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93999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0145.8

申请日:

2004.01.06

公开号:

CN1521025A

公开日:

2004.08.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C11/13

主分类号:

B60C11/13

申请人: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村田雄彦

地址:

日本兵库县

优先权:

2003.01.07 JP 2003-00133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学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抑制排水性能降低时,兼顾极限行驶时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的兼容性,在胎面上设置有配置于轮胎最大圈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2个内侧纵向主槽,及在该内侧纵向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外侧纵向主槽,用以区分内侧脊部与外侧脊部,内侧脊部的轮胎轴向宽度为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胎面触地宽度的0.15~0.25倍,在内侧脊部间隔地设置有在外侧纵向主槽与内侧纵向主槽之间延伸的倾斜槽,倾斜槽外端的倾斜角度(θ1)在45~90°的范围内,且内端的倾斜角度(θ2)小于倾斜角度(θ1),在倾斜槽之间,设置有从上述外侧纵向主槽沿倾斜槽延伸到轮胎最大圈侧,并且沿轮胎周向弯曲,与其中一个倾斜槽连通的辅助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上设置有1个或2个内侧纵向主槽, 该内侧纵向主槽设置于轮胎最大圈上或该最大圈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 而延伸;以及一对外侧纵向主槽,该对外侧纵向主槽设置在该内侧纵向 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在该胎面上,分为位于 该外侧纵向主槽与内侧纵向主槽之间的内侧脊部,与构成上述外侧纵向 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脊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脊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1为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 地宽度TW1的0.15~0.25倍; 在上述内侧脊部,间隔地设置有使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外侧纵向 主槽连通及在上述轮胎轴向的内端与上述内侧纵向主槽连通的倾斜槽; 上述倾斜槽相对上述外端的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1在45~90°的 范围内,并且其对于上述内端的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2小于上述倾斜角 度θ1; 此外,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倾斜槽之间,设置有辅助槽,该辅助槽 从与上述外侧纵向主槽连通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沿上述倾斜槽,延伸到 轮胎最大圈侧,其具有不与沿轮胎周向弯曲的上述内侧纵向主槽连通, 而与其中一个倾斜槽连通的轮胎轴向的内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槽中的 上述外端和内端的槽宽度大于中间部分的槽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槽 的内端在轮胎轴向外侧,按照一定距离间隔设置与上述倾斜槽连通,该 距离指从上述内侧纵向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槽宽度到内侧脊部的轮胎 轴向的宽度L1的20~70%的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槽在该内端侧的端部分,具有槽深度小于外端的槽深度的抬高 部; 该抬高部的长度为倾斜槽长度的15~30%。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脊部,设置有侧边倾斜槽,在该侧边倾斜槽中,轮胎轴向的 内端通过上述外侧纵向主槽,平滑地与上述倾斜槽的外端连接,并且轮 胎轴向的外端至少延伸到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的外 端; 在上述外侧脊部,还设有侧边辅助槽,在该侧边辅助槽中,轮胎轴 向的内端通过上述外侧纵向主槽,平滑地与上述辅助槽的外端连接,并 且轮胎轴向的外端相较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上述外端终止于轮胎 轴向内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槽、侧 边倾斜槽以及侧边辅助槽是在旋转方向的踏入侧的槽壁面上,具有对该 槽壁面和胎面之间的棱线部进行倒角处理的倒角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侧边辅 助槽沿在轮胎周向与上述侧边倾斜槽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说明书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抑制排水性能降低时,兼顾极限行驶时的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的兼容性。

    背景技术

    伴随近年来高速公路网的扩充和机动车的高输出功率化,人们强烈希望提高轮胎的操纵稳定性。对于操纵稳定性的提高,重要的是提高可进行紧压路面行驶的极限性能。为此,对于胎面部重要的是增加触地面积。

