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03766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4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0875.1

申请日:

1993.01.06

公开号:

CN1077383A

公开日:

1993.10.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明人:

周异群; 殷明辉; 李楠; 谭毓治; 吕武清; 邹瑞凌; 张凌

地址:

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15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守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每味中药的特性,将其单味饮片分别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去除糟粕,保留原药的药理性能和药效,制成可按中药方剂直接配伍服用的各种剂型和定量的单味中药小包装成品。具有体积小、分量轻、易保存等优点。药品和剂量可按医师处方增减直接配伍服用、保存中医辨证施治传统,免除病家煎药之烦,又保留了每味中药多成分多药效等特点。并使各单味中药的加工实现大工业化生产,能保证剂量准确,规格统一,且有质量标准可供检测。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每味中药的特性,将其单味饮片分别采用不同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去除槽粕,保留原药的药理性能和药效,制成可按中药方剂直接配伍服用的各种剂型和定量的单味中药小包装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中药包括:钩藤、木通、淫羊藿、益母草、党参、黄芪、石膏、代赭石、杏仁、蒲公英、龙骨、牡蛎、乌梢蛇、七叶一枝花、枇杷叶、芦根、薏苡仁、桃仁、玉竹、补骨脂、甘草、黄柏、栀子、枸杞子、秦皮、川续断、车前子、川牛夕、地榆、葛根、黄芩、百部、槐角、川乌、草乌、知母、黄连、槐花、龙胆草、泽泻、生地黄、细辛、灵芝、苦参、乌梅、玄参、熟地黄、广防已、野菊花、山楂、麦冬、紫花地丁、青黛、枳实、香附、白芍、赤芍、大黄、肉桂、陈皮、枳壳、化红、厚朴、浙贝母、红花、茵陈、木香、川芎、木瓜、人参、白术、莪术、番泻叶、辛夷、紫草、防风、独活、五味子、牡丹皮、桂枝、桔梗、乌药、青皮、延胡索、砂仁、酸枣仁、麦芽、神曲、麻黄、薄荷、金银花、紫胡、干姜、当归、紫苏、荆芥、连翘、菊花、芒硝、丹参、首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工工艺为: a、单纯煎煮,或 b、煎煮加醇沉,或 c、乙醇渗漉,或 d、水渗漉,或 e、蒸馏加煎煮,或 f、热溶过滤,或 g、醇回流加煎煮,或 h、乙醇回流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单纯煎煮工艺的中药包括:钩藤、木通、淫羊藿、益母草、党参、黄芪、石膏、代赭石、杏仁、蒲公英、龙骨、牡蛎、乌梢蛇、七叶一枝花、枇杷叶、芦根、薏苡仁、桃仁、玉竹;采用煎煮加醇沉工艺的中药包括:补骨脂、甘草、黄柏、栀子、枸杞子、秦皮、川续断、车前子、川牛夕、地榆、葛根、黄芩、百部、槐角、川乌、草乌、知母、黄连、槐花、龙胆草、泽泻、生地黄、细辛、灵芝、苦参、乌梅、玄参、熟地黄、广防已、野菊花、山楂、麦冬、紫花地丁、青黛;采用乙醇渗漉工艺的中药包括:枳实、香附、白芍、赤芍、大黄、川牛夕、肉桂、陈皮、枳壳、化红、厚朴、浙贝母、红花、茵陈、木香、川芎、木瓜、人参、白术、莪术、番泻叶、辛夷、紫草、防风、独活、连翘、五味子、牡丹皮、桂枝、桔梗、乌药、青皮、延胡索、砂仁、酸枣仁;采用水渗漉工艺的中药包括麦芽、神曲,采用蒸馏加煎煮工艺的中药包括:麻黄、薄荷、金银花、紫胡、干姜、当归、紫苏、荆芥、连翘、菊花;采用热溶过滤工艺的中药包括芒硝,采用醇回流加煎煮工艺的中药包括丹参。采用醇回流提取的中药包括首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纯煎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水浸泡0.5~1小时,加6~8倍量水煎煮,第一次保持微沸1~
2: 5小时,纱布滤过,药渣继续加5~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各煎0.5~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浓缩, 所述的煎煮加醇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蒸馏水浸泡0.5~1小时,煎煮1~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水煎煮1~2次,每次0.5~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加乙醇静置12~24小时,取出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放置沉淀,过滤,自滤器 上加蒸馏水至规定量煮沸,灌装,或浓缩成稠膏后制粒分装为冲剂, 所述的乙醇渗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烘干研粉,以60%~70%乙醇湿润加盖0.5~1小时,使其润透,装渗漉筒加60~70%乙醇浸过夜,收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 所述的水渗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以水调匀,闷润0.5~1小时,装渗漉筒,加水浸润12~24小时,收集渗漉液,加入0.5%苯甲酸钠,再加蒸馏水,灭菌、灌装, 所述的蒸馏加煎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用水浸泡0.5~1小时,收集挥发油,余液纱布过滤后,药渣继续加水煎煮2次,每次0.5~1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加95%乙醇使其沉液静置12~24小时后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静置,过滤,合并挥发油部分加水至足量,灌封,灭菌, 所述的热溶过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水后加热溶解过滤,滤液在水浴上加热蒸去水分干燥成粉末, 所述的醇回流加煎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用4倍量95%乙醇和50%乙醇分别回流提取1~1.5小时分取滤液,两次药液合并回收乙醇备用,药渣加蒸馏水煎煮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浓缩,将上述备用液加入继续浓缩至稠膏状, 所述的乙醇回流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50%乙醇第一次回流提取1.5小时,第二次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回流提取0.5小时,收取滤液,回收至无醇味加入蒸馏水置冰箱中过夜沉淀,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剂型包括颗粒冲剂和安瓿口服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中药方剂包括: a、由白芍、甘草组成的芍甘汤, b、由山楂、麦芽、神曲组成的大山楂丸方, c、由木香、砂仁、枳实、白术、桔皮、神曲、麦芽、香附、山楂组成的香砂枳实丸方, d、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的龙胆泻肝汤, e、由当归、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的血府逐瘀汤。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单味中药饮片和方剂的制备。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之一。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和守旧思想的束缚,使中药的使用仍沿袭几千年来只称取生药饮片,病家煎煮的方法。原药材有体积大、分量重、易污染和精华、糟粕不分等缺点。药品由病家煎煮,往往方法不当,降低药效,而且费工费时,很不适应急诊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因而限制了中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专利“新型中药饮片的新工艺”(申请号:87104777,公开日:1988年3月16日)公开了一种将中药饮片进行粉碎、烘干灭菌并单味定量包装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提高中药饮片的浸出率,使中药洁净卫生,剂量准确。它的不足之处是仍需由病家煎煮,费工费时,而且方剂中地各种药仍是一锅而煮,不能根据各药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工,使药效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备方法,使服用中药彻底免除煎药之烦而又保留中医辩证施治的传统,且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每味中药的特性,如药物的种类、药物的四气、五味和作用等,将其单味饮片分别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制备,如单纯煎煮、煎煮加醇沉、乙醇渗漉、水渗漉、蒸馏加煎煮、热溶过滤、醇回流加煎煮或乙醇回流提取等工艺,把中药饮片的糟粕去除,而保留原药的药理性能和药效,制成可按中药方剂直接配伍服用的各种剂型和定量和单味中药小包装成品。

