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目前栽培茯苓的方法为:用干松木腐生栽培。此方法存在着耗用松木多、占用耕地大、产量低、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完成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包括:采选野生茯苓、分离菌种(无性繁殖)、活立松根部培植、驯化培植(有性繁殖)、菌种提纯复壮、母种培养、原种扩大培养、栽培种扩大培养、引菌木备料、活立松根栽培、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茯苓采收等环节。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以这样来完成:采选的野生茯苓须是皮色棕红、苓肉嫩白、无病虫害且重量达2.5公斤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来完成: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的培养基的配方为:
松木片 60-70%
松木屑 7-12%
麦麸 15-23%
石膏 0.5-1.5%
蔗糖 1-2.5%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PH6-6.5,水适量。
本发明地目的同样还可以这样来完成: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是,把野生鲜苓按常规接种方法接种在分离纯菌种的培养基上,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75%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直到菌种长满培养基。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来完成:茯苓在活立松根上培植的方法为将活立松的部分活根切断,露出地面进行干燥,等切断的树根干燥后,在5-6月份进行接种培植,并将菌种瓶埋在树兜下。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以这样来完成,茯苓的驯化培植包括孢子采集、培养菌丝、驯化培植、断娘诱变、变温培植。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来完成:菌种的提纯复壮包括有性繁殖、分离纯种、提纯培养、稀释培养、转管培养、鉴别试验。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来完成:原种扩大培养的配方为:
松木屑 70-75%
麦麸 15-25%
蔗糖 2-4.5%
石膏 0.5-1.5%
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以这样来完成:活立松树兜上的栽培方法为,选择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活松树,将树兜根全部露出,部分切断(切断处长茯苓),剃出根部木质,把菌种植于根的木质上,再把引菌木放在树兜周围,引菌木须接触菌种,引菌木之间也须接触,覆土二寸厚。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传统栽培茯苓的方法每年全国需砍伐木才20万m3,占用耕地1.6万亩。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既不影响松树的生长,又可在活松上寄生茯苓。如果本发明在全国推广,每年可节约木材16.8万m3,节约土地1.6万亩并且本发明栽培茯苓可提高茯苓产量2-3倍(同传统栽培法相比较),节约木材换算成资金可达5亿多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更大。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加以说明,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首先是采选野生茯苓。选择的野生苓须颜色为棕红、苓肉嫩白、无病虫害且重量达2.5公斤以上。第二步是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1)培养基的配方为:
松木片 65%
松木屑 10%
麦麸 22%
石膏 1%
蔗糖 2%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PH值6-6.5,水适量。(2)接种:用常规方法将茯苓接种在以上培养基上。(3)培养: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75%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等菌丝长满培养基备用。第三步是活立松树根培植:(1)树根干燥,将部分活立松根切断,露出地面进行干燥;(2)接种培植:等切断的树根干燥后,在5-6月份进行接种培植,将菌种瓶埋在树兜下,用去皮干松棍的一端插进菌瓶内紧靠菌种,另一端紧靠活立松树根与干树根;(3)从5-6月份的接种,到10-12月份,茯苓已长到0.25公斤。此茯苓的特性已基本上由腐生变成半腐生半寄生的茯苓,但产量极低,仍需进一步驯化培植。第四步是驯化培植:(1)苓种采集,将活立松根上培育的鲜苓采集后,置于26.5℃空气湿度为8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室须通风良好,有一定直射阳光,并将菌核置于湿沙土壤上,7-10天后就长出子实体。(2)孢子采集,待子实体孢子成熟时,采用“空中捉捕法”收集孢子。(3)培养菌丝,将采集的孢子放在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内,在25℃培养7-10天。(4)培植中扩大,同纯菌种分离相同。(5)驯化培植:将活立松树兜周围树根削去皮露出木质部分,放上少量松树根,然后将菌种接种在干燥引菌木棍上,覆上土。接种温度在20-30℃,生长期为30-40天,待整个干松木根长满白色菌丝即可。(6)断娘诱变:将活立松根四周的土创开,待干松木棍上的菌丝长到活立松树棍上时,将原有插放的菌种和引菌棍全部拨掉覆土,使菌丝靠分解木材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为其营养源转变成吸收活立松木的新陈代谢、碳水化合物为其营养源。(7)变温培植:当下种生长二个月后,在长满菌丝的整个活立树兜上,白天盖上薄膜,晚上则敞开,白天与晚上温差保持7℃左右,能促进菌粒的形成和菌粒的膨大。待菌粒生长到5公斤以上就可选为种苓。第五步是菌种的提纯复壮。包括(1)有性繁殖分离纯种;(2)提纯培养;(3)稀释培养;(4)转管培养;(5)鉴别试验等常规方法。第六步是母种培养,此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同。第七步是原种扩大培养:(1)原种扩大培养的培养基为:
松木屑 75%
麦麸 20%
蔗糖 4%
石膏 1%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在此培养基上接种、培养。
第八步是栽培种的扩大培养,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相同。
第九步是引菌木备料。
第十步是活立松树兜上栽培:(1)选择场地,宜选择阳光能照射的较疏松的松树林,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2)下种的时间为每年4-6月份;(3)栽培方法:选择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活松树,将树兜根全部露出,部分根切断(切断处长茯苓),剃出根部木质,菌种就植于根部木质处,再把引菌木放在树兜周围,引菌木必须接触菌种,每根引菌木之间也须接触,覆土二寸厚。第十步是发菌管理。第十一步是病虫害防治。第十二步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