该金属模具中对应于容器上夹紧部分的左半模,和该金属模具中对应于容器上夹紧部分的右半模,均具有一个对应于夹紧部分的型坯施压部分,用于对树脂制的型坯的一部分进行夹持,来随着金属模具中的左半模和右半模被夹持在一起,将型坯中所述部分的一部分压入模具中,并且所述金属模具中对应于容器上夹紧部分的左半模,和所述金属模具中对应于容器上夹紧部分的右半模被构造成能够在该金属模具中的左半和右半模被夹持在一起之后留下一个小的间隙。
同样,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多层吹塑模制工艺”意思是指所谓的共挤式多层吹塑模制工艺,在该工艺中通过共挤操作挤压出的一个多层型坯被夹持在一个多件式模具中,并且通过将高压流体导入该型坯中而使得其发生膨胀。
另外,词语“液体”用于包括溶胶及普通的液体。
通过下文中结合所附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性及优点将会变得更清楚明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通过利用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吹塑模制方法所制成的液体容器示例上夹紧部分及该夹紧部分的邻接部的剖视图。
附图2是通过利用另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吹塑模制方法所制成的液体容器示例上夹紧部分及该夹紧部分的邻接部的剖视图。
附图3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墨水容器实施例的粗略透视图。
附图4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的剖视图,剖面穿过该容器上的焊缝。
附图5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上夹紧部分及该夹紧部分的邻接部的剖视图,剖面垂直于该容器上夹紧部分的长度方向。
附图6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上换气孔及该换气孔邻接部的剖视图,剖面穿过该换气孔的轴线。
附图7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上夹紧部分及该夹紧部分邻接部的剖视图,用于描绘在该墨水容器遭受外力时所述夹紧部分处所产生的反应。
附图8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第二实施例的粗略透视图。
附图9是附图8中所示液体容器上夹紧部分及该夹紧部分的邻接部的剖视图,剖视面垂直于该夹紧部分的长度方向。
附图10是附图8中所示墨水容器上夹紧部分的剖视图,以及用于成形该墨水容器的金属模具中对应于该夹紧部分的那部分的剖视图,用以描绘出用于制造该墨水容器的方法,附图10(a)和10(b)分别示出了在模具夹持过程中的夹紧部分,和夹持模具完成之后的夹紧部分。
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附图3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墨水容器的粗略透视图,而附图4则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中的墨水容器1是一个近似于呈多边形柱状的中空容器(对应于边棱和顶点的部分经过倒圆处理)。该容器带有一个从该墨水容器的一个端部上向外突伸出来的墨水出口4,和一个从另一端部上突伸出来的握持部3(knob)。该容器被可取出地安装在一个支座(未图示)内。墨水出口4带有一个柱塞(未图示),用于对内部12进行气密性封闭,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随着该墨水容器1被安装在支座内,支座上的连接部分与内袋12的内部区域通过柱塞连接起来,以便该墨水容器1中的墨水可以通过连接部分得以消耗。握持部3是当需要将墨水容器1从支座中取出时,用户用手进行握持操作的位置。
参照附图4,墨水容器1通过多层吹塑模制工艺制成。并且,具有一个用于构成该墨水容器1的外壁的外壳体11,和一个用于构造该墨水容器1的内壁的内袋12。当完成发生膨胀时,内袋12的形状及体积与外壳体11的内部空间相同或者近似。
内壁(内袋)12是柔性的,并且可以与外壁(外壳体)11分离开来。因此,随着盛装墨水部分,也就是说内袋12的内部区域中的墨水被排出,内袋12将会在不会造成外壳体11发生形变的条件下发生形变。内袋12被构造成能够使得近似于呈多边形柱状的内袋12的侧壁上的各个部分,从中心部朝向边缘处逐步变薄,用以使得侧壁上各个部分中的拐角部分(可以经过倒圆处理)的厚度小于侧壁上各个部分中心部的厚度;换句话说,内袋12的侧壁上的各个部分略微朝向该内袋12的内部发生隆起。内袋12的侧壁上各个部分隆起的方向与侧壁上各个部分形变的方向相同。因此,用于内袋12的这种结构能够有助于盛装墨水部分发生形变;尤其是,在喷墨领域中,其有助于随着液体从盛装墨水部分排出,在墨水出口4处保持最佳的负压值,正如在日本已公开的专利申请JP-9-267483中所描述的那样。顺便说一下,附图4主要用于示出所述墨水容器的层压结构,而并非示出该墨水容器1的侧壁上多个薄层之间实际的厚度关系。
