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双向进气的打气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对脚踏车或球类做打气工作的打气筒,特别是有关于防止打出的空气回流以及泄漏的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公告No.6,350,112号专利案所提供的组合式双向进气打气筒的装置,是在一头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打气唧筒,该头部具有用来连接于轮胎进气嘴的连接装置,以提供将空气经由进气嘴打入轮胎内。
所述前专利案的连接装置由于嵌合的方式结合于头部,因此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震动或其它外力因素而掉落。再者,由于其头部内不具有止逆结构,因而在打气时必须双方均同时做打气的动作才能将空气打出,倘若只以单边打气,将会造成空气从另一边泄出而无法顺利地打出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进的双向进气的打气筒结构,其第一目的是在于解决传统双向进气打气筒在做单边打气时,会造成空气从另一边外泄的缺失。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进的双向进气之打气筒结构,其第二目地是在于解决传统双向进气打气筒的头部和充气嘴组合时容易受到空气压力作用而脱离的缺失。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手段是在双向进气打气筒的相对两侧进气口处均设置一止逆装置,用以在做单边打气时,避免进气头部内的空气从另一边外泄。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手段是在双向进气打气筒的出气端设置结合有螺帽的旋钮,通过该螺帽和充气嘴的外螺纹螺合,得以避免头部和充气嘴因受到空气压力作用而脱离。
基于此,本发明在一头部的相对两侧分别组合一气缸,所述气缸与头部的进气端之间设有进气口止逆装置与止泄组件,通过该进气口止逆装置可以在做单边打气时防止空气从另一边泄出,而通过该止泄组件则可以防止空气从气缸与头部的组合处外泄;所述头部的出气端设有出气口止逆装置与旋钮,该旋钮结合有螺帽,可以利用该螺帽锁合于充气嘴以避免脱落;该出气口止逆装置可以防止打出的空气回流,进而使得打气更为省力。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利用双向进气打气筒做单向打气时,可以避免打入头部内的空气从未打气的另一端外泄。
本发明双向进气打气筒的头部可以和充气嘴做稳固的结合,避免因受到空气压力作用而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单边结构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主要组件的组合关系的平面分解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进气口止逆装置组合在头部与气缸之间,以及在打气时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显示空气回流时,本发明的进气口止逆装置阻挡空气逆流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显示本发明的出气口止逆装置组合在头部的出气端,以及在打气时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显示空气回流时,本发明的出气口止逆装置阻挡空气逆流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号说明
1 头部 131 沟槽
10 进气端 14 出气信道
101 出气端 15 螺管
11 内螺纹 151 外螺纹
12 进气管 152 螺孔
120 进气口 153 螺丝
13 进气信道 2 气缸
21 外螺纹 511 洞孔
22 轴杆 52 出气通孔
23 活塞 53 沟槽
24 把手 54 内螺纹
3 进气口止逆装置 55 阀片
31 进气阀座 56 凸缘
311 进气通孔 57 凸管
32 阀片 6 旋钮
4 止泄组件 61 内缘
41 环状凸缘 7 止泄垫片
42 锥状凸缘 71 中心孔
43 管状凸缘 8 螺帽
5 出气口止逆装置 81 内螺纹
50 出气阀座 9 充
51 管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的双向进气打气筒主要结构,是在一头部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气缸2,每一气缸2内均设有结合轴杆22的活塞,该轴杆22组合于把手24,通过操作把手24而使活塞23在气缸2内轴向运动时,得以将空气压缩进入头部1内;所述头部1的另一位置则设置出气端,并于该出气端设置出气口止逆装置5,该出气口止逆装置5则进一步结合一结合有螺帽8的旋钮6。
