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类化合物.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304816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5500.8

申请日:

1993.05.03

公开号:

CN1094730A

公开日:

1994.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K5/04; A61K37/02

主分类号:

C07K5/04; A61K37/02

申请人:

山道士有限公司;

发明人:

R·亨; L·雷维茨; T·G·佩恩; B·魏德曼

地址:

瑞士巴塞尔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齐曾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游离形式或盐类形式并具有药理学活性例如IL-1β释放抑制性的二肽、三肽和四肽,其中最后的α-氨基酸以天门冬氨酸为基础,并带一个残基A5,其为H;CF3;-Z1-Z2-Y2,其中Z1和Z2各为直接键或α-氨基酸残基,Y2为NH2、C1-4烷氨基、二(C1-4烷基)氨基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化学式Ⅰ之化合物 其中 R为氢、氨基保护基或任选环上被取代的苯甲基。 n为0或1, A 1 为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 A 2 为苯丙氨酸或酪氨酸, A 3 为一直接键,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或化学式(a)之二价基团 其中A环任选可以由羟基或C 1-4 烷氧基来取代,A 4 为一直接键或化学式(b)之二价基团。 其中R 1 为氢或C 1-4 烷基,且 Y 1 为连接在α-氨基酸之α-碳原子上之残基,并任选可被保护,- CH 2 -CH 2 -N(C 1-2 烷基)、咪唑-2-基-甲基、苯并咪唑-2-基甲基、1H-1,2,4-三唑-3-基-甲基、吡啶-3-基-甲基、吲唑-3-基-甲基或化学式(c)或(d)之基团 其中 R 2 和R 3 分别独立地为氢、卤素、C 1-4 烷基、CF 3 或三苯甲基,R 2 和R 3 中最多有一个是H,且R 4 和R 5 分别独立地为氢、C 1-4 烷基、羟基、C 1-4 烷氧基、CF 3 、苯基或卤素、R 4 和R 5 中最多有一个是H, 或是A 3 和A 4 一起形成一化学式(aa)之基团 其中Y 1 为如上文之定义,且R 1 和R 1a 一起形成-(CH 2 ) m -,其中m为
2: 4或5,且 i)X为一化学式(e 1 )之二价基团 其中R 6 为H或C 1-4 烷基, 且A 5 为氢;CF 3 ;基团-Z 1 -Z 2 -Y 2 ,其中Z 1 和Z 2 分别独立地为一直接键或α-氨基酸残基,而Y 2 为NH 2 、C 1-4 烷基氨基、二(C 1-4 烷基)氨基或经氮原子与Z 2 连接的杂环基;基团-CH 2 -X 1 Y 3 ,其中X 1 为O(氧)或S(硫),而Y 3 为杂芳香基;基团-CH 2 -Y 3 ;或化学式(k)到(m)中的基团。 其中 Y 4 为三(C 1-4 烷基)甲基或残基 B环为吡啶基, C环为苯基或吡啶基, R 7 和R 8 C分别独立地为C 1-4 烷基、 C 1-4 烷氧基、CF 3 、卤素、硝基或氰基,且R 9 、R 10 及R 11 分别独立地为硝基、氰基、CF 3 、氨甲酰基、CO 2 R 12 、-CH=CH=CN或-CH=CHCO 2 R 12 ,其中R 12 为C 1-6 烷基, X亦可为化学式(e 2 )之二价基团 此时A 5 为H,或者 ii)X为化学式(f)之二价基团 且A 5 为如上文所定义的-Z 1 -Z 2 -Y 2 或化学式(K)到(0)中的基团,或OR 13 或NR 14 R 15 ,其中R 13 为任何选可用OH取代或以O(氧)中断的C 1-12 烷基,而R 14 和R 15 分别独立地为氢、C 1-12 烷基、C 5-7 环烷基或苯甲基,或者 iii)X为化学式(g)之二价基团 且A 5 为如上文所述定义的-Z 1 -Z 2 -Y 2 ,或者 iv)X为化学式(h)或(j)之二价基团 且A 5 为如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化(k)到(O)中的基团,-CH 3 -Y 3 或-CH 2 -X 1 -Y 3 , 附带条件为 当n为0时,A 3 与A 4 中只有一个可为直接键,且当n为1时,A 3 与A 4 不是直接键。 以及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并且以游离形式、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中n为0,A为一直接键、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A 4 如权利要求1之定义,或A 3 与A 4 一起形成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化学式(aa)之基团,且 ⅰ)X为如同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化学式(e 1 )或(e 2 )之基团,且A为H,或者 ⅱ)X为化学式(e 1 )或(f)之基团,而A 5 为如同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Z 1 -Z 2 -Y 2 ,或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化学式(k)、(l)或(m)之基团,其中X 1 为O(氧), ⅲ)如权利要求1定义,X为化学式(g)之基团,而A 5 为-Z 1 -Z 2 -Y 2 ,或者 ⅳ)如权利要求1之定义,X为化学式(j)之基团,而A 5 为化学式(k)、(l)或(m)之基团,其中X 1 为O(氧)。 以及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并且 以游离形式、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中n为0,且A 3 与A 4 都不是直接键,以及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并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并以游离形式、以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中Y 1 为连接在α-氨基酸之α-碳原子上的残基,所述氨基酸选自丙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并任选用支链受保护的精氨酸、鸟氨酸及赖氨酸、或是化学式(c)之基团,及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并以游离形式、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中X为化学式(e 1 )、(h)或(j)之基团,当X为(e 1 )时,A 5 是H,及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并以游离形式、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
5: 以游离形式、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的:(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R-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R,S-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R-3-氨基-4-氧代-5-(2,6-二氯吡啶基-4-羰基氧基)戊酸乙酯、(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R,S-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R,S-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异丙酯、(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R,S-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叔丁酯,以及(苯甲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3S-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
6: 一种制备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化学式Ⅰ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并可接受的酯类和酰胺类之方法,其步骤包括 (a)从在保护状态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上,移除至少一个保护基,或在化学式Ⅰ之化合物的N端基团处,加上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保护基R;或 (b)将一种化学式Ⅰ之化合物转变成另一种化学式Ⅰ之化合物;或 (c)由酰胺键将两个肽片段偶联在一起,它们分别含有至少一个在受保护或未受保护状态下之氨基酸,且有一个肽片段含有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之化学式(e 1 )到(j)中的一个基团,并使得到的受保护或未受保护肽这样的肽片段具有与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一致的序列,若需要,可从在保护状态中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上移除一个或多个保护基;或 (d)为了制备其中X为权利要求1中化学式(e 1 )或(h)之基团,且A 5 为化学式(k)、(l)或(o)之基团,或-CH 2 -X 1 -Y 3 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将化学式Ⅲ之化合物。 其中R、A 1 至A 4 及n如权利要求1之定义,X′系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化学式(e 1 )或(h)之基团,而Z a 为一离去基团 与一相对应的酚、硫酚或羟基吡啶或化学式HX 1 -CO-Y 4 的酸或其官能衍生物或HX 1 -Y 3 ,其中X 1 、Y 3 和Y 4 是如权利要求1中之定义,进行反应;或 (e)为了制备化学式Ⅰ之化合物 其中R、A 1 至A 5 系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而R 16 为-C 1-12 脂肪族或脂环族之残基,将化学式Ⅴ之化合物氧化 其中R,A 1 至A 5 ,n及R 16 系如上文所定义的,并回收化学式Ⅰ之化合物,或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从而获得以游离或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之产物。
7: 将权利要求1-6中之一种化合物用于制备药物的用途。
8: 一种药学上的组合物,包括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或以游离形式或生理学上可接受之盐类形式存在的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以及药学上为此而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药实用性之肽、它们产制的方法、由它们所组成之制药上的组合物及其在制药上的用途。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式Ⅰ之化合物

