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302281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0171.9

申请日:

1993.03.13

公开号:

CN1092312A

公开日:

1994.09.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2.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刘延普;

发明人:

刘延普

地址:

122500辽宁省凌源市新华书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朝阳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卜海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是由春桑枝为主的浓缩膏(组合物A)、牛黄、犀角等组成的细料药(组合物B)、蕲蛇等组成的粗料药(组合物C)和硫磺等组成的伏药(组合物D)共三十五个组分组合而成。伏药需将其中各组分依次放入阳城罐中烧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最大特点是降脂、溶栓、通气、窜走透达之力优于现有同类药物,总有效率达80%以上,痊愈率可达60~70%。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桑枝中风丸,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组份组成: 组合物A含有组份: 春桑技1000~2000g        春柳技50~800g 竹沥膏10~50g 组合物B含有组份: 牛黄20~30g                                犀角30~80g 冰片20~50g                                血竭30~80g 枯凡30~100g                            朱砂30~80g 麝香20~30g 组合物C含有组份: 蕲蛇80~150g                            沉香30~80g 三七30~80g                                胆星30~80g 乳香30~80g                                没药30~80g 水蛭20~50g                                天竺黄30~80g 白术30~80g                                乌药30~80g 红参30~50g                                明天麻30~80g 茯苓30~80g                                地龙30~80g 京墨50~125g                            郁金30~80g 虎骨30~80g                                乌鸡一对(去脏、焙烧) 黄芪50~100g                            羚骨50~100g 冬青30~80g 组合物D含有组份: 硫黄30~80g                                雄黄30~80g 紫石英30~80g                        金箔45~65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枝中风丸,其特征在于各组合物之间的重量配比为组合物A∶B∶C∶D=2~4∶1~2∶20~40∶0.1~0.2。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桑枝中风丸,其特征是所说组合物A中春柳枝可以是300~800g。 4、一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桑枝中风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物配方同权利要求1)其制备过程是,第一步:先将上述配比的春桑枝、春柳枝、切碎加水煎煮三遍,每遍煎煮2~3小时,将三遍滤出的水煎液合并浓缩至药的组合物∶水=1∶
2: 2~1.3(重量比)备用;第二步:在阳城罐内先放入金箔20~25片,然后放入上述配比的雄黄、硫黄,又放入金箔20~25片,再放入上述配比的紫石英,最后再放入金箔5~15片;另取一罐倒置在药罐的罐口,两罐的接口用食盐泥封闭,接口留有一段不封闭的透气口,待封闭泥干后,将罐置于文火上烧2~3小时,再用食盐泥将透气口封闭,以武火烧药罐2~3小时,冷却后取出罐中药以纸裹放入地下5~8天,最后取出药研磨成100~120目细粉备用;第三步:将上述配比的蕲蛇、沉香、三七、胆星、乳香、没药、白术、乌药、红参、明天麻、黄芪、羚骨、茯苓、地龙、冬青、水 蛭、天竺黄、京墨、郁金、虎骨、乌鸡(去脏焙烧物)粉碎成60~80目细末,然后与第一步制备的浓缩膏和竹沥膏混合并于低温(60℃以下)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上述配比中的牛黄、犀角、冰片、血竭、枯矾、朱砂、麝香混合粉碎的100~120目细粉(B组份),最后加入上述配比中的硫黄、雄黄、紫石英、金箔第二步制成的组合物D的细粉,混匀,制成药丸。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桑枝中风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食盐泥的配比(重量比)为食盐∶泥土=1∶6。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桑枝中风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制备法中所说的纸可以是宣纸、或桑皮纸。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同类药物如回天再造丸(《中药大辞典》86年版第2735页),主要用于治疗由风寒湿痹引起的瘫痪,以及治疗脑血栓后遗症;还如再造丸(《中国药典》90年版),主治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上述药降脂、溶栓、通气、窜走透达力效果较差,药物组份多,配制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理想药物桑枝中风丸及该药的制备方法,服用该药可达到溶栓抗凝、豁痰通气、活血化瘀之功效,其降脂、溶栓、通气、窜透经络之力优于现有同类药物。

    本发明药物由下列组份组成:

    组合物A含有组份:

    春桑枝1000~2000g        春柳枝50~800g

    竹沥膏10~50g

    组合物B含有组份:

    牛黄20~30g        犀角30~80g

    冰片20~50g        血竭30~80g

    枯矾30~100g        朱砂30~80g

    麝香20~30g

    组合物C含有组份:

    蕲蛇80~150g        沉香30~80g

    三七30~80g        胆星30~80g

    白术30~80g        乌药30~80g

    红参30~50g        明天麻30~80g

    乳香30~80g        没药30~80g

    水蛭20~50g        天竺黄30~80g

    京墨50~125g        郁金30~80g

    虎骨30~80g        乌鸡一对

    黄芪50~100g        羚骨50~100g

    茯苓30~80g        地龙30~80g

    冬青30~80g

    组合物D含有组份:

    硫黄30~80g        雄黄30~80g

    紫石英30~80g        金箔45~65片

    按照上述配比制备本发明药物的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先将上述配比的春桑枝、春柳枝切碎加水煎煮三遍,每遍煎煮2~3小时,将三遍滤出的水煎液合并浓缩至药物组份∶水=1∶1·2~1·3(重量比)备用;第二步:在阳城罐内先放入金箔20~25片,然后放入上述配比的雄黄、硫黄,又放入金箔20~25片,再放入上述配比的紫石英,最后再放入金箔5~15片,另取一罐倒置在该阳城罐的罐口,两罐的接口用食盐泥封闭,接口留有一段不封闭的透气口,待封闭泥干后,将罐置于文火上烧2~3小时,再用食盐泥将透气口封闭,以武火烧药罐2~3小时,直到将药烧红,冷却后取出罐中药以纸裹放入地下5~8天,最后取出药研磨成100~120目细粉备用;

    第二步:将上述配比的蕲蛇、沉香、三七、胆星、乳香、没药、白术、乌药、红参、明天麻、黄芪、羚骨、茯苓、地龙、冬青、水蛭天竺黄、京墨、郁金、虎骨、乌鸡(去脏焙烧,制法:将乌鸡拧死去脏,用黄土泥裹全鸡烧熟烘干,取下泥土,制成细末)粉碎成60~80目细末,然后与第一步制备的浓缩膏和竹沥膏(市售)混合,于低温(60℃以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上述配比的牛黄、犀角、冰片、血竭、枯矾、朱砂、麝香、混合粉碎的100~120目细粉(B组份),最后加入上述配比中的硫黄、雄黄、紫石英、金箔制成组合物D细粉(第二步制备物),混匀,制成药丸。

    组合物A中的春柳枝的加入量可以为300~800g,通常加500~800g。

    本发明与现有同类药物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药物组份中的牛黄、枯矾、郁金具有降脂降压的功效,春桑枝可窜走十二经,春柳枝可透达脉络,故该药降脂、溶栓、通气、窜走透达之力优于现有同类药物;

    2、药物疗效高于现有同类药物,总有效率达80%以上,痊愈率可达60~70%。主治:中风痰厥、瘫痪偏枯,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步履艰难,举止错乱。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一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第一步:先将春桑枝1500g、春柳枝800g切碎加水煎煮三遍,每遍煎煮3小时,将三遍地滤液浓缩至药膏∶水=1∶1.25(重量比)备用;第二步:组合物D的制备方法同前述:第三步:取蕲蛇100g、沉香80g、三七80g、胆星80g、乳香80g、没药80g、水蛭30g、天竺黄80g、白术80g、乌药80g、红参50g、明天麻80g、茯苓80g、地龙80g、京墨100g、郁金80g、虎骨50g、乌鸡一对、黄芪100g、羚骨100g、冬青80g、粉碎成60~80目细末,然后与第一步制备的浓缩膏、并取竹沥膏50g(市售)混合,于50~60℃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牛黄20g、犀角50g、冰片50g、血竭50g、枯矾70g、朱砂50g、麝香20g、混合粉碎的100~120目细粉;最后将硫黄50g、雄黄50g、紫石英50g、金箔65片(用第二步制备法)制成的组合物D细粉加入混合,制成药丸。

    本发明药物各组合物之间的重量配比为: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组合物D=2~4∶1~2∶20~40∶0.1~0.2。g

    实施例2:

    组合物D的制备方法:在阳城罐内先放入金箔25片,然后放入硫黄50克、雄黄50g、又放入金箔25片,再放入紫石英50g,最后放入金箔15片;另取一罐倒置在药罐的罐口,两罐的接口用食盐泥封闭,食盐泥的重量配比为:食盐∶泥土=1∶6,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罐的接口留有一段不封闭的透气口,待封闭泥干后,将罐置于文火上烧3小时,再用食盐泥将透气口封闭,以武火烧药罐2~3小时,冷却后取出罐中药用宣纸或桑皮纸裹放入地下7天,最后取出药研磨成100~120目细粉备用。

    实施例3:

    取粗料药(组合物C)60~80目粉末2000g,加入浓缩膏与竹沥膏混合物(组合物A)共200g混匀,于50~60℃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细料药(组合物B)100~120目细粉100g,最后加入伏药(组合物D)100~120目细粉10g,混匀,制成药丸。

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是由春桑枝为主的浓缩膏(组合物A)、牛黄、犀角等组成的细料药(组合物B)、蕲蛇等组成的粗料药(组合物C)和硫磺等组成的伏药(组合物D)共三十五个组分组合而成。伏药需将其中各组分依次放入阳城罐中烧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最大特点是降脂、溶栓、通气、窜走透达之力优于现有同类药物,总有效率达80以上,痊愈率可达6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