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29366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7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39238.8

申请日:

2006.09.20

公开号:

CN100999903A

公开日:

2007.07.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F 9/20申请日:20060920授权公告日:20110622终止日期:201309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F9/20(2006.01); F02B39/00(2006.01)

主分类号:

E02F9/20

申请人: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侭田知宪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6.01.13 JP 006154/200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检查及维护时的作业性及安全性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建筑机械包括:收容有提供动力的引擎(20)的引擎室(19);以自由开关的方式覆盖引擎室(19)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上部罩(19f);覆盖引擎室(19)上表面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罩(19d);设置在引擎室(19)内的上部,且被从引擎(20)排出的排出气体驱动来对引擎(20)进行增压的增压机(26),在引擎室(19)内,设置有支承部件(36),其被设置成覆盖增压机(26)的至少涡轮(26a)部分的上方,且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19h)的成为通路的部分,由此,在检查及维护作业中,不用担心手或腕等身体的一部分误接触增压机(26),从而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率地进行作业,并且也提高了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所述建筑机械包括:收容有提供动力的引擎的引擎室;以自由开关的方式覆盖所述引擎室的上表面一部分的上部罩;覆盖所述引擎室上表面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罩;设置在所述引擎室内的上部,且被从所述引擎排出的排出气体驱动来对所述引擎进行增压的增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在所述引擎室内设置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增压机的至少涡轮部分的上方,且从下方支承所述上表面罩的成为通路的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由横杆、托架及纵杆构成,其中,所述横杆以覆盖所述增压机的至少涡轮部分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并且,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的成为通路的部分,所述托架在所述引擎室的前壁支承所述横杆的一端侧,所述纵杆支承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侧。

3.
  一种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所述建筑机械包括:可自由自行移动的移动体;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的旋转体;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且收容有提供动力的引擎的引擎室;以自由开关的方式覆盖所述引擎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上部罩;覆盖所述引擎室的上表面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罩;设置在所述引擎室内的上部、且被从所述引擎排出的排出气体驱动来对所述引擎进行增压的增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包括:横杆,其以覆盖所述增压机的涡轮部分上方的方式设置,且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的成为通路的部分;托架,其在所述引擎室的前壁上支承所述横杆的一端侧;纵杆,其支承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侧;上部吸气管,其一端侧从上方连接在所述增压机的叶轮上,另一端侧以倾斜地横穿所述引擎的上方的方式与设置在所述引擎前方的中间冷却器配管连接。

