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用移动终端.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29046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15775.0

申请日:

2001.01.17

公开号:

CN1539205A

公开日:

2004.10.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B1/38

主分类号:

H04B1/38

申请人:

金旻谦;

发明人:

金旻谦

地址:

韩国,汉城,阳川区,新亭3洞,1191-2

优先权:

2000.01.17 KR 2000/2081; 2000.02.07 KR 2000/5671; 2000.11.15 KR 2000/67852; 2001.01.15 KR 2001/2137; 2001.01.17 KR 2001/2551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高占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CS、PDA,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终端的厚度最大限度轻薄化,提高便携效率,备设扩张输出入装置,实现便用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备有输电的接口的终端机身;备有与上述接口紧密配合的接口,并结合于上述终端机身的侧面(上下、左右)的一个以上的电池;用于上述终端机身和上述电池可以装卸的结合手段。通过上述技术结构,本发明提供,只装一个小型容量电池,就能得到便携的效果;装两个电池,可满足去长途旅行或大量消耗电池等的目的。较现有技术,可以减终端背面装电池的厚度,可以制造轻薄的终端,实现便携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携带用移动终端可以制成跟电池的厚度一样薄,可以装上多个输入、输出装置,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备有输电的接口的终端
机身;结合于上述终端机身的上、下、前、侧面之一以上的电池;用
于上述终端机身和上述电池结合或拆下的结合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终
端机身备有支撑的固定手段,保持电池的结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结
合手段备有,上述终端机身的一侧提供楔形槽部;配合于上述楔形槽,
并备设于电池的楔形突起部,可以相扣住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终
端机身,上述电池结合的时候,在上述终端机身的侧面或电池的侧面
备设制动器,避免电池的摇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结
合手段,备设于上述终端机身侧面的楔形突起部;配合于上述楔形突
起部,并备设于上述电池的楔形槽部,可以相扣住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
述楔形槽部及楔形突起部至少备有一个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结
合手段,上述电池前面或背面突出形成球形把手;与上述球形把手
一体结合,随着上述球形把手的旋转一起旋转,并备设于上述电池侧
面的螺丝部;在上述终端机身的侧面形成有螺丝口,螺丝部插入、固
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结
合手段,上述终端机身的前面或背面突出形成球形把手;与上述球
形把手一体结合,随着上述球形把手的旋转一起旋转,并备设于上述
终端机身侧面的螺丝部;在上述电池的侧面形成有螺丝口,螺丝部插
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固
定手段,终端机身一侧形成有滑动槽;收藏于上述滑动槽,由用户
的推拉进行滑动而固定电池的固定构件;与上述终端机身的滑动槽相
配合的电池部位形成有扣坎,上述固定构件的一部份紧接着,保持电
池固定于终端机身。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
固定手段,电池的一侧面形成有滑动槽;收藏于上述滑动槽,由用
户的推拉进行滑动而固定终端机身的固定构件;与上述电池的滑动槽
相配合的终端机身部位形成有扣坎,上述固定构件的一部份紧接着,
保持电池固定于终端机身。
11、根据权利要求9、10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
上述固定构件备有弹性构件,使电池往维持加压的方向起弹性。
12、根据权利要求9、10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
上述扣坎形成有倾斜的突起部,使电池装入终端机身的方向灵活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
终端机身的背面或前面另装电池,输入多个电源。
14、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终端
机身的一侧备有开口、在内部备有提供收容空间的滑动槽,通过该滑
动槽可收藏、引出上述收容空间,并以电气连接可以传输信号的液晶
显示装置或键盘。
15、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终端
机身上以电气连接,并液晶显示装置或键盘以折叶的方式结合,可以
收容、引出于上述终端。
16、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终端
机身的上端以折叶的方式结合,可以盖住或打开上述终端机身的盖
子;在上述终端机身的一侧以折叶的方式结合,可以折叠的一个以上
的输入、输出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形成
有非对称形凹槽和突起部,上述楔形槽部及楔形突起部以扣住结合方
式来结合终端机身和电池。
18、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上述终端机
身的上以折叶的方式结合有一种盖子,可以盖住、打开上述终端机身,
并打开的部份装设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盖子的一侧以折叶的方式结合
另一个液晶显示装置,可以盖住、打开盖子的内面,并打开的时候接
连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征在于:上述
终端机身的一侧以折叶的方式结合有另一输入装置,可以盖住上述终
端机身。
20、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一侧或一侧
以上形成有楔形突起部的终端机身;与上述终端机身的楔形突起部配
合,备有楔形槽部的一个以上的电池;上述电池往终端机身滑动的开
头形成的固定构件;将上述固定构件往电池方向加压,由弹性支撑的
弹性构件。
21、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背面、前面
、上下、左右的下端或上段形成有倾斜的扣槽,背面、前面、上下、
左右的另一下端或上段形成有另一扣槽的终端机身;备有突起部,以
扣住方式与上述终端机身的背面下端的扣槽,还备有另一突起部,收
容于上述终端机身的背面上端的另一扣槽,以包住上述终端机身的形
状在上述终端机身背面结合的电池;收容于上述终端机身的背面上端
扣槽,为了保持上述上述电池的结合状态或把它引出,移动一定区间
的扣住构件;以弹性来支撑上述扣住构件,往维持上述电池结合状态
的方向起弹性的弹性构件。