    但是,如果增加胎面部的触地面积,则设置于胎面部的排水用槽的容积容易减少。由此,存在使作为轮胎的重要性能之一的排水性能大大降低的问题。如这样,对于充气轮胎,操纵稳定性与排水性能处于自相矛盾的关系,在过去,以设定胎面槽的槽宽度和槽深度的方式,使它们保持平衡,,通过这种方式,两个性能的兼容性并不充分。还有,在先地文献具有下述这样的类型。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1-225611号文献

    专利文献2

    JP特开平2-141310号文献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可在抑制排水性能降低时,兼顾极限行驶时的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的兼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上设置有1个或2个内侧纵向主槽,该内侧纵向主槽设置于轮胎最大圈上,或其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以及一对外侧纵向主槽,该对外侧纵向主槽在该内侧纵向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在该胎面上,分为位于该外侧纵向主槽与内侧纵向主槽之间的内侧脊部,与构成上述外侧纵向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脊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脊部是轮胎轴向的宽度L1为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0.15~0.25倍,在上述内侧脊部,间隔地设置有使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外侧纵向主槽连通,并且上述轮胎轴向的内端与上述内侧纵向主槽连通的倾斜槽,该倾斜槽是相对上述外端的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1在45~90°的范围内,且对于上述内端的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2小于上述倾斜角度θ1,此外,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倾斜槽之间,设置有辅助槽,该辅助槽从与上述外侧纵向主槽连通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沿上述倾斜槽延伸到轮胎最大圈侧,具有不与沿轮胎周向弯曲的上述内侧纵向主槽连通,而与其中一个倾斜槽连通的轮胎轴向的内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是指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将轮胎1装配于规定轮辋上、同时施加规定内压的规定状态下,设定汽车前轮外倾角α=4°,以规定负载在平面推压,实现触地,求出轮胎轴向的最外侧的触地端e1,以静态方式和近似方式将其作为轮胎最大圈C与距该触地端e1的轮胎轴向距离f的2倍的长度求出。还有,采用图1所示的标号,仅仅将“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称为“胎面触地宽度TW1”。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平时的胎面触地端”指在将轮胎1装配于规定轮辋上,同时施加规定内压的规定状态,设定汽车前轮外倾角α=0°,且施加规定负载,在平面推压轮胎时的触地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外侧位置,而平时的胎面触地宽度是指该触地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另外,采用图1所示的标号,仅仅将“平时的胎面触地宽度”称为“胎面触地宽度TW2”。

    还有,“规定轮辋”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为针对每种轮胎而确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为TRA,则为“Design Rim”,或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另外,“规定内压”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为针对每种轮胎而确定的空气压力,若为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为TRA,则为“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 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为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但是,在轮胎使用于轿车的场合,一律为180kPa。另外,“规定负载”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每种轮胎而确定的负载,如果为JATMA,则为最高负载能力,如果为TRA,则为“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为ETRTO,则为“LOADCAPACITY”,在轮胎使用于轿车的场合,决定的负载相当于上述负载的88%。

    再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槽中的上述外端和内端的槽宽度大于中间部分的槽宽度。

    另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槽的内端在轮胎轴向外侧,按照下述距离间隔设置并与上述倾斜槽连通,该距离指从上述内侧纵向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槽宽度到内侧脊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1的20~70%的距离。

    此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槽在内端侧的端部分,具有其槽深度小于外端的槽深度的抬高部,并且该抬高部的长度为倾斜槽的长度的15~30%。

    还有,权利要求5涉及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脊部,设置有侧边倾斜槽,在该侧边倾斜槽中,轮胎轴向的内端通过上述外侧纵向主槽,平滑地与上述倾斜槽的外端连接,并且轮胎轴向的外端至少延伸到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的外端;

    在上述外侧脊部,还设置有侧边辅助槽,在该侧边辅助槽中,轮胎轴向的内端通过上述外侧纵向主槽,平滑地与上述辅助槽的外端连接,并且相较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外端,轮胎轴向的外端终止于轮胎轴向内侧。

    再有,权利要求6涉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槽、侧边倾斜槽和侧边辅助槽在旋转方向的踏入侧的槽壁面上,具有对该槽壁面和胎面之间的棱线部进行倒角处理的倒角部。

