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式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装饰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发泡式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室内装潢中,饰面板、地板、踢脚线、门边线、门窗套线以及各类装饰线条一般都是不可少的装饰材料。这些装饰材料均可用木材制成。但木材存在如下两大缺陷:一是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自然环境,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可砍伐的树木越来越少,由此导致木材的价格越来越贵;二是木材遇热或浸水太久,容易变形、发霉或褪色。
与木材相比,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装饰材料要便宜得多,还不易变形、发霉或褪色,于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装饰材料变得越来越普遍。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装饰材料时,一般是先将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成特定的形状,待材料定型后,其特定的表面上还需贴上一层预先制作好的并带有特定纹路的装饰性表层。现有贴装饰表层的方法是预先在装饰表面的底面上一层胶,再用辊子在装饰表层的表面进行滚碾加压,使装饰表层与定型后的聚氯乙烯层相粘接。这种胶合材料存在胶涂布不均匀、胶合牢度不够、两层材料之间存在气泡等现象,会导致材料表面不平整以及经过一段时间后材料的表层发生剥离等问题,此外这种粘接方法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发泡式装饰材料,该装饰材料不易褪色、表层不易剥离,并且其不同层之间粘接不需要额外涂刷胶水,因而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就是提供一种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该种方法不用胶水就能使装饰材料的不同层之间相互牢固粘接,从而简化了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可靠。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发泡式装饰材料由装饰层和基层构成,装饰层和基层均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装饰层包括透明层和印刷层,透明层热粘接于印刷层的正面;基层由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成形,基层热粘接于印刷层的背面。
由于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不同层之间粘接不需要额外涂刷胶水,这样就避免了因胶水涂布不均而产生材料表面不平整、气泡、剥离等问题,同时还降低了材料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透明层对印刷层起到保护作用,这样材料表面就不易褪色。
作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进一步改进,装饰层的纵向端面镶在基层上。这样装饰层的端面就不易与基层相分离,不会局部翘起。
作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一个实施例,印刷层的正面印有木纹图案以实现仿实木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基层与装饰层相接触的表面为横向起伏的凹凸曲面。凹凸曲面呈波浪形或圆弧形或波浪形与圆弧形的组合,这样可使聚氯乙烯发泡式装饰材料具备更好的装饰效果。
作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基层与装饰层相接触的两个纵向边缘倒圆角。这样可减少装饰层在基层纵向边缘处的应力,从而防止装饰层的破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透明层和印刷层;在印刷层的正面印刷图案;加热和碾压合在一起的透明层和印刷层使透明层粘接在印刷层的正面以形成装饰层;用聚氯乙烯材料发泡基层,同时利用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时的温度和撑力使基层粘接在印刷层的背面。
这种方法的特性是采用加热方式和利用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时的温度和撑力,使装饰材料的不同层之间不用胶水就能很牢固地粘接在一起,同时该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简化了生产工艺。
作为本发明聚氯乙烯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成型模具中发泡基层,成型模具上设有允许装饰层通过并能使装饰层与发泡材料相接的通道。成型模具内与装饰层相接触的壁面为横向起伏的凹凸曲面。成型模具的纵向四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冷却通道。利用模具发泡基层,可使基层获得预定的形状,并便于基层与装饰层的粘接。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方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第二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第三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第四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由装饰层12和基层11构成,装饰层12和基层11均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装饰层12包括透明层121和印刷层122,透明层121热粘接于印刷层122的正面203;基层11由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成形,基层11热粘接于印刷层122的背面204。
