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叶综合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与利用。
目前茶叶的加工大多是传统粗放方式,即使是某些较好的工艺方法,如:CN1039704A和CN86086103112A和比利时专利:BE835556等发明专利公开资料中,所涉及的仅是一些单项茶品的加工工艺方法,而且就工艺本身而言,亦存在不足,从而造成产品可塑性小,原材料利用率低,在工业化生产中成本较大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对茶叶综合加工与利用的方法,从而使茶叶加工成为产品结构合理,可塑性大,适合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综合加工与利用的系统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
对茶叶综合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其特征是:
(a)将原料与水按重量百分比计1∶12~10的比例置入容器中,温度60℃~100℃加热浸渍,然后
(b)将(a)的提取液和残渣分离得液相和固相,
(c)在(b)中形成的固相经研磨成茶浆,然后
(d)掺入糖饴揉捻,再
(e)送入成型机制成具有茶香的糖块,
(f)在(b)中形成的液相在100~150℃的温度,1~0.6kgf/cm
2的压力条件下于蒸发室蒸发分馏,再
(g)冷却分开轻相茶液和重相茶液,然后
(h)将(g)中形成的重相茶液与三氯甲烷按其重量1∶0.8~3的比例混合,并在温度为5~20℃的常压条件下静置10-30分钟抽提分离,再
(i)浓缩干燥,然后
(j)脱色净化制得天然咖啡因,
(k)将(h)中抽提分离后所排放的茶液,再行与醋酸乙酯按其重量1∶1~3的比例混合,并在温度为10~35℃的常压条件下静置10~30分钟抽提分离,然后,
(L)在操作温度为50~80℃、0.6~0.7kgf/cm
2的压力条件下减压浓缩,再
(m)冷冻干燥得茶多酚,
(n)将(k)中排放的茶液与(g)中的轻相茶液混合过滤,然后
(o)在操作温度为40~80℃、0.6~0.8kgf/cm
2的压力条件下减压浓缩,然后
(P)将(o)中完成的浓缩液与添加剂混合,再
(q)干燥得具有明显茶香的速溶茶或多种可食用原料混合的速溶茶,
(r)将(a)、(b)、(f)、(o)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汽相,在温度为50~30℃、0.8~0.6kgf/cm
2的压力条件下进行冷凝分离,再
(s)对其汽相在温度为45~15℃、0.8~0.6kgf/cm
2的压力条件下进行冷凝收集液相,得含有茶香的液体。
使用本发明工艺方法所生产的
(1)具有茶香的糖块:经品尝比较,味道纯正、甜而不腻、爽口,但茶叶稍嫌薄;
(2)多种可食用原料混合的速溶茶:样品的复合食用材料为胶股兰/样1,奶、糖/样2。样1和样2均与现有市售产品比较,味道纯正、爽口、香气宜人、食而不腻;
(3)具有明显茶香的速溶茶:将其用常温下的开水,掺入0.7~0.5g的速溶茶粉、冲泡成150ml时,与现有市售的速溶乌龙茶、国产速溶咖啡相比较,更具有味道纯正、口感醇香、色泽透明鲜艳、且又无“冷后浑”的现象;
(4)含有茶香的液体:将其与50℃水,以0.05∶1的比例配置时,气味浓郁、强烈、有明显的茶香特征,但香液纯度略低;
(5)茶多酚:由于茶多酚的化学成份相当复杂,难以进行理化测定。为此,我们仅根据提取原料是茶叶、并利用茶多酚优越的抗氧化消炎作用进行验证:将茶多酚洒在被擦伤出血的一块有5cm大小的皮肤上时,仅12小时后伤口开始结疤,24小时后即开始愈合、48小时~72小时的时间内,擦伤处即复原,值得提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未使用任何药物,包括消炎药水都是由茶多酚水解后代用。
(6)天然咖啡因检验结果如下:
检品名称:咖啡因 包装:玻璃瓶
规 格:原料中国药典1985年版 收检数量:10g
批 号:900725 检验目的:全检
检验结果:
本品按《中国药典1985年版》检验结果
本品按《中国药典1985年版》检验结果
[性状]本品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无臭、味苦。
熔点235.6℃~236.5℃,符合规定
[鉴别]呈正反应
[检查]其它生物碱 符合规定
干燥失重0.25% 符合规定(应为≤8.5%)
炽灼残渣0.0% 符合规定(应为≤0.1%)
重金属符合规定
使用本发明工艺方法生产某些茶制产品时,因其综合利用的效果要求不同,在生产中产品收得率可以有所偏重。
本发明工艺方法与其它已知的有关茶制品生产工艺方法相比较,它的突出优点在其工艺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可塑性。为此,在实施本工艺方法时:原材料利用率高;对生产环境不产生污染:整个工艺过程中基本上未有高温、高压、明、暗火环境下的操作,其生产过程安全可靠;产品结构可塑性大,有利于实现商业竞争要求;产品成本低、便于工业化生产量的调整;基本实现茶叶的综合利用、社会效益较好。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1、浸取工序:将原料(茶叶、梗、粉末、鲜叶,在制作多种可食用原料混合的速溶茶时亦可以是其它保健食用或药用植物)与水按重量百分比计1∶12~10的比例,合置入一有夹套的可密封的容器中加热(热源为导热油,以下热源相同),温度:60℃~100℃;时间为5~40分钟;压力:常压。
