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车的厨馀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车的厨馀回收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随垃圾车移动而用于回收厨馀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垃圾的分类被不断提倡,且由于宣传得当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垃圾分类也的确达到了相当的成效。但由于民众现在仅将可燃的、不可燃或可供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而对于厨馀则随一般垃圾投入垃圾车,造成异味且易生蚊虫,形成疾病的传染源。为此,现有部分垃圾车,如图1所示,在垃圾车3的后方延伸一可回收至车体的托板33,在托板33上放置一厨馀桶34,这种方式由于增加了车体的长度,使用虽方便但违反了车辆道路安全后悬的检验标准,同时,车辆在转弯时也易产生碰撞事故。
如图2所示,也可在垃圾车3的前方形成一空间,用于置放厨馀桶34,这样虽可改善上述缺失,但减少了垃圾的容量,且产生车辆重心集中于后轴,造成行驶重心不稳,影响行驶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厨馀随垃圾车回收处理,且充分利用车体空间厨馀回收装置。
本发明中垃圾车地厨馀回收装置设有框状的承载架,在承载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呈匚状的固定杆,该固定杆用于装设于垃圾车的车厢侧边及底盘的位置,在承载架内置入有容置桶,并于容置桶的上方设有一斜面,于斜面设有一具盖体的开口,所述容置桶的底部设有一出口控制阀,使厨馀倒入圆桶,达到随垃圾车回收厨馀的目的。
本发明中的厨馀回收装置在容置桶的内部设有向上倾斜的刺针,并使刺针的针端面向开口,当装有厨馀的塑胶袋由开口放入时,可借刺针将袋体刺破,使其中的厨馀流入桶内,回收更为方便。
本发明中的厨馀回收装置,其设于容置桶开口处的盖体呈可掀状,并于盖体的周缘套有一垫圈,以达到密闭效果,防止厨馀及异味外溢。
本发明中的厨馀回收装置,其设于垃圾车两侧的圆桶通过连接的管体形成相通,以利于从不同方向投入厨馀。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2是安装有厨馀回收装置的传统垃圾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厨馀回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中厨馀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容置桶的剖面图;
图6、图7是本发明中厨馀回收装置装设于垃圾车时的实施例图;
图8、图9是本发明中厨馀回收装置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两容置桶连接时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中垃圾车的厨馀回收装置主要设有一圆框状的承载架1,于承载架1底部设有以十字状排列的底架11,承载架1的侧边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杆12、13,通过与连杆12、13连接垂直的固定杆14可装设于垃圾车的车厢侧边及底盘;
承载架1内置入有一圆桶2(本实施例中为圆桶,实际应用时可依需求设为矩形桶或其他形状的桶体),该圆桶2的顶缘设为一斜面21,该斜面21设有一开口22,并于开口22处设有一可掀的盖体23,于盖体23周缘设有环绕的防水垫圈24,圆桶2内部则于顶缘设有一垂直的刺针25,该刺针25的针端面向开口22,圆桶2的底端设有一出口控制阀26;
籍前述构件的组合,承载架1由固定杆14通过焊接及锁合的方式装设于垃圾车侧边及底盘部位,使圆桶2置入承载架1后,得以随垃圾车移动,使民众于倒垃圾时将厨馀倒入圆桶2内,达到回收处理的目的,而回收后的厨馀可由控制阀26流出,或将圆桶2取下倒出,使厨馀不会混杂于一般垃圾,达到环保的目的。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组装时,将承载架1的固定杆14通过焊接及锁合的方式固定于垃圾车3的车厢侧边31及底盘32的部位,使圆桶2如挂置般设于垃圾车3下方两相侧,使其随垃圾车3移动,以供回收厨馀。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使用时,将圆桶2的盖体23掀启,并将装有厨馀的塑胶袋4由开口22放入,使设于圆桶2内部的刺针25将塑胶袋4刺破,袋内的厨馀得以由塑胶袋4的破孔流入圆桶2内,避免厨馀以外的杂物被投入,且使倒弃厨馀更为方便、快速。
如图10所示,本发明也可将左、右两侧的圆桶2通过一管体27相互连接,形成互通状态,使垃圾车无论靠左或靠右行驶,都不影响厨馀的回收作业。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承载架配合具开口的圆桶,使圆桶得以挂置于垃圾车下方两侧,随垃圾车移动,以利于厨馀的回收处理,达到环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