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9403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9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5226.X

申请日:

2003.06.18

公开号:

CN1565551A

公开日:

2005.0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88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薛永新变更后权利人:四川恩威制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28号变更后权利人: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双华路三段458号登记生效日:20140808|||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2合同备案号:2010510000021让与人:薛永新受让人:四川恩威制药有限公司发明名称: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20030618公开日:20050119授权公告日:20060104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005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20; A61K9/12; A61K9/16; A61K9/10; A61K9/08; A61P1/02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20; A61K9/12; A61K9/16; A61K9/10; A61K9/08; A61P1/02

申请人:

薛永新;

发明人:

薛永新

地址: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方的原料:金银花7-21份、栀子1-7份、苦参1-6份、蛇床子1-6份、薄荷8-24份、黄芩4-12份、黄柏3-9份、茵陈3-9份、石菖蒲1-6份、独活1-6份、艾叶1-6份、地肤子3-9份加工而成,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煎煮三次,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将药液过滤后用浓缩器浓缩放冷,加入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0~30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芳蚝水及适量辅料用水配制成主要剂喷雾剂、散剂、片剂、颗粒剂,可用于因脾胃积热或风热侵袭引起的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或出脓血,以及牙周炎、冠周炎、口腔溃疡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方 的原料:金银花7-21份、栀子1-7份、苦参1-6份、蛇床子1-6份、 薄荷8-24份、黄芩4-12份、黄柏3-9份、茵陈3-9份、石菖蒲1-6 份按各剂型制剂要求精制成含漱剂、片剂、颗粒剂、气雾剂、喷雾剂、 散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 述原料中还可添加独活1-6份和/或艾叶1-6份和/或地肤子3-9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是将原生药材混合物进行煎煮,加入饮用水,第一次浸泡后 煮沸,煎煮三次,每次45~7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将药 液过滤后用浓缩器浓缩、放冷,加入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0~30 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芳香水及适量辅料,用水配制成含漱 剂。

说明书


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中国牙医协会发表的有关统计调查表明:口腔疾病是我国患病人口最多,病种覆盖面最广和发病性最强的病种。我国约有90%以上人口患有各种口腔疾病。病种涉及牙周炎、牙龈炎、牙髓炎,口腔粘膜溃疡、牙神经炎、牙神经痛、牙上菌斑、牙质色素沉积变色(牙黄、牙黑、牙上烟渍、茶渍)和牙结石,牙垢等数十种,且多病并发者占病患人群的多数。如患者在患牙周炎、牙龈炎的同时,往往还有牙上色素沉积,菌斑和牙结石等症。医学界已普遍认识到,如此普遍的现实存在,远非单靠医生治疗用药所能解决,也不能只靠宣传口腔卫生常识能够克服,而只能寻找一种既能预防,又可治疗多种口腔疾病的日常口腔保洁保健产品,广泛地提供给广大消费者,才能使这一现实存在加以改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交活动的增多,人们对美化自身,追求更加完善自我的需要,也与日俱增,这在另一方面,也对寻求上述产品提出了要求。

    国内外中西医药保健工作者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先后研制出了各类口腔保洁保健产品,如药物牙膏、香口液、口洁素等等,西药产品多用洗必泰、氟化钠、甲硝唑等,在治疗牙髓根尖周疾病的消炎、消毒和冲洗方面,国内外目前使用的也大都是化学类物质,如甲醛甲酚、樟脑酚、麝香草酚、木馏油酚和丁香油酚等酚剂类药物,这些药物大都存在一定毒副作用,如具有免疫原性、细胞毒性或刺激作用等。由于人们对西药的副作用一直有一种恐惧感,向往“回归自然”,急需用天然植物配制而成的口腔保健产品和根管冲洗、消毒制剂,开发纯中药制剂的口腔保健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祛风除湿辟秽功效的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方的原料:金银花7-21份、栀子1-7份、苦参1-6份、蛇床子1-6份、薄荷8-24份、  黄芩4-12份、黄柏3-9份、茵陈3-9份、石菖蒲1-6份加工成含漱剂、片剂、颗粒剂、气雾剂、喷雾剂、散剂。