说明书

携带用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携带用移动终端,具体来说,追求手机、PCS、P
DA等的厚度轻薄化,提高便携效率,且扩张输入装置、输出装置等的
附加装置,提高终端(terminal)使用的方便性。

背景技术

通常所谓终端(terminal)指接于系统(system)或网络(network)
终端的装置。这些终端包括利用信息网或通讯网的电脑、电视、显示
器、电话(手机、PCS)、PDA,最具代表性的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现有手机把电池装在机身的背面或前面。这种形式的手机,使用
方面没什么问题。手机技术不断向轻薄化,以满足用户的便携性,然
而将电池装在机身背面或前面的形状,无法获得此一要求。

因而,现有手机的方携性下降,扩大输入、输出装置也受到困难,
未能提高使用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本发明
的目的在于,缩减终端的厚度,提高便携性,扩大输出、输入装置,
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构造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
由设有输电的接口的终端机身;与上述接口紧密接触,并同上述终端
机身上下、左右结合的一个以上的电池;可装、卸上述终端机身和上
述电池的结合手段组成。

根据本发明,要使用小型电池,将一个电池扣在终端的一侧或背
面,要去长途旅游或长时间使用,将另一个电池结合于终端的一侧或
背面即可。

下面,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本发明任何实施例公
开的内容,并不限于其余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实施例终端的说明图;

图2为,放大图1A部的详细图;

图3为,图1B-B部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5为,图4C-C部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3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4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5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6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7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8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9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0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1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2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3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4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5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6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7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8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9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0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1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5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5实施例的另一说明图;

图2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2实施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解释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斜视图,由终端
机身(1)、电池(3)、电池固定手段(5)组成。

终端机身(1)包括手机、PCS(个人移动通信手段)和PDA,本发明
的实施例可任意选择直板式、折叠式、翻盖式中一种加以解释。

终端机身(1)的一侧(上下、左右)以结合手段结合有一个以上的
电池(3)。

如图3所示,结合手段由形成于终端机身(1)的楔形槽部(1a)及形
成于电池(3)与楔形槽部(1a)对应的楔形突起部(3a)组成。上述楔形
突起部和楔形槽部的结合方向可以改为图3所示方向的垂直方向。其
他实施例也是如此。

终端机身(1)底部一侧备有制动器(1b),以免电池(3)的楔形突起
部(3a)与楔形槽部(1a)结合后摇动。

上述制动器(1b),在本实施例呈杆形,然而其形状并不受限制,
也可形成为突起形状或结合于楔形槽的未端堵住的结构。这都为的是
未装电池的时候,避免终端上的突起部。

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说明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1)底部的结构,
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一个以上的电池结合于侧面的任何一方,而且
除了横向以外,也可纵向结合。其他实施例也是如此。