2、离心分离工序:将工序1的完成液、料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相和固相。
3、研磨工序:将工序2分离出来的固相(有选择的可食用的固相,例如:茶叶)进行研磨,并经250~400目振筛过滤,粒径控制在20μm~3μm间。
4、混合揉捻工序:将工序3研磨好的茶浆与熬制好的糖饴(熬制糖饴的工艺我国古代以来民间就有之),按重量比0.2~0.08∶1比例混合搓揉均匀。期间茶浆温度30℃~50℃含固量为60%~80%,糖饴温度:105℃~120℃,浓度(含固量)20%~26%,搓揉时间为15至22分钟。
5、成型工序:将工序4初步搓揉好的糖胚,再行揉捻整理成条状形,送入成型机中压制成各种规格(或冲制成各种形态)的具有茶香的糖块。其中:揉捻成形时的温度控制在55~80℃之间,时间为15~20分钟。
6、蒸发分馏工序:将工序2所分离出来的液体,输入一有夹套装置的蒸发器中进行高温瞬间蒸发分馏,蒸发所产生的蒸汽经冷凝后导入汽液分离室,未能汽化的大量的液相,泵吸排往冷却系统中。其间:蒸发室的温度控制在100~150℃之间(视工序1所投入的原料情况而改变温控参数),压力:1~0.6kgf/cm
2。
7、冷却工序:将工序6排放的茶液(如工序1所投入的原料系保健食用材料时,则不必经过本工序)冷却至3℃~15℃,然后将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轻相茶液和重相茶液,分别抽吸输入混合过滤器中和分离塔中。
8、抽提分离工序:
a.抽提分离1:将工序7之重相茶液与三氯甲烷,按其重量1∶0.8~3的比例,经由一个混合装置导入一不锈钢塔状封闭式容器中静置。其温度为5℃~20℃,静置时间为10~30分钟,压力:常压。待茶液与溶剂完全分层后,即将其分别排放待处理。
b.抽提分离2:抽提分离1所排放的茶液与醋酸乙酯按其重量1∶1~3的比例,经由一个混合装置导入一不锈钢塔状容器中静置。其温度为10~35℃,静置时间10~30分钟,压力:常压。待茶液与溶剂完全分层后,即将其分别排放处理。
9、浓缩干燥工序:将抽提分离1排放的溶剂,输入一有夹套装置的密封容器中进行浓缩干燥,至含固量达95%~98%以上,得到咖啡因粗品。蒸发过程中汽化的有机溶剂在密封的条件下,经冷凝回流入抽提分离塔中,循环使用。其蒸发温度为90~130℃,压力:常压。
10、脱色净化工序:将工序9所得咖啡因粗品,置入一有夹套装置的密封容器中,进行脱色和物理净化后,得天然咖啡因精品。在此过程中,温度控制为105℃~190℃。
11、减压浓缩1工序:将抽提分离2排放的溶剂,输入一有夹套装置的密封容器中,进行减压浓缩至含固量达90%以上,得微黄绿色粉状的茶多酚粗品。其间操作温度为50℃~80℃,压力0.6~0.7kgf/cm
2。在浓缩过程中汽化的溶剂在密封条件下,经冷凝回流入抽提分离塔2中循环使用。
然后将茶多酚粗品置入一温度为-10℃~5℃的容器中,进行冷冻干燥,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茶多酚精品。
12、混合过滤工序:将抽提分离2所排放的茶液与工序7所排放的轻相茶液(如工序1所投入的原料系保健植物时,可考虑直接由工序6进入本工序处理)置入一不锈钢容器中,待其自然混合后,以100目滤网过滤,排除其在各工序进行中有可能掺入的非水溶性物质。其间混合时间为10~20分钟,过滤流速一般不超过0.5升/秒。混合温度为80℃~120℃。
13、减压浓缩2工序:将工序12的完成液连续不断地输入膜式真空蒸发器中,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蒸气由导管输往汽液分离器处理,浓缩液含固量控制在60~40%;其中操作温度为40~80℃,压力0.6~0.8kgf/cm
2,处理液流速与工序12相同。
14、混合工序:将工序13所完成的浓缩液与添加剂,如:其它食用或保健植物原料的提取液、食品添加剂和香精或无毒、无味、无害的气体,一并导入一混合装置中(其配比率按产品种类及要求自行确定)进行混合。期间温度为常温,压力:1~8kgf/cm
2。
15、干燥工序:将工序14完成的混合料液导入一干燥设备中,进行流态化干燥,得到水份含量不超过5%的,具有明显茶香的速溶茶或多种可食用原料混合的速溶茶。干燥时进口温度为200℃~240℃,出口温度为100℃~115℃,压力:常压;产成品粒径要求200μm~500μm。干燥蒸发的水汽直接回流至工序1之设备中。
16、汽液分离工序:将工序1、工序2、工序6、工序13所排放的汽态,由导管引入汽液分离器中,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液相排放入工序1之设备中,汽相排入香液贮存罐。期间温度要求在50℃~30℃;压力:0.8~0.6kgf/cm
2。
17、香液回收工序:将工序16之汽相经由盘管式冷凝器中,导入贮存容器中静置,待轻、重液相分层后,排除重液入工序1之设备中,轻液则留取为香液。期间温度要求:45℃~15℃;压力0.8~0.6kgf/cm
2。
附图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结合附图,通过所给实施例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例子限制。
压力和常温的条件下,收取到5kg浓度为50%的含有茶香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