墨水容器1还带有一个换气孔14,该换气孔14位于该墨水容器1中夹紧部分13的一个端部的下方,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该换气孔14是外壳体11与内袋12之间的间隙。利用这种结构的换气孔14,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该换气孔14而被导入外壳体11与内袋12之间,以便随着盛装墨水部分中的墨水被消耗掉,内袋12能够很容易地发生形变。
内袋12是一个具有三个薄层的层压袋,从内至外依次为液体接触层12c,弹性控制层12b,及气体阻隔层12a。液体接触层12c对墨水具有抵抗力,而气体阻隔层12a则在防止气体渗透方面具有优越性。这三个薄层就功能而言相互独立,但是被相互粘结在一起。只要周围温度能够保持在墨水容器1通常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弹性控制层12b的弹性将在实质上保持恒定。从而,只要墨水容器1被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使用,内袋12的弹性将由弹性控制层12b而在实质上保持恒定。只要由液体接触层12c构成内袋12的最内层,那么弹性控制层12b与气体阻隔层12a的位置就可以互换;弹性控制层12b和气体阻隔层12a可以分别构成最外层和中间层。
由于内袋12被如前所述那样进行构造,所以内袋12能够令人满意地呈现出液体接触层12c,弹性控制层12b及气体阻隔层12a的各自功能。换句话说,通过这种仅由少数的几个功能性薄层所形成的结构,就能够防止内袋12的弹性及类似性能由于周围温度的变化而遭受严重影响。
在用于内袋12的材料方面,聚丙烯被用作用于液体接触层12c或者最内层的材料;环状油酸甘油酯的共聚物(copolymer of cyclic olein)用作用于弹性控制层12b或者中间层的材料;而EVOH(经过皂化的EVA(乙烯与乙烯乙酸酯的共聚物)(copolymer of ethylene and vinyl acetate))用作用于气体阻隔层12a或者最外层的材料。至于用于外壳体11的材料,可以利用聚丙烯,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与用于所述内袋12最内层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与外壳体11和内袋12之间的粘结强度(剥离强度)相比,内袋12的三个薄层中相邻两个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足够大。从而,当墨水容器1处于使用状态时,外壳体11与内袋12能够很容易地相互分离开来,但与此同时内袋12中的薄层之间却不会发生相互分离。
由于墨水容器1如前所述那样通过多层吹塑模制工艺制成,因此该容器1具有两个夹紧部分13,一个位于墨水出口4的旁侧,另外一个位于握持部3的旁侧,或者说位于与墨水出口4相对的侧面上。参照附图4,夹紧部分13中的一个从握持部3的一部分上,或者就墨水容器的插入方向而言从墨水容器1的后端部上,朝向该墨水容器1的底部进行延伸。另外一个夹端部分13,或者说位于墨水出口4旁侧的夹紧部分未在附图4中示出。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5对夹紧部分13的结构进行描述,其中附图5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1上夹紧部分的剖视图,剖视面垂直于该夹紧部分13的长度方向。
正如在附图5中所示出的那样,夹紧部分13的顶端未从其邻接部上突伸出来,而是在实质上与墨水容器1的外表面相平齐。使得夹紧部分13与其邻接部相平齐改善了该墨水容器1的易操作性;使得墨水容器1更易于握持。这样还能够防止发生安全问题;其能够防止人手被夹紧部分13划伤。另外,使得夹紧部分与其邻接部相平齐防止了该夹紧部分对墨水容器1的外观造成不利影响。
前述结构可以利用金属制成的液体容器模具来得以实现,由于用于夹持一部分树脂制的型坯的储腔与夹紧部分相对应,因此该模具中没有凹槽。更具体地说,随着将金属模具的两半模具相互夹持在一起而使得用于制成墨水容器1的型坯被夹持在分体式金属模具之间,通过将型坯上未能够进入前述树脂储腔内的那部分压入金属模具的两半模具上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正对部分之间的前述微小间隙内,该型坯上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那部分被推压入模具的内部空间中。从而,外壳体11和内袋12的侧壁被制得较厚,在墨水容器1中的液体接触层12c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缝的两侧,形成一个向内隆起的部分21(外壳体11)和一个向内隆起的部分22(内袋12)。
