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29380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24091.1

申请日:

2003.11.07

公开号:

CN1521960A

公开日:

2004.08.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B7/26; H04B7/005; H04Q7/30

主分类号:

H04B7/26; H04B7/005; H04Q7/30

申请人:

梅尔科移动通讯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M·贝莱克; V·A·V·贝莱歇; N·沃耶

地址:

法国塞松

优先权:

2002.11.08 FR 02/14144; 2003.08.20 FR 03/1003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天正;罗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UMTS)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和系统。当与一服务基站(BS1)通信的移动站(MS)在一邻近基站(BS2)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上产生一静区时,根据本发明,基于有关移动站(MS)和基站(BS1)间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参数,准则被确定,如果对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所述准则不被服从,则在移动站(MS)中触发一无线电链路中断。当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功率变为零时,由于移动站(MS)而引起的与邻近基站(BS2)相关联的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的降低会消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减少相关于第一基站(BS 1 )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基站(BS 2 )的 至少一个静区的方法,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相邻接, 其特征在于,当一个当前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f 1-UL )与所述第一基站 (BS 1 )相通信的第一移动站(MS)靠近所述第二基站(BS 2 )时,至少一个 被称为第二移动站的其他移动站(MS′)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f 2-UL )与所述 第二基站(BS 2 )相通信,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估计至少一个第一(Q f1 )和/或一第二(Q f2 ) 参数,所述第一参数(Q f1 )表示在第三频率(f 1-DL )上被所述第一基站(BS 1 ) 发送以及被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所述第二参数(Q f2 ) 表示在第四频率(f 2-DL )上被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以及被所述第一移动 站(MS)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至少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站(MS)确定第三参数(Q f1_dB -Q f2_dB ),所述 第三参数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Q f1 )估计参数和/或一第二(Q f2 )估计 参数, -将所述的第三确定参数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T target_UL )相比较, 所述第一阈值表示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站(MS′)和所述第二基站(BS 2 )之间 的、对于至少所述第二频率(f 2-UL )的上行链路上的静区,所述静区被称为上 行链路静区,所述的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BS 2 )有关, 和/或 -将所述的第三确定参数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T target_DL )相比较, 所述第二阈值表示所述第一基站(BS 1 )和所述第一移动站(MS)之间的、对 于至少所述第三频率(f 1-DL )的下行链路上的静区,所述静区被称为下行链路 静区,所述的下行链路静区与至少所述的第一基站(BS 1 )有关,和, -如果所述的第三参数(Q f1_dB -Q f2_dB )的值超过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 和/或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UL ),所述第一移动站中断所述第一移动站(MS) 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间的、在至少所述第一频率(f 1_UL )和/或所述第三频率 (f 1-DL )上执行的无线电链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 f1 )和第二(Q f2 ) 估计参数根据测量的同一类型来表示,所述测量类型属于包括下述项的组: o特定于预定第一物理信道(CPICH)、每一码片接收的平均能量除以在相 应的无线电频带内接收的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的测量(CPICH-Ec/No),被称 为第一测量(CPICH-Ec/No), o特定于所述预定第一物理信道(CPICH)、对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 (CPICH)的预定码接收的信号功率的测量(CPICH-RSCP),被称为第二测量 (CPICH-RSCP); o特定于一预定第二物理信道(PCCPCH)、对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 (PCCPCH)的预定码接收的信号功率(RSCP)的测量(PCCPCH-RSCP), 被称为第三测量(PCCPCH-RSCP);和 o由于被发送信号的传播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PL)的测量,被称为第四 测量(PL)。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类型是所述第四 测量(PL),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UL _ dB = P L t arg et _ UL _ dB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 EC / I 0 ) UL _ dB + I BS 1 _ dBm - I BS 2 _ dBm - X dB + ACI R UL _ dB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这里: -PL target_UL 是代表由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参照以下公式确定: PL t arg et _ UL _ dB = ( Ec I 0 ) UL _ dB + I BS 1 _ dBm - I BS 2 _ dBm - x dB + ACI R UL _ dB ; ]]> 这里: 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 BS1 是由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 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 UL 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U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MS _ dB 10 + 10 - AC S B S 2 _ dB 10 ) 0 ; ]]> 这里: -ACLR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H1 UL 和H2 U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和第二基站(BS 2 )的上行链路 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 的触发容限;和/或 -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DL )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DL _ dB = P L t arg et _ DL _ dB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 Ec / I 0 ) DL _ dB + P T _ BS 2 _ dBm - P T _ DL _ dBm + ACI R DL _ dB - z dB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这里: -PL target_DL 是代表由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 t arg et _ DL _ dB = ( Ec I 0 ) DL _ dB + P T _ BS 2 _ dBm - P T _ DL _ dBm + ACI R DL _ dB - z dB ; ]]> 这里: 是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 T_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 -P T_DL 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之间的下行链路上 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BS 1 )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 -H1 DL 和H2 D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DL )的触 发容限;和 -ACIR DL 是下行链路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D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B S 2 _ dB 10 + 10 - AC S M S _ dB 10 ) ; ]]> 这里: -ACLR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类型是所述第三 测量(PCCPCH-RSCP),所述的第一阈值(T target_UL )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UL _ dB = P CCPCH _ RSCP t arg et _ UL _ dB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P L t arg et _ UL _ dB + TX _ PCCPCH BS 1 _ dBm - TX _ PCCPCH BS 2 _ dBm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这里: -TX_PCCPCH BS1 是所述的第一基站(BS 1 )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 (PCCPCH)的发送功率电平, -TX_PCCPCH BS2 是所述的第二基站(BS 2 )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 (PCCPCH)的发送功率电平, -H1 UL 和H2 U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基站(BS 2 )的上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的触 发容限; -PL target_UL 是代表由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 PL t arg et _ UL _ dB = ( Ec I 0 ) UL _ dB + I BS 1 _ dBm - I BS 2 _ dBm - x dB + ACI R UL _ dB ; ]]>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 BS1 是由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 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 UL 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U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MS _ dB 10 + 10 - AC S B S 2 _ dB 10 ) 0 ; ]]> 这里: -ACLR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阈值(T target_DL )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DL _ dB = P CCPCH _ RSCP t arg et _ DL _ dB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PL t arg et _ UL _ dB + TX _ PCCPCH BS 1 _ dBm - TX _ PCCPCH BS 2 _ dBm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这里: -H1 DL 和H2 D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DL )的触 发容限; -PL target_DL 是代表由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 t arg et _ DL _ dB = ( Ec I 0 ) DL _ dB + P T _ BS 2 _ dBm - P T _ DL _ dBm + ACI R DL _ dB - z dB ; ]]> 这里: 是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 T_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 -P T_DL 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之间的下行链路上 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BS 1 )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以及 -ACIR DL 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D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B S 2 _ dB 10 + 10 - AC S M S _ dB 10 ) ; ]]> 这里: -ACLR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类型是所述第二 测量(CPICH-RSCP),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由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UL _ dB = CPICH _ RSCP t arg et _ UL _ dB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PL t arg et _ UL _ dB + TX _ CPICH BS 1 _ dBm - TX _ CPICH BS 2 _ dBm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这 里: -TX_CPICH BS1 是所述的第一基站(BS 1 )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CPICH) 的发送功率电平, -TX_CPICH BS2 是所述的第二基站(BS 2 )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CPICH) 的发送功率电平, -H1 UL 和H2 U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的上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的触 发容限; -PL target_UL 是代表由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 t arg et _ UL _ dB = ( Ec I 0 ) UL _ dB + I BS 1 _ dBm - I BS 2 _ dBm - x dB + ACI R UL _ dB ; ]]>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 BS1 是由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 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 UL 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U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MS _ dB 10 + 10 - AC S B S 2 _ dB 10 ) 0 ; ]]> 这里: -ACLR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其中,所述的第二阈值(T target_DL )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DL _ dB = CPI CH _ RSCP t arg et _ DL _ dB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PL t arg et _ DL _ dB + TX _ CPICH BS 1 _ dBm - TX _ CPICH BS 2 _ dBm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这里: -H1 DL 和H2 D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DL ) 的触发容限; -PL target_DL 是代表由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 t arg et _ DL _ dB = ( Ec I 0 ) DL _ dB + P T _ BS 2 _ dBm - P T _ DL _ dBm + ACI R DL _ dB - z dB ; ]]> 这里: 是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 T_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 -P T_DL 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之间的下行链 路上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BS 1 )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以及 -ACIR DL 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D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B S 2 _ dB 10 + 10 - AC S MS _ dB 10 ) ; ]]> 这里: -ACLR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类型是所述第一 测量(CPICH-Ec/No),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由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UL _ dB = CPICH _ EC / N 0 t arg et _ UL _ dB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PL t arg et _ UL _ dB + TX _ CPICH BS 1 _ dBm - TX _ CPICH BS 2 _ dBm - ( RSSI B S 1 _ dBm - RSSI BS 2 _ dBm ) - H 1 UL _ dB - H 2 UL _ dB ; ]]> 这里: -TX_CPICH BS1 是所述的第一基站(BS 1 )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CPICH) 的发送功率电平, -TX_CPICH BS2 是所述的第二基站(BS 2 )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CPICH) 的发送功率电平, -RSSI BS1 是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接收的宽带功率的电平, -RSSI BS2 是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的宽带功率的电平, -H1 UL 和H2 U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的上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T arget_UL )的触 发容限; -PL target_UL 是代表由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 PL t arg et _ UL _ dB = ( Ec I 0 ) UL _ dB + I BS 1 _ dBm - I BS 2 _ dBm - x dB + ACI R UL _ dB ; ]]>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 BS1 是由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 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 UL 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U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MS _ dB 10 + 10 - AC S B S 2 _ dB 10 ) 0 ; ]]> 这里: -ACLR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其中所述的第二阈值(T target_DL )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 t arg et _ DL _ dB = CPICH - EC / N 0 t arg et _ DL _ dB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PL t arg et _ DL _ dB + TX _ CPICH BS 1 _ dBm - TX _ CPICH BS 2 _ dBm - ( RSSI BS 1 _ dBm - RSSI B S 2 _ dBm ) - H 1 DL _ dB - H 2 DL _ dB ; ]]> 这里: -H1 DL 和H2 DL 分别是与所述第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 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DL ) 的触发容限; -PL target_DL 是代表由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 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 t arg et _ DL _ dB = ( Ec I 0 ) DL _ dB + P T _ BS 2 _ dBm - P T _ DL _ dBm + ACI R DL _ dB - z dB ; ]]>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 T_BS2 是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 -P T_DL 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之间的下行链 路上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BS 1 )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和 -ACIR DL 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 D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B S 2 _ dB 10 + 10 - AC S MS _ dB 10 ) ; ]]> 这里: -ACLR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 MS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7: 根据权利要求3到6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 一(BS 1 )和第二基站(BS 2 )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有关的所述滞后参数的 值不为零。
8: 根据权利要求3到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 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 比(ACLR MS_spec )的步骤,所述邻道抑制比(ACLR MS_spec )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 站,以及还包括依照以下公式确定在上行链路的所述邻道干扰比(ACIR UL )的步 骤: ACIR U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MS _ spec _ dB 10 + 10 - AC S B S 2 _ dB 10 ) 0 ; ]]> 这里ACS BS2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ACS MS_spec )的步骤,所述邻道选择比(ACS MS_spec )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MS), 以及还包括依照以下公式确定下行链路上的所述邻道干扰比(ACIR DL )的步骤: ACIR DL _ dB = 10 · log 10 ( 10 - ACL R B S 2 _ dB 10 + 10 - AC S M S _ spec _ dB 10 ) 0 ; ]]> 这里ACLR BS2_dB 是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
9: 根据权利要求3到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基站(BS 1 )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一信号,包含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 第一移动站(MS)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信 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信息要素代表至少一个参数,所述参数属于包括以 下项的组: -在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上的所述服务质量目标 ( Ec I 0 ) UL ; ]]> -在由所述第一基站提供服务的小区中允许的所述总干扰电平(I BS1 ); -在由所述第二基站提供服务的小区中允许的所述总干扰电平(I BS2 ); -所述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x), -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邻道抑制比 (ACLR MS ), -所述第二基站(BS 2 )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ACS BS2 ),和 -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r_UL );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BS 1 )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一个信号,包括至少 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至 少一个第二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息要素代表至少一个参数,此参数 属于包括以下项的组: -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上的所述服务质量目标 -由所述第二基站(BS 2 )提供服务的小区中发送的所述总功率电平 (P T_BS2 ); -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 所述第一基站(BS 1 )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P T_DL ); -所述下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z), -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ACS MS ), -在所述第二基站(BS 2 )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ACLR BS2 ), -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r_DL ),和 -第二最大阈值(T targer_DL_max )。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BS 1 )发送 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一个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 三配置消息,所述第三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 三信息要素代表一按如下公式确定的第一中间阈值(T intermediary_UL ): T intermediary _ UL _ dB = ( Ec I 0 ) UL _ dB + I BS 1 _ dBm - I BS 2 _ dBm _ max - x dB ; ]]> 和 -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r_UL )的确定包括: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增加以dB 表示的、存储的上行链路的邻道抑制比(ACIR UL )和所述第一中间阈值 (T intermediaryr_UL );和/或 在于所述第一基站(BS 1 )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一个信号,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四配置消息,所述第四配置消息包括至 少一个第四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信息要素代表一按如下公式确定的第 二中间阈值(T intermediaryr_DL ): T intermediary _ DL _ dB = ( Ec / I 0 ) DL _ dB + P T _ BS 2 _ dBm - P T _ DL _ dBm - z dB ; ]]> 和 -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r_DL )的确定包括: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增加以 dB表示的、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干扰比(ACIR DL )和所述第二 中间阈值(T intermediaryr_DL )。
11: 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站(MS) 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BS 1 )一个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配置消息,所述第五 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五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五信息要素代表所述存 储的、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邻道抑制比(ACLR MS_spec ),所述第一 基站(BS 1 )确定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r_UL )作为所述特定的邻道抑制比 (ACLR MS_spec )的函数,并发送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r_UL )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 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BS 1 )一个信号,包括至 少一个第六配置消息,所述第六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六信息要素,所述至 少一个第六信息要素表示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所述邻道选择比 (ACS MS_spec ),所述第一基站(BS 1 )确定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r_DL )作为所述特定的 邻道选择比(ACS MS_spec )的函数,并发送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r_DL )给所述第一 移动站(MS)。
12: 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阈 值(T targer_UL )和/或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r_DL )被分割成至少分别和所述第一(BS 1 )和 第二(BS 2 )基站有关的第一(T 1_targer_UL ,T 1_targer_DL )和/或第二(T 2_targer_UL , T 2_targer_DL )部分阈值,且它们的差值以dB表示,分别与所述第一(T targer_UL )和/ 或第二(T targer_DL )阈值相等, 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基站(BS 1 )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一个信号,包 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七配置消息,所述第七配置消息包括 至少一个第七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七信息要素代表至少一个参数,所述 参数属于包括以下项的组: -与该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值(T 1_targer_UL_dB ),该上行链 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 -与该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值(T 1_targer_DL_dB )),该下行链 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 -与该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T 2_targer_UL_dB ),该上行 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 -与该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T 2_targer_DL_dB ),该下行链 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 -与该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T 1targer_UL_max ),该上行链 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 -与该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T 1targer_DL_max ),该下行链 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七配置消息包 括与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最大部分阈值(T 1targer_UL_max ),该上行链 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所述第一移动站(MS)提供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r_UL );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利用与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最大部 分阈值(T 1targer_UL_max )作为与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部分阈值(T 1_targer_UL ), 上述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确定与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 值(T 2_targer_UL ),此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和/或 其中所述的第七配置消息包括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最大部分阈 值(T 1targer_DL_max ),此下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并且,所述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提供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r_DL );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利用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最大部分 阈值(T 1targer_DL_max )作为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部分阈值(T 1_targer_DL ),上 述下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确定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 (T 2_targer_DL ),此下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参数(Q f1 ,Q f2 )的值同所述第一(T 1_targer_UL 或T 1_targer_DL ) 和第二(T 2_targer_UL 或T 2_targer_DL )部分阈值分别进行比较,在至少所述第一频 率(f 1_UL )和/或所述第三频率(f 1_DL )上实施的、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 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在下列情况中被中断: -当所述第一参数值(Q f1 )比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 值(T 1_targer_DL_dB )小,并且所述第二参数值(Q f2 )比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 所述第二部分阈值(T 2_targer_DL_dB )大时,所述下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 有关,和/或 -当所述第一参数值(Q f1 )比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 值(T 1_targer_UL )小,并且所述第二参数值(Q f2 )比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 述第二部分阈值(T 2_targer_UL )大时,所述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 有关。
15: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 实现所述比较步骤,所述第一基站(BS 1 )预先发送一信号给所述第一移动站 (MS),所述信号包括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第八配置消息,所述第 八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八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八信息要素代表与所 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间(BS 1 )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中断有关的至 少一个事件,所述至少一个事件属于包括下列项的组: -1e型事件, -1f型事件, -2a型事件, -2b型事件, -2c型事件,和 -2d型事件。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中断所 述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之间的无线电链路,所述第一移动站 (MS)触发一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 动站(MS)在信号接收之后中断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的所述无线电链路,所述 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九配置消息,所述第九配置消 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九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九信息要素允许所述第一移动 站(MS)中断所述无线电链路。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包括所述第 八配置消息的信号发送之后、以及在所述第一基站(BS 1 )和所述第一移动站(MS) 间的无线电链路中断之前,包括一步骤,该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基站(BS 1 )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至少一个属于包括以 下项的组的消息: -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 -无线承载释放消息; -传输信道重配置消息;和 -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本身从属于权利要求16,其 特征在于,为了触发所述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所述第一基站(BS 1 )预先发送 给所述第一移动站(MS)一信号,此信号包括一第十配置消息,所述第十配置消 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十信息要素的值表示所述无线 电链路故障程序的触发动作或非触发动作。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配置消息进一 步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一消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十一消息要素的值代表触发 所述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所述至少一个事件的类型。
21: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本身从属于权利要 求15,其特征在于,当且仅当所述第一移动站(MS)出现在一区域、其是潜在 的与所述第二基站(BS 2 )有关的上行链路静区和/或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有关的 下行链路静区时,对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与至少一个事件有关的所述第八 配置消息的发送才被执行。
2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断所述 第一移动站(MS)和所述第一基站间(BS 1 )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之前,所述第一 移动站(MS)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BS 1 )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估计参数(Q f1 , Q f2 ),所述估计参数代表在所述第三(f 1-DL )和第四(f 2-DL )频率上从所述第 一(BS 1 )和第二(BS 2 )基站发送到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23: 包括多个基站和移动站的移动电信系统,其中为了传送频分双工模式 和/或宽带码分多址技术而实施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移动电信系统实施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个的、减少与一第一基站 (BS 1 )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基站(BS 2 )有关的至少一个静区的方法。
24: 一种称为第一移动站的移动站(MS),此类型的移动站包括在至少第 一频率(f 1_UL )上与至少一个第一基站(BS 1 )通信的装置,至少一个第二基站(BS 2 ) 与所述第一基站(BS 1 )邻近,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被称为第二移动站的其他移动站(MS’),其与所述 的第二基站(BS 2 )在至少一个第二频率(f 2_UL )上通信,所述第一移动站包括装 置: -估计至少一个第一(Q f1 )和/或一第二(Q f2 )参数,所述第一参数(Q f1 )表示 在第三频率(f 1_DL )上由所述第一基站(BS 1 )发送并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 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所述第二参数(Q f2 )表示在第四频率(f 2_DL )上由所述第二 基站(BS 2 )发送并由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确定第三参数(Q f1_dB -Q f2_dB ),所述第三参数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 估计参数(Q f1 )和/或一第二估计参数(Q f2 ), -将所述第三确定的参数的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T target_UL )相比较, 所述第一阈值代表一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站(MS`)和所述第二基站(BS 2 )之间的、 对于至少所述第二频率(f 2_UL )的上行链路的静区,所述静区称为上行链路静 区,所述的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BS 2 )有关,和/或 -将所述第三确定的参数的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T target_DL )相比较, 所述第二阈值代表所述第一基站(BS 1 )和所述第一移动站(MS)之间的、对于至 少所述第三频率(f 1_DL )的下行链路的静区,所述静区称为下行链路静区,所述 的下行链路静区与至少所述的第一基站(BS 1 )有关,和 -如果所述第三参数的值(Q f1_dB -Q f2_dB )超出所述第一阈值(T target_UL ) 和/或所述第二阈值(T target_DL ),则所述第一移动站中断在所述第一移动站(MS) 和所述第一基站(BS 1 )间、在至少所述第一频率(f 1_UL )和/或所述第三频率(f 1_DL ) 上实施的无线电链路。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站(M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 站(MS)进一步包括: -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ACLR MS_spec )的装置, 所述邻道抑制比(ACLR MS_spec )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MS);和/或 -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ACS MS_spec )的装置,所 述邻道选择比(ACS MS_spec )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MS)。

