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预装药物的注射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使用前分别贮存至少两种不同物质的预装料注射器,其中一种物质可以是例如一种药物,而另一种物质根据情况可以是诸如溶剂或分散剂一类的载体。在本说明书中的术语“预装料”或“装料”关联到一种在使用前贮存着药物注射器。这一点与通常情况不同,在通常情况下,药物贮存在一个与注射器无关小瓶里,然后,在使用前立即用注射器将药物从小瓶中抽取出来。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背景,下面结合附图15-19来叙述一种普通形式的预装药物注射器。
这种典型的预装药物注射器包含一个管体31和一个带有推杆的柱塞32,管体31有一个前室34和一个后室35,它们由一个可沿管体31轴向移动的隔件33隔开。前室34有一个做成凹部的旁通36。只要隔件33处于后室35,它就将管体分隔成两个互相独立而且密闭的药物室34和35。如图15所示,但当隔件33移动进入前室34时,就在隔件33与前室的旁通36之间形成一个通道。隔件33靠推动柱塞32而移动。当它进到前室34时,装在后室的液体就通过旁通36流入前室,将前室中的药物溶解或分散,或根据情况变成一种混合物,这样就在前室344制备了一种注射液,准备好从管体31注射出去。这种典型的预装药物注射器被日本专利(特许)No.49-14465公开过。
图19示出上述注射器的一种改型,其中的隔件33装上环状的肋33a,以便使隔件与管体31的内壁有最小的接触面积并沿管体31地内壁顺利地滑动。这种典型的预装药物注射器有如下的问题:
前室34装有粉末状药物。如果药物是液态的,它首先被灌入前室34,然后冷冻干燥凝成粉末状态,如图17所示。一种用来溶解或分散药物P的载体L置入后室35。这样就得到一个准备好的注射器。如果载体L要用蒸汽消毒,注射器就用盖子37盖上,如图17所示。但是,这样的蒸汽消毒很可能使前室34中的药物P改变性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另一种方法,即在载体L经过蒸汽消毒后,再将药物粉末置入前室34,但是,这种方法有缺点,即水滴或来自蒸汽的水分可能事先停留在或浸透或渗透入隔件33(通常是橡胶制品),然后从隔件33透出,因而有害地弄湿已干燥的药物粉末PP。
由于粉状药物在水份的情况下倾向于变得不稳定,所以一定要使隔件33的面对装盛干燥药粉的前室34的侧壁完全干燥,通常,干燥注射器是在100℃或更高的温度环境下放置几个小时,而这样高的温度对后室35中的载体L有不利影响。因此这种高温加热干燥的方法不宜采用。
在通常实践中,沿隔件33的圆周装圆环形的环状的肋33a以减小隔件33与管体3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在此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在肋之间构成一条或多条环形槽(G)。当注射液从后室35进入前室34时,这些环形槽(G)就俘集注射液,所以注射液未使用就保持集积在槽(G)中。具体地说,注射液被轴向推压通过旁通36,而环状肋33a通过旁通36抓取一些液体,并将它沿圆周转移进入槽(G)中,液体就被俘集和集积在这里。这就造成注射液的浪费。
在使用预装药物注射器时,重要的是要将药物和载体混合成均匀的注射液。通常,是在使用前立即用于转动注射器将这些物质混合起来。但是,在将柱塞推压到合适的位置方面有困难,如果将柱塞过度地推入管体内,很可能在药物与载体尚未充分混合的情况下通过注射器被注射出去。如果柱塞停在旁通36的中间,液体就可能从前室向后室倒流。如果柱塞插入深度短于合适距离,那么后室中的载体L就不能通过旁通进入前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人已考虑到在柱塞被制动的合适位置上在柱塞上作记号或作标号。但是这种作标记的方法遇到了困难,即如何在转动注射器混合药物时暂时地制动柱塞相对管体的轴向移动。此外,在推动推杆时必须时时刻刻盯着杆上的标记。