与此同时,参照附图10,对用于形成隆起部21和22的工艺进行描述。附图10是在墨水容器1的模制过程中该墨水容器1与金属模具上关键部分的剖视图,用以描绘出用于制造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1的方法,附图10(a)和(b)分别示出了对模具进行夹持各个过程中和完成对模具进行夹持之后的夹紧部分。正如在附图10(a)中所示出的那样,金属模具30包括有左半模和右半模。该金属模具30的左半模上与夹紧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带有一个隔腔30b(dam),该隔腔30b用作一个型坯夹紧部分,来对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制成的型坯40进行挤压,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所述型坯呈圆柱状,并且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制成。具有一个即将被制成外壁的树脂层11,或者说外壳体11,和即将被制成内袋12的各个薄层的树脂层12a-12c。这些树脂层11和12a-12c均同轴。当利用金属模具30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对型坯40进行夹持时,首先,该型坯40在左半模上的突出部30a和右半模上与突出部30a相对应的部分30d共同作用下被夹持。随着金属模具30被夹持在一起,型坯40中的部分40a,也就是说未能够进入到树脂储腔30e中的那部分型坯,被推压到隔腔30b中,其中所述树脂储腔30e是相对于突出部30a与部分30d顶端部的连线位于模具30外侧面上的敞口区域。在该工艺进行的过程中,随着突出部30a与部分30d之间间隙的缩小,隔腔30b内的树脂部分40a受到挤压,朝向金属模具的内部部分移动,沿附图中箭头标记所指示的方向(从外壳体的外侧面至内袋的内侧面)进入到用于成形夹紧部分的区域内。
接着,参照附图10(b),在完成对模具30的夹持操作,并且接着利用诸如空气这样的流体,使得所述型坯发生膨胀之后,由该型坯40中部分40a上的部分所形成的外壳体隆起部21和内袋隆起部22均被压入模具30的内部空间中。在附图10(b)所示出的状态中,型坯40上已经被挤压到空间30f内但仍位于空间30f内的部分,被连接到所述部分40a上位于夹紧部分13中的部分上,和所述部分40a上位于隔腔30b中的部分上。部分40a上的这些部分,或者说飞边,在将墨水容器1从模具30中取出之后,通过去除飞边操作而去除掉。在去除飞边工艺中,以外壳体的外表面为基准来去除飞边,以便夹紧部分13在实质上与其邻接部相平齐,并且使得内壁上正对部分之间的焊缝被局部暴露出来。当成形后面所描述的间隙时,焊缝的这种暴露是有益处的。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模具30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在对模具30进行夹持操作结束时,除了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部分之外,该模具30的左半模和右半模相互贴合,沿分界线不留间隙,其中在所述夹紧部分13处用于将型坯夹断。这种结构能够在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位置处,在模具30的左扇模具与右扇模具之间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30f。换句话说,在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位置处,模具30的左半模与右半模不会相互接触;在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位置处在夹紧部分13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微小间隙是所希望的。这是因为下述原因,也就是说,通过形成间隙30f,能够确保前述树脂部分40a被部分地并且连续地推入到模具30内部,直至完成对模具30的夹持操作。从而,不会发生在对模具30进行夹持操作结束时,有大于隔腔容积的树脂材料被夹持在该隔腔30b中。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外壳体上的隆起部21和内袋上的隆起部22的厚度决定于部分40a,也就是说,用于将型坯夹断的区域中的型坯部分的量,以及处于塑性状态下的型坯材料的粘性和弹性。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增大隆起部21和22的厚度,假设所使用的树脂保持相同的粘性和弹性,那么可以通过增大突出部30a突伸出来的距离来增加用于推压到隔腔30b内的树脂的量,或者减小隔腔30b的容积来使得更多的树脂流入到金属模具30中。