图2为,放大图1A部的详细图,显示固定电池的固定手段(5)。

固定手段(5),主要在终端机身(1)和电池(3)结合固定的时候,
保持其结合状态。上述固定手段(5)里设有在终端机身(1)一侧形成的
凹口(图上未示)往电池(3)方向滑动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7)在终端
机身(1)滑动的时候,沿着勾形(V形)凹口只向移动方向滑动。固定构
件(7)的一端与压缩线圈弹簧(9)紧接着,向电池(3)方起弹性。压缩
线圈弹簧(9)将固定构件(7)向电池方向加压,避免电池(3)结合于终
端机身(1)的时候脱离。

如图3所示,终端机身(1)与电池(3)以电气连接,备有一个以上
的接口(11)输入电源。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装上电池的程序如下:

首先,用户将固定构件(7)往装装电池(3)的反方向移动,固定构
件(7)为了克服弹性构件(9)的弹性,往装电池(3)的反方向移动,并
由弹性保持支撑状态。这时候,用户加压,使电池(3)的楔形突起部
(3a)扣于终端机身(1)的楔形槽部(1a),终端机身(1)和电池由楔形槽
部(1a)和楔形突起部(3a)结合。继续压住电池(3)到底,由形成于终
端机身(1)的制动器(1b),电池(3)的移动受到限制。接着,用户放下
固定构件(7),固定构件(7)由弹性构件(9)的弹性往电池(3)方向移动,
避免电池(3)往反方向脱离。

本发明提供的第1实施例说明在终端机身(1)上设置固定电池(3)
的固定构件(5),这并不限于此,也可在电池(3)上设置。同样,楔形
槽部(1a)及楔形突起部(3a)分别设于终端机身(1)或电池(3)的任何一
侧,这并不限于其余实施例。第1实施例形成一条楔形槽部和楔形突
起部,然而如同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形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个楔形
槽部和配合于楔形槽部的突起部。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结合
的的斜视图,图5为图4C-C部的截面图。在第2实施例以凹凸形状取
代第1实施例所解释的楔形槽部(1a)及楔形突起部(3a)形状。第2实施
例并不限于第1实施例,以多种结构组成结合手段,而其作用和效果
与第1实施例相同。第2实施例的电池(3)的厚度,同等于翻盖式终端
机身和盖子加起来的厚度,以最大限度提高电池容量。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3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的分解
斜视图,第1实施例的楔形槽(1a)及楔形突起部(3a)形成一定长度,
中间拥有3个空间部(1c,3c)。根据第3实施例,在终端机身(1)的侧
面(实施例显示底部)装上电池(3)的时候,可以缩减滑动的距离,提
高使用上的方便性。也就是说,用户将电池(3)的楔形突起部(3)放好
插入于终端机身(1)上形成的空间部(1c)部位后施加压力,使楔形槽
(1a)及楔形突起部(3a)紧密扣住,终端机身(1)和电池(3)结合。这也
可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4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说
明图,不同于第3实施例,终端机身(1)的横向形成有多个楔形槽部
(1a)及楔形突起部(3a)。第4实施例比第1实施例更坚实地结合终端机
身(1)和电池(3)。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5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分
解斜视图,终端机身(1)的一侧(底部)备有楔形槽部(1a)及楔形突起
部(1d)。图8所示的电池(3)也备有配于终端机身(1)的楔形突起部
(3a)及楔形槽部(3d)。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6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分
解斜视图,终端机身(1)的一侧(底部)形成有多个横向楔形槽部(1a),
在电池(3)上则形成有配于终端机身(1)的多个横向楔形突起部(3a)。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7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
分解斜视图,终端机身(1)的一侧(底部)两边形成有多个横向楔形槽
(1a),中间部则形成有横向楔形突起部(1d)。图10也显示,在电池
(3)上则形成有配于终端机身(1)的楔形突起部(3a)及楔形槽部(3d)。

本发明提供的第5、第6和第7实施例公开多种结合手段,其作用
及效果同等于上述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8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
分解斜视图,终端机身(1)的一侧(底部)形成有螺丝口(1e),而在电
池(3)上形成有旋转自由的球形把手(21)。球形把手(21)突出于电池
(3)的前、后,用户可用手旋转,并在旋转的中心结合螺丝(23)为一
体。螺丝(23)由螺丝结合,固定结合于上述螺丝口(1e)。

前面的实施例公开终端机身(1)和电池(3)由滑动结合的内容,而
在第8实施例不同于前例,公开由螺丝结合的结构。由螺丝结合形式
结构简单,不必另设固定构件,也可将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