    另外,权利要求7涉及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侧边辅助槽沿在轮胎周向与上述侧边倾斜槽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为其右半部的放大图;

    图3为沿倾斜槽的槽中心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7为说明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2:胎面;

    3:内侧纵向主槽;

    4:外侧纵向主槽;

    5:倾斜槽;

    6:辅助槽;

    7:侧边倾斜槽;    

    8:侧边辅助槽;

    10:抬高部;

    12:倒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其整体在图中未示出)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在该图中,本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在胎面2上,设置有2个内侧纵向主槽3、3,该2个内侧纵向主槽3、3设置于轮胎最大圈C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以及一对外侧纵向主槽4、4,该对外侧纵向主槽4、4在上述内侧纵向主槽3、3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分为外侧纵向主槽4与内侧纵向主槽3之间的内侧脊部Ri,与构成外侧纵向主槽4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脊部Ro。于是,充气轮胎的类型和内部结构不特别受到限制,但是,最好作为轿车用的子午轮胎而实施。

    在本实例中,上述内侧纵向主槽3和外侧纵向主槽4以沿任一个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类型为例说明。与呈锯齿状延伸的类型相比较,这样的纵向槽3、4伴随行驶而产生的排水效果较高,可提高排水性能,故最好采用后者。但是,显然并不限定于如这样的形式,纵向槽3或4中的两者或其中之一是波状和锯齿状等各种变化形式不再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各纵向主槽3、4是以轮胎最大圈C为中心的,实质上在左右对称的位置上进行设置的。具有与排水有关的槽宽度的纵向主槽最好只是由该内侧、外侧纵向主槽3和4构成。其目的在于防止胎纹刚性降低,提高操纵安全性。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在轮胎最大圈C的两侧,设置有内侧纵向槽3、3,在其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间脊部9,例如也可由一个延伸到轮胎最大圈C上的内侧纵向主槽3构成。

    各纵向主槽3、4的槽宽度、槽深度等不是特别限定的,如果过小,无法确保充分的排水性能,反之,如果过大,则具有胎纹刚性降低,操纵稳定性、特别是极限行驶性能降低的危险。根据这样的观点,各纵向主槽3、4的槽宽度GW1、GW2最好是在例如上述极限行走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2~7%的程度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侧纵向主槽的槽宽度GW1大于外侧纵向主槽4的槽宽度GW2。于是,直进行驶时等在高触地压力的轮胎最大圈侧,通过槽宽度GW1较大的内侧纵向主槽3的作用,获得有效的排水效果,在转弯行走时,在作用较大的回转力的侧翼范围,通过槽宽度GW2较小的外侧纵向主槽4,保持排水性能,同时抑制胎纹刚性的降低。特别最好是在内侧纵向主槽3的槽宽度GW1例如为上述胎面触地宽度TW1的5~7%的程度,另一方面,外侧纵向主槽4的槽宽度GW2为上述胎面触地宽度TW1的2~4%的程度。

    按照本发明,内侧脊部Ri中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1设定为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0.15~0.25倍,特别最好是设定为该TW1的0.15~0.20倍。内侧脊部Ri中的上述宽度L1指如本实例那样,纵向主槽3、4任意一个均由直线槽构成时,内侧纵向主槽3的轮胎轴向外侧的槽缘与外侧纵向主槽4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槽缘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在纵向主槽3或4以锯齿状沿轮胎周向延伸时,上述槽缘可由该槽缘的振幅的中心确定。

    如果离心力大于轮胎产生的回转力,则在车辆中产生转向不足,甚至过度转向的横向滑移,难于进行车辆的控制。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指不产生上述横向滑移而恰好行驶的状态,最好在旋转半径R为一定时,得到较高的行驶速度。作为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得出内侧脊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1是为有关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行驶触地宽度TW1而设定的重要的观点。特别是在内侧脊部Ri的宽度L1小于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0.15倍时,该内侧脊部Ri的横向刚性降低,难于在转弯时产生较大的回转力,反之,在上述宽度L1大于0.25倍时,外侧脊部Ro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相对较小,脊部刚性的平衡性变差,容易产生偏磨耗,以及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情况。

