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机构。 图6和图7是已有技术的一个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机构。表壳31上有一对在连接表带两侧的、凸出的连接表带的凸耳32,还有一个形成在其表面呈半圆形的导向槽34。每个表带连接凸耳32上都有一沿表带横向延伸的横向槽33。连到表带40的连接销41与横向槽33配合。一前盖35可绕枢轴旋转地装在表壳31上。该前盖35具有一与表壳上的连接凸耳32相对应的凸块39,还有一固定在其下侧地套管36,用来与表壳的导向槽34可滑动地配合,套管36内装有一由弹簧38顶着的滚珠37。
为了将表带40连接到表壳31上,将前盖35沿着导向槽34旋转以使连接凸耳34上的横向槽33露出来。在旋转过程中,套管36中的滚珠97在导向槽34中旋转,这样,前盖35就能旋转保持与表壳31的配合。将与表带40相连的销子41嵌合到连接凸耳32的横向槽33内。随后再使前盖35回到原来位置以遮盖住连接凸耳32。
在这样一种连接机构中,因为不必将连接销41从表带40上脱出,所以表带的更换比较容易,无需使用专门的工具。
但是,在制造和手表的过程中,就必需通过切削工艺在表壳31上做出一导向槽34,并且要将套管36固定在前盖35上。因而,手表在结构上就比较复杂,从而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表带便于更换的连接机构,它不用将连接销从表带中取出,也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和工具。
本发明提供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机构包括:一对形成于表壳两侧的表带连接凸耳,每个凸耳在其下侧相对于表带成横向处设有一个槽,槽的开口的宽度比槽的宽度要小;表带具有一个分叉的连接端,它包括一对圆筒状部分,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凹进的凹口部分以容纳表壳的凸耳,还有一连接销接合在表带的圆筒状部分中。
所述连接销包括一实心销和一可滑动地装有实心销上的空心销。实心销有一直径较小的部分能通过槽的开口,每个实心销和空心销都有一可与槽相配合的直径较大的部分,这个部分不能通过开口。
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一些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做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更为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一平面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表壳和表带;
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部开的剖面放大图,示出了一连接凸耳;
图3是一连接销的分解平面视图;
图4是一处于配合状态的连接销的平面剖视图;
图5是一处于拉伸状态的连接销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一已有技术的表壳的剖视图;
图7是该表壳一部分的平面视图。
现请参阅图1。图1中是一应用了本发明的腕式手表,手表1的表壳2包括一对连接表带的凸耳3,它们形成于表壳两侧的表带连接部分,还有一副表带4分别与连接凸耳3相连。
参见图2。图中连接凸耳3的下侧开有一个槽10,它相对于表带4是横向的并且具有一开口11。槽10的截面是圆形的,内径为D。
开口11的宽度B小于槽10的直径D。
每根表带4都有一分叉的连接端,它包括一对圆筒状部分21,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凹进部分6以配合表壳的凸耳。一连接销5插在圆筒状部分21的孔中。凹进部分6的宽度大于表壳2连接凸耳3的宽度,以便将连接凸耳置于其间。
参见图3。图中,连接销5包括一实心的第一销12和一可滑动地装在第一销12上的空心的第二销13。
第一销12包括一头部7、一直径较大的部分14、一直径较小的部分15以及形成于直径较大和较小部分14和15之间的一连接部分16。连接部分16的直径小于直径较小部分15。这样,在直径较小部分15和连接部分16之间就形成了一台肩部分17。在直径较小部分15的端部没有一带螺纹的孔18以拧入一螺丝9。
直径较大部分14的外径D1略大于连接凸耳3上的槽10的内径D。直径较小部分15的外径D3略小于开口11的宽度B,而该部分的长度略大于表带4的凹进部分6的宽度。
空心的第二销13的长度略大于第一销12的直径较小部分15和连接部分16之和,其中设有一轴向孔通过销子。第二销13包括一头部8、一直径较大部分19、一直径较小部分20以及一端部22。直径较大部分19的外径D1与第一销12的直径较大部分14的外径相同。直径较小部分20的外径D2大于开口11的宽度B,但小于槽10的直径D。
在第二销13中有一穿过头部8和直径较大部分19的轴向孔27。还有一与孔27相通并且穿过直径较大部分19的一部分和直径较小部分20的轴向孔26。孔26的内径D3′小于孔27的直径,这样就在孔27和26之间的销13的内壁上形成了一台肩部28。直径D3′略大于第一销12的直径较小部分15的直径以便可滑动地安装在直径较小的部分15上。端部22具有一与孔26相通的轴向孔26、多个轴向的狭槽24以及一锥形外壁。孔23的内径小于直径D3′。这样,与第一销12的台肩部分27相对应,在孔26和孔23之间的内壁上也形成一台肩部分25。孔23的直径基本上等于第一销12的连接部分16的外径,因而可以相互配合。
螺丝9的头部的直径小于孔27的内径,但大于孔26的直径D3′。
第一和第二销12和13组合起来以形成连接销5的过程下面结合图4和5来描述。
将第一和第二销12和13插入到表带4两侧的圆筒状部分21中。圆筒状部分21的直径大于销的直径较大部分的直径D1但小于销的头部7和8的直径。将头部7和8向里推。第一销12的直径较小部分15被插入第二销13端部22上的轴出孔23中。因为直径较小部分15的直径D3大于孔23的内径,所以要靠狭缝24帮助张大端部22。这样,直径较小部分15就能插入孔26并进一步进入孔27。当连接部分16插进端部22时,端部22收缩并与连接部分16相配合,而同时台肩部17也与台肩部25相配合。这样,第一销12就被定位并与第二销13相固定。
在收缩状态,第一销12的端部到达第二销13的头部8的内部,头部7和8凸出在表带4的圆筒状部分21之外。螺丝9拧入到直径较小部分15上的螺纹孔18内。如图4所示,销子12和13的直径较大部分14和19与圆筒状部分21相配合,而第二销13和直径较小部分20则露出在凹进部分6处。
为了将表带4通过销子5连接到表壳2上去,可以将凸出在外的头部7和8反向拉出。如图5所示,第一销子12的连接部分16和台肩部17分别从第二销子13的端部22和肩部25中脱出。第一销子12的直径较小部分15露出在第二销子13之外。当螺丝9的头部29碰到第二销子13的肩部28时,销子组合件就停止拉长。因而第一销子12并不完全从第二销子13中脱出。
直径较小部分15置于连接凸耳3的下方,插入开口11并接合在槽10中。接着,将头部7和8向里推以使直径较小部分15插入第二销子13。当连接部分16与端部22相接合时,销子13的直径较小部分20就与连接凸耳3上的槽10相接合。如上文所述,由于直径较小部分20的外径D2大于开口11的宽度B,就可以防止销子5从连接凸耳13中掉出来。因而表带4也可以通过连接销5牢牢地装在表壳2上。
表带可以通过拉长操作从表壳上取下。
根据本发明,表壳上的连接凸耳具有一个槽和一个开口,它们各自的宽度不同。套筒式接合的销子具有对应于槽和开口的不同的直径。
这样,与表带相连的连接销可以很容易与连接凸耳接合或是脱出,还可以防止连接销在配合状态时脱出。
本发明的后表不再需要已有技术中的前盖和导向槽,而仅在连接凸耳上设有槽,这只要一简单的加工工序就可以完成。
表带不用专门的技术和工具就可以很方便的更换。
虽然上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应该理解例举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应由其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其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