第8实施例公开将球形把手(21)和螺丝(23)设于电池(3)的结构,
然而这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于终端机身(1)。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9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
分解斜视图,终端机身(1)形成有固定电池(3)的固定手段(5),电池
(3)形成有结合于固定手段的扣坎(41)。

固定手段(5)不同于上述第1实施例,形成在电池(1)内部(并不经
过机身的底部),备有由压缩线圈弹簧(9)往装上电池的方向紧接的扣
凸头(43)。

在电池(3)上形成有与扣凸头(43)配合,防止电池摇动的扣坎
(41),保持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1)的状态。

扣坎(41)形成为朝结合方向倾斜的形状,使得电池(3)更容易滑
动,同端机身(1)结合。

终端机身(1)备有楔形槽部(1a),电池(3)上则备有配楔形槽部
(1a)的楔形突起部(3a),与电池(3)结合。

第9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固定手段(5)形成在终端机身(1)内部,
既可避免破损美丽的外观,又可保持电池(3)的结合状态。扣坎(41)
往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1)的方向倾斜,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
结合不受扣凸头(43)的限制。卸电池的时候,把固定手段往上推即可

第9实施例公开终端机身(1)上形成固定手段(5),电池(3)上形成
倾斜的扣坎(41)的结构,然而与此相反,电池(3)上形成固定手段(5),
终端机身(1)上形成倾斜的扣坎(41)的结构也可以。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0实施例,显示图12(第9实施例)概念的
截面图。图13显示保持电池(3)结合状态的固定手段(5)。如上所述,
图13所示的楔形槽部未端堵住的结构起停止滑动的制动器作用。

如图13显示,扣凸头(43)的突起部份(h)未突出于终端机身(1)底
部外侧。即,终端机身(1)的扣凸头(43)形成在凹口(在图上位于扣凸
头(43)的部份),扣凸头(43)的突起部份(h)并不往外突出。要装上电
池的话,一推电池,压缩弹簧就由倾斜的扣坎(42)自然压缩;要卸下
电池的话,由弹簧带有灵活性的扣凸头(43)往垂直方向往上推,把它
开放即可。图13的固定部由弹簧,上下带有灵活性,左右没有灵活性

如图13显示,往外突出的倾斜扣坎(42)并不形成于终端,未装终
端机身也不给任何不便。备有压缩线圈弹簧的固定手段也可形成于终
端上。与此相反,在电池形成备有压缩线圈弹簧的固定手段,然而由
于通常一台手机备有两个电池,因而要在两个电池上分别装设备有压
缩线圈弹簧的固定手段,致使提高生产成本。如图13所示,备有弹簧
的固定手段形成在终端上,不但避免未装电池而产生的不便,还可防
止增加生产成本。这都归功于备有弹簧的固定手段形成在滑动开头部
。用楔形槽和楔形突起部,在背面装电池的现行方法,其固定手段形
成在滑动结束部,未装电池的话,终端的扣坎或扣凸头往外突出。因
此,如图13所示,固定手段设于滑动方向成垂直的终端上滑动开头部,
终端上并未产生突起部。这是本发明提供的重要项目之一。将电池装
在背面的时候,也可以适用这样的方式。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1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
分解斜视图,由固定手段将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1)。

固定手段只备有在终端机身(1)上反复滑动的固定构件(43),在
电池(3)上备有与固定构件(43)配合的扣槽(45),使固定构件(43)插
入。

由楔形槽部(1a)及楔形突起部(3a)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1)的
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相同。