    还有,外侧脊部Ro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2(从外侧纵向主槽4的外缘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触地端e1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例如可设定在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0.1~0.3倍,最好设定在0.13~0.2倍,另外,令人满意的是中间的脊部9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3,例如为上述触地宽度TW1的0.09~0.13倍,最好为TW1的0.1~0.13倍。

    在上述内侧脊部Ri中,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倾斜槽5。在本实施例的倾斜槽5,轮胎轴向的外端5o与外侧纵向主槽4连通,并且轮胎轴向的内端5i与内侧纵向主槽3连通。由此,对于内侧脊部Ri是通过该倾斜槽5、由沿轮胎周向分隔开的基本呈平行四边形的胎块B构成在轮胎周向上并排的胎块排的实例。

    此外,倾斜槽5如在图1和图2中以局部放大的方式所示的那样,相对上述外端5o的轮胎周向构成的倾斜角度θ1在45~90°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相对上述内端5i的轮胎周向构成的倾斜角度θ2小于上述倾斜角度θ1,特别是最好定在10~45°的范围内。在倾斜槽5的外端5o附近,为了在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要求较高的横向刚性,根据要确保较大的上述倾斜角度θ1以保持横向刚性,在使极限紧压地面行使性能提高的同时,在水膜容易存留的轮周侧的内端5i附近,因上述倾斜角度θ2较小,所以不是内侧纵向主槽3就是胎面可有效地将与路面之间的水膜获取到该倾斜槽5中,实现排水。

    如这样,在限定内侧脊部Ri的宽度L1等的同时,限定倾斜槽5的内端5i以及外端5o的倾斜角度θ1、θ2,由此,可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提高排水性能和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性能。

    根据上述这样的观点,特别是最好上述倾斜角度θ1在45~90°的范围内,尤其是最好在65~80°的范围内,另外,倾斜角度θ2最好是在10~45°的范围内,尤其是最好在20~35°的范围内。还有,倾斜槽5的θ1、θ2在任一槽中心线GL与纵向主槽3或4连通的位置Pi、Po上,则其是按照该槽中心线GL的切线的倾角而指定的。

    另外,本实例的倾斜槽5是从内端5i开始基本呈直线状以较大程度延伸的同时,在外端5o的这一侧,平滑地改变槽倾斜角度。由此,有利于极力地减小排水时的阻力,提高排水性能。另外,倾斜槽5的槽宽度不是特别限定的,例如最好为上述内侧纵向主槽GW1的10~70%,尤其最好为该主槽GW1的20~60%,再进一步最好为该主槽GW1的30~50%,另外,从保持刚性的方面来说,槽深度为上述内侧纵向主槽3的70~95%,尤其最好为该主槽3的80~90%。

    再说,对于本实施例的倾斜槽5,以该槽宽度GW3也是外端5o的槽宽度GW3o(任一按照沿与槽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如图2那样进行测定)大于内端5i的槽宽度GW3i为例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足够的槽容积,确保排水性能,同时保持胎块B的内端5i侧的刚性。特别是上述槽宽度比(GW3o/GW3i)最好在1.2~1.8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是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倾斜槽5、5之间,设置有1个辅助槽6。该辅助槽6如图1、图2所示的那样,从与外侧纵向主槽4连通的轮胎轴向的外端6o,沿倾斜槽5在延伸到轮胎最大圈C侧的同时,具有不与沿轮胎周向弯曲的内侧纵向主槽3连通,而与其中一个倾斜槽5连通的轮胎轴向的内端6i。如果该辅助槽6的内端6i与内侧纵向主槽3连通,则胎块B的轮胎轴向的内端部分的刚性显著降低。对此,如本发明那样,通过使辅助槽6的内端6i与倾斜槽5连通,可一边防止上述胎块刚性的降低,一边获取轮胎赤道侧的水膜。然后,在辅助槽6中获取的水膜通过外端6o、通过外侧纵向主槽4实现排水。