    上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独活1-6份和/或艾叶1-6份和/或地肤子3-9份。

    本发明的治疗口腔疾病地中药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30min后煮沸,煎煮三次,每次45~7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将药液过滤后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至每1ml药液相当于原药材2g,放冷,加入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0~30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芳香水及适量的辅料,用水配制成含漱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人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在广泛深入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同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研制出来的一种纯中药制剂的口腔保健制剂,又名“金栀洁龈含漱液”,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防治口腔疾病的需要。祖国医学认为“手阳明大肠脉入下齿中……,足阳明胃脉入上齿中”(灵枢经脉篇)牙齿与肺胃同属中、上焦。口齿唇舌具有进水谷,辨五味,出语音等功能,属于胃系。口齿唇舌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联系,其中与肺脾、胃、心、肾、肝之关系尤为密切。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侵犯,都能导致口齿唇舌发生疾病。脏腑功能失调,多责之于脾、胃、心、肾、肝,外邪侵犯多以风、热、寒、湿为主。因此在治法上多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其常法,兼以补肾益精、补气养血。临床常见的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多种炎症,出现牙龈红肿、牙齿疼痛,多与风热侵袭、邪聚牙龈,脉络瘀阻有关,口舌干燥、齿龈溃烂(如牙周脓肿,萎缩性牙周炎等)多因胃中有热,循阳明经脉上攻,熏灼口腔所致。口舌溃烂,红肿灼痛,口干口臭,多因脾失健运,湿郁化热,或膀胱气化失常,湿热积聚,上蒸熏灼口腔而致。总之,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多因风热侵袭,热毒化火,湿热积聚或湿郁化热所致,故治疗上疏散风热、解毒消肿、祛风除湿、清利湿热为其主要方法。

    本发明的配方主治口腔疾病,系因胃火素盛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侵袭,引动脾胃积热上攻口腔而引起,其治亦以清热为主。本发明的配方中:金银花,性甘寒,入肺、心、胃经,清热之功量大力洪,长于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故为本方之君药。方中栀子,性苦寒,能入心、肺、三焦经脉,善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薄荷,性辛凉,轻扬入肺,疏风清热,发越郁火,清散心胃之热毒,助主药清热解毒,芳香避秽;佐以黄芩清中上焦之热毒,黄柏清下焦湿热,苦参清除湿热湿火兼以祛风杀虫,共助主药清除三焦之热毒,为本方之臣药。《外科正宗》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故本方以茵陈、地肤子清利肝脾膀胱之湿热;石菖蒲化湿除痰,开窍避秽,助其主药清热祛湿之功,共为佐药。方中独活通行气血,祛风胜湿;艾叶芳香祛湿,止痛止血:蛇床子祛风燥湿;共达除风祛湿,芳香避秽之功,同时又可佐制本方苦寒之性,劫阴之弊,共为佐使之药。以上诸药合用,内外兼施,相得益彰,使脾胃湿火热毒得以清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产品金栀洁龈含漱液药机契合,以寒药为主清热泻火解毒,以温药为辅祛风除湿避秽,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口腔疾病因热者疗效显著,且本药直接作用于患处,集消炎、止痛、杀菌、清热、解毒、安抚为一体,安全无毒,防治兼顾,可作为家庭口腔保健和临床治疗又一新型药剂。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发明的产品金栀洁龈对口腔致病菌抑菌能力甚强,对G+球菌作用甚微,长期使用可保持口腔微生态平衡,与其他合成药物相比,更具高效无副作用的突出优点,也是本发明之优势所在。

    本发明的产品功能主治为清热泻火解毒,祛风除湿辟秽,用于因脾胃积热或风热侵袭引起的牙齿疼痛,呈阵发性,遇风发作,得冷则减,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口渴,口气臭秽,便秘干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以及牙周炎、冠周炎、口腔溃疡见上述症状者。

    本发明的产品剂型有含漱剂、片剂、气雾剂、喷雾剂、散剂、颗粒剂。本发明的产品名称可为“金栀洁龈”。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取金银花15份、栀子4份、苦参4份、蛇床子4.5份、薄荷16份、黄芩8份、黄柏6份、茵陈6份、石菖蒲4份,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30min后煮沸,煎煮三次,每次45~7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200目筛过滤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一效温度80℃、二效70℃、三效60℃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8,得清膏;取半份清膏喷雾干燥制粉,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80~100℃,得浸膏粉;余下的另一半清膏与浸膏粉用一步制粒机制粒,进风温度60~80℃、出风温度45~70℃,制得颗粒,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分装成4000袋,每袋5g。

    实施例二

    取金银花8份、栀子2份、苦参2.5份、蛇床子1.5份、薄荷9份、黄芩5份、黄柏4份、茵陈4份、石菖蒲2份按实施例一的方法,制成颗粒后再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压片,0.48~0.52g/片,用高效包衣机包衣制成,送检、得片剂产品。

    实施例三

    取金银花18份、栀子6份、苦参5份、蛇床子5份、薄荷20份、黄芩10份、黄柏8份、茵陈7.5份、石菖蒲4.5份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30min后煮沸,煎煮三次,每次45~7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再用200目筛过滤后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至每1ml药液相当于原药材2g,放冷,加入适量(药液含醇量约50-70%)的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0~30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滤液加入芳香水及适量辅料,用水配制成含漱剂,分装成10000瓶,每瓶150ml。