说明书

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该建筑机械具有对引擎进行增压的增压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如液压挖掘机这样的建筑机械中,搭载有增压机(涡轮增压器),该增压机通过对引擎进行增压来提高引擎的性能。
上述增压机具有如下结构:涡轮和叶轮同轴设置,通过从引擎排出的排出气体使涡轮高速旋转,通过涡轮驱动叶轮,由此来对引擎进行增压。
另外,由于现有的增压机是利用刚从引擎排出后的排出气体的能量使涡轮高速旋转的,因此可将增压机直接安装在引擎的排气岐管上。
因此,引擎运转时,由于排出气体的原因,尤其在涡轮附近形成高温,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或2中提出了以防止误接触增压机为目的的增压机的隔热装置。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热装置具有如下结构:沿排气歧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排气管,该排气管连接在增压机的排气口上,该增压机直接连接在排气歧管上,从突出设置有排气歧管一侧的汽缸盖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承板,将隔热板的基座端部安装在该支承板的上端附近,将隔热板的其它端侧以覆盖排气管的外侧的方式安装在排气管上。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隔热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在相向的两张金属板间填充绝热机来形成隔热板,通过该隔热板形成覆盖整个增压机的绝热结构体,并且,将绝热结构体安装在引擎一侧。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58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6-73337号公报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热装置那样,直接将隔热板安装到从汽缸盖突出设置的支承板及排气管上,由于引擎和排气管的热量向隔热板传递,因此隔热板自身的温度容易变高。
因此,在将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热装置应用于建筑机械的增压机的情况下,在对引擎周围进行检查及维护时,存在误接触高温隔热板的问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隔热装置,由于绝热结构体覆盖整个增压机,因此不会直接接触到增压机,但是,由于从引擎侧释放出的热量传递到由金属板构成的隔热板,使隔热板的表面温度升高,因此,在对引擎周围进行检查和维护时,存在误接触绝热结构体表面的问题。
另外,由于隔热板覆盖整个增压机,涡轮一侧的热量容易充满绝热结构体内,其结果是增压吸气温度变高导致吸气填充效率降低,并且,由于增加了中间冷却器的负担,因而存在必须使中间冷却器的容量增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改善相关问题而被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查及维护时的操作性及安全性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包括:收容有提供动力的引擎的引擎室;以自由开关的方式覆盖引擎室的上表面一部分的上部罩;覆盖引擎室上表面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罩;设置在引擎室内的上部,且被从引擎排出的排出气体驱动来对引擎进行增压的增压机,在引擎室内设置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被设置成覆盖增压机的至少涡轮部分的上方,且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的成为通路的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在对引擎室内进行的检查及维护作业中,不用担心手或腕等身体的一部分误接触增压机,因此进行检查及维护作业时不用留意高温的增压机,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并且也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支承部件由横杆、托架及纵杆构成,其中,横杆以覆盖增压机的至少涡轮部分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并且,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的成为通路的部分;托架在引擎室的前壁支承横杆的一端侧,纵杆支承横杆的另一端侧。
根据上述结构,从下方对成为通路的上表面罩进行支承的横杆兼被用作构成引擎室室体的加强部件及覆盖增压机上方的隔热部件,由于横杆支承着在上表面罩上通行的作业者的重量,上表面罩不会变形,并且也没有必要另外设置隔热罩,从而通过使隔热结构简洁化而削减零件个数,由此达到降低零件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包括:可自由自行移动的移动体;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移动体上的旋转体;设置在旋转体上,且收容有提供动力的引擎的引擎室;以自由开关的方式覆盖引擎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上部罩;覆盖引擎室的上表面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罩;设置在引擎室内的上部,且被从引擎排出的排出气体驱动来对引擎进行增压的增压机,该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还包括:横杆,其以覆盖增压