至于突出部30a的构造,只要该突出部30a能够以某种方式约束一定量的树脂防止其进入到敞口的间隙30f中,并非必须局限于前述形式。更具体地说,参照附图10(b)中的剖视图,所必需的是在完成对金属模具30进行夹持操作之前突出部30a与部分30d顶端部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该模具30的左半模与右半模上相互正对部分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正对部分用于模制墨水容器1上的夹紧部分。
另外,作为一个树脂施压部分(挤压部分)的隔腔30b仅能够将模具30外侧的型坯树脂部分推压到该模具30的内部空间中,在该内部空间中成形所述夹紧部分13。更具体地说,替代所述结构的突出部30a,模具30的左半模和右半模上对应于夹紧部分13的那部分可以增大厚度,并且被加工成在完成对模具30的夹持操作之后在两半模之间留有一个间隙,该间隙如同本实施例中的间隙那样向外连通位于所述模具30外侧面上的敞口式树脂储腔。但是,由于这样结构突出部能够确保树脂被推压到金属模具的内部空间中,所以最好设置一个诸如本实施例中的突出部那样的突出部,以防止树脂进入到树脂储腔中。
正如前述那样,外壳体11和内袋12能够相互分离开来。换句话说,外壳体11和内袋12没有被相互焊接在一起,因此,内袋12上位于夹紧部分13中的部分通过被夹持在外壳体11上的两个隆起部21之间而被夹持在夹紧部分13中。由于内袋12被外壳体11上的隆起部21所夹持,因此虽然外壳体11与内袋12没有被焊接在一起,内袋12上位于夹紧部分13中的部分也无法从外壳体11上分离开来。另外,由于墨水容器1被构造成难以使得内袋12从外壳体11上分离开来,所以内袋12和外壳体11必需暂时相互分离开来,以防止内袋发生不规则形变。
参照附图6,换气孔14(附图4)通过将外壳体11从内袋12上分离开来而形成。但是,该换气孔14的尺寸,也就是说外壳体11与内袋12相互分离开的面积,与整个夹紧部分13面积之比非常小。因此,由于换气孔14的存在对外壳体11对内袋12的夹持作用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通过使得内袋12在夹紧部分13处隆起而使得液体接触层12c,弹性控制层12b及气体阻隔层12a更厚,也增大了内袋12在夹紧部分13基部处的强度。另外,通过使得内袋12在夹紧部分13处隆起,增大了内袋12侧壁在夹紧部分13中的正对部分之间的焊接表面,增强了最终焊缝的牢固性。根据由本发明的发明人所进行的试验研究,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前述效果,所希望的是内袋12上的隆起部22的厚度为内袋12上除两个隆起部22之外的平均厚度的1.5至4.0倍。
还有,在外壳体11上的隆起部21与内袋12上隆起部22之间形成有一个空腔或者气隙20a。但是,在这里所希望的是在内袋12上的隆起部22外表面与外壳体11的相应内表面之间存在一个气隙。换句话说,外壳体11上是否存在有隆起部22并非必要条件。
形成这种气隙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1)从容器的外侧面上沿垂直于容器表面的方向挤压夹紧部分,或者说在夹紧部分上施加压力;(2)通过经由形成在外壳体上的换气孔将周围空气导入到内袋与外壳体之间,使得内袋与外壳体在夹紧部分处暂时分离开,来使得周围空气在最佳位置进入到夹紧部分中;(3)通过直接挤压或者直接将压力施加到墨水容器上使得该墨水容器产生形变,来使得周围空气进行到夹紧部分中。
接下来,参照附图7,将对所述气隙20a的功能进行描述。附图7是附图3中所示墨水容器上夹紧部分的剖视图,用于示出由于该墨水容器遭受外部冲击而在夹紧部分上产生的反应。
由于墨水容器1遭受到外部冲击,比如,随着该容器1下沉,下落所产生的冲击力被从外壳体11传递到内袋12上。由于在外壳体11与内袋12之间存在有气隙20a,在夹紧部分13基部的两侧,气隙20a扮演一个缓冲器的角色,用于吸收冲击力,从而随着冲击力被传递到内袋12上,减小该冲击力的大小。
另外,在夹紧部分的各个侧面上均具有气隙20a。从而,随着冲击力被传递到内袋12上,该内袋12能够根据冲击力的方向而向左,向右或者同时向左、右方向偏斜,以吸收冲击力,正如附图7(a)和(b)所示那样。从而,就在内袋12的焊缝上所产生的效果来看,冲击力得以减小。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对夹紧部分13造成被坏,比如撕裂开夹紧部分13,而使得墨水从夹紧部分13处渗漏出来。
另外,外壳体11与内袋12可以被相互分离开来。从而,随着冲击力的施加,在外壳体11与内袋12之间瞬时形成一个气隙20b,但在形成气隙20b的区域。内袋12仍旧被夹持在外壳体11上的隆起部21之间。在存在有气隙20b的过程中,施加到外壳体11上的冲击力在实质上由气隙20b所阻断。从而,随着冲击力被从夹紧部分的外侧传递到内袋12上,冲击力的大小进一步减小,进一步确保防止外部冲击力对夹紧部分13造成损害。