如图1所示,装饰层12为软质片材,这种软质片材片是采用压延方式制成的。装饰层12包括两层片材,即透明层121和印刷层122。透明层121位于印刷层122的上方,以防止印刷层122受到磨损。印刷层122与透明层121相接触的表面,即印刷层的正面203上印有木纹图案。当然,在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其它实施例中,根据装饰效果的需要,印刷层122的正面203上也可印上其它类型的图案。透明层121与印刷层122之间的粘接不是用胶水而是采用加热的方式完成的,这是由于透明层121和印刷层122都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当二者紧密接触的表层达到一定温度时,两个表层之间就会产生足够大的黏结力,这种黏结力可使透明层121和印刷层122牢牢粘接在一起。因此,只需对透明层121和印刷层122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将二者压在一起使需粘接的表面紧密接触就可使透明层121和印刷层122粘接到一起。
仍如图1所示,基层11是用聚氯乙稀材料发泡成形。装饰层12位于基层11的上方,基层11粘接在印刷层122的背面204上。基层11与印刷层122相接触的两个纵向边缘101和102都倒了圆角。基层11的两侧各有一个台阶,装饰层的两个纵向端面201和202分别镶在基层11的台阶面上,并且纵向端面201和202的最外侧分别与两个台阶的最外侧对齐。印刷层122也是直接与基层11相粘接,而不需要额外使用胶水。基层11与印刷层粘接的原理是这样的:聚氯乙稀材料发泡时,具有一定的温度,当其表面与印刷层122的背面204相接触时,就会将温度传递给印刷层122,并且该温度能使印刷层122与聚氯乙烯发泡材料之间产生足够大的黏结力使发泡材料与印刷层122粘接在一起。因此,发泡基层11时,只需将装饰层12置于其上方,装饰层12与发泡材料之间的距离应确保发泡材料在发泡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装饰层12,并且装饰层12的上方应设有支撑装置,聚氯乙烯材料在发泡时会向外涨开,由此产生的撑力会将装饰层12挤压到支撑装置上,这样当发泡材料发泡成基层11时,装饰层12同时也与基层11粘接在一起。
图2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层11A与装饰层12相接触的表面中部为向上隆起的弧形曲面103。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它方面则同上述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层11B与装饰层12相接触的表面为凹凸起伏的波浪形曲面104。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它方面则同上述实施例。
图4则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层11C与装饰层12相接触的表面由弧形曲面103和凹凸起伏的波浪形曲面104组成。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它方面则同上述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制造发泡式装饰材料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透明层和印刷层(步骤501);再在印刷层的正面印刷图案(步骤502);然后,加热和碾压合在一起的透明层和印刷层使透明层粘接在印刷层的正面以形成装饰层(步骤503);最后,用聚氯乙烯材料发泡基层,同时利用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时的温度和撑力使基层粘接在印刷层的背面(步骤504)。
图6为本发明发泡式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采用压延方式将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软质片状的透明层和印刷层(步骤601),在该步聚之前还需对聚氯乙烯材料进行塑化,然后再将塑化了的聚氯乙烯投入压延机中制成片材;再用印刷机在印刷层的正面印刷仿木纹图案(步骤602);然后,加热和碾压合在一起的透明层和印刷层使透明层粘接在印刷层的正面以形成装饰层(步骤603),该步骤的关键在于温度的控制,所设定的温度既要使透明层与印刷层相接触的表层之间产生足够大的黏结力以便二者能牢牢地粘在一起,又不会使透明层与印刷层产生熔化现象;最后,在成型模具中将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成基层,同时利用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时的温度和撑力使基层粘接在印刷层的背面(步骤604)。在步骤604中,成型模具具有一个与基层预设形状相对应的型腔,模具的进料口与该型腔相通,聚氯乙烯材料通过进料口进入型腔中发泡;模具上还设有一个允许装饰层连续进出的通道,该通道经过型腔内部的上方,这样发泡材料就可以接触到装饰层;放置装饰层时,透明层在上,印刷层在下。聚氯乙烯材料在成型模具中发泡完全后会充满整个型腔,于是在发泡材料撑力的作用下,装饰层就会受到挤压,最后紧贴在型腔的顶部壁面上。同时,聚氯乙烯材料发泡时温度比较高,当其与印刷层的背面相接触时,就会在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黏结力,这个黏结力可使基层与装饰层牢牢地粘接在一起。型腔的顶部壁面为横向凹凸的曲面,这样可使基层与装饰层相接触的表面形成相对应的凹凸曲面。此外,为了使聚氯乙烯材料充分发泡和获得更好的成型效果,成型模具的纵向四壁上设有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内可通空气,也可通冷却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