    此外,辅助槽6是在旋转方向的驱动力以较大程度作用的内端6i侧,含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部分6S。为此,可防止内侧脊部Ri沿轮胎周向刚性的降低,能将上述驱动力有效地传递到路面。另一方面,在旋转行驶时,作用较大的横向力的外端6o侧,由于辅助槽6包括沿倾斜槽5的倾斜部分6K,可提高横向刚性,提高操纵稳定性。

    根据这样的观点,辅助槽6的内端6i最好是按照下述的距离A,在轮胎周向外侧由间隔开的位置Ps与倾斜槽5连通,该距离A为距内侧纵向主槽3的轮胎周向外侧的槽缘E的内侧脊部Ri的轮胎轴向的宽度L的20~70%,最好为该宽度L的25~50%,更进一步最好为该宽度L的30~40%。如果上述距离A小于上述宽度L1的20%,则具有使上述胎块刚性降低的倾向,反之,如果超过70%,则排水性能,特别是轮胎最大圈侧的水膜去除效果容易降低。另外,辅助槽6的外端6o在倾斜槽5的外端5o、5o的轮胎周向的大约中间的位置,与外侧纵向主槽4连通。

    还有,本实施例的辅助槽6的外端6o和内端6i的槽宽度GW4o、GW4i设定为大于其中间部分的槽宽度GW4c。辅助槽6是如图2所示的那样,胎块B分为外侧纵向主槽4侧的第1胎块片B1,与在外侧纵向主槽4与内侧纵向主槽3之间延伸的第2胎块片B2,但是,如果减小该中间部分的槽宽度,则在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等情况下,可将该中间部分的槽宽度消除。在此场合,胎块B是由上述第1、第2胎块片B1、B2形成为一体,而构成的整体较大的胎块,故可抵抗较大的剪切力。由此,可提高极限性能。特别是上述辅助槽的槽宽度GW4c最好在0.5~3.0mm的范围内,尤其是上述槽宽度最好在0.5~2.0mm的范围内。

    另外,对于倾斜槽5,在本例中,其内端5i侧的端部分具有其槽深度小于外端5o的槽深度的抬高部10。图3表示沿倾斜槽5的槽中心线GL的剖视图。这样的抬高部10,联系辅助槽6的结构,使前端往往呈尖细状的胎块B的内端侧的刚性提高,使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性能得到提高,此外,防止了发生偏磨耗等情况。另外,抬高部10的长度SL最好为倾斜槽5的槽长度Lg(Pi~Po之间的长度)的10~30%,更最好为该长度的15~25%。再说,在倾斜槽5的外端5o处的槽深度Do,例如设定在5~8mm的范围内,其它方面,抬高部10的最小槽深度Di最好是设定在上述槽深度Do的30~60%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中,在外侧脊部Ro,设置有侧边倾斜槽7和侧边辅助槽8。侧边倾斜槽7是轮胎轴向的内端7i通过外侧纵向主槽4,平滑地与上述倾斜槽5的外端5o连接的同时,侧边倾斜槽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o至少延伸到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e1处。本实例的侧边倾斜槽7朝向与倾斜槽5相同,并且按照倾斜角度θ3(在改变时,为平均值),延伸到轮胎轴向外侧。上述倾斜角度θ3为防止外侧脊部Ro的横向刚性的降低,提高转弯行驶时的压地性能,最好在60~9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70~80°的范围内。另外,根据相同的观点,侧边倾斜槽7的槽宽度GW4可为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0.2~0.5%,最好为该宽度TW1的0.25~0.4%。