    实施例四  

    取金银花18份、栀子3.5份、苦参4份、蛇床子4.5份、薄荷16份、黄芩6份、黄柏5份、茵陈6份、石菖蒲3份按实施例三的方法制备成含漱剂。

    实施例五

    取金银花15份、栀子4份、苦参4份、蛇床子4.5份、薄荷16份、黄芩8份、黄柏6份、茵陈6份、石菖蒲4份、独活4份、艾叶4份、地肤子5份,按实例一的方法制成颗粒剂产品。

    实施例六

    取金银花10份、栀子3份、苦参4.5份、蛇床子3.5份、薄荷9份、  黄芩5份、黄柏5份、茵陈4份、石菖蒲2份、独活5份、艾叶3份、地肤子6份,按实施例一的方法,制成颗粒后再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压片,0.48~0.52g/片,用高效包衣机包衣,送检、得片剂产品。

    实施例七

    取金银花12份、栀子5份、苦参3份、蛇床子5份、薄荷15份、  黄芩7份、黄柏4.5份、茵陈7份、石菖蒲4份、独活3份、艾叶4份、地肤子7份,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30min后煮沸,煎煮三次,每次45~7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再用200目筛过滤后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至每1ml药液相当于原药材2g,放冷,加入适量(药液含醇量约50-70%)的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0~30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芳香水及适量辅料,用水配制成喷雾剂,分装成25000瓶,每瓶60ml。

    另外,还可按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制备方法,在其配方中添加独活、艾叶、地肤子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按前述所给的配方量范围加入),可获得所需的产品,在此不一一给出。

    本发明还可按常规方法制得散剂、气雾剂等。

    下面通过临床资料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产品治疗牙龈炎、牙周炎和冠周炎临床验证情况:

    牙龈炎、牙周炎和完周炎是口腔最常见的炎症,常引起疼痛、肿胀、出血和口臭等症状。为了观察本发明产品对这些炎症和症状的治疗作用,我们作了98例临床验证,其结果如下:

    1、试验方法

    1.1 受试对象:纳入本次临床试验共98例,男46人,女52人,年龄19至71岁,平均38岁。

    受试者中有40例为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病人,另53例在成都橡胶二厂普查筛选出的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患者中作群体观察。无全身性疾病及1月内未服抗菌药物。

    门诊和群体观察病例炎症分布:牙龈炎57.1%,牙周炎33.7%,冠周炎9.2%。

    1.2 分组情况:根据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分组和双盲法进行试验。试验组76人(门诊观察40人,群体36人)。对照组22人,均为群体观察。二组用药前条件基本相等(表1、表2)。

             表1    用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诉症状

    症状      试验组(n=76)    对照组(n=22)

          出现例数    %     出现例数   %

    红肿    58        76.3   8          36.4

    疼痛    59        77.6   8          36.4

    出血    63        82.9   18         82.8

    口臭    35        46.1   7          31.8

         表2    用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指数

    指数项目    试验组        对照组

    GI          1.73±0.44    1.53±0.40

    BI          1.03±0.35    0.93±0.22

    PD          1.85±0.58    1.58±0.58

    1.3 漱口药物与方法

    试验组药物:金栀洁龈含漱液。

    对照组药物:雅仕漱口液,按说明配制。包装与试验组一样。

    每日漱口三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牙龈炎患者只漱口,牙周炎、冠周炎病人除漱口外,每次检查时用10ml同样药液冲洗牙周袋或盲袋。用药期间饮食和卫生习惯照常,不使用其它漱口液,除严重病例外,一般不给抗生素。

    整个疗程为10天,共检查三次,即:初查、复查(第5天),终查(第10天)。三次检查由同一医院完成,并如实填表记录。

    1.4 细菌涂片及菌斑检查方法:细菌涂片分别在初查用药前和复查或终查时取样,并用刚果红染色,镜检。菌斑检查采用菌斑显示剂(藻红)染色后进行观察。

    参加本次验证完成了试验全过程的受试者,试验组有86%,对照组有82%,其余完成了试验2/3的疗程。因此,本次临床验证的有效性是可靠的。

    结果评定标准见填表使用说明。

    2 试验结果

    2.1 漱口后主诉症状的改善的情况(表3)

          表3    漱口后主诉症状改善的比较(%)

    症           消失             减轻               无效

    状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P

    红肿    55.6    25.0     44.4    75.0      0        0       <0.001

    疼痛    72.1    25.0     27.9    75.0      0        0       <0.001

    出血    68.6    50.0     29.4    45.0      1.96     5.0     <0.02

    口臭    42.9    14.0     53.4    86.0      3.6      0       <0.001

    表3显示的结果说明,采用金栀洁龈含漱液后,其止痛、消肿、止血、除口臭等作用虽然其总有效率与雅仕组无什么差别,但统计学显示前者的消失率比例远高于后者。

    2.2 漱口后几项指数的变化情况(表4、5、6)

