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28620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81225.6

申请日:

2015.04.17

公开号:

CN104758370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69申请日:2015041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69; A61P1/04

主分类号:

A61K36/69

申请人:

潘秋兰

发明人:

潘秋兰; 黄水珍; 官子平

地址:

51813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裕安二路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1

代理人:

张学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单一的一味中药黄花倒水莲制成,通常单人日用量为10~15克,大剂量单人日用量可以用到30克。本发明方药使用黄花倒水莲,利用其益肺补肾功能调节肝气疏泄顺畅,避免肝火的出现,调节胆汁分泌杜绝反酸的形成;同时利用黄花倒水莲甘淡补脾肾,增强了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使胃气主降下行顺畅,避免了胃酸上逆,杜绝了反酸的形成。该中药还可以通过现有制药工艺将该中药制成水剂、片剂、丸剂、胶囊及散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单一的一味中药黄花倒水莲制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药量为10~15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药量为15~30克。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可按单人日用药量制成独立包装。

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原料的药粉、水提物或/和乙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水剂、片剂、丸剂、胶囊或散剂。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花倒水莲碾成粉末或颗粒状,用温度80℃以上的热开水浸泡10分钟以上,所得溶液即为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

7.
  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花倒水莲放入水中浸泡后直接煎煮,水开后继续煎煮30~60分钟,煎煮出有效成分后,弃去黄花倒水莲残渣,所得煎汁即为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