在此可以装上本身带有弹性的凹槽(1f)和凸头(3f),以免终端机
身(1)和电池(3)结合的情况下电池(3)摇动。没有特定固定手段的话,
上述凹槽(1f)及凸头(3f)可用于维持电池结合状态的手段。另外,以
孔眼(hole)和球头(ball)的形状,即,以凹槽部(1g)和与此结合的流
线型突起部(3g)来组成输电的接口(1g、3g),可以发挥相似的效果。
用于输电的流线型突起部通常带有弹性,如同防止摇动的凸头(3f),
以带弹性或内部备有弹性构件的结构组成。终端备有孔眼(hole)形状
的凹槽部,未装电池也避免不便。这可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2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多个
电池(3)结合于终端机身(1)的侧面。第12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类似于第
11实施例,可以结合两个小型容量的电池,或者分别结合小型及中型
容量的电池,可以获得中型或大型容量电池的效果。第12实施例显示
两个电池(3)中一结合于终端机身(1)的侧面,然而并不限于此,一个
以上的电池可结合于终端机身(1)的侧面。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3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终端
机身(1)的一侧及底部形成为一体的电池,而且其结合手段以上述实
施例的组合来适用的。第13实施例显示,结合于终端机身(1)侧面部
的部份以楔形槽部(3a)结合,底部则以螺丝结合。当然按照位置,不
妨交换适当地结合手段。因而在图16,螺丝结合结构以外的手段均可
适用,对匚型电池,不用螺丝结合结构或适用螺丝结合结构均可。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4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图14
所述的第11实施例的另一形式。即在第11实施例公开固定手段装设于
终端机身(1)的例子,而在第14实施例公开固定手段装设于电池(3)的
例子。

然而,由于移动终端提供2个电池,固定手段装设于电池(3)的话,
要多余消耗固定手段所用的部件。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5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截面图,终端
的侧面(底部)装上电池(3)的终端机身(1)的背面还结合另一小型电池
(3)。这样可获得装大型容量电池的效果。如图18,底部装的电池,
利用一条楔形槽部和突起部,楔形槽部设于终端上,楔形突起部则设
于电池上。与此相反,楔形突起部设于终端上,凹槽部则设于电池上,
尤其如图25所示,电池装于背面的话,其必要性更强。目前将电池装
于背面的形式,楔形突起部装设于电池上,凹槽部装设于终端机身上,
因此未装电池的话,形成楔形槽部的两端突起部引起不便。如图25,
未装电池的时候,终端背面没有突起部,不会带来不便。如上所述,
可以选择要装的电池是本发明提供的重要性质之一。就在背面装上
电池,如图25,可以不设一条楔形槽部和突起部,或如图26,可以备
设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楔形槽部和突起部,而楔形槽部设于终端机身上

备设一条楔形槽部和突起部的话,楔形槽部设于电池上,未装电
池也不会带来不便(即,电池包住终端)的结构,可适用于两边结合来
装电池的方式。如图27,在终端背面装上电池,电池上形成有凹槽
部,终端机身上形成有突起部,未装电池也不会带来不便。在图27,
先对好固定部的对面(在图上,下端部),上端部往箭头方向推,即可
装上电池。要卸下电池,就把固定按钮(71)往下按即可。在侧面(上
下、左右侧面)装上电池的时候,也可以适用这种方式。在侧面装上
电池时,由于折叠式的接触面少,与其采用两边结合方式,不如采用
滑动结合方式。现行的装、卸方式,在终端上形成凹槽部,电池上形
成突起部,未装电池的时候,难免产生不便。

如图25所示,终端机身(3)的背面结合电池(3)的结构,在电池上
形成楔形槽部,终端机身(1)上形成楔形突起部。这样的终端机身(1)
和电池(3)的结构采用电池(3)包住终端的结构,而且终端机身(1)的
背面形成为平板,即使从终端机身(1)卸下电池(3),也可消除终端机
身(1)使用上的不便。

图2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5实施例的另一说明图,终端机身(1)
的两边形成多个楔形槽(1a),其中间部份形成楔形突起部。与终端机
身(1)对应的电池(3)两边形成楔形突起部,其中间部份形成楔形槽。
这样的实施例也是将终端机身(1)背面形成的凹槽部或突起部最大限
度简化,卸下电池(3)后,既可保持美丽的外观,又可减少使用上的
不便。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6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从终
端机身(1)侧面(在图上,底部)装电池(3)的终端机身(1)前面(在图上,
前面或背面),往终端上侧(在图上,上侧面或上下、左右均可)插入
、引出可收藏的液晶显示装置(51)或键盘。在此类似于装电池,也可
适用楔形槽部和突起部的结构。图19显示,终端机身上形成凹槽部包
住液晶部。与此相反,也可组成终端机身的侧面形成凹槽部,而液晶
部包住终端机身的结构。这种终端,可将装于终端机身(1)的电池移
到另一侧面,在相对轻薄的终端机身(1)上可以提供周边装置。扩张
终端的使用空间的方式,既可同侧面装电池的方式并用,也可适用于
现有的终端。其他实施例也可适用该方式。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7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第17
实施例的作用效果和图19所述的第16实施例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液
晶显示装置(51)或键盘以折叶的方式与终端机身(1)结合。这显示以
多种方式结合液晶显示装置(51)或键盘等的附加输出入装置。

