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303904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0611.2

申请日:

1993.01.01

公开号:

CN1078391A

公开日:

1993.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郑州市中药制药厂;

发明人:

孙宝莹; 张巧云; 周可军; 谢光前; 李竟; 孙宝全; 白新久

地址: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陇海西路5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郭中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用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己为原料,经煎煮、清液浓缩、醇沉、回收乙醇、水沉、灌封灭菌等工序制成。每毫升相当的原生药量不低于0.80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剂型新颖,药理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服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疾病、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的理想中成药。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含有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中药成分的清肝利胆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为口服液剂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肝利胆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毫升所相当的原生药量不低于0.8克。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肝利胆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以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为原料,并提取其中有效成分,其特征在于提取有效成分采取加水煎煮至有效成分尽可能被提出,煎液清液浓缩,浓缩液加乙醇醇沉除杂,回收乙醇后加水水沉除杂,过滤后按通常制备口服液方法制成口服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比为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
2: 00∶0.59~0.80∶0.12~0.24∶0.12~0.24∶0.26~0.4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茵陈428g,金银花286g,栀子71.5g,厚朴71.5g,防已143g,加水煎煮两次,每次0.5~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40(滤液温度为70°~100℃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达50-80%,静置醇沉6小时以上,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水沉,过滤,滤液加口服液用水调整总量达800-1200ml,灌封灭菌,制得口服液。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肝利胆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肝炎、胆囊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资料表明,发病率占我国人口的10-15%。目前我国多采用进口西药治疗,价格高,疗效也仅有60%左右,且有毒副作用,国内治疗肝胆疾病的中成药疗效亦不理想。如清肝利胆注射液,不仅使用不便,注射疼痛,肌肉局部结块,价格偏高,而且生产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效果令人不满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广大患者的需求,也为了探索中成药口服剂型治疗肝胆疾病的路子,为市场研制提供一种疗效高、价格廉,服用方便的清肝利胆口服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

    一种清肝利胆口服液,含有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等具清肝和利胆作用的中药成分,为棕红色澄明液体,味苦甜,每毫升口服液所相当的原生药量不低于0.8克。

    一种清肝利胆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以清肝利胆中药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为原料,原料重量比为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1.00∶0.59~0.80∶0.12~0.24∶0.12~0.24∶0.26~0.40。

    其制备工艺为:加水煎煮上述中药,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尽可能被提出,一般以提取1-4次为宜,合并煎液,煎液清液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乙醇醇沉除去杂质,回收乙醇后水沉除去杂质,过滤,滤液调整至适当浓度,灌封灭菌制成口服液。

    药理研究表明,茵陈中所含的蒿属香豆素,即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成分,栀子中所含的栀子素、藏红花酸、栀子甙等成分,以及金银花中所含的绿原酸,厚朴中的厚朴酚等,均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醇溶性,而这些成分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利胆、保肝、退黄、解毒作用。

    本发明采取煎煮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能充分提取生药中水溶性有效成分,工艺简单,有效成分损失少,含生药量提高。

    本发明原料地最佳配比为: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1.00∶0.67∶0.17∶0.17∶0.33。

    如果取茵陈428g,金银花286g,栀子71.5g,厚朴71.5g,防已143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40(滤液温度为70°~100℃时),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达50~85%,静置醇沉6小时以上,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搅拌静置水沉,过滤,滤液加口服液用水调整总量至800~1200ml,灌封灭菌,制成口服液。

    加入乙醇醇沉时,以含乙醇量50-80%时的醇沉分离杂质的效果最好,药物稳定性明显,有效成分含量提高。

    本发明扩大了治疗范围,如扩大了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胆道疾病等的治疗。与清肝利胆注射液比较,有如下优点:

    1.含生药比例提高,每毫升口服液所相当的原生药量不低于0.80克,而注射液每毫升只相当于原生药0.67克。

    2.口服液生产工艺简单,其生产周期可比注射液缩短两周。口服液可以只进行一次醇沉,而注射液除需蒸汽蒸馏、醇提有效成分外、还需经两次醇沉、两次水沉等一系列精制过程。

    3.由于第2条原因,使口服液的成本降低。

    4.药理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提高。药理实验证明,清肝利胆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降酶作用,而注射液没有显示降酶作用。据省三大医院和中医研究院对急、慢性胆囊患者所作临床疗效观察证明,使用口服液组(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口服,28天为一个疗程)共观察112例,总有效率91.96%;使用注射液组(每次2克,即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28天为一个疗程)共观察36例,总有效率为63.89%,口服液比注射液总有效率提高26.76%,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观察治疗急、慢性肝炎36例,总有效率为94.4%,比清肝利胆注射液(总有效率71.4%)提高23.0%。以上临床证明,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和急、慢性肝炎有很好疗效。

    5.剂型新颖,比注射液易于携带,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病人乐于接受,尤对病程较长,需长期治疗的病人尤为适用,因而便于推广应用。

    6.质量稳定性提高。注射液因工艺复杂,易出现沉淀、变色、杂质等情况,而口服液则相对稳定得多。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取茵陈425g,金银花250g,栀子90g,厚朴70g,防已120g,加水煎煮3小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滤液温度为70°~100℃时),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达60%,静置6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入蒸馏水500ml,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加入辅料适量,加入蒸馏水调整总量至8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0.96g的清肝利胆口服液。

    实施例二。取茵陈425g,金银花300g,栀子70g,厚朴95g,防已140g,加水煎煮四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0小时,余二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滤液温度为70°~100℃时),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达80%,静置一周,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1000ml,搅拌静置水沉,过滤,滤液中加入适量辅料,调整总量至1200ml,搅匀,灌封灭菌得每ml相当于原生药量1.1g的清肝利胆口服液。

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制备方法,用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己为原料,经煎煮、清液浓缩、醇沉、回收乙醇、水沉、灌封灭菌等工序制成。每毫升相当的原生药量不低于0.80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剂型新颖,药理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服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疾病、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的理想中成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