说明书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或者代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UMTS)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宽带扩频无线传输技术,例如W-CDMA(代表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移动电信系统中,静区的特征在于:由于无线电干扰而使与给定基站有关的给定无线电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减小。

    这种情况典型地发生在W-CDMA类型移动站保持与具有标称无线电覆盖范围的远程基站的双工无线电服务时,此标称无线电覆盖范围在下文中被称为服务小区。如果实际上物理地维持在空中链路上、在移动站和远程基站之间的物理无线电链路(为了简化,在以下的剩余描述中称为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足够鲁棒地维持着这种双工服务,则这意味着该移动站在位于移动站附近地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上产生干扰。因此,所有在邻近的被干扰小区之一中保持一个链路的移动站的有用信号-干扰比(表示为S/I)都被由于移动站和表示为服务站的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所引起的干扰而降低。无线链路被理解为“逻辑无线链路”,也就是说,此无线链路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和/或者下行链路。移动站离它的服务小区越远,这种干扰就越大。当这种干扰变得太强时,移动站将再次进入所谓的盲区。盲区在这里被定义成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里移动站的上行链路变成对任何邻近的被干扰小区的基站有扰乱。任何邻近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的变化都取决于这种干扰的强度。因此这种小区被说成是“呼吸”的。特别的,当一个干扰的移动站进入盲区时它将收缩,而当该移动站离开盲区时它又会扩大。这样,静区可被定义为当邻近的小区不遭受干扰时和遭受干扰时其无线电覆盖范围之间的差异,或者等同地被定义为当邻近的小区被干扰时它的无线电覆盖范围中的变化。这个变化定义了一个无线电链路质量不能被保证的地理区域。说到上行链路静区是因为它影响了任何受干扰的邻近小区的上行链路。

    当移动站移动离开服务小区时,此移动站易于接近一个或多个邻近的小1区。任何邻近小区的基站将产生对于上述移动站的干扰,从而逐步使服务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下行链路降级。当此降级变得过大时,移动站被说成是重新进入所谓的、与任何导致干扰的邻近小区的基站相关的下行链路盲区。