图2与图3是截取本发明双向进气打气筒的其中一打气端,以及出气端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另外一侧打气端的结构则和所示的打气端相同的。图3所示的头部1相对两侧设有一进气端10,该进气端10的内径设有内螺纹11,且在进气端10的中心处设置一进气管12,该进气管12的底部设置有一进气信道13,该进气信道13周边的进气管12底面则设有复数个沟槽131;所述进气信道13则连通一垂直的出气信道14;该头部1的出气端101具有与头部1结合为一体的螺管15,该螺管15具有外螺纹151,且所述的出气信道14为贯通该螺管15的中心;该螺管15的外壁面适当位置设有一螺孔152。
本发明在气缸2的外径设有外螺纹21,可以通过该外螺纹21锁入头部1的内螺纹11而使气缸2和头部1结合。本发明进一步在气缸2与头部之间设置一进气口止逆装置3与一止泄组件4;该进气口止逆装置3是用来使空气被打入头部1内部无法再回流,以确保在进行单边打气时不会造成空气从另一边外泄;该止泄组件4则是用来防止空气从气缸2与头部1的结合处外泄。所述进气口止逆装置3包括有一进气阀座31与一阀片32;该阀片32以软质的橡胶材料制造成适当厚度的片状体,且阀片32的面积可以完全覆盖住所述进气信道13的进口与沟槽131的轴向端面,但不能覆盖住沟槽131的侧边;该进气阀座31具有一进气通孔311;当所述阀片32置入进气管12内时,可以将进气阀31结合于进气管12的内径,使得进气管12的内部与外部仅以该进气信道311连通。所述止泄组件4是采用软质的橡胶材料制造而成,其一体成型而具有一管状凸缘43,一连接于该管状凸缘43外径的环状凸缘41,与连接于该管状凸缘43与环状凸缘41交界间的锥状凸缘42,让止泄组件4类似一碗状形体;该止泄组件4系利用管状凸缘43的内径迫合于头部1的进气管12外径,进而使环状凸缘41靠合于进气端10的底面,同时使得锥状凸缘42的端缘朝向头部1的外侧。所述气缸2的外螺纹21锁合于头部1的内螺纹11后,得以使气缸2的端部抵掣于环状凸缘41,而且锥状凸缘42的端缘贴合于气缸2的内径壁面(如图2所示),因而得以防止空气从气缸2与头部1的组合处外泄。
本发明在头部1所设的出气口止逆装置5包括有一出气阀座50与一阀片55;该出气阀座50大体上为一筒状体,其筒状体的上端具有凹入适当深度的内空间,并于该内空间的内壁面设置内螺纹54,而于其壁面设置一贯通的洞孔511;该出气阀座50的外径接近下端适当位置具有环状的凸缘56;出气阀座50的底面设有一贯通上、下方的出气通孔52,该出气通孔52周边的内空间底面上设有复数个沟槽53;出气阀座50的内螺纹54可以锁合于所述螺管15的外螺纹151。该阀片55以软质的橡胶材料制造成适当厚度的片状体,且阀片55的面积可以完全覆盖住所述出气通孔52的进口与所述出气信道14的出口,但不能覆盖住所述沟槽53的侧边。
所述旋钮6是一种比出气阀座50为大的筒状体,其内径的上端形成有内缘61。
所述出气阀座50与头部1组合之前,先将阀片55放入出气阀座50的内空间底面,然后将出气阀座50由下往上穿出旋钮6,进而使得凸缘56被内缘61阻挡而不能让出气阀座50再穿出,然后将出气阀座50的内螺纹54与螺管15的外螺纹151锁合,直到洞孔511与螺孔152对应时,再以螺丝153穿过洞孔511而锁入螺孔152,以将出气阀座50和螺管15进一步固定以避免脱落。最后再于出气阀座50底端的凸管57套置一止泄垫片7的中心孔71后,再将螺帽8迫紧固定于旋钮6内径的下端。
通过前述本发明的结构,其打气操作的方式是先将螺帽8的螺孔81套合于脚踏车或球类等物体的充气嘴,再旋转旋钮6以使螺孔81与充气嘴的外螺纹结合,如此可以使充气嘴与旋钮之间的结合获得最佳稳固效果而避免空气压力的作用而脱离。然后操作把手轴向运动而将空气通过进气口止逆装置3打入头部1内,再使空气通过出气口止逆装置5而打出头部1以进行充气。
图4显示了本发明在进行充气时,空气通过进气阀座31的进气通孔311时会推动阀片32阻塞于进气信道13的进口,使得空气只能由沟槽131侧边进入进气信道13。图5则显示了倘若一侧不进行打气动作,而只有另一侧打气时,所进入头部的空气会经由进气信道13推动阀片32移动而阻塞住进气阀座31的进气通孔311,以避免空气外泄,让空气能顺利地经由出气信道14被打出。
图6显示空气从出气信道14被打出时会直接推动阀片55阻塞于出气阀座50的出气通孔52进口,使得空气只能从沟槽53的侧边流入出气通孔52而被打出;而当被打出的空气回流时,则会空气的压力会推动阀片55移动以阻塞出气信道14的出口(如图7所示),如此可避免因空气回流造成阻力,让使用者操作时更为省力。第图6、7所示的止泄垫片7,是在于当充气嘴9被锁合于螺帽8时,得以让充气嘴的端部抵掣于止泄垫片7,进而避免空气从充气嘴与螺帽8的接合处外泄。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