    这些中药包括钩藤、木通、淫羊藿、益母草、党参、黄芪、石膏、代赭石、杏仁、蒲公英、龙骨、牡蛎、乌梢蛇、七叶一枝花、枇杷叶、芦根、薏苡仁、桃仁、玉竹、补骨脂、甘草、黄柏、栀子、枸杞子、秦皮、川续断、车前子、川牛夕、地榆、葛根、黄芩、百部、槐角、川乌、草乌、知母、黄连、槐花、龙胆草、泽泻、生地黄、细辛、灵芝、苦参、乌梅、玄参、熟地黄、广防已、野菊花、山楂、麦冬、紫花地丁、青黛、枳实、香附、白芍、赤芍、大黄、肉桂、陈皮、枳壳、化红、厚朴、浙贝母、红花、茵陈、木香、川芎、木瓜、人参、白术、莪术、番泻叶、辛夷、紫草、防风、独活、五味子、牡丹皮、桂枝、桔梗、乌药、青皮、延胡索、砂仁、酸枣仁、麦芽、神曲、麻黄、薄荷、金银花、紫胡、干姜、当归、紫苏、荆芥、连翘、菊花、芒硝、丹参、首乌其中采用单纯煎煮工艺的中药包括钩藤、木通、淫羊藿、益母草、党参、黄芪、石膏、代赭石、杏仁、蒲公英、龙骨、牡蛎、乌梢蛇、七叶一枝花、枇杷叶、芦根、薏苡仁、桃仁、玉竹,采用煎煮加醇沉工艺的中药包括补骨脂、甘草、黄柏、栀子、枸杞子、秦皮、川续断、车前子、川牛夕、地榆、葛根、黄芩、百部、槐角、川乌、草乌、知母、黄连、槐花、龙胆草、泽泻、生地黄、细辛、灵芝、苦参、乌梅、玄参、熟地黄、广防已、野菊花、山楂、麦冬、紫花地丁、青黛,采用乙醇渗漉工艺的中药包括枳实、香附、白芍、赤芍、大黄、川牛夕、肉桂、陈皮、枳壳、化红、厚朴、浙贝母、红花、茵陈、木香、川芎、木瓜、人参、白术、莪术、番泻叶、辛夷、紫草、防风、独活、连翘、五味子、牡丹皮、桂枝、桔梗、乌药、青皮、延胡索、砂仁、酸枣仁,采用水渗漉工艺的中药包括麦芽、神曲,采用蒸馏加煎煮工艺的中药包括麻黄、薄荷、金银花、紫胡、干姜、当归、紫苏、荆芥、菊花采用热溶过滤工艺的中药包括芒硝,采用醇回流加煎煮工艺的中药包括丹参,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的中药包括首乌。