    其中

    R为氢、氨基保护基,或任选在环上有取代的苯甲氧基;

    A1为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

    A2为苯丙氨酸或酪氨酸,

    n为0或1,

    A3为一直接键,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或一化学式(a)之二价基团

    其中任选可用羟基或C1-4烷氧基在A环上进行取代,A4为一直接键或一化学式(b)之二价基团

    其中R1为氢或C1-4烷基,且

    Y1为与α-氨基酸之α-碳原子连接并可任选加以保护的残基,-CH2-CH2-N(C1-2烷基)2、咪唑-2-基-甲基、苯并咪唑-2-基甲基、1H-1,2,4-三唑-3-基-甲基、吡唑-3-基甲基、吲唑-3-基-甲基或化学式(c)或(d)之基团

    其中

    R2和R3分别独立地为氢、卤素、C1-4烷基、CF3或三苯甲基,R2和R3中顶多只有一个是H,且R4和R5分别独立地为氢、C1-4烷基、羟基、C1-4烷氧基、CF3、苯基或卤素、在R4和R5中顶多只有一个是H,或是A3和A4一起形成一化学式(aa)的基团

    其中Y1如上文中所定义的,而R1和R1a一起形成-(CH2)m-,其中m为2、3、4或5,且

    1)X为一化学式(e1)的二价基团

    其中R6为H为C1-4烷基,

    且A5为氢;CF3;-Z1-Z2-Y2基团,其中Z1和Z2分别独立地为一直接键或-α-氨基酸残基,而Y2为NH2、C1-4烷基氨基、二(C1-4烷基)氨基,或是经由氮与Z2连接的杂环基;-CH2-X1-Y3基团,其中X1为O(氧)或S(硫)且Y3为杂芳香基;-CH2-Y3基团;或是化学式(k)到(m)中的一个基团

    其中

    Y4为三(C1-4烷基)甲基,或残基

    B环为吡啶基,

    C环为苯基或吡啶基,

    R7和R8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

    C1-4烷氧基、CF3、卤素、硝基或氰基,且

    R9、R10及R11分别独立地为硝基、氰基、CF3、氨甲酰基、CO2R12、-CH=CH-CN或-CH=CHCO2R12,

    其中R12为C1-6烷基,

    X也可为化学式(e2)的二价基团

    此时A5为H,或是

    2)X为一化学式(f)的二价基团

    且A5为如上文所定义的-Z1-Z2-Y2,或化学式(k)到(o)中的一种基团,或为OR13或NR14R15,其中R13为可任选以OH来取代或以O(氧)来中断的C1-12烷基,而R14和R15分别独立地为氢、C1-12烷基、C6-7环烷基或苯甲基,或

    3)X为化学式(g)之二价基团

    且A5为如上文所定义的-Z1-Z2-Y2,或是

    4)X为化学式(h)或(j)之二价基团

    而A5为如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k)到(o)中的基团,

    -CH3-Y3或-CH2-X1-Y3,

    其附带条件为当n为0时,A3和A4中仅有一个可以是直接键,且当n为1时,A3与A4都不是直接键;

    以及该化合物的生理学上可水解的和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并以游离形式、盐类形式或复合物之形式存在。