    此外,由于邻近的基站产生对于在服务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下行链路的干扰,尤其会出现有关该服务基站的下行链路静区。下行链路静区能够被定义为被干扰(被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邻近基站发射的信号干扰)的服务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的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移动电信系统里减少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静区。

    至今,设计的无线网络允许在以下的两个例子中有效地减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静区。

    在第一个称为“单个运营者频率内”情形的例子中,服务小区和被干扰的邻近小区共用相同的频率并被同一运营者以协调的方式操作。在这个例子中,运营者能够监督并因此能控制所有的与潜在的静区有关的小区。特别地,有从它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代表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去指示相关的移动站改变服务小区以及切换到其中一个邻近小区的可能。这种切换能够以“软”方式实现。有人称其为“软切换”。这种切换操作包括:首先,临时对从初始服务基站发出的信号以及从传输相同信息的一个或者多个邻近的基站发出的信号求和,接着,随后除了邻近基站之中的至少一个基站外,中断与初始服务基站和被认为太远的邻近基站之间的无线电链路。该双工服务仅仅被剩余的邻近基站所支持。当确定的无线电准则得到满足时,这种切换可被触发。这些准则能够被用参数表示,以及通常在于:验证已接收的无线电电平或者其质量估计量之一满足阈值条件或是属于特定的间隔。

    在第二个被称为“单个运营者频率间”情形的例子中,服务小区和被干扰的邻近小区不共享相同的频率,但是它们仍然被同一运营者以协调的方式操作。正如前面的例子一样,运营者能够控制所有的与潜在的静区有关的小区。特别地,它能够从它的UTRAN网络,指示移动站改变服务小区并切换无线电链路到工作在另一频率下的其中一个邻近小区。这种切换能以一种“硬”的方式运行。有人称之为“硬切换”。这种操作包括:首先中断与初始服务基站的无线电链路,该初始服务基站被认为太遥远,接着重新建立与邻近基站的无线电链路。通信因此在切换中被暂时中断。这种中断是由移动站通常不能同时维7持在两个不同频率上的两个无线电链路的事实所引发的。以一种与“频率内”切换相类似的方式,这个切换能在满足确定的无线准则时被触发。值得注意的是,该“硬切换”机制也同样能被应用到第一种情形中。

    除了以上描述的两种情形外,目前的网络设计都不能减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静区。例如,在服务小区和邻近的小区被不同的运营者运行的情况下,以上描述的切换技术将由于以下原因不能被使用:

    -运营者的网络被以一种独立和非协调的方式单独地运行,也就是在它们各自固定的网络之间不存在物理的或逻辑的可操作链路,来实现上述的所有或部分的无线电链路切换技术,

    -从经济的观点来看,操作移动站的当前通信的运营者不允许将其切换到另一个运营者。特别是,当前的运营者将失掉收益而有利于竞争的运营者。

    在以下描述中,此情形将被命名为“多运营者频率内”或“多运营者频率间”,这分别取决于服务小区和邻近的小区是共享还是不共享相同的频率。

    同样的,在“单个运营者频率内”或“单个运营者频率间”例子中,如果至少一个邻近的小区以一种与服务小区不协调的方式运行,则我们将再次得到各自等同于“多运营者频率内”或“多运营者频率间”的一个例子。特别当同一区域集合了同一运营者的若干不同类型的小区时,例如至少一个微微小区和一个微小区,这种情况将会发生,这里每一个类型的小区都属于一个独立网络特有的。可以回想到微微小区对应于半径为几十米的小区而微小区对应于半径为几百米的小区。

    “多运营者频率间”例子如图1所示。在此图中,一移动站MS维持一个与一服务基站BS1之间的频率为f1-UL的无线电链路,此频率f1-UL为上行链路(也就是说从移动站MS到基站BS1)的频率。当移动站MS被定位在称为相关服务小区的一小区中时,基站BS1发送无线电信号,该信号在下行链路(即从基站BS1到移动站MS)的频率f1-DL上具有总发送功率PT_BS1(也就是基站BS1与在它的服务小区内的所有移动站之间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总和)。专用于从基站BS1到移动站MS的无线电链路的功率被限制为一个小于总的发送功率PT_BS的最大电平PT-DL。由于从基站BS1到移动站MS、以下行链路的频率f1-DL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导致的功率衰减损耗PL1(或“路径损耗”)被移动站MS5检测。与此相同,由于从邻近基站BS2到移动站MS、以用在其他通信中的下行链路的另一个频率f2-DL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导致的功率衰减损耗PL2(或“路径损耗”)被移动站MS检测。

    移动站MS接近一个与另一个移动站MS’相通信的邻近基站BS2。此移动站MS’位于邻近服务小区的小区中,与该邻近基站BS2以上行链路(也就是从移动站MS’到基站BS2)的频率f2-UL通信。结合图1假定,也即是如W-CDMA无线电通信系统定义的那样,与服务小区和邻近小区相关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率f1-UL、f2-UL、f1-DL、f2-DL被成对地取成不同的。当其他移动站MS’位于所述的与邻近基站BS2关联的服务小区内时,邻近基站BS2以下行链路的频率(也就是从邻近的基站BS2到另外的移动站MS’)f2-DL发送具有一个总发送功率PT_BS2(也就是邻近的基站BS2与在它的服务小区内的所有移动站的下行链路的全部发送功率总和)的无线电信号。

    在当前通信的移动站接近邻近的基站BS2并移动离开服务基站BS1时,由于从服务基站BS1发送到移动站MS的信号的传播而导致的功率衰减损耗PL1将增加。同样,为了保持用于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接收的足够电平,服务基站BS1将以下行链路频率f1-DL发送更强的专用于移动站MS的信号,其它方面所有的条件都相等。换句话说,当移动站MS位于服务小区外时,专用于服务链路的、在与基站BS1有关的下行链路的频率f1-DL上的发送功率将逐步增加并达到一个最大允许电平PT_DL。同样的,移动站MS通过以上行链路频率f1-UL发送更强的信号,保持用于基站BS1的上行链路接收的足够电平,换句话说,在从移动站MS到服务基站BS1以频率f1-UL发送的功率将增加到一个最大允许电平PT_MS。同样,当移动站MS接近基站BS2时,由于从移动站MS到任何邻近的基站BS2以频率f2-UL发送的信号的传播而导致的功率衰减损耗将减少,由邻近的基站BS2接收的、在移动站MS和服务基站BS1之间的上行链路频率f1-UL上信号的功率电平将增加。

    如果假设服务小区以上行链路频率和下行链路频率f1-UL、f1-DL运行、以及邻近小区以各自不同的上行链路频率和下行链路频率f2-UL、f2-DL运行,且移动站MS和邻近的基站BS2的射频元件的特性是理想的,则不会有问题存在。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移动站MS在以有关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频率f1-UL上发送的功率的一部分能够被邻近的基站BS2在有关邻近小区的上行链路的邻近频率f2-UL上作为干扰被接收。发送和接收的损耗在实际中是存在的。一方面,移动站MS的发射机在邻近的频带产生损耗,但这些“频率间”的损耗通过由ACLR(代表相邻信道损耗功率比)表示的参数被限定,上述ACLR与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有关。上述参数在3GPP建议TS 25.101中被定义。除非相反的指出,否则随后将要参考的3GPP建议的段落属于在它们2002年9月的版本、99版,4,5和6中的3GPP建议。另一方面,假定接收滤波不是理想的,则邻近的基站BS2的接收机能够不仅接收要求的频带,而且接收相邻频带的能量。这个缺陷被ACS(代表邻道选择性)表示的参数所限定,上述ACS与在邻近基站BS2的接收中的选择比有关。上述参数在3GPP建议TS 25.104中被定义。

    因此,  在使用由f2-UL表示的上行链路频率的、其他的移动站MS’和基站BS2之间的上行链路上,由移动站MS产生并被基站BS2接收到的干扰IMS→BS2等于:

    IMS->BS2=PT_MS·PL2·10ACIRUL10---(1)]]>

    这里,

    -PL2代表由于在移动站MS和邻近基站BS2之间、在上行链路频率f2-UL上的信号传播而导致的功率衰减损耗,且它是负值。当它用分贝表示时,此数值应当是负值。除了在被如以后详述的那样用分贝表示的情况下的符号外,这些衰减损耗在3GPP建议25.331中被定义,

    -PT_MS是从移动站MS到服务基站BS1的发送功率,

    -ACIRUL_dB=10·log10(10-ACIRMS_dB10+10-ACSBS2_dB10)<0;]]>

    这里:-ACLRMS(ACLRMS_dB>0)是从移动站MS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BS2(ACSBS2_dB>0)是在邻近基站BS2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以同样的方式,在使用以f1-DL表示的下行链路频率的、基站BS1和移动站MS之间的下行链路上,由基站BS2产生并被移动站MS接收到的干扰IBS2→MS等于:

    IBS2->MS=PT_BS2·PL2·10ACIRDL10---(2)]]>

    并且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10+10-ACSMS10)<0;]]>

    这里:-ACLRBS2(ACLRBS2_dB>0)是在邻近基站BS2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MS(ACSMS_dB>0)是由移动站MS在频率间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当移动站MS接近基站BS2时,由邻近基站BS2在移动站MS上产生的干扰IBS2→MS与IMS→BS2相反地增加。如图1所示,与移动站MS有关、由移动站MS产生的对于邻近基站BS2的上行链路盲区以一个围绕邻近基站的点链圆为界。上行链路静区由移动站MS在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上产生,因此与基站BS2有关,上述上行链路静区用一阴影环表示并且此静区是邻近基站BS2的覆盖区域的“呼吸”代表。当移动站MS不存在时,阴影环的外环连续线对应于与总的发送功率PT-BS2有关的基站BS2的标称覆盖范围。在此例子中,由于移动站MS在上行链路盲区内发送,位于上行链路静区内的移动站MS’不再能够保持与基站BS2的通信。如图1中的虚线环所示,下行链路盲区由邻近基站BS2在服务基站BS1的下行链路上产生,上述下行链路盲区与邻近基站BS2有关。此外,一下行链路静区被描述成为在被邻近基站BS2干扰的服务小区BS1的无线电覆盖范围中的变化,所述下行链路静区由邻近基站BS2和其它的移动站MS’的下行链路产生并与服务基站BS1有关。上述变化通过一以“瓦片”形式表示的环型线表示,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与上行链路静区相似,此下行链路静区是服务基站BS1的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呼吸”代表。

    在此例子中,上行链路盲区比下行链路盲区大。相反的情形也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使减少在“多运营者频率间或频率内”或等效的情形中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静区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在几个邻近基站由各自网络操作而在它们之间没有可运行链路的区域内,允许常规技术,特别是无线电链路切换的执行。

    根据本发明,建议运营者配置自己的移动站队,使得由配置的移动站产生的通信不会阻止在由该运营者运行的小区的邻近小区内的通信,对于该邻近的小区而言,它(它们)可能由至少一个另外的运营者运行。因此,一旦移动站倾向于在小区的级别产生一上行链路静区、该小区与和该移动站通信的基站有关的小区(也可指服务小区)邻近,则根据本发明,有措施来通过中断上行和/或下行链路而中断此移动站和它的服务站之间的无线电链路。

    本发明建议一种减少至少一个静区的方法,此静区与至少一个基站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基站有关,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是所述第一基站的邻居;当一个正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与所述的第一基站相通信的第一移动站接近所述的第二基站时,所述的第二基站与至少一个称为第二移动站的其它移动站相通信,第二移动站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与所述的第二基站相通信,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估计至少一个第一和/或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由在第三频率被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并被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表示,所述第二参数由在第四频率上被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并被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表示,