机的涡轮部分的上方的方式设置,且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的成为通路的部分;托架,其在引擎室的前壁支承横杆的一端侧;纵杆,其支承横杆的另一端侧;上部吸气管,其一端侧从上方连接在增压机的叶轮上,另一端侧以倾斜地横穿引擎上方的方式与设置在所述引擎前方的中间冷却器配管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覆盖增压机的涡轮部分的上方的上表面罩以及连接在增压机的叶轮侧且以覆盖叶轮的上方的方式配管连接的上部吸气管,在引擎室内的检查及维护作业中,不用担心手或腕等身体的一部分误接触增压机,因此进行检查及维护作业时不用留意高温的增压机,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并且也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从下方对成为通路的上表面罩进行支承的横杆兼被用作构成引擎室室体的加强部件及覆盖增压机上方的隔热部件,由于横杆支承着在上表面罩上通行的作业者的重量,上表面罩不会变形,并且也没有必要另外设置隔热罩,从而通过使隔热结构简洁化而削减零件个数,由此达到降低零件成本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在引擎室内的检查及维护作业中,不用担心手或腕等身体的一部分误接触增压机,因此进行检查及维护作业时不用留意高温的增压机,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并且也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结构的建筑机械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方向的向视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体        2、旋转体        19、引擎室
19a、前壁        19d、上表面罩    19f、上部罩
19h、上表面罩    20、引擎         25a、中间冷却器
26、增压机       26a、涡轮        26b、叶轮
31、上部吸气管   36、支承部件     36a、横杆
36b、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液压挖掘机这种建筑机械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切剖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切剖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中C方向的向视图,图5是表示隔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1中所示的液压挖掘机这种建筑机械由可自由自行移动的移动体1及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移动体1上的旋转体2构成。
移动体1具有履带框架3,该履带框架3由中心框架3 a及在其两侧以互相平行的方式设置的一对侧框架3b构成,惰轮4以可前后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各个侧框架3b的一端侧,链轮6支承在各个侧框架3b的另一端侧,该链轮6被由液压马达构成的行驶马达5旋转驱动。
在惰轮4和链轮6之间卷绕安装有环形履带7,该履带7被链轮6驱动,由此来使移动体1自动行驶,并且,在侧框架3b的上、下部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多个转轮8。
在履带框架3的中心框架3a上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旋转体2,截面形成为大致I形的、相互平行的一对车身框架10设置在旋转体2的底部,作业机11安装在该车身框架10的前部中央。
如图1所示,作业机11包括:悬臂12,该悬臂12的基端枢轴连接在车身框架10上且可通过悬臂液压缸13自由升降;臂15,该臂15的基端侧枢轴连接在悬臂12的前端且可通过臂液压缸14自由转动;铲斗17,该铲斗17枢轴连接在臂15的前端且可通过铲斗液压缸16自由转动。
在车身框架10的前部,驾驶室18设置在作业机11的左侧,在车身框架10的后部设置有引擎室19,在该引擎室19内收容有提供动力用的引擎20,配重21安装在车身框架10的后端。
另一方面,引擎室19,前后是由前壁19a和后壁19b、两侧面是由侧面罩19c、上表面是由上表面罩19d和上部罩19f以及中央罩19j覆盖的大致密闭的结构,引擎室19内的一部分为机械室19g,在引擎室19内的车身框架10上横向设置有图3所示的引擎20。
在机械室19g内,设置有被引擎20驱动的液压泵及辅助机械(任何一个都未图示),在覆盖引擎室19的一个侧面的侧面罩19c的上部开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吸气口22。
在与设有吸气口22的侧面罩19c的内表面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经由风扇带23被引擎20旋转驱动的冷却扇24或空调用的压缩机(未图示)等,在冷却扇24的前方,并列设置有由散热器、油冷却器、及中间冷却器构成的热交换器组25。
在横向设置于引擎室19内的车身框架10上的引擎2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排气歧管20a;在后侧面上设置有吸气歧管20b。
排气歧管20a是将从引擎20的各个燃烧室排出的排出气体集合并由排气口20c排出的,将增压机26的涡轮26a一侧安装在排气歧管20a的排气口20c上。
增压机26由涡轮26a、叶轮26b以及直接连接涡轮26a和叶轮26b的旋转轴(未图示)构成,涡轮26a通过从排气歧管20a的排气口20c排出的排出气体而被高速旋转。
设置在机械室19g的上部的消音器28经由排气管27连接在涡轮26a的排气口26d上,通过消音器28消音的排出气体通过比消音器28更向引擎室19的上方突出设置的排气筒29排放到大气中。