    诸如R之类的保护基之实例为:例如在“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T.W.Greene,J.Wiley及Sons NY(1981),219-287中所揭示的,例如酰基,像乙酰基、甲氧琥珀酰基、羟琥珀酰基、或是可任选在苯环上以例如对-甲氧羰基、对-甲氧基或对-硝基来取代地苯甲酰基;烷氧羰基,诸如叔丁氧羰基之类;芳香基甲氧羰基,诸如9-芴基甲氧羰基或可任选在苯环上以对-甲氧基、对-硝基、对-氯或间-苯基来取代的苯甲氧基;芳香基甲基,诸如可任选在环上以对-甲氧基、对-硝基或对-氯来取代的苯甲基;或是芳香基磺酰基,诸如可任选在环上以对-甲基、对-甲氧基来取代的苯基磺酰基,或是可任选在环上以例如氨基或二(C1-4烷基)氨基来取代的萘基磺酰基。

    当R为环上有取代的苯甲氧基时,最好是以羟基或C1-4烷氧基取代的苯甲氧基、较佳的R是未经取代的苯甲氧基。

    卤素则最好是氟或氯。

    当A3为取代的化学式(a)之基团时,以C1-4烷氧基取代是较佳的,最好是在-C=0的对位进行取代。

    α-氨基酸的意思是指天然存在的或可经商业上获得的或非天然的α-氨基酸,或其旋光异构物。非天然的α-氨基酸是一种不能在mRNA的命令之下被合并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例如β-Nal、氟代-α-氨基酸,如氟代丙氨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或诸如

    之类的α-氨基酸,其中n为从1到6的整数,而n2为从1到12的整数。

    可以出现在Y1上的保护基,是保护在α-氨基酸之侧键氨基上O(氧)、S(硫)或N(氮)官能度的基。N-保护基为例如:如上文所揭示的R,或是诸如异丙基之类的C3-5烷基、甲酰基、诸如1-去氧-果糖基或α-葡萄糖基(1-4)-去氧-果糖基之类的糖残基、诸如二羟基丙基之类的二羟基C3-6烷基、诸如环己基或托品基(tropinyl)之类的C5-7环烷基。对于羟基或硫羟官能度之O-和S-保护基是已知的,且可以是例如:甲基、叔丁基或苯甲基。

    当Y2为一杂环基团时,可以是例如5或6员环,例如:哌啶子基或吡咯烷基。

    作为Y3之杂环芳香基的实例包括,例如:由至少一个氮和任选用更多的杂原子,诸如N(氮)、O(氧)或S(硫)所组成的5、6或7员未饱和杂环基团。较佳的Y3为含有从1到4个氮原子的杂芳香基,例如:吡啶基、三唑基、四唑基、三吖嗪-二酮基(triazin-dionyl)。

    在基团(o)的B环中,氮原子可以在邻-、间-或对位。当基团(k)中的C环为吡啶基时,它可为3-、4-或5-吡啶基。

    基团(e1)、(e2)、(f)、(g)及(j)系衍生自天门冬氨酸并含有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而基团(h)则含有两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并因此导致旋光异构现象。不言而喻,除非另外说明,本发明包括了所有的个别异构形式及非对映异构体和混合物,例如:外消旋物。

    附接于A5为氢的化学式(e1)基团,可以环状形式及非环状形式存在,例如:

    必须了解在出现互变形式之处,本发明即包括邻位羟基内醚和氧代-羧酸两种形式,也就是说,虽然为了方便而将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中为化学式(e1)之基团的X仅定义为氧代-羧酸之形式,但不可将本发明解释为受到所使用的特定命名或图形描画之任何程度的限制。同样的理由适用于如下文中所描述的、关于表现出邻位羟基内醚/氧代-羧酸互变现象的起始物质。

    相同的理由也适用于化学式(h)之基团,它可以链状和环状的两种形式存在,如下:

    并适用于含有化学式(h)基团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而且适用于相对应的起始物质。

    以“生理学上可水解的及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这个字眼所意指的酯类或酰胺类,是在生理条件下可水解而产生它们本身于生理学上能接受之醇类或胺类的,也就是说这种酯类或酰胺类在想要的剂量含量时是无毒的。

    这种酯类或酰胺类可借助于其中X为带有羧基之基团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分别进行酯化作用或酰胺化作用来获得。这样的酯类包括带有脂肪族或脂环族醇、或是具有1到12个碳原子之多元醇的酯类。而这类的酰胺类则包括带有脂肪族胺例如C1-4烷基胺、诸如β-甲氧基-乙基胺之类的C1-4烷氧基C1-4烷基胺、或带有苯胺的酰胺类。

    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可以例如:游离之形式、酸加成盐之形式,或以其复合物之形式存在。可用例如:有机酸、聚合酸或无机酸来形成酸加成盐类。这种酸加成盐之形式包括,例如:盐酸盐及乙酸盐类。盐类形式也可包含那些可由化学式Ⅰ之化合物的羧酸基得到的,例如:诸如钠或钾之类的碱金属盐类,或是取代的或未取代之铵盐。复合物的形成,例如:可使化学式Ⅰ之化合物,进行与无机物质的加成作用,例如:与无机盐类或氢氧化物,如钙及锌盐之类,进行加成,及/或使其进行与聚合有机物质的加成作用。

    在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中,具下列定义者对以单独者而言,或是以任何组合或次组合而言是较佳的:

    1. R为一氨基保护基或苯甲氧基,最好是一氨基保护基。当n为0且A3为化学式(a)之基团时,R最好为苯甲氧基。

    2. A3和A4都不是直接键。

    3.  n为0。

    4. 当n为0时,A3为化学式(a)之基团。

    5. A3为一直接键、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

    6. R1为氢或甲基、最好是氢。

    7. Y1为附接在α-氨基酸之α-碳原子上的残基,氨基酸选自丙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并可任选用支链保护的精氨酸、鸟氨酸及赖氨酸,或者Y1为化学式(c)之基团。