    还有,对于侧边倾斜槽8,给出下述实例,其中,轮胎轴向的内端8i通过外侧纵向主槽4,平滑地与辅助槽6的外端6o连接,并且轮胎轴向的外端8o比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端e1终止处更靠轮胎轴向内侧,且在本实例中,也比平时行驶时的胎面触地端e2终止处更靠轮胎轴向外侧。对于本实例的侧边辅助槽8,给出下述实例,其中,其朝向与侧边倾斜槽7相同,而设定的倾斜角度θ4(在改变时,为平均值)与侧边辅助槽7的倾斜角度θ3相同。另外,侧边辅助槽8的槽宽度GW5可为上述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的0.1~0.4%,特别是最好为该宽度TW1的0.2~0.3%。

    由于在平时行驶时,任一胎面触地端e2超过轮胎轴向外侧,则侧边倾斜槽7和侧边辅助槽8获得良好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在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通过侧边倾斜槽7,在确保排水性能且侧边辅助槽8终止于触地端e1的时候,可提高能得到外侧脊部Ro的触地面积增加等效果的紧压地面的能力。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中,如图1所示的那样,按照以轮胎最大圈为中心,实现左右对称的方式,该轮胎最大圈的两侧的胎纹部的位置沿轮胎周向发生偏离,由此,采用根据旋转方向,使用触地胎纹不同的方向性胎纹。另外,例如沿图1的符号r的方向,确定旋转方向。在这样的场合,例如上述倾斜槽5如作为图2中的X-X线的剖面的图4所示的那样,沿旋转方向r,形成踏入侧的槽壁面13(另外,槽壁面14形成弹出侧),最好持有对该槽壁面13和胎面2假定相交的棱线部T进行倒角处理的倒角部12。

    这样的倒角部12可抑制往往在踏入侧的上述棱线部T产生的偏磨耗,能有效地防止磨耗后的噪音性能变差等情况。为了更加确实地实现这样的效果,相对轮胎法线N的倒角部12的倒角角度β例如在30~60°的范围内,并且倒角宽度a在0.3~1.5mm的范围内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另外,在本实例中,给出倒角部12设置于倾斜槽5中的实例,但是,该倒角部最好还同样地设置于侧边倾斜槽7和侧边辅助槽8等的踏入侧的槽壁面上。还有,有关中间脊部Ri的辅助槽6,在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为了得到槽壁之间经接触作为一个胎块的机能,故显然最好不设置这样的倒角部,确保与路面的触地面积。

    图5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侧边倾斜槽7与侧边辅助槽8相对轮胎周向,沿相同方向倾斜,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侧边辅助槽8朝向与侧边倾斜槽7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延伸的实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平时行驶时,由侧边倾斜槽7和侧边辅助槽8夹持的胎块Bc呈梯形状。这样的目的在于提高该胎块刚性,特别是对横向力的刚性,更能提高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性能。还有,由于侧边倾斜槽7和侧边辅助槽8的朝向不同,故在行驶时,相同频率的噪音很难发生,可抑制由胎纹噪音产生的共振声音。

    图6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给出轮胎最大圈C的左半部以图1的胎纹作为基调,而右半部为其胎纹以轮胎最大圈上的点为中心与该左半部胎纹呈点对称设置的实例,根据旋转方向,触地胎纹实质不发生变化,表示有所谓的非方向性胎纹。如这样,本发明可按照各种形式实施。

    (实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针对轮胎尺寸为215/45R17的轿车用子午轮胎,进行排水性能、极限行驶时的牵引性能、转向性能等的试验。对于各轮胎,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1均统一为210mm,平时行驶时的胎面触地宽度TW2均统一为200mm,在表1的类型中,设定胎面胎纹,对性能差异进行比较。

    另外,试验按照下述的要点进行。

    <排水性能>

    在轮辋(7J-17)上装配轮胎,对轮胎进行充气,内部压力为200Kpa,将其装配于排气量为2000cm3的国产FF轿车的四个车轮上,在半径为100m的沥青路面上,在设置水深度为10mm、长度为20m的存水部的道路上,在分级地增加速度的同时,开入上述车辆,测定横向加速度(横G),在50~80km/h的速度时计算出前轮的平均横G。其结果是通过100的指数表示第1比较实例。该数值越大,排水性能越高、越好。