说明书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酸、胃胀、胃痛等。目前治疗由胃酸过多引起胃病的中成药仍是空白;相类似的西药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这些西药都是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服用后容易产生头痛、胃痛、腹泻、肾功能损伤等不良症状,甚至有引起性功能下降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快速、无副作用的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以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它是由单一的一味中药黄花倒水莲制成。
本发明中,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药量为10~15克。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药量可为15~30克。对于病程超 过一年且患有胃酸过多引起胃病较严重的患者,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药量可增加至30克。
本发明中,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可按单人日用药量制成独立包装。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可以由原料的药粉、水提物或/和乙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水剂、片剂、丸剂、胶囊或散剂。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可以将黄花倒水莲碾成粉末或颗粒状,用温度80℃以上的热开水浸泡10分钟以上,所得溶液即为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
还可以将黄花倒水莲放入水中浸泡后直接煎煮,水开后继续煎煮30~60分钟,煎煮出有效成分后,弃去黄花倒水莲残渣,所得煎汁即为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黄花倒水莲[异名]黄花吊水莲、观音串(《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黄花大远志(江西《中草药学》)、黄花远志、倒吊黄花(《全国中草药汇编》)、倒吊黄、黄花金盔、观音坠、黄花鸡骨草(《福建药物志》)。
[药理]①对心血管的作用:10%与30%黄花倒水莲水煎液(PAD)5ml/kg腹腔注射,能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降低豚鼠离体心脏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60%与90%PAD1ml/kg舌下静脉给药,能使氯化钡引起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恢复至正常窦性心律;而90%PAD对豚鼠离体心脏呈抑制作用。②调脂作用:黄花倒水莲总皂苷预防性给药能降低新西兰家兔血清中TC、TG、LDLC及MDA含量、肝组织中TC、TG含量并升高血清中HDL-C含量和SOD活性并呈剂量相关性。③对凝血系统的作用: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可明显延长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所致纤维蛋白凝固时间;显著延长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预先灌胃给予黄花倒水莲总皂苷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小角叉菜胶所致尾部形成血栓的长度,同时明显抑制其足跖肿胀。表明黄花倒水莲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④免疫增强功效:黄花倒水莲总皂苷能显著提高小鼠Th细胞亚群的数量,增高Th/Ts细胞亚群的比值;提高IL-2生成的水平。证明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⑤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抑制作用:黄花倒水莲水煎液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接触时间越长则抑制作用越强,药物浓度过稀时则抑制作用减弱。⑥抗应激作用:黄花倒水莲多糖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但无明显抗疲劳作用。
[药性]甘、微苦,平。归脾、肾经。
[功用主治]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主治劳倦乏力,脾虚水肿,肾虚腰痛,阳萎,带下,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另据广西《梧州地区中草药》(1970年2月梧州专区革委会卫生服务站,梧州专区各县革委会卫生组编印P641)记载,黄花吊水莲(远志科),[别名]黄花参。[性味功能]甘淡平。滋补强壮,养阴清肺,止咳生津。[主治用法]气虚体弱、肾亏腰痛、百日咳、虚劳咳嗽。一般鲜用根1-3两。
根据广西《梧州地区中草药》中记载,黄花吊水莲(即黄花倒水莲)具有甘淡平的性味,有滋补强壮作用。《中药大辞典》和《梧州地区中草药》同时记载了黄花倒水莲有补肾的功效。
现有技术或实验案例中均未提及黄花倒水莲有止胃酸治反酸、胃胀、胃痛的效果。
据《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P137)介绍,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高鼓峰《四明心法·吞酸》中描述:“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认为吐酸虽分寒热两端,总之治肝为根本。
中医学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之中木克土。脏腑表里关系中,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胃部反酸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肝气过旺(即肝热),导致胆汁分泌过于旺盛,胆汁过多溢出胆囊,形成胃部泛酸;二是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减退,导致中阳不振或胃阴不足,胃失和降,胆汁上逆而成反酸。中医认为:肾为肺之子,肝为肾之子;益肺能制肝,益肾能养肝。
使用黄花倒水莲,利用其益肺补肾功能,调节肝气疏泄顺畅,避免肝火的出现,调节胆汁分泌杜绝反酸的形成;同时利用黄花倒水莲甘淡补脾肾,增强了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使胃气主降下行顺畅,避免胃酸上逆,阻止了反酸的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黄花倒水莲治疗胃酸过多填补了目前中成药在治疗胃酸过多引起胃病方面的空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同时与现有相类似的西药相比,具有用药少、成本低、疗程短、见效快、不复发、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中黄花倒水莲采用市售产品,取单人日用量为黄花倒水莲10克。
将黄花倒水莲碾成粉末或颗粒状,用温度80℃以上的热开水浸泡10分钟以上,当茶水饮用,反复冲泡,一日多次饮用。
将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如下:
治疗案例1黄XX,女,32岁,于1999年5月5日就诊。主诉:反酸一周。患者平素无胃痛史,近一周反复间歇性出现反酸,尤以吃馒头后反酸加重。给予黄花倒水莲,用以上方法冲泡,当茶饮用,第2天反酸明显减轻,连服一周,反酸至今未复发。
治疗案例2温XX,女,60岁,2003年7月9日就诊。主诉:反酸三个月。给予黄花倒水莲用以上方法冲泡,当茶饮用,一周治愈。至今未复发。
实施例2
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制备和服用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区别只在于黄花倒水莲的单人日用量为15克。
将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如下:
治疗案例1陈XX,女,46岁,于2011年9月8日就诊。主诉:反酸两个月,伴轻微胃胀。患者平素无胃痛史,近两月反复间歇性出现反酸胃胀。给予黄花倒水莲,用以上方法冲泡,当茶饮用,第3天反酸胃胀减轻,连服一周,反酸至今未复发。
治疗案例2刘XX,男,33岁,于2014年5月11日就诊。主诉:反酸五个月,伴胃疼。患者平素无胃痛史,近五个月反复间歇性出现反酸胃疼。给予黄花倒水莲,用以上方法冲泡,当茶饮用,第3天反酸胃痛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实施例3
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制备和服用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区别只在于黄花倒水莲的单人日用量为30克。
将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如下:
治疗案例1张XX,男,42岁,于2013年6月17日就诊。主诉:反酸一年半,伴有胃疼胃胀。近一年半反复间歇性出现反酸胃胀胃疼。给予黄花倒水莲30克,用以上方法冲泡,当茶饮用,第4天反酸胃痛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治疗案例2王XX,女,59岁,于2012年4月7日就诊。主诉:长期反酸,近一年伴有胃胀。给予黄花倒水莲30克,用以上方法冲泡,当茶饮用,第3天反酸胃痛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实施例4
本发明中黄花倒水莲采用市售产品,取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10克。
将黄花倒水莲放入水中浸泡(水量为本领域常用中草药煎煮方法用量),直接煎煮,水开后继续煎煮30分钟,煎煮出有效成分后,弃去黄花倒水莲残渣,所得煎汁即为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患者通过服用该煎汁治疗胃酸过多。
将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如下:
治疗案例1杨XX,女,21岁,于2007年3月22日就诊。主诉:反酸两周。患者平素无胃病史,近两周间歇性出现反酸情况,给予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10克用以上方法煎煮服用,当天反酸明显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治疗案例2刘XX,男,39岁,2008年9月17日就诊。主诉:反酸一个月。给予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10克用以上方法煎煮服用,连服一周治愈,至今未复发。
实施例5
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制备和服用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黄花倒水莲的单人日用量为15克,且水开后继续煎煮时间为45分钟。
将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如下:
治疗案例1赵XX,女,37岁,于2011年8月14日就诊。主诉:反酸六个月。反酸六个月,近两周个月间歇性出现胃胀,给予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15克用以上方法煎煮服用,第二日反酸明显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治疗案例2何XX,男,45岁,2012年2月11日就诊。主诉:反酸四个月。反酸四个月,同时伴有轻微胃胀胃痛,给予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15克用以上方法煎煮服用,第二日反酸明显减轻,连服一周治愈,至今未复发。
实施例6
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制备和服用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黄花倒水莲的单人日用量为30克,且水开后继续煎煮时间为60分钟。
将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如下:
治疗案例1卢XX,男,42岁,于2009年11月2日就诊。主诉:反酸一年有余,近两个月出现胃胀胃痛,给予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30克用以上方法煎煮服用,第二日反酸明显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治疗案例2李XX,女,62岁,2011年7月18日就诊。主诉:反酸一年有余,同时伴有胃胀胃痛,近一月胃痛症状加重,给予黄花倒水莲单人日用量30克用以上方法煎煮服用,第4日反酸明显减轻,连服一周治愈。
以上所述该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可按单人日用药量制成独立包装。
本发明可通过现有制药工艺,由原料的药粉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做成片剂、丸剂、胶囊、散剂等;也可以由原料的水提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做成水剂、片剂、丸剂、胶囊、散剂等;还可以由原料的乙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做成水剂、片剂、丸剂、胶囊、散剂等。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单一的一味中药黄花倒水莲制成,通常单人日用量为1015克,大剂量单人日用量可以用到30克。本发明方药使用黄花倒水莲,利用其益肺补肾功能调节肝气疏泄顺畅,避免肝火的出现,调节胆汁分泌杜绝反酸的形成;同时利用黄花倒水莲甘淡补脾肾,增强了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使胃气主降下行顺畅,避免了胃酸上逆,杜绝了反酸的形成。该中药还可以通过现有制药工艺将该中药制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