    8. 当n为0时,A3和A4也可以一起形成化学式(aa)之基团。

    9.  m为2或3。

    10. X为化学式(e1)之基团,且A5不是氢。

    11.  X为化学式(g)之基团。

    12.  X为化学式(h)或(j)之基团。

    13. R6为氢或甲基,最好是氢。

    14. R5中的Z1为一天然α-氨基酸的残基,最好是芳香族的/杂环的α-氨基酸之残基,特别是脯氨酸。

    15. A5中的Z2为一天然α-氨基酸之残基,脂肪族之α-氨基酸较佳,特别是没有其他官能基的脂肪族α-氨基酸,最好是缬氨酸。

    16. X为可任选加以酯化或酰胺化的化学式(e)之基团,且A5为化学式(k)、(l)或(o)之基团。

    17. X为可任选加以酯化或酰胺化的化学式(e1)、(h)或(j)之基团,且A5为-CH2-X1-Y3,最好是-CH2-S-Y3或-CH2-Y3。

    18. X为可任选加以酯化或酰胺化的化学式(h)之基团,且A5为(k)。

    19. X为可任选加以酯化或酰胺化的化学式(j)之基团,且A5为化学式(m)之基团。

    20.  化学式(m)之基团为单基取代的,最好在对位上,较佳为4-硝基苯基。

    21.  除了X之外,所有出现的α-氨基酸之残基均具有L-构型。X具有D-或L-构型。

    22. 在(j)上带有OH基的不对称碳具有构型S。优选在(j)上其有R6的不对称碳具有构型R。

    在一系列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亦提供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中

    n为0,A3为一直接键、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或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氨酸,A4如上文所定义的,或A3与A4一起形成如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aa)之基团,以及

    ⅰ)X为如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e1)或(e2)之基团,且A5为氢,或

    ⅱ)X为化学式(e1)或(f)之基团,且A5为如上文所定义的-Z1-Z2-Y2或是其中X1为0的化学式(k)、(l)或(m)之基团。

    ⅲ)X为化学式(g)之基团且A5为-Z1-Z2-Y2,或

    ⅳ)X为化学式(j)之基团且A5为其中X1是0的化学式(k)、(l)或(m)之基团。

    本发明也提供制备化学式Ⅰ之化合物的方法,其过程包括:

    (a)从在保护状态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上,移除至少一个保护基,或在化学式Ⅰ之化合物的N-端基团处,加上一个保护基R;或是

    (b)将一个化学式Ⅰ之化合物转变成另一个化学式Ⅰ之化合物;或

    (c)借助于一个酰胺键将两个肽片段偶联在一起,每个肽片段含有至少一个在保护或非保护状态下的氨基酸,且一个肽片段含有如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e1)到(j)中的一个基团,使这些受保护或未受保护的肽片段具有与上文所示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相一致的序列,若需要,可从在保护状态中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上,移除一个或多个保护基;或是

    (d)为了制备其中X为化学式(e1)或(h)之基团,且A5为化学式(k)、(l)或(o),或是-CH2-X1-Y3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将化学式Ⅲ之化合物

    R-[A1-A2]n-A3-A4-X′-CH2-Za(Ⅲ)

    其中R、A1至A4及n如上文之定义,X′为化学式(e1)或(h)之基团,而Za为一离去基团,例如:卤素,

    与相应的酚、苯硫酚或羟基吡啶,或是化学式HX1-CO-Y的酸或其官能衍生物或HX1-Y3一起进行反应;或是

    (e)为了制备化学式Ⅰ之化合物

    其中R、A1至A5及n如上文中定义,而R16为-C1-12脂肪族或脂环族残基,将化学式Ⅴ之化合物氧化

    其中R,A1至A5,n及R16如上文中之定义,

    再回收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因此获得了以游离或盐类形式,或以复合物之形式存在之产物。

    上述的方法(a)到(e)可依据本技术领域中已为人熟知的标准技术来完成。

    在方法(a)中,保护基的除去也可以包括在化学式Ⅰ之化合物的N-端基上之R的除去。例如:当R为苯甲氧基羰基时,可借助于在例如钯催化剂的存在下,以氢化作用除去此基团。

    依照方法(b),例如:为了制备其中X含有一羧基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可以将其中X含有一酯化或酰胺化之羧酸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水解。可借助于用适当的碱来加以处理,或由酸的水解作用,例如:在三氟乙酸的存在下来完成这类水解作用。

    更进一步,依照方法(b),为了制备其中X含有一酯化或酰胺化之羧基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可将其中X含有一羧基或一酯化之羧基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转移)酯化或酰胺化。这样的酯形成作用或酰胺化作用可以使用本技术领域中已为人所知的任何技术来完成,例如:转变该羧基成为一官能活性基,如:一对应的羰基卤化物或酐,或利用其中X为内酯形式的化学式(h)之基团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并将此种基团与选定的醇或胺反应。

    依据方法(b)之更多的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制备其中X为化学式(g)之基团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可将其中X为化学式(e1)或(e2)基团,且A5为H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与化学式Ⅱ之化合物进行反应

    H2N-NH-CO-A5(Ⅱ)

    其中A5如上之定义。此过程可用与已知用来制备缩氨基脲(半卡巴腙)类之技术相似的方法来完成。

    也可将其中X为化学式(e1)之基团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依照已知的技术转变为其中X为化学式(e2)之基团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反之亦然。

    方法(c)可借助于肽化学技术中已知的技术来完成。所述含有化学式(e1)到(j)中之一个基团的肽片段,也意指此基团本身在-NR6-部分带有一保护基,并另带有一适当的端基,例如:A5或CH2-Za。