现有普通的预装药物注射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预装药物注射器包含一个带有前端和后端的管体,一个可移动的隔件和一个在管体前部形成的旁通,管体的前端用一管塞封闭,并可安装一注射针,管体的后端用一带有推杆的柱塞封闭,上述可移动的隔件将管体之内部空间分成彼此密封的前室和后室,该隔件包括一个前部件和一个第二部件,这两部件相互独立,上述前室贮存第一物质,后室贮存第二物质,在前室中形成的旁通,其轴向长度大于隔件的轴向长度,以使在隔件被柱塞推入前室时,可将第二物质通过旁通引入前室,从而在前室进行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之间的预定作用如溶解或分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预装药物注射器包含一个带有前端和后端的管体,一个将管体内部空间分成彼此密封的前室和后室的可移动的隔件,和一个在前室形成的旁通,管体之前端用一管塞封闭,并可安装一注射针,管体之后端用一带推杆的柱塞封闭,该柱塞可在管体内移动,上述前室贮存第一物质,后室贮存第二物质,上述隔件包括沿其圆周表面分布的环形第一肋和第二横向肋,该环形肋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该横向肋用来桥接并将环形槽再分成小凹槽,第二横向肋的高度与环形第一肋相同,在前室中形成一个旁通,以便在隔件在柱塞所施的压力下移入前室时,将第二物质通过旁通引入前室,从而在前室进行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之间的预定的作用如溶解和分散。
上述注射器管体和推杆可分别设置一种能使柱塞停在合适位置的接合装置,从而可对完全封闭在前室的两种物质进行预定的反应如溶解或分散。
上面描述的本发明有如下优点:(1)所提供的预装药物注射器可保护在前室中的第一种物质免受施加于贮存在后室的第二种物质的预处理如蒸汽消毒等,(2)所提供的注射器可防止注射液停留和集积在注射器内,(3)可提供最佳的转动注射器的条件以便搅动前室中的物质。
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理解了下面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详细说明后将对本发明的上述优点和其他优点更加明白,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和2(B)示出装配注射器的过程,其中,图2(A)表示第一步,即将一载体灌入一个室,图2(B)表示第二步,即将一药物置入另一个室;
图3是图1注射器的截面图,该注射器装有一个有一管塞可其内滑动的盖子和一个固定在盖子上的注射针;
图4是正在使用时的图3注射器截面图;
图5是装有固定管塞和在其前开口端装有双尖头注射针的注射器截面图;
图6-9示出各种类型的管塞,以及与各种管塞组合应用的隔件的前部件;
图10是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实例的载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隔件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实施例改型的截面图,其中,隔件和柱塞有环形肋和桥接肋;
图13(A)和13(B)是实施例的第三实例截面图;
图14(A)-14(E)是表示图13的第三实例的改型的视图;
图15-18是一种普通形式的预装药物注射器的截面图,具体示出该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和
图19是表示图15-18的普通预装药物注射器所用隔件的透视图。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
实例1