    单纯煎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水浸泡0.5~1小时,加6~8倍量水煎煮,第一次保持微沸1~1.5小时,纱布滤过,药渣继续加5~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各煎0.5~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浓缩。

    煎煮加醇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蒸馏水浸泡0.5~1小时,煎煮1~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水煎煮1~2次,每次0.5~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加乙醇静置12~24小时,取出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放置沉淀,过滤,自滤器上加蒸馏水至规定量煮沸,灌装,或浓缩成稠膏后制粒分装为冲剂。

    乙醇渗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烘干研粉,以60%~70%乙醇湿润加盖0.5~1小时,使其润透,装渗漉筒加60~70%乙醇浸过夜,收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

    水渗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以水调匀,闷润0.5~1小时,装渗漉筒,加水浸润12~24小时,收集渗漉液,加入0.5%苯甲酸钠,再加蒸馏水,灭菌、灌装。

    蒸馏加煎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用水浸泡0.5~1小时,收集挥发油,余液纱布过滤后,药渣继续加水煎煮2次,每次0.5~1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加95%乙醇使其沉液静置12~24小时后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静置,过滤,合并挥发油部分加水至足量,灌封,灭菌。

    热溶过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水后加热溶解过滤,滤液在水浴上加热蒸去水分干燥成粉末。

    醇回流加煎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用4倍量95%乙醇和50%乙醇分别回流提取1~1.5小时分取滤液,两次药液合并回收乙醇备用,药渣加蒸馏水煎煮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浓缩,将上述备用液加入继续浓缩至稠膏状。

    乙醇回流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中药饮片加50%乙醇第一次回流提取1.5小时,第二次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回流提取0.5小时,收取滤液,回收至无醇味加入蒸馏水置冰箱中过夜沉淀,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