    使用迪斯-马丁试剂(Dess-Martin  reagent)可便于完成方法(d),例如:在碱或沉淀卤素的银盐的存在下进行,或是依照斯温(Swern)氏氧化程序。

    在这些反应中,若需要可为了在反应中官能基不参与反应而使用保护基团。这些保护基团可以是,例如:氨基保护基、羧基保护基、缩醛基等。当完成想要的反应之后,可除去这些保护基团。

    上述的每个方法,可利用任何一种个别旋光异构物形式的起始物质,或以混合物之形式的起始物质来完成[涉及出现在化学式(e1)到(j)之基团中如X的,或出现在这类基团之前体中的不对称碳]。合宜方式是利用如S-或R-对映体的起始物质,制备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中在化学式(e1)到(j)之基团上的不对称碳分别具有S或R构型。

    在方法(d)或(e)中所使用的起始物质,可用与方法(c)相似的方法来制备。本文对起始物质之制备不特别加以描述,这些化合物于此技术领域中已为人所知或可借此领域中熟知的方法来制备。

    下列之实例系说明本发明。所有的温度均为摄氏(℃)。

    使用如下之缩写:

    THF=四氢呋喃

    TFA=三氟乙酸

    Me  OH=甲醇

    EtOAc=乙酸乙酯

    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HOBT=羟基苯并三唑

    Z=苯甲氧羰基

    r.t.=室温

    Fmoc=9-芴基甲氧羰基

    a=无定形(非晶形)

    实例1:Z-缬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OH)-H(Z-Val-Met-Asp(OH)-H)

    取Z-缬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酐二甲基缩醛-β-叔丁酯(1.17克)置于CH2Cl2(150毫升)中,加入TFA(15毫升)和水(1毫升)并在室温下搅拌2.5小时。将溶剂蒸发,加入甲苯两次,并再次蒸发。将结晶状的残余物溶解于加热的水(60毫升)中,从一些不溶解物质中轻轻倒出上清液,并于5°下进行结晶作用,产生第一批产物:熔点117°。收集所有的母液并进行色谱分析(SiO2,丙酮/己烷/EtOAc 60/40/0.5),得到第二批产物,用水研制来进行结晶作用。

    实施例2:Z-缬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OH)-缩氨基脲

    将实施例1之化合物(0.27克,0.55毫摩尔)置于MeOH(2毫升)中,与缩氨基脲、HCl(0.6毫升的1M溶液)混合,然后加入5滴吡啶。在室温下于10分钟后产物形成结晶:熔点233至235°。

    实例3:Z-缬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OH)-H缩氨基脲基-脯氨酸-缬氨酸-N(CH)

    将实例1之化合物(0.48克,1毫摩尔)溶液于MeOH(2毫升)、水(0.5毫升)与3滴吡啶的混合物中。并将N-(肼基羰基)-脯氨酸-缬氨酸-N(CH3)2(0.3克,1毫摩尔)溶解于MeOH(1毫升)、水(2毫升)及3滴2N的HCl中。将这两种溶液合并,并在40°到50°下加温2分钟。冷却使产物形成结晶:熔点118°到120°。

    重复实施例1的步骤,使用对应的起始物质,可制备下列的化合物:

    实施例4:Z-缬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门氨酸(OH)-H

    实施例5:Z-缬氨酸-组氨酸-天冬门氨酸(OH)-H

    分别重复实例2及3的步骤,利用对应之起始物质,可制备出下列化学式(ⅠA)之化合物。

    其中A3、A4及A5如下之定义。

    实例  A3  A4  A5  熔点℃

    6  缬氨酸  苯丙氨酸  H  a

    7  缬氨酸  组氨酸  H  150

    8  缬氨酸  苯丙氨酸  脯氨酸-缬  126-129

    氨酸-N(CH3)2

    9  缬氨酸  组氨酸  脯氨酸-缬

    氨酸-N(CH3)2

    10  丙氨酸-  苯丙氨酸  H  205

    酪氨酸-

    缬氨酸

    实例11:(3S)-3-(Z-缬氨酰-苯丙氨酰)-氨基-5-(2,6-二甲基苯甲酰氧基)-4-氧代戊酸

    将(3S,4RS)-3-(Z-缬氨酸-组氨酸)氨基-4-羟基-5-(2,6-二甲基苯甲酰氧基)戊酸叔丁酯(0.6毫摩尔)在CH2Cl2(4毫升)中,与迪斯-马丁试剂(0.77毫摩尔)一起处理45分钟并过滤之。然后加入丙酮和0.5N NaOH,再将丙酮蒸发掉。以水洗涤残余的结晶状物质,加入10%酒石酸将其酸化后,再以EtOAc萃取之。合并的EtOAc萃取物蒸发后产出黄色结晶状的叔丁酯产物。将这些物质溶于CH2Cl2(4毫升)中,加入TFA(4毫升),并将此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蒸发此混合物,蒸发至干,并进行色谱分析(SiO2,丙酮/己烷/EtOAc 60/40/1),产生稍微有色之结晶产物。

    实例12:(Z-缬氨酰-丙氨酰)-(3R,4S)-3-氨基-4-羟基-5-(2,6-二氯苯甲酰氧基)

    将(Z-缬氨酰-丙氨酰)-(3R,4S)-3-氨基-4,5-二羟基戊酸乙酯和4-二甲氨基吡啶溶于吡啶中,并逐滴加入2,6-二氯苯甲酰氯。在室温下搅拌此反应混合物过夜,然后加入冰和水,再以AcOEt萃取该混合物。以水洗涤有机层,再以NaCl溶液洗,用Na2SO4除去水分,过滤、蒸发后,将粗制产物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题产物。

    标题化合物(3R,4RS)衍生物可如下法制备:

    将Z-缬氨酸-丙氨酸-OH(0.26毫摩尔)、DCC(53毫克,0.26毫摩尔)及HOBT·H2O(39毫克,0.26毫摩尔)溶于THF/DMF(2毫升/2毫升)中,并搅拌5分钟,然后加入在THF(2毫升)中的(3R,4RS)-3-氨基-4-羟基-5-(2,6-二甲基苯甲酰氧基)戊酸叔丁酯(87毫克,0.26毫摩尔)。于室温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过夜,将其蒸发并进行色谱分析(SiO2,EtOAc/MeOH/NH395/5/0.5),得到该(3R,4RS)标题化合物。

    实例13:(Z-缬氨酰-丙氨酰)-(3R)-3-氨基-4-氧代-5-(2,6-二氯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

    在-50℃下将在CH2Cl2中的二甲亚砜逐滴加至在CH2Cl2中之乙二酰氯溶液中。15分钟后,逐滴加入在CH2Cl2中之实例12之化合物的溶液,并在-40℃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小时。加入三乙胺,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水,再以CH2Cl2萃取该反应混合物。以NaHCO3溶液洗涤有机层,再以NaCl溶液洗,用Na2SO4使其脱水,过滤并蒸发之。使残余物进行色谱分析,产生了标题化合物。

    重复实例1到3及11到13的步骤,使用对应的起始物质,可制备下列化学式ⅠB之化合物

    其中A3、A4、Rx及Ry如下文之定义。

    实例 A3A4Ry Rx [α]20Dc(MeOH)

    或熔点  ℃[2]

    14  缬氨酸  苯丙氨酸  H  2,6-二甲苯甲酰基

    15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甲苯甲酰基

    16  缬氨酸  组氨酸  H  对硝基苯基

    17  缬氨酸  组氨酸  H  H  a[2]

    (1-三苯甲基)

    18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19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三氟甲基)-苯甲酰基

    20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硝基苯甲酰基

    21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三氟甲基)苯甲酰基

    (2-CF3)

    22  缬氨酸  色氨酸  H  2,6-二(三氟甲基)苯甲酰基

    23  三甲基  组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甲硅

    氧烷基-

    丙胺酸

    24H 2,6-二氯苯甲酰基

    25  丙氨酸-    苯丙氨酸   H   H                 a[2]

        酪氨酸-

        缬氨酸

    26  D-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39.2°1.21

    27  缬氨酸       精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28 缬氨酸 组氨酸 C2H52,6-二氯苯甲酰基-26.7°1.02

    29 缬氨酸 组氨酸 H-18.0°0.97

    30 缬氨酸 组氨酸 H-19.0°0.96

    31H 2,6-二氯苯甲酰基

    32  缬氨酸   鸟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33  缬氨酸   赖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34  缬氨酸   丙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35  缬氨酸   组氨酸     H     新戊酰基

    36 缬氨酸 组氨酸 异C4H92,6-二氯苯甲酰基 **

    37 缬氨酸 组氨酸 正C10H212,6-二氯苯甲酰基 **

    38  缬氨酸   组氨酸   苯甲基  2,6-二氯苯甲酰基  **

    39 缬氨酸 组氨酸 CH2CH2OH 2,6-二氯苯甲酰基 **

    40 缬氨酸 丙氨酸 C2H52,6-二氯苯甲酰基 **

    41  缬氨酸   亮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42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43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2-CF3)

    44 缬氨酸 组氨酸 C2H5新戊酰基 **

    45  缬氨酸   组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

    46  缬氨酸   赖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Nε-iC3H7)

    47 缬氨酸 赖氨酸 C2H52,6-二氯苯甲酰基 **

    (Nε-iC3H7)

    48  缬氨酸  丙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

    49 缬氨酸 丙氨酸 叔C4H92,6-二氯苯甲酰基 **

    50 缬氨酸 丙氨酸 C2H52,6-二氯苯甲酰基 *

    51 缬氨酸 丙氨酸 C2H5

    52 三甲基 组氨酸 C2H52,6-二氯苯甲酰基

        甲硅烷

    53C2H52,6-二氯苯甲酰基 **

    54 缬氨酸 丙氨酸 异C3H7**

    55 三甲基 丙氨酸 叔C4H92,6-二氯苯甲酰基

        甲硅烷

        基-丙

        氨酸

    56  三甲基  丙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甲硅烷

        基-丙

        氨酸

    57 三甲基 丙氨酸 C2H52,6-二氯苯甲酰基

        甲硅烷

        基-丙

      氨酸

    *这些化合物在天门冬氨酰基部分具有下列之构型:

    **这些化合物在天门冬氨酰基部分具有R,S构型。

    实例58:

    Z-组氨酸-天门冬氨酸

    [α]20D=-20.3° c=1 在MeOH中

    实例59:

    Fmoc-缬氨酸-组氨酸-天门冬氨酸

    实例60:

    组氨酸-天门冬氨酸

    [α]20D=-21.5° c=1.07 MeOH

    实例61:

    组氨酸-天门冬氨酸

    实例62:

    缬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

    重复实例1到3及12到13的步骤,并使用对应的起始物质,可制备下列之化学式ⅠC的化合物

    Z-缬氨酸-A4

    其中A3、Rx及Ry如下文之定义。

    实例ARyRx*

    63    丙氨酸    H       2,6-二氯苯甲酰基        R,S

    64 丙氨酸 C2H5R

    65 丙氨酸 叔C4H92,6-二氯苯甲酰基 R,S

    66 丙氨酸 -C2H4-OCH32,6-二氯苯甲酰基 R,S

    实例67:(3RS)-3-(Z-缬氨酰-苯丙氨酰)氨基-4-氧代-6-(对-硝基苯基-反-已-5-烯酸叔丁基酯

    将(3RS)-3-(Z-缬氨酰-苯丙氨酰)氨基-4-氧代-戊酸叔丁基酯-5-二乙基膦酸酯(0.2克,0.29mM)在5℃下溶于THF(15毫升)中。加入NaH(25毫克,0.59mM),并搅拌该混合物10分钟。在0℃下加入THF(2毫升)中之对-硝基苯甲醛(0.18克,1.1mM),再于此温度搅拌此反应混合物45分钟。将此反应混合物倾到5%酒石酸中,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以Na  SO脱水、蒸发后,再以色谱分析将其纯化,产生标题化合物。

    实例68:Z-缬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醛二甲基乙缩醛-β-甲酯

    将Z-缬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OH)-H(0.8克)溶于含8%HCl之MeOH(25毫升)中,留置于室温下过夜,再蒸发至干,并以乙醚洗涤残余的结晶,得到白色结晶之标题化合物。熔点168至171°。

    起始物质可如下法制备:

    实例69:(3S)-3-(芴基甲氧羰基)氨基-5-碘-4-氧代丁酸叔丁酯

    在-10°,将三乙胺(1.3毫升,9.6毫摩尔)加至在THF(60毫升)中之(3S)-3-(芴基甲氧羰基)氨基-3-羧基-丁酸叔丁酯(3.5克,8.5毫摩尔)内,随后再加入氯甲酸乙酯(0.92毫升,9.6毫摩尔)。10分钟后在0-5℃慢慢地将在乙醚中之重氮甲烷溶液加入,并搅拌此反应混合物45分钟。在5-10°下加入在乙醚中之HCl(2N),直到停止产生气体。将反应混合物蒸发至干,置于丙酮(50毫升)中,加入NaI(4克),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再加入乙醚(150毫升),将此反应混合物过滤并蒸发。残余物进行色谱分析(SiO2,EtOAc/己烷),产生淡黄结晶状之标题化合物。

    实例70:(3S)-3-(芴基甲氧羰基)氨基-5(2,6-二甲基苯甲酰氧基)-4-氧代戊酸叔丁酯

    将3S-3-(芴基甲氧羰基)氨基-5-碘-4-氧代-丁酸叔丁酯(1克,1.8毫摩尔)、2,6-二甲基苯甲酸(0.5克,3.3毫摩尔)及AgOAc(0.6克,3.6毫摩尔)溶于丙酮(25毫升)中,并回流1小时。于过滤和蒸发之后,将粗产物经色谱分析(SiO2,乙醚/己烷3/7),产生了标题化合物。

    实例71:(3S)-3-(芴基甲氧羰基)氨基-5(4-硝基苯氧基)-4-氧代戊酯叔丁酯

    将3S-3-(芴基甲氧羰基)氨基-5-碘-4-氧代丁酸叔丁酯(1克,1.8毫摩尔)、对-硝基酚(0.5克,3.7毫摩尔)及K2CO3(0.38克,2.8毫摩尔)于丙酮(6毫升)中回流30分钟,再加入CH2Cl2,并以2N NaHCO3洗涤该有机相。将合并的有机相脱水、蒸发,并经色谱分析(SiO,EtOAC/己烷2/8),产生黄色油状物之标题产物。

    实例72:(Z-缬氨酰-丙氨酰)-(3R,4S)-3-氨基-4,5-二羟基戊酸乙酯

    a)于室温下,将(3R,4S)-3-苯甲氨基-4,5-(亚异丙基二氧)戊酸乙酯(Y.Yamada,Tetrahedron Letters 1983,24,3009)和在乙醇中之10%钯(Pd)/碳(C),在H2之下,振荡30分钟。将该反应混合物过滤及蒸发,得到(3R,4S)-3-氨基-4,5-(亚异丙基二氧)戊酸乙酯,不需更进一步地纯化作用即可使用。

    b)将Z-缬氨酸-丙氨酸-OH溶于THF中,于5℃下将HOBT·H2O及DCC加入。在5℃下搅拌20分钟之后,将在TFH中之二异丙基乙胺及(3R,4S)-3-氨基-4,5-(亚异丙基二氧)戊酸乙酯加入。在室温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过夜,将其过滤、蒸发、并经色谱分析,产生(Z-缬氨酰-丙氨酰)-(3R,4S)-3-氨基-4,5-(亚异丙基二氧)戊酸乙酯。

    c)将化合物74b)溶于AcOH/H2O(75/25)中,并于40℃下搅拌4小时。在蒸发之后,加入水,并以AcOEt萃取该混合物。以水、NaHCO3溶液、NaCl溶液洗涤合并的萃取液,以Na2SO4脱水、过滤并蒸发之,产生标题化合物。

    这些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它们的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与可接受的酯类和酰胺类,以及它们在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下文称为本发明之化合物)显示出制药学上之活性,并因此在作为药物方面是有效的。

    特别如在下列之使用THP-1细胞的活体外试验及活体内试验方法中所显示出的,本发明化合物抑制了IL-1β分泌。

    a)将900微升THP-1细胞(0.5×106个细胞)与100单位γ-干扰素/0.9毫升RPMI 1640培养液(含有2mML-谷氨酰胺和5%热-去活性的胎牛血清)一起以吸量管滴入24孔的培养盘中。然后将100微升受试化合物加入。在37℃,于5%CO2/95%空气中三小时之后,将10微升脂多糖(500微克/毫升)加入,并继续此培养作用40小时。亦包括适当的对照组(有与无刺激、溶剂)。移出培养液,以1000g离心10分钟,使培养液澄清,将1.0毫升毛地黄皂苷(0.01%)加到孔中进行溶胞,并使用橡胶淀帚(rubber policeman)刮松,并于4℃置放10分钟。然后立刻进行乳酸脱氢酶测定,并将试样保存在-20℃,直到可进行其他的测定。这些测定为:IL-1β(培养液及溶胞产物),IL-6(培养液),TNF-α(培养液),PGE2(培养液及溶胞产物),乳酸脱氢酶(LDH)及DNA(溶泡产物)。使用可经商业上获得的ELISA套装剂(Cistorn)来测定IL-1β、IL-6及TNF-2,使用标准RIA来测定PFE2,并使用DAPI对DNA进行荧光测定。