增压机26的叶轮26b由通过排出气体而高速旋转的涡轮26a进行驱动,由此来对经由未图示的空气滤清器而被吸引的空气进行加压,被叶轮26b加压的空气经由上部吸气管31被输送到热交换器组25的中间冷却器25a。
如图4所示,上部吸气管31的一端侧与在叶轮26b的上表面开设的排出口26e连接,上部吸气管31的中间部以倾斜地横穿引擎20的上表面与覆盖引擎20的上部罩19f之间的方式向冷却扇24一侧配管,上部吸气管31的另一端侧连接在中间冷却器25a的上部,该中间冷却器25a设置在冷却扇24的前方。
如图3所示,下部吸气管32的一端被连接在中间冷却器25a的下部,下部吸气管32的另一端侧连接在设置于引擎20的后侧面上的吸气歧管20b上,被中间冷却器25a冷却的吸入气体经由吸气歧管20b供给到引擎20。
另一方面,引擎室19的上表面开口部在大致中央的位置被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大致中央靠左侧的开口部被上部罩19f覆盖。
上部罩19f的吸气口22的侧端部通过铰链33枢轴连接在引擎室19的上表面,上部罩19f可以铰链33为中心向左自由开关,在上部盖19f的开放端部侧突出设置有开关时使用的把手34。
引擎室19的大致中央靠右的开口部被上表面罩19d覆盖。
如图4所示,上表面罩19d被分割成了覆盖引擎20的一部分的上表面罩19h和覆盖机械室19g的上表面罩19i,在各个上表面罩19h、19i上,开设有多个狭缝状排气口35,该排气口35用于排出经过了引擎室19内部的空气,覆盖引擎20的一部分的上表面罩19h的侧边缘部通过固定件37固定在支承部件36的横杆36a的上表面上,该支承部件36设置在引擎室19的上部。
如图5所示,支承部件36由横杆36a及棱柱状的纵杆36b构成,其中,横杆36a例如由一张钢板弯折成横截面大致为L形而形成,纵杆36b从下方支承横杆36a的一端侧。
由于覆盖引擎20一部分的上表面罩19h以及覆盖引擎室19的前方的中央罩19j是在对设置于引擎室19内的引擎20及空调用压缩机等的辅助机械进行检查及维护时作为通路被利用的,因此从下方支承上表面罩19h的支承部件36具有能充分承受有操作者踩踏时的重量的强度。
支承部件36的横杆36a具有如下结构:被设置成覆盖在引擎室19中央上部附近设置的增压机26的涡轮26a的上方,并通过从上方连接到增压机26的叶轮26b上的上部吸气管31形成覆盖涡轮26a的上方的结构,以避免误接触增压机26的高温部,尤其是误接触涡轮26a。
如图3所示,从下方支承横杆36a的一端侧的纵杆36b的下端部直立设置在引擎支承部件10a的上部,该引擎支承部件10a固定在车身框架10上,在横杆36a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宽幅部36c,宽幅部36c通过固定件37固定在托架38的上表面上,该托架38突出引擎室19的前壁19a设置。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的作用。
在建筑机械工作时,如图2及图3所示,上部罩19f处于覆盖引擎室19的上表面开口部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对引擎室19的内部进行检查及维护时,从工作油箱39一侧踩踏到中央罩19j及上表面罩19h上,以铰链33为中心将上部罩19f向引擎室19的左侧方向敞开,开始进行检查及维护作业,这时,如图4所示,上表面罩19h以及中央罩19j的被斜线围绕的范围被用作操作者通路。
作为引擎室19内的检查作业,以对冷却扇24的风扇带23的松弛、使空调用压缩机与引擎20连动的皮带(未图示)的松弛、引擎汽油的油量、冷却水的水量等进行检查为主,但由于这些作业是在上表面罩19h上的通路上边移动边进行的,因此在停止引擎20后直接进行的检查及维护中,容易误接触温度变高的增压机26。
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其结构是在设置于引擎室19的上部的增压机26的涡轮26a侧、覆盖支承部件36的横杆36a及上表面罩19h。
另外,由于连接在增压机26的叶轮26b侧的上部吸气管31是以覆盖叶轮26b的上方的方式配管的,所以,在检查及维护作业中,不用担心手或腕等身体的一部分误接触增压机26,因此对引擎室19内进行检查及维护作业时不用留意高温的增压机26,从而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率地进行作业,并且也提高了安全性。
另一方面,从下方对成为通路的上表面罩19h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36的横杆36a兼被用作构成引擎室19室体的加强部件及覆盖增压机26上方的隔热部件,由于支承部件36支承着在上表面罩19h上通行的操作者的重量,上表面罩19h不会变形,并且也没有必要另外设置隔热罩,从而通过使隔热结构简洁化及削减零件个数,得到降低零件成本等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在引擎室19的前侧上部设置增压机26的液压挖掘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增压机26被设置在液压挖掘机的引擎室19的后侧上部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也同样可以实施。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液压挖掘机,可以适用于全部将搭载有增压机26的引擎20作为动力源的所有建筑机械上。

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检查及维护时的作业性及安全性的建筑机械的隔热结构。建筑机械包括:收容有提供动力的引擎(20)的引擎室(19);以自由开关的方式覆盖引擎室(19)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上部罩(19f);覆盖引擎室(19)上表面剩余部分的上表面罩(19d);设置在引擎室(19)内的上部,且被从引擎(20)排出的排出气体驱动来对引擎(20)进行增压的增压机(26),在引擎室(19)内,设置有支承部件(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