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抛秧一次成苗工厂育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苗方法,尤其是一种水稻抛秧一次成苗工厂育苗方法。
传统的水稻生产,都是采用在大田育苗,然后扯苗,再插入其它大田的方法,育苗时占用大田的面积大,用种量多、插秧时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近年来为了减轻插秧的劳动,水稻抛秧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广,这种方法,免去了繁重的田间插秧劳动,大大缩短了工时,用种量、用地量明显减少,但目前水稻抛秧的育苗都是采用软盘在田间手工作业的方法,这种方法,育苗的各种生物环境条件不能控制,水稻秧苗所需要的生物条件很难满足,致使种子发芽不整齐、成苗期较长;日本虽然有工厂化水稻育苗,但它是分段成苗和针对机械插秧而设计的,不能用于抛秧,因此亟需解决水稻抛秧一次成苗的工厂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控制育苗各种生物环境条件,发芽整齐,成苗期较短,成本低,产量高的水稻抛秧一次成苗工厂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目是这样实现的:用机械播种生产线将营养土播入分穴式育苗盘穴孔中,将经过选种、浸种、控温催芽后的种子播在分穴式育苗盘穴孔内的营养土上,再铺上复土,然后放入无光照的发芽室内采用蒸气加温法进行发芽立苗,控温29~35℃,发芽48小时以上即移入大棚,在25~30℃,一次成苗时间6~8天后,可出棚到大田抛秧。
本发明由于采用分穴式育苗盘,特定育苗土,机械播种生产线播种,大棚绿化一次成苗抛秧的方法,因此,省时、省地、种子发芽整齐,出芽率高;育出来的秧苗根群发达,生长快速、易成活,用种量少,每亩只需1.5~1.7市斤种子,且可增产30~50公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如附图1所示,首先是种子的浸水、消毒,将经盐水选种后地种子用清水洗1~2次,再用50倍液的福尔马林蒸薰3小时,消毒后放入水池中浸种,水温维持在20℃以上,浸泡3天,每天更换一次清水。
种子浸泡好后,进行控温催芽,将种子放入电热催芽箱中,催芽温度控制在30~36℃,约12~15小时,种子破胸露白,芽长0.5~1毫米,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时,使用由播土箱、播种箱、复土箱、喷水(药)装置以及电动传动系统、播量调节装置等辅助机构和机架组成的机械播种生产线。先在分穴式育苗盘上的穴孔中播土,土选用干塘泥或水稻田土和山土红泥按1∶1或2∶1的比例混合,这样使育苗盘上的土同时具有粘性和松透性,有利于抛秧,育苗土最好含微酸性,不宜混入化肥,育苗土干燥后再粉碎,使土粒能通过3毫米筛孔,播土量达穴孔深度的70~80%;播好土,即可将催芽后的种子播在育苗土上,播种量为每穴3~5粒种子为宜,接着播土复盖种子,复土厚度不超过5毫米,以3~4毫米为宜,复土后即进行喷水,采用微喷或喷淋,以湿透育苗土为宜,不要使育苗盘积水。播好种后将育苗盘整齐叠放于发芽车上,盘与盘上下之间应有间隙,以便加温均匀。
将播种后的发芽车,推入具有无光照,保温,通气功能的发芽室,用电热自动控温装置进行加热控温,使室内保持32℃的恒温,以保证种子发芽快速整齐、粗壮,发芽48小时以上,当芽长达15~20毫米才能送入大棚绿化成苗,这是快速育苗成败的关键。
经发芽立苗后的秧盘进入大棚摆放在其中设置的立体架上,发芽较长的放于下层,较短的放于上层,育苗盘之间应留有间距,以利于上、下层透光,育苗盘上架后,立即喷药,用喷雾器喷洒以防霉菌,大棚绿化时,应注意保温在25~30℃左右,未发真叶时应注意喷水保温,气温高,湿度小时应多喷水,反之则应少喷或不喷水;当秧苗绿化3~4天发出真叶后,应注意控温和通风,应于中午和下午喷水,对上层和靠近大棚边行的秧苗喷湿些,并对秧架上、下层秧盘进行调换;当秧苗绿化4~5天长出两片叶时,应注意控温、控湿和喷肥,并采取打开大棚门,日夜自然通风,如通气温转低,夜间应关闭大棚门,当秧苗准备出棚抛秧前一天应停止喷水,使秧苗带土保持一定硬度不易松散,绿化6~8天秧苗高度达到8~10厘米的标准即可出棚脱盘抛秧。
水稻抛秧一次成苗工厂育苗方法既适用于常规水稻品种,也适用于杂优水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