    在此试验中,本发明化合物在浓度从约0.01到100μM有选择性地抑制IL-1β的释放。相反地,IL-6、TNF-α、PGE2和DNA含量基本上维持不变,且这些化合物是无毒的,因为LDH的释出不变。例如,实例40及50之化合物已测出分别具有1及0.1μM的IC50值(抑制50%IL-1β释出的化合物浓度)。

    b)LPS-热症

    将LPS-悬浮液(Sigma公司,编号L-5886;100微克/5毫升葡萄糖溶液/公斤,皮下注射)注射于雄性Tuttlingen SD鼠(150到160克)。2小时后,利用连接于ELLAB遥测温度计上之热敏电阻直肠探针来测量体温。于4小时之后,将受试化合物经口给药,2小时后(在注射LPS的6小时之后),再测量体温。依据得到的未处理对照组温度的增高作为100%,而在处理组中的温度增高则以此值的百分比来表示。ED50为对于对照组老鼠测出的温度增高引起50%之抑制作用的剂量。在此试验中,当投药剂量在从0.001到0.1毫克/公斤经口投药的范围内时,本发明化合物能抑制LPS所引起的温度增高。例如:已经测出实例40及50之化合物具有0.01毫克/公斤经口投药的DE50值,且实例51之化合物具有0.05毫克/公斤经口投药的ED50值。

    c)鹿角菜对老鼠引起脚部水肿

    每组使用50FA雄鼠,体重150到170克。在注射鹿角菜之前1小时,口服制成在生理食盐水/0.5%黄蓍胶中之悬浮液的试验化合物。以蹠下注射将鹿角菜(0.1毫升之在生理盐水中的1%悬浮液)注入一只后脚内。以根据Kemper及Amel的抗炎仪(antiphlogometer)来测量脚部的肿胀。在注射之后立刻取得对照的读数,并在3和5小时之后测量肿胀程度。在减t对照之读数后,得到3和5小时读数的平均值。从经处理过动物获得的数值,以对从未经处理过动物获得之数值的百分比来表示。ED50为能对鹿角菜在3小时后引起之肿胀产生50%抑制作用的剂量。在此试验方法中,当经口投药之剂量在从0.02到5毫克/公斤的范围内时,本发明化合物明显地抑制由鹿角菜引起的肿胀。例如,已经测定出实例40及50之化合物分别具有0.2和1毫克/公斤经口投药的DE50值。

    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对于处理涉及或包括过度IL-1β释出之病原学的失调,是有效的。例如:广泛种类的炎症病况和疾病,例如:组织钙的耗尽、硬骨及软骨中的退化过程,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发炎性肠疾、过敏性肠疾、败血性休克、牛皮癣、气喘、成人呼吸困延症候群、糖尿病I型、各种原因之骨疏松症,包括:例如更年期或断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及因年老、不活动或创伤、动脉硬化及阿耳滋海默氏病而发生的骨疏松症。

    为了上述之用途,所需的剂量当然要依据投药之方式、待处理之特定病况及想要的效果来加以变化。然而一般在从约0.001到约100毫克/每公斤动物体重,最好是0.001到约10毫克/每公斤动物体重之每日剂量比例下,可达令人满意的结果。对较大的哺乳动物而言,例如人类,适当的每日剂量比例为按照从约0.1毫克到约1克/天,以一次投药、以分开剂量2到4次/天,或以延迟释出之形式。

    实例50及51之化合物是较佳的。

    根据前文,本发明亦提供:

    a)一种处理涉及或包括过度IL-1β释出之病原学的失调之方法,例如像上文已说明的在需要此种处理方法的患者,这些方法包括对上述患者给予有效含量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

    b)例如以上文所揭示之方法来作为药物使用的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且可接受的酯类和酰胺类,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例如:作为制剂来使用。

    本发明之化合物可借助任何便利之途径来投药,具体有鼻部、经肠投药,而较佳的是以经口投药,例如:以片剂或胶囊之形式,或非经肠投药,例如以可注射溶液或悬浮液形式,或以栓剂形式。单位剂量形式例如包括从约25微克到500毫克的本发明化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游离形式或药学上可接受之盐类形式来投药。这样的盐类可以传统方法来制备,并显示出像游离化合物一样的活性等级。

    本发明亦更进一步地提供:

    c)一种药物组合物,系由化学式Ⅰ之化合物、其生理学上可水解的并可接受的酯类或酰胺类,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如上文之定义,与药学上为此而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一起构成。这样的组合物可以传统方法来制造。它们可含有以重量计最高达99.9%的活性成分。

肽类化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肽类化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肽类化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肽类化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肽类化合物.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游离形式或盐类形式并具有药理学活性例如IL-1释放抑制性的二肽、三肽和四肽,其中最后的-氨基酸以天门冬氨酸为基础,并带一个残基A5,其为H;CF3;-Z1-Z2-Y2,其中Z1和Z2各为直接键或-氨基酸残基,Y2为NH2、C1-4烷氨基、二(C1-4烷基)氨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