    -至少由所述的第一移动站确定第三参数,所述的第三参数取决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估计参数和/或一个第二估计参数,

    -将所述的第三确定参数值与一个第一预定阈值相比较,所述第一阈值由一个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至少所述第二频率的上行链路上的静区所表示,所述的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有关,和/或

    -将所述的第三确定参数值与一个第二预定阈值相比较,所述第二阈值由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移动站之间的至少所述第三频率的下行链路上的静区所表示,所述静区被称为下行链路静区,所述的下行链路静区与至少所述的第一基站有关,并且,如果所述的第三参数值超出所述的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的第二阈值,所述第一移动站中断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在至少所述第一频率和/或所述第三频率上执行的无线电链路。

    因此,通过中断正在通信的移动站和它的服务站之间的无线电链路,从第一移动站MS到第一基站BS1的发送功率变成零,并且,由于第一移动站MS而引起的与第二基站BS2有关的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的减少将消失,。

    尤其依照若干单位类型,第一、第二和第三参数能具体地以许多种方式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当这些接收质量参数以dB或dBm单位表示时,第三参数可特别地是以dB表示的第一和第二估计参数之间差值的代表,例如所谓的几何因子。可以回想到,用dB表示的差值或增加值各自以线性方式相应于一个比率或乘积。根据这样的实施例,如果第三参数的值超出表示上行链路静区的第一阈值和/或表示下行链路静区的第二阈值,那么移动站将中断同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

    无论本发明的哪一种实施例,表达语句“如果第三参数的值超出第一和/或第二阈值”中的术语“超出”将被理解为变得比每一个考虑的阈值都小或者都大。

    因此,特别地由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参数可被表示的多样性,所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很容易地理解:有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

    在W-CDMA通信系统的框架里,第一移动站和服务基站以上行链路的第一频率f1-UL和下行链路的第三频率f1-DL通信,在这里,第三频率相当于与第一频率配对的频率。此外,在其他的通信系统(例如W-CDMA 2000和非对称W-CDMA)中,第三频率不是与第一频率配对的频率,但总之却是另一种预先确定的频率。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特点之前,一些后继使用的术语在这里被详细描述以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它们。

    CPICH被用来代表“公共导频信道”。

    PCCPCH被用来代表“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估计参数按照同一测量类型被表示,属于该组的所述测量类型包括:

    °特定于预定第一物理信道、由每码片接收的平均能量除以在相应的无线电频带内接收的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的测量,它被称为第一测量,由dB表示并由3GPP建议TS 25.215中的参考CPICH-Ec/No定义;

    °特定于所述预定的第一物理信道、对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预定码接收的信号功率的测量,它被称为第二测量,由dBm或mW表示并由3GPP建议TS 25.215中的参考CPICH-RSCP(RSCP代表接收的信号码功率)定义;

    °特定于一个预定的第二物理信道的、对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的预定码接收的所述信号功率的测量,它被称为第三测量,由dBm或mW表示并由3GPP建议TS 25.215中的参考PCCPCH-RSCP定义;和

    o°由于所发送信号的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测量,它被称为第四测量,由dB表示。

    由所发送信号的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测量特别被RRC 3GPP建议TS 25.331中的14.2.0a章节定义如下:

    传播损耗(dB)=主CPICH信道的发送功率(dB)-CPICHRSCP(dB)

    值得注意的是,在余下的说明书中,当该幅度用dB表示时,由于发送信号的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由参数PL(代表“路径损耗”)表示,除了符号外,遵守该定义。这是一个不同的符号惯例,以便明确地有PL_dB<0,也就是说由于相关基站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将导致负值。然而这不会改变3GPP TS 25.331中定义的参数PL的任何物理意义。

    当所述测量的类型是所述第四测量(表示为PL)时,所述第一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UL_dB=PLtarget_UL_dB-H1UL_dB-H2UL_dB]]>

    =(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H1UL_dB-H2UL_dB;]]>

    这里:

    -PLtarget_UL为表示由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UL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BS1是由所述第一基站服务的小区的总的干扰电平,

    -I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UL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UL_dB=10·log10(10-ACIRMS_dB10+10-ACSBS2_dB10)<0;]]>这里:

    -ACLR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MS的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BS2是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H1UL和H2U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的触发容限;和/或

    所述第二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DL_dB=PLtarget_DL_dB-H1DL_dB-H2DL_dB]]>

    =(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H1DL_dB-H2DL_dB;]]>

    这里:

    -PLtarget_DL是表示由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

    这里:

    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T_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的电平,

    -PT_DL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

    -H1DL和H2D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的触发容限;和

    -ACIRDL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_dB10+10-ACSMS_dB10);]]>

    这里:

    -ACLRBS2是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当所述测量的类型是所述第三测量时,所述的第一阈值(Ttarget_UL)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UL_dB=PCCPCH_RSCPtarget_UL_dB-H1UL_dB-H2UL_dB]]>

    =PLtarget_UL_dB+TX_PCCPCHBS1_dBm-TX_PCCPCHBS2_dBm-H1UL_dB-H2UL_dB;]]>

    这里:

    -TX_PCCPCHBS1是所述的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电平,

    -TX_PCCPCHBS2是所述的第二基站的所述第二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电平,

    -H1UL和H2U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的触发容限;

    -PLtarget_UL是表示由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UL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BS1是由所述第一基站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UL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UL_dB=10·log10(10-ACLRMS_dB10+10-ACSBS2_dB10)<0;]]>这里:

    -ACLR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BS2是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所述的第二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DL_dB=PCCPCH_RSCPtarget_DL_dB-H1DL_dB-H2DL_dB]]>

    =PLtarget_DL_dB+TX_PCCPCHBS1_dBm-TX_PCCPCHBS2_dBm-H1DL_dB-H2DL_dB;]]>

    这里:

    -H1DL和H2D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的触发容限;

    -PLtarget_DL是表示由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这里:

    是到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T_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

    -PT_DL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

    所述第一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和

    -ACIRDL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_dB10+10-ACSMS_dB10);]]>这里:

    -ACLRBS2是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当所述测量的类型是所述第二测量时,所述的第一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UL_dB=CPICH_RSCPtarget_UL_dB-H1UL_dB-H2UL_dB]]>

    =PLtarget_U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H1UL_dB-H2UL_dB;]]>

    这里:

    -TX_CPICHBS1是所述的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电平,

    -TX_CPICHBS2是所述的第二基站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电平,

    -H1UL和H2U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的触发容限;

    -PLtarget_UL是表示由于上行链路上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UL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BS1是由所述第一基站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UL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UL_dB=10·log10(10-ACLRMS_dB10+10-ACSBS2_dB10)<0;]]>这里:

    -ACLR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BS2是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所述的第二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DL_dB=CPICH_RSCPtarget_DL_dB-H1DL_dB-H2DL_dB]]>

    =PLtarget_D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H1DL_dB-H2DL_dB;]]>

    这里:

    -H1DL和H2D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的触发容限;

    -PLtarget_DL是表示由于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这里:

    是到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T_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

    -PT_DL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以及

    -ACIRDL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_dB10+10-ACSMS_dB10);]]>这里:

    -ACLRBS2是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当所述测量的类型是所述第一测量时,所述的第一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UL_dB=CPICH_EC/N0target_UL_dB-H1UL_dB-H2UL_dB]]>

    =PLtarget_U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RSSIBS1_dBm-RSSIBS2_dBm)-H1UL_dB-H2UL_dB;]]>这里:

    -TX_CPICHBS1是所述的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电平,

    -TX_CPICHBS2是所述的第二基站的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电平,

    -RSSIBS1是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宽带功率的电平,

    -RSSIBS2是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的宽带功率的电平,

    -H1UL和H2U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阈值的触发容限;

    -PLtarget_UL是表示由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UL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

    这里:

    是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IBS1是由所述第一基站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IBS2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的总的干扰电平,

    -x是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ACIRUL是上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UL_dB=10·log10(10-ACLRMS_dB10+10-ACSBS2_dB10)<0;]]>这里:

    -ACLR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BS2是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所述的第二阈值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Ttarget_DL_dB=CPICH_EC/N0target_DL_dB-H1DL_dB-H2DL_dB]]>

    =PLtarget_D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RSSIBS1_dBm-RSSIBS2_dBm)-H1DL_dB-H2DL_dB;]]>这里:

    -H1DL和H2DL分别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滞后参数,所述的滞后参数旨在提供一用于计算所述第二阈值的触发容限;

    -PLtarget_DL是表示由于在下行链路上的信号传播而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的参数,此参数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PL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

    这里:

    是到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PT_BS1是由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的功率电平,

    -PT_DL是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z是下行链路静区参数,和

    -ACIRDL是下行链路上的邻道干扰比,其依照以下公式确定:

    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_dB10+10-ACSMS_dB10);]]>这里:

    -ACLRBS2是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以及

    -ACSMS是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优选地,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上行和/或下行链路有关的所述滞后参数的值不为零。

    优选地,提供一种方法,进一步包含由所述第一移动站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的步骤,所述邻道抑制比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所述方法还包括依照以下公式确定在上行链路的所述邻道干扰比的步骤:

    ACIRUL_dB=10·log10(10-ACLRMS_spec_dB10+10-ACSBS2_dB10)<0;]]>

    这里ACSBS2是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和/或

    -由所述第一移动站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的步骤,所述邻道选择比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以及依照以下公式确定下行链路上的所述邻道干扰比的步骤:

    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_dB10+10-ACSMS_spec_dB10)<0;]]>

    这里ACLRBS2是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

    有利地提供:所述第一基站给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一包含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一配置消息的信号,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信息要素,所述第一信息要素代表属于以下组的至少一个参数,包括:

    -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上的所述服务质量目标;

    -由所述第一基站提供服务的小区上允许的所述总干扰电平;

    -由所述第二基站提供服务的小区上允许的所述总干扰电平;

    -所述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邻道抑制比;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以及

    -所述第一阈值;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给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一个包含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二配置消息的信号,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息要素代表属于以下组的至少一个参数,包括:

    -到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上的所述服务质量目标;

    -由所述第二基站提供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所述总功率电平;

    -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

    -所述下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

    -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

    -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

    -所述第二阈值;和

    -第二最大阈值。

    根据一实施例,还提供:所述第一基站给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一个信号,所述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三配置消息,所述第三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信息要素代表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的第一中间阈值:

    Tintermediary_UL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_max-xdB;]]>和

    -所述第一阈值的确定包括通过第一移动站来增加由dB表示的、已存储的上行链路上的邻道抑制比和所述第一中间阈值;和/或

    -所述第一基站给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一个信号,所述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四配置消息,所述第四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信息要素代表以如下公式确定的一第二中间阈值:

    Tintermediary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zdB;]]>和

    -所述第二阈值的确定包括通过第一移动站增加由dB表示的、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干扰比和所述第二中间阈值。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站给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一个信号,此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配置消息,所述第五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五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五信息要素代表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已存储的邻道抑制比,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特定的邻道抑制比的函数,并发送所述第一阈值到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或

    所述第一移动站给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一个信号,该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配置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六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六信息要素代表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所述邻道选择比,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特定的邻道选择比的函数,并发送所述第二阈值到所述第一移动站。

    有利地,至少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被分成分别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有关的至少第一和/或第二部分阈值,且以dB表示的其差值分别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阈值相等,所述第一基站给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一个信号,该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七配置消息,所述第七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七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七信息要素代表属于以下组的至少一个参数,包括:

    -与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

    -与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

    -与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

    -与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

    -与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

    -与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给出的基站有关的任何阈值,部分的或其它的,都能被确定作为有关的一个频率或多个频率的函数。因此,例如,与第一基站有关的第一部分阈值能通过考虑第一频率和/或第三频率而被确定。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七配置消息包括与所述第一频率有关的所述第一最大部分阈值,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所述第一移动站提供所述第一阈值;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站,应用与所述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作为与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部分阈值,上述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站,确定所述与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二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和/或

    所述的第七配置消息包括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最大部分阈值,此下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第一移动站提供所述第二阈值;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站,应用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作为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一部分阈值,上述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站,确定与所述与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第二部分阈值,此静区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

    优选地,所述的比较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参数的值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有关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阈值进行比较,在至少所述第一频率和/或所述第三频率上执行的无线电链路在下列情况中被中断:

    -当所述第一参数值小于与同所述第一基站有关的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参数值大于与同所述第一基站有关的所述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时,和/或

    -当所述第一参数值小于与同所述第二基站有关的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一部分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参数值大于与同所述第二基站有关的上行链路静区有关的所述第二部分阈值时。

    有利地,为了实现所述比较步骤,所述第一基站预先发送一信号给所述第一移动站,该信号包括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八配置消息,所述第八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八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八信息要素代表与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中断有关的至少一个事件,所述至少一个事件属于包括下列事件的组:1e型事件、1f型事件、2a型事件、2b型事件、2c型事件、2d型事件,这些事件在3GPP建议TS 25.331中定义。

    优选地,为了中断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所述第一移动站触发一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站在信号接收之后中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无线电链路,所述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移动站的第九配置消息,所述第九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九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九信息要素允许所述第一移动站中断所述无线电链路。

    优选地,在包括所述第八消息的信号发送之后以及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移动站之间的无线电链路中断之前,所述方法包括一个步骤,该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基站到第一移动站发送属于包括下列消息的组的至少一个消息:

    -无线承载重配置消息;

    -无线承载释放消息;

    -传输信道重配置消息;和

    -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

    这些信息被定义在3GPP建议TS 25.331。

    优选地,为了触发所述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所述第一基站预先给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一信号,此信号包括第十配置消息,所述第十配置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十信息要素的值代表所述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激活或非激活。

    有利地,所述第十配置消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一信息要素,所述至少一个第十一信息要素的值代表所述至少一个触发所述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事件的类型。

    根据一实施例,当且仅当所述第一移动站出现在一区域内、其是潜在的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的上行链路静区和/或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的下行链路静区时,才执行与至少一个事件有关的、所述第八配置消息的到所述第一移动站的发送。

    有利地,在中断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之前,所述第一移动站给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估计参数,所述估计参数代表以所述第三和第四频率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发送到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包括多个基站和移动站的移动电信系统,其中实施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站,以便传送频分双工模式和/或宽带码分多址技术,其中所述的移动电信系统执行根据上文所说的一种减少至少一个静区的方法,此静区与第一基站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基站有关。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称为第一移动站的移动站,此类型的移动站包括以至少一个第一频率与至少一个第一基站通信的装置,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邻近,其中,至少一个被称为第二移动站的其它移动站与所述的第二基站以至少一个第二频率通信,所述第一移动站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和/或一个第二参数的估算装置,所述第一参数代表以第三频率由所述第一基站传送并由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所述第二参数代表以第四频率由所述第二基站传送并由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第三参数的确定装置,所述第三参数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估计参数和/或一个第二估计参数,

    -将所述的第三确定参数值与预定的第一阈值相比较的装置,所述第一阈值代表一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对于至少所述第二频率的上行链路的静区,所述静区被称为上行链路静区,所述的上行链路静区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有关,和/或

    -将所述的第三确定参数值与预定的第二阈值相比较的装置,所述第二阈值代表位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一移动站之间的、对于至少所述第三频率的下行链路上的静区,所述静区被称为下行链路静区,所述的下行链路静区与至少所述的第一基站有关,和

    -如果所述第三参数的值超出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移动站中断在所述第一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间的、在至少所述第一频率和/或所述第三频率上执行的无线电链路的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站进一步包括:

    -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发送中的邻道抑制比的装置,所述邻道抑制比是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和/或

    -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的装置,所述邻道选择比是特定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

    【附图说明】

    阅读随后的说明书以及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则显而易见,其中:

    -图1表示“频率间多运营者”的情况;

    -图2表示移动站在UTRAN网络中所执行的操作,用于检验第一判别准则,尤其是在PL型测量的情况下;

    -图3表示移动站在UTRAN网络中所执行的操作,用于检验第二判别准则,尤其是在PL型测量的情况下;

    -图4表示在移动站中执行以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操作,尤其是在PL型测量的情况下。

    本发明将在图1(“多运营者频率间”情况)的框架中更具体地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这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已建议:定义基于有关移动站MS和服务基站BS1之间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参数的准则,如果该准则不被遵守,则它在移动站MS中触发一个无线链路故障程序。在移动站MS和服务基站BS1之间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继而被挂起。当由移动站在上行链路上传送的功率变为零时,由于移动站MS而引起的邻近基站BS2关联的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降低会消失。

    这样一个无线电链路的中断实际上是为了另一个可能的运营者的多个移动站的利益、而由给定运营者的移动站触发的,该另一个可能运营者的多个移动站位于由两个考虑中的小区所覆盖的区域内。这一程序由该竞争的可能运营者的移动站队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以一种互换方式应用,因而这对于所涉及的运营者(或者两个运营者)是有益的,因为它使得特定于所关心的运营者(或多个运营者)的网络中的互易静区的减少。

    在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中,以下的符号被用于描述本发明:

    ●PT_MS是由移动站MS发送的总功率。这个功率也是对于该服务允许的最大的功率;

    ●PT_BS1是由基站BS1发送的总功率;它取决于基站BS1上规划的业务流量的总有效负载;

    ●PT_BS2是由基站BS2发送的总功率;它取决于基站BS2上规划的业务流量的总有效负载;

    ●PT_DL是PT_BS1的一部分,并且代表具体是在基站BS1和移动站MS之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PL1代表由于在基站BS1和移动站MS之间以下行链路的频率f1_DL来进行信号传播所造成的功率的衰减损耗;

    ●PL2代表由于在邻近基站BS2和移动站MS之间为了进行另一通信而以下行链路的另一个频率f2_DL进行信号传播所造成的功率的衰减损耗;

    ●IMS→BS2代表由移动站MS产生并且由基站BS2接收的干扰电平;

    ●IBS2→MS代表由基站BS2产生并且由移动站MS接收的干扰电平;

    ●IBS1→MS代表由基站BS1产生并且由移动站MS接收的干扰电平;

    ●IBS2代表在由基站BS2服务的小区上接收的总电平;

    ●IBS1代表在由基站BS1服务的小区上接收的总电平。

    需要注意的是,被记载在本专利文件的任何方程式、等式或者不等式中的任何参数Gi被写成Gi_dB或Gi_dBm是分别取决于它是否以相对的分贝或者无线电功率分贝(在毫瓦的基础上)来表示。

    在移动站MS和服务基站BS1之间的上行链路上的上行链路静区准则的确定

    如图1所示,当移动站MS靠近邻近基站BS2的时候,它逐渐增加对基站BS2的干扰电平。这使得基站BS2的小区尺寸缩减,从而逐渐把移动站MS’排除在维持对其服务的那个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的界限之外。这些移动站MS’因而切换到其他的邻近小区,从而可能引发这些小区的拥塞状况。

    在下文中,由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引入的上行链路静区效应被表征。让我们考虑例如基站BS2的干扰电平被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增加y dB。这个增加减小了邻近基站BS2的小区的无线电覆盖范围。

    由基站BS2接收并且由移动站MS产生的干扰电平IMS→BS2可以被表示为由基站BS2接收的干扰总电平IBS2的一个函数:

    IMS->BS2=IBS2·(10y10-1)=k·IBS2---(3)]]>

    以及y_dB=10log10(1+k)

    方程(1)和(3)的组合给出:

    PT_MS=x·IBS2PL2·10ACIRUL10---(4)]]>

    现在,移动站的发送功率PT_MS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控制的,即在移动站MS和基站BS1之间的上行链路的质量目标(表示为)比由下面的计算得到的值还要大。

    下面的不等式产生:

    PL1PL2<(EcI0)UL·10ACIRUL10·IBS1x·IBS2]]>

    在对数表示法中,这给出下面的不等式:

    PL1_dB-PL2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

    该不等式代表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以至少y dB干扰邻近基站BS2的情况。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指示PL的参数的情况下,于是有:

    Qf1_dB=PL1_dB]]>

    Qf2_dB=PL2_dB]]>

    Qf1_dB-Qf2_dB=PL1_dB-PL2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IRUL_dB---(5)]]>

    Ttarget_UL_dB=PLtarget_DL_dB]]>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指示CPICH-RSCP的参数的情况下,于是有:

    Qf1_dB=CPICH_RSCP1_dBm=TX_CPICHBS1_dBm+PL1_dB]]>

    Qf2_dB=CPICH_RSCP2_dBm=TX_CPICHBS2_dBm+PL2_dB]]>

    Qf1_dB-Qf2_dB=CPICH_RSCP1_dBm-CPICH_RSCP2_dBm]]>

    <PLtarget_U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6)]]>

    PLtarget_U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Ttarget_UL_dB]]>

    =CPICH_RSCPtarget_UL_dB]]>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指示PCCPCH-RSCP的参数的情况下,于是足以在以上那组不等式中将项《CPICH》用项《PCCPCH》替代:

    Qf1_dB=PCCPCH_RSCP1_dBm=TX_PCCPCHBS1_dBm+PL1_dB]]>

    Qf2_dB=PCCPCH_RSCP2_dBm=TX_PCCPCHBS2_dBm+PL2_dB]]>

    Qf1_dB-Qf2_dB=PCCPCH_RSCP1_dBm-PCCPCH_RSCP2_dBm]]>

    <PLtarget_UL_dB+TX_PCCPCHBS1_dBm-TX_PCCPCHBS2_dBm---(6bis)]]>

    PLtarget_UL_dB+TX_PCCPCHBS1_dBm-TX_PCCPCHBS2_dBm=Ttarget_UL_dB]]>

    =PCCPCH_RSCPtarget_UL_dB]]>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指示CPICH-Ec/No的参数的情况下,于是

    Qf1_dB=CPICH_Ec/NoBS1_dB=CPICH_RSCPBS1_dBm-RSSIBS1_dBm]]>

    Qf2_dB=CPICH_Ec/NoBS2_dB=CPICH_RSCPBS2_dBm-RSSIBS2_dBm]]>

    Qf1_dB-Qf2_dB=CPICH_Ec/NoBS1_dB-CPICH_Ec/NoBS2_dB]]>

    <CPICH_RSCPtarget_UL_dB-(RSSIBS1_dBm-RSSIBS2_dBm)---(7)]]>

    CPICH_RSCPtarget_UL_dB-(RSSIBS1_dBm-RSSIBS2_dBm)=Ttarget_UL_dB]]>

    =CPICH_Ec/Notarget_UL_dB]]>

    这里:

    —RSSIBS1对于由服务基站BS1接收的信号而言,是接收信号的功率指示符(或者《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RSSIBS2对于由邻近基站BS2接收的信号而言,是接收信号的功率指示符(或者《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在与项ACLRMS相比较而言项ACSBS2可能被忽略的情况下,PLtarget_UL变为:

    PLtarget_UL_dB=(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xdB+ACLRMS_dB;]]>

    可以规定:由第一基站BS1发送给第一移动站MS一个包括用于配置该移动站MS的配置消息的信号。这条消息于是包含一个代表至少一个从下面选择的参数的信息元素:

    —来自第一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由第一基站服务的小区上所允许的总的干扰电平IBS1;

    —由第二基站服务的小区上所允许的总的干扰电平IBS2;

    —上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x;

    —来自第一移动站MS的发送中的、第二基站的邻道抑制比ACLRMS;

    —第二基站BS2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ACSBS2;以及

    —第一阈值Ttarget_UL。

    在基站BS1和移动站MS之间的下行链路上的下行链路静区准则的确定

    对于移动站MS和服务基站BS1之间的下行链路,当对于保持质量目标所需的功率电平不再满足下面的不等式时,该下行链路被拆断:

    (EcIo)DL>PT_DL·PL1IBS1->MS+IBS2->MS---(8)]]>

    假设IBS2->MS=PT_BS2·PL2·10ACIRDL10]]>并且IBS1->MS=N0+(2+β)·PT_BS1·PL1,]]>那么有:

    (EcIo)DL>PT_DL·PL1N0+(2+β)·PT_BS1·PL1+PT_BS2·10ACIRDL10]]>

    这里,N0是背景噪声电平,

     以及,β是下行链路的正交因子。

    我们从而得到:

    (EcIo)DL>PT_DL·PL1N0+(2+β)·PT_BS1·PL1+PT_BS2·10ACIRDL10]]>

    因此,PL1PL2<(EcIo)DLN0PL2+(2+β)·PT_BS1·PL1PL2+PT_BS2·10ACIRDL10PT_DL]]>

    因此,PL1PL2(1-(2+β)·PT_BS1PT_DL·(EcIo))<(EcIo)DLN0PL2+PT_BS2·10ACIRDL10PT_DL]]>

    因此,PL1PL2<(EcIo)DLN0PL2+PT_BS2·10ACIRDL10PT_DL·(1-(2+β)·Pl_BS1PT_DL·(EcIo)DL)]]>

    通过相对于项忽略项在对数表示法中我们得到:

    PL1_dB-PL2_dB<(EcIo)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

    其中,zdB=10log10(z),且z=1-(2+β)·PT_BS1PT_DL·(EcIo)DL.]]>

    上面的不等式代表限制条件,在这个条件下由于邻近基站BS2的接近,下行链路必须被拆断。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参数PL的情况下,于是有:

    Qf1_dB=PL1_dB]]>

    Qf2_dB=PL2_dB]]>

    Qf1_dB-Qf2_dB=PL1_dB-PL2_dB]]>

    <(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9)]]>

    (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IRDL_dB-zdB=Ttarget_DL_dB=PLtarget_DL_dB]]>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参数CPICH-RSCP的情况下,我们有:

    Qf1_dB=CPICH_RSCP1_dBm=TX_CPICHBS1_dBm+PL1_dB]]>

    Qf2_dB=CPICH_RSCP2_dBm=TX_CPICHBS2_dBm+PL2_dB]]>

    Qf1_dB-Qf2_dB=CPICH_RSCP1_dBm-CPICH_RSCP2_dBm]]>

    <PLtarget_D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10)]]>

    PLtarget_D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Ttarget_DL_dB]]>

    =CPICH_RSCPtarget_DL_dB]]>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参数PCCPCH-RSCP的情况下,于是在以上那组不等式中将项《CPICH》用项《PCCPCH》替代便足够了:

    Qf1_dB=PCCPCH_RSCP1_dBm=TX_PCCPCHBS1_dBm+PL1_dB]]>

    Qf2_dB=PCCPCH_RSCP2_dBm=TX_PCCPCHBS2_dBm+PL2_dB]]>

    Qf1_dB-Qf2_dB=PCCPCH_RSCP1_dBm-PCCPCH_RSCP2_dBm]]>

    <PLtarget_DL_dB+TX_PCCPCHBS1_dBm-TX_PCCPCHBS2_dBm---(10bis)]]>

    PLtarget_DL_dB+TX_PCCPCHBS1_dBm-TX_PCCPCHBS2_dBm=Ttarget_DL_dB]]>

    =PCCPCH_RSCPtarget_DL_dB]]>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被指示的参数CPICH-Ec/No的情况下,于是有:

    Qf1_dB=CPICH_Ec/NoBS1_dB=CPICH_RSCPBS1_dBm-RSSIBS1_dBm]]>

    Qf2_dB=CPICH_Ec/NoBS2_dB=CPICH_RSCPBS2_dBm-RSSIBS2_dBm]]>

    Qf1_dB=Qf2_dB=CPICH_Ec/NoBS1_dB-CPICH_Ec/NoBS2_dB]]>

    <CPICH_RSCPtarget_DL_dB-(RSSIBS1_dBm-RSSIBS1_dBm)---(11)]]>

    CPICH_RSCPtarget_DL_dB-(RSSIBS1_dBm-RSSIBS2_dBm)=Ttarget_DL_dB]]>

    =CPICH_Ec/Notarget_DL_dB]]>

    在与项ACSMS比较来说项ACLRBS2可能被忽略的情况下,PLtarget_DL变为:

    PL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PT_DL_dBm-ACSMS_dB-zdB]]>

    也可以规定由第一基站BS1发送给第一移动站MS一个包括用于配置这个移动站MS的配置消息的信号。这样的一条消息于是包含一个代表至少一个从下面选择的参数的信息元素:

    —在到第一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上的服务质量目标

    —在由第二基站BS2服务的小区上发送的总功率电平PT_BS2;

    —在第一移动站MS和第一基站BS1之间的下行链路上允许的、第一基站BS1的发送功率的最大电平PT_DL;

    —下行链路静区缩减参数z;

    —第一移动站MS接收中的邻道选择比ACSMS;

    —第二基站BS2传送中的邻道抑制比ACLRBS2;

    —第二阈值Ttarget_D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性,提出了在所选择的测量类型分别是参数PL、参数CPICH-RSCP、参数PCCPCH-RSCP、参数CPICH-Ec/No的情况下,一旦满足(5)和/或(9)、(6)和/或(10)、(6bis)和/或(10bis)、或者(7)和/或(11)引用的不等式时,就触发一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这样的一个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由第一移动站MS执行。

    以上定义的、且由不等式(5)和(9)、(6)和(10)、(6bis)和(10bis)、或者(7)和(11)所代表的两个准则的四个配对取决于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否分别是参数PL、CPICH-RSCP、PCCPCH-RSCP、或CPICH-EC/No,所有都属于由Qf1_dB-Qf2_dB表示的量,在下文中被称为几何因子。这两个不等式有这样的类型:

    Qf1_dB-Qf2_dB<Ttarget_dB                 (12.0)

    这里:Ttarget_dB取下面的值:选择的测量类型上行链路静区下行链路静区 PLPLtarget_UL_dBPLtarget_DL_dB CPICH-RSCPCPICH-RSCPtarget_UL_dBCPICH-RSCPtarget_DL_dB PCCPCH-RSCPPCCPCH-RSCPtarget_UL_dBPCCPCH-RSCPtarget_DL_dB CPICH-EC/NoCPICH-Ec/Notarget_UL_dBCPICH-Ec/Notarget_DL_dB

    后一不等式(12.0)特别等价于下面的不等式系统:

         Qf1_dB<T1_target_dB-H1_dB               (12.1)

         Qf2_dB>T2_target_dB+H2_dB               (12.2)

         T1_target_dB-T2_target_dB=Ttarget_dB    (12.3)

    有H1_dB=0和H2_dB=0;参数H1和H2是分别有关服务基站BS1和邻近基站BS2的《滞后》参数,以防止不经意地触发一个或者更多的相应事件。根据一个变化的实施例,我们有:H1_dB≠0和H2_dB≠0。在这种情况下,Ttarget_dB变为T’target_dB=Ttaget_dB-H1_dB-H2_dB,而不在不等式(5)到(11)方面改变。特别的,在这种情况下,-H1_dB-H2_dB是对于相应事件或多个事件的触发的额外的《触发容限》。

    方程(12.1)和(12.2)从而对应于将第一和第二参数与第一和第二部分阈值比较的步骤。当Qf1_dB<T1_target_DL_dB时和当Qf2_dB>T2_target_DL_dB时,和/或当Qf1_dB<T1_target_UL_dB时以及当Qf2_dB>T2_target_UL_dB时,无线电链路被特别地中断。

    为了执行这样的比较步骤,第一基站预先传送一个用于配置移动站MS的配置消息给移动站MS。这样的一条消息包含一个代表关于在移动站MS与基站BS1之间的无线电链路中断的事件的信息元素。这样的一个事件(这样的多个事件)可能特别属于以下的事件组:1e、1f、2a、2b、2c和2d。

    很明显,关于几何因子的不等式(12.0)可以根据多个等价的不等式被表示。

    T1_target和T2_target的测量单位是被选择的测量类型的单位。

    不等式12.1和12.2可以通过激活动作而在移动站MS中被估算,该动作一般被称为事件,在UMTS FDD 3GPP标准的建议RRC 3GPP TS 25.331,第14.2节中被定义。

    例如,它可能使用一2b类型的事件。该事件验证:“由Qused表示的当前正被使用的频率的估计质量低于一个确定的阈值Tused,并且一个由Qun_used表示的没有被使用的频率的估计质量高于一个确定的阈值Tun_used”。该事件使得有可能通过根据如下表取Qf1,Qf2,T1_target和T2_target来满足不等式12.1和12.2:选择的测量类型上行链路静区下行链路静区PL Qf1=Qused PLBS1_dBPLBS1_dB T1_target=Tused PL1_target_UL_dBPL1_target_DL_dB Qf2=Qnon_used PLBS2_dBPLBS2_dB T2_target=Tnon_used PL2_target_UL_dBPL2_target_DL_dBCPICH-RSCP Qf1=Qused CPICH- RSCPBS1_dBCPICH-RSCPBS1_dB T1_target=Tused CPICH- RSCP1_target_UL_dBCPICH-RSCP1_target_DL_dB Qf2=Qnon_used CPICH- RSCPBS2_dBCPICH-RSCPBS2_dB T2_target=Tnon_used CPICH- RSCP2_target_UL_dBCPICH-RSCP2_target_DL_dBPCCPCH-RSCP Qf1=Qused PCCPCH- RSCPBS1_dBPCCPCH-RSCPBS1_dB T1_target=Tused PCCPCH- RSCP1_target_UL_dBPCCPCH-RSCP1_target_DL_dB Qf2=Qnon_used PCCPCH- RSCPBS2_dBPCCPCH-RSCPBS2_dB T2_target=Tnon_used PCCPCH- RSCP2_target_UL_dBPCCPCH-RSCP2_target_DL_dBCPICH-EC/No Qf1=Qused CPICH- EC/NOBS1_dBCPICH-EC/NOBS1_dB T1_target=Tused CPICH- EC/NO1_target_UL_dBCPICH-EC/NO1_target_DL_dB Qf2=Qnon_used CPICH- EC/NOBS2_dBCPICH-EC/NOBS2_dB T2_target=Tnon_used CPICH- EC/NO2_target_UL_dBCPICH-EC/NO2_target_DL_dB当不等式12.1和12.2被满足时,2b类型的事件检测到同样的情况。

    幅度Qf1和Qf2由移动站MS测量。幅度Qf2可以遵照移动站MS内的压缩模式的执行而被特别地测量。

    另外,构成幅度T1_target和T2_target的参数或者在网络规划期间就被预先定义,或者它们中的全部或一些被基站BS1的UTRAN网络实时地测量,以便满足方程式12.3以及由网络提供给移动站MS。