参看图1,典型的预装药物注射器有一个前、后端开口的一般是管状的主体1和一个带有推杆并能从后端可滑动地插入管体1内的柱塞2。上述推杆是可拆卸的。管体1包含用一个隔件3或一个用液封法的密封装置3隔开的前室4和后室5,所述隔件3可在柱塞2提供的压力下在管体内作轴向滑动。前室4贮存一种粉末状的、微型胶囊形的、颗粒状的、小片状的、液态的或其他状态的药物P,后室S贮存一种液态的或其他形态的用来溶解或分散药物P或与它形成混合物的载体L。管体1的内壁设有一旁通6,该旁通(或旁通装置)6做成凹槽形,用来将后室5中的载体L引入前室4,这在下文再详述。
隔件3包含一个前部件(或部分)或旁通塞(或定程塞)3a和一个后部件(或部分)或旁能塞(哉定程塞)3b,这两部件彼此独立并可单独移动。每个隔件(或塞子)3a、3b径向延伸至管体内壁,使前室4和后室5彼此密封,并与其他与之配对的隔件无关。隔件3a、3b的综合轴向长度小于旁通6的轴向长度,以便将上述注射液从后室5输到前室4。当隔件3处于旁通6与注射器后端之间时,隔件的各部件最好互相接合,但是,如果在组装时前部件3a滑入管体内而造成部件之间有受压的空气而导致部件间稍稍隔开,那么这种间隔的轴向距离应小于一个隔件部件3a、3b的轴向宽度。在使用中,当最初推动柱塞时,部件3a、3b之间的空气由于后部件3b的移动而受压,这种压力推动前部件3a向前,直到前部件3a的后面到达旁通6为止。随后,如果尚未接合的话,在隔件部件3a,3b之间的空气就从这里逸出到旁通6以便使部件3a、3b彼此接合,隔件3的上述接合状态下移过注射器的其余部分。
管体1的前端1a用一活动管塞7封闭。正如下文将要详述的,注射器前端1a要用一个带有注射针82的盖子盖住。在这当中,所述的注射器的前端部分包括注射器的前端和另一个从注射器前端向旁通6稍稍延伸的部分。在下文中将注射器前端部分称为“注射器前端”。应当注意,在柱塞起动之前,管塞7距注射器最前端有一定距离,以便使管塞7过早滑出前端的机会减至最少。管塞7与最前端相隔的距离取决于被混合的物质的体积,这个体积决定着旁通6与管塞7之间的空间,因而也决定着管塞7与最前端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旁通6的轴向长度大于前部件3a和后部件3b的总厚度,如图4所示。此外,隔件3a、3b和柱塞2(推杆除外)的综合轴向长度应大于旁通6的轴向长度,以防止空气或液体从前室4向后室5倒流。
柱塞2向左(图1)推进,从而使隔件3的前部件3a和后部件3b在柱塞2的推压下呈相互隔开的形式一起移动。当部件3a、3b到达旁通6(如图4所示)时,后室5的载体L就通过旁通6被引入前室4,从而在药物P与载体L间进行所需的反应作用如溶解、分散或混合。这样,就在前室4制备了一种注射药物(或简言之为注射液)。进一步推压柱塞2,就把注射液通过注射针82注射出去。
预装药物注射器按图2A和2B所示过程装配起来:
参见图2A,将隔件3的后部件3b插入管体1,再将载体L灌入后室5,然后插入柱塞2。将载体L用干蒸汽加热消毒,然后对前室4的内表面进行空气干燥,通常要稍稍加热(例如到50-60℃),但这种加热不应损害后室5中的物质。在这一消毒过程中,后部件3b的外端和柱塞2曝露于干燥蒸汽中,并可能吸附或吸收可能扩散进入后部件3b或柱塞2和的湿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湿气可以通过从该处进入的后部件3b之端部或柱塞2以扩散或其他方式而逸去。这种发散的湿气对于装在前室4的易吸湿药粉会有不利影响的。
前室4干燥好了之后,如图2B所示,将不带任何湿气的隔件3的前部件3a通过前端1a插入管体1直到它靠近后部件3b或与后部件3b接触为止,以使它们互相邻接。将一定剂量的药物粉末P置入前室4,然后用管塞7封住前端1a。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准备好的注射器。
当载体L用蒸汽消毒时,隔件3的后部件由于露点的沉积或被水汽饱和而变湿。在前室4进行干燥时,大多数这些湿气被除去,而只有少量存留在后部件3b上,经过一段时间扩散出去。前部件3a保持干燥,而且不参于消毒过程,因此,前部件3a使前室4隔绝了从后部件3b逸出的任何湿气。
注射针82以图3和5至9所示的各种方式固定到注射器1上。第一个实例示于图3:
图3所示实例有一前端1a,它用一个包括携带注射针82的套筒81的盖子8盖上。在套筒81的内表面有一条凹槽81a,该凹槽81a与注射针82连通。图中标号81b示出一个用来接纳管塞7(见图4)的空间。