    <极限行驶时的牵引性能>

    上述车辆在线路上高速地行驶,针对从转弯状态回到直行状态的出发点,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驱动力的传递情况。

    <转向性能>

    从采用室内试验器而测定的回转力,求出转向功率,通过100的指数表示第1比较实例的值。该数值越大,回转时的稳定性越高、越好。

    <噪音性能>

    按照由JASO/C/606规定的实际车辆蛇曲运动试验为基础,在直线状的试验道路(沥青路面)上,按照60km/h的通过速度,进行蛇曲运动,行驶50m的距离,并且在针对道路的中间点,从行驶中心线朝向侧方为7.5m、并且距路面1.2m的位置处设置固定的麦克风,测定通过噪音的最大等级dB(A)。其结果是,通过100的指数表示第1比较实例。该数值越大,通过的噪音也就越小。

    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给出。

    表1第1比较实例第2比较实例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第3实施例第4实施例第5实施例内侧纵向主槽槽宽度GW1(mm)槽深度(mm)  12.0      8.0  12.0      8.0  12.0      8.0  11.0      8.0  12      8.0  12      8.0  12      8.0  外侧纵向主槽槽宽度GW2(mm)槽深度(mm)  6.0      7.0  6.0      7.0  6.0      7.0  5.0      7.0  6.0      7.0  6.0      7.0  6.0      7.0      倾斜槽槽宽度GW3(mm)槽深度(mm)倾斜角度θ1(deg)倾斜角度θ2(deg)  5.0      7.0    70    20  5.0      7.0    70    20  5.0      7.0    70    20  5.0      7.0    70    20  6.0      7.0    60    10  4.0      7.0    60    10  5.0      7.0    70    20倒角部的有无抬高部的有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辅助槽槽宽度GW4(mm)槽深度(mm)距离A/L1(%)  6.0      6.0    35  6.0      6.0    0  6.0      6.0    35  6.0      6.0    35  7.0      6.0    35  5.0      6.0    35  6.0      6.0    35    侧边倾斜槽槽宽度(mm)槽深度(mm)倾斜角度  θ3(deg)倒角部的有无  7.0    6.0    80      有  7.0    6.0    80      有  7.0    6.0    80      有  7.0    6.0    80      有  8.0    6.0    70      有  6.0    6.0    70      有  7.0    6.0    80      无    侧边辅助槽  槽宽度(mm)槽深度(mm)倾斜角度θ4(deg)倒角部的有无  5.0    6.0    80    有  5.0    6.0    80    有  5.0    6.0    80    有  5.0    6.0    80    有  6.0    6.0    70    有  6.0    6.0    70    有  5.0    6.0    80    无宽度L1(mm)宽度L2(mm)宽度L3(mm)    30    46    22    40    35    24    38    38    22    41    36    24  40  35  24  40  35  24  40  35  24    试验结果排水性能(指数)牵引性能(指数)转向性能(指数)噪音性能(指数)    100      100      100      100      95      102      105      100    110      105      105      101    100      105      110      105  115    100    100    95  95    115    115    105  100    105    110    100

    作为试验的结果,确认对于实例的场合,与比较实例相比较,极限行驶时的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按照良好的平衡性而提高。

    发明的效果

    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可在抑制排水性能的降低时,兼顾极限行驶时的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的兼容性。

充气轮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充气轮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充气轮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气轮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气轮胎.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抑制排水性能降低时,兼顾极限行驶时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的兼容性,在胎面上设置有配置于轮胎最大圈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2个内侧纵向主槽,及在该内侧纵向主槽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外侧纵向主槽,用以区分内侧脊部与外侧脊部,内侧脊部的轮胎轴向宽度为极限紧压地面行驶时胎面触地宽度的0.150.25倍,在内侧脊部间隔地设置有在外侧纵向主槽与内侧纵向主槽之间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