    根据一个变形的实施方案,不等式12.1和12.2的估计可以借助两个不同的事件来执行,它们分别是2c型的事件和2d型的事件。事件2c检验“未用频率的估计质量Qnon_used高于阈值Tnon_used”,并且事件2d检验“当前正被使用的频率的估计质量Qused低于阈值Tused”。这两个事件的估计等价于事件2b的估计。

    当所述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参数PL时,在基站BS1的UTRAN网络中和移动站MS中的本发明方法的执行

    在本发明的框架中,在大多数不利的情况中,两个运营者的两个各自固定的网络被假定为不是协调的,并且因此不能实时交换信息。运营者1运行移动站MS通过其而处于服务中的第一基站BS1。由于这个服务链接,运营者1可访问该移动站MS特定的参数。运营者2运行上行链路静区的受害者—邻近基站BS2,并且知道其特定的参数。由于事件是由对服务基站BS1、邻近基站BS2以及对移动站MS特定的参数组成的,所以运营者2有必要将不能被移动站MS测量的邻近基站BS2的特有参数传送给运营者1,以便运营者1在移动站MS中配置无线电事件。这样,不能被移动站MS测量的邻近基站BS2的特有参数不能被运营者1实时地得知。这些参数因此被假定是静态的,或者是不能在先验已知的范围内改变。

    如果移动站MS必须监督属于上行链路的准则,那么当测量类型被选择为参数PL时,运营者的固定网络首先有必要实行如图2所示的步骤,具体为:

    a)运营者2决定IBS2的可能值的范围,亦即[IBS2_MIN,IBS2_MAX],有IBS2_MIN<IBS2_MAX,并且将其传送给运营者1。此外,运营者2将参数ACSBS2传送给运营者1。从上行链路静区的角度看,在最坏的情况下,参数ACSBS2的值例如可以等于43dB,正如在3GPP TS 25.104标准中所给定的那样,或者如果运营者被配备一个更佳性能的基站的话,ACSBS2可以等于另外一个更好(也就是说更高)的值。缺省地,这个值被假定为等于如在3GPP建议TS 25.104中所给定的43dB。这两个运营者对上行链路静区效应可接受的值x达成一致。运营者1可以实时测量IBS1,它不是别的,正是被第一基站BS1测量的、如在3GPPTS 25.215标准中定义的、以上行链路的频率f1-UL接收的宽带信号的参数RSSI的值。此外,与第一移动站MS保持在进行之中的服务的运营者1知道该服务的质量目标,并且可以从中推导出

    b)运营者1缺省地假定参数ACLRMS拥有对于上行链路静区覆盖区域来说最差的值,也即是如3GPP TS 25.101标准中指定的33dB。

    根据一个改进的实施例,参数ACLRMS特定于第一移动站MS并且被假定为存储在它的存储器中。这个特定的参数将随后表示为ACLRMS_spec。这个特定的参数可以构成例如在该移动站的工厂调整期间的一个测量的主题,或是等于由构造保证的一个值。移动站MS用信号发送此参数ACLRMS_spec给它的UTRAN运营者网络。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使得UTRAN网络能得益于第一移动站在参数ACLRMS值方面的更好性能。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此参数ACLRMS_spec的值是更好的,则参数ACIR(ACIR_dB<0)的值将更加小,阈值Ttarget(Ttarget_dB<0)将更小,以及当移动站接近邻近基站BS2时,事件将被更晚地触发,这具有就第一移动站MS来说使服务保持得更长的效果。

    UTRAN运营者网络继而根据由移动站MS传送的参数ACLRMS_spec和被预先定义的ACSBS2、按照下式来计算参数ACIRUL:

    ACIR_UL_dB=10·log10(10-ACLRMS_spet_dB10+10-ACSBS2_dB10)<0;]]>

    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实时地计算上行链路的阈值Ttarget,在下文中被指示为Ttarget_UL,使得,

    (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_max-xdB+ACIRUL_dB=Ttarget_UL_dB]]>

    对于一个小的阈值,例如-70dB,就是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值以致于显著地减少该静区效应;

    或者:

    (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_min-xdB+ACIRUL_dB=Ttarget_UL_dB]]>

    对于一个大的阈值,例如-50dB,就是说是一个非常不敏感的值以致于中等地减少该静区效应;

    c)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确定部分阈值T1_target_UL和T2_target_UL,使得T1_target_UL_dB-T2_target_UL_dB=Ttarget_UL_dB,这是与(12.3)相似的等式;根据这个等式,Ttarget_UL分布于T1_target_UL和T2_target_UL之间的情况可以根据如下的等价准则之一被实现。

    —第一移动站离第一基站的距离。如果根据无线传输网络规划,所期望的距离很大(相应地,很小),那么第一部分阈值T1_target_UL_dB<0被选择为小的值(相应地,大的值),例如-95dBm(相应地,-75dBm)。第二部分阈值T2_target_UL根据等式12.3被推导出。

    —第一移动站MS趋近第二基站BS2。如果根据无线传输网络规划,所期望的趋近是小的(相应地,是大的),那么第二部分阈值T2_target_UL被选择为小的值(相应地,大的值),例如-95dBm(相应地,-75dBm)。

    第一部分阈值T1_target_UL根据等式12.3被推导出。

    d)移动站MS的运营者1的UTRAN网络以一条或多条消息的形式传送2b型的事件或2c型的事件和2d型的事件,以及传送部分阈值T1_target_UL和T2_target_UL到移动站MS。

    最后,滞后值被定义,以便最好地滤去非故意的事件触发。在典型的情况中,它们等于在阈值Ttarget计算中所引发的测量误差,即10dB。此外,它们也可能对应幅度Qf1和Qf2的快速改变,例如由于近的多径反射(close multipathreflection)所造成的短期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功率衰减损耗。

    根据一个改进的实施例,步骤b)、c)和d)可以被如下的步骤b’)、c’)和d’)代替。这样的一个实施方案也可以使得UTRAN网络能得益于第一移动站在ACLRMS方面的更好的性能。

    b’)特定参数ACLRMS_spec被假定存储于第一移动站MS的存储器内。这个参数可能构成例如在移动站的工厂调整期间的一个测量主题,或是等于由构造保证的一个值。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实时地计算上行链路中间阈值Tintermediary,在下文中被指示为Tintermediary_UL,使得,

    (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_max-xdB=Tintermediary_UL_dB]]>

    对于一个小的阈值,例如-30dB,这就是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值以致于显著地减少该静区效应;

    否则:

    (EcI0)UL_dB+IBS1_dBm-IBS2_dBm_min-xdB=Tintermediary_UL_dB]]>

    对于一个大的阈值,例如-10dB,这就是说是一个非常不敏感的值以致于中等地减少该静区效应。

    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用信号发送参数Tintermediary_UL和ACSBS2给移动站MS,后一参数是缺省的,这就是说在运营者2没有供应的事件中,移动站MS假定其等于43dB。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还用信号发送参数T1_target_UL的最大可接受值T1_target_UL_max给移动站MS。这个值以类似如上所述的步骤c)的方式被选择。

    c’)移动站MS根据预先定义的等式,从参数ACLRMS_spec和ACSBS2中决定ACIRUL的值。然后移动站MS如下计算Ttarget_UL:

    Ttarget_UL_dB=Tintermediary_UL_dB+ACIRUL_dB。

    d’)移动站MS推导T1_target_UL和T2_target_UL,使得T1_target_UL_dB-T2_target_UL_dB=Ttarget_UL_dB,这是与(12.3)相似的等式;根据这个等式,Ttarget_UL在T1_target_UL和T2_target_UL之间的分布可以根据如下的等式由移动站进行:

    T1_target_UL_dB=T1_target_UL_max_dB

    和

    T2_target_UL_dB=Ttarget_UL_dB-T1_target_UL_dB

    T1_target_UL_max被定义为第一阈值T1_target_UL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

    如果所选的测量类型为参数CPICH-RSCP,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这样,运营者2将TX CPICHBS2的变化范围,也即是[TX_CPICHBS2_min,TX_CPICHBS2_max]传送给运营者1。运营者1实时测量TX_CPICHBS1,这正是所传送的代码CPICH的功率,如在3GPP建议TS 25.215中定义的那样。

    因此,如果想要一个敏感的阈值,运营者1可以根据下式计算:

    Ttarget_UL_dB=CPICH_RSCPtarget_UL_dB]]>

    =PLtarget_U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_max]]>

    否则如果需要一个中等的阈值,可以根据:

    Ttarget_UL_dB=CPICH_RSCPtarget_UL_dB]]>

    =PLtarget_UL_dB+TX_CPICHBS1_dBm-TX_CPICHBS2_dBm_min]]>

    并且可以如上面那样在CPICH_RSCP1_target_UL和CPICH_RSCP2_target_UL之间分布CPICH_RSCPtarget_UL。

    类似的,如果所选的测量类型为参数PCCPCH-RSCP,上面所述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该参数CPICH-RSCP是所选的测量类型时,将项《CPICH》替换为项《PCCPCH》便足够了。

    类似的,如果所选的测量类型为参数CPICH-Ec/No,如上所述的实施方案可以被实现。运营者2将RSSIBS2的变化范围,即[RSIBS2_min,RSSIBS2_max]传送给运营者1。运营者1实时测量RSSIBS1,它正是第一基站接收到的总功率,如在3GPP建议TS 25.215中定义的那样。

    这样,如果需要一个敏感的阈值,运营者1可以根据下式计算:

    Ttarget_UL_dB=CPICH_Ec/Notarget_UL_dB]]>

    =CPICH_RSCPtarget_UL_dB-(RSSIBS1_dBm-RSSIBS2_dBm_max)]]>

    否则如果需要一个中等的阈值,可以根据:

    Ttarget_UL_dB=CPICH_Ec/Notarget_UL_dB]]>

    =CPICH_RSCPtarget_UL_dB-(RSSIBS1_dBm-RSSIBS2_dBm_min)]]>

    并且可以如之前的那样在CPICH-Ec/No1_target_UL和CPICH-Ec/No2_target_UL之间分布CPICH-Ec/Notarget_UL。

    步骤b,)、c’)和d’)也可以适用于上面所提到的三种测量类型。

    类似的,如果移动站MS必须监督属于下行链路的准则,则所选的测量类型为参数PL,运营者的固定网络首先有必要执行如图3所示的步骤,具体为:

    a)运营者2决定PT_BS2的可能值的范围,即[PT_BS2_min,PT_BS2_max]且PT_BS2_min<PT_BS2_max,并且将其传送给运营者1。如果参数ACLRBS2不是通过运营者的中介先验得知的,则运营者1使用参数ACLRBS2最差的值,也即例如43dB,正如在3GPP TS 25.104标准中所规定的。另外,运营者1保持对于第一移动站MS的进行中的服务,得知该服务的质量目标,并且可以从中推导出以及PT_DL,这正是从第一基站BS1到移动站MS的、对于相关服务所允许的最大功率。最后,参数z可以在如下测量和假设的基础上被实时地计算出来,即测量:

    -PT_BS1,根据建议3GPP TS 25.215,它正是由服务基站BS1传送的总宽带功率,

    假设:

    -β=1,静区效应的最差情况,

    除了预先决定的参数之外,PT_DL也加入这个等式:

    Z=1-(2+β)·PT_BS1PT_DL·(EcIo)DL.]]>

    b)运营者1为下行链路静区效应ACSMS缺省地假设一先验最差值,即如在建议3GPP TS 25.101中定义的33dB。

    在实践中,参数ACSMS的值是比33dB更好的值,这个结果致使下行链路在被下行链路的静区影响时更加鲁棒。假设这个33dB的值被称为从下行链路静区的观点来看最不有利的情况,UTRAN网络增加触发阈值,这具有强调下行链路静区效应的《内在(intrinsic)》效应。

    根据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参数ACSMS是特定于第一移动站的,并且假定被存储在它的存储器中。这个特定的参数在说明书的剩余部分被指示为ACSMS_spec。这个参数可能构成例如在移动站的工厂调整期间的测量的主题,或是等于由构造而保证的一个值。移动站MS发送该特定参数ACSMS_spec给它的UTRAN运营者网络。这样一个可选方案允许通过考虑ACSMS的《实际》值而为下行链路静区更好地定义《实际》的触发阈值。实际上,采用缺省值33dB,则网络处在以过于敏感的方式触发下行链路静区效应的危险中。

    UTRAN运营者网络依据如前定义的参数ACSMS_spec和ACLRBS2,根据下式来计算参数ACIRDL:

    ACIRDL_dB=10·log10(10-ACLRBS2_dB10+10-ACSMS_spec_dB10)<0]]>

    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计算下行链路的阈值Ttarget,在下文中被指示为Ttarget_DL,使得:如果需要一个敏感的阈值,则

    T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_min-PT_DL_dBm+ACIRDL_dB-zdB;]]>

    否则如果需要一个中等的阈值,则根据:

    Ttarget_DL_dB=(EcI0)DL_dB+PT_BS2_dBm_max-PT_DL_dBm+ACIRDL_db-zdB.]]>

    c)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决定部分阈值T1_target_DL和T2_target_DL,使得T1_target_DL_dB-T2_target_DL_dB=Ttarget_DL_dB;T1_target_DL和T2_target_DL之间的平衡构成同样的折衷的以及与使用部分阈值的上行链路静区的事例中被详细描述的计算规则相似的主题。特别使用以下的等式:

    T1_target_DL_dB=T1-target_DL_max_dB

    和

    T2_target_DL_dB=Ttarget_DL_dB-T1_target_DL_dB

    被定义为最大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DL的T1_target_DL_max是与第一基站下行链路静区有关的。这个与下行链路有关的阈值Ttarget_DL对于第一移动站、以一种通用的方式、通过任何适当的手段而可用。

    d)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以一条或多条消息的形式传送2b型的事件、或2c型的事件和2d型的事件,以及传送部分阈值T1_target_DL和T2_target_DL到移动站MS。

    最后,与服务基站BS1和邻近基站BS2有关的滞后H1和H2以与上行链路静区的情况的相同方式被定义。

    根据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步骤b)、c)和d)可以被如下的步骤b’)、c’)和d’)代替。这样的一种可替换方式允许通过考虑ACSMS的特定值,而更好地定义对于下行链路静区的《实际》触发阈值,也即ACSMS_spec。

    b’)参数ACSMS_spec被假定存储于第一移动站MS的存储器内。这个参数可以构成例如在移动站的工厂调整期间的测量主题,或是等于由构造保证的一个值。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实时地计算下行链路的中间阈值Tintermediary,在下文中被指示为Tintermediary_DL,使得,

    (EcI0)DL_dB+PT_BS2_dBm_min-PT_DL_dBm-zdB=Tintermediary_DL_dB]]>

    对于一个小的阈值,例如-10dB,这就是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值,以致于显著地减少静区的效应;

    或者否则:

    (EcI0)DL_dB+PT_BS2_dBm_max-PT_DL_dBm-zdB=Tintermedinry_DL_dB]]>

    对于一个阈值,例如-30dB,这就是说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值,以致于中等地减少静区的效应。

    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发送参数Tintermediary_DL和ACLRBS2给移动站MS,后一参数是缺省的,也就是说该值对于运营者2不可获得,且该值由移动站MS假定为等于43dB。移动站MS的运营者的UTRAN网络也发送信号给移动站MS,该信号是与第一部分值T1target_DL有关的第一最大部分阈值T1target_DL_max。这个值以与如上所述的步骤c)相似的方式被选择。

    c’)移动站MS根据预先定义的等式,从参数ACSMS_spec和ACLRBS2确定ACIRDL的值。然后移动站MS按如下计算与下行链路有关的阈值Ttarget_DL的值:

    Ttarget_DL_Db=T1_target_DL_dB+ACIRDL_dB

    d’)移动站MS从中推导与下行链路有关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DL和T2_target_DL,使得T1_target_DL_dB-T2_target_DL_dB=Ttarget_DL_dB,这是与(12.3)相似的等式;根据这个等式,阈值Ttarget_UL在T1_target_UL和T2_target_UL之间的分布可以根据如下的等式由移动站实现:

    T1_target_DL_dB=T1_target_DL_max_dB,和

    T2_target_DL_dB=Ttarget_DL_dB-T1_target_DL_dB

    另外,如果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参数CPICH-RSCP、PCCPCH-RSCP或CPICH-Ec/No,则部分阈值T1targtet_DL和T2target_DL的计算可能以与上行链路静区的情况相似的方式来执行。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静区的两种情况中,上行链路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UL,T2_target_UL)和下行链路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DL,T2_target_DL)可以被以例如下述方式来定义:

    -T1_target_UL_dB=PL1max_dB或T1_target_DL_dB=PL1max_dB,这里PL1max是一个参数,这个参数代表由于在与基站BS1有关的小区上发送的信号传播而造成的最大允许的功率衰减损耗;

    -T2_target_UL_dB=Ttarget_UL_dB-T1_target_UL_dB

    或

    -T2_target_DL_dB=Ttarget_DL_dB-T1_target_DL_dB

    在移动站MS的级别上,可以采用以四个不同的相互排斥的策略来触发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这样,有如下情况,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就被触发:

    —一旦不等式(5)(相应的是(6),(6bis),(7))被满足,而不等式(9)(相应的是(10),(10bis),(11))不被满足;或者

    —一旦不等式(9)(相应的是(10),(10bis),(11))被满足,而不等式(5)(相应的是(6),(6bis),(7))不被满足;或者

    —一旦这两个不等式都被满足;或者

    —一旦这两个不等式之中只有一个(5)(相应的是(6),(6bis),(7))或者另一个(9)(相应的是(10),(10bis),(11))被满足。

    取决于是否采取这些策略中的一种或者另一种,该方法对于静区是更敏感或者更不敏感的。

    在移动站中,触发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过程如图4所示:

    —移动站根据所采用的策略检验其实施所需要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UL,T2_target_UL)和/或(T1_target,T2_target_DL)已经被接收到(满足两个不等式或者仅仅一个不等式);

    —如果这些部分阈值已经被接收到,则移动站根据所采用的策略检验对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2b型的事件或者2c和2d型的事件已经被接收到;

    —接收到的这个事件或者这些事件被用接收到的与上行链路相关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UL,T2_target_UL)和/或与下行链路相关的部分阈值(T1_target_DL,T2_target_DL)进行更新;

    —如果为了实施该策略所需的这个或者这些事件被检验,则移动站MS发送一个测量比给基站BS1;这个测量比特别包括测量值Qf1和Qf2;

    —最后,如果一个以事件(多个事件)的触发为条件的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激活消息被先前接收到,则移动站MS继而触发一个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如果移动站没有在先前接收到这条消息,则重复上述步骤。

    在移动站MS中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触发的效应被定义在3GPP/UMTS标准的建议RRC 25.331中:

    —释放与基站BS1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由移动站MS在上行链路上传送的功率继而变为零,并且由于移动站MS而导致的上行链路的静区变为零;

    —如果可能,重新选择具有更好的服务质量的另一个基站,

    —如果重新选择一个新的基站,则将重新定位的信息派送给它,并且重新建立与该新的基站的链路。

    如果在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时刻没有其他的基站可以被重新选择,则只要不可能再次建立任何无线电链路,移动站就有规律地重复执行重新选择另一个基站的程序。

    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事件仅仅被提供给这样的移动站,所述移动站易于在一个与潜在的静区有关的地理区域中存在。例如,如果一个小区的位置并不靠近一个竞争运营者的小区,那么没有必要把该事件发送给定位在该小区中的移动站。

    另外,仅当移动站易于处在一个可能是静区的小区区域中时,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才在该移动站中激活。例如,当移动站非常接近它的服务基站时,以事件的触发为条件的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并不被激活。这个无线电事件的触发以派送一个专用的消息给移动站的形式被执行,如图4中先前指出的那样。有利的是,用于激活以事件的触发作为条件的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这条消息包含一信息元素,该信息元素与触发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事件的类型有关。

    特别地,有可能选择包括在以下组中的一个事件或者事件的组合:

    —1e型的事件,

    —1f型的事件,

    —2a型的事件,

    —2b型的事件,

    —2c型的事件,和

    —2d型的事件。

    在用2b或2c和2d型事件触发事件(多个事件)时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的使用允许由于移动站MS造成的静区的后验消除。然而,这种策略被看作是消极的,因为当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被触发时,静区效应已经开始发生。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可以提议在静区出现之前预见静区效应以及停止任何在上行链路的发送。对于这种可选方案,使用2a型的事件,对应于如在UMTS FDD 3GPP标准的建议RRC 25.331,第14.2节中定义的“最佳频率的改变”。

    这个事件被用于检测不等式Qnon_best_dB≥Qbest_dB+H2a_dB/2的一致的情况,这里Qbest是一个频率的品质估计,该频率被认为是“最佳的频率”,Qnon_best是一个频率的品质估计,该频率不被认为是“最佳的频率”,以及H2a是一个例如处在0和14.5dB之间的滞后值。

    在被选择的测量类型响应由于从基站发送的信号传播所造成的功率衰减损耗的情况下,用Qbest_dB=PL1_dB和Qnon_best_dB=PL2_dB来满足PL2_dB≥PL1_dB+H2a_dB/2,H2a为一个非常低的阈值,例如位于0到14.5dB之间。这样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被用作一个预防性的措施,并使UTRAN固定网络能够防止任何上行链路静区的降级。

    当被选择的测量类型是参数CPICH-RSCP、PCCPCH-RSCP或者CPICH-Ec/Io时,2a型的事件是可适用的。

    根据一个变形的实施方案,运营者1的UTRAN网络在事件触发时不激活自动无线电链路故障程序。这样,当所配置的事件在移动站被触发且接着被用信号通知的时候,该固定UTRAN网络有释放与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的可能性,并发送一条消息给它:

    —无线承载重配置;

    —无线承载释放;

    —传输信道重配置;或者

    —物理信道重配置,如在3GPP TS 25.331标准中指出的那样。

    本发明被描述为“多运营者频率间”的情况。当然,如果与服务基站BS1和邻近基站BS2有关的上行链路服务频率f1_UL和f2_UL是相等的(“多运营者频率内”的情况),那么参数ACLRMS在不等式(5)、(6)和(7)中被选择为零值,并且参数ACSMS在不等式(9)、(10)和(11)中被选择为零值,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另外,可以使用在3GPP标准的建议25.331,第14.1节中定义的1e和1f型的事件,来分别代替2c和2d型的事件。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站.pdf(6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UMTS)中减少静区的方法和系统。当与一服务基站(BS1)通信的移动站(MS)在一邻近基站(BS2)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上产生一静区时,根据本发明,基于有关移动站(MS)和基站(BS1)间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参数,准则被确定,如果对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所述准则不被服从,则在移动站(MS)中触发一无线电链路中断。当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功率变为零时,由于移动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