    除牙周袋深度变化不大外,其它各项如GI、BI、PI等平均指数有大幅度下降,前后之差有高度显著性。相比之下,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后平均指数下降的百分比明显大于雅仕组。

    表4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后(门诊组)平均指数的变化

    检查项目       用药前       用药后        降低率%     P

    GI             2.52±0.62   0.82±0.98    67.46        <0.01

    BI             2.18±0.56   0.45±0.64    79.36        <0.001

    PDI            5.94±2.51   5.02±2.40    15.49        >0.05

    表5  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后(群体组)平均指数的变化

    检查项目    用药前      用药后        降低率%    P

    GI          1.73±0.44  0.51±0.47    70.40       <0.001

    BI          1.03±0.35  0.26±0.34    74.39       <0.001

    PI          1.85±0.58  1.29±0.42    30.20       <0.05

    PDI         5.0         4.4           12.0        >0.05

    表6  雅仕漱口后平均指数的变化

    检查项目    用药前        用药后        降低率%    P

    GI          1.58±0.40    2.71±0.47    55.06       <0.001

    BI          0.93±0.22    0.41±0.39    55.91       <0.001

    PDI    1.86±0.58    1.35±0.49    27.42   <0.05

    上述平均指数的变化无论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均有随着漱口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之趋势,漱口10天平均指数显低于5天。这表明,经常用金栀洁龈含漱液含漱,更能有效的控制口腔炎症。

    2.3 刚果红涂片细菌检查的结果:见表7

    表7  金栀洁龈含漱液用药前后细菌组成比的变化

    细菌种类  检出例数   用药前         用药后        降低率%    P

    螺旋体    21         10.86±8.01    4.19±5.45    61.42       <0.001

    杆菌      22         38.41±20.2    23.80±19.2   47.41       <0.001

    球菌      22         51.91±21.58   71.91±19.9   上升27.8    >0.1

    表7显示牙周炎相关致病菌在用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后,百分组成比显著降低,而非相关菌如球菌百分比反而上升,这种变化的趋势在用药后前5天较明显,5天后变化不大。

    2.4 总疗效评价(表8)

    表8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64.5    34.2    1.3    98.7

    对照组   45.0    50.0    5.0    95.0

         P<0.005

    表8统计数字表明,尽管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较为接近,但前者的显效率却显著高于后者。

    2.5 口感问题(表9)

    试验观察发现,88.9%的人可接受金栀洁龈含漱液口感,略低于雅仕组(94.5%)。对金栀洁龈含漱液口感反应不适的人主要认为中药苦味存在。

    表9  两组漱口液的口感比较(%)

               洁爽舒适    一般     不适

    试验组     61.1        27.8     11.1

    对照组     54.5        40.0     5.5

    2.6 副作用

    11%的人用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后有发麻感觉,整个试验组仅发现一例有粘膜烧灼感,未出现有牙齿染色和其他毒副作用。

    3、小结

    共完成临床验证98例,试验组76人,对照组22人。验证结果表明:

    3.1 消炎和控制症状的总有效率,金栀洁龈含漱液组98.7%,雅仕组95%。二者差别不大。但从显效率看,前者(64.5%)显著高于后者(45%),P<0.005

    根据主诉症状(疼痛、红肿、出血和口臭)和几项指数(GI、BI、PI)变化进行综合评定,金栀洁龈含漱液组和雅仕组试验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两种药液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对症状改善的程度看,金栀洁龈含漱液明显优于雅仕组,这提示纯中药型的金栀洁龈含漱液在作为口腔保健品和辅助治疗方面的效果较含甲哨唑的雅仕漱口液更为乐观。

    3.2 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后能显著减少口腔中牙周病致病菌,使螺旋体百分比降低61.42%,杆菌降低47.41%,而球菌比例则相应地上升27.8%,这表明该药能有效抑制和杀灭口腔致病菌,而对正常菌群影响不大。

    3.3 金栀洁龈含漱液的口感受可被89%的人接受,略低于雅仕组(95%)。主要是少数人对保留的少许中药苦感觉不适。

    使用金栀洁龈含漱液漱口未产生明显毒副作用。

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方的原料:金银花721份、栀子17份、苦参16份、蛇床子16份、薄荷824份、黄芩412份、黄柏39份、茵陈39份、石菖蒲16份、独活16份、艾叶16份、地肤子39份加工而成,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煎煮三次,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将药液过滤后用浓缩器浓缩放冷,加入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030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芳蚝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