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用的益气通脉丸,属中成药。特别是涉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其它周围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丸。 目前,脉管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疗脉管炎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西医学多以使用血管扩张药来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则以手术疗法来治理。中医学以活血化瘀为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用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对于缓和病情,减少病人的痛苦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长期服用西药,伤害人体的脏器,手术疗法危险性大,活血化瘀治疗法治愈率太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副作用、无痛苦、治疗效果好的益气通脉丸。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各味药分别碾成碎末,将碎末状的药粉颗粒过100目筛,筛完后炼密为丸。本发明的各药物及百分比含量(%)为:黄芪2-6,川芎2-5,水蛭2-6,土虫2-6,川贝母2-10,附子2-5,乳香2-7,没药2-7,丹参3-7,地龙3-12,马钱子1-3,全蝎2-7,蜈蚣2-4,穿山甲2-12,甘草2-3。所配制的丸剂每丸重6克。
本发明的药理是:依祖国医学益气活血化痰药物并施,且重用化痰药物,从而打破单纯活血化瘀法治疗脉管炎的传统理论,建立了“从痰论治”脉管炎的新理论。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建立了“从痰论治”的新理论,治愈率高达91.6%,复发率仅为3%,治疗效果好,中草药各 价格低廉,制作简单,病人服用容易,无副作用,无痛苦,能够治本。
下面结合药物配方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配方1:黄芪2g,川芎2g,水蛭2g,土虫2g,川贝母5g,附子2g,乳香2g,没药2g,丹参6g,地龙6g,马钱子1g,全蝎4g,蜈蚣2g,穿山甲3g,甘草2g。
配方2:黄芪4g,川芎3g,水蛭3g,土虫3g,川贝母8g,附子3g,乳香3g,没药3g,丹参6g,地龙8g,马钱子2g,全蝎5g,蜈蚣3g,穿山甲6g,甘草2.5g。
配方3:黄芪6g,川芎5g,水蛭6g,土虫6g,川贝母10g,附子5g,乳香7g,没药7g,丹参7g,地龙12g,马钱子3g,全蝎7g,蜈蚣4g,穿山甲12g,甘草3g。
临床治疗:
患者张世峰,男,51岁,吉林省人,患双下肢脉管炎4年,血流图示左下肢血管完全闭塞,双下肢麻凉,疼痛难忍,曾到河南、北京等地多次治疗效果不佳,1988年3月2日开始服用益气通脉丸,3个疗程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患者时玉柱,男,42岁,天津人,患左下肢脉管炎2年,到处求医未愈,服益气通脉丸2个疗程痊愈。
服用方法:每丸重6克,每次服2-3丸,一日服2次,28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