当柱塞2向左(图4)推进时,管塞7被移入空间81b,后室5的载体L通过旁通6被引入前室4。继续推动柱塞2,并将注射器摇动或转动以使载体L与药物P混合之后,注射液就通过凹槽81a被引入注射针82。注射针82可以预先固定在盖子8上,也可以在盖子8盖在注射器1之后再固定之。
另一方面,管塞7可装在被置于离注射器前端一定距离处的组件上,因此,在使用中当管塞7被柱塞2推动时,它将保持在前端。这种设置以及下面谈到的安全接合装置对于以密封的方式封闭前室4是共同起作用的。
图5-9所示的实例使用一种两头尖的注射针10:
图5所示实例使用一个固定的管塞7和一个装有一支两头尖注射针10的盖子9,该注射针通过管塞7伸入前室4。这个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节省了固定注射针10的工作,而且在固定盖子9到前端1a时就可使针10很容易与前室4连接起来。管塞7的内侧设有一凹口7a,以使注射液聚集在其中,并使注射液汇集于或集中在注射针10的入口附近,从而防止注射液停留和积存。这就可避免注射液的浪费。
图6示出使用两头尖注射针的管塞的另一个实例,其中的管塞7在其外侧又有一个凹口7b,凹口7a和7b是彼此对准的,因此,注射针10由于管塞7的厚度减小而易通过。在这个实例中,相应的前部件3a有一个平坦的前面。
图7示出又一个实例,其特征在于,插件3的前部件3a的前面有一凹口30a,该凹口与管塞7外侧的凹口7b对准,以便调节通过管塞7伸入的注射针端。由于管塞7之后面是平坦的,故很容易确定注射针端通过管塞7伸入前室4的情况。
图8示出又一种改进的管塞7,在其内侧有一凹面,而相应的前部件3a在其前端或前面则有一凸面,当柱塞2推动隔件3并使之与管塞7接触时,前部件3a的凸面与管塞7的凹面是互补的。
图8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当注射器1被直立地举起时,气泡倾向于集聚在管塞7的凹面的中心,这就有利于通过注射针10消除气泡。
图9示出图8实例的一个改型,其特征是,在管塞7的凹面上设有凹口7a,该凹口7a与外侧的凹口7b互相对准,而在插件3的前部件3a上则没有凹口。在该改型中的凹口7a起到类似于图5所示的凹口7a的作用。
图6-9所示的实例,有一环形法兰7c,它保证管塞7与注射器1的内壁之间紧密接触。但是,如果管塞7的直径经过精确计算以致于使管塞7可以密封方式与注射器1适宜配合的话,上述的法兰7c就不一定需要。旁能件或塞3a,3b,管塞7和柱塞2最好用一种弹性材料例如合成橡胶制成。
在该典型的或最佳的实施例中,隔件3由前部件3a和后部件3b组成,后者参于后室5中载体的蒸汽消毒,而前者可防止后部件3b的湿气到达粉状药物,或可使这种湿气减至最少。
但是,如果需要的话,还可采用其他的密封装置来尽量减少湿气散发到上述易吸湿的粉状药物上,这种装置包括用一种可隔绝湿气的薄密封垫直接装在后部件3b的前面上,或者用一种可隔绝湿气的材料来制造后部件3b。
实例2
参看图10和11,隔件3装有若干个环形肋300,在这些肋300之间有若干凹槽(G),相邻的凹槽G用另一种称为横肋或桥接肋的肋301桥接起来。该桥接肋301的高度与上述环形肋300的高度相同,它把凹槽G再分隔成若干独立的小凹槽。这里所述的实例有两条凹槽G,并有四个彼此相隔90°分布的桥接肋301,因此,总体上就得到8条等分的小凹槽。环形肋300的延伸通常与管体1的轴线和桥接肋301成直角。
用桥接肋301将凹槽G再细分,可使存留在凹槽G中的注射液量减至最少,从而也使保持存积在内注射液的量减至最少。所用的桥接肋数目越多,存积不用的注射液的量越少,但是,随着桥接肋数目增多,隔件3与管体1之内壁间的摩擦加大,从而阻止隔件3在管体1内顺利移动。横向肋或桥接肋起到一种屏障作用,它阻止注射液围绕隔件3沿圆周方向流动。因此,只有很少量的注射液被俘集在环形槽G中。如衅12所示,隔件的部件3a、3b都可以有这样的横肋或桥接肋301。另外要注意,上述环形肋和桥接肋通常可以是曲面,或凸面,而不一定是像图11所示的平面,以便减小它对管体内表面产生的摩擦力。
实例3
下面参看图13A-13B和图14A-14E来说明再一种改型。