    制成的剂型包括颗粒冲剂和安瓿口服液,可定量包装成相当于生药10克或5克的成品。

    单味中药加工制成上述剂型后可根据医生处方和古方直接配伍服用,如由白芍、甘草冲剂组成的芍甘汤;由山楂、麦芽、神曲口服液组成大山楂丸方;由木香、砂仁、枳实、白术、桔皮、神曲、麦芽、香附、山楂冲剂组成香砂枳实丸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冲剂组成龙胆泻肝汤;由当归、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冲剂组成血府逐瘀汤。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措施,使之对比已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使中药饮片既保留了原药的药理性能和药效,又成为体积小、份量轻、易保存(密封包装)的小包装成品。携带方便,居家旅行均可随时随地服用,免除了病家煎药之弊。新剂型的中药仍可复方配伍,药品和剂量可随医生处方增减,保存了中医辩证施治的传统,所以它既不同于中成药(中成药治病是“对号入座”,不利于辩证用药,更不能随症加减),也不是提取单味中药的有效成份(单体),它保留了每味中药多成份多药效的特点,它是经合理加工后去除了原药材的糟粕,保留原药药效的成品药。它可使各单味中药的加工逐步实现大工业化生产,且能保证剂量准确,规格统一,有质量标准可供检测。新剂型分别与各自饮片煎剂进行了化学成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成份含量等于或大于饮片煎剂。对新剂型单味药配组的方剂进行了化学成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临床疗效观察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饮片煎剂有相似的药理效应、相同的化学成份、接近或高于饮片煎剂的化学含量以及相同的临床疗效。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单纯煎煮制备淫羊藿颗粒冲剂:

    称取淫羊藿50克加水浸泡半小时,加10倍量水煎煮,第一次保持微沸一小时,纱布滤过,药渣继续加3倍量水煎煮第二、第三次,每次各煎40分钟,合并三次滤液,浓缩稠膏状约12.5毫升,每毫升含原药材4克。加(2∶1)糖粉和糊精,共得颗粒100克,分10包,每包重10.8克,相当原药材5克。经TLC(薄层层析)定性定量分析,冲剂与煎剂的成份一致,成份定量比为:冲剂∶煎剂=1057683∶852326.7=1.25∶1.00,冲剂的化学成份含量高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2:

    煎煮加醇沉制备补骨脂安瓿口服液:

    补骨脂50克加蒸馏水浸湿半小时,煎煮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半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1∶2;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过夜,取出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50ml放置沉淀,过滤,自滤器上加蒸馏水至50ml煮沸,灌装,每10ml含原生药10g。经过TCL定性定量分析,口服液与煎剂的成份一

    致口服液的化学成份含量高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3:

    乙醇渗漉制备枳实颗粒冲剂:

    取枳实180g烘干,研粉,以60%乙醇湿润加盖约一小时,使其润透,装渗滤筒加60%乙醇浸过,收集6倍量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约79ml,每ml含原药材2.28g制粒得颗粒77.6g。分10包,每包重7.7克,相当原药材2.6g。经过TLC定性定量分析,冲剂与煎剂的成分一致,成份定量比为∶冲剂∶煎剂=1339641∶1117493=1.19∶1.00,冲剂的化学成份含量高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4:

    水渗漉制备麦芽安瓿口服液:

    麦芽(炒)150g打中粗粉,以水调匀,闷润30分钟,装渗漉筒,加水浸润24小时(控制室温10℃左右)收集6倍量的渗漉液,加入0.5%苯甲酸钠,再加蒸馏水至100ml,分装于5ml安瓿中,巴氏灭菌。每5ml含生药0.75g。经总酶蛋白测定和TLC定性定量分析,口服液与煎剂的成份一致,成份定量比为:口服液∶煎剂=55934.33∶58359.13=0.96∶1.00,口服液的化学成份含量按近等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5:

    蒸馏加煎煮制备菊花口服液:

    称取菊花50g用于水浸泡半小时,收集挥发油100ml,余液纱布滤过,药渣继续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半小时,滤过,合并三次滤液,浓缩约50ml,加95%乙醇100ml使其沉淀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50ml静置过滤,加入挥发油自滤器上加水至150ml,灌封,流动蒸汽灭菌一小时,每ml含原药材0.33g。经TLC定性定量分析,口服液与煎剂的成份一致,成份定量比为:口服液∶煎剂=173813.6∶168383.2=1.03∶1.00,口服液的化学成份含量高于煎剂。

    实施例6:

    热溶过滤制备芒硝冲剂:

    将芒梢加水后加热溶解过滤,滤液在水浴上加热蒸去水分干燥成白色粉末,(1g生药/g)。用此浊法测定其成份结果,冲剂的Na2SO4总量∶同量生药芒硝中Na2SO4总量×100%>100%,表明冲剂的化学成份含量高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7:

    乙醇回流加煎煮制备丹颗粒冲剂:

    取丹参50g用四倍量95%和50%的乙醇分别回流提取1.5小时,分取滤液,两次药液合并回收乙醇备用。药渣加蒸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1∶1,将上备用液加入继续浓缩至稠膏状,按1∶5.5加入糖粉及少量70%乙醇做成颗粒法60℃以下烘干,分装成袋,每10g冲剂含生药6g。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其成份表明,冲剂∶煎剂=1.00∶1.00,冲剂的化学成份含量等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8:

    乙醇回流工艺制备首乌颗粒冲剂:

    取首乌饮片500g加50%乙醇第一次2000ml回流提取1.5小时,第二1500ml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1000ml回流提取半小时,收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400ml),加入蒸馏水1000ml置冰箱中过夜沉淀,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117克),按1∶4.8比例加糖粉及少量乙醇制成颗粒,60℃以下烘干分装,每袋8.5g含生药6g。用可见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其成份,其成份定量比为,冲剂∶煎剂=1.02∶1.00,冲剂的化学成份含量高于传统煎剂。

    实施例9:

    单味中药新剂型配伍组成香砂枳实丸方剂:

    按下列重、容量分取单味中药新剂型:

    香附颗粒冲剂4.9g(3.195g生药/5g)

    橘皮颗粒冲剂4.6g(2.48g生药/5.65g)

    白术颗粒冲剂7.2g(3.43g生药/5g)

    枳实颗粒冲剂15.2g(2.77g生药/7.76g)

    砂仁颗粒冲剂3.2g(0.9g生药/5.97g)

    木香颗粒冲剂0.7g(2.622g生药/6.8g)

    以上新剂型颗粒合并在一起,另取用本发明制备的复方大山楂丸方口服液2ml(每ml含山楂0.5g,神曲0.075g,麦芽0.075g)加入,颗粒被湿润,用开水冲至100ml即得。经TLC定性定量分析,复方冲剂化学成份与传统煎剂一致,含量稍高,其成份定量比为:冲剂∶煎剂=368437.3∶360339.0=1.02:1.00。动物实验表明,冲剂与煎剂的药理作用比较,大多数指标相同或相近,仅有程度上的差异。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冲剂无毒性。

    实施例10:

    单味中药新剂型配伍组成龙胆泻肝汤:

    按下列量称取本方单味中药新剂型:

    柴胡口服液  壹支(10ml/支,0.6g生药/ml)

    当归口服液  3.6ml(10ml/支,0.84g生药/ml)

    泽泻冲剂  9.3g(1.28g生药/g)

    生地冲剂  10.2g(0.48g生药/g)

    木通冲剂  19.0g(0.48g生药/g)

    黄芩冲剂  11.1g(0.81g生药/g)

    车前子冲剂  8.9g(1.09g生药/g)

    甘草冲剂  10g(0.58g生药/g)

    栀子仁冲剂  13g(0.74g生药/g)

    龙胆草冲剂  12g(0.51g生药/g)

    用开水冲至100ml即得。经TLC定性定量分析,冲剂与煎剂的成份一致,成份定量比为:冲剂∶煎剂=18632.6∶164865.3=1.13∶1.00,冲剂化学成份含量高于传统煎剂。动物实验表明,冲剂与煎剂的药理作用比较,在所观察的指标中,抗炎、抑菌作用一致,抗过敏作用冲剂较差,但在免疫方面作用明显。急性毒性试验,冲剂安全。临床应用观察表明,冲剂与煎剂有大致相等的临床疗效,但冲剂服用方便,受到病家欢迎。

中药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制备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每味中药的特性,将其单味饮片分别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去除糟粕,保留原药的药理性能和药效,制成可按中药方剂直接配伍服用的各种剂型和定量的单味中药小包装成品。具有体积小、分量轻、易保存等优点。药品和剂量可按医师处方增减直接配伍服用、保存中医辨证施治传统,免除病家煎药之烦,又保留了每味中药多成分多药效等特点。并使各单味中药的加工实现大工业化生产,能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