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桑枝中风丸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同类药物如回天再造丸(《中药大辞典》86年版第2735页),主要用于治疗由风寒湿痹引起的瘫痪,以及治疗脑血栓后遗症;还如再造丸(《中国药典》90年版),主治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上述药降脂、溶栓、通气、窜走透达力效果较差,药物组份多,配制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理想药物桑枝中风丸及该药的制备方法,服用该药可达到溶栓抗凝、豁痰通气、活血化瘀之功效,其降脂、溶栓、通气、窜透经络之力优于现有同类药物。
本发明药物由下列组份组成:
组合物A含有组份:
春桑枝1000~2000g 春柳枝50~800g
竹沥膏10~50g
组合物B含有组份:
牛黄20~30g 犀角30~80g
冰片20~50g 血竭30~80g
枯矾30~100g 朱砂30~80g
麝香20~30g
组合物C含有组份:
蕲蛇80~150g 沉香30~80g
三七30~80g 胆星30~80g
白术30~80g 乌药30~80g
红参30~50g 明天麻30~80g
乳香30~80g 没药30~80g
水蛭20~50g 天竺黄30~80g
京墨50~125g 郁金30~80g
虎骨30~80g 乌鸡一对
黄芪50~100g 羚骨50~100g
茯苓30~80g 地龙30~80g
冬青30~80g
组合物D含有组份:
硫黄30~80g 雄黄30~80g
紫石英30~80g 金箔45~65片
按照上述配比制备本发明药物的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先将上述配比的春桑枝、春柳枝切碎加水煎煮三遍,每遍煎煮2~3小时,将三遍滤出的水煎液合并浓缩至药物组份∶水=1∶1·2~1·3(重量比)备用;第二步:在阳城罐内先放入金箔20~25片,然后放入上述配比的雄黄、硫黄,又放入金箔20~25片,再放入上述配比的紫石英,最后再放入金箔5~15片,另取一罐倒置在该阳城罐的罐口,两罐的接口用食盐泥封闭,接口留有一段不封闭的透气口,待封闭泥干后,将罐置于文火上烧2~3小时,再用食盐泥将透气口封闭,以武火烧药罐2~3小时,直到将药烧红,冷却后取出罐中药以纸裹放入地下5~8天,最后取出药研磨成100~120目细粉备用;
第二步:将上述配比的蕲蛇、沉香、三七、胆星、乳香、没药、白术、乌药、红参、明天麻、黄芪、羚骨、茯苓、地龙、冬青、水蛭天竺黄、京墨、郁金、虎骨、乌鸡(去脏焙烧,制法:将乌鸡拧死去脏,用黄土泥裹全鸡烧熟烘干,取下泥土,制成细末)粉碎成60~80目细末,然后与第一步制备的浓缩膏和竹沥膏(市售)混合,于低温(60℃以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上述配比的牛黄、犀角、冰片、血竭、枯矾、朱砂、麝香、混合粉碎的100~120目细粉(B组份),最后加入上述配比中的硫黄、雄黄、紫石英、金箔制成组合物D细粉(第二步制备物),混匀,制成药丸。
组合物A中的春柳枝的加入量可以为300~800g,通常加500~800g。
本发明与现有同类药物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药物组份中的牛黄、枯矾、郁金具有降脂降压的功效,春桑枝可窜走十二经,春柳枝可透达脉络,故该药降脂、溶栓、通气、窜走透达之力优于现有同类药物;
2、药物疗效高于现有同类药物,总有效率达80%以上,痊愈率可达60~70%。主治:中风痰厥、瘫痪偏枯,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步履艰难,举止错乱。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一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第一步:先将春桑枝1500g、春柳枝800g切碎加水煎煮三遍,每遍煎煮3小时,将三遍地滤液浓缩至药膏∶水=1∶1.25(重量比)备用;第二步:组合物D的制备方法同前述:第三步:取蕲蛇100g、沉香80g、三七80g、胆星80g、乳香80g、没药80g、水蛭30g、天竺黄80g、白术80g、乌药80g、红参50g、明天麻80g、茯苓80g、地龙80g、京墨100g、郁金80g、虎骨50g、乌鸡一对、黄芪100g、羚骨100g、冬青80g、粉碎成60~80目细末,然后与第一步制备的浓缩膏、并取竹沥膏50g(市售)混合,于50~60℃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牛黄20g、犀角50g、冰片50g、血竭50g、枯矾70g、朱砂50g、麝香20g、混合粉碎的100~120目细粉;最后将硫黄50g、雄黄50g、紫石英50g、金箔65片(用第二步制备法)制成的组合物D细粉加入混合,制成药丸。
本发明药物各组合物之间的重量配比为: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组合物D=2~4∶1~2∶20~40∶0.1~0.2。g
实施例2:
组合物D的制备方法:在阳城罐内先放入金箔25片,然后放入硫黄50克、雄黄50g、又放入金箔25片,再放入紫石英50g,最后放入金箔15片;另取一罐倒置在药罐的罐口,两罐的接口用食盐泥封闭,食盐泥的重量配比为:食盐∶泥土=1∶6,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罐的接口留有一段不封闭的透气口,待封闭泥干后,将罐置于文火上烧3小时,再用食盐泥将透气口封闭,以武火烧药罐2~3小时,冷却后取出罐中药用宣纸或桑皮纸裹放入地下7天,最后取出药研磨成100~120目细粉备用。
实施例3:
取粗料药(组合物C)60~80目粉末2000g,加入浓缩膏与竹沥膏混合物(组合物A)共200g混匀,于50~60℃下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再加入细料药(组合物B)100~120目细粉100g,最后加入伏药(组合物D)100~120目细粉10g,混匀,制成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