这个实例设计成有助于在药物P与载体L在前室4初步混合后形成一种搅动作用,以便得到一种完全按预定的化学状态例如根据当时情况可以是分散状态或溶解状态的均匀的注射液。转动注射器有助于注射液的搅动。在此情况下,当注射液处在前室4时要使柱塞2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颇为困难,如果柱塞2过度地移入管体1,药物P和载体L可能在尚未达到均匀状态就喷射出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管体1的插入柱塞2的一端装上一个盘状的指示夹套100,该夹套100有一个稍稍凸起在柱塞2的通道的内圆凸圈或注射器部分101。柱塞2的推杆20的圆柱表面上也设有若干凸块或小节201,在示范的实施例中,这种凸块201是四块,它们在柱塞2的推杆圆周上相隔成90°分布。每个凸块201沿径向和轴向延伸,它与凸圈101相间隔的轴向距离要使得柱塞2可在后室5内自由地滑动,它与推杆后端的轴向间距则要使柱塞2可在前室4内自由地滑动。每个凸块201是这样定位的,即当插件3之前部件3a的前端或前面到达旁通6的外侧或前侧(左侧)(如图13B所示)时,就使旁通6几乎或事实上被相对于前室4关闭而阻止或尽量阻止它对旁通6的倒流,这时凸块201便与内圆凸圈101相啮合。在该位置,后室5完全被柱塞2封闭,以防止在摇动注射器时注射液向推杆区倒流。应当注意,注射器结构经过谨慎设计,所以,即使推杆20被稍稍推过凸块201,柱塞2仍然封闭旁通6的进口。
换句话说,柱塞2的长度相对于推杆上凸块201的位置来说已是足够长,可将后室5的漏泄减至最小。指示夹套100最好用富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以便使它弯曲或稍稍变形退让,从而使它与凸块201脱离。另外,或者凸块201是弹性的或者凸块201和夹套100都是弹性的。
在操作中,作为第一步,柱塞2被推到这样的位置,即如图13B所示,凸块201与内圆凸圈101相接触,并受到制动,这时不能在管体1内继续深入。在这一步中,后室5中的载体L通过旁通6被引入前室4。在凸块201顶住内圆凸圈101的同时,转动注射器,以搅动药物P和载体L,获得物质的注射液。因此,凸块201可防止柱塞2因转动注射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而继续向前滑动,操作注射器的第二步,就是在药物P与载体L间已进行过所需要的反应如溶解或分散而获得注射液之后,施加一个足于使凸块201与弹性的凸圈101分离的力来推动柱塞2。然后,将处于均匀混合状态的注射液注射出去。
另一个改型的实例示于图14A-14E。这个实例的特征在于,在内圆凸圈或注射器部分101内设置若干槽102,在示范的实例中,这种槽102有四个,彼此呈90°分布。柱塞2推杆20装有若干与上述槽102的数目相对应的叶片202,以致使叶片202能与槽102相配合。叶片202的尺寸要使得它能在转动或旋动推杆20使叶片202与它们各自对应的槽102匹配之后,可通过相应的槽102。每个叶片202的从推杆20的中心轴线至其顶边的长度稍大于凸圈101的内径,以便使每个叶片202能配入相应的槽102。每个叶片202的前缘或接合部分在柱塞2致动之前与凸圈101相隔一段轴向距离。每个叶片202的定位是这样确定的:即当插件3的前部件3a的前端到达旁通6的左侧面(如图14D所示),以致于前室4几乎或事实上被相对于旁通6封闭以防止向旁通6倒流时,每个叶片能与指示夹套100的后端面相啮合。在此位置上,柱塞2也封闭3后室5,防止从旁通6的倒流。
使用注射器时,推动推杆20,直到叶片202的前端与指示夹套100的后端面啮合为止,如图14c所示,该图示出叶片202与槽102的关系。因此,推杆20被阻止进一步深入管内,即使当转动注射器在柱塞2和推杆20上产生离心力时,也是如此。在此位置上,如图14D所示,隔件3的前部件3a已到达旁通6的左侧面,几乎或事实上关闭了旁通6,当柱塞2与后部件3b接合时,后室5中的载体L已完全进入前室4。然后,转动注射器,以便使药物P与载体L能通过预定的反应例如根据当时情况用溶解或分散作用而混合成一处均质的注射液。最后,旋动或转动柱塞2,并再次推动柱塞2,以便使叶片202能通过槽102,如图14e所示。这样,注射液就以均匀混合的状态通过注射器注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