由于气隙20b的存在是瞬时的,因此不会因为该气隙20b的存在而造成内袋12从外壳体11上分离开来。在完成如附图7(a)和(b)所示出的偏斜后,内袋12会返回到附图5中所示出的状态,并且由外壳体11托衬。
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当墨水容器1遭受外部冲击时,在各个气隙20a和20b的作用下,可以防止内袋12上位于夹紧部分13中的部分遭受损害。当然,夹紧部分13与墨水容器1的外表面相平齐的事实也会使得冲击力难以直接施加到夹紧部分13上,从而相应地也能够防止夹紧部分13在外部冲击作用下遭受损害。就外部形状,重力分布及类似参数而言,可以对所述墨水容器1进行改进,用以预先安排所述两种气隙20a和20b的位置,从而使得气隙20a和20b接收外部冲击的概率,和气隙20a和20b缓冲外部冲击的效果得以增加。这种改进可以更好地防止对夹紧部分13造成损害。
(实施例2)
附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液体容器的粗略透视图。附图9是附图8所示液体容器上夹紧部分中关键部分的剖视图,剖视面垂直于所述夹紧部分的长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容器50具有一个内袋,该内袋也能够象第一实施例中的内袋那样从外壳体上分离开来。但是,该液体容器50中的内袋用于盛装诸如洗发剂或者沐浴液这样的液体,并且带有一个泵51,该泵51装配在该液体容器50的出口53上。泵51带有喷嘴52。液体容器50还带有一个导管55,该导管55连接在泵51上,并且在内袋中延伸,其底端55a几乎触及到该液体容器50的底壁。该底壁56具有一个夹紧部分58。正如第一实施例中的气隙20a那样,在夹紧部分58邻接部的两侧,在内袋侧壁(附图8中未示出)上较厚部分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留有气隙57。该液体容器50还带有一个换气孔54,该换气孔54在外壳体颈部53上利用合适的加工装置钻取而成。
接下来,参照附图9,将更详细地对所述夹紧部分58的邻接部分进行描述。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位于外壳体11上的隆起部21与内袋12上的隆起部22之间的气隙20a那样,气隙57位于外壳体底壁56上的隆起部61与内袋59上的隆起部60之间。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内袋59仅有两个薄层:由聚丙烯制成的内层59a,在所述聚丙烯中已经事先添加了粘结树脂,和一个由EVOH或者类似材料制成的阻隔层59b。当然,根据需要盛装在液体容器50中的液体类型,内袋59可以仅为一个单层。
本实施例中的外壳体由聚丙烯制成。底壁56的外表面56b构成了用于接触用于容器55的物体的表面,并且该底壁56的内表面56a略微向容器55的内部隆起,除了该表面的中心部之外,从而在中心部形成一个凹坑。在该凹坑中,向外突伸的夹紧部分58与外壳体56上隆起部61的相应部分嵌合而形成一个突出部56c。甚至在诸如本实施例中液体容器这样的液体容器条件下,也可以在该液体容器经受外部冲击时,通过前述气隙结构来保护该液体容器上的夹紧部分。
诸如本实施例中液体容器这样的一个液体容器,除了用于洗发液和沐浴液之外,还可以用作盛装粘稠食物,比如蛋黄酱或番茄酱,粘稠/泡沫化妆品,比如剃须膏,液体肥皂,胶质洗面奶或类似产品的容器。根据所盛装的液体,液体容器的出口可以装配一个诸如本实施例中泵这样的泵,或者可以留有一个结构简单的开口。
正如前面所述那样,根据本发明,在一个通过多层吹塑模制工艺制成的多层液体容器上的夹紧部分的基部,在外壳体与内袋之间留有一个能够用作缓冲器的气隙,并且所述的多个薄层之间可以相互分离开。从而,当该液体容器遭受外部冲击时,气隙用作缓冲器,来防止夹紧部分遭受损坏,从而防止墨水从夹紧部分处发生渗漏。
同样根据本发明,夹紧部分在其外侧面上被制成在实质上与其邻接部相平齐。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夹紧部分从所述液体容器的外表面上突伸出来而产生的许多问题。
同样根据本发明,外壳体在夹紧部分邻接部处的厚度得以增大,和/或内袋在该夹紧部分两侧的厚度得以增大,其中在所述夹紧部分中内袋上的正对部分被相互焊接在一起。因而,所述夹紧部分和该夹紧部分邻接部处的外壳体和内袋部分的强度得以增大,并且内袋上两个正对部分之间的焊接表面得以增大,从而增大了夹紧部分处焊缝的牢固性。
虽然在这里参照所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局限于这些细节,本申请的构思,即,为进行这种改进而作出的各种变型或改变都覆盖在权利要求书所述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