如在图19、图20(输出入装置由前面扩张),将液晶用来扩张的输
出入装置,会得到和现有折叠式终端相似的效果,还有未扩张的情况
下,液晶可露于外部。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8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在折
叠式终端机身(1)以折叶的方式结合键盘(53)的结构。第18实施例也
是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形式,作用效果同等于上述实施例。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9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在折
叠式终端机身(1)的盖子以折叶的方式结合的液晶显示装置(51)往盖
子(71)折叠的结构。

图2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0实施例,显示移动终端的斜视图,在折
叠式终端机身(1)的盖子以折叶的方式结合的液晶显示装置(51)往盖
子(71)折叠的结构以及在终端机身(1)以折叶的方式结合键盘(53)往
终端机身(1)折叠的结构。上述第19、20实施例公开终端机身(1)或折
叠式终端盖子(71)分别附加设置输出入装置(比如,液晶或键盘),以
提供便携、便用的终端。以图23形式扩张终端,适合于右撇子用户用
左手拿着终端,用右手操作终端的结构。

在图22、图23,要将两片液晶用来一张画面,就要将折叠的折叶
部形成为连面而没有断面的结构。这种方式可适用于克服移动终端液
晶狭窄的手段。另外,在图21、图22、图23,也可适用图19、图20
的方式来扩张终端。

图2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1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和电池(3)的
结合状态。终端机身(1)一侧(底部)形成有楔形槽部(1a),在楔形槽
部(1a)一侧形成有横向非对称的凹槽(1g)。即,凹槽的深浅a、b的深
度不同,因而形成凹槽的角度也不同。

配于终端机身(1)的电池(3)形成有楔形突起部(3a),与上述楔形
槽部(1a)扣住。楔形突起部(3a)一侧形成有横向非对称的突起部(3g)
。即,突起部(3g)的深浅a、b的深度不同,因而形成突起部的角度也
不同。并且突起部(3g)和上述凹槽(1g)采用扣住的结合结构。这样的
结构不必另设固定手段,只用简单的结构来结合终端机身(1)和电池
(3)。扣住的结合结构还可采用另一固定手段。在图12、图13也可未
设弹性构件,如图24的形式来备设非对称流线型扣坎,并以塑料的灵
活性来适用扣住的结合结构。

图2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2实施例,显示终端机身(1)的背面上、
下端形成扣电池(3)的扣槽。终端机身(1)背面部上段形成有可以扣电
池(3)的扣住构件(71)。扣住构件(71)备设固定电池(3)的扣槽,并
由压缩线圈弹簧组成的弹性构件(72)支撑扣住构件(71)。电池(3)应
以包主终端机身(1)的形式结合。终端机身(1)的背面、前面、上下、
左右的下端或上端形成倾斜的扣槽,另一背面、前面、上下、左右的
下端或上端则形成另一扣槽。

为了画图纸的方便性,主要使用 形状的楔形槽和突起部。
然而其内容和效果如同于 形状的楔形槽突起部。

当前,由终端的凹槽部和电池的突起部结合终端和电池。结合电
池和终端的凹凸部份(凹槽部和突起部)的高度取决于终端下侧(底部)
装电池与否。因而可以形成随终端的高度变化,可以增加凹槽部。

携带用移动终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携带用移动终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携带用移动终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携带用移动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携带用移动终端.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CS、PDA,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终端的厚度最大限度轻薄化,提高便携效率,备设扩张输出入装置,实现便用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备有输电的接口的终端机身;备有与上述接口紧密配合的接口,并结合于上述终端机身的侧面(上下、左右)的一个以上的电池;用于上述终端机身和上述电池可以装卸的结合手段。通过上述技术结构,本发明提供,只